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花田半亩》读后感

2024/02/26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花田半亩》读后感(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花田半亩》读后感 篇1

经诗社社友推荐,近来读了一本《花田半亩》,不知你们是否读过,我读后的感受是:当一个作品与生死相关时,读者必会为之动容。

这是一本绝唱,我以为我不会读,随意翻阅了几页,我竟对它起了兴趣,想要读的兴趣竟一发不可收拾,她的文字略显伤感,多是苍白、灰白、纯白的字样,也有蓝色的记叙,如:蓝色的学校,蓝色的校服,蓝色的天空,一如白色,蓝色给人的感觉亦是伤感,这本书的前言是一些对她的介绍,说她最喜欢的花是龙胆花,龙胆花的话语是爱上你的忧伤。是对病痛的恐惧么?为何会如此伤感?但细细读来满是她对为数不多的生命的感叹,终于明白为何会那么多人为她落泪,或许是因为死亡的阴影,但更多的是因为她对生命的敬仰,对生活的细腻,她说她喜欢“细”,事实她亦是如此,梁晓声对她的评价是满篇文章,无一删改,这是何等的细腻,还有她那近于仿宋体的文字,也是我所崇拜的。我却只能与“粗”为伍了,从上小学开始,便获得了“粗心大王”的称呼,不知是该欣喜还是羞涩。应是后者居多吧。

一直沉浸于纳兰词中的我,该迈出来看看了,该感谢那个社友,呵呵,他的极力推荐让我对这本书感了兴趣。细读序言才知道《花田半亩》来源于两处:一是她的博客中花田半亩的反响极好;二是取自南宋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应该想到的,恕我愚昧了。

尽管还未读完全书,但此女子的书香气已印入我的脑海,对每分每秒的珍惜,对日常生活的细致入微,字行间可见一斑,难道只是因为生命将逝么?我想不止于此,但就我现在,还未能深刻的思考。

我的感想就止,细细品读,还会有思考吧!

《花田半亩》读后感 篇2

《花田半亩》——个美丽女孩的生命绝唱。她叫田维,一个坚强、美丽的女孩,15岁时身患绝症,开始书写博客,追求生命与青春的意义,字里行间充满了爱,感恩,坚忍与真诚。18岁时考进了北京语言大学中文系,她的博客在同学中广为流传。2007年8月13日,田维离开人间,那年她21岁,去世前一天,她仍在写作,留下一部用生命书写的《花田半亩》,感动、激励着无数人。田维是一个典型的80后女孩,但她却没有80后的青年人那股浮躁与冲动。她用清丽的文字告诉我们:要心存感激,善待生命,她在书中写道:“心存感激地生活吧。

我们来自偶然,生命是最宝贵的礼物。爱你所爱的人,温柔的对待一切,不要因为不幸而怨恨和悲戚。无论前途怎样凶险,都要微笑着站定,因为有爱,我们不该恐惧。”身患绝症的她,没有对这个世间产生任何怨恨和悲戚,而是用仅有的时间去感恩身边的人,去感恩生命去感恩这个社会,去感恩整个世间,就是这样一个坚强、乐观的女孩,写道:“妈妈说,如果能够再次孕育你该多好,你仿佛是在怨恨自己,将我生成多病的身躯。妈妈,我却时常感谢你,你给我生命,即使这身躯有许多不如意,但生命从来是独一无二,最可宝贵的礼物。我感谢,今生是你的女儿,感谢能依偎在你的身旁,能够开放在你的手心,妈妈,不幸是我们共同的命运。

幸福,却是更深切的主题。”韩冉飞说:“这世间的浮躁和喧嚣,本已无以附加,可看了《花田半亩》让我感受到那份关于生命,生活清澈的美,经典的艺术作品就应该有这样的建造意味。”这本书,没有明确的主题,但我想它的主题就是:感恩这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在现在,我们提到“感恩”这个词,大部分唯一想到的是感恩父母、家人、朋友,但想到感恩社会、感恩一切帮助过你的人却很少,想到感恩一切伤害过你的人是极少,当然,这一切感恩都源于感恩父母——从感恩最亲的,为你付出最多的人开始,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会感恩,能够对自己的养育之情有所感恩,这让我想起去年的一件事——农历五月二十三日是母亲的生日,我用平时自己节余的钱买了36朵康乃馨,将它们包扎成了一个花束,在母亲吹灭蜡烛时,我从身后捧出这一束花,母亲愣了一下,我微笑着大声地说:“母亲,谢谢您,这些年来对我的照顾与关爱,我买了一捧花束,与您的年龄一样——36,祝您生日快乐!”母亲抱着我,激动地哭了。

在我耳边说:“孩子终于长大了,长大了!”事后,母亲将36朵花都用水养了起来,本来花期只有一两个星期的花却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开放了一个月,也许是被这份爱所感动吧。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有很多人忘记了感恩,几天前,在校门口发生了这样的一幕:一个妈妈骑着电瓶三轮车跟在一个孩子后面“苦苦哀求”说:“孩子,你上车吧,别走了,妈妈今天还忙着呢,快上车,妈妈带你回家后还要去做生意呢!”这个孩子一点都不领情:“你走,你去做你的生意,我自己走回家,不要你送,你走啊,别跟在我后面,丢架子!”一副气势汹汹的样子。

他的母亲愣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旁边的家长,学生、行人纷纷指责这个同学:“怎么能这样?”“太缺德了!”,“太过分了吧!”怎么能这样!”……是啊,不管母亲是赚到钱还是赚不到钱,怎能这样对母亲——个一把鼻涕一把泪把你养大的人啊!母亲,给予你生命,给予你精神上的所需,给予你物质上的所需,怎么能如此对待母亲,不谈感恩,连爱母亲都没有做到!真是太过分了。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是否应该去反省,自己有没有对父母不理解的行为,有没有从帮父母分担一份家务开始爱父母,有没有去感恩父母。感恩,不一定需要轰轰烈烈,有时,一个动人的微笑,一个深情的拥抱,一句理解的话语,那也算是一种感恩。

感恩,从身活中的一点一滴开始。生活,因感恩而变得精彩;生命,因感恩而变得精彩!学会感恩,让我们在感恩中成长!

猜你喜欢1:《鲁滨孙漂流记》读后感日记800字

孤零零一个人,被抛弃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在这里,他没有家人,没有朋友,失去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面对如此残酷的生存环境,他能够活下去吗?18世纪英国作家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告诉我们,这个叫鲁滨孙的人却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了28年,一个生存的奇迹,一段独特的“野外生存”,让我们用心来感受一下吧。

鲁滨孙出身于商人家庭,一心想去海外见识一番,曾瞒着父亲多次出海。不料,在一次航海中,船触礁而沉,水手、乘客全部遇难,只有鲁滨孙一个人从生死线上逃回来,飘流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在获得重生欣喜之余,他才发现环境是多么恶劣,他的生命再次受到挑战,失落、焦躁是难免的,但令人佩服的是他在第二天便鼓起精神,迎接生之考验,开始了漫长而又艰难的“野外生存”。鲁滨孙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经过不懈的努力,不仅有了住所和家具,还有了牧场、种植园,甚至还养了宠物。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完全是凭借他自己的毅力和智慧创造的奇迹。

这就告诉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没有什么可以被吓倒的。无论何时何地,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人都不能被困难吓倒,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乐观的心态,勇敢地去挑战面对的困难和厄运。

现在的我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就像生活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经受过人生真正的挫折。假如我们这些孩子流落到一个荒岛上,试问:我们会砍柴做饭吗?我们会建造房屋、种植菜园吗?我们连最简单的洗衣服都要依靠父母,怎么有能力生存下来?读过文章后,我觉得我们应该向鲁滨孙一样,有信心,有志气;爱动脑,爱劳动;不怕困难,永不放弃。这正如笛福在书中所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实际上的确是这样,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只要心中永存信念,勇往直前,不怕艰险,百折不挠,那么他终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大英雄。

鲁滨孙实干、严谨、智慧、坚毅的种种品格和他身上那种野性的冒险精神,让我们为之叹服。

猜你喜欢2:初中二年级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去年寒假爸爸帮我买了一套共48册的《三国演义》连环画,这是我最喜欢的一套书,这套书我已经读过许多遍了,其中有许多内容是我非常喜欢的,比如“三顾茅庐”、“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而“三顾茅庐”的故事更是让我过目难忘。

“三顾茅庐”的故事讲的是: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以后,刘备就非常想去把诸葛亮请来。于是挑了一个好日子,刘、关、张三人一起去请诸葛亮。他们来到诸葛亮家的时候,正巧诸葛亮出门了,他们只好无奈地返回。过了几天,刘备得知诸葛亮回来了,又要去拜见他,这时关羽和张飞都来阻止,说派个下人去就行了,犯不着我们一块去,结果叫刘备斥责了一顿。他们又去了一趟,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去朋友家了,刘备无奈又回。转眼到了冬季,下着大雪,刘备三人又去了诸葛亮家,可是诸葛亮在睡觉,刘备就耐心地等他醒来。后来,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诚意感动了,答应出山辅佐刘备平定天下。

每当我读了这个故事,都会非常敬佩刘备的人品。他为了请到诸葛亮,三次坚持去拜见他,不顾天气严寒,不顾路途遥远,最终把诸葛亮请来了。他这种真诚、耐心、谦虚的优秀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对待朋友以诚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这样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