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关于孤单的日记

2024/03/01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关于孤单的日记(精选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孤单的日记 篇1

我的家乡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地区,聚焦着回汉560万人口,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塞上江南”之乡。在这里过春节可热闹了,对于孩子的我是乐趣无穷的。我们穿着新衣,与家人共同分享新年的快乐。家家都挂着红灯笼,贴着喜庆的春联,把福神请到家,处处都洋溢着节日带给我们的欢快气息。

大年三十,是我最喜欢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可以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地到处玩了。和哥哥、妹妹在楼下放着各式各样的烟花炮竹,欢快地奔跑着。而家人呢?这时,都在忙忙碌碌地准备着年夜饭。今晚的年夜饭特别丰富:有我爱吃的腰果、鱼、大螃蟹和香味十足的烤鸭,中意还有一盆家乡的特色菜肴——清炖羊肉,真是美味极了!这可是奶奶和大舅的功劳啊!我们边吃边聊着,开心地互相与家人举杯拜年,真是其乐融融,幸福极了!晚上8点,春节晚会开始了,全家人目不转睛地观看电视节目。春节晚会的节目丰富多彩:有相声、小品、歌曲大联唱……每个节目都博得大家的欢声笑语。不知不觉,晚会接近了尾声,主持人高呼:“十、九、八……二、一”。钟声敲响,新的一年开始了,而外面的礼花这时也在空中随处飞舞,星光灿烂,整个天空被照耀地如白昼一样。

新年是家人欢聚一堂的日子,我们共同祝福新年好,家家幸福、快乐!

关于孤单的日记 篇2

谁都孤单过,我也一样孤单过,但我并没有永远孤单。

我是一名中学生,有一次,爷爷奶奶让我到城里上学。刚开始,我很高兴,因为感觉到城里上学自己的地位就会高人一等,然而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在城里上学的第一个星期前爷爷奶奶给我买了几件新衣服,我非常高兴,心里想上城里上学真好。

我一步走进了城里的学校,在那里,自己的衣服和生活都不如别人,在乡下,自己新买的几件衣服只要穿出去,别人就会给一声“你衣服真好看,哪买的?”但在城里,自己穿的衣服在城里的孩子看来,都是下等的衣服,城里老师只管学习好的同学,对学习差的同学一问都不问。

在城里上了半学期,快要放假了,连班里的几十个同学的名字都记不住,太多了,同学太多了,一班有七八十个,我怎么记的住。有一次,老师叫我回答问题,可叫不出我的名字,在这都有半学期了,老师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我真是感到孤单!在班里我没有几个好朋友,就算我想和他们交朋友,他们也不肯跟我玩,一到下课,别的同学都出去玩,就我们几个乡下的孩子坐在自己的位上一动不动,非常的孤单,于是我决定下一个学期转回家乡的中学上学。

开学的第一天,一位位同学,一位位老师都是那么的热情,我又重新找回了幸福,坐在班里同学位主动和我交朋友,让我感觉到了高兴、幸福,感觉回到家乡真好。老师也是认真的工作,一上课班里老师就问问这个你冷不冷、问问那个你渴不渴。在家乡的中学又让我找到了温暖,找到了幸福,找到了快乐,我从此不再孤单,我有很多好朋友,到了下课连老师都成了我的朋友,我真高兴、真愉快,不像在城里一下课自己冷冷的坐在位上。在家乡上学我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心情也舒畅了。我不孤单了,把以前的孤单和伤心都抛到脑后了,我真高兴。

我终于又找回了幸福,找回了愉快,扔掉了孤单,我想对孤单说:你走吧!走的越远越好,我以后不再要你了!

关于孤单的日记 篇3

“长大”二字如同烧红的烙饼,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心里,它是命运无形的枷锁,随着时间的消逝,不断框住我们所拥有的,留下的是越来越多的孤单,我们无力对抗,只得默默承受,将孤单充满我们的行囊。

长大,意味着要放弃幼时的纯真,烂漫,甚至是一些无厘头,新时代生活的旋律是快速的,它在不停的运转,一刻也不停息,我们唯有跟上它的'节奏,尽心尽力的去完成属于自己的职责,却未意识到为了目标,为了奋斗,自己的内心早已疲惫不堪,变得机械化;为了工作,为了事业,往往要见那些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戴上虚伪的面具,与他人谈笑风生,蓦然回首,才发现身边从来未有过一个真正的朋友,自己一直走在单行道上。

长大,意味着你对这个世界的了解将会越来越透彻,脑海里储藏的知识也会愈加丰富,可是,生活的色彩也会因此而愈加黯淡,那些所谓的文人墨客,学识分子,得道高僧,他们看透了现实的冷淡,看淡了一切红尘,甘愿一人淡泊到老,可是,他们的内心是否真的充实,是否真的得到满足?与社会不合群,过着属于自我的生活,缺少与人的交往,恐怕内心深处,是无穷的孤单与自己为伴吧?

长大,意味着那些曾经的美好都将成为幼稚,我们无法回到过去,只得把它们拥入怀中,细心保存,因为我们已无法做到肆意的玩耍,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每做一件事时,都会适当地为他人着想,却因此而局限了自己,局限了那些所谓的不懂事,也局限了快乐的疯狂涌入,填补空虚的,便只有孤单了。

随着每个人的长大,孤单也会接踵而来,它们的关系似乎是正比的,那便是越长大,越孤单。

关于孤单的日记 篇4

除夕,当12点的钟声响起,夜,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爆竹声、电视里传出来的主持人的祝贺声,以及烟花升空划破夜空的尖锐声响,参杂在一起,雷鸣般地响彻整个空间,绚烂的色彩肆意在天空舞动,满是繁华,旧的一年轰轰烈烈的结束,新的一年又轰轰烈烈的开始了。看着这美丽的夜空看着那稍纵即逝的烟火,我想,那么多的稍纵即逝叠加起来就能上演一场盛大的狂欢,但终究是会平息,可是什么事物能永恒呢?就像人生,终究会结束,但我想我也要像这烟花,明明知道自己的生命会结束,但也要在素色的夜空留下绚烂的色彩,把众多稍纵即逝叠加起来成就属于自己的锦夜。

后记

本来没有后记,但是想到大过年的怎么也得祝大家新年快乐,对在外打工的哥哥们也说上几句,我不是个矫情的人,但也要说些矫情的话:“哥,我想你们了。”大哥,你是我们四兄弟最大的,怎么也25岁了,该结婚生子养儿育女了,我可等着喝你的喜酒呢,二哥,你也一样,下次可要牢牢抓紧二嫂,别让她给跑了。三哥明年一定要回过年啊,话说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不过你一定要赚好多好多的钱,你可答应了我给我个大红包的哦,今年欠下的也给我补上,嘿嘿。

关于孤单的日记 篇5

走过春节,我感受到的不再是质朴与热闹唱尽的繁华,而是初一的悲凉,十五的痛楚。

——题记

纷纷扬扬的大雪不停地下着,春节的步伐却丝毫未被厚雪遮挡。眼前的挂历在为它的到来做着最后几天的到计时。数着20xx年年最后的几天,我不禁感叹:“春节来得真快!”

儿时的春节还历历在目。辞旧迎新的除夕夜上大家围坐在一起,享受山珍海味的佳肴。一家人其乐融融,有说有笑地欣赏春节联欢晚会。记忆中的春节联欢晚会是多么精彩,似乎连一秒钟都不舍得离开电视机。到了零点,父亲将准备好的鞭炮点燃,就这样我们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天。 初一的早晨,全村人挤到寺庙,祈求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拜完佛,人们来到集市。这里早已成了欢乐的海洋。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样样绝活看得观众直叫好。挑着扁担的小货郎不停地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那响亮的吆喝声赛过阵阵鞭炮声。我穿梭在人山人海的人群中,感受那摩肩接踵的热闹,兴奋、快乐无以言喻。

可是,如今的春节悲喜交加。喜的是新的希望将在新的一年开始,悲的是我要强颜欢笑熬过这个无聊的春节。依然是辞旧迎新的除夕夜,一家人却和平日一样,吃完饭各自走进属于自己的天地,丝毫看不到除夕夜的气息。惟有窗外的声声鞭炮验证了今晚的存在。年复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已不再成为期待,老套的小品、老套的歌曲,毫无新意。没有庙会,没有人群,初一的大街冷清得如一个不属于人类的世界。从初二开始,进行了忙碌的走访。其实质就是吃喝。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大吉大利之类的陈词滥调说得心里别扭却又不得不一遍遍反复念叨。形形色色的饮料、酒水挤满了窄小的胃;道道色彩艳丽的菜肴麻痹着欲哭无泪的舌尖。如此不堪重负的节日,我们还要强作儿时的兴奋,观看彻夜循环的晚会,听听属于别人的笑声,感受的却是自己困乏的双眼、无欲的胃、失望的情绪。

信息发达、媒体渲染的今天,人们对春节注入了太多的期望和商业炒作,将春节负荷得实在太重太重。电视里,明星们喜气洋洋的笑脸,真心诚意的祝福声在观众眼里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一种虚伪。网络上,精心制作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却成了网友们纷纷指责的对象。大街上,冷冷清清,似乎新年只存在于家中却不外露在街上。商店里,年味浓烈,“新春大减价”的活动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把钱往外掏。有时,几位顾客还为了一件商品争得面红耳赤,让人不禁怀疑:“这些商品莫非全是免费的。”说到底,还不是商场打着春节的幌子,骗取百姓的血汗钱罢了。唉,这样的春节不过也罢!

今年的春节复制着去年的春节,不知道明年的春节是否会让人们眼前一亮。期待着王安石笔下那个“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质朴动人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