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英雄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谁是英雄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谁是英雄日记 篇1
“圆以融,中庸之精义也。”
对于历史,老祖宗要求“盖棺论定”,但有些时候,往往是某人的棺材也盖好了,评价也写进了史书,却仍然不免会“诈尸”,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北宋的“拗相公”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中大骂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首,并非“好士”之人。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曾盛赞孟尝君的政客也瞠目结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起了王安石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言论依然心怀敬意,他对于历史的“万世之至论”作了重新的拷问,冲破了千百年来围住世人的樊篱。且不说他后来的变法是如何风雷激荡,单是一篇文章便可朗照北宋的万里荒原。
自古以来,圣人们便将中庸之道奉为安身立命的底线,中庸之精义,便是一个存在于世人心中的圆,稳定,规范,面积大,所以周旋的余地也大。一切棱角都被磨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一点出格。“士无求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些众多的隐者和中庸之徒,一起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万马齐喑的冷清画面。
而所有的叛逆者一律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世界需要秩序,正如历史上的王安石、范仲淹、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挑战权威与中庸的下场,是被贬到荒野之地,眼睁睁地看着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或者更为惨烈,为着一生的梦想血染大地。
谁是英雄?
四季轮回,春秋变幻,那些宗庙祠堂里文臣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历史风化了他们颜容,却将那些“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影像雕刻得愈发清新。我们赞颂着他们“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自由,称许他们热颈抗暴政的铁血人格,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葬身何处,捧着鲜花却不知道如何吊唁,但这些英雄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时间会记得他们,他们与时光同在。这些人构成了人类前进的先驱。
我想,我们的生命需要开发出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一个四平八稳的圆圈固然规整而有序,但那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同黑夜中闪烁的光芒,他们的辉煌足以将我们暗淡的人生照亮。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努力地生存。新的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保障。因循守旧,使中华民族在160年前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无法摆脱多灾多难的宿命,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平衡这历史不公殚精竭虑,他们试图冲破旧制度的樊篱,创造一个大同的世界,面对这一幕幕创新的历史和这些与时俱进的人们,我们将如何告慰?
总是万水千山,总是收不回的目光,苏格拉底有云:“人不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虽然生命无法复制,我们绝对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让生命更加丰富,更加美丽。静观世界求一是,诚对苍生不二心。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躲躲闪闪呢?
谁是英雄日记 篇2
什么是英雄?也许会有人说是那些抗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或者是那些为国争光的科学家,或是刚刚完成太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们,再者,就是为人民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们。但今天,我要谈的英雄,并非是以思想、行动或是力量取胜的人,而是因其心灵才伟大的人。
“竭力尽善,爱自由甚过一切,即使为了王座,也永不出卖真理。”这句话出自著名音乐家贝多芬之口。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科隆附近的波恩。他的童年是痛苦的。父亲急于想开发他的音乐天分,使用暴力迫使贝多芬练习各种乐器。他从小就不曾享受到家的温暖。母亲在他十六岁时过世,从此,父亲变成了挥霍无度的'酒鬼。这些不幸全都压到了贝多芬身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伤痕,也因此导致他的脾气暴躁而古怪。但是,贝多芬并没有因此而沉沦,他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投人到自己所喜爱的音乐中去。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奋,他很快出名了。但当他沉醉在音乐带给他的幸福时,不幸又一次发生了:他的耳朵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自己的听力,但贝多芬却在人生辉煌的时刻失去了听觉,这种打击是常人所难以承受的。可是贝多芬没有倒下,他的信念令他坚持着,最终谱写了动听的乐章,为后世的人们创造了无穷的精神财富。这正如那句充满豪情的话:惟其痛苦,才有欢乐。
“愈是痛苦的就愈让我喜欢。”这句话出自世界著名雕刻家米开朗琪罗之口。
米开朗琪罗表面看上去比贝多芬幸运得多,他不残疾,也不贫穷,他出生于佛罗伦萨的市民家庭,从小接受贵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功底,但他在精神上却比贝多芬更受折磨。因为他的祖国多灾多难,他眼见外族侵略,自己国家的土地被侵占却无能为力。他与贝多芬一样孤独一生,他的家族也从未给予过他温暖,只有无情地在他身上谋取利益,这使得他的精神被剥夺了自由,只能依赖那些教皇们。他为教皇们当牛做马,以致七十余岁的高龄还要爬上脚手架。
特定的时代成就了米开朗琪罗的伟大,却也限制了他天才的发挥。
与前两位截然不同的是列夫·托尔斯泰。他从小在贵族中长大,地位优越,无优无虑,不会像贝多芬和米开朗琪罗那样忙碌。而且他身体健康,有幸福家庭,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在别人看来,他已完美无缺,但是他的优虑也因此而生;他厌倦了优越的环境,藐视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文学声誉,只有生命的真谛是他渴望的。于是,他用一生去追求探索,使得他所拥有的幸福感成为了他精神上的负担。但最终有一样东西拯救了他,那就是善良。
影响我们成功的并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能否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罗曼·罗兰把他们三位称作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名人传》使我们懂得,真正的英雄并非只是以力量亦或是思想取胜的人,心灵伟大的人更可以称作为英雄。英雄并不是绝对的,只要有一颗善良美好的心灵,英雄就在我们身边,英雄就在我们心中。
猜你喜欢1:谁是英雄高考满分日记
“圆以融,中庸之精义也。”
对于历史,老祖宗要求“盖棺论定”,但有些时候,往往是某人的棺材也盖好了,评价也写进了史书,却仍然不免会“诈尸”,让人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北宋的“拗相公”王安石,在他的文章中大骂孟尝君只是“鸡鸣狗盗”之首,并非“好士”之人。这在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那些曾盛赞孟尝君的政客也瞠目结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谈起了王安石这一番石破天惊的言论依然心怀敬意,他对于历史的“万世之至论”作了重新的拷问,冲破了千百年来围住世人的樊篱。且不说他后来的变法是如何风雷激荡,单是一篇文章便可朗照北宋的万里荒原。
自古以来,圣人们便将中庸之道奉为安身立命的底线,中庸之精义,便是一个存在于世人心中的圆,稳定,规范,面积大,所以周旋的余地也大。一切棱角都被磨得干干净净,不能有一点出格。“士无求用于世,但求无愧于世”,“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些众多的隐者和中庸之徒,一起构建了中国封建社会万马齐喑的冷清画面。
而所有的叛逆者一律被打入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世界需要秩序,正如历史上的王安石、范仲淹、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挑战权威与中庸的下场,是被贬到荒野之地,眼睁睁地看着亲手制定的新法被一一废止,或者更为惨烈,为着一生的梦想血染大地。
谁是英雄?
四季轮回,春秋变幻,那些宗庙祠堂里文臣武将的石像,失却了当年文质彬彬或威严勇猛;在改朝换代的时光中一脸漠然。历史风化了他们颜容,却将那些“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的影像雕刻得愈发清新。我们赞颂着他们“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自由,称许他们热颈抗暴政的铁血人格,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们葬身何处,捧着鲜花却不知道如何吊唁,但这些英雄的名字,已镌刻在历史的纪念碑上,时间会记得他们,他们与时光同在。这些人构成了人类前进的先驱。
我想,我们的生命需要开发出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一个四平八稳的圆圈固然规整而有序,但那不规则的多边形如同黑夜中闪烁的光芒,他们的辉煌足以将我们暗淡的人生照亮。人的生命在于创造,在于努力地生存。新的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整个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保障。因循守旧,使中华民族在160年前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无法摆脱多灾多难的宿命,多少仁人志士为了平衡这历史不公殚精竭虑,他们试图冲破旧制度的樊篱,创造一个大同的世界,面对这一幕幕创新的历史和这些与时俱进的人们,我们将如何告慰?
总是万水千山,总是收不回的目光,苏格拉底有云:“人不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虽然生命无法复制,我们绝对有能力用自己的双手让生命更加丰富,更加美丽。静观世界求一是,诚对苍生不二心。大江流日月,春秋代古今。面对这样一个创新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躲躲闪闪呢?
.
猜你喜欢2:英雄人物事迹日记
上星期,老师布置我们阅读经典革命英雄故事书籍,于是,我到东港图书馆借来了《邱少云》,看完后,我被他深深地感动了,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邱少云小时候,他的爸爸是一名船工领袖,带领其他船工和恶霸船主斗争。一天晚上,邱少云的爸爸被鬼船主的打手捆住双手,绑着大石头,抛入河里淹死了。于是他决定为父亲报仇,长大后他参了军,参加了革命。
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邱少云的部队在夺取“391”高地时,烈火烧到了他的身上,严重威胁着他的生命。那时,他只要跳出来打个滚,就可以把火灭掉。但是,这样整个潜伏部队就会暴露,可能会有许多的战士死亡。为了战斗的`胜利,邱少云没有这样做,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着,直到死也没有挪动一寸地方,发出一声呻吟。
跟邱少云叔叔相比,我真是羞愧难当。他在烈火中一声不响,而我却连上课的35分钟都坚持不了,有时要和同桌悄悄讲几句话,偶尔还要搞小动作。今后,我要向邱少云叔叔学习,做一个严于律己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