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鞭炮声声日记

2024/03/23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鞭炮声声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鞭炮声声日记 篇1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又来到了春节,我又长大了一岁,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次过春节,人们总要贴春联、贴福字、放爆竹。你瞧,家家户户都一派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景象。

忙年喽!忙年喽!爸爸忙着贴春联,上联:接福接平安,下联:迎春迎富贵,多么有寓意的春联啊,妈妈在厨房也是忙的不可开交,包饺子、做大馒头、还包了各种各样的好看的糯米包,不得不给妈妈的心灵手巧点个大大的赞。而我则是带着我那可爱的小妹妹给妈妈打打下手。不知不觉天快黑了,妈妈手里的活也忙的差不多了,于是就跟奶奶做起了年夜饭,做了好多我爱吃的,看着这些美味佳肴,我垂涎三尺,终于等到开饭了,我狼吞虎咽的吃着,这时爸爸刚要给爷爷奶奶敬酒呢,我便也拿起了杯子倒满了饮料假装大人似的也给爷爷奶奶敬酒,祝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吉祥如意!。爷爷奶奶高兴的合不拢嘴,直夸我长大了,爷爷奶奶说:也祝我的大孙女,学业有成,天天向上,这时爸爸妈妈还有我的小妹妹都端起了杯子,我们一家人共同举杯祝愿幸福安康,万事如意。

年夜饭过后爸爸就带着我跟妹妹俩在外面放起了鞭炮还有花炮看到漂亮的烟花妹妹高兴极了,在这漫天飞舞的烟花里我若隐若现的回顾了我这一年的学业,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是啊,在热闹的爆竹声中,送走了难忘的旧岁;多少温暖的春风,给满面笑容的人们送来了新年,在这爆竹声中,何尝不会夹杂着喧天的锣鼓、欢快的步伐,何尝不会洋溢着爽朗的笑声呢,

我又长大一岁了,我就应更加懂事,爸爸和妈妈在我身上下了那么多功夫,为我付出了那么多,我要好好读书,长大后为祖国争光,为辛勤培养我的老师我的爸爸妈妈争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不会辜负爸爸妈妈和老师对我的一片苦心。发自肺腑的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

鞭炮声声日记 篇2

20xx年结束,20xx年来到,除夕夜自然是朵朵“鲜花”在群山之巅绽放的最佳时机,最不欢迎新年的自然是奶奶家的哦咯,你一定觉得这名字奇怪,因为这是岭南地方话,代表狗的意思,哦咯最怕鞭炮了,它对鞭炮又陌生又恐惧,你也不能怪它,虽然从外貌上看是一条威风凛凛的大狗,但它才五个月。

吃完香甜的年夜饭,远处就有一声鞭炮划破夜晚的寂静,这鞭炮仿佛是一种指令,除夕“鞭炮之夜”现在开始!远处的鞭炮刚响完,离我们不远的山脚就有人接过“接力棒”,一朵朵光彩炫目的“花”照亮夜空,这些“花”仿佛是在响应远方的'“指令”。与我们相对而立的山上立刻有人“回应”,鞭炮好像一座座烽火台,由无形的道路连着,台台呼应。再来说说我家的哦咯吧,它一听到远处的鞭炮就直发抖,缩在墙角不安地换了一个姿势,近处的鞭炮一响,哦咯再也忍无可忍,冲出大门,到深山避难去了。

附近一户居民放起了体积较大的鞭炮,这种鞭炮比小的那种更美丽,多几发。爸爸听见了这鞭炮,激动万分:“咱们也放一个吧!”于是爷爷和爸爸搬出鞭炮,点着导火线,只闻一阵“嗞嗞”声,“通”一发鞭炮冲出,“啪”刚刚还 是红色的火球,顿时变成了一朵“花”我忘我地看着,珍惜这昙花一现的美丽。

除夕“鞭炮之夜”已经结束,哦咯已经蹑手蹑脚、探头探脑、小心翼翼地从后面闪进,谁知又一声鞭炮,把哦咯吓得连连狂吠,面对这个“无形的敌人”哦咯只好甘拜下风,跳出后门,去避难。

猜你喜欢1:写放鞭炮的日记

今天是大年三十,是家家团圆的除夕。除夕夜里,窗外时不时的会传来砰砰砰的烟花声,这让我想起很小的时候在老家,大家最欢乐的就是放鞭炮了。于是,我灵机一动就对爸爸说:我们也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烟花聚会吧!

不一会儿,我和妹妹就抱着一大把的鞭炮来到了顶楼,并且向爸爸要了个打火机,这可是我人生当中第一次放鞭炮呀!真是既害怕又兴奋。我先把鞭炮插在地上,然后拿出打火机,小心翼翼地点着打火机靠近引子。可不知怎么的,我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了起来,刚靠近还没一秒钟,我紧张得立马撒腿就跑,捂住耳朵蹲得远远的。过了好久,盼望中的鞭炮声还没响,我慢慢地睁开眼睛,朝鞭炮的方向望去,原来没点着啊!我胆小如鼠的模样惹得妹妹捂着肚子笑了半天,

我也被自己这一副狼狈模样逗得哈哈大笑。

夜空当中升起越来越多的烟花,美丽极了,这一次我可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点着。于是我壮了壮胆子,把打火机慢慢靠近眼引子,听到了滋滋冒烟的声音,才捂住耳朵跑开,砰一声巨响,鞭炮终于点燃了。

光点顿时变成无数个五颜六色的小光点,时而犹如一朵巨大的花,在空中绽放、飞舞;时而又似一条装满珍珠玛瑙的翡翠项链;时而又像一只盘着身体的蟒蛇,张开血盆大口,凶猛无比。我和妹妹们看得入迷,直到最后一丝火花消失时,才回过神来。

俗话说小孩盼过年,说的一点都没错,因为过年放鞭炮真是太刺激啦!

猜你喜欢2:春节的初三日记

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过年”不再感觉狂喜,因为现在基本上天天都“过年”,天天都有好东西吃、好衣服穿……30年的沧桑变化,使春节成为衡量生活水平变化的显著标志,也见证了中国3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更让人们看到了国家的强大和生活的富足。

爷爷过年——只为吃顿大餐

进入腊月,家家户户便开始为“过年”而忙碌着,大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年货”,爷爷小时候更是掰着手指算计着还有几天“过年”。那时候,“过年”可是改善生活水平的惟一标志,只有在这时才可以吃顿吃顿丰盛的晚餐。

春节那天,家人早就在天亮前争分夺秒地赶到菜场,买一些平时“高攀不起”的菜,例如猪肉、鸡等。到了晚上,爷爷就等着自己梦寐以求的年夜饭,鱼是不能吃的,因为那时候人们讲究“年年有余”的风俗。爷爷最开心的时候,就是讨要压岁钱了,为了图喜庆,长辈们从并不宽裕的口袋里,抠出5角钱小心翼翼地递给了爷爷,爷爷度过了一年最快乐的一天。

爸爸过年——只好“精神”大餐

“春节”的氛围变得越来越浓,在春节那天,一家子全都在6点时出去买菜,当然还会捎带一瓶“二锅头”,为孩子买点小鞭炮——除夕夜的餐桌上不再是曾经的老三样——鱼、肉、蛋,而完全被虾、蟹等海鲜占据着,家家户户吃着丰盛的年夜饭,然后看着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成为爸爸那时“守岁”的一种习惯,也成为那时老百姓过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大家在节目的欢声笑语中感受到了“年”的味道,“年”的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