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那条路的日记800字

2024/03/26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那条路的日记800字(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那条路的日记800字 篇1

这是一条古老的青石路,灰砖已经布满了蛛网般的裂缝,向远方延伸。绿草如茵的蓓蕾从缝隙中探出头来,湿漉漉的路边长满了青苔。

这条路连接着村里的每一户人家,刻着几代人的脚印,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十几户人家,忙碌的身影踩在青石板路上,就像在自家院子里来回走动。是的,这是一个大家庭,我的生命从这里开始。

我还记得小时候,我总是喜欢坐在前门的台阶上,看着家人在路上来来往往。兴高采烈迎接我的是正在赶着和同学约会的小华姐姐。他以一种急切而快乐的步伐,急切地想去看望他刚刚去世的儿子王叔叔;慢慢地走,慢慢地走,是李奶奶上街买菜;上班要迟到的是陈伯伯。甚至在我年轻的时候,就深深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为路上的每一个人开心、激动、悠闲、焦虑。青石板路很干净,没有一粒灰尘。人们来来去去,带来凉爽的风。

但是,渐渐的,我找到了线索,这个家的人好像再也回不去了。他们毫不犹豫地踏上了门前的路,甚至再也没有回头看这个家,一步一步地走得很远,追求他作为.人的生活。他们离开了家,离开了城市,离开了国家,和他们在家期待的人在一起。可能他们都认为买房就是家,这只是暂时的避风港。

待在家里的人也变了。他们开始保持沉默,关上门,各自回家。我坐在台阶上,看着那个身影在石路上逃命,扬起漫天尘土。

这个家庭似乎不再温暖了。直到踏上这条路,为了学习,我不得不沿着这条路走,暂时离开这个熟悉的家。脚底传来的凉意并不能浇灭眼睛里的热气。背后是家,却无法回头。这一刻我才明白,离开的人不是拒绝,而是放弃,生怕一旦回头就再也走不掉了。放学回家,轻快的点了一下青石板路,迎接着乡亲们的热情问候,享受着家的温暖。晚上,家家户户敞开大门,分享孩子回家的喜悦。我们面前的场景变得熟悉了。原来是同一个家,还是同一条路。不同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却享受着同样的温暖。

依然是温馨的家。

我坐在台阶上,从远处的街上回来的李奶奶说:“我从学校回来了。奶奶有一些她刚摘的桃子。吃点。”。青石板上的草芽随风摇摆,暖风拂过心田。

那条路的日记800字 篇2

我是穿着乡下的布鞋,踩着家乡的那条小路走进城市来的。

我知道,不管我走得有多远,在城市居住的时间有多长,我的心都会永远思念着家乡的那条小路,那条留在我童年记忆深处的黄土小路。

记忆中,家乡的小路,永远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永远不卑不亢、内敛低调。

从小,我就走在那条小路上,上学、放牧、挑水、赶集。小路上处处留下我歪歪扭扭的脚印,处处留有我撒欢时流下的汗水。许多年后,当我再次踏上家乡的那条小路时,虽然小路还像以前一样,那么窄、那么陡、那么高、那么险,可如今的我走在上面轻盈利索、浑身是劲,走得心里坦荡,走得欢畅无比。

我最喜欢在清晨时分走在那条小路上。此时,小路稍显寂静,有三三两两早起的村民,扛着锄、提着筐、拉着车,走向自家的田地。此时,有风在徐徐地吹,有云在悠悠地飘,晨雾还没有彻底散去,朦朦胧胧,静静谧谧。小路在雾气的遮掩中,显得神秘绵长。我迫不及待地走上小路,登上高坡。不多时,一轮红日从东山背后冉冉升起。顷刻间,山前山后一片金黄。放眼望去,远处的大山,在红日的照耀下,空旷高远,雄伟宏大,气势磅礴。

我忽然想起小时候,奶奶牵着我的手,顺着这条小路,不知走了多少遍。长大一点儿,轮到我牵着奶奶的手,还是顺着这条小路,不知走了多少遍。而今,我独自在这条小路上徘徊,失去了亲我养我的奶奶。奶奶活到80岁,临终时我却未能见上一面。

泪眼中,仿佛看到奶奶颤巍巍地向我走来,绽放着一脸榆树皮样的笑,仍像从前一样亲切、温暖、慈祥。这时,泪水似乎洗净了我愧疚的心,它让我知道,奶奶终究不会再回到我的身边了。但我知道,奶奶的品格是无私高尚的,奶奶的精神是坚强不屈的。

傍晚时分,天边彩霞夕照,河滩上的柳枝摇曳,村周围的枣树吐翠,忙碌了一天的父老乡亲,沿着小路纷纷归家。他们一生都在这条小路上走过,一生都在这块黄土地上生活。他们每一次充满希望的耕耘,不可能每一次都盼来沉甸甸的收获,他们的日子还像十多年前一样清贫,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一如那长势良好的庄稼,既生机勃勃,又热烈迫切。

故乡的小路,是人生的小路。它记载着我最初的人生,记载着我生活的艰辛,记载着我顽强的意志,记载着我刻苦的追求,记载着我远大的理想,也记载着我美丽的梦。

猜你喜欢1:高二日记500字

一日,吾饮酒山林,一将军突至,吾请就坐,相对于一石。

将军曰:今有一岛,倭国欲争,奈何?

笑曰:弹丸之国,有何惧之?虽汀渚之岛,亦寸尺不让。

将军曰:倭国势强,虑之。

吾拂袖踱走,将军随:吾浩浩九洲,东起渤海,西通喀什,北至漠河,南达三亚,资源广博,山水俊秀,人杰地灵。中原大地,沃野千里,十丈粮仓,满而溢之。人民安其居,乐其业,国泰民安也。智绝神断之贤,灿若繁星,勇冠三军之士,多如牛毛。反观寇国,形如虫,状如蛆,苟且断带之上,飘摇恶海之中,天地不容。广岛之凉,残墟犹在,福岛之地,寸草不生。比之,如雄鸡之与蚯蚓,盛唐之与夜郎。

将军曰:请计。

笑曰:何不效关公之法,引众人挥汗之水以淹之?

将军汗颜:戏言耳。

曰:寇国狭隘,物资多依他国,何不封其海港,锁起航道。然则贼多粮少,十日必降。如此,兵不血刃,东洋即平。

将军深思:所言甚是。今而未动,非惧倭国,乃慎其盟。

对曰:愚以为。寇国为奴,美国为主,自古无主为奴而死,皆奴为主所弃。况血战而胜,岛为寇国所窃,其无实利,得不偿失,不为此愚耳。且华尔之风未平,中东之乱又起,内忧外患,自顾不暇,何以援之?

将军释怀,大笑而去。

少时,将军复还,问曰:吾思:狡兔虽弱,急而啮人;走狗虽惰,急而跳墙。彼若搦战,则何如?

曰:寇国本秦汉之臣,徐福之后,今儿反之,乃不忠不孝;大选将至,争权夺利之故,陷庶民与水深火热之中,此谓不仁不义。而吾兴仁义之师,顺天和人,必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踏平……

吾正言,突将军窘然,轻言吾耳,吾为之一震——闹钟响。

猜你喜欢2:高二日记500字

离开福州很多年了,可是每次回乡总不忘在翌日清晨于熙熙攘攘的市场边上来上一碗锅边,配上炸的金黄酥脆的油条,真叫一个人间至美。

做锅边的原来是个七十多岁的阿姆,满头银发,腰身已经渐渐弯了,深蓝色的民国氏布衣,黑色的绸子裤,在市场边上的老榕树下架起一个大锅,皱的如同老树皮的手一手举着锅铲,一手端着一碗米浆,在锅边一倾,留下一道白环,圆润均匀,锅内的温度很高,一眨眼的功夫就起了边,阿姆另一手锅铲也飞也似的赶到,铲下那一圈的米浆,落入海鲜汤中,待其软下来,撒上虾皮、芹菜,可就是一碗香喷喷的锅边了。

阿姆性子和顺,对待我们那群孩子更是好脾气,遇上哪个小孩吃的少了,阿姆再忙都会唠叨一句:“上学不能饿肚子啊。”上学的孩子大了走了,小的源源不断地补进来。阿姆的唠叨十年如一日。我离乡的那一日,照旧坐在阿姆的摊前,吸溜着锅边,看着阿姆来来回回,盛锅边做锅边,眼泪就下来了。阿姆看见了,笑着说:“仔仔莫哭了,北京是个大城市,长见识哟。以后常回来看阿姆哟。”福州的方言并没有闽南语的婉转多变,可就那么朴素的两句话,却千回万次地在我梦里响起,伴着锅边那醉人的香气。

再回到榕树下,满头银发的阿姆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不知是那条巷子里的哪户人家,还是一样的做法,还是一样的腔调,甚至连那一声的“多吃点”都差不离,只是摊子上坐着的孩子,已经长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