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经典文章 > 正文

有关语文的日记

2024/03/30经典文章

老地方整理的有关语文的日记(精选10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1

爱上说长道短的人

有一位农夫,因为自家的田地在大路边上而苦恼不已。原来,农夫在种田的时候,总有过路的人对他指指点点。有的说,他的田整得不平;有的说,他种的秧苗太稀;有的说,田里的水太深。为了不被别人说闲话,更为了自己的耳根能清静下来,他只有尽心地种好自己的田地,尽量不让别人挑出毛病来。可是,多年来,依然有人说长道短。唯一值得农夫高兴的是,每年的收成还算不错。

突然有一天,大路被改道了,从此,再也无人从农夫的田地边经过了,也再没人对农夫种的田指指点点、说长道短了。农夫不由得长吁了一口气,他的耳根终于可以清静一下了。但是,令农夫没有想到的是,他当年的收成竟然大量减产了,并且,此后的好多年,他再也没有获得过满意的收成。

有一位当红歌星,不堪影迷和记者对他的骚扰,并为此痛苦不堪。

有一天,他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于是说出了过激的话,甚至动手打了歌迷。从此,再也没人要求跟他合影了,甚至连说他坏话的记者也不理他了。他终于可以自由地出入公众场所而不被打扰了。但是,他再也没有唱出过一首好歌。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遭遇过对自己说长道短的人,相信也没有谁会喜欢这种人。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喜欢说长道短的人,我们才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别人挑剔的目光里慢慢地修正自己,变得成熟而刚强。

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一个人的事业,总是在流言中伤里成功,而在沉默漠然中消亡。”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2

“知了——知了——”这单调乏味的产生重复着萦绕在我的耳畔,蝉声戛然而止,自己却感觉一片寂静,从中听出了蝉声的真谛,哦,原来它蕴含着如此丰富的色调。是啊,知了,我们都知了,夏日的到来,也让你们焕发出了蓬勃的朝气吧?

这悠悠蝉声,有着夏天的色彩,也有着蝉的心声……

哦,婉转深沉的蝉声,是群蝉们对万物的同情。炎炎夏日,炙热的阳光征服了万物,瞧,昔日苍翠的大树失去了光彩,一片片叶子不情愿地蔫下了尖尖的脑袋;那绿油油一片的小草们都穿上了黄绿色的T恤;就连平时活蹦乱跳的小狗们也趴在树荫下吐着舌头——蝉用自己的声音,抱怨着太阳的不公。

哦,此起彼伏的蝉鸣,是群蝉们的欢声笑语。他们自由自在的趴在树干上高歌,愉悦的与伙伴们交谈着自己的地底见闻,为自己能够摆脱这黑暗的地底而举行着盛大的宴会,而有些蝉听了别人有趣的经历,也高声嚷道“知了——”,欢乐的气氛淹没了这炎炎夏日……

哦,动听的蝉声,是群蝉们谱写的一首夏日之歌,凝聚了他们的喜怒哀乐,为这个夏日增添了动人的风景。

谁会注意到,这是蝉们最后的壮歌,长时间地在地下蛰伏,终于换来了这一夏的美好,他们也在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梦想……

蝉鸣声声,就如一支号角,不断激励着人们抓紧时间,完成梦想!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3

美丽的翠湖边上,有一副美丽的画面,一位老人撮着嘴,呼唤着海鸥们吃食。然而谁知道,这美丽画面下的艰辛。

老人,你为什么不怕辛苦的来给海鸥们送食,连五毛钱的公交车都不舍得坐?老人,你为什么把自己每月仅有的308元退休金给海鸥们买食吃,有时还要给它们做鸡蛋饼干?老人,你为什么这么喜欢海鸥,难道你把它们看的比亲人还重要?这么多问题的答案我都知道,而且答案也只有一个,那就是你对海鸥无私的爱。

你每天都与海鸥在一起,如同亲人一样。你们在一起相依相伴,互相依赖着,谁也离不开谁。你知道吗?你走了以后,海鸥们都很想念你,你的心里也一定是飞翔的鸥群。我相信你对海鸥的爱一定跨越了天界,你们的心一定是在一起的!

老人,我想对你说谢谢。谢谢你让我知道了人与动物之间的那种爱与真情,谢谢你让我知道海鸥是这么有灵性的动物。还要谢谢你对海鸥无私的爱,因为它是在是令人感动。

老人,你对海鸥的爱,我铭记在心。虽然你现在已经不能去翠湖看它们了,但是我们都知道,你们彼此之间是相爱的。

老人,你放心,如果我有机会去翠湖游玩,我一定会告诉海鸥,你想它了。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4

语文,你是那独特的方块字,一横一竖是你的'衣服。殷商时人类发明了甲骨文,使人类拥有了能用来作为传递信息的另一种手段。经过了数千年的时光飞逝,你也换过了几套华美的礼服,穿上了一身简练干净的休闲装——简体汉字,你由此变得更加清新自然。

语文,你是那优美的词藻,“秀丽”“婉约”是赠给美好事物的礼物;“幽默”、“可爱”是你对人们的称赞。当然,你也憎恶丑恶现象,“愤恨”、“讨厌”是你发泄自己感情的方式。

语文,你是“唐宋八大家”等历代骚人的挚友,你是柳公权、王羲之等墨客的亲密合作伙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你对大好河山极致的赞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你坚贞不屈的品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你表达亲朋挚友之间深情厚谊的最佳途径。历史上有“行书”、“草书”、“楷书”、“篆书”等各种字体,把你与生俱来出众的美彰显得淋漓尽致。

语文,你使鲁迅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使冰心编成了《繁星.春水》,使巴金作出了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使中国有了《红楼梦》、《西游记》等四大名著,使明朝的永乐皇帝编成了《永乐大典》,使吴敬梓抨击了封建制度,使李汝珍揭露了当时的世间百态。

语文,你使中国拥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名诗佳作,使中国出现了大批的文学艺术的创作者,使中国,这个历经数千年历史变迁的文明古国变得更加充实,富有内涵。语文,你赋予中国的财富是无与伦比的,你使世界了解了中国,也使中国走向了世界,并变得丰富精彩,使我们能够有完美的视觉享受,也使我们的生活因此而更加多姿多彩。我爱你,语文。我爱你,精彩语文!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5

难道只有从语文书中才能学到语文吗?答案是否定的。影视中、游戏中、广告词中都能学到语文。学到语文的地方比比皆是,我也能在课外书中学到语文。

在我的藏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和历史有关的书籍。爱屋及乌我也很喜欢古文。虽然妈妈有时会说我不务正业但是我总是必以为然。每当我拿起一些白话带古文的书籍妈妈看我看的入迷的劲儿,也只有摇头叹息的份儿。有时令我着迷的不仅仅是文章的内容,还有中间夹杂的古文。我经常是看一遍古文再看白话文,以至于我的古文能力提高的很快,妈妈也不得不叹服了。我从课外书中学到了语文。

我很喜欢读名人传记。比如《主席传》《斯大林传》等等都是我所喜欢的。我能从中学到课本上学不到的道理,同时也使我的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在名人传记中学到的精神、道理也会使我受益终生。我从课外书中学到了语文。

我喜欢诗文,没事的时候看一看、吟一吟、背一背,会从中体会到乐趣,感受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七律长征》《将进酒》《念奴娇赤壁怀古》《沁园春雪》等等都是我喜欢的古诗。从而我养成了一个习惯:看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诗就会记下来并且抽空背过。因此我积累了很多名言、诗句,我也赢得了“诗库”的雅称。我从课外书中学到了语文。

从小说中、散文中、杂志中都可以发现语文。由此看来,语文不仅仅在语文中。只要你有一双明亮、求知、善于发现的眼睛,那么生活中便处处是语文。

语文无处不在:在影视中、游戏中、报刊中、课外书中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有着求知的精神,相信你一定会从更多的地方发现语文,因为语文无处不在。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6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题记

见惯了唐诗中娇艳妩媚的牡丹花,再跌入宋词的满纸愁容,竟是欣喜,像在那皓月当空的黑夜,与对面一身白衣袖袂飞扬的轻狂少年的对饮,看他吹箫舞剑却一瞬十年,坠入宋朝暮秋,对面的墨衣男子挥毫纸上,笑容桀然但眼里的忧郁如秋酿醉人,他负手执笔,那宣纸翻飞,字迹清秀恍人心神——晏几道。

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一样,晏几道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是家中最小的儿子,得到了父亲格外的宠爱。5岁时,父亲就叫他背首诗,晏几道倒是不怯场,开心地跑上来,拍着小手,张嘴就唱:“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宾客们一愣,宰相家的小公子竟然爱背柳永的艳词,个个面面相觑、哭笑不得。这也难怪,晏几道生来就在绮罗脂粉堆中长大,珠围翠绕,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跃青骢马。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他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词、纵横诗酒,根本不知农事,哪知世事艰难呢?他富贵时是相国公子,白衣裘马花中过,游走,花枝不沾水。父亲晏殊死后,一切便恍若隔世,树倒猢狲散,曾经的相国府无人问津。适才年少的晏几道就已体会到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人情凉薄,这也注定了小山令的愁苦,那是生活沉淀下来的,无法摆脱的情怀。

犹记得晏几道那句“几回魂梦与君同”,与“当年拼却醉颜红”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沉湎于回忆,直到那天他再见到当年的一位旧识歌姬。他从不直接吐露想念,但那缠绵绕骨的思念却倦倦不离,在梦中挠人心尖。他是多情的,却也从不为出卖颜色,轻意为人,轻分罗带。再见那女子,已是时过增境迁,她为他一舞水袖起落间,舞毕,也舞毕了他长长的半生,再难重修圆满。他为她写“落花人独立,微西燕双飞。”超越了一般的男欢女爱,只是淡淡表露我的心迹,人都有各自的路要走,我注定要去远方,而你也许不会跟我四海为家,那么就此别过吧,过自己的生活,尝自己的苦果。

若宋词是一潭春水,那晏几道的小令便是那一汪清水中亭亭的莲,含苞欲放、张驰有度,生活给予了晏几道的才情,也在小令的消亡下愈显残酷。有人说晏几道的转身,拉上了一整个时代的幕布——小令的时代。此后便是柳永的长调渐入江湖,晏几道的离开,是小令的消亡。想想也是如此,毕竟在之后的岁月里,再没有人能够与他一起被提及,再无人写“春来还为个般愁,瘦损宫腰罗带剩”的感伤,再无人写出“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无奈,也再无人写出“彩袖殷勤捧玉钟”的流连。那是晏几道所特有的,轻易模仿不来的醉人忧郁。像一个再好的戏子,从未感同身受,也不可能演出戏中角色的人格。

有人说晏几道痴,不知利用父亲的关系,不然也不至于生活窘迫,何必苦苦追求那一个轻狂的名号,最后留给历史的不过一个失意的背影。我则不然,你要你的平平淡淡长命百岁,我要我的壮烈燃烧诗意流浪,没什么不好,选择不同罢了。就像晏几道的痴狂,是他留在这世间的,永不消逝的不朽瑰宝。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7

“直走,直走。”

“对!贴上去!”

“怎么回事啊?”

教室里传来了颜铭的声音,我走进去一看,原来他们在玩小猪贴鼻子的游戏。只见李石琪左手捏着鼻子,右手从左手的缝隙里叉出来指着地面,快速弯下腰,转了三圈。一抬起头来,就有一位同学伸出双手,把李石琪的眼睛遮住了。“直走!”那位同学大声说,“一直直走。”就这样,李石琪听着指挥,一下子就贴到了三十分的位置,我大吃一惊,他是不是有透视眼啊?怎么贴得那么准!三十分可是在最中间的位置,非常难贴啊!

该我了,转了三圈之后,刚一站起来,就眼冒晶星,头发晕,整个世界都在旋转。同学遮住我的眼睛,一下子,整个世界一片黑暗。该不是这位同学在和我恶作剧吧?眼睛遮得这么紧,我能把鼻子贴到三十分的位置吗?我也听了他的指挥,但是我贴到的是十五分。

在同学们的欢笑声中,小猪贴鼻子的游戏还在继续着,下次我一定要小心啊!不要再贴到十五分的位置了。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8

一天,邮递员叔叔送给我一份样报,上面干等了我写的作文——《秋叶》,顿时,我高兴极了。望着那一行行铅字,我想起了可亲可敬的教我们语文的陶老师……

我是个插班生,陶老师给我的第一个印象很深,她有一头乌黑般的秀发,白净净的瓜子脸,月牙般的眉毛下,嵌着一双黑葡萄般的眼睛,露出温和、慈祥的目光。她中等身材,穿着黑色的连衣裙,外套棕色的夹克衫,胸前一排亮晶晶的蓝色衣扣,就像一颗颗美丽的蓝宝石。她走进教室,在回忆上节课内容之后,开始讲新课了。她在黑板上写完提纲后,带表情地朗读起优秀范文,并讲解其中一些精彩的句子,让同学们去体会和理解。她讲课生动有趣,声音很甜,深深地吸引了每个同学。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就下课了。自从听了这堂作文课后,使我对学习作文产生了兴趣,平时也爱动笔写了,和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了。她温和、善良,我和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冬季的一天,寒风凛冽,路面很滑,上课时间到了,可老师还没有来,大家都非常着急,有几个同学趴在窗台上向外张望。突然,有位同学喊:“老师来了!”同学们立刻跑回座位上坐好。这时,教室门开了,老师急匆匆地走进教室,放下厚厚的一摞子作文本,向同学们说声道歉,便开始讲课了。我望着老师那消瘦的淌着汗水的面颊,心里很难受,莫非老师给别的班代课来晚了?还是……这时,老师讲课声音越来越低,有时还用一只手扶着讲台支撑着身体,脸色很难看,额头上还有一颗颗小红点儿。难道她病了?课间休息时,只见老师从拎来的兜里取出一瓶药走了出去,不一会儿又走了进来,把它放回兜里。课堂作文开始了,同学们一个个屏住呼吸,抓紧时间写作文,整个教室里只听见写字的“刷刷”声。我写完作文,不由得抬起头望着老师——也许是操劳的缘故吧,她那乌黑的秀发上增添了一根根银丝。再看看桌面上放着的饭盒和一摞摞作文本,泪水顿时在眼眶里直打转……

这时,我在想:老师,您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耕耘,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我们成长,虽然报纸上看不到您的名字,电视上见不到您的身影,可您就像美丽的秋叶一样,无私地奉献出您的一生。我们喜欢您,喜欢您那甜美的声音,喜欢您那美好的心灵。

通过人物的具体事件,写出了老师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9

“千里之足,始于足下,”千里的路程,都是从第一步开始的,台阶周然如此。一级更比一级难,在能顺利过关斩将之前,必须精良的装备,不屈的精神和高超的技巧。

寒风嘘嘘,刺激着每一个毛孔,在舒适温暖的被窝里,那些只是浮云,但随着一声严厉的吼叫,使我不得不去面对那刺骨的呼呼不停的冬风。“唉,又要起床上学了。”在走出房门的那一霎那,我惊想了,原来今天是期末测试,三步当二步在慌张中匆忙上学了,路上寂寥无人,凄神寒骨,迎面而来的长风吹乱了我的发型,但这些都不是我所顾虑的,我的目标是学校,开足马力,如刘翔100米冲刺般飞快的前进,学校在不远处向我招手。

蒹霞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老师美丽的身影在教室门口看着同学们复习,我大步走到老师面前,不经意的低下了那偌大的头颅,尽管天气严寒,可我却大汗淋漓手脚在肆意的抖动,一阵沉默,但可以感觉到即将爆发的火山在游动着,但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老师轻轻的拍了拍我依然抖动的肩膀说:“好好考啊!”

那一刻,你迈上了新台阶。

老师意味深长的一句惊醒了我那包扰的心,缓缓抬起沉重的头,望着老师那惬意的笑,心里的决心已定,轻盈的走进教室,生怕惊扰其他正在努力奋斗的同学们,想起老师的话,心里不禁轻松了许多。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尽管她现在已不在教我们了,但她永远是我的老师,他的那一句话,使我不断跃上了更高的台阶,习得了更多技巧,不服输的精神。

那一刻,我买上了新台阶!时刻谨记那微笑的进步。

有关语文的日记 篇10

读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吃了。萦绕于心的倒不是玉盘珍馐,而是他亲自下厨的家常菜“烧小萝卜”,这道菜让他的作家朋友赞不绝口。汪老揭秘:因为萝卜嫩,配汤好。“正是小萝卜最好的时候,而且我是用干贝烧的。”

汪老可谓深谙中国厨艺之深味,东汉思想家王充早有言:“大羹必有淡味。”

此菜品里,北京本地产的时令小萝卜为君菜,取其清新嫩滑;来自遥远海洋的干贝为臣菜,取其鲜美爽口;再佐之碧绿葱蒜调色、去腥,几味调和,君臣相佐,共融共生,才成就这至简中存真味的“烧小萝卜”。

其实何止厨艺之道,汪曾祺身为文学大师,想必也将他的写作秘诀移用在烧菜中了。世人读汪曾祺的作品,总有相似的感受:“于寻常中见奇崛。”

因为汪老的作品,初看清淡如小萝卜,未见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之情节,也未见绮丽明艳、华美藻饰之语言,可细细琢磨,这清淡文字中蕴藏的豁达通透的人生哲理,且原是用“干贝”般贵重的风俗人情佐料吊的汤,他以“化骨绵掌”之功将这些脾性不同的元素融为一体,所以才耐读耐品,经久不衰。

你看他写《受戒》,以明海这小娃的视角叙事,描摹的也不过是泥土间的荸荠、绣嫁妆的怀春女子、闪着银光的芦苇,如此寻常淡泊的文字里,容纳的却是士大夫般闲雅从容的人文理想;又如《鉴赏家》,开篇写脆甜的青萝卜、鸡蛋大的香白杏、珊瑚红的樱桃,主人公叶三就携着季节鲜灵灵的水汽走进我们的视线了,看似随意的描摹,却蕴藏哲理:真正的鉴赏家并不是高坐于深不可测的理论故纸堆,而是懂得欣赏生活之美的。又如《熟藕》,那温暖醇厚的风俗人情,包蕴于微火炖熬的甜香熟藕里了。他将情与事慢炖为一锅文字,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想来汪老真是文坛高手,他并不向人们单一说教豁达从容的气度、温暖真挚的人情,而是如画师调配五色,厨师融和五味,将人情美、人性美的理想容纳在苏北乡间那一个个寻常风物里、琐碎事件中了,共融共生、自然妥帖。

这恰似白先勇先生在谈起《红楼梦》的魅力时,评点的那一句:“雅俗共赏,它容纳了至高至深的儒道释的哲理情思,它也呈现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谐谑有趣的市井俚俗。”我想,这部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之所以备受国人推崇,就在于这其中蕴蓄的是中国人对文化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襟怀与气度。

当然,五味调和,共存相生,并不意味着损害某一方的本色。汪曾祺的“烧小萝卜”的好处在于,他尊重“物各有性”,既保留了小萝卜的“清”,也以适当比例佐之干贝的“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并不会如《红楼梦》里那让刘姥姥咋舌的“茄鲞”,用十只鸡来配本自清鲜的茄子,佐料太过嘈杂,反盖住了泥土植物的本味。

其实人生也如此,我们在读《红楼梦》、读汪曾祺时,理应学习那种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襟怀与气度。但仍须谨记,无论和外物怎样融合,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我们与世界相融,是为了不忘来路,成就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