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秋意优秀日记

2024/03/31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秋意优秀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秋意优秀日记 篇1

不知不觉,秋姑娘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她带着沉甸甸的“礼物”—秋雨和金色。

古人云:“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深夜,秋雨像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在荒无人烟的大街上游荡着。夜真寂寞。发黄的灯光豪无生气,疲倦地照着光溜溜的大街。秋雨,有气无力地拍打着梧桐树,于是,大街上就有斑驳的影子在摇晃,偶尔有几片枯叶离了依偎了好几个月的枝条,很惶惑地在灯光下飘向满是水洼的地上,与其它的叶子相依为伴。其情形像一片薄薄的玻璃片扔进水中,在水中忽左忽右地飘忽着下沉,不时地闪出一道微弱的.亮光。它们终于落到地上的枯叶里。当有风时,这些枯叶就顺着马路边往前滚去,发出那单调的声音,把秋夜的静,衬得让人感到寒丝丝的。

过了静寂的夜晚,迎来凉爽的早晨,雨停了。

火红火红的太阳普照大地,放射出金灿灿的阳光,早晨好清爽!秋姑娘趁着大伙还没起床,抓起金色的颜料,小心翼翼地在每一棵树上,每一粒稻谷上,都刷上了淡淡的金色,被阳光一照,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照在每家每户的窗户上,唤醒人们,让他们快来收割!秋,变化多端的秋,让人摸不透!

秋意优秀日记 篇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这不仅是诗人眼中的秋天,也是我眼中的秋天。

秋姑娘来时,穿着火红的枫叶连衣裙,如太阳那般火烧;她脚上穿着一双又大又美的金丝菊布鞋;头上戴着纯洁的白色小野菊花环。她提着一把秋天的刷子和一罐罐秋天的油漆来到人间,准备把世间万物都染成秋天的主色调。是金黄一片,还是秋风习习?是硕果累累,还是……

“沙,沙,沙”的细细秋雨打破了我的幻想,我将视线投向窗外,湛蓝的天空被秋姑娘刷去了色彩,变得神秘莫测。天空非常白,白得像用蚕丝织成的纱网,似乎真的有天宫在那奇妙的云端。一股凉意偷偷溜进了我的身体,我这才发现,本来让人舒适的微风又被秋姑娘变成了凉嗖嗖的秋风,令人直打寒颤。最奇妙的`要数周围的花花草草了,过去的秋天,落叶都是有层次地铺在地上,从火红到金黄再到鹅淡黄,宛如一张画卷般的地毯。可今年的小草,树叶,小花依然是苍翠欲滴、姹紫嫣红,生命力依旧顽强。

我爱五彩缤纷的秋天,但我更爱像自然脱了色似的水墨画那般难得的秋天。

猜你喜欢1:秋意日记

周末,我随父亲一起去闲游,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刚竣工通车的千岛湖大桥。

千岛湖大桥气势宏伟,有如一条蜿蜒的巨龙伏在水面上,吞云吐雾,此番情景,令人心怀顿开。

站在桥上,远望着对面岛上的松柏,郁郁葱葱,浓黑的绿色之间也不乏淡绿的嫩枝,让人们觉得宛如初春时分,万物复苏的情景。惟有那湖心吹来的凉风,让人觉出,春姑娘早已远去。

呆立片刻,领略过淳安人民的雄伟建筑,我们又踏上了旅程。山环山,山复山,整个视野几乎全是山。没有城里的喧闹,没有学校的朗朗书声,更没有清澈的碧水,惟有那不断的山和满山的树,而且是碧绿的松柏。这不禁又使我困惑,这难道真是秋天吗?秋意就只是如此般的绿吗?

如此多的疑问一环扣一环,一环串一环,不断的在我脑海里绕着,转着,好生头痛。然而当我看见她,看到她那美丽的衣着和外表,一切疑问也便迎刃而解了。她是谁呢,是谁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说来怕你们不信,我也道不出她的名字,只知道她住在那座山头,望着群山,迎着夕阳,身上披着红色的外衣,那便是有着满树的`红叶的一棵小树。

漫山的秋意,似乎都被她给吸引了,独自一人展示着秋天的美,秋天的华丽。

在城市里,火柴盒似的生活似乎已占据了大多数人,自然的美离我们越来越远,如此这般我们生活的意义又在哪里呢?

秋意不仅仅给了我们自然的美,更让我们明白生活的真谛:人与自然本是一种完美的结合,放弃自然,也便失去了人生!

猜你喜欢2:秋意浓

炎热的暑假走了,迎来了新的学期,秋天也悄悄地跟来了。

美好的时间都是弹指一挥就过去了,我和其他同学一样,呼出最后一口自由的气息,重回学校!上课时间悠悠长,终于摇到周末,骑车去!

初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气息。早晨,好清爽!当我快驶进小树林外那条幽径的时候,迎面的凉意,使我不禁抖了个机灵——秋意渐浓了。

逆风而行,些许阻力,使我更用力地去踩脚踏,再快些,再快些!心里觉得自己就像一阵风似的,过了前面的小坡,就到了久违的小径——桂树遍植两侧道路。是啊,以前那桂已如此浓郁,秋风摇落的小小花瓣在树下成圈成片,已完全是桂树的阴影,脚下早已放缓,把整个自己融入这香径,物我两忘,仿佛我已与这风,这桂,这世界融于一体。

不知时间过去多久,我驶出了香径,已到小树林腹地。叶,什么时候已枯黄零落如此?树林外看去,明明还是经年苍翠的绿,原来黄叶已落,秋来了多久了呢?

疑问终不可解,迎面遇到了也来骑行的好友。你也来邂逅秋天吗?不,秋意已浓,早已十面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