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家乡的风俗小学日记300字

2024/04/04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家乡的风俗小学日记300字(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家乡的风俗小学日记300字 篇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的天空中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一家加上姑姑和我表弟一起去扫墓。

到了扫墓的地方,我们拿出了食物,你们想知道我们这边要带什么食物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我们这边要带的.食物有:豆腐干、青团、馒头、米饭、清明果和酒。

接着我们站在去世的亲人面前,给她送上食物,然后爸爸点燃了香,平均分给了我们,让我们去拜。我们给逝去的亲人背了古诗和国学。

等扫完了墓,姑姑说:"我来教你们制作青团吧!""好!"我叫了一声。"首先把艾草放锅里煮,等煮好了就把它拿出来拧干,然后和面粉合为一体之后,并分成一个个小小的团子,接着在里面放进八八喜欢的东西并封住口,最后放锅里蒸,就大功告成了!"姑姑说。

我按照姑姑的说法我果然完成了。

清明节这一天,我既懂得了我老家的习俗,又学会了青团的制作。

家乡的风俗小学日记300字 篇2

相传古代诗人屈原就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投江,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一天定为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这天在宽阔的河边,已经有很多人了。他们是为了看赛龙舟比赛的。我也跑到人群中间,站在有利的位置就可以看得更清楚。发令枪一响,每一条船都像箭一样冲了出去。旁边的人都在为自己的队伍加油,船上的人非常努力地划着,在船中打鼓的`人也用力地敲打着鼓。每一条船都争先恐后地划着,想得第一名。马上就到终点了,一条穿红衣服的队伍,已微弱的优势取得了这场比赛的胜利。

看完了赛龙舟比赛,我们回到家里看见奶奶在包粽子,只见她先挑一大一小两张粽子叶,叠在一起,然后用双手捏住两张叶子的两端,卷成一个漏斗形,放入米和肉,最后封口扎绳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做了起来,可是做出来的粽子样子都是奇形怪状,在奶奶的帮助下我也完成了一个粽子。

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端午节呀!

猜你喜欢1:六年级家乡的春节日记

我的家乡有很多独特的习俗,炸油角和炸煎堆是其中之一。

俗语都说:“煎堆碌碌,金银满屋”每到过年时,放糖果等零食的桌面上总少不了两种食物,那就是——油角和煎堆。过年前,我和奶奶都会一起做油角、煎堆,而且总会炸一大锅。炸完后,无论谁到我们家来拜年,都会把油角、煎堆和糖果等拿出来,给客人们吃,如果油角、煎堆太多的时候,还会把其中一些送给客人们带回家吃。因为,它们都寓意着好兆头。

除夕一大早,我们就回家乡帮奶奶制作过年必备食品——油角和煎堆。虽然它们看起来很平凡,但是制作起来可不简单呀,必须经过许多工序,才能把它们做的好吃又好看。做煎堆要准备:爆谷、糯米粉、粘米粉、花生、砂糖、芝麻等多种材料。煎堆的陷做起来比较复杂,要将花生、砂糖和爆谷加热搅拌在一起,然后趁热用双手把它们捏紧,把它们捏成一个个圆球状。这是一个考验人的功夫,只有奶奶才能做好。我们就只能做简单的油角陷,只要将花生和砂糖碾碎混在一起就行了。制作完内陷,就要做外皮了。将粘米粉和糯米粉按一定的比例混在一起,用开水搅拌,搓成粉团备用。

最令人开心的制作马上就要开始了。每个人都要动手,奶奶就小木棍把粉团搓成薄薄的表皮,然后我们用它把内陷包起来,搓成一个个的圆球。包油角更可笑,每个人的手法都不同,形状各异的油角很快就把桌面摆得满满的。由于我的手上沾满了面粉,不一会儿,就把小脸蛋弄成一个大花脸,引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最后的工序就是下油锅了。首先用猛火烧开油锅,然后改用慢火,将包好的煎堆和油角放进油锅慢慢翻滚,让它们受热均匀。不一会儿金灿灿的油角和煎堆就出锅了。

制作油角和煎堆既费时又烦琐,但却是我们的春节习俗之一,人人都乐意去做。

猜你喜欢2:五年级家乡的日记

阳春三月,我的家乡——瑞昌武蛟乡上湖村房前屋后,湖边地头到处开满了油菜花,俨然成了一个花的世界,一片金色的海洋。

春天,油菜花成为家乡春景画中的主角不仅是因为家乡的田地稀少,更是由于油菜花的生命力强。家乡由于邻近赤湖,勤劳的家乡人对不多的田地格外珍惜。塘坝上,山崖间,纵然是巴掌大的地方,只要有土,人们都会开垦出来,撒上几粒油菜种子。油菜花不像家中花盆里的花草那样娇贵,需要细致地照料;也不像花圃中的花草那样娇弱,需要精心地栽培。一把泥土,几滴雨水,春风一吹,油菜花便铺天盖地绽放开来。

家乡油菜花不舍得花费过多的时间展示自己的美丽,从开放到结果常常不到二十天。家乡的人们也不愿独享油菜花的美丽今年特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油菜花节,引得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家乡的油菜花美,但家乡的人更美。连日来的暴雨,湖水猛涨,出村口的道路被淹没了。游客为了观赏油菜花不得不脱鞋下水。看着游客赤脚走在冰冷的水中,家乡的人们都坐不住了。

村里的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了,村子都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当我那年近八旬太爷连同几位老人家从祠堂出来之后,全村都沸腾了。乡亲们都自告奋勇地从家里拿来锄头,挑着扁担,动手搭桥了。大人们挑的挑,搬的搬,在水流很急的道路上来回奔跑。小孩子也没闲着,他们在油菜花间穿梭,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在油菜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俊俏。村口很快修起了一座简易的石桥。看着如织的游人从小桥走过,乡亲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家乡的油菜花,你让家乡处处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