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上海人的素质日记

2024/04/05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上海人的素质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上海人的素质日记 篇1

记不清多少回了,当我泡茶待客的时候,那些第一次来上海的外地客人总是眺牙咧嘴地仿佛吃药一般,有的还咕峨一句:“上海的水真难喝。”我疑惑不解,自己泡一杯尝尝,实在喝不出什么异味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暑期里,我随学校去了无锡、宜兴;又跟父母去了杭州、瑶琳。秀丽的湖光山色令我流连忘返,而最使我难忘的还是那饮水的滋味,它带着一种淡淡的甜味,还透出一股清香来呢。

回到上海,我一喝开水,禁不住也呲牙咧嘴了——确实难喝。可是二、三天后又习惯了。不过,有一个问题总盘旋在我的脑海,再也无法赶走。长期饮用这种难喝的水,对人有害吗?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得出结论:有害。

日本曾出现好几种诸如“水俣病”、“骨痛病”之类的奇怪病症,原来是因为病人长期食用了含汞锅之类金属离子的水和水产品,中了毒。全世界生痛之人日益增多,据称与环境污染有关。上海胆石症的发病率近年来也急剧上升。我的祖母、外婆、母亲都患上了,能说与水质恶化无关吗?

上海的水质逐年下降,黄浦江的黑臭期越来越长。据说去年已达一百五十天以上。水厂的进水管就安在黄浦江下游,我们的自来水竟来自这种脏水,想来真有点不寒而栗。为此,我特意买了一张浦江游览的船票,实地去考察了一番。只见宽阔的江面上一股泛着泡沫的黑流,一股混浊的黄流,仿佛交战的两方,呼啸着碰在一起,起先壁垒分明,后来棍成一片,气势宏大,颇为壮观,可是却丝毫引不起我的兴趣。我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

于是,我鸟信给电视台,诉说了我的忧虑。一天晚上,“观众中来”节目回答了我的问题,说是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措施,例如在水中加放氯,兴建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等等。然而,我仍无法安心。我想,多放氯能杀灭大肠杆菌,但除-得掉里面的汞、酚、氰化物吗?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已动工,兴建,通水后可改变市区人民生活饮用水的质量,但是郊区农村居民什么时候能喝到洁净的水呢?

我翘首盼望着全上海人民都喝上洁净水的日:子早民到来。我更积极准备着——学好功课,为它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上海人的素质日记 篇2

早就听说上海人把所有的非上海人视作乡巴佬,这个寒假,妈妈让我参加中山报业小记者冬令营到上海学习五天,从登上飞往上海的飞机那一刻开始,我就盼望着能好好领略一番传说中的上海人的风采。

在上海五天,我非常近距离地开了眼界。并没有传说中的神乎,上海人同样长着中国人朴素的脸,但言谈举止中确实无时无刻不散发出一种骨子里高高在上的感觉。就拿带团的导游来说吧,地地道道的上海人,开口闭口都是“我们上海、你们广东”,处处带着一种比较的口吻,虽然话语彬彬有礼,但听起来更像官方致辞,少了一分亲切。除了导游,还有无论是博物馆的讲解员,或是复旦大学的老师,总会脸挂微笑,但不时会说出的那些“不许动这个”、“我们复旦大学欢迎你们有能力的同学”等许多令人敏感的词语。

我不是对上海人有成见,也没有要贬低上海人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上海人的性格并非恶意,作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这种性格也正是上海人的一大特色呀。从来都作为中国最大的国际性大都市之一,外国人最先认识的也是上海,生活在这里的人,一代代形成了这种自傲的性格也不足为奇。 各地人民的性格存在差异也在所难免,广东人也有许多不足吧,性格上的差异不应该成为我们之间的隔阂。

当然,仅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评论上海人明显是不完全也是不客观的,我想我只看到了上海人的一方面,我也需要以一颗包容、平和的心,对待上海人。毕竟相互指责不能创造真正的和谐社会,平等对待一切才是真正的王道。

猜你喜欢1:谈素质日记

生命的成长有限,心灵的成长无限。心灵的成长,当然重在——素质。素质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其实就是要提高人口的素质。有一天,我百般无聊地在家里看电视,无意间看到一张报纸里的新闻,就饶有兴趣地看完了,大致上这样的:一个作家到西班牙旅行,住在一个小旅馆里,然后令他百思不解的是这家小旅馆的楼梯转弯处挂着一张用汉字工工整整的写着“不准随地吐痰”六个大字的公示牌。他走遍了这家旅馆再也没有看到别的公示牌了。

第二天,他问服务员为什么在这旅馆中会出现那张用汉字写的公示牌,服务员给了他一个令他羞愧的答案,因为每次有中国人到我们旅馆的时候都会随地吐痰,所以我们才写了那张公示牌。得到答案后,服务员又问:“您是日本人吧?”“为什么你会这么说?”“因为你不随地吐痰!”在回国的路上,作家想了很多,那张让每个中国人丢脸的公式牌,那个对中国人用蔑视眼光看的服务员……

作家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中国人有很多不文明的习惯,随地吐痰,虽然是一件小事,却造成了很大的国际影响。是啊,有不文明习惯的人,我也碰到过。那天,在乌鲁木齐的公共汽车上,发生了一件事……“哇!车上的人还不算多诶!”我惊喜的说。因为每次来乌鲁木齐,车上的人都超多的,这次真是见鬼了。刚坐下,舒服的椅子,把我想睡觉的想法又唤了回来,头渐渐地向一边倒去……“刷”一个急刹车,我控制不住,猛的向前冲去,在这紧要关头,一直强有力的手,抓住了我。“噢!天哪!幸好幸好,吓死我了!”我猛拍胸脯,大喘气说。“你没事吧?”老爸紧张的问。“没事啦,这点小事怎么可能难得到我……”话还没说完,我便被另一处的“风景”吸引住了……刚上车的人,是一个男的.。看起来,也就四十岁的样子吧,穿着笔挺的西装,系着领带。头发梳得很光,五官端正。一看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可是,他一上来的举动,让我怀疑,我刚才的推断是不是错了。

他一上车,买完票,就找了一个靠窗边的位置坐着,旁边坐着位女士。他迅速的掏出烟盒子,熟练地拿起打火机点着了烟,美美的吸了起来。坐在他身边的那位女士厌恶的捂住鼻子,坐在了最后一排的位置上……是啊,没有素质的人就是这么令人讨厌,在公共汽车上本来就是不能吸烟,别人不提醒,他就装作不知道。素质是体现一个人,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的大问题,只有提高素质,才能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健康的成长。

猜你喜欢2:教师资格证中小学综合素质日记

教育从心开始

“教育从心开始”早就被人们提出来了,但一般的人都会认为这是指对学生的关爱,而我认为它更深、更广的含义应该指教育的机智。被人们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职业,那么,它不是一门艺术吗?因为艺术需要体现美和创造性,而教育正好体现了这个特点,一个搞艺术的人,难道不需要用心吗?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给学生师爱。教育如果没有爱无疑于茫茫沙漠没有水源。但这“爱”,是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方式恰当的爱能让学生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与幸福,这种爱如同涓涓的细流能让学生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反之会让学生感受到火上浇油的烦躁与愤恨。要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爱”。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在教学中讲究技巧。我的音乐老师李老师的成功教学案例就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班新选的那个音乐委员因为胆量小放不开,高音部分总是上不去,李老师就对她说:“你的声音很好听,这首歌更好听,我想跟着你学,请把我也当你的.同学,放开了唱,一定能唱好的。”在老师的鼓励下,她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那以后,自信点燃了她学习的激情,笑容随时在她脸上绽放。就是这句微不足道的鼓励却让这个学生得到了学习的快乐。所以我想起人们常说的:老师的一句话可以成就学生辉煌的人生,也可以摧毁学生理想的城堡。

教育从心开始,就是要注意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遭遇偶发事件一定要冷静,要处理得灵活。有的年轻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看课外书,硬逼学生交出看的书籍,可有的学生就是不愿交,于是和学生抢、厮打,最终不了了之。用一个眼神、一句话去提示他,让他自己把书收到课桌下,下课后再找他谈。难道这不是良策吗?课堂上还有更多的偶发事件,比如教室突然飞进不速之客,并且已经虏获了学生的心,不妨就此开一个“如何保护动物”的主题班会;再比如罕见的白雪让学生目不转睛的时候,何不让他们一次看个够?

当今这个社会只要你能取得教师资格证,能被学校聘用,你就可以成为一名教师,就这一点来说当老师很容易,但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的很难,学生是活生生的发展的个体,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所以,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探索、改进、完善我们的教育方法。既然选择了做人梯,那么我们就应该捧着一颗爱心,带着一双慧眼,用机智去经营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