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旅行的艺术读后感(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
果然还是借来的书读得更快,自己买的书却还有一堆没拆封。
余秋雨的序写得很好,基本揭示了本书的主旨,他说“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沟通。……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旅途迈出不一样的脚步。……本书撷取了这些高贵灵魂与自己所遇环境的种种对话,特别是这些对话中徘徊于自己和社会、个人和大众、景物和精神之间的思考。正是这些对话,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何谓积极生活?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多一些慢吞吞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碎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
“旅行中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所以,在旅行之前做一些功课是有必要的,同时我也感受到焦虑,觉得自己文化水平太低,不能很好地去体会。
作者的观察非常细微具体,可知其感情非常细腻。比如从出发到目的地之间的这段时间,大部分人可能就直接忽略了,但作者却能将其中的感受写得细致入微。能从机场、旅馆这些不起眼的地方联想到知名诗人和画家的作品。这一点我还是能产生共鸣的。我也挺喜欢这些地方,特别是在机场等机的时候,感觉是人生最放松的时刻之一,但我肯定不会想到波德莱尔,更不知道塞珀的画作,所以我无法像作者一样得到这么深刻的体会。
置身大自然中,作者会联想到华兹华斯的生平和诗句,能跟伟大的思想灵魂产生共鸣和对话。这个层次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大多数人会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比如到庐山瀑布能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到黄鹤楼能想到“晴川历历汉阳树”,但少有人知道诗句的作者生平及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的诗句,更谈不上跟古人进行思想的交流。
欣赏壮阔的自然景观时,作者说:“这个世界对约伯而言可能缺乏逻辑性,但是这不表示世界本身缺乏逻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人生去衡量一切,而应该通过壮阔的景致提醒我们人类的渺小和脆弱。…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与它们相伴,它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
最后,作者将话题引到日常生活。“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目的地本身。”我们要把旅游的心境带到日常的生活中。“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告诉我们要重新去发现身边的美好和有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2
通过五一假期把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这本书看完。看完后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真正的旅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此书是作者通过自身的旅游经历结合很多画家或者旅行家的作品,分析了旅行中的种种感受,通过很多的艺术作品,教会我们很多看待周围事物的角度和旅游的心态。
书中作者表达出来的观点都深有感触,就像书中说的: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确从来没有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如果想让自己热爱旅游和享受旅游,那么这本书我认为一定是好书。
看完这本书,我都有了像学素描的冲动,哈!早晨醒来还画了第一个作品。
书中把人人旅行中都随时“咔嚓”拍照的相机,剖析的如此透彻和有艺术味道!里面把拍照和绘画对比的非常有哲理:
绘画可以教我们去观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关注。在用我们的手再创造眼前的景物的过程中,我们似乎自然而然地从一个以松散的方式观察美的位置转向了另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获得对美的组成部分的深刻理解,继而获得关于美的更深刻的记忆。
照相机模糊了观看和注视之间、观看与拥有之间的区别;它或许可以让我们择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却可能不经意地使意欲获得美的努力显得多余。照相机暗示我们,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我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课,然而就清晰地了解一个地方(如一片树林)而言,就必然包含询问我们自己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树干是如何与树根相连的?”“雾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一棵树的色泽似乎比另一棵更深?”——在素描的过程之中,类似的问题不断出现并得到回答。
里面很多这样的描述,比如加油站、骆驼、飞机、乡村、城市、壮阔等都在作者的分析中,让人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有时感觉作者说的就是自己隐隐约约想到过,或者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只是自己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还表达的那么富有折思。
此书让我们不管旅行在外,亦或生活在家,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非在外的事物,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它有趣的地方。主要看观看者的智慧和心静。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如果我们可以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到我们自己的居所,那么我们或许发现,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亚于洪堡的`南美之旅群经过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丛林。
看完之后,感觉自己不在急于去各种地方旅游,以前都是想着该去哪里哪里。感觉自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的储备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以后去任何地方,碰到的看到的事物才能转化到自己的心境里,让它们变得有价值。正如书中所说:对于任何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远好于一个四处观光之旅。
关注内心的世界,才是旅行的真正开始。对于旅行来说,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在于每小时行走多远,也不在于用多么短的时间游览了多少景区,因为它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3
旅行的世界很小,从“旅行笔记”里就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我说的是搜索引擎得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知道了《旅行的艺术》这本书,写本文的时候,离开词条也不过是十几分钟的时间,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说实话,能够去了解这本书,也是因为旅行,不过我与大多数人一样,这的确不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虽如此,但是也让我们反思旅行,一个第一次接触的城市与你现在居住的城市会有什么区别呢?进一步来说,你真的了解你的城市吗?
旅行一直被冠以走的多远,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脚步被一种无形的线,牵引着众多的旅行者去了一个被设计好的地方,类似于在做模块化的事情,如果说从旅行中得到的,其实在众多的旅行笔记中都昭显了这是一样的,如果再次的翻开别人的旅行笔记,你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你觉得非要去旅行不可呢?坐在书桌前,我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虽说没出过几次门,假如现在面前有了一个可以旅行的机会,我会以何种形式去进行呢?我知道,离下次旅行的出发还有一段时间,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的间隙,好好的思考如何去旅行的问题。
工薪阶层,来一次旅行的.确是不容易的,单就说时间上的问题,想要腾出这么一段时间来,非要牺牲掉一些东西,假如让这么好的时间浪费在一次不好的旅行体验上,会不会影响旅行在心中的地位呢?这又让我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先用有限的时间从自己的门前开始旅程,这听起来的确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决定呢?家门口的一切事物可以让我重复的去看、去听、去体会,也就是错了可以再来,练就旅行的本领,也就不会让哪天的旅行不会让我感到失望。
上一次旅行因为没有选择好地点,也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让我对旅行的体验很不好,有那么一段时间里,的确失去了再次出发的动力,可是在深思熟虑之后,觉得不应该就么的放弃,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心境,如果轻易的放弃掉,那是多么的可惜。
《旅行的艺术》这本书,的确应该买回来好好的读一读,看了那么多的介绍与读后感,有那么一丝感觉这本书与《西班牙旅行笔记》有点类似,也应该与纬八路旅行笔记的主题相同吧,而或者说纬八路旅行笔记记录的内容,也模仿一下上面的两本书。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4
旅行的世界很小,从“旅行笔记”里就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我说的是搜索引擎得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知道了《旅行的艺术》这本书,写本文的时候,离开词条也不过是十几分钟的时间,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说实话,能够去了解这本书,也是因为旅行,不过我与大多数人一样,这的确不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虽如此,但是也让我们反思旅行,一个第一次接触的城市与你现在居住的城市会有什么区别呢?进一步来说,你真的了解你的城市吗?
旅行一直被冠以走的多远,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脚步被一种无形的线,牵引着众多的旅行者去了一个被设计好的地方,类似于在做模块化的事情,如果说从旅行中得到的,其实在众多的旅行笔记中都昭显了这是一样的,如果再次的翻开别人的旅行笔记,你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你觉得非要去旅行不可呢?坐在书桌前,我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虽说没出过几次门,假如现在面前有了一个可以旅行的机会,我会以何种形式去进行呢?我知道,离下次旅行的出发还有一段时间,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的间隙,好好的思考如何去旅行的问题。
工薪阶层,来一次旅行的确是不容易的,单就说时间上的问题,想要腾出这么一段时间来,非要牺牲掉一些东西,假如让这么好的时间浪费在一次不好的旅行体验上,会不会影响旅行在心中的地位呢?这又让我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先用有限的时间从自己的门前开始旅程,这听起来的确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决定呢?家门口的一切事物可以让我重复的去看、去听、去体会,也就是错了可以再来,练就旅行的本领,也就不会让哪天的旅行不会让我感到失望。
上一次旅行因为没有选择好地点,也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让我对旅行的体验很不好,有那么一段时间里,的确失去了再次出发的.动力,可是在深思熟虑之后,觉得不应该就么的放弃,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心境,如果轻易的放弃掉,那是多么的可惜。
《旅行的艺术》这本书,的确应该买回来好好的读一读,看了那么多的介绍与读后感,有那么一丝感觉这本书与《西班牙旅行笔记》有点类似,也应该与纬八路旅行笔记的主题相同吧,而或者说纬八路旅行笔记记录的内容,也模仿一下上面的两本书。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5
为什么会在异国被公寓前门这样微不足道的东西诱惑?为什么仅仅因为那里的有轨电车,因为那里的人们几乎不在家里装窗帘,我就深深地陷入对它的爱恋?不管这些由异国的细小(和无声)的事物所引发的强烈反应看上去是多么荒谬,这情形至少同我们的私人生活有相通之处。在个人生活中,我们也会因为一个人给面包抹黄油的方式而喜欢上他,也可能因为他对鞋子的品味而憎恶他。如果我们因注重这些细节的东西而自责,那么我们必将忽视生活中的细节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含义。
我对公寓房子情有独钟,因为这样的建筑让我感受到节制之美。它舒适,但不招摇。从这种楼房可以看出,这是个在财富上偏好中庸的社会。在建筑设计方面,也透出一种淳朴来。在伦敦,建筑物的前门通常倾向于模仿古典庙宇的外观,但在阿姆斯特丹,人们坦然面对生活,他们避免在建筑中采用石柱和石膏,选择的是整齐且不加任何装饰的砖石。这里的建筑最好地体现了现代意识,予人以整饬,干净,明亮的感觉。
异国情调一词包含有一些更细微、更让人捉摸不定的意义,异域的魅力源发于新奇与变化,譬如在异域你看到的是骆驼,而在家乡,你看到的是马匹;在异域你看到的是不加粉饰的公寓房,而在家乡,你看到的是带有装饰性石柱的公寓房。但除此之外,这一切还可能为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快乐,因为我们看重这些域外特质,不仅仅是因为它们新奇,而且还因为它们更符合我们的个性,更能满足我们的`心愿,相反,我们的故土并不能做到这一切。
我之所以对阿姆斯特丹表现出如此的热情,是和我对本国的不满相关的。在我自己的国家里,缺乏这种现代性,也没有这里朴素单纯的美感,有的只是对都市生活的抗拒和封闭保守的心态。
我们在异域发现的异国情调可能就是我们在本国苦求而不得的东西。
这一整段真的太喜欢了。有产生共鸣的喜悦,也有获得答案的释然。曾经很多次把自己对“异国情调”的爱恋归结于西方文明入侵或者无意识的崇洋媚外,而现在总算是找到了更好的解释。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6
花了二天的时间读完《旅行的艺术》。有许多话,不吐不快,叫我夜不能寐。
书中说道:“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他房间里”。一个坐在房间里便会感觉心浮气燥、无所事事的人,即使出门旅行也体会不到真正的快乐。对他们来说,旅行只是一种枯燥现实的消极逃避。现在“驴友”越来越多,除了经济环境好转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也只是由于人们在生活、工作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因为焦虑来临而渴望逃离。
每每提及旅行,旁人往往会流露出羡慕的态度。其实,即使把这机会给了他们,甚至再给予足够的金钱和条件,让他们环球世界一圈回来,过段时间他们也还是会唉声叹气,不知接下来该做什么,然后继续抱怨周围生活的沉闷压抑,羡慕去外星球的人……。其实到哪里都是一样的,关键只在各人心境。
事实上,《旅行的艺术》这本书所阐述的是一种生活的祥意。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如果我们可以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我们自已的家里,那我们或许会发现有趣的程度不亚于旅行中所经过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丛林。
诸葛亮曾说过“淡泊以明智,宁静以致远。”苏东坡诗云:“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生活中的禅是什么?很难一言以概之。中医认为,夏之暑湿之气乘虚而入,谓之养“心”,调节精神需静神,勿躁;调养情绪,制怒,乐观愉快,达到心境自然凉的境地。禅的生活态度,既无所求,无所不求;无所语,无所不语;自然流畅的生活习惯,就是禅理。无独的偶,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
用宁静替换我们内心的浮躁,用宁静驱散我们内心的喧哗。庄子的逍遥人生,在他的《消遥游》中体现出来,也许这样的“消遥”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现实,但庄子所拥有的那种处世观念却是我们都值得思索的。好多人常常抱怨工作学习环境太过吵杂,无法静下心来读书和工作。凡事操之过急,太急功近利,反而会一无所获。只要内心平静,一样可以达到静心处事,旁若无人的境地。
茶境也是一种生活的境界。在这点上朋友说的很好。她说:茶的情性是纯净的,茶是那样的透明、润泽、剔透,使人得到了与禅相似的透明心;茶使人冷静,使人沉思,使人清醒与真实,使用人欢喜与清明。茶之香,茶之味,惟有静下心来才能体会到。这种静,应是发自内心的,纵有安静的环境,但假若内心烦躁不安,是无论如何也品味不到生活中的茶香。茶之味,全在一个“纯”字上。水纯,心纯,方可品味到茶的清香与幽雅。
偶尔约上三五知已去喝茶,给远方的朋友写上一封手写信,给父亲买一个过冬天的手炉,给每个家人织一条围巾,这些,都能感觉到幸福和快乐。认真努力地工作和生活,像对待春天一样,有一颗禅意的心,在滚滚红尘中,慢慢修炼成一枝花。
道童常问禅师什么是禅,禅师道:“油盐酱醋即是禅。”平常生活,自然心境即是禅。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7
《旅行的艺术》一书,作者并没有针对读者“如何旅行、为何旅行、怎样旅行”等疑惑给出具体解答,而是讲述一种旅行时的心境。用另一角度告诉读者,只有深刻了解当地风土文化,才能深入探究旅行的心境。比如倘若我们不了解古典音乐,没有聆听过巴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那么即便我们来到维也纳歌剧厅,也很难感受出其中的韵味:倘若我们不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历史,不清楚古罗马帝国对当今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那么即便我们来到罗马斗兽场,也很难体会出时代的沧桑;倘若我们不了解二战后美国西海岸的人才引进计划,不清楚科技演变的文化传承,那么即便我们来到旧金山硅谷,也很难洞察技术的洪流。
多数人外出旅行,与其说研究当地文化,不如说是从一种熟悉的文化属地,“逃离”去一种陌生的文化属地。书中作者引用《沉思录》的话语:“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他的房间里。”无论我们如何热爱旅行,终归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回归到自己的家中来。在自己习惯熟悉的生活中,一种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种则是化神奇为腐朽,绝大部分人选择后者,前者则为数寥寥。
慢慢的,我们发现这种化神奇为腐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熵变的过程,有序逐渐变为无序。外出旅行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要学着从一种令人厌倦的日常生活转向一个奇妙的世界,让自我内心熵逐渐变小,逐渐从无序恢复到有序。探究自我内心的心境,其实也是旅行的艺术,旅行的心境。
旅行的艺术就在于带领读者回归到一种真正自然,而不是被扭曲的状态,一场艺术的`旅行也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人生之旅。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告诉人们如何用好奇之心去观察世界,让人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旅行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解答,全书尽管作者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人们通读全篇后体会到,旅行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旅行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
只要我们具备一种旅行的心境,懂得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无论我们远在他乡,还是身在家中,旅行的心境都会随时存在,熵变更不会增大。这就是“旅行的艺术”,一种回归本我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8
通过五一假期把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这本书看完。看完后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真正的旅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此书是作者通过自身的旅游经历结合很多画家或者旅行家的作品,分析了旅行中的种种感受,通过很多的艺术作品,教会我们很多看待周围事物的角度和旅游的心态。
书中作者表达出来的观点都深有感触,就像书中说的: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确从来没有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如果想让自己热爱旅游和享受旅游,那么这本书我认为一定是好书。
看完这本书,我都有了像学素描的冲动,哈!早晨醒来还画了第一个作品。
书中把人人旅行中都随时“咔嚓”拍照的相机,剖析的如此透彻和有艺术味道!里面把拍照和绘画对比的非常有哲理:
绘画可以教我们去观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关注。在用我们的手再创造眼前的景物的过程中,我们似乎自然而然地从一个以松散的方式观察美的位置转向了另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获得对美的组成部分的深刻理解,继而获得关于美的更深刻的记忆。
照相机模糊了观看和注视之间、观看与拥有之间的区别;它或许可以让我们择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却可能不经意地使意欲获得美的努力显得多余。照相机暗示我们,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我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课,然而就清晰地了解一个地方(如一片树林)而言,就必然包含询问我们自己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树干是如何与树根相连的?”“雾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一棵树的`色泽似乎比另一棵更深?”——在素描的过程之中,类似的问题不断出现并得到回答。
里面很多这样的描述,比如加油站、骆驼、飞机、乡村、城市、壮阔等都在作者的分析中,让人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有时感觉作者说的就是自己隐隐约约想到过,或者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只是自己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还表达的那么富有折思。
此书让我们不管旅行在外,亦或生活在家,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非在外的事物,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它有趣的地方。主要看观看者的智慧和心静。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如果我们可以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到我们自己的居所,那么我们或许发现,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亚于洪堡的南美之旅群经过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丛林。
看完之后,感觉自己不在急于去各种地方旅游,以前都是想着该去哪里哪里。感觉自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的储备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以后去任何地方,碰到的看到的事物才能转化到自己的心境里,让它们变得有价值。正如书中所说:对于任何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远好于一个四处观光之旅。
关注内心的世界,才是旅行的真正开始。对于旅行来说,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在于每小时行走多远,也不在于用多么短的时间游览了多少景区,因为它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9
一直以来,旅行对我来说,尽管也经常被某些场景的壮观、美丽等震撼和惊叹,但总体说来,还是感觉苍白和无聊,缺乏一种理念支撑的意境去感觉和感受。《旅行的艺术》看完后,相信基本填补了此认知方面的缺陷。
旅行的一个失败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的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接纳到的信息会变得杂乱无章而缺乏价值。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
现实中的世界是有的是有生命的`,如动物,植物等,具有灵性。放下自身的成见,设想用动物的眼光看看这个世界,并辗转切换于人类和自然界的视角,也许不快乐的源泉正来自我们用单一的视角看世界。一个没有活动能力的物体仍然能对他周遭的事物产生影响,含蓄地唤起我们的德性。有的是无生命的,如山川、河流、海洋、沙漠、建筑物等。壮阔景观的雄伟和力量有其象征意义,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不只是自然,就连生活本身也是不堪忍受的重压。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与他们相伴,他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的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还有一类,人类科技的产物,如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能带来另类体验和造就别样风景。
旅行中,保持好奇心以及对公众、家人的善心,通过对异国他乡中特有的动物、植物、建筑物、壮观的风景,甚至家乡少有的湛蓝的天空、清澈的空气、鲜艳的色彩等的对比观察,会因此别有情调而心情舒畅。在细微处中,如果注意到观看、注视、拥有之间的差别,运用系统和结构的分析并感受,更会获益匪浅。有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也有人则是化神奇为腐朽,前者寥寥而后者众多。
人类情绪受制于一种僵硬和不宽容的逻辑,眼前的风景凭他们自身的力量不能保证我们能畅享快乐或倍感凄然。幸福构成的关键因素并非是物质的或审美的,而永远是心理上的。自身的调整和旅伴相处的良好交流,将会提高旅行的舒适和质量。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0
没有无缘无故的开始,也没有随便跌撞的巧合。之所以阅读这本书,是在自己即将毕业之际,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可以抽出时间出去走走,去做一个毕业旅行。至于为什么去旅行,从旅行中可以收获点什么,我想从这本书中,已经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旅行的出发点很简单,可能仅仅是因为一幅画中美丽景色的吸引,恰好这时也厌倦了现在的生活与环境,在严冬里想象夏日,在《冬日艳阳》的画册封面中找到了向往的地方,那便决定去吧。或是好奇心驱使我们一探究竟,亦或是认为自己目前的生活有违自己逻辑,去寻求与自己性情与逻辑必然的契合。总之,我们有很多种原因促使旅行,但必须了解自己是为什么去旅行,这很重要,接下来会解释重要的原因,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不现实也不可取,极少部分人可以将旅行作为生活的全部,绝大多数人旅行之后还是要回归原本的生活,如果可以,在不打扰目前生活的情况下出去走一走,未尝不可。
影响旅行的因素很多,心态,情绪,矛盾等等。消极的心态在即将踏上旅行的时候,会觉得旅行非常痛苦疲惫,大量地行李,路线的规划,都会否定旅行本身。以及一种恐惧,两种矛盾,即将去曾经仅仅是在书本画册上了解的地方,万一差别很大,有桲脑中的想象,万一一模一样,这次旅行本身是否已经失去了意义。在旅行途中与同伴或其他人发生矛盾,致使情绪上的灰暗。半途而废或是形态或意识上的不完整都不是想要的旅行。我想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当然,风雨兼程的本身已经是旅行的一部分。
真正美的画面很少,常常因为一张一段美丽画面的吸引而旅行,但不得不说,在旅途中真正美的画面就那么几张,寥寥无几,但为了追求这寥寥无几的画面,在其背后付出的艰辛是人们所忽略的,是否可以为此,付出很多,一路坚持,我想一开始就想明白为什么去旅行,那任何困难都不是问题。
应该拥有旅行的心境,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我们也许会让当地人感到不解。因为我们在马路上或狭窄的街道上,欣赏那些他们认为有些奇怪的小细节。我们冒着被车辆撞倒的危险是因为我们为一座政府建筑的屋顶或是刻在墙上的题字所吸引……。书中给出的答案在我心中无懈可击。
旅行之后,依旧要回归本身,更热爱现在的生活,珍惜现存的美好,不需要准备,不用舟车劳顿,现在完全可以做一个室内旅行家,仔细欣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个珍惜的画面。能通过旅行对自己的生活有更好的审视和定义,这才是旅行最值得收获的。正如在书的结尾所写,让我们在前往远方之前,先关注一下我们已经看到的东西。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1
不记得是哪部童话里描述过一个通天的藤蔓,细细长长,直通云霄之上,它可以到天上感受另一番场景。对于旅行,通过精美的艺术品和心里的期待达到旅行的目的,而在《旅行的艺术》中,德波顿将直通云霄之上的细长藤蔓增加了枝叶,同样是通天的藤蔓,但是增加的枝叶可以接触更多的阳光和空气,感受更多的场景,看到天上的另一番场景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能完成。你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打开你的触角,你的旅行不会只是固定思维模式下的身体和心智互相矛盾,最终只留下几片回忆的旅行,你的生活也不会因为对它的视若无睹而变得一片黑暗。
德波顿认为旅行过程中的心境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卧室里的.旅行,还是环游世界的旅行,目的地不是重点,心境才是构成获得旅行亦或者是生活乐趣的来源。满足心理需求的旅行才是旅行的意义,反过来说转换心境才能获得旅行的意义。旅行的过程中,身体和心境的分离是客观存在的,那就不去刻意逃避,让思绪在旅行的过程中思考,思考也是构成旅行意义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属于心境的一种漫步。来到旅行目的地首先感受到的是异域风情,如何将自己固有的有关国籍等等的思想抛弃,让心境彻底融入其中。好奇心,是将对身体的不适、旅游指南固有的事物等等转向对其他事物的关注,哪怕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之后,是城市心境与乡村风景的碰撞,更多细节的东西撞入视线。走到这里,德波顿化身心理医生,将之前对于自身处境的焦虑的解决转向壮阔的风景。暂时忘记你所焦虑的怀着好奇心,如果少了一双被打开的眼睛,什么都是徒劳。艺术品因为它的特质可以打开眼界,看到更多平时不会注意的美的事物,那么想要拥有美的事物也可以通过绘画和写作这些艺术品产生过程来达到目的。最后,德波顿回归故乡,目的地发生了变换,但只要旅行的心境不变,这里他强调依据自己的心境而不是受到旁人心境影响,那么这样的旅行也可以拥有美,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
关于德波顿每章共同的写作特点就是善于用别人的思想完美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中,德波顿像是高挑美丽的模特走T台,其他人的思想就像他身上华丽的礼服给了他足够的自信,很多哲人深刻的思想贯穿全书就像走台时适当的背景音乐让你迷醉其中,三者的完美结合,缺少任何其中的一个,整个的美感就会缺失。
《旅行的艺术》,通过它的书名也可以窥探出作者德波顿的写作意图,艺术的想象省略、压缩,甚至切割掉了一些片段,同时艺术也可以打开人们的眼界,德波顿想要借此书说明他想要表达的远不止这些,其余的部分要我们自己去思考,完全倒向别人的心境是无法获得自己真实的心境,他通过这本书拥有了美,也借此机会打开读者的眼界。
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曾这样定义经典作品:“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我们以前读过的东西的书,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我认为《旅行的艺术》就是这样一本经典的作品,如果不信,那就翻开它细细品味之后下结论吧!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2
《旅行的艺术》一书,作者并没有针对读者“如何旅行、为何旅行、怎样旅行”等疑惑给出具体解答,而是讲述一种旅行时的心境。用另一角度告诉读者,只有深刻了解当地风土文化,才能深入探究旅行的心境。比如倘若我们不了解古典音乐,没有聆听过巴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大师的作品,那么即便我们来到维也纳歌剧厅,也很难感受出其中的韵味:倘若我们不了解古罗马帝国的历史,不清楚古罗马帝国对当今欧洲乃至世界的影响,那么即便我们来到罗马斗兽场,也很难体会出时代的沧桑;倘若我们不了解二战后美国西海岸的人才引进计划,不清楚科技演变的文化传承,那么即便我们来到旧金山硅谷,也很难洞察技术的洪流。
多数人外出旅行,与其说研究当地文化,不如说是从一种熟悉的文化属地,“逃离”去一种陌生的文化属地。书中作者引用《沉思录》的话语:“人类不快乐的唯一原因是他不知道如何安静地待在他的房间里。”无论我们如何热爱旅行,终归还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回归到自己的家中来。在自己习惯熟悉的'生活中,一种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另一种则是化神奇为腐朽,绝大部分人选择后者,前者则为数寥寥。
慢慢的,我们发现这种化神奇为腐朽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熵变的过程,有序逐渐变为无序。外出旅行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要学着从一种令人厌倦的日常生活转向一个奇妙的世界,让自我内心熵逐渐变小,逐渐从无序恢复到有序。探究自我内心的心境,其实也是旅行的艺术,旅行的心境。
旅行的艺术就在于带领读者回归到一种真正自然,而不是被扭曲的状态,一场艺术的旅行也就是一种内心体验的人生之旅。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告诉人们如何用好奇之心去观察世界,让人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
旅行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解答,全书尽管作者没有给出具体的答案,但人们通读全篇后体会到,旅行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旅行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
只要我们具备一种旅行的心境,懂得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无论我们远在他乡,还是身在家中,旅行的心境都会随时存在,熵变更不会增大。这就是“旅行的艺术”,一种回归本我的艺术。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3
果然还是借来的书读得更快,自己买的书却还有一堆没拆封。
余秋雨的序写得很好,基本揭示了本书的主旨,他说“旅人不同于常人,有一种独特的心境,他们在荒漠相遇,在街市邂逅,一抬眼就能彼此沟通。……不同的文化程度和人生基调,会使同样的旅途迈出不一样的脚步。……本书撷取了这些高贵灵魂与自己所遇环境的种种对话,特别是这些对话中徘徊于自己和社会、个人和大众、景物和精神之间的思考。正是这些对话,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就是古希腊哲学家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何谓积极生活?首先是踏访已知环境的热忱;其次是探测未知环境的勇敢;其三是从自己和环境的斡旋中找到乐趣。……多一些慢吞吞关注各地大量零星风味、琐碎世情的陶醉者和凝思者。”
“旅行中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所以,在旅行之前做一些功课是有必要的,同时我也感受到焦虑,觉得自己文化水平太低,不能很好地去体会。
作者的观察非常细微具体,可知其感情非常细腻。比如从出发到目的地之间的这段时间,大部分人可能就直接忽略了,但作者却能将其中的感受写得细致入微。能从机场、旅馆这些不起眼的地方联想到知名诗人和画家的作品。这一点我还是能产生共鸣的。我也挺喜欢这些地方,特别是在机场等机的时候,感觉是人生最放松的时刻之一,但我肯定不会想到波德莱尔,更不知道塞珀的画作,所以我无法像作者一样得到这么深刻的体会。
置身大自然中,作者会联想到华兹华斯的生平和诗句,能跟伟大的思想灵魂产生共鸣和对话。这个层次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大多数人会几句耳熟能详的诗句,比如到庐山瀑布能念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到黄鹤楼能想到“晴川历历汉阳树”,但少有人知道诗句的作者生平及为什么会创作出这样的诗句,更谈不上跟古人进行思想的交流。
欣赏壮阔的自然景观时,作者说:“这个世界对约伯而言可能缺乏逻辑性,但是这不表示世界本身缺乏逻辑。我们不能用自己的人生去衡量一切,而应该通过壮阔的景致提醒我们人类的渺小和脆弱。…从壮阔的山河中去了悟自身的局限是十分有效的,否则我们就有可能在日常生活的流变中感到焦虑和愤怒。如果我们用更长的时间与它们相伴,它们会帮助我们心服口服地接受那些无法理解而又令人苦恼的事情,并接受我们最终将化为尘土这一事实。”
最后,作者将话题引到日常生活。“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地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目的地本身。”我们要把旅游的心境带到日常的生活中。“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许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告诉我们要重新去发现身边的美好和有趣,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4
旅行的世界很小,从“旅行笔记”里就会有许多新奇的发现,我说的是搜索引擎得来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我知道了《旅行的艺术》这本书,写本文的时候,离开词条也不过是十几分钟的时间,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本书的读书笔记,说实话,能够去了解这本书,也是因为旅行,不过我与大多数人一样,这的确不是一本关于旅行的书。虽如此,但是也让我们反思旅行,一个第一次接触的城市与你现在居住的城市会有什么区别呢?进一步来说,你真的了解你的城市吗?
旅行一直被冠以走的多远,但是我们不知道自己的脚步被一种无形的线,牵引着众多的`旅行者去了一个被设计好的地方,类似于在做模块化的事情,如果说从旅行中得到的,其实在众多的旅行笔记中都昭显了这是一样的,如果再次的翻开别人的旅行笔记,你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你觉得非要去旅行不可呢?坐在书桌前,我也是在思考这个问题,虽说没出过几次门,假如现在面前有了一个可以旅行的机会,我会以何种形式去进行呢?我知道,离下次旅行的出发还有一段时间,我正好利用这个时间的间隙,好好的思考如何去旅行的问题。
工薪阶层,来一次旅行的确是不容易的,单就说时间上的问题,想要腾出这么一段时间来,非要牺牲掉一些东西,假如让这么好的时间浪费在一次不好的旅行体验上,会不会影响旅行在心中的地位呢?这又让我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先用有限的时间从自己的门前开始旅程,这听起来的确有点匪夷所思,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决定呢?家门口的一切事物可以让我重复的去看、去听、去体会,也就是错了可以再来,练就旅行的本领,也就不会让哪天的旅行不会让我感到失望。
上一次旅行因为没有选择好地点,也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让我对旅行的体验很不好,有那么一段时间里,的确失去了再次出发的动力,可是在深思熟虑之后,觉得不应该就么的放弃,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心境,如果轻易的放弃掉,那是多么的可惜。
《旅行的艺术》这本书,的确应该买回来好好的读一读,看了那么多的介绍与读后感,有那么一丝感觉这本书与《西班牙旅行笔记》有点类似,也应该与纬八路旅行笔记的主题相同吧,而或者说纬八路旅行笔记记录的内容,也模仿一下上面的两本书。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5
通过五一假期把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这本书看完。看完后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真正的旅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此书是作者通过自身的旅游经历结合很多画家或者旅行家的作品,分析了旅行中的种种感受,通过很多的艺术作品,教会我们很多看待周围事物的角度和旅游的心态。
书中作者表达出来的观点都深有感触,就像书中说的: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确从来没有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如果想让自己热爱旅游和享受旅游,那么这本书我认为一定是好书。
看完这本书,我都有了像学素描的冲动,哈!早晨醒来还画了第一个作品。
书中把人人旅行中都随时“咔嚓”拍照的相机,剖析的如此透彻和有艺术味道!里面把拍照和绘画对比的非常有哲理:
绘画可以教我们去观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关注。在用我们的手再创造眼前的景物的过程中,我们似乎自然而然地从一个以松散的方式观察美的位置转向了另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获得对美的组成部分的深刻理解,继而获得关于美的更深刻的记忆。
照相机模糊了观看和注视之间、观看与拥有之间的区别;它或许可以让我们择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却可能不经意地使意欲获得美的努力显得多余。照相机暗示我们,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我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课,然而就清晰地了解一个地方(如一片树林)而言,就必然包含询问我们自己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树干是如何与树根相连的?”“雾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一棵树的色泽似乎比另一棵更深?”——在素描的过程之中,类似的问题不断出现并得到回答。
里面很多这样的描述,比如加油站、骆驼、飞机、乡村、城市、壮阔等都在作者的分析中,让人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有时感觉作者说的就是自己隐隐约约想到过,或者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只是自己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还表达的那么富有折思。
此书让我们不管旅行在外,亦或生活在家,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非在外的事物,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它有趣的地方。主要看观看者的智慧和心静。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如果我们可以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到我们自己的居所,那么我们或许发现,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亚于洪堡的南美之旅群经过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丛林。
看完之后,感觉自己不在急于去各种地方旅游,以前都是想着该去哪里哪里。感觉自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的储备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以后去任何地方,碰到的看到的事物才能转化到自己的心境里,让它们变得有价值。正如书中所说:对于任何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远好于一个四处观光之旅。
关注内心的世界,才是旅行的真正开始。对于旅行来说,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在于每小时行走多远,也不在于用多么短的时间游览了多少景区,因为它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6
通过五一假期把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的《旅行的艺术》这本书看完。看完后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真正的旅行应该是什么样的。
此书是作者通过自身的旅游经历结合很多画家或者旅行家的作品,分析了旅行中的种种感受,通过很多的艺术作品,教会我们很多看待周围事物的角度和旅游的心态。
书中作者表达出来的观点都深有感触,就像书中说的:最好的书能清楚地阐明你长久以来一直心有所感,确从来没有办法明白表达出来的那些东西。如果想让自己热爱旅游和享受旅游,那么这本书我认为一定是好书。
看完这本书,我都有了像学素描的冲动,哈!早晨醒来还画了第一个作品。
书中把人人旅行中都随时“咔嚓”拍照的相机,剖析的如此透彻和有艺术味道!里面把拍照和绘画对比的非常有哲理:
绘画可以教我们去观察:不是走马观花地看,而是关注。在用我们的手再创造眼前的景物的过程中,我们似乎自然而然地从一个以松散的方式观察美的位置转向了另一个位置,在这个位置上,我们可以获得对美的组成部分的深刻理解,继而获得关于美的更深刻的记忆。
照相机模糊了观看和注视之间、观看与拥有之间的区别;它或许可以让我们择取真正的美,但是它却可能不经意地使意欲获得美的努力显得多余。照相机暗示我们,只需拍摄一张照片,我们就做完了所有的功课,然而就清晰地了解一个地方(如一片树林)而言,就必然包含询问我们自己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树干是如何与树根相连的?”“雾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一棵树的色泽似乎比另一棵更深?”——在素描的过程之中,类似的问题不断出现并得到回答。
里面很多这样的描述,比如加油站、骆驼、飞机、乡村、城市、壮阔等都在作者的分析中,让人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有时感觉作者说的就是自己隐隐约约想到过,或者在自己身上发生过,只是自己不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还表达的那么富有折思。
此书让我们不管旅行在外,亦或生活在家,最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而非在外的事物,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有它有趣的地方。主要看观看者的智慧和心静。正如书中所说:我们从旅行中获取的乐趣或许更多的取决于我们旅行时的心境,而不是我们旅行的目的地本身。如果我们可以将一种游山玩水的心境带入到我们自己的居所,那么我们或许发现,这些地方的有趣程度不亚于洪堡的南美之旅群经过的高山和蝴蝶漫舞的丛林。
看完之后,感觉自己不在急于去各种地方旅游,以前都是想着该去哪里哪里。感觉自己目前最重要的就是知识的储备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以后去任何地方,碰到的看到的事物才能转化到自己的心境里,让它们变得有价值。正如书中所说:对于任何人来说,一个为求得真知而进行的旅程,远远好于一个四处观光之旅。
关注内心的世界,才是旅行的真正开始。对于旅行来说,真正珍贵的东西是所思和所见,不在于每小时行走多远,也不在于用多么短的时间游览了多少景区,因为它根本不在于行走,而在于亲身体验。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7
书写的每一个旅行记录,其间的心情体会,都能用或者是诗人或者是画家或者是作家以同样的充满艺术体会的感觉描写。每一个地方都能用艺术家的视角来与之当前的体会对比,让阅读的人在随着作者旅行的同时也随着那些艺术家旅行。
从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中可以体会大自然的治愈力量,从画家文森特。凡高的画作中看到鲜艳漂亮,色彩斑斓的普罗旺斯……开始时对于书中的记录因为总是现在时与回顾艺术家们的旅行经历相互穿插,不能明白作者的意图,当看到凡高描画下的普罗旺斯以后发现原来是这个意思。对于景物的印象总是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情绪,喜好都能决定他的眼中的风景。作者透过诗人,画家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全面的以新鲜视角来看待此刻的风景,对这些景观给我们心灵上的冲击或触动给以总结,比如关于壮阔的体验。于是在阅读过程中对于这些体验也生动的投射到了我的脑海中。
读到最终三篇时恍然,原来本书一直在以各个艺术家为向导,用他们的作品,他们的理论或者他们的书信来介绍当地风光。
作者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旅途中的感受——壮阔的,美的,如何感受如何发现。罗金斯建议用文字用绘画来记录让你感到美的那些风景,无论多差的文笔,多烂的.画技,当记录他们的时候,那种细致的观察是单凭相机或无心浏览是不能获得的。美就会潜移默化到你的记忆中,随时可以取出来重温。这就是攫取美的手段。
当旅行结束回到自己常年居住的地方,这地方无论多么美丽,总会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变得模糊无味。按照塞维尔。德。梅伊斯特的卧室的旅行那样,用旅行的眼光心情来看待自己的居处,总能发现更多以前忽略的美。而常常如此激情的欢愉的生活在如此丰富处处新鲜时时惊奇的地方,总能让人心情愉悦。
所以对于艺术,似乎也不是遥不可及,它可以把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旅行的艺术读后感 篇18
《旅行的艺术》是阿兰·德波顿著,在《旅行的艺术》里向我们揭示了旅行的深层意义。他认为,旅行以及对旅行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幸福的体验,而这种幸福,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说的“由理性支配的积极生活所带来的幸福”。这部书就像一场完美的旅程,教我们如何好奇、思考和观察,让我们重新对生命充满热情。旅行是什么,德波顿并不想急于提供答案,旅行为什么,德波顿似乎也不热心去考求。但,释卷之后,相信每个读者都会得到一种答案-这答案,既是思辨的,也是感性的,既酣畅淋漓,又难以言说,因为,它更像是一种情绪,令人沉醉而不自知翻开这本书,你踏上的将是一次异乎寻常的阅读旅程。深信德波顿无处不在的智慧和机智将影响甚至改变你对旅行的看法,并有可能改变你日后的旅行心态和旅行方式。
“现时的生活正想是缠绕在一起的常常的胶卷,我们的回忆和期待值不过是选择其中的精彩图片”我们在旅行中,往往选择用相机代替我们自己去记录风景,人事,因此当相机拍完照片,我们便认为完成了这次旅行的意义与记录,忘记了旅行之中其实是需要用心去记录风景,用心去感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
“人类情绪受制于一种僵硬和不宽容的逻辑,若我们想像眼前的美景而已带给我们快乐,而忽略这种逻辑,那我们就错了。无论是赏心悦目的食物,还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从中获取幸福的关键似乎取决于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必须首先满足自己情感或心理上得一些更为重要的需求,诸如对理解、爱、宣泄和尊重的需求。”每次旅行,我们总是设想得如何的完美,却没有考虑过我们的身体适应能力,以为旅行之地必然如自己所想,因此造成了极度的反差而大感失望,其实旅行,景点一直都在那里,一向都如此美丽,只是看你喜欢与否,感受得到与否。
“在任何地方,世纪的经历往往是,我们所想见到的总是在我们所能见到的现实场景中变得平庸和黯淡,因为我们焦虑将来而不能专注于现在,而且我们对于美的欣赏还受制与复杂的物质需要和心理需求”
“在机场,最引人注目的东西莫过于机场大厅天花板下悬着的一排排电视机屏,上面显示着进出港的飞机航班的情况;这些显示屏,不曾有美感上得考量,放在整齐归一的罩盒里,屏上显示的文字板式呆板乏味,却能使人兴奋,出发想象力。”是啊,机场往往是一个令人遐想的地方,但是也是一个可以令人悲伤的地方,飞机的铉窗,映射了不一样的心情,或激动或悲伤,或纠结或喜悦,或痛苦或压抑,这片风景是爱是无奈,都如此而已。
“旅行能催人思索。很少地方比在行进中得飞机、轮船和火车上更容易让人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我们眼前的景观同我们脑子里肯呢过产生的想法之间存在某种奇妙的关联:宏阔的四考常常需要有壮阔的景观,而新的观点往往也就产生于陌生的所在。在流动景观的刺激下,那些原本容易停顿的内心求索可以不断深进。”“旅行的一个危险是,我们还没有积累和具备所需要的接受能力就迫不及待地去观光,而造成时机错误。正如缺乏一条链子将珠子串成项链一样,我们所接纳的新讯息变得毫无价值,并且散乱无章。”
“那么,什么是旅行的心境?感受力或者是它最主要的特征。我们怀着谦卑的态度接近新的地方。对于什么是有趣的东西,我们不带任何成见。我们也许会让当地人感到不解因为我们在马路上或狭窄的街道上,欣赏那些他们认为有些奇怪的小细节。我们冒着被车撞到的危险是因为我们为一座政府建筑的屋顶或是刻在墙上的题字所吸引。我们发觉一件超市或是理发店不同寻常地迷人。我们用很长的时间思索着一份菜单的设计或者晚间新闻里主持人的服装。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被覆盖于现今之下的层层历史,并记笔记和拍照。”“独自旅行似乎有一个优点。我们对世界的看法通常在极大程度上收到我们周围人们的影响,我们调和自己的求知欲去满足别人的期待。他们或许已认定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我们不得不有意识地隐藏自己身上的某些东西。”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没有人能陪你走到最后,有时候尝试一下一个人的旅行,定会收获很多所想所需,自己最真实的。
旅行,不是简单的欣赏风景,是内心之旅,旅行是一门精彩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