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高考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镜子高考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镜子高考日记 篇1
你看世界,世界看你。
当你做病毒检测的时候,一定会用到显微镜,那样你就能清晰的判断出病毒的类型,以便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当然,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望远镜,那我敢保证,你眼前一定是模糊一片,你一定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但,如果你想用显微镜一样的方式,去审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包括他们的性格、行为或举止,我想那更是一个糟糕的结果,我敢保证你最终会一个朋友也得不到,因为他们在你的观察下,会变得满身瑕疵,一无是处。记得古人也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确实如此吗?如果你有幸站在放光镜(平面镜)面前,你的确可以审视一下你的尊容,但如果不幸,你对面就立着一面哈哈镜,我想你不一定会真的哈哈大笑--因为你或许会丑态百出,或许会面目可憎,那是真的你吗?
也许你的理想是某一天能够走遍世界,但其实,在迈步之前,你应该学会观察或审视世界。你不能盲目的行走,也不能固步自封,只会东张西望。是的,我们应该把眼光投向长远,甚至是未知的领域,至少我们能事先辨别方向,约略定位自己的坐标,也能感知你所处的环境。古人不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凝重的一望吗?那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更是崇高理想的酝酿。
远望是为了远行,也是为了让我们跳出我们所处的坐标点,至少可以避免沉溺灯下阴霾,摆脱因拘泥一点,而一叶障目。但要远行,自然要日积跬步。因此,我们还要善于低下头,脚踏实地,做好我们身边清楚而具体的每件事情,必要时,我们应该用一下显微镜,去观察事物关联的蛛丝马迹。也许我们不会完美,但应该有追求完美的执着和坚持。这个过程自然也很辛苦,不然古人也就不会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感悟了。
理想总是丰满,但现实却颇为骨感。要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使我们在经过努力之后,越来越切近我们的理想,其实,我们是需要乐观的,当然不妨站在哈哈镜面前去自嘲一下,当然也包括别人的调侃,甚至讽刺。这是成功必要的经历。如果说远望与显微的观察,是为了处理好我们与我们所在世界的关系,那么,当我们站在哈哈镜面前的心态和勇气,其实是需要我们有直面别人,甚至是自我的勇气--我们不能在世界里像堂吉诃德那样横冲直撞,独来独往,我们必须学会合作与分享,这样我们才能快乐的做我们喜欢做的事情;但即使全世界,都众星捧月般的支持你,但你始终可能会面对两个自己以及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像真实的你和镜子中的你,有时并不完全统一,那么说服自己,为信仰、信念、理想而坚持,有时比说服别人理解、支持和尊重更为重要。世界是我们的,我们是世界的,我们在尝试用各种方式和手段观察与感知世界的同时,世界也在观察我们,因此,我们在改变世界的同时,还要学会适应世界和身边的人。处理好我们与世界,我们与别人,我们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我们达到目的之前必须要处理和面对的很重要的一个前提。
镜子高考日记 篇2
素净的画室不着声息一呼一吸,朦胧白沙轻隐沉睡的冬枝,静谧的一隅原木色画架无言伫立,其上浑黄的稿纸立体的眼静躺,仿佛之间,深邃的瞳中再照映自己,旧日稚童,因它而蜕变。呼呼北风,思忆纷飞……
几时之间,初执画笔,携着不知何来的热情,扬首而来,心似已无法等待般,在素纸上重添几笔,以稚嫩的手法勾起正方体的轮廓。僵硬的线条似狰狞的疤盘踞着美好的“素面”。我却始终不明,执意完成“似是而非”的劣稿,那时,眼光四处飘忽,落定墙角一幅五官眼睛的范画:细致的轮廓隐约而不难辨,排线整齐似早春初醒的柳条也不失柔顺,着色深浅得当,过渡自然。比对自己,初感差距,高昂的头终是自愧不如,只得抛低一身傲视般的自满,潜心穿梭于无尽的几何形体中。火般热烈的信心顿然退减;暗涌的斗志激起风波,是因那誓欲超越的执念。愿哪天,可与其比肩。
是它,反射我的无知,使我昂扬斗志,奋发向上。
光影交叠,斑斑迹迹,隐约之中,画技日趋成熟,心内的信念终可支撑自己再仰头,面前的灰白石膏也不再是任意组合的几何体,而为独立的眼眸,盼望此际已久,欲要取代它,成为新的范本。无想平日积淀的技巧,无想必要的定型步骤,抄起笔,疾疾挥动……一画终了,再望向墙角缄言的范画:稍略褪色的调子不失沉静,每个细处都精雕细琢,深邃的瞳中尽显淡然之色,远离凡尘。随着平静的眸,伴着白帘的躁动,想入非非,那人独坐于金色的下午,稳握手中物,一笔一笔,与那白纸缠绵隐吻,灵动的笔尖缓缓舞动,斜阳把细细的影拉得更长。反观自己,浮躁的心握不住笔,飘忽之意收不到彼岸之踪,需安抚波澜迭起的心绪,放低向往的功与名,唯能稳中有升。
是它,平复我浮萍般的心,使我不再渴求外物。
日子,天天地了,这刻,静对桌面上的伏尔泰人像,笔在手中灵动似舞者,流畅地留低一条条优美的碳色,终于我这一天,在多少白昼与晚间的多少研磨中,稳重而饱蘸热情,似乎,我已成熟。少言,远离喧闹的环境,事实,是我愿与吵闹的稚童与粗重的笔迹隔开。每每与它对望:时间也在暗中使它渐黄,它是某人的旧时足迹,我也曾经历过,初次接触画笔的'欢欣,暗暗苦练的酸楚。我之于初学的孩子,只是学龄较长,确无优越之处,也无需把眼光凌于云端。
是它,及时拉回我自诩清高的灵魂……
迷幻光影中我堪堪前行,感激生命里那面镜子,容我看清自己,灯红酒绿,艳唇与浓眼影,怎又不需一面明镜?
仿佛之中,冬枝轻摇,微风触动树影的梦。
极庆幸是我,能对望那双瞳。
猜你喜欢1:高考话题日记
要想让灵魂无纷忧,最好的办法是用美德去占据它,美德既然充盈人心,邪念又从何隙而入呢?人总想让自己强韧,不想让自己受外物的侵扰太深,正因为如果,人们都挺佩服那些不为外物所动的人。古希腊把他们的太阳神置于蓝色的山项,“俯瞰众生扰攘,眉宇间常作香甜梦,不露一丝被扰动的神色”。
人总要有执着处,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个世界空间是有限的,这样考虑的多了,那样考虑的就会少了;善念多了,恶念少了;信念多了,消磨少了;追求多了,无聊少了。这里面似乎有种奇妙的平衡。想让自己不受尘嚣扰攘,很好办,只要让自己的脑袋为另一种更吸引人的东西充满就行了。而一旦人被充实了,就像塑料袋内充满了水一样,怎么打也打不出痕迹来。于是,人的精神也就变得异常强韧。
这种强韧是极难征服的。譬如说攻城夺寨,这是草莽匹夫也可做得到的,但要控制人的头脑,非长时间的努力不可。中国历史上不乏外族统治者,却几乎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征服儒家文明。汉文化在千百年来已经充填了无数知识分子的头脑,“扬州十日”也好,抗日时日本的“奴化教育”也好,都不曾撼动华夏文明的根基。无可夺何之下,异族人也就被汉人同化了。这是中华文化延续千载的奥秘之一。
佛家说,我修养的境界是空:“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然而,和尚们也是让自己的脑子被佛理充满罢了,既然还有“佛”又怎能算是空?空虚使人受伤,这是显然的。世间许多伤感来源于人内心的虚弱,自卑感也来了,失望也来了,以至于浑浑噩噩伤心痛苦麻木堕落,而一旦人补上了空,灵魂变得充实了,伤心事也就难以扰动他了。美国小说家福克纳早年混迹情场,情人死了,他放浪形骸,后经安德森指点,他迷上了写作这一行,生活从此有滋有味。打开心录之窗,放些阳光进来,让世界美好充填心灵的空间,岂非人生乐事?神福克纳的经历,或许能说明这一点。
当然,充实不是排外。塞满脑的如果是些鸡零狗碎的东西,强韧也就失去了根基。我们所追求的,只是自身的完善。毕竟,空白的人生太易受伤,老是对付纷扰又让人太累。还是把目光定格在一种事物上吧,携一颗充实的心灵,任凭风吹浪打,也能闲庭信步。
猜你喜欢2:高考满分议论文的日记
现实世界申,理智往往容易被情感淹没,那么,怎样才能驾驭住自己的情感呢? ——题记
理智,是一朵花,盛开于智慧的春风申;情感,是一阵雨,常常将这一朵花摧残。情与理,对立而又共生于现实世界。
渴望真情
情感、这一人类与生俱来的元素在一代仁人贤士的一生中抒写得淋漓尽致。他们将真情吐露,活得满满洒洒,坦坦荡荡,屈原便是这样一位真性情的人。他高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高呼"亦余心之所善今,虽九死其犹末悔",他将一个臣子的心掏出来呈现在众人面前,不矫饰,不造作,终于,他的性情铸就了他的英名,他从此不朽。李白,面对贵妃研墨,力士脱靴,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从此寄情山水,便有无数华彩奇章流传于世,他亦不朽。
冰心先生说:雨后的青山,像泪水洗过的良心。她告诉我们:惟有真实的情感,才是一生无悔的追求。倘若将自己的情感囚禁,人生便失去了光彩。
超越感情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令人点燃烽火,戏弄诸侯,终至亡国。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误国,终遗恨千古。
这些,都是没有超越感情的结果"理智是一座堤坝,感情的潮水如不加控制,必定会造成堤坝的坍塌,行为的迷茫,以至酿成大祸。
人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驾驭感情
感情犹如一匹野马,需要你去驯服。理智则是它的缰绳。以理智面对世界,人生便增添了一份自信,一份豁达。
范仲淹遭贬,然而他仍旧胸怀天下,以理智的大脑,平静的眼光向人们昭示了一个智者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何等宽广的胸怀啊!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情与理相伴相生,互为两极。理智需要情感的润泽,人生才显灵动,情感需要理智的依托,人生才显智慧,愿人人都能用情感之雨浇灌理智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