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2024/04/10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

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作为学生家长,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因此同时也肩负着十分艰巨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现在的家庭多数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特有的一些性格特征,让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多数都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情况。

哪个父母不希望子成龙女成凤,但是看看现在的孩子,真是让人头痛呀。一个个不再像我们小时候这么听老师听家长的话了,小小的年纪总有一套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与我们大人的想法格格不入。在我的印象里,儿子小时候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爱笑爱闹,就是脾气有点倔。当时我们也都不以为意,但是越来越觉得,他的脾气让我无法容忍了,家长说的话总是不听,只可以听好话不能听批评的话,不然就发脾气,故意捣乱,而且经常用一些从动画片上学来的不良语言对父母讲。气得我只好用拳头和他讲道理,但是效果却一点也没有,反而弄得他变本加厉了。

这两天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有一篇文章

《当孩子”输不起“时》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案例中所说的小朋友与儿子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只能接受成功和夸奖,无法面对失败和批评。我想这都是因为从小在相对比较优越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家里只有他一个小孩子,无人和他争宠,已经习惯了在家长的夸奖中生活。但是当他走向一个更大的天地时,比如上学校时,和同学之间就是一个平等的关系,在各方面可能都无法再享有高人一等的待遇,心理产生了一些不平衡,遇到挫折就发脾气。一开始我们也是认为这是有上进心的表现,没有过多的进行管束,但是有的时候,儿子会出现破罐子破摔的心里,越是做不好的事情,干脆就主动放弃,免得遭受批评。这才让我意识到,他确实还存在很多问题。

文章里专家给的几点建议我觉得还是很可行的,第一、举例开导。儿子从小喜欢听我讲故事,我想用一些古代故事里的道理来感化他,比较可以听得进去,因为小孩子还是最喜欢模仿故事里的人物的,单纯的讲道理,恐怕效果不会很好,他们也不会很明白。学习故事里的人的行为应该比较容易做到。塞翁失马的故事比较形象的表达了祸福可以转换的道理,小孩子因该比较容易接受,以后一定要讲给他听了。

第二、移情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这个道理传递给孩子,家长故意,也作出受到了失败就灰心丧气的表情,给孩子看,让他也感受到这种行为的害处,往往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儿子看到我难过的表情估计也很迷茫吧,说不定还会反过来劝解我,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第三适当承受。其实我们也早就有这个想法,让他多去承受一些挫折,多了自然就有了免疫力,能从失败中站起来的才是最后的成功者,可惜这个道理,不经过失败总是无法体会到的,以后一定要多制造一些,体验失败的机会,多让他有亲身体验了应该就有一定的承受力了吧

孩子的性格,是环境塑造的。家长是这个环境里,最重要的因素,而这本书,给我们做家长的指出了许多,原来尚不明确的道理,让我明白了疏导强于逼迫的道理,希望通过学习这本书的指示,我这个爸爸可以做得更好,我的儿子可以更加快乐的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2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老师和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老师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或老师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3

我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首先,我认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给孩子一个快乐成长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给孩子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等于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留下痕迹。我自己曾经发过誓:给孩子18年最美好的光阴,18年以后,不管她将来是一只金光灿烂的凤凰,还是一只啁啾的麻雀,最重要的是能健康的飞行。我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作的,让她每天都在开心快乐中成长,就象她的名字一样。我觉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说教和感情上我更侧重感情,因为在幼儿园里老师已经给孩子足够的教育,回到家里应该给孩子更多的家庭氛围,更多的感情交流,有时候我甚至觉得家长更应该是孩子的玩伴,让孩子在玩乐中体会到感情的交流、生活的快乐、做人的道理、成长的快乐。

其次,锻炼孩子坚强的性格,从开心小时候开始,每次开心摔倒的时候,我都会让开心自己起来,从来不去扶她或者安慰她,虽然她有时候哭的很伤心,我的心里也很难受,但是我会强忍着让开心自己爬起来,我要让开心从小就学会面对困难,要学会坚强的面对。虽然现在开心不会想到这些,但是我想随着她慢慢的`长大,她自己也会慢慢的从中意识到些什么。我觉得现在的父母太关心孩子,让孩子失去了体会失败的乐趣,而多了一份依赖,也让孩子失去了怎样学习面对困难的一种机会。

再次,不能娇生惯养,溺爱孩子。我觉得太溺爱孩子就是害了孩子,这样的例子太多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的孩子很幸福,要什么有什么,从来不想他们想要的东西是怎么来的,再加上现在的老人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我认为这不是一件好事,也许老人觉得他们自己或者他们的孩子没有享受到现在的生活,要在开心这一代上要补偿回来。所以我觉得对待孩子的要求上,要正确对待,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而是要有针对性,对孩子有益的要求尽量满足,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也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做一些家务,让从小就体会生活、锻炼她适应生活的能力。

然后,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她去学习,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习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习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最后一点,我觉得应该带孩子多出去走走,多接近大自然,让孩子在接近动植物的时候,学习到一些课本上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嘛,同时也让孩子在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时候,也让她拥有博大的胸怀和生活的历练。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4

我是一个急性子,是一个脾气暴躁的妈妈。我儿子可能遗传了我的基因,是一个特别皮,特别待不住的“小祖宗”!所以大多数时候的教育方式就是先吼,再威胁,最后还不行就是动手。渐渐的我儿子会学我说“我怎么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要把我妈妈扔掉”之类的话(这些话也是我平时会对他说的话),自己说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当我儿子对我说时,我却感觉好伤心。

孩子倔的时候,还是要让他自己静一静,在脾气暴躁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对孩子做出过分的举动。孩子有孩子的想法,有他自己的世界,我们还是要尊重他们。每次我儿子对我提出需要做的事情时,我都是很没耐心的敷衍他,渐渐的他自己玩自己的了,不与我分享。所以我们还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聆听,去照顾他们。虽然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没成熟,有时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不够清楚,导致总是错误的理解着他的话,最后不被理解的他只能“倔”在那,我想以后我需要“耐心”!

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启发很大。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多理解,减少错误的家庭教育细节,希望我们父母与子女能一同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5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就我开始定阅了,因孩子上的是蒙氏教育,以玩中求学为主,我对这本书一点也不重视,只在闲暇之时随便翻翻。自从孩子踏入校门,我就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每天会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在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对于孩子一脸认真的那么多个无法解释的“为什么”,有时更会哑口无言,只好态度强硬的回答:“没有为什么了,说了你也不懂,这是规定,书上就是这样教的,记住就好了……”看着孩子委屈不已的脸,我很是无可耐何。

再次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是在孩子班主任黄老师主讲的家校互动活动课上。这堂课—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深刻体会到没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我感触颇深的是书中这样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作为家长任务艰巨,怎样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家庭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书中还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成功或失败的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仅要向老师文化知识,还要让孩子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在学校和老师一起学习了一天,回到家里,我首先应该肯定孩子的学习成效,多鼓励孩子,辅导孩子家庭作业时,对于解释了孩子也不理解的问题,我不再态度强硬的要求他死记硬背了,我会尽量用温和的语气给他一个尽可能简单的解释,如果他实在理解不了,就会告诉他,这个问题不是妈妈解释不清,是回为孩子现在年龄太小,学到的知识不够多,他才会不明白,等他长大一些,学习了更多的知道后,就会明白的。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自由让他自己支配、自己想象、自己理解,实在不行就求助于老师。给老师打个电话,让孩子自己和老师交流一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和肯定,就会对学习更加感兴趣了。有时他也能在我俩闹争议的作业题上表达他自己的意见,我只对他稍作引导,如果他不听,就让他写上自己的答案,第二天老师批改的作业发下来后,我再和他一起看一遍,对于作业本上老师打的那个红红的“××”,他可是印象深刻极了,这样的错误绝对不会再有一次了。就这样,我在《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中学习着科学教育孩子成功的技巧,也对失败的教育案例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孩子渐渐的变得有主见性,自信心也在逐步增强。我和孩子一起学习着、成长着,全程体会着双方的感情交流,享有生活的快乐、学习做人的道理、成长的快乐。

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它让我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他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为他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会努力让孩子有一个美好的、快乐的童年。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6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老师和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老师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或老师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7

在仔细阅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发现它确实是一本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于一身的好书。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的小标题,让我们觉得一目了然,不由得产生一些共鸣。还有书中有许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实的实例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书中有一篇可怕的“比较”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种可怕的“比较”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第一个指出了比较造就喜欢“攀比”的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路上相遇,开始“比较”起来,结果到了幼儿园里,这两个孩子也开始“比较”起来,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不难发现的,孩子之间会说:“我的裙子很贵的,我妈妈买的。”另一个孩子会说:“我家里有一条比你的还要漂亮。”

其实家长会对孩子之间的比较感到无奈和不解,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一丁点的孩子竟然也学会比吃、比穿、比谁家房子装修的好,其实家长不知,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妈妈之间在“比较”,孩子当然很快地就学会了,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还有这样一个实例说一个孩子一直喜欢看电视,妈妈就说:“你就知道看电视,你看妹妹多听话,一回来就练习弹琴……”当这个孩子一听妈妈这样说,立刻就不高兴起来,就想难道自己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妈妈的话让他很伤心。

其实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长喜欢在别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这一点其实作为老师也是值得深思的,当一个学生经常犯错误,我们要找出原因,不能横冲直撞地去责怪他,更不能说一些与他人比较的话,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重,孩子的自信就会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长此下去甚至会自暴自弃。最后一种负面影响是比较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其实爱比较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当孩子不如人意时,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反过来想,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更好,一旦别的孩子超过自己是,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纵观《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学习,在与孩子沟通方面,我们知道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要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放弃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己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输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健康、乐观、向上。

好父母、好老师都是学出来的,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8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心中并没有太多的期望。感觉就是学校在推销的普通的教育从书,而已,仔细阅读后,我却大吃一惊,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得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

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使我受益非浅,书中一个栏目“父母讲堂”中的几句话很值得借鉴。的确,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保障。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疼爱孩子但不要溺爱。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物质条件,比我们哪个时代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要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积极引导,讲清道理,决不迁就。

二、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一、正确鼓励为住。对孩子要实行少批评,多鼓励为主。

三、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父母要善于观察和感悟孩子的爱好。如:唱歌,画画,跳舞等等。限度的发觉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四、家庭讲民主,家长一身作则,做孩子的朋友。我认为,我们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父母,还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做为父母应该言行一致。从小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作到诚实守信。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如:不讲脏话,努力工作积极参加家务劳动,不打骂孩子等。

五、注重孩子的人格,道德的培养。家长应尽量,尽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用于承担过错。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希望孩子能成为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9

从孩子踏入校门,我才接触到《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这是一本集时代性、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于一体的书。通过多次阅读和学习,深刻体会到没有好的教育方式那将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书中这句话对我感触颇深,作为家长任务艰巨,怎样才算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们一个导向,书中介绍了许多家庭教育成功范例,使我明白孩子的成长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还有素质教育,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同等重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自由支配,做家长的树立好的榜样,身教胜于言教。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理解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多鼓励孩子。对照这些我才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以前的我总认为把孩子送入学校,教育的责任就推给了老师,父母只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和物质上的尽量满足就很称职了。现在有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在我遇上教育孩子的问题时可以从中学习技巧。书中一些失败的教育案例也能让我们引以为戒,避免重蹈覆辙。

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知识才能扮演好家长这一角色。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0

儿子降生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人生最大的快乐,也从此多了一份责任。和所有父母一样,我们不仅要精心呵护、哺育孩子长大,更渴望他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男子汉。于私,希望他拥有灿烂的前程,享受比我们更优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对国家、对社会有所作为。身为年轻的父母,自持受过良好的教育,事业上也比较顺利,总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常产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应对。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上写到,顽皮的孩子往往比较聪明,有主见、意志坚强,只要善于引导,顽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为极具创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属于比较顽皮的那种,人也很机灵,学东西也很快,但往往因为他顽皮,所以上课时也总有点不安分,我总是告诉他上课时老师讲的都是重点,如果你上课说话或不认真,一是自己写作业时不会,二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们,有时说过他这几天会感觉孩子好些,可几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对他发火,但效果还不如给他讲道理,这本书给了我不少启发,我发现以往对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将在以下方面予以调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当,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1

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使我收益匪浅,尤其是孙云晓谈家教和教子学会爱等几篇。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关爱程度和成才期望也急剧上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已成为广大家长的迫切愿望。让孩子成龙成风固然重要,但是让孩子拥有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人格、快乐的性格也同样重要。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这些性格呢?我觉得首先要让孩子心中有他人,要让孩子知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让孩子知道感恩,如果没有感恩之心就不会有爱心。其次,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不像知识和能力那样清晰可见,但是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会让家长放心、老师省心的孩子。

我想这也将是我努力的方向,我虽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家长,但我愿意成为一个好学的家长,我愿意和更多成功的家长共同学习,把我的孩子教育好、培养好。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2

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了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习惯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但读完这本书,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父母,一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从父母,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我认为,虽然孩子还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现在当孩子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有时他可以向我们表达他的意见,有时我们需要给他一些指导。这样,他的果断和自信才可以逐渐增长。

其次,我们应该平静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有时,当我们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释作业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解,我们会不耐烦,导致他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冷静地向他解释事情,让他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平静的交谈,可以使孩子放松下来你,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沟通。

以前,我们不让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们也不希望他干预,因为害怕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认为做事可以锻炼动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饭时,我们希望他准备好饭碗和筷子,晚饭后,我们让他清理盘子,在假期,他还主动洗碗,我们同意了,他洗完后,我们还称赞他。

从那时起,当他主动提出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一般没有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启发了孩子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好习惯,也培养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丢失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环境,学校教育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比别人更好呢?有必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入手,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3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这本书,读后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孩子,我不欠你的”给我的感触最深。

书中讲的是一个中国父亲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朋友玛莉家的故事。父亲请玛丽照顾儿子一个月,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假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早餐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时间表,你自己找地方去哪里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读到这里,我在想:我们家也有一个15岁的孩子,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却像老母鸡似的,总觉得孩子还小,老是把他护在翅膀底下,怕热着,怕伤着,什么事也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试想一下:孩子都很聪明,是我们做父母的过度保护,把他们的能力埋没了,让他们该有的基本能力都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下退化了!

掩卷沉思:在家里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到了社会谁把你的孩子当宝贝呢?家长们,放手吧,让我们的孩子也长上翅膀飞上蓝天吧!他们需要我们的指导,不需要我们过度的保护和包办。现在不少孩子回到家,任何事都不做,只会抱怨父母,抱怨老师、同学、朋友,这些现象不是孩子造成的,是家长的教育和过度的溺爱出了问题。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当他自己做事累了的时候,也会想想父母做事的不容易,就会体谅父母,感恩父母,也就会少了一些抱怨,多了几份感恩和体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玛丽那样告诉孩子:“我不欠你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我相信,孩子肯定会比现在强,也会比现在更知道体贴父、感恩老师。

家长朋友们,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未来,成长之路要靠孩子自己去摸索前行,或许他们自己探索、创造的未来,比父母为他们提供、设计的更好!相信孩子,他们都很棒!家长朋友该放手时就放手吧,只有这样我们的“宝贝”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贴懂事的好孩子!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4

在仔细阅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发现它确实是一本操作性、指导性、实用性和专业性于一身的好书。翻开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的小标题,让我们觉得一目了然,不由得产生一些共鸣。还有书中有许多的小故事更是很吸引人,把家庭教育理念都以真实的实例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理念的运用和操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家庭教育。书中有一篇可怕的“比较”很吸引我,文章中指出了三种可怕的“比较”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首先第一个指出了比较造就喜欢“攀比”的孩子,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路上相遇,开始“比较”起来,结果到了幼儿园里,这两个孩子也开始“比较”起来,这样的现象我们在平时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不难发现的,孩子之间会说:“我的裙子很贵的,我妈妈买的。”另一个孩子会说:“我家里有一条比你的还要漂亮。”

其实家长会对孩子之间的比较感到无奈和不解,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么一丁点的孩子竟然也学会比吃、比穿、比谁家房子装修的好,其实家长不知,孩子就是家长的.影子,妈妈之间在“比较”,孩子当然很快地就学会了,他们的一言一行往往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还有这样一个实例说一个孩子一直喜欢看电视,妈妈就说:“你就知道看电视,你看妹妹多听话,一回来就练习弹琴……”当这个孩子一听妈妈这样说,立刻就不高兴起来,就想难道自己就真的是一无是处吗?妈妈的话让他很伤心。

其实在生活中,会出现很多这样的情况,家长喜欢在别人面前“数落”自己的孩子,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产生“处处不如人”的想法,这一点其实作为老师也是值得深思的,当一个学生经常犯错误,我们要找出原因,不能横冲直撞地去责怪他,更不能说一些与他人比较的话,因为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重,孩子的自信就会不知不觉地被逐步削弱,长此下去甚至会自暴自弃。

最后一种负面影响是比较会造成孩子精神上的压力,其实爱比较的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强,当孩子不如人意时,他们往往会对孩子产生强烈的失望情绪,反过来想,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在某些方面比别的孩子更好,一旦别的孩子超过自己是,也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

纵观《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有很多的方式可以学习,在与孩子沟通方面,我们知道应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要思考问题,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放弃比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和个性,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在自己的基础上去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输在家庭教育上,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加健康、乐观、向上。

好父母、好老师都是学出来的,我相信在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浇灌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5

通过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觉得自己收获很大。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缺点,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学会避开缺点、劣势,找到优点,发挥特长、优势,并加倍强化这种优势,把它发挥到极致,这样离成功就近了。但做到这点,并非易事,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优点,鼓励或帮助孩子把优点发展了,就升级为特长了,把特长稳固下来了,就成了优势。把优势发挥好了,成功的几率就高了。

要全面认识孩子的优点缺点,首先要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要了解儿童各个发展时期的共性,了解哪些优点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独有的,又有哪些缺点是孩子们共有的。其次是怎么去鉴别优点和缺点。我们理所当然认为是优点的,可能实际上是缺点,比如小绵羊式的听话,从不给老师和家长惹麻烦;而有些我们理所当然看成缺点的,可能实际上是优点,比如思想独立、性格反叛、贪玩、上课爱讲话等。再者,每个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许做事丢三拉四,但为人却不拘小节,心胸豁达;内向的孩子交际面不广但善于思考,喜欢探索。所以,怎么看优点缺点,深入地、细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观察,多思考,多沟通。

对于孩子的缺点,即使有点过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就行。多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孩子的缺点,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多接纳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会做得更好,在接纳、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静的态度去支持和帮助他,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和批评。其次,不能总盯着缺点看。是要放大优点,寻找“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积极的暗示和鼓励,使孩子获得更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通过孩子自我的认识,逐步把缺点和错误进行改正,而不是处处都需要家长去指出来,然后家长动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谓的问题,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对,它就没有了。正所谓“缺点不说慢慢少”。判断一个人是否懂得赏识,最简单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是否会夸大缺点,是否懂得夸大优点。站得远些,看缺点;靠得近点,看优点。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点是正常的,我们为什么不把注意力多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点不放?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的父母不是,我们不是,我们的`子女将来也不是,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成为正常的社会人。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宽容,父母、老师整天盯着的就是孩子的缺点,拼命要让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们做孩子时,就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吗?到了我们做父母,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进两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问题有起伏?“水至清则无鱼”,这才是正常的人,真实的人。我们都做不到完美无缺,有什么资格要求孩子几岁、十多岁的孩子洁壁无瑕?我们是不是太虚伪、太苛刻了?“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如果父母或老师眼里只有孩子的缺点,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这样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也会有问题,这种情景下你的“教”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怀疑了。

乐观豁达的人心胸开阔,不拘小节,对人对事多为宽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对生活多为不满的。于是,前者会用感恩的、赏识的眼光看问题;后者则经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对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对孩子时,一样的孩子犯一样的错误,拥有不同人生观的家长会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原来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点,后者则在他的眼里孩子一无是处,混身是缺点和毛病。所以家长的积极向上、乐观宽容的人生观对于孩子很重要,因为潜移默化的熏陶和言传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6

今天,我有幸拜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这本书,读后我受益匪浅。其中,有一个故事叫:“孩子,我不欠你的”给我的感触最深。

书中讲的是一个中国父亲把自己13岁的儿子送到了澳洲朋友玛莉家的故事。父亲请玛丽照顾儿子一个月,刚从机场接回男孩,玛丽就对他说了一番话:“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在澳洲一个月的暑假生活,你爸爸托我照顾你,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我对照顾你的生活并不负有责任,因为我不欠你爸爸,他也不欠我,所以我们之间是平等的,你13岁了,基本生活能力都有了,所以,从明天起,你要自己按时起床,我不负责叫你,起床后,你要自己做早餐,因为我要去工作,不可能替你做早餐,吃完早餐后,你得自己把盘子和碗清洗干净,因为我不负责替你洗碗,那不是我的责任,洗衣房在那里,你的衣服要自己去洗;另外,这里有一张城市地图和公共汽车时间表,你自己找地方去哪里玩,总之,你要尽量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

读到这里,我在想:我们家也有一个15岁的孩子,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却像老母鸡似的,总觉得孩子还小,老是把他护在翅膀底下,怕热着,怕伤着,什么事也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干,试想一下:孩子都很聪明,是我们做父母的过度保护,把他们的能力埋没了,让他们该有的基本能力都在父母的过度呵护下退化了!

掩卷沉思:在家里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到了社会谁把你的孩子当宝贝呢?家长们,放手吧,让我们的孩子也长上翅膀飞上蓝天吧!他们需要我们的指导,不需要我们过度的保护和包办。现在不少孩子回到家,任何事都不做,只会抱怨父母,抱怨老师、同学、朋友,这些现象不是孩子造成的,是家长的教育和过度的溺爱出了问题。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当他自己做事累了的时候,也会想想父母做事的不容易,就会体谅父母,感恩父母,也就会少了一些抱怨,多了几份感恩和体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像玛丽那样告诉孩子:“我不欠你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承担?我相信,孩子肯定会比现在强,也会比现在更知道体贴父、感恩老师。

家长朋友们,孩子有他们自己的未来,成长之路要靠孩子自己去摸索前行,或许他们自己探索、创造的未来,比父母为他们提供、设计的更好!相信孩子,他们都很棒!家长朋友该放手时就放手吧,只有这样我们的“宝贝”才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体贴懂事的好孩子!

不输在家庭教育读后感 篇17

通过学校组织的家长读书沙龙活动,我有幸阅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仔细阅读后,我大吃一惊,我发现这是一本难得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恰到好处的著作,虽然在那次读书沙龙中只读了6页,但读后感触颇多,使我不由自主得对自己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怀疑,现就自己的在这次阅读过程中的一些内容和感想总结一下,希望和大家一起在孩子的教育上相互补充不足,共同进步,为孩子的成长共同创造美好的环境。

这次主要阅读的主题是《接纳孩子是教育的法宝》主要讲了以下三点:

法宝之一:先理解再接纳。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不要一味的去批评、训斥,而是要先试着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从而接纳孩子,我们才能静下心来和孩子顺畅沟通,然后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法宝之二:看见情绪积极共情。首先在孩子哭闹、发脾气时我们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跟着孩子生气,甚至赌气,而是要理解孩子的感受,安抚孩子,能够让他们开口表达内心所想和所需,待孩子心情慢慢好起来以后,跟孩子探讨,并引导他通过正确的途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孩子进行良性互动,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法宝之三:妈妈请接纳当下的我。孩子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做的尽善尽美,比如孩子边写作业边玩,边听课边神游,打扫房间不认真等等,面对这样的情形,我们的确有很多不满,因为孩子没有把事情做好,或者说,孩子没有表现出把事情做好的态度。但是,这些问题恰恰说明,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也不会以完美的方式做事,更不会把一件事做完美,这时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的不完美,这样就能抓住孩子小小的进步,小小的努力去放大,真正接纳孩子的当下。如果我们遇到问题总是控制不住情绪,指责孩子,那我们永远看不到孩子做出的成果和付出的努力,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将无从谈起,更可怕的是,只要孩子的精神正常,就会一定会拒绝妈妈的评价、建议,甚至拒绝妈妈关于一切问题的看法。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习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