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乌托邦读后感(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乌托邦读后感 篇1
“乌托邦”一词是从希腊文ou(没有)和topos(地方)两字组合,构成一个新词,取其意为“乌有之乡”。看完《乌托邦》这本书深深地为乌托邦这个完美国家所震撼。乌托邦,如果作为一个小说中的国度存在,那它是一个十分完美的国度,然而如果从构建未来社会的角度说,其制度的是不可行的,许多问题莫尔并没有从本质上解决。事实也正是如此,乌托邦的图景虽然美好,却终究只是托马斯·莫尔的愿望。乌托邦终究是乌有之乡。
书的第一部分写作者与航海家拉斐尔的对话,他们讨论了许多当时英国社会的现实问题。我们可以理解为这是作者在引导读者反思现实从而引出第二部分对那个理想社会的`描写。将书中第一、第二部分结合来看,其实乌托邦是作者虚构出来用以解决当时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托马斯·莫尔希望能通过自己对于社会的看法和设想来引起统治阶级的注意,来改善黑暗、混乱的社会。而莫尔为改变社会现状所构建的乌托邦终究只是他一个人的设想,它的存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许多制度还缺乏可行性,还是有许多问题没有从本质上解决。
乌托邦美丽得有些虚幻,虚幻得有些不真实。这样一个丰衣足食,人人依靠劳动而获得快乐,所有财产完全公有的社会,其实有很多东西仔细想想莫尔先生并没有给我们交代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有很强的空想性。乌托邦是一个极度集体主义的社会,个人几乎被消解于集体之中,从而事实上会打击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法实现制度的最大合理化,从而在事实上阻断了真正的国民幸福和社会和谐的制度目标的达成。而且因为只有在人性善的前提下,人们才可能完全为社会献身。然而,人性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绝对的纯粹的人性善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是很难实现。莫尔在书中并没有说明这种高尚的精神感召是如何满足人们的世俗需要,因此在现实中人们总要先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这一过程就很难保证人们能够一直保持善良的本性。
然而对于整个人类来说,乌托邦彰显了人类无限的想象潜能,是对现实政治生活的不满和批判,是对正义、自由、美德等一系列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乌托邦读后感 篇2
托马斯·莫尔爵士(SirThomasMore,由于被天主教会封为圣人,又称“圣托马斯·莫尔”SaintThomasMore,1478年2月7日-1535年7月6日)是英格兰政治家、作家与空想社会主义者。1516年用拉丁文写成《乌托邦》一书,此书对以后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478年生于伦敦的一个法学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律师、国会议员、财政副大臣、国会下院议长、大法官。1535年反对亨利八世兼任教会首脑而被处死。
莫尔的《乌托邦》是在1516年写成的,而在那个时代看来确实是一个奇葩。
莫尔生活的年代有着很强的背景。从经济上看,资本主义出于萌芽上升状态的资本原始积累的阶段,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积累更多的财富,但是却对下层阶级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从政治上看,那个时期出于地理大发现时期和殖民掠夺时期,欧洲人走向世界,大开眼界,各种新兴的思想在欧洲不断涌现。从思想上看,那个时期正是文艺复兴的鼎盛时期,人文主义诉求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各种人文主义思想者竞相争艳。而在宗教上,处于宗教改革时期。总的看来,那个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思想还是宗教等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兴的迹象,社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出现了各种伴随资本主义的弊病,引起了人文主义者们的高度关注,莫尔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在14、15世纪,在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给当时的英国农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佃农被迫脱离了土地,那些拥有土地的人们也被当时的大地主通过各种强迫手段廉价出卖自己的土地,最终,大批农民流离失所,在用完自己的资金之后由于无法找到工作,被迫沦为盗贼和流民等,而当时的英国法律却严厉禁止盗贼和流民等,如若发现,则会被处死,在这样的情况下,莫尔出于对当时社会严重的不公平的同情,写出了《乌托邦》这一划时代的著作。
《乌托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莫尔针对当时英国存在的严重不合理的制度,并对其进行了强烈的讽刺。里面谈到英国的圈地运动对农民生活造成的眼中影响,使农民沦为盗贼和流民,而英国当时无人性的法律也使莫尔产生了强烈的反感,莫尔对圈地运动的严重后果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针对英国当时的法律进行了强烈的讽刺。而莫尔并不止于此,他通过这种现象,看到了存在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私有制的存在,并且在第一部分的最后几页论述了私有制的严重弊端,这成了本书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之上展开了对第二部分的详细论述。第二部分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这个社会里,私有制是不存在的,人人平等,共同劳动,人们之间相处和谐,社会出于良性运行的状态,并且作者特别论述了财产共有、生产劳动、务农为本、城市规划、卫生健康、学术研究、宗教活动、民主政治等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构建了一个理想社会。这是本书的主体部分,而作者的构思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很多方面是来源于对现实的不满,而作者凭借深厚的学术修养,对古希腊古罗马学术的了解以及当时地理大发现对作者的影响,形成了他的“乌托邦”社会理想,虽然作者在论述他的“乌托邦”时并没有说明乌托邦存在的条件以及如何从起点建立一个这样的社会,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产生出这样的思想实属开天辟地之作,并且被尊奉为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我觉得这是应该的。关于他的这一思想的更进一步的理解,还需要回到柏拉图的《理想国》等著作以及对他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欧文、圣西门、傅立叶等人的著作的阅读以及关于马克思在这些思想家们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解,这一点待后面的进一步阅读,在后面系统阅读马克思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详细综合论述,这里就止于此。
乌托邦读后感 篇3
因为现实已经不能教我存有半点感情,于是我虚构出一个世界,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我看到了爱、看到了希望、看到以往遗失的良善,和光明,原来我晓得我并不属于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是住在理想国中的一员,而这理想国并不仅仅由我一人虚构,它代表了世人美好的愿景。
现实里总是缺少太多和理想靠近的东西,在现实的世界里已不能勾画出理想的轮廓,因长久累积的积习已经太深,人人都在向往光明、和平、公义,但指望现实实在太难实现这种深深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光明、和平、公义,人们在现实的逼迫下,无奈于寄希望于宗教中的上帝,因他完全、纯正、代表世上一切的正直、公平、善良,但人们盼望了千年、渴望了千年,仁义公正的国还是无法完整的实现。
预言书里写道,理想的国要建立在这尘世间,但谁有这完全的智慧,在这现实的尘世间,建立一个完整的属于仁义、正直、和平、公正的理想国呢,恐怕这样的智慧,千百年来也难以寻找得到。
然而,人,永远也不可算准将来的事情照着何种方向发展,并不能看到眼下似乎是一种失望的境地,就以为未来没有指望了,只要是心中构画的蓝图,你以为是属于正义的,那么就倾尽热血去实行它,付尽热忱、以一颗完整的爱心去将它实践。
凡真正正义一类的蓝图,虽因环境的斥肘而导致践行的失败也不至于最终无果,后人会以你当时的念想而前赴后继,跟随着你激情的理想去全力以赴,以继续完成你所未完成的绩业,直到最终实现的那一天到来。
那时,你将在另一个世界的窗口,观看到当初构画思想的蓝图在这尘世间得到落实,你的理想得到了安排,你所精心构画的事情得到了落实,那时,在你脸上闪现的光芒将照亮全世界,你的智慧之光将得到众人的赞美,但你并不以此为尊宠,你深深的确切你只不过是接受了来自内心深处永恒的召唤,去为了实现一项正义的使命而付出生命。
啊,今天我受了感动而写了关于你,仿佛我好像先知,但我真正的是谁呢,不过是万千个人之中向往理想国的一员。
乌托邦读后感 篇4
很早就听过乌托邦这个词,百度可知其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开来我们还能得出其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这一类的含义,同时也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乌托邦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肥沃的土地和四季宜人的风雨。这个地方顺盛产黄金珠宝,并且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实行精英政治哲学家治国;岛上的所有人都得参加劳动,唯独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这是一项特权,但奇怪的事,这里的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辛苦,而是娱乐的方式。人们每天只要工作七个小时就足以丰衣足食,而别的国家之所以整天工作还吃不饱穿不暧是因为要养活很多不干活的人如贵族富豪及其仆役,还有为他们提供娱乐的人。
乌托邦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一旦有人需要东西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他们的镣铐是金子做的,是因为这里黄金珠宝太多而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却保护别国商人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对他们没有意义而对别国商人却意味着一切,这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天壤之别(所以这种想象更加奇特,保护他人财产的同时是不是也因该禁止他们在乌托邦获得财产的确立)。穿衣都是很简单的款式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这和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一样。吃饭都在大食堂里吃,如果你愿意自己做饭可以去仓库领取食物自己做,一般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你不会做得比食堂可口,这和中国公社时代的大食堂又有很大区别。
乌托邦有很好的医保制度医生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病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救治不了乌托邦提倡安乐死,因为他们觉得病人放弃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死是上帝对生人的召唤,恐惧和不舍违背上帝的旨意是不受上帝悦纳的,当然非本人同意他们是不会对病人实行安乐死的,而且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病人直至死亡,但他们并不提倡自杀,自杀如没经过议会和教士批准就得不到体面的安葬。乌托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超脱于当时的加尔文主义,另外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公民道德的有力保障,一个连神都无所畏惧的.人还会畏惧道德吗?乌托邦人工作之余很喜欢学习,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整理自己的花园。
乌托邦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严审核教材,绝不允许败坏道德,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上像荷马的史诗宣扬神的欺诈就在禁止之列,所以他们比较单纯比较容易满足,不像今天媒体到处充斥欺诈暴力堕落的内容。乌托邦人反对战争特别是为扩张领土而战,但为了自由正义他们不怕战争,一旦开战他们会用金钱怂恿别国参战或用重金悬赏敌国国王将领的人头,再不行就花钱请雇佣军,因为比起本国人的性命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大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意。
《乌托邦》探讨了公有制的发展,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即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彻底根除无政府状态。另外,本书还探讨了城乡结合的问题,从托马斯·莫尔开始,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注意到解决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问题。罗伯特·欧文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远见,他远在十六世纪就看出当前社会以及未来社会会出现什麽样的弊病。于是在书中他建构出一个没有阶级、十分平等的社会,人人都能在其中获得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同时他也指出人们对金钱的追逐是十分愚蠢的,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人们盲目的追求物质生活,科技的发达使得人们每天更疲于奔命,几无休喘时间,于是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的缺乏真的是现代社会严重的问题。此外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看出了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争斗所会带来的种种伤害,所以主张人人拥有宗教的自由,这于作者当时身处的环境而言,其想法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同时,该书是一本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录,提示了人类天性中的极端矛盾性,一方面向往着宁和、幸福,没有尔谀我诈、你争我斗,没有穷富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理想王国。一方面又为了私利,(有金钱上的,也有名誉地位,权欲上的)不择手段,不惜践踏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于人性的决定,共产主义虽然美好,但事实上,只能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是“乌托邦”。
乌托邦读后感 篇5
很早就听过乌托邦这个词,百度可知其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开来我们还能得出其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这一类的含义,同时也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乌托邦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肥沃的土地和四季宜人的风雨。这个地方顺盛产黄金珠宝,并且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实行精英政治哲学家治国;岛上的所有人都得参加劳动,唯独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这是一项特权,但奇怪的事,这里的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辛苦,而是娱乐的方式。人们每天只要工作七个小时就足以丰衣足食,而别的国家之所以整天工作还吃不饱穿不暧是因为要养活很多不干活的人如贵族富豪及其仆役,还有为他们提供娱乐的人。
乌托邦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一旦有人需要东西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他们的镣铐是金子做的,是因为这里黄金珠宝太多而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却保护别国商人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对他们没有意义而对别国商人却意味着一切,这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天壤之别(所以这种想象更加奇特,保护他人财产的同时是不是也因该禁止他们在乌托邦获得财产的确立)。穿衣都是很简单的款式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这和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一样。吃饭都在大食堂里吃,如果你愿意自己做饭可以去仓库领取食物自己做,一般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你不会做得比食堂可口,这和中国公社时代的大食堂又有很大区别。
乌托邦有很好的医保医生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病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救治不了乌托邦提倡安乐死,因为他们觉得病人放弃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死是上帝对生人的召唤,恐惧和不舍违背上帝的旨意是不受上帝悦纳的,当然非本人同意他们是不会对病人实行安乐死的,而且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病人直至死亡,但他们并不提倡自杀,自杀如没经过议会和教士批准就得不到体面的安葬。乌托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超脱于当时的加尔文主义,另外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公民道德的有力保障,一个连神都无所畏惧的人还会畏惧道德吗?乌托邦人工作之余很喜欢学习,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整理自己的花园。
乌托邦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严审核教材,绝不允许败坏道德,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上像荷马的史诗宣扬神的欺诈就在禁止之列,所以他们比较单纯比较容易满足,不像今天媒体到处充斥欺诈暴力堕落的'内容。乌托邦人反对战争特别是为扩张领土而战,但为了自由正义他们不怕战争,一旦开战他们会用金钱怂恿别国参战或用重金悬赏敌国国王将领的人头,再不行就花钱请雇佣军,因为比起本国人的性命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大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意。
《乌托邦》探讨了公有制的发展,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即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彻底根除无政府状态。另外,本书还探讨了城乡结合的问题,从托马斯·莫尔开始,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注意到解决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问题。罗伯特·欧文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
同时,该书是一本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录,了人类天性中的极端矛盾性,一方面向往着宁和、幸福,没有尔谀我诈、你争我斗,没有穷富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理想王国。一方面又为了私利,(有金钱上的,也有名誉地位,权欲上的)不择手段,不惜践踏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于人性的决定,共产主义虽然美好,但事实上,只能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是“乌托邦”。
乌托邦读后感 篇6
去年的热播剧《奋斗》风靡全国,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在讨论着剧情。带着热乎劲儿,前段时间,我又读了它的续集《奋斗乌托邦》。
“每个人都是城市中微小的尘埃,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宏大的乌托邦。”这是《奋斗乌托邦》扉页的卷首语。
它是《奋斗》的续写,以陆涛和夏琳在法国的生活为主线,描述中国当代80后年轻人自我、独立、奋斗的故事。在看完结尾合上此书的那一刹那,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感情!曾经说的山盟海誓在当以往的新鲜转化为习惯之后,当视线从这个转移到那个之时,人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奋斗》故事里的夏琳,独立、有思想、好强、进取……可是她千不该万不该表现的那样不拿陆涛当回事儿。她没有父母殷实的家底儿、也没有万分之一概率的机遇,但是,老天却赐给了她最大的幸福——陆涛!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夏琳刻画的那么要强,甚至过了头儿。纵然她和陆涛都是设计师,但为什么要赋予他们冲突?为什么要让夏琳活得那样累、那样自我、那么的把理想当回事儿?这是个悲剧。所以,即使她离开了陆涛,也得不到幸福。
米莱、郭栩如,富二代。她们唯一不同的是,郭栩如知道自己追求的事业,她活得有目标。唯独米莱,像她这样的女孩儿不管是不是富二代,到人群里都措堆儿。倘若家境平平,也是这样无味儿的走完自己的一生。米莱一直找不到生命的价值,说不好听的她就是个造粪机。但是,没想到续集里她居然顿悟了,那我只能说,你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乌托邦读后感 篇7
小时候就听说乌托邦这个词了,他被用来指称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知道有这本书也有很长时间了,直到最近才看到这本书,《乌托邦》语言优美流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莫尔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读来如饮甘露,如沐春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平生第一次萌生写读后感的愿望,琐事分心再上生性懒散一直迟迟没有下笔,虽时隔多日却依然萦怀在胸,此书对我的影响可见一般。正如尼采通过学习查拉斯图拉代言,托马斯。莫尔在书中通过拉斐尔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我很欣赏拉斐尔的人格,他学识渊博周游世界阅历丰富,完全能够像莫尔和其他人所劝说的通过向国王献策谋取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自从拉斐尔游历乌托邦后就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家制度,他深知这一制度很难获得其他各国国王的赞同实行,这让我想起春秋战国时代的商鞅,他起先建议秦孝公推行帝道,秦孝公的反映很冷淡,即使降到王道也没能打动秦孝公,最后不得已提出霸道春孝公顿时来了精神"亦步亦趋",现实如此无可奈何,在理想与实行的两难中商鞅选择降低理想以求实行,拉斐尔选择即使实行不了也不降低理想以迎合国王,他为了自由甘于平淡。
托马斯。莫尔出身富裕家庭,喜好哲学却迫于父亲的压力改学法律从事律师行业,后来当了法官大臣,莫尔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即使是罪犯也表现出宽容,他并没有像别的律师法官一味指责罪犯的道德品行,绝大多数人是迫于生计才挺尔走险,从社会制度来看待犯罪问题。莫尔认为贫穷是一切罪恶的起源,贫穷是社会不公引起的,而社会不公是私有制引起的。他严厉批评国王贵族的贪婪残酷奢侈无度,深深同情劳苦大众陷于水深火热的疾苦,莫尔为拯救这些社会疾病开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药方。工人农民提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比如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实现社会公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多么高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且坚持这就是公正那是胜利者的专利;这一主张却是出自出身富裕而且是国家重臣的莫尔足见难能可贵,把高尚的光环安放在他的身上我想没多少人会反对。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离婚及其暴政而宁死不屈最终被下狱外死,为了理想不惜违背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仅凭此莫尔的品格足以令人敬重。
乌托邦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盛产黄金珠宝,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实行精英政治哲学家治国;岛上人人都得参加劳动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但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他们就是一种娱乐,每人每天只要工作七个小时就足以丰衣足食,而别的国家之所以整天工作还吃不饱穿不暧是因为要养活很多不干活的人如贵族富豪及其仆役,还有为他们提供娱乐的人。乌托邦是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需要东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却保护别国商人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对他们没有意义而对别国商人却意味着一切,这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天壤之别。穿衣都是很简单的款式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这和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一样。吃饭都在大食堂里吃,如果你愿意自己做饭可以去仓库领取食物自己做,一般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你不会做得比食堂可口,这和中国公社时代的大食堂又有很大区别。乌托邦有很好的医保制度医生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病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救治不了乌托邦提倡安乐死,因为他们觉得病人放弃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死是上帝对生人的召唤,恐惧和不舍违背上帝的旨意是不受上帝悦纳的,当然非本人同意他们是不会对病人实行安乐死的,而且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病人直至死亡,但他们并不提倡自杀,自杀如没经过议会和教士批准就得不到体面的安葬。乌托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超脱于当时的加尔文主义,另外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公民道德的有力保障,一个连神都无所畏惧的人还会畏惧道德吗?乌托邦人工作之余很喜欢学习,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整理自己的花园。乌托邦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严审核教材,绝不允许败坏道德,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上像荷马的史诗宣扬神的欺诈就在禁止之列,所以他们比较单纯比较容易满足,不像今天媒体到处充斥欺诈暴力堕落的内容。乌托邦人反对战争特别是为扩张领土而战,但为了自由正义他们不怕战争,一旦开战他们会用金钱怂恿别国参战或用重金悬赏敌国国王将领的人头,再不行就花钱请雇佣军,因为比起本国人的性命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大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意。
托马斯。莫尔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乌托邦这个国家,但他宁愿相信乌托邦就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也持这一态度,正如我们相信天堂,这有关信仰无关常识。
乌托邦读后感 篇8
因为现实已经不能教我存有半点感情,于是我虚构出一个世界,在这个虚构的世界中,我看到了爱、看到了希望、看到以往遗失的良善,和光明,原来我晓得我并不属于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我是住在理想国中的一员,而这理想国并不仅仅由我一人虚构,它代表了世人美好的愿景。
现实里总是缺少太多和理想靠近的东西,在现实的世界里已不能勾画出理想的轮廓,因长久累积的积习已经太深,人人都在向往光明、和平、公义,但指望现实实在太难实现这种深深蕴藏在人内心深处的光明、和平、公义,人们在现实的逼迫下,无奈于寄希望于宗教中的上帝,因他完全、纯正、代表世上一切的正直、公平、善良,但人们盼望了千年、渴望了千年,仁义公正的国还是无法完整的实现。
预言书里写道,理想的国要建立在这尘世间,但谁有这完全的智慧,在这现实的尘世间,建立一个完整的属于仁义、正直、和平、公正的理想国呢,恐怕这样的智慧,千百年来也难以寻找得到。
然而,人,永远也不可算准将来的事情照着何种方向发展,并不能看到眼下似乎是一种失望的境地,就以为未来没有指望了,只要是心中构画的蓝图,你以为是属于正义的,那么就倾尽热血去实行它,付尽热忱、以一颗完整的爱心去将它实践。
凡真正正义一类的蓝图,虽因环境的斥肘而导致践行的失败也不至于最终无果,后人会以你当时的念想而前赴后继,跟随着你激情的理想去全力以赴,以继续完成你所未完成的绩业,直到最终实现的那一天到来。
那时,你将在另一个世界的窗口,观看到当初构画思想的蓝图在这尘世间得到落实,你的理想得到了安排,你所精心构画的事情得到了落实,那时,在你脸上闪现的光芒将照亮全世界,你的智慧之光将得到众人的赞美,但你并不以此为尊宠,你深深的确切你只不过是接受了来自内心深处永恒的召唤,去为了实现一项正义的使命而付出生命。
啊,今天我受了感动而写了关于你,仿佛我好像先知,但我真正的是谁呢,不过是万千个人之中向往理想国的一员。
乌托邦读后感 篇9
去年的热播剧《奋斗》风靡全国,人们街头巷尾、茶余饭后都在讨论着剧情。带着热乎劲儿,前段时间,我又读了它的续集《奋斗乌托邦》。
“每个人都是城市中微小的尘埃,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宏大的乌托邦。”这是《奋斗乌托邦》扉页的卷首语。
它是《奋斗》的续写,以陆涛和夏琳在法国的生活为主线,描述中国当代80后年轻人自我、独立、奋斗的故事。在看完结尾合上此书的那一刹那,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天底下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感情!曾经说的山盟海誓在当以往的新鲜转化为习惯之后,当视线从这个转移到那个之时,人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奋斗》故事里的夏琳,独立、有思想、好强、进取……可是她千不该万不该表现的那样不拿陆涛当回事儿。她没有父母殷实的家底儿、也没有万分之一概率的机遇,但是,老天却赐给了她最大的幸福——陆涛!我不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把夏琳刻画的那么要强,甚至过了头儿。纵然她和陆涛都是设计师,但为什么要赋予他们冲突?为什么要让夏琳活得那样累、那样自我、那么的把理想当回事儿?这是个悲剧。所以,即使她离开了陆涛,也得不到幸福。
米莱、郭栩如,富二代。她们唯一不同的是,郭栩如知道自己追求的事业,她活得有目标。唯独米莱,像她这样的女孩儿不管是不是富二代,到人群里都措堆儿。倘若家境平平,也是这样无味儿的走完自己的一生。米莱一直找不到生命的价值,说不好听的她就是个造粪机。但是,没想到续集里她居然顿悟了,那我只能说,你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乌托邦读后感 篇10
《乌托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政治家莫尔写的。在书中,莫尔借一位海外游人拉斐尔·希斯拉德之口,来谈自己对现实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设想。书中,莫尔首次用“羊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尊重女权等与现代人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第二部分则是关于乌托邦新岛形象的全面描述,他系统地为我们描述了理想社会乌托邦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生活、宗教、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特征。
在乌托邦,人们过着健康向上的生活,相互之间平等、互助、融洽、友爱。大家都在公共食堂吃饭,很少人会自己单独从市场上买回食物。“乌托邦人是不允许自己的公民从事屠宰业的,因为他们认为这会逐渐消灭人性中最可贵的恻隐之心”。从这可以看出,乌托邦人是很善良淳朴的,他们不希望自己的人民变成充满暴力跟杀戮的人。乌托邦人是很懂得互相尊重的,他们以侮辱丑角而感到羞耻。他们觉得人是不可能达到很完美的,只要珍惜天然的美就好了,同时,他们认为涂脂抹粉是一种很不光彩的事情。在我们今天,涂脂抹粉却是很多女性的特点,或是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或是为了在交往上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有的时候也是出于对对方的尊重。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爱惜自己的天然美的,不过,有的时候人们对于长得不太好看的人以及扮演丑角的人却无法像乌托邦人民一样怀着一种尊重,甚至在其面前表现出厌恶以及暗地给他们起外号。
在乌托邦人眼中,家庭伦理的意义重大,尊爱爱幼是永远不变的传统,他们每个家庭人数限制在16口人以内,并由父亲管理。妻子侍奉丈夫,子女侍奉父母,年轻人侍奉年长者。在乌托邦,不允许一夫多妻,也不允许离婚,除非有通奸或者难以忍受的反常现象发生,可以由国家接触婚约,并允许受害者另行婚配。但是犯有罪行的人是不允许再婚的。这也是他们制度的一个局限。在乌托邦,女性与男性是平等地参与各项社会活动的,并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都跟我们国家今天制度大同小异,都是支持男女平等的。
乌托邦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民主,即除奴隶之外的全体乌托邦人当家作主。乌托邦有一套完备的官员制度,高级行政官员必须从博学多才的学者中挑选。乌托邦并没有律师,人人都能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益和民主权利。
乌托邦人注重提高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规定,不论男女都必须经常阅读,而且要作为终生的习惯。这个跟我们现在提倡的终身学习差不多。同时,他们也很注重外来文化的学习。
在乌托邦人眼中,金钱就如粪土,国家实行财产公有,农业是经济结构的基础。他们认为“金钱被取消了,和金钱相关的欺骗、盗窃、抢劫、骚乱、叛乱等罪行也就不会发生了……一旦金钱废除,贫穷也就马上减少以至于消失了。”但是在我们今天,没有金钱被认为是万万不能的。而且没有货币,没有商品流通,国家就无法得到发展。
总之,莫尔笔下的乌托邦是一个和平,美好的国家。或许有些地方不太合理,但是,这是莫尔甚至于很多人心中所向往的桃花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很多在乌托邦中的美好制度都在现实中被实现了,这是一个很值得高兴的事情,希望这个世界有一天能在合理的发展下变成一个大乌托邦。
乌托邦读后感 篇11
小时候就听说乌托邦这个词了,他被用来指称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知道有这本书也有很长时间了,直到最近才看到这本书,《乌托邦》语言优美流畅,字里行间无不流露莫尔先生悲天悯人的情怀,读来如饮甘露,如沐春风,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平生第一次萌生写读后感的愿望,琐事分心再上生性懒散一直迟迟没有下笔,虽时隔多日却依然萦怀在胸,此书对我的影响可见一般。正如尼采通过学习查拉斯图拉代言,托马斯。莫尔在书中通过拉斐尔讲述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王国,我很欣赏拉斐尔的人格,他学识渊博周游世界阅历丰富,完全能够像莫尔和其他人所劝说的通过向国王献策谋取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自从拉斐尔游历乌托邦后就觉得他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家制度,他深知这一制度很难获得其他各国国王的赞同实行,这让我想起春秋战国时代的商鞅,他起先建议秦孝公推行帝道,秦孝公的反映很冷淡,即使降到王道也没能打动秦孝公,最后不得已提出霸道春孝公顿时来了精神"亦步亦趋",现实如此无可奈何,在理想与实行的两难中商鞅选择降低理想以求实行,拉斐尔选择即使实行不了也不降低理想以迎合国王,他为了自由甘于平淡。
托马斯。莫尔出身富裕家庭,喜好哲学却迫于父亲的压力改学法律从事律师行业,后来当了法官大臣,莫尔对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即使是罪犯也表现出宽容,他并没有像别的律师法官一味指责罪犯的道德品行,绝大多数人是迫于生计才挺尔走险,从社会制度来看待犯罪问题。莫尔认为贫穷是一切罪恶的起源,贫穷是社会不公引起的,而社会不公是私有制引起的。他严厉批评国王贵族的贪婪残酷奢侈无度,深深同情劳苦大众陷于水深火热的疾苦,莫尔为拯救这些社会疾病开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的药方。工人农民提出消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比如通过“打土豪,分田地”实现社会公正,我并不认为他们的多么高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且坚持这就是公正那是胜利者的专利;这一主张却是出自出身富裕而且是国家重臣的莫尔足见难能可贵,把高尚的光环安放在他的身上我想没多少人会反对。莫尔因反对国王亨利八世离婚及其暴政而宁死不屈最终被下狱外死,为了理想不惜违背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生命仅凭此莫尔的品格足以令人敬重。
乌托邦是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盛产黄金珠宝,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实行精英政治哲学家治国;岛上人人都得参加劳动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但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他们就是一种娱乐,每人每天只要工作七个小时就足以丰衣足食,而别的国家之所以整天工作还吃不饱穿不暧是因为要养活很多不干活的人如贵族富豪及其仆役,还有为他们提供娱乐的人。乌托邦是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需要东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却保护别国商人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对他们没有意义而对别国商人却意味着一切,这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天壤之别。穿衣都是很简单的款式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这和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一样。吃饭都在大食堂里吃,如果你愿意自己做饭可以去仓库领取食物自己做,一般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你不会做得比食堂可口,这和中国公社时代的大食堂又有很大区别。乌托邦有很好的医保制度医生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病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救治不了乌托邦提倡安乐死,因为他们觉得病人放弃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死是上帝对生人的召唤,恐惧和不舍违背上帝的旨意是不受上帝悦纳的,当然非本人同意他们是不会对病人实行安乐死的,而且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病人直至死亡,但他们并不提倡自杀,自杀如没经过议会和教士批准就得不到体面的安葬。乌托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超脱于当时的加尔文主义,另外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公民道德的有力保障,一个连神都无所畏惧的人还会畏惧道德吗?乌托邦人工作之余很喜欢学习,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整理自己的花园。乌托邦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严审核教材,绝不允许败坏道德,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上像荷马的史诗宣扬神的欺诈就在禁止之列,所以他们比较单纯比较容易满足,不像今天媒体到处充斥欺诈暴力堕落的内容。乌托邦人反对战争特别是为扩张领土而战,但为了自由正义他们不怕战争,一旦开战他们会用金钱怂恿别国参战或用重金悬赏敌国国王将领的人头,再不行就花钱请雇佣军,因为比起本国人的性命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大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意。
托马斯。莫尔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乌托邦这个国家,但他宁愿相信乌托邦就存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我也持这一态度,正如我们相信天堂,这有关信仰无关常识。
乌托邦读后感 篇12
很早就听过乌托邦这个词,百度可知其本意为“没有的地方”或者“好地方”。延伸开来我们还能得出其还有“理想,不可能完成的好事情”这一类的含义,同时也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
乌托邦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肥沃的土地和四季宜人的风雨。这个地方顺盛产黄金珠宝,并且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实行精英政治哲学家治国;岛上的所有人都得参加劳动,唯独官员可以免除这一义务。这是一项特权,但奇怪的事,这里的很多官员都会放弃这一特权,因为劳动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辛苦,而是娱乐的方式。人们每天只要工作七个小时就足以丰衣足食,而别的国家之所以整天工作还吃不饱穿不暧是因为要养活很多不干活的人如贵族富豪及其仆役,还有为他们提供娱乐的人。
乌托邦是一个共产主义国家,没有货币,甚至连交易都没有。一旦有人需要东西便直接到仓库去拿。人们鄙视金银只有奴隶罪犯才穿金戴银(他们的镣铐是金子做的,是因为这里黄金珠宝太多而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珠宝是小孩的玩具,大人要是戴珠宝就会遭到耻笑,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却保护别国商人的私有财产,因为他们知道金钱对他们没有意义而对别国商人却意味着一切,这和苏联的共产主义的天壤之别(所以这种想象更加奇特,保护他人财产的同时是不是也因该禁止他们在乌托邦获得财产的确立)。穿衣都是很简单的款式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这和八十年代以前的中国一样。吃饭都在大食堂里吃,如果你愿意自己做饭可以去仓库领取食物自己做,一般的人都不会这么做因为你不会做得比食堂可口,这和中国公社时代的大食堂又有很大区别。
乌托邦有很好的医保制度医生医术精湛服务热情,病人会得到很好的照顾,如果救治不了乌托邦提倡安乐死,因为他们觉得病人放弃的是痛苦而不是享受,死是上帝对生人的召唤,恐惧和不舍违背上帝的旨意是不受上帝悦纳的,当然非本人同意他们是不会对病人实行安乐死的,而且会尽心尽力的照顾病人直至死亡,但他们并不提倡自杀,自杀如没经过议会和教士批准就得不到体面的安葬。乌托邦实行宗教信仰自由,超脱于当时的'加尔文主义,另外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公民道德的有力保障,一个连神都无所畏惧的人还会畏惧道德吗?乌托邦人工作之余很喜欢学习,他们唯一的娱乐就是整理自己的花园。
乌托邦很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从严审核教材,绝不允许败坏道德,扭曲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容出现在教材上像荷马的史诗宣扬神的欺诈就在禁止之列,所以他们比较单纯比较容易满足,不像今天媒体到处充斥欺诈暴力堕落的内容。乌托邦人反对战争特别是为扩张领土而战,但为了自由正义他们不怕战争,一旦开战他们会用金钱怂恿别国参战或用重金悬赏敌国国王将领的人头,再不行就花钱请雇佣军,因为比起本国人的性命金钱是毫无意义的,大有《孙子兵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之意。
《乌托邦》探讨了公有制的发展,莫尔等把财产公有制理解为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都公共占有。摩莱里、欧文等则理解为除日常生活品以外的财产的公共占有,即是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少数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叶在自己的理想社会中保存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这是资产阶级倾向的明显表现。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提出了计划经济的思想。圣西门主张,在实业制度下要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彻底根除无政府状态。另外,本书还探讨了城乡结合的问题,从托马斯·莫尔开始,许多空想社会主义者都注意到解决城乡对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问题。罗伯特·欧文主张,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把工业和农业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远见,他远在十六世纪就看出当前社会以及未来社会会出现什麽样的弊病。于是在书中他建构出一个没有阶级、十分平等的社会,人人都能在其中获得生存的最基本需求。同时他也指出人们对金钱的追逐是十分愚蠢的,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社会,人们盲目的追求物质生活,科技的发达使得人们每天更疲于奔命,几无休喘时间,于是精神上的快乐与满足的缺乏真的是现代社会严重的问题。此外更难得可贵的是作者看出了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争斗所会带来的种种伤害,所以主张人人拥有宗教的自由,这于作者当时身处的环境而言,其想法是非常难得可贵的。
同时,该书是一本珍贵的历史资料,是一本发人深省的人生感悟录,提示了人类天性中的极端矛盾性,一方面向往着宁和、幸福,没有尔谀我诈、你争我斗,没有穷富差别,没有私有财产的理想王国。一方面又为了私利,(有金钱上的,也有名誉地位,权欲上的)不择手段,不惜践踏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由于人性的决定,共产主义虽然美好,但事实上,只能是一个海市蜃楼,只能是“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