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的智慧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1
近日里,我读了田惠生先生主编的《智慧型教师素质探新》,深有感触,极有启发,明白了什么样的教师可以称之为“智慧型教师”。
智勇双全,人们常用它来形容有思想的男性;蕙质兰心,这是我们对温婉而聪慧的女性的至高赞誉。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智慧,它融合了男性和女性最优雅的气质、最从容的谈吐、最深刻的思想,它是人类精神的最高境界。而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品质,表现为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有智慧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能够把握教育工作的规律性,能够创造性驾驭教育教学活动;有智慧的教师还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观察力,能系统感受和准确判断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能灵活机智的应对,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把握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那么教师如何去获得智慧。那就是————智慧教师要多“心”。
智慧来自热爱。罗素说,教师缺爱,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或自由的发展。的确,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仅仅把教育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情感上冷漠麻木,工作上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就不会追求教育中的智慧,最终会与智慧擦肩而过;如果不爱学生,不尊重学生,对学生抱有偏见,没有善意,遇到调皮的学生不能与之平等的对话,遇到突发事件受埋怨情绪干扰,教师就不能灵活机智地应对。
智慧来自学习。生命如树,学习就是生命的根须,教师要想拥有智慧,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释放知识能量的同时,也是挖掘自身知识库藏的时候。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 “一桶水”变为“奔流不息的长流水”,在教学上游刃有余,异彩纷呈。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口含灵珠、游刃有余……令学生流连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才能在关键时候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解决棘手的问题。
智慧来自研究。 一个有事业心的教师,仅有知识还不够,优秀的教师不仅仅是教育的实践者,而且也应该是教育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国内外的教育实践证明,要实现教师的高速发展,就要走教育科研之路。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深入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教学行家,永立时代的潮头,做教育改革的先锋。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地认识教育规律,解决教育问题。智慧只有把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研究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不断到达它的理想境界,为开展教育创新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智慧来自反思。一个教师只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精神,做到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才能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源,找到问题解决的对策,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反思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的过程。潜心反思,就有可能在教育教学中独树一帜。
智慧来自创造。创造是大智慧,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有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对象及时调整和创造合适的教育方法,即因材施教、因“时”制宜,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许多教师认为智慧神秘莫测,遥不可及,其实,教育智慧是教师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情景、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深透理解和把握。只要做教育的有心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虚心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细心体会、感悟教育现象,从中总结、积累、消化和吸收有益的东西,就可以形成和丰富自己的教育智慧。全身心投入,坚持不懈去追求,就能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教育之路!我相信,用崭新的教育理念,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去点亮学生希望的明灯,离智慧型教师就不会太遥远!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2
优秀教师是一种境界,身处此种境界中的教师,已不再为上课而上课,而是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优秀教师不仅能出色地驾驭教材和课堂,还能在组织教学时营造出一种充满亲和力的诚信、探究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本书不仅全面介绍了优秀教师的成长方略,更强调一种境界与氛围,激励着教师们对“优秀”的不懈追求。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颇多:控制情绪能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愉悦健康的生命能量。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难免伴随着压力,有时还会发一些火气,面对学生有时有着些许无奈,甚至有时会把工作归结为一个字:累。虽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学会了自己减压,会寻找工作方法,但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情绪管理,无论是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情绪管理——教师的新型必修课。
首先,教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教师本人的情绪对工作和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庄伟教授所说:“情绪是人类社会里对人影响最大,同时最被人所忽略的东西”。是让情绪控制理性思维还是让思维控制情绪?我想我们常常做的是前者,但学习之后我要努力做到后者。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属于学生,就应考虑自己的情绪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定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其次,多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情绪的调节十分必要。情绪积聚在我们心中,需要得到及时的释放,但是释放有道,乱发脾气,迁怒他人不是良策,庄伟教授提出的几种特殊方法让我眼前一亮:
1、给大脑提供维生素B族。我们以为情绪只是人的非理性的东西,原来,情绪也可以通饮食来调节大脑,这是一项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2、多饮水。水这一最可宝贵的资源,不但能够提供给我们生产生活的功用,还能对我们的身心进行有效调节,繁忙之余,一杯清水就可轻松解决心中烦扰。
再者:教师在经营好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管理辅导好学生的情绪。以前,我们的管理很多是基于自己的主管臆断,教师更多地时候是不自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习了庄伟教授的讲座后,我明白了,学生的情绪有其深刻的内涵原因,教师应该仔细分析,找到根源,做一个循循善诱的的心理医生。从书中学到几种方法:
1、与学生交谈要设定目标。解决学生心理情绪问题不能单纯地看表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在心理原因,并以此确定心理辅导的目的,明确目标所做的一切才会围绕目标,才会有所效用。
2、“停止做错即是值得立即赞美的小小进展”。回顾我们自己的教育经历,的确,我们有时候常常会忽视学生的小小改变,重视错误过于重视进步。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不要仅仅局限于已有的长处和优点,“进步”这才是教育的痕迹,肯定学生的进步就是在肯定教师的付出,肯定教育的力量。
人是感情动物,不然就是像植物人那样毫无情绪毫无表情可言。但是对于情绪,我们要懂得适时疏导,那些烦躁、压抑、埋怨、暴躁等的情绪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会不痛程度的影响着你周围人的生活。情绪是会彼此影响的,所以我们学会管理情绪,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为了我们的共同生活的群体,为了大家和谐相处,所以让我们学会控制情绪管理好我们的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3
最近看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4
假期里,有时间捧起早已借入的《教师的智慧》,许是因了著者焦晓骏老师就在我们园区,地域的拉近,连文字读来都感觉那么亲切。不时还有熟悉的身影掠过文字,浮现脑际,竟也似小说般一口气就读完了。教育专著啃这么快,细细想来,焦老师的文字功底颇为了得,从书中也是可见一斑。英语学科的专家,之所以有这么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是因为孜孜不倦的阅读和思考,书中了解到扬州大学里,老师在学生时代所读的书,已是文学专业水准,加之工作后的日积月累,写出这么优秀的著作也是水到渠成之事。
全书分六辑:第一辑智慧使者,第二辑人文校园,第三辑冷描热点,第四辑岁月页码,第五辑修学英国,第六辑漫步英伦。每一辑里又有许多小的篇章,读来收获满满,或醍醐灌顶,或发人深省,或令人双眉微锁,或让人莞尔一笑,仿佛跟着老师也来到书中的时空。
书中有对个人教育行为的记载与思考,有对社会教育现象的归类与驳诘,还有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探寻与争鸣,许多都能引起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我的共鸣,现挑举一二。《每天,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一文提到,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微笑让获得者感到富有,却不让付出者有任何损失。相反,它还在不少时候让付出者得到丰厚的回报。微笑可以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没有人愿意与一个心理阴暗的人打交道一样,几乎没有一位孩子喜欢总是板着面孔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很阳光的朋大友”。微笑还可能以表达自信豁达的精神境界。其实在学生的心目中,严肃的面容未必意味着教师严谨的治学,严厉的未必表现出老师过人的才智。相反,老师“凶巴巴”的样子会使学生心理紧张,也容易使之产生厌恶的情绪,只有微笑才能显示出老师的宽容的本真和深厚的学术修养。焦老师关于微笑的思考,让我下定决定在新的学期中,将更的微笑的'实中带入教室,带入课堂。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从书中,我读到了老师应具备的教育智慧,从书外,我更从焦老师的身上,学到了怎样做一名不停实践、不断阅读、认真思考、勤奋写作的老师。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5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爱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学生,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师最伟大的智慧》一书中,就有这样一位老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全部身心践行着“爱的教育”。她就是霍懋征,全国特级教师。霍老师说:“没有好学生、坏学生、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教育学生时,老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爱学生应该像妈妈爱孩子那样。”的确,书中,霍老师她用爱心、耐心、信心和细心改变了小山,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善良、可爱的学生。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我越发感觉到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能来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博大的师爱,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并不突出,书写也一般。但是有一天,我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被贴在了校园的橱窗内,那里赫然写着“优秀书法作品展”,原来是教语文的姚老师在我们班的书法作品中挑中的……从此,原本不怎么认真写字的我,变得格外用心……一直到现在,我都对姚老师心存感激。
如今,站在讲台上的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生怕自己会不经意地伤害到他们。作为老师,我对他们一无所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年以后,我的学生会站在另一个讲台上讲述着我们之间发生过的温暖而美丽的故事。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6
“每一次错误,对所有具备真诚反思精神的教育者来说,都是一个进步的台阶,于是便可以沿着这个台阶一步一步走向智慧的巅峰,于是便可以享受到更新更美的教育视界。”《教师的智慧》正是在智慧之路上攀援者的反思,是对个人教育行为的记载与思考,是对社会教育现象的归类与驳诘,还有的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探寻与争鸣。朴实亦有诗意,激情但不乏理性的文章倾注了作者对教育坦诚的热爱与反思,
读焦晓骏老师的《教师的智慧》一书,我被书中的一个个教育案例和故事所吸引。因为书中的一个个平凡的小故事却在他的笔下引出一个个不平凡的道理,更彰显着他为人师的智慧。书中围绕诸如“公开课与日常课”、“师生冲突怎么办”、“优质课到底谁说了算”等一个个教育场景对教师行为、表现、主张、反思与感悟进行忠实记录,在字里行间,体现着教师的智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对“治班”的看法——治班若烹小鲜,做菜烧饭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关键是怎样做出美味来,那是一门技术和艺术。从中也让我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是个理智、明智、博爱的人。因为当我们怀着快乐博爱的心做出来的`饭菜,里面充满了爱的味道,才是最美味的。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这样做:
一、做一个理智的教师
教师不仅要情感充沛,而且应理智健全。在教育活动中,情绪的躁动、难言的苦恼是难免的,需要用理智去克制,需要用理性去引导。所以自己以后要多读书,面对问题时从多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二、做一个明智的教师
《教师的智慧》这本书的主旨就是要教师做个明智的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明智的教师是改革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调适者。因为明智的人,善于明理,善于辨析;明智的人,善于把握大势所趋。在教育方式多样的今天,采取哪种方式来处理师生关系、解决冲突和问题,反映了教师行为的明智程度。多学习理论知识、多向同事学习教育教学的经验,是提升自己专业能力的良好途径。
三、教师是一个博爱的人
关爱每一个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宽厚仁爱,有理有节,人性丰满,才是教师的德智情怀。面对学生充满爱与关怀、面对知识充满求知欲、面对同事多关心,处理好师生、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丰满而快乐。《每天,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一文提到,微笑是人世间最美丽的语言,微笑让获得者感到富有,却不让付出者有任何损失。相反,它还在不少时候让付出者得到丰厚的回报。微笑可以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就像没有人愿意与一个心理阴暗的人打交道一样,几乎没有一位孩子喜欢总是板着面孔的老师,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很阳光的朋大友”。其实在学生的心目中,严肃的面容未必意味着教师严谨的治学,严厉未必能表现出老师过人的才智。相反,老师“凶巴巴”的样子会使学生心理紧张,也容易使之产生厌恶的情绪,只有微笑才能显示出老师的宽容的本真和深厚的学术修养。
《教师的智慧》一书让我看到教育是一种行动的艺术,身为教师要不断地读书学习,要时常重新认识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求做到最优秀,但求做个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7
如果说“课程智慧”主要显示为教师的“备课”智慧,那么,教师的“教学智慧”则主要显示为上课方式的变革。现代知识增长,已经不能单纯用“变化”来表达,应该称为变革,或者称为革命的变化。针对这种变革的特征,教学方式也需要变革。
有一个孩子,从入初中开始,数学就不及格,久而久之,连数学作业也完成不了,数学老师感到实在忍无可忍,终于把这个孩子撵出了教室,并要求他在放学前必须把数学作业补上,否则就别想再走进教室。这个孩子实在不想和教室永别,只好捧着一本数学书在走廊里看,结果是他竟然看懂了,交上了数学作业。这以后,每到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他在下面自己看,期末考试时,他数学成绩破天荒第一次考及格了。老师让他介绍经验,他推辞不过,只好介绍经验。让数学老师哭笑不得的是,他介绍经验所拟的标题是:《感谢数学老师把我撵出教室》,他说,数学老师如果不把我撵出教室,恐怕我一辈子数学都不会及格。
一、从消极被动的接受性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转变
老师讲学生听,这是我们的基本教学模式和基本学习方式。在知识增长比较缓慢的时代,这样学习方式方法是合适的,所谓一朝学习,终生受用。但如今终生受用的知识越来越少了,生活中有用的知识,越来越需要不断的补充,而这种补充来自于自我学习,特别是积极的探索性的学习。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把学习知识变成探索问题。在学习中能不能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衡量学习成败的根本标准。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知识是目的,通过问题帮助掌握知识是手段;可是在现代学习中、学习知识是手段,能够运用解决问题是目的。
二、从线性学习向T型转变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思想方法基本是线性的,即擅长什么学什么,将来希望干什么学什么,所以高中就实行分科,分文理科、大学填报专业总是填报自己喜欢的专业。在知识分化明显,分支学科主导的情况下,这也很自然的选择。但是在知识综合化趋势不断加剧,处理综合问题更显重要的今天,要把自己培养成为T型人才,这对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个巨大冲击。在变化中学习,能否在不断变化潮流中适应这种变化,这就决定了这个人在社会上发展的可能性。
三、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
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我们普遍的学习观念是,读书是重要的学习,而且书要反复读,要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这就是功夫。问题是,知识数量的膨胀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时间也不允许我们这么做。我们要学会利用知识,准确地说,是要学会利用现代信息平台,和技术手段获取掌握知识。学会用现代信息手段,寻找知识已经成为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你会逐渐的发现,是否善于从网络上寻找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决定了你的工作岗位上的地位,收入和发展前景。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懂得的东西再多,不会应用也白搭。理论要联系实际,理论要结合技术,理论要运用方法。因为,现在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理论向技术转化的速度在加快,理论和技术的转化几乎是同步的,尤其是在新兴科技领域。
四、积极组织和参与社会活动
参加社会活动需要时间,与书本知识学习有冲突,但与提高学习成绩,并不冲突。社会活动只要不过度,不仅不影响学习,而且有益于提高学习成绩。因为,第一,社会品质与学习品质有许多是一致的,比如用心、自律、坚韧,比如整体性、分类、抽象、概括,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第二、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提高自信心和责任感,可以学习对事情结果的预料和判断,可以增加对自己个性特点包括优点、缺点和弱点的了解、增加自知之明,可以提高对自己规划的能力。
每位教师对如何上课都应有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应该经常问自己:我凭什么教书?是凭自己的经验、传统、权威,还是凭自己的认识、观念、理念?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8
今年寒假,我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受益匪浅,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该书是教育专家王晓春老师所著,其中汇集了100个小学教师及班主任常常碰到的棘手问题,作者积40余年教学经验,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这五个部分,就当前在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教育案例进行点评和剖析。书中的案例真实,极其贴近教师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王晓春老师在这本书中反复提倡的是教师的科学精神与研究精神。比如在一则案例中,一个学生不讲卫生,教师对他进行个别教育,通常会采取两种方式,“告诉他:你太脏了(直率地或者委婉地)。或者要求他:你必须把自己整干净(严厉地或者温和地)。”“第一句话是向孩子耳朵里输入教师评价。第二句话是向孩子的耳朵里输入教师指令。”这两种方式,王晓春统统称之为“干涉式教育”,并且评价说,“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干涉式教育通常属于低科技含量的教育。进行这种教育,不需要多少专业知识,靠条件反射就可以实施了。像上面两句话,普通的家庭主妇也能说得很流利。”那么怎么办呢?王晓春老师结合案例说,“帮助式教育”才是科学的方法,也是真正有效的巧办法。
此外,王老师还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例子告诉我们,老师光有爱心还是远远不够的,正如医生与病人的关系,但缺乏医术的话,并不能保证治好病人一样。要治好病人,医生还需要有专业能力,能对症下药。教师也一样,面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光靠爱心,还应在爱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事实证明解决教学中各方面的问题,老师的爱心固然重要,但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其实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老师的教育智慧,即使不比爱心更重要,起码也和爱心同等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应克服工作方法简单、思维方式单一等问题,练就一身教的好本领,以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以智慧来帮助学生,让智慧与爱心同行。
每每看到这本书里面那些鲜活的案例,心中的那些气愤就会少点,虽然教育生活中总是存在缺憾,但每一次的缺憾都能让我们再次的成长。教师之间的问题,学生存在的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等,有时候想一口气读完它,有时候想反复地读某一个案例,觉得老师的无奈,老师的智慧,老师的爱心,都在王晓春老师的点评中得到全新的`,更深的认识。
我常常想:如何走进孩子的世界,我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词——换位思考。并不陌生,却又那么陌生。它唤醒了我沉睡的心灵,让我豁然开朗,使我不断设想:假如我是孩子,我最需要的是什么?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做?换位思考使我明白: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耐心和等待,就会多一种教育的方法,就会让自己让学生多一份快乐。
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就是把一份信任送给了老师,我们就要把每个孩子铭记在心,放下姿态,蹲下身去,亲近孩子,主动和他们交流。做教师的千万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变数”,在发展,在变化,教师对他们投入细致的感情,加温到一定程度,他们会成长,会进步。每个学生都有被人赏识的渴望,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给他们一些宽容和鼓励,多给他们一些关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使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都有所得。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身为教育者,全身心地去爱学生固然重要,但教育智慧不可少,只有既有爱心,又具有教育智慧,才能更有效的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9
优秀教师是一种境界,身处此种境界中的教师,已不再为上课而上课,而是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目的。优秀教师不仅能出色地驾驭教材和课堂,还能在组织教学时营造出一种充满亲和力的诚信、探究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锻炼和提高。这本书不仅全面介绍了优秀教师的成长方略,更强调一种境界与氛围,激励着教师们对“优秀”的不懈追求。
读了这本书,我受益颇多:控制情绪能让我们从压力中释放出来,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一个海阔天空的人、一个自得其乐、与君同乐的人,使周围的人感受到您愉悦健康的生命能量。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难免伴随着压力,有时还会发一些火气,面对学生有时有着些许无奈,甚至有时会把工作归结为一个字:累。虽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学会了自己减压,会寻找工作方法,但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对情绪管理,无论是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了新的认识:情绪管理——教师的新型必修课。
首先,教师要学会认识自己的情绪。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了教师本人的情绪对工作和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正如庄伟教授所说:“情绪是人类社会里对人影响最大,同时最被人所忽略的东西”。是让情绪控制理性思维还是让思维控制情绪?我想我们常常做的是前者,但学习之后我要努力做到后者。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教师就属于学生,就应考虑自己的情绪会不会给学生带来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决定要学会体察自己的情绪状态,接纳自己的情绪,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其次,多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方法。情绪的调节十分必要。情绪积聚在我们心中,需要得到及时的释放,但是释放有道,乱发脾气,迁怒他人不是良策,庄伟教授提出的几种特殊方法让我眼前一亮:
1、给大脑提供维生素B族。我们以为情绪只是人的非理性的东西,原来,情绪也可以通饮食来调节大脑,这是一项值得一试的好方法。
2、多饮水。水这一最可宝贵的资源,不但能够提供给我们生产生活的功用,还能对我们的身心进行有效调节,繁忙之余,一杯清水就可轻松解决心中烦扰。
再者:教师在经营好自己的情绪之外,还要管理辅导好学生的情绪。以前,我们的管理很多是基于自己的主管臆断,教师更多地时候是不自觉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习了庄伟教授的讲座后,我明白了,学生的情绪有其深刻的内涵原因,教师应该仔细分析,找到根源,做一个循循善诱的的心理医生。从书中学到几种方法:
1、与学生交谈要设定目标。解决学生心理情绪问题不能单纯地看表面,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在心理原因,并以此确定心理辅导的目的,明确目标所做的一切才会围绕目标,才会有所效用。
2、“停止做错即是值得立即赞美的小小进展”。回顾我们自己的教育经历,的确,我们有时候常常会忽视学生的小小改变,重视错误过于重视进步。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对学生的肯定与鼓励,不要仅仅局限于已有的长处和优点,“进步”这才是教育的痕迹,肯定学生的进步就是在肯定教师的付出,肯定教育的力量。
人是感情动物,不然就是像植物人那样毫无情绪毫无表情可言。但是对于情绪,我们要懂得适时疏导,那些烦躁、压抑、埋怨、暴躁等的情绪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也会不痛程度的影响着你周围人的生活。情绪是会彼此影响的,所以我们学会管理情绪,不单单是为了自己,也为了别人,为了我们的共同生活的群体,为了大家和谐相处,所以让我们学会控制情绪管理好我们的情绪,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1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学生的一切;没有爱,教师的存在也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爱是教师职业的特有的道德标准,也就是说,你是一个教师,就必须真心诚意地关爱你的学生,否则“教书育人”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师最伟大的智慧》一书中,就有这样一位老教师,数十年如一日地用全部身心践行着“爱的教育”。她就是霍懋征,全国特级教师。霍老师说:“没有好学生、坏学生、先进生、后进生之分,只有内向、外向之别,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教育学生时,老师不能说伤害学生的话,爱学生应该像妈妈爱孩子那样。”的确,书中,霍老师她用爱心、耐心、信心和细心改变了小山,使其最终成为一个善良、可爱的学生。
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增加,我越发感觉到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精湛的教学技能来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和博大的师爱,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甚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接下来我要讲述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刚升入初中的时候,我的学习并不突出,书写也一般。但是有一天,我意外地发现了自己的书法作品被贴在了校园的橱窗内,那里赫然写着“优秀书法作品展”,原来是教语文的姚老师在我们班的书法作品中挑中的……从此,原本不怎么认真写字的我,变得格外用心……一直到现在,我都对姚老师心存感激。
如今,站在讲台上的我,总是小心翼翼的呵护着每一颗幼小的心灵,生怕自己会不经意地伤害到他们。作为老师,我对他们一无所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年以后,我的学生会站在另一个讲台上讲述着我们之间发生过的温暖而美丽的故事。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11
最近看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12
在潜心阅读了《教师最伟大的智慧》这部教育经典之作以后,慢慢品尚其中滋味,感觉到教师的智慧是内心里涌动着的无声的爱。这爱博大,深厚,润物无声,在真爱的交融中,孩子们会增强的兴趣和信心,在赏识的言辞里,让孩子们懂得了更多的为人之道,处事之理;在和。爱使教师的职业变得更加神圣、崇高,赏识使教育的过程变得更加精彩。
从教如许,自然感受的是教师这一职责的神圣,是自己和学生们共同成长时的那份发自内心的喜悦;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时的那份真挚祝福。也许这份无声的爱会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所以面对不同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们教师都必须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之一,因此要正确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人格,做到因材施教,以求得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里有个孩子是单亲家庭,孩子性格里存在着明显的自卑倾向,上课注意力非常不集中,爱搞小动作,所以成绩一直低迷,尤其是英语这科,这学期开学来,***妈经常和我联系,跟我说了很多关于孩子的事,希望我能帮助这个孩子走出情绪的低谷,提高成绩,听到家长的这些话,我很高兴,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对这个孩子多了份默默地关注,经常和该生进行多方面的思想教育,对他开学来的表现给予了赞扬并且在全班学生面前给予了鼓励和期望。同时也帮助他认识到以前的不良习惯,要做到知错就改,以求全面的提高。
通过一个阶段观察和考验,我关注到该生热爱学习并积极发言,改掉了以前的坏习惯,上课认真听讲,还积极主动询问老师和优等生问题,并带动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变化有目共睹。
因此,教室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智慧的力量,用一份真诚和耐心,不吝啬鼓励和赞许,陪孩子走过这一程!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13
从教三十年,每每想起刚站上讲台的那一天,还是记忆犹新。当时,因为时代的原因,很多学生跟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还大,当时很年轻,觉得教书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虽然有很多名句警言歌功颂德老师,什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类之类的,对于刚当上老师年轻的我来说统统无感,那时的我只是教课,想尽办法把知识点讲明白。
后来,人到中年,时代变了,生活也变了。教书已不再是一份工作,已变成职业了,教学倾注了我的心血,实现了我的'使命,我上课不单单是只简单的讲知识点了,而是想办法将知识深入浅出,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孩子对学科的兴趣,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当然,这些半大的孩子可不是乖乖就范的洋娃娃,他们淘气、叛逆、一小部分不爱学习,我与他们斗智斗勇,玩“猫捉老鼠”的游戏,用现在的话来说,叫“相爱相杀”。
再后来,我过了不惑之年,奔向知天命的年纪,我在讲台上也站了三十多年了,教书已经浸润了我大部分生活,我感觉它已经流淌在我的血液里,与心跳共鸣了。现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技空前发展,在新鲜事物上,学生已经可以当我的老师了,现在的我也与刚工作的我完全不同,现在的我更注重与孩子心灵的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因材施教,上课方式也融入当前的流行语,让学生体会到讲台上不是喋喋不休的老学究,而是每天都有新鲜事儿告诉他们的好朋友。
教学生涯,虽然很辛苦,但是也有很多欢乐,痛并快乐着。现在的我明白,当教师不仅仅是奉献,还很荣幸,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与我的每个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学习,跟他们一起年轻着,快乐着,成长着!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14
我很庆幸读了林崇德先生写给中小学教师的著作《教育的智慧》。本书以创新的意识,严密的逻辑,原于教改实验的科学性,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对素质教育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回答出了教育改革中许多重要的问题。说实话在这本书中理论性较强有许多地方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所以体会不是很深刻。现在将我在这本书中点滴体会与老师们交流。
欣然的翻开这本书一首赵老师的《理想之歌》映入眼帘。也产生我极大的阅读欲望。国家建设离不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把“师爱”视“师魂”……这首诗包含了对人民教师辛勤付出的肯定与赞美,我们每个教师都会心中涌起一份激动和安慰,同时更多地会反思:我做到诗中写的那样了吗?我是否无愧于“教师”这个神圣的称号?
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教师能否跟上这就决定我们教师自身的努力程度。那么教师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书中的不少观点给我们启示,可以让我们回味。
1.师德与师魂。对师德,师魂,几乎哪一篇文章都要提到的,可见它的`重要性。我们教师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在教学工作中长作为我们讨论的重要论题。师德主要表现在“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16个字上。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的爱。真是“真情兮,煦煦春风胜母爱;师魂兮浩荡日月齐放彩。”所以我们每个教师都要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真心诚意地爱他们,并努力使这种爱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
2.丰富的知识。我们的身份决定了我们一生都要以学习为伴,以书香所染。在教育孩子学习的同时我们也应是一个孜孜以求的学习者。面对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面对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越来越聪明,作为教师如果不学习就将落后,难于应付学生的质疑。所以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即要有学科的“本体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丰富的“实践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条件性知识”。让孩子们有一个知识丰富的领路人,来照亮他们的童年,点亮他们生命的起点。
3.更新教育理念。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自信“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能进步,会成才。这是教师正确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的教育理念,才能支撑我们去克服一切困难,学生获取学习的自信,争取学习的成功。”
4.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其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教学成败的关键。要做到不备课不进教室,备课不仅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也反映了教师劳动的艰辛正如一位诗人在歌颂教师所写的:“深夜人们在梦中露出笑脸,惟有你的窗口灯光闪熠,映出你伏案备课的身影…….”
总之当教师不容易,当一名好教师更不简单。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应该无愿无悔,不懈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饱满的精神,较强的文化底蕴溶入教改的洪流中。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15
最近看了《教师的智慧》一书,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个一线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能。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家长一直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教师在有时间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可以让家长和教师保持一样的教育观念。家长可以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可以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每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特别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应该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天与家长接触时间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过去,我总认为时间短,与其拐弯抹角,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于是有时当着孩子和家长就告状,弄得家长十分尴尬,孩子也害怕。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克服缺点,也不利于家园配合。这本书开启了我一扇窗,成为我学习新技能的一把钥匙。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窗需要开,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要面临很多挑战,需要寻找更多的钥匙……
教师的智慧读后感 篇16
在平常的闲聊中,在网上的议论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们对生活的抱怨。有的人说,教师的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有的说,教师的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有的说,教师的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
但是,当你读过《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这本书以后,你对教师生活的理解,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一定会有新的变化。你会发现,你每天生活的校园与课堂,原来可以成为如此美丽的.舞台,让你和你的孩子们上演那么精彩的话剧!你会发现,你每天普通的讲课与谈话,原来可以成为如此美丽的诗篇,让你的孩子们终身地铭记和吟诵!
《教师的情感和智慧》是《教师博览》杂志十年征文的精选本。其中有“我最难忘的一件事”“难忘一课”、“教育有悔”、“素质教育一例”、“我与我家”等征文活动的内容。这些征文,大都是来自一线教师的手记,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原生态的场景,记录了他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记录了他们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教育机智。
我曾经说过,教育的神圣是寓于教育的平凡之中的。把教育看的过分神圣,会忽视它的平凡,远离它的真实。把教育看的过分平凡,又会忘记它的神圣,丢弃它的使命。我们每一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应该认识教育的这种特性。当我们读这本《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的时候,我们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刘这这的《师情母爱》,还是王晓平的《心底的照片》;无论是江建国的《家筑在心上》,还是万金党的《第一课》;无论是那温柔的“一刀”,还是那“用爱铸成的错”,我们在感受教育的普通和平凡的同时,也领略了教育的伟大与神圣。除了于永正等少数著名的特级教师外,这本书的作者都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普通老师。但正是他们才是中国教育的真正的脊梁,在他们的学生心中,他们就是真正的教育英雄!
其实,每个人都有两个重要的世界————情感世界与智慧世界。一个人是否幸福,是否快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世界的满足的情况。教师也是如此。而且,这两个世界又是互相影响的。在情感世界,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真正地把爱心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他一定会感受教育的乐趣、体验教育的幸福。同时,在智慧的世界,他也一定会找到“把发现留给学生”的办法,让学生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惊喜中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