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以孝为话题的中考日记

2024/04/14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以孝为话题的中考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以孝为话题的中考日记 篇1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以孝为话题的中考日记 篇2

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襟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忘了世上有永远无法报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以及的脆弱。

是的,每个子女在自己的父母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但我们也总不能永远在父母的襁褓里成长吧!我们也不要把父母关心我们和照顾我们的习惯当作是一种义务,因为我们总有一天要长大,总有一天要离开,总有一天翅膀回硬,回飞出那照着我们的呵护伞,去寻找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可不管我们走的再远,家永远遗留着我们温暖的归宿,家里也有我们最亲最爱的人。

孝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任何的赔偿。那么,有谁亲自为自己的父母洗过脚吗?有谁为自己的父母系过鞋带,穿过衣服吗?又有谁为自己的父母梳洗过吗?没有。或许,你会认为自己的父母有手有脚,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不会,根本就用不着那样做,再说让人看见了多尴尬。其实,这些人想错了,万万全全想错了。孝心不是一种仪式,也不是让别人看的,而它两代人心与心的沟通。现在,父母都还健在,不需要子女去照顾,反而还需要父母花心思去关心子女。倘如有一天,父母老了,不能在有力气动了,你是否这时又会嫌弃他们,埋怨他们,责怪他们,去说他们给你带来了累赘呢?或许还会有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弃他们在马路上于不顾。其实呀,这些人我们随处可以看到,他们是残酷的,冷血的,甚至是没有人性的,他们也根本就没有良心,何谈什么孝心呢?

我们不要为了个人利益,而让父母奔波劳碌;我们也不要为了家产,而让父母左右为难。我们现在都有照顾自己的能力,为什么不凭借自己的一双手向父母尽一分孝心呢?也许是一处毫宅,也许是一片转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尺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数一万机的金钱,也许是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无论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无论这种方式是丰厚还是微薄,只要是向父母献上一份孝心,那么这种感情都是无比珍贵和美好。

孝,是捎纵即使的眷恋;孝,是无法重视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存草心,报的三春辉,让我们永远记的孝心的存在,孝心是无价的。

猜你喜欢1:中考优秀日记

推开窗,看着天上的浮云慵懒地飘过,一朵,一朵。双手捧着一杯暖暖的茶,膝上摊着一本散文,脚边还睡着一只猫,就这样,一个下午在一杯茶,一本书,一片云中走过。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住下,粗茶淡饭,随兴而寐――这是多么完美的生活,没有压力,没有烦恼,没有恼人的涟漪。只是每天看着日出日落。过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但是,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也许平淡才是真,可是我无法忍受如此平淡的生活――像一潭死水,扔一块石子下去,激不起一丝浪花,甚至听不到一点波声。我,绝不要过这样的日子。

小时候,我是一个爱出风头的小孩,对老师的肯定,同学的羡慕和长辈的赞许有着无限的渴望。我曾经努力把一切做到完美,就是为了与众不同,为了那份立于众人之上的骄傲――像一个无畏的勇士,容不得半点的失败。后来,我慢慢地学会长大,慢慢地学会了如何冷静地去看待那些不完美。可是骨子里我依然是那个不甘沦于众人之类的倔强的小孩。我也曾苦恼过,为我这个不磊落的念头。不过现在也释然了。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亦不例外。

我所向往的,是那一份轰轰烈烈,宁愿如昙花般短暂的存在,也不愿如青松般与世长存――太寂寞,寂寞得让人哀伤。如果这一生不能纸绚烂如烟花,那么我的生命或许真的没有什么意义――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

最爱读的历史是春秋到唐朝。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秦始皇一统天下,楚汉之争,三国鼎立。这些历史的倒影中映着多少英雄人物,永立在历史的风尘之中,看风卷黄沙,满眼的豪迈与苍凉。

荆轲,多么卑微的一个刺客。为了燕国、为了燕王,毅然踏上了刺秦的道路。明明知道前方是一条不归之路,却依然走得义无反顾。在易水畔,他引吭高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如此怆然,如此催人泪下。数百年后,有一个人站在了乌江畔,脸上有着同他一样诀绝的表情。

他孤身一人,斩杀汉军数百。怒视叛徒,口中的字个个铮铮落地:

吾闻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汝德。

然后,引剑自刎。就算历史不记住这一刻,乌江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和江畔染血飘扬的芦苇已永久地定格在了那一幕。

他叫项羽,一个失败的英雄。

在我的心中,他们都是如此令人扼腕叹息的人。也许他们并没有改变历史的潮流,也许他们只是湮没在滚滚的风尘之中。就如同扑火的飞蛾,没有丝毫的犹豫,像烟火一样,美丽地死去。但,他们,都是不甘被历史的风尘湮没的人呵!

在这现实的生活中,可以选择荆钗布裙平庸安宁,也可以选择盛妆华服刀光剑影。我想我会选择后一种。因为我是一个不甘于寂寞的人,所以,我要让自己的生活像一出热闹的舞台剧,悲欢离合,跌宕起伏。不甘于平淡,是因为我对英雄的'崇拜。

也许三十年,也许四十年――当我老了,厌倦了这繁华的林林总总,或许会接受这宁静而隽永的生活。也许那时,我会领会平淡如茶的真谛。

但现在的我,正渴望着那一抹绚烂轰轰烈烈地碾过我的青春,我的年少。

猜你喜欢2:期中考试后日记

期中考试在我们紧张而又忙碌的复习中结束了,好也罢,坏也罢,成也罢,败也罢,喜也罢,愁也罢,都已经过去了,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认真总结,积极反思,调适心态,再决将来。

经过了这次期中考试,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学好现在的知识,还要复习原来学过的旧知识。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是啊!我们应该经常抽出一些时间来复习原来学过了的知识,复习原来学过的课文。就像这次语文考试,有很多高分题目都是上个学期的知识,我绞尽脑汁才写完了其中的85%。比如说鲁迅在《自嘲》中写下的一句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思考了10多分钟才想到了这句话。

而且,我们不能死记硬背,要有方法,并且我们还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只有把知识牢记在心,这样才能利于考试。考试其实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去勇敢的面对。考试前更不可以临时抱佛脚,菩萨保佑更加行不通,要脚踏实地,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绩!让老师和父母省心!但是要想考好,还得自己慢慢积累知识,反复推敲,时间长了,你的知识也就丰富了。

考试其实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你用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一定已经是牢不可破的。这次期中考试,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经受了失败与成功的洗礼,得到了磨练,这正是我们最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