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周易读后感(精选1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周易读后感 篇1
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读后深有感触,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许会平坦许多。我在以后也将更多的学习《周易》,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周易》。
周易读后感 篇2
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四书五经”,而《周易》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儒家经典都是孔子编修的,其中的儒家思想更是深深的扎根于国人心中,至今被奉为经典。有人认为《周易》很神秘,不仅因为它能用来预测个人前景吉凶,还因为它的内容是极其简单的“─”和“--”型符号的排列组合,虽然单调,但高度抽象。正因为高度抽象,所以常人难以揣测它象征的具体事物极其含义。而正是这些高度抽象的文字却能定吉凶,测前景。其实,把《周易》当成一部纯粹的占卜书是把它浅薄化和庸俗化了。毫无疑问,《周易》是一部高深的哲学著作。说他高深,是因为它既有简单而神秘排列的符号,又有很多明了和晦涩相间的对符号的文字说明。它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洗礼,至今让人津津乐道,必然有其高明之处。
说《周易》是占卜的书也好,是高深的哲学著作也好,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对事物的认识及与认识相适应的人的行为方式。也就是说,《周易》是伏羲氏、周文王、周公、孔子等古代大思想家对天、地、人的认识和人如何顺应事理法则的经典。伏羲氏画八卦,文王演绎八卦并作“卦辞”,周公作“象词”,孔子等人作《十翼》等。《周易》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集体智慧。《周易》的集体创作说明:文化的承传和创新性;在思想认识上的同一性,也即是说,对事物根本规律的理解,这些哲人们的认识是一致的,至少都认同了一致的方向。毋庸置疑,《周易》是老祖宗的智慧结晶。这个经典著作被太多的人研究了,传道了,我深知自己对它理解不深,谈不上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只能就我所看到的,谈谈由它而起的一些想法。
现在有一种观念,认为这素有“众经之首”和“大道之源”的《易经》好像是万能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很多人甚至藉着它的幌子以达到各种私人目的。最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书,探察如今的中国图书市场,关于《易经》的书可以说已到了泛滥的地步,有关《周易》的图书则大约相当于其他十二经的图书总和。“《周易》搭台,钞票唱戏”的专谈预测、风水、占卜、医法的“运用型”图书纷纷问世(这其中包括大量的非法出版物),城乡各地与网上的指引百业、点拨万家的“易学大师”与“易学文化公司”层出不穷。由于《周易》在大多数中国人头上有着既神圣又神秘的光环,所以这些欺世盗名、恐吓无知的江湖骗子就得以大售其奸。
对于《周易》,我没有深入的研究,但是我知道它是我们文化的瑰宝。我也知道,它并不玄妙,并不是不能读懂,更不是金庸笔下的《易筋经》。我们作为祖宗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不能沉浸在前人的成就中,更不能无中生有,夸夸其谈。我想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解梦,起名这样的事情上。应该负起《易经》的使命,除去浮燥和浅薄,方能避免文化颓势。
周易读后感 篇3
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读后深有感触,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许会平坦许多。我在以后也将更多的学习《周易》,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周易》。
周易读后感 篇4
《易经》的内容博大精深,这并不是封建迷信。有些时候,还是非常玄奥的。我先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如今,人们看到的《易经》分别由伏羲、周文王和孔子三位圣人所完成。《易经》被称为中国文化的源头,在古代列为百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由象数和义理两部分组成,有三大原则,分别是“变易”、“简易”、“不易”,简单的说:“变易”告诉我们,宇宙万物,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简易”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随时都在变,尽管变的法则很复杂,但我们懂了原理、原则以后,就非常简单了;“不易”告诉我们,宇宙万物随时都在变,可是却有一项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来万象的那个东西是不变的,那是永恒存在的。
分享一下我的感悟吧--通过阴阳看祸福。
阴阳学说是中国文化的基石,中国古代一切文化都是在这个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太极功夫也是这样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分阴阳,阴阳是任何事物对立统一两个方面。阴阳是泛存的,万事万物可分阴阳;阴阳是对立的,如白天黑夜不能同时存在;阴阳是互根的,有阴就有阳,如白天过去就是黑夜;阴阳是统一的,阴阳是一体的两个方面;阴阳需平衡,纯阴不生,纯阳不长,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阴阳平衡的结果,阴阳失去平衡就会不稳定,直至产生新的平衡;阴阳是转化的,此时为阳,彼时可能为阴。
太阳为阳,月亮为阴,暑为阳,寒为阴。阴阳交替,产生天气变化,太阳月亮的运行,构成了一寒一暑的流转交替。《易经》的道理是宇宙只有冷与热两种对比,人们觉得春秋两季,不冷不热最舒服,刚好中和。其实,春秋只是寒暑交替的`过程,秋天是开始冷的小冷,春天是开始热的小热,夏天是热到了极点,冬天是冷到了极点,这样一寒一暑,便形成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阴阳是转化的,阴长阳消,阳长阴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夏天,寒气从地底开始发生,然后逐渐上升,随着阴气的逐渐增强,阳气的逐渐消退,天气渐渐凉爽起来,直到冬天,暖气从地底开始发生,然后逐渐上升,随着阳气的逐渐增强,阴气的逐渐消退,天气渐渐暖和起来,直到夏天,阴阳又开始转化,周而复始。这就是古人说的:“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而所谓“三阳开泰”就是指阴阳各半的时候,雨水时节,说明春天开始了,万物就要复苏,新的生命就要破土而出了。
因此,我们要把人生的祸福看做阴阳,它同样是阴长阳消,阳长阴息;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的道理。所以老子才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可见,祸福像阴阳一样,是可以转化的。祸中包含着福,福中包含了祸,祸非祸,福非福,祸福都是暂时的,不因得福而盲目快乐,也不因遇祸而气馁,得意的时候告诉自己成功不是永远的,失意的时候告诉自己阳光总在风雨后,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你要知道,当你正在经历苦难时,当你身处祸中时,请你不要悲叹沮丧,不要一筹莫展,一定要豁达、释怀,因为,当祸来临的同时福也开始往脚底慢慢升起了,总有一天,祸会过去,福会降临,否极泰来,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而当你正处人生得意时,当你身处福中时,也请你不要傲慢自居,不要刚愎自用,摔跤总在得意时,一定要收敛、谦让,因为,在福气降临的同时祸根也就埋下了,稍不注意,福可变祸,乐极生悲,正所谓“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祸福看似绝对对立的两个极端,实则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好运中潜藏着危机,厄运中孕育着希望,祸福相依,互为因果,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转化与前者不同,寒暑的转化是阴阳的自然转化,而这种转化不是自然实现的,是与当事人所持的态度,所采取的行动密切相关的。面对厄运、不幸、灾难,只有心态平和、情绪稳定、积极进取,才能遇难呈祥、逢凶化吉,度过山重水复的困境,创造柳暗花明的未来。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在人生的旅途,追求一种淡泊,坦然面对生活对你的赐予,包括所有的磨难与不公,用平和淡定的心态去看待沿途的一切。得意莫轻狂,失败不言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应该成为我们共同的选择。
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去研读一下,以上只是一个粗浅的解读,望诸君更有收获。
周易读后感 篇5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有时都是不可信的。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然而,曾老师也讲到过,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的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经一定要比较宽广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以上只是一点新的和感悟,不成完美。更何况易经还要人更三圣,世立三古呢,眼下自己的感悟又能算什么呢?无非献丑罢了。
周易读后感 篇6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周易》这本书。二十几年前,看有的文章中说,中国的《周易》,是二进制之父,假如没有《周易》,电脑也许要晚发明很多年,甚至几百年。我是做无线电工作的,知道二进制是数控的基础。
在我的知识里,那时只是听有些老人说过《周易》这本书,理解为《周易》应该是算命方面的书,怎么还能与电脑,二进制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了一本《周易》来看。《周易》与二进制的关系很简单,马上就明白了。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奥妙和很深的哲理,却让我至今都没有把玩明白。为了明白,后来又看了很多版本的《周易》,虽然没有过深的明白,但因看了很多年,也有很些点滴的体会,在此纪录下来,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周易读后感 篇7
《周易》的来历很古老,古老的东西总会给后人留下很多猜不透的谜,《周易》的来头也太大,本来很大的经典就有很多人神化它,于是谜就越发神秘。《周易》本是一部占筮之书。本来只有卦、卦辞和爻辞,但后来却成了一部哲理之书,被附益了很多道德、政治的解释和宇宙、人生的哲理,于是成了指导古代中国人思想与行为的“群经之首”。历代都有对《周易》的解释,但有三个时期的解释最为重要。第一个时期是战国到秦汉,这一时期的人在解释《周易》时已经离开了占筮而大讲道理,大概是因为这一时期哲学和科学思维的能力比较发达,对宇宙起源与结构的兴趣较浓厚的缘故。第二个时期是汉末魏晋,这个时期玄学盛行,人们一方面体验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充满了语言难尽的悲凉感,一方面希望从哲理中找到对宇宙与人生的根源,因而讨论的主题多围绕着“有”与“无”,究竟何者为宇宙、人生根源这一本体论中心。第三时期是宋代,宋代是中国人理论思维最深刻的时代,这时的思想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重新整合被佛、道等各种思潮搅的七零八落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理论框架与思维模式。这三次对《周易》的解释当然都不吻合《周易》的本意,当它们都丰富了《易》学,也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Ь筒换嵊谢雎也生了。《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系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А昂汀痹蛞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Ф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
《周易》中充满了辩证思维,充满了真和善的动机,充满了忧患意识,同时也贯穿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过程,对我们大学生,有一种很好的教育启示作用。尤其是当前到了自谋职业的时候,社会更需要人格健全,智慧过人,能力突出的人才。自古以来,都是危机与机会并存,福祸相依,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分寸,做到勤奋谦卑,顺势而为,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化祸为福的,从容地在危机中捕捉到稍息即纵的发展机会。我们应当正确分析前进道路上个人的差异性,如何不断调整与环境的适应性,与外围空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把握并借助环境的力量,从而缩短不断改变和调整目标的方向性。只要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自强不息,终会有所得也!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国家时事新闻,引领时代前进的潮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沉淀已久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祖先积淀下来的经验和教诲中,接受现代的科技知识,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物极必反,凡是都有个度,我们自己要掌握好这个度。同时任何人在主客观条件不成熟时,要想担任某项工作,都会遇到需要耐心等待的时期,这就是需的阶段,它是人生道路的必经阶段。如何度过这个阶段,真是我们要去探索、思考的。面对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度过这阶段,好好的准备,面对更强的挑战。
周易读后感 篇8
以前只是听说过《周易》,有人说它是用来算命的,也有的说计算机的发明缘于《周易》的思想,反正在我心目中《周易》是深奥的,是很玄的学问。最近聆听了《周易》的精彩讲解,感触颇深,也对《周易》有了初步的了解。
《周易》的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周易中哲学思想也尤能给人以启迪,“满招损,谦受益”、“祸福相因”、“过刚则折、以柔济刚”等哲学思想颇多,尤其是其中“祸福相因”辩证思维对我有很大启发。
想起我一朋友发生的`事情,觉得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应常常思考这一道理,居安思危,困难的时候也要充满希望。我有一友,住在一县城,家庭条件很好,家有别墅、轿车,拥有娇妻和可爱的儿子,工作条件很好,收入不错。我友也好交往,有很多朋友,经常相聚,生活很有滋味。但我这个朋友也有弱点,就是平时经常和朋友在一起喝酒,常常喝醉,酒后还喜欢开车。我也常常告诫,但收效不大。
去年年底,我友酒后驾车出事,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后赔偿20余万元才免去牢狱之灾。事故后,我友常常自责,闭门不出。但经多位朋友劝导,人生之路很长,遇到挫折后还应振作,不能就此沉沦,我友才逐步走出这段灰暗日子,但此事带来的影响可能一生中也很难忘怀。
正如《周易》中体现的“祸福相因”思想,人在顺境时要考虑今后还会面临的困难,否则,“乐不思蜀”,真的遇到困境时可能就难以承受了。我友在平时就犯了这个错误,人活太好了,太顺了,未能居安思危,结果呢,就出了这样的事故,于已于人都是极大的创伤。我友在困境时,开始也灰心丧气,此时也应理解《周易》的“祸福相因”的哲学思想,应对未来存有希望,切不可就此不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友在今后人生之路上能谨记教训,也许会有更好的生活。
《周易》的确是一本天书,深奥难懂,但领会其中做人做事的思想,会终生受益。用心学习,用心领会,从《周易》中寻找人生的道理,用《周易》的哲学思维指导生活和工作,人生之路也许会平坦许多。我在以后也将更多的学习《周易》,也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周易》。
周易读后感 篇9
关于易经我是早有耳闻,可惜一直没有时间去拜读这部伟大的著作,终于在研究生阶段,我有幸选了一门关于易经的选修课,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易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校该门课程之前,我一直认为易经是一门关于占卜的学问。甚至经常看见大街小巷上打着易经的旗号为大家算命时候,我一度认为易经不过是古代人的一种愚昧无知的表现,由于他们无法解释科学现象,所以就发明了易经来解释自然万物,甚至将易经等同于封建迷信。然而通过课程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我原来的看法是片面的,易经并不完全是命理学说,也不是完全是用来占卜、算命的,在需要问吉问凶的时候,人们才会真正重视易经,以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易经的作用表现为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基础,可以说,我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的思想理论出发点都是易经,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无论是孔孟之说,老庄之道,还是孙子等兵法家,他们思想的理论基础都是易经,孔子曾说“不学易,无以知”的感慨,老子更不必说,在他的道德经中,通常都是易经的成分,如“大圆若缺”等语言,几乎就是易经的本质精华之所在;其次,易经是人们修身养性蕴德、提高思想的最好著作之一,易经中的许多语言是相当富有深刻含义的,是非常发人深省的,比如,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识是天道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不休,君子应该象天道一样,自我坚强,不断地追求进步,通过不停止不休息的努力,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道德修养;而乾卦的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意思是为学为道的君子,要效法乾无如日经天的精神,一天到晚都要刚健中正地前进,虽然到了夜晚,也要像白天一样警惕自己,就不会有过失了。第三,易经告诉了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唯物辩证法,如其“近取诸身,远取诸身”,既是易经的来源的`解秘,同时,不也是告诉我们如何思考问题吗?即观察事物要用联系的观点,从自我出发,联系身边的事物,做到周详。实际上,《易经》的作用何其大也,举不胜举。
总体而言,易经确实不愧为我国古文化的精萃,它的许多思想和观点,都是符合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由上可见,易经是一门多么重要的学问,通过学习我仅仅了解到了易经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易经的组成,和易经的一些基本术语。易经中阳是以“一”来代表,而以“––”来代表阴,这两个奇与偶的简单符号,象征并说明了宇宙万物的一切变化。阳刚阴柔,阳动阴静;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因时因地的以阴与阳,也就是刚柔动静的性质来变化。易经思想中的这一阴一阳,相对相反,并不对立,而是和谐与统一。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几乎都以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的道理谆谆告诫,以提示人生必须时刻谨慎处世,警惕适可而止的重要性,才能确保长久安泰。易经的宗旨在于阐释宇宙大自然的阴阳刚柔动静的变化,变易而不易,复杂而简易,在变化中生成发展,于反复中保持统一与和谐。刚健中正,无穷无尽,永恒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正是宇宙精神所在。变易、简易、不易的宇宙法则及生生不息的宇宙精神涵盖着一切。这些都与人生立身处世原则一致,人以大宇宙的自然法则、精神为准则来确立人类自己行为的规范。探明宇宙大自然的法则规律,就能自强不息,面对各种复杂情况而能知变,应变,适变,以促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向上,为全人类造福。通观易经的思想就会明白为什么易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根源,一切学术思想的源泉,被推崇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了。我国古代传统思想中的,不主张斗争,和为贵,正渊源于此。
我作为一名美国研究的研究生,在研究美国的同时,必须对自己本国的文化要有深刻的理解,易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学习他对我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易经基本思想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不论是儒家文化,还是老子的道家文化,其中都渗透着易经所阐述的基本观点。只有真正了解这些,才能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只有真正掌握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帮助我比较中美文化的差异,认识得更深刻。学习易经不仅仅是学习了门学科,更是学习了一种方法,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生活方式,更进一步说就是一种哲学。我们对于传统文化要进行批判性的吸收,吸取其精华,扬弃起糟糠。易经博大精深,是不能通过一门课很好的全面的掌握。需要平时的不断努力,这门课只是把我带进了门,以后,我将会努力的去认真把握易经,从而为我今后的工作与生活服务
周易读后感 篇10
《周易》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对中华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很多认为《周易》就是一本算命的书,其实不然,它是一本启迪人类智慧的书,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历史上很多人都很喜爱读《周易》,其中就包括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他也把《周易》研习运用到哲学思想中。
阅读《周易》,重在理解其最基本的概念,以及它对宇宙、社会、人生的看法。纵观《周易》全篇,有三大理论、三大法则和三大原则。三大理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境界。既对立又统一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是自然界的一切的规律。“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要我们与自然和谐统一,顺应宇宙,自然。三大法则指的就是理、象和数,探索宇宙、人生变化的原因;用卦象,爻象来表示万物的特征与特性;用现象中数理研究变化过程,预测万事万物的因果联系。有些人说这是占卜迷信,其实不是。当你要去做某事时,让你考虑周详,谨慎做事,做到万无一失。看完三大原则,能让你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宇宙自有的规律必须去遵循,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宇宙在不断变化中,而我们人也在不断发展中,其中就包含了自我否定。
作为中国古代乃至世界古代论述辩证法的经典,《周易》历经种种磨难,,至今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阅读《周易》时,只有通晓以上这些道理,明白生活中所隐藏的哲理,才能利用书中的思维辨析和判断我们自身所处的时势,做出明智的选择。
当电子书取代了纸质书籍,当浅阅读充斥社会,不禁感叹:经典,你在何方?其实,经典常在,只是知音觅矣。暑假时,我品读了群经之首——《周易》,其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甚为经典,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所在,因此,引起了我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书中说道:天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像天一样,不断运行,不断努力,发愤图强。经过一番思考,不禁发问:君子是不是只需不断努力就能成功?我以为不一定。在我看来,这句话应该是“天健行,君子以之自强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断运行,君子通过顺应这种规律,根据环境与自身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自己变得强壮,生生不息。《逍遥传》中也提到:“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人生于天地间,应顺天而行,遵循事物的正确规律和方法,而不是只让君子埋头苦干,不松干劲。在我身边,不发努力刻苦之人,却为何有些成绩普普通通?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劳动十正确方法+少说空话”他们缺少正确的方法而埋头蛮干,没有遵循客观规律,才会如此。所以说,君子不仅要努力刻苦,还需顺应天道,才能使之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地的气势宽厚和顺,君子应效仿它来增厚美德,客载万物。古德之心,泱泱中华之传统。仁、义、礼、智、信五德修身,方可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孔子“志士仁人,无求生意害人,有杀身以成仁”的德之师;义之忠,成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德之将;礼之谦,成孔融“三岁让梨,尊长尚礼”的德之贤;智之慧,成孔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德之臣;信之守,成季布“一诺千金,千金难买”的德之志。道德之心,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对道德的关注和讨论,是一个民族的道德自觉。如今,道德失范现象层出不穷。最令国人尴尬的是老人倒地无人扶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德消失不见,但深入观察,是因为“助人为祸”导致好人难做,不禁发笑: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还有像广场舞的音乐声变成了扰民声,共享单车乱象跌出,更有为制止“中国式过马路”而在街道安装了智能过街的交通闸门,看到这里,我认为这些道德陋习应从思想意识上纠正,而不是靠不必要的科技产物来进行约束。老子说过“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真正有道者,其德行是自觉主动的,出于自然,所以表面上没有“德”的痕迹,而那些被动的,刻意地去做已不是有道德的表现,这种道德已经变质了。现代的物质文明,呼唤着道德精神的指引。“不义富且贵,于我与浮云。”社会竞争,不应该忘记我们身体里应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为师者,以袁文婷为标,传道授业,德诲桃李;为官者,以沈浩为标,廉政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商者,以海尔为标,先义后利,商场竞争不忘道德操守。为国者,更应该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规范法律法规,弘扬传统美德。日本地震,我们以德报怨,积极的救援,才是一个国家应该有的道德风范。
品读经典,我读懂了自强不息,正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面对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根据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当代的君子们要不断为社会输送正能量。读懂了厚德载物,正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当代的君子们肩负着提高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责任,让人们的生存环境更加美好。不仅是个人,社会中也需要为政以德,政者正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革故鼎新,自强不息。国家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富强民主。如此,才能启道德之心,重振尚德之邦,展华夏雄。
品读经典,含英咀华,你会发现,经典的力量,从未远去。
周易读后感 篇11
《六韬·三略》曰:“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万物寻。天生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仁圣牧之。”
天时变化,与人类社会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四季更轮往复,正如世间一治一乱;昼夜晨昏交替,又似政权一起一伏。人的一生,像潮水般有起有落;人世的悲欢与离合,恰似月亮的阴晴与圆缺,草枯草长,国合国分;一盈一虚,一阴一阳。
人是自然的一分子,人世就是自然的化身,这一思想在《周易》这部书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当你读几页《周易》后,就会被这其中阐述的道理深深吸引,为中国古人的智慧而发出由衷的赞叹。
《周易》曰:“乾道变化,各在性命,保和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乾阳之气的作用变化无穷,能使万物各自端正属性和寿命,保持住太和之气,以利于体现正道。乾阳之气凌驾在万物之上,使天下显得安宁。当正午阳光强烈的时候,花草林木伸展着枝条,绿叶正努力进行这光合作用,处处一派生机盎然的样子。到了晚上,星月当空时,枝叶又都收敛了。此时,昼属阳,夜属阴。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当政治清明,君臣勤政时,贤能得志,人民富裕,万向咸宁,四海升平。当政治昏暗,奸佞当道时,焚书坑儒,盗贼蜂拥,生灵涂炭,军阀割据。此时,治属阳,乱属阴。
《周易》向我们传递的,正是这一思想。《周易》的精髓,也正在于这些思想。治时,不要过于得意,因为夏天来了,秋天就不会远了;乱时,也不要过于悲观,因为冬天到了,春天就不会远了。甚至,人们不必畏惧死亡,死亡是任何人都无法逃避的。就像果子熟了会落,晴空久了会雨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畏惧的,一切都是遵循着自然的规律在正常地运行。
《周易》让我们明白了许多。为人立世,凡是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律。符合自然的,就是值得提倡的';违背自然的,就是不可取的。而如今,人类却想方设法地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类自以为科技已经很先进了,似乎可以与大自然一较高下。但人类殊不知道,在自然面前,人类永远是幼稚的孩童,一旦大自然报复人类,那灾难将是毁灭性的。
读《周易》,就是为了了解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我们积极地学习《周易》,推广《周易》的博大精神,不仅是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 古人的智慧,更是为了人类未来的和平幸福。所以,我认为,静下心来,认真地研究研究《周易》,是十分有意义的!
周易读后感 篇12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有时都是不可信的。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然而,曾老师也讲到过,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的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经一定要比较宽广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以上只是一点新的和感悟,不成完美。更何况易经还要人更三圣,世立三古呢,眼下自己的感悟又能算什么呢?无非献丑罢了。
周易读后感 篇13
一个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周易》这本书。二十几年前,看有的文章中说,中国的《周易》,是二进制之父,假如没有《周易》,电脑也许要晚发明很多年,甚至几百年。我是做无线电工作的,知道二进制是数控的基础。
在我的知识里,那时只是听有些老人说过《周易》这本书,理解为《周易》应该是算命方面的书,怎么还能与电脑,二进制联系在一起?所以,我就找了一本《周易》来看。《周易》与二进制的关系很简单,马上就明白了。但是,其中有很多的奥妙和很深的哲理,却让我至今都没有把玩明白。为了明白,后来又看了很多版本的《周易》,虽然没有过深的明白,但因看了很多年,也有很些点滴的体会,在此纪录下来,以供大家分享。
《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书,全世界都在研究与讨论。这本书包罗万象,天文,历史,军事,哲学等等都有涉及,就象我们现在也有很多人在研究《红楼梦》一样,世界观不同,造成研究结果的不同。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谈不上研究,但是书中的文字与哲理,我认为是很值得我们一看和把玩的。
我看《周易》,虽然没有看懂什么,也感悟到了其中有些为人的道理。象书中第一卦,“乾”卦,乾为天,说的是君子要效仿天的美德以“自强不息”,这是告戒我们做任何事,都要自始至终,不要半途而废;还说‘潜龙勿用’是说万事不要强出头,能办的就办,能做的就做,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通俗的解释就是说,枪大出头鸟。包括古时候说皇上是“九五之尊”,这是对乾卦第五爻(发音:遥)的总结和概括,爻辞“飞龙在天”,所以用这个来形容皇上。
“坤”卦,坤为地,是要我们效仿大地的美德“厚德载物”。这是教我们做人要有博大和宽广的胸怀,做人不要斤斤计较;“恒”卦,孔子在《周易》的系辞中说“夫妻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授之以恒”,这是教我们知道,怎样做一对好夫妻,夫妻的形成,就要持之以“恒”;“姤”卦,一阴五阳,有一女侍五夫之象,也有老男娶少女之说,这不是正配。卦中一说女人的荡,二让我们“勿娶此女”;还有“否极泰来”这个成语,也是来自源于《周易》;《周易》里有“否卦”和“泰”卦。是说世间的事物“不能终否”,到了一定的程度,必然要往好的方面转化。“阴极必反,阳极必至”的道理,是告诉我们,任何事只要持之以恒,就有成功的希望。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事物的量变,必然要达到质的变化。对于做人或做事而言,都要掌握“度”的含义,万事都不要过“度”,过“度”后,一定要引起反方向的变化。
在《周易》这本书中,全书都在贯穿着一个“位”的概念。尤其是孔子为之作的系辞,对“位”的关系,有更多的阐述。主要是说天尊地卑,君有“君”位,臣有臣“位”。包括每一个卦,都有“位”的关系。虽说这是我们所批判的封建思想,但在今天的社会来说,每时每刻,无处不在的都有对“位”的要求。所说的做人要在“位”不越“位”,该说的要说,该做的要做,不该说的千万不要胡说,不该做的千万不要去做,那样就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做人和做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现在的企业都讲团队精神,假如做人能把握好“度”与“位”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能处理的很好,团队也一定会团结。
如果有人把《周易》单纯的看成算命的书,我认为就是大错特错了。不错,《周易》涉及了算命,但算命或预测,对于这本书来讲,它只是一个极小的方面。我不反对算命,但做人不能全部信命。现在有时我也算着玩,那是在对某件事情,举棋不定或很迷茫的时候,我自己就算一下,当卦上说的很时,我会信心百倍的去把事情作完,当算的不好时,我就要冷静的考虑事情的过程与结果,理智的还是要去把事情办完。不要认为算得不好时,就不办事情了,那样是不对的。有很多的事情,我们是“贵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们也能学到很多的东西。
周易读后感 篇14
《周易》的来历很古老,古老的东西总会给后人留下很多猜不透的谜,《周易》的来头也太大,本来很大的经典就有很多人神化它,于是谜就越发神秘。《周易》本是一部占筮之书。本来只有卦、卦辞和爻辞,但后来却成了一部哲理之书,被附益了很多道德、政治的解释和宇宙、人生的哲理,于是成了指导古代中国人思想与行为的“群经之首”。历代都有对《周易》的解释,但有三个时期的解释最为重要。第一个时期是战国到秦汉,这一时期的人在解释《周易》时已经离开了占筮而大讲道理,大概是因为这一时期哲学和科学思维的能力比较发达,对宇宙起源与结构的兴趣较浓厚的缘故。第二个时期是汉末魏晋,这个时期玄学盛行,人们一方面体验人生的短暂与宇宙的永恒,充满了语言难尽的悲凉感,一方面希望从哲理中找到对宇宙与人生的根源,因而讨论的主题多围绕着“有”与“无”,究竟何者为宇宙、人生根源这一本体论中心。第三时期是宋代,宋代是中国人理论思维最深刻的时代,这时的思想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重新整合被佛、道等各种思潮搅的七零八落的思想,为人们提供一个可以解释一切的理论框架与思维模式。这三次对《周易》的解释当然都不吻合《周易》的本意,当它们都丰富了《易》学,也丰富了中国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
《周易》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周易》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周易》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Ь筒换嵊谢雎也生了。《周易》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周易》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周易》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系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А昂汀痹蛞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的思想体现在《周易》的整个体系之中Ф整个《周易》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这是《周易》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
《周易》中充满了辩证思维,充满了真和善的动机,充满了忧患意识,同时也贯穿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也是一个人心智成熟的过程,对我们大学生,有一种很好的教育启示作用。尤其是当前到了自谋职业的时候,社会更需要人格健全,智慧过人,能力突出的人才。自古以来,都是危机与机会并存,福祸相依,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只要我们能够把握分寸,做到勤奋谦卑,顺势而为,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化祸为福的',从容地在危机中捕捉到稍息即纵的发展机会。我们应当正确分析前进道路上个人的差异性,如何不断调整与环境的适应性,与外围空间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把握并借助环境的力量,从而缩短不断改变和调整目标的方向性。只要我们朝着目标不断努力,自强不息,终会有所得也!特别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国家时事新闻,引领时代前进的潮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把沉淀已久的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在祖先积淀下来的经验和教诲中,接受现代的科技知识,立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同时物极必反,凡是都有个度,我们自己要掌握好这个度。同时任何人在主客观条件不成熟时,要想担任某项工作,都会遇到需要耐心等待的时期,这就是需的阶段,它是人生道路的必经阶段。如何度过这个阶段,真是我们要去探索、思考的。面对自己的人生,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度过这阶段,好好的准备,面对更强的挑战。
周易读后感 篇15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今天,封建的制度在不断的废除,但是有一项文化却是与时代潮流相反——易经文化,随着现代人思想上的进步,开始探索老祖先留下来的精神食粮。朱熹说过:不知易,无以习。老子得易之体,孟子的易之用。但对于这本集中代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的书,我们还存在着太多的疑问,若没有曾老师的指导,我也许无法体,也无所用了。
首先,我澄清了多年在心中的误解,以前,总以为易经是用来算命的,但是曾老师给了我很好的解释:易经里的说词只是给你参考用的,并不是算准你的是非祸福。算的命有事都是:真作假时假作真。有时都是不可信的。算出来的是上天给你的参考工具,用不用都是可以的,根据自己的切身环境去使用罢了。
易经告诉我们凡事都有阴阳两方面,为人处世如此,思考问题亦如此。所谓阴阳就是相对的正反两方面,你不能太阴,也不能太阳。因为物极必反,万物都讲究平衡。万物既是对立又是统一,互生互换。
曾老师说学习易经的意义一个是纠正似是而非的观念,第二个是具有神秘性道德性第三个是求同存异。何为道?道就是自然规律,万物都是在自然规律中生长成熟,而易经就是根据自然发展出来的一套系统,所以现在我们心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只有在用自然去比较是最合适的。
曾老师讲到过天地人三才。易传里有张三才图,上阳为天,下阴为地,人在天与地阴与阳之间,图像边框是圆的,所以又称为天人合一,意为人与宇宙互为协调。
系辞里讲过八卦变化的问题: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意思是:八卦排成阵列,天地间的万物变在其中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便尽在其中了;刚爻柔爻递相推移,变化之理便尽在其中了。从中可以看出周易是多么的广大以及它深怕的哲学思想。
然而,曾老师也讲到过,每一个人只讲对一部分,很难把它讲的很全,所以要研究易经一定要比较宽广的包容性,要彼此尊重……以上只是一点新的和感悟,不成完美。更何况易经还要人更三圣,世立三古呢,眼下自己的感悟又能算什么呢?无非献丑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