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山学校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夏山学校读后感(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1
《夏山学校》畅销全世界几十年,夏山学校成了教育典范,让全世界都为之倾倒。那“夏山学校”究竟有何魅力和奥秘让人们着迷?带着重重谜团,我开始了阅读。
暑假里,我仔细阅读了这本名著,知道了夏山学校位于英格兰东萨佛克郡里斯敦镇,普通中透露着不平凡。是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着无穷的活力。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喜欢夏山学校。
“乐园一样的'学校”,是夏山学校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也是夏山学校的一大特色。学生在这里享受自由、无拘无束,上课、生活都有着无限自由。开始,我很好奇,也很纳闷,学生不上课,也可以选择随时去读书,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去上,那学校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象着……后来发现,学生都以夏山学校为荣,自觉遵守学校的纪律。
我对夏山学校印象深刻的第二点是学生年纪跨度很大,小的7岁,大的17岁,来自五湖四海,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爱,因为爱可以创造奇迹,爱传递着温暖、感动和自强不息。从这里走出去的学生,都自信、独立、勤奋,取得了成功。
在书里,我感觉到夏山学校的学生很自由,但不自私,每个人都健康快乐。正如尼尔说的,夏山学校成立四十多年来未发生过疾病,是夏山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这其中的原因有三个:
第一、自由;
第二、食物好;
第三、空气新鲜。
大家随性自由的生活,但仍然用纪律约束自己,讲卫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为自己也为其他人创造优美的环境。大家参加劳动,都是自愿参加,都主动去做喜欢的事情。我想到了即将到来的G20峰会,大家都把它当做自己的事情去看待,举手之劳,让我们杭州温馨、大气、充满魅力!夏山学校的每个人都充满幽默感,大家口出妙语,幽默中饱含着友善和欢笑,处处有欢乐,活力十足。我们应该像夏山学生一样,时刻有一颗快乐的心,用微笑迎接举世瞩目的G20峰会和杭州亚运会!
《夏山学校》给了我们更重要的启示是:学校让孩子做他自己,不去强迫他去不喜欢的事情。少说教,多包容、多微笑和爱,让学生获得最多幸福和快乐!夏山学校,向人们展示她无穷的魅力!我喜欢夏山学校!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2
这本书的主题就是爱与自由。其教育理念和观点与蒙特梭利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要以无比卑微的姿态臣服在每一个独立、尊贵的生命面前。
想起念师范时,老师就对我们讲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么,我们所失掉的是鸟笼,而所得到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整个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咧。”(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特质》)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教育内容之大,几乎无所不包,我被教育巨大的包容所慑服,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在夏山学校,实现了真正的民主、平等,一切有关学校和集体的事情,由学校自治机构――学校大会全体学生投票决定,校长也只有一票之权。
在夏山学校,是否上课,由学生自己决定。曾经有个叫默文的学生从7 岁到17 岁在夏山待了10 年,一堂正式课也没有上过,出校后同样成了社会上的有用之才,拥有幸福的生活、温馨的家庭。他用自己的手艺赚了很多的薪水。
在夏山学校,要求老师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老师。正如尼尔校长所说:“我们决定办一所可以让孩子自由发展的学校,为此,我们不得不放弃所有管训、指导、约束,以及一切道德训练和宗教教育。”尼尔用了60 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自己的信念,夏山学校
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迎合社会,而是让他们自由地按其本性去发展和生长,要他能真诚的面对生命的本质,快乐地享受生命的乐趣,积极实现他自我的价值!每个人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我想被父母和学校的模型塑造出来的孩子,可能有好工作高收入高学历受人尊敬就是所谓的成功。但我想对那些顺应其生命发展规律自然生长起来的孩子来说,快乐真诚心中充满爱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他的成功。谁说一个快乐的清洁工比一个精神压抑的学者状况更糟糕呢?电影《天使爱米丽》中的那个餐厅服务员Amily 尽情的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自己喜欢的事,给他人带来快乐,努力的寻找真爱,她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她自由快乐的心纯洁得就象天使一样在天空飞翔。
夏山学校也有自己的纪律,这些纪律都是在学校大会上经过所有师生投票制定和通过的。这和蒙特梭里教室里通过团讨制定共同的规则是一样的。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前提是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真正合适的纪律不是为了管束限制孩子,而是为了让每个人最大限度享受自己的自由,让整个环境更和谐。
但我感觉我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学校那样自由。比如他提到学校中的孩子不愿学习可以整日游荡,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游荡了三年,直到他恢复学习的`欲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说脏话的孩子老师会放任。有去偷东西的孩子老师和他一起去偷。不愿意整洁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饭前不想洗手就随他去,用手吃饭也是他的自由。在我们的教室还不能自由得如此彻底。因为我们毕竟要和社会接轨。
我们的环境不是脱离社会的伊甸园,但我们给孩子的爱和自由以及他们由此建立的独立健康良好的人格仍会使孩子们受益终身。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3
暑假里听了苏周子老师的心理讲座,苏老师着力推荐了一本《夏山学校》,于是我买来准备好好读一读。但是一直是几页几页的看,一是因为忙,二是因为里面的教育理念我有些不能认同。
《夏山学校》讲的是英国的一所名叫夏山的学校,这本书的作者也即是夏山学校的创办人“A.S.尼尔”,尼尔先生所创办的这所学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而且也不能够多,毕竟这种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现在进行的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在夏山,孩子们是被高度尊重的。创办者尼尔和他的妻子共同的办学理念是“创造一个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学校,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到学期结束,终于把这本书草草读完。掩卷思考,我始终认为夏山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可望而不可及,至少在当今的社会是很难实现的。在夏山学校,快乐是生活的目的,衡量成功的标准,在于工作愉快与生活积极。因此,学校的任何做法都是使儿童学习如何生活,而不是知识的传授。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去上课,不论缺课多久也不会受到责罚,分班和选课依孩子的意愿,学生在教室里可以随处走动。这种教学模式的确充分发扬了孩子的个性,但是否真能让孩子们“树大自然直”呢?
在夏山学校五至十五岁的孩子分三个班,总人数不超过50人,并来自世界各地。教学不限于室内,学习是走出教室之外,甚至学校之外。教师可以自行从事实验工作,自行负责教学,并有权选择课程和教材,无正式考试,只是以轻松谈话的方式测试学生,这种无压力的学习在当今中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制度不改革的情况下,太过于理想。尼尔校长和夏山学校的老师们如果在中国这样办学,早就会被家长和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封杀”了。并且尼尔在书中一次又一次地满腔愤怒地写:那些不自由的孩子……那些受到压抑的孩子……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那么痛苦吗?中国从古至今,流传着一句古话:“不打不成才”。很多名人都是受着传统教育长大的,不也在快乐地生活,同样在推动着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我对夏山学校中很多教学方式的可借鉴性是持怀疑态度的。
所以我想,在中国,这种教育模式至少在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但是在整本书中,最打动我的,就是尼尔对孩子们的爱。
尼尔在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从每句话中都能让人感受到他对于孩子的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种爱不简单是父母老师对孩子的爱抚、关爱或充满爱意的语言,他的爱是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真理的渴望、探寻。这种爱更高尚,更真诚,更彻底,更尊贵!没有这样爱的驱动是不可能给孩子那种自由的。一个孩子在缺乏关爱的环境中,是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可言的。像我们班里这学期转来的小张同学,刚来班里时,做事总是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的`工作,担心会难,担心做不好,看人的眼神总透着恐惧和防备。现在他虽然表面上看不再那么安静和疏远,经常会故意调皮捣蛋来试探,但我知道他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爱可以消除恐惧。但只有老师的爱,缺乏家长的爱还是不能彻底去除那些恐惧感。只有学校和家庭产生合力,才会对孩子有最大的帮助。
但我感觉我们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做不到夏山学校那样自由。比如他提到学校中的孩子不愿学习可以整日游荡,整日泡在工具房,有的孩子甚至游荡了三年,直到他恢复学习的欲望。夏山有吃手指或说脏话的孩子老师会放任。有去偷东西的孩子老师和他一起去偷。不愿意整洁的孩子可以不用洗澡,饭前不想洗手就随他去,用手吃饭也是他的自由。在课程学习上,夏山学校的孩子只需挑选自己喜欢的课程上,虽然我们现在不可能做到让孩子们这么自由,但学习要建立在有兴趣的基础上,有兴趣的课程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一点是肯定的。所以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且要正视个性差异。尼尔主张孩子们的本性是善良的,而且聪明实际,大人不需要让孩子们依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照自己的能力去发展,也就是依自己的才能志趣,想成为学者便去做学者,而适合当清道夫的也可以成为清道夫,尼尔认为与其培养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养快乐的清道夫。这个观点我非常赞同,我的学生中,有的特别会学习,轻轻松松学得比别人好,有的孩子很认真,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但每次校运会比赛中,他却能成为冠军,这样的孩子有他的专长,如果让他们在夏山学校,相信他们一个个都会是人生的成功者。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4
世界上,哪一个角落没有孩子?孩子生出来就是天真又可爱的,可是严格的管教已经让孩子们没有孩子性了,孩子的心也已经老了。孩子们的心中全部都是幻想,他们希望学校不是那么严格,“残忍”。他们希望老师、家长能懂他们的心,现在基本世界上没有几个孩子有孩子味儿了,虽然孩子们知道严格管教是对他们的一种爱,但是他们不希望被压迫在一个角落里。
“校有校规,班有班规”。哪一个学校没有校规呢?那就是夏山学校。所有的孩子都喜欢在那里上学,那里的老师都是和蔼可亲的,他们陪着孩子一起长大,一起玩耍,最后,这个学校的所有孩子都像爱因斯坦那么聪明了,都成了举世闻名的人。在他们学校里,有人没有穿校服,没关系,迟到了,没关系,老师只会跟他们说:以后,早一点来呀!要不然就会落下功课了。后来这几个迟到的`孩子,都成了勤奋好学的好学生,都是因为老师的那句话。在那里,没有规定的班级所定的地方,他们坐在一个南瓜车里,这个南瓜车会将好多东西呈现在他们眼前。在上历史课时,南瓜车的窗户就会出现好多幻像,让孩子们自己去发掘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难道现在的孩子都没有孩子味了吗?不对,不对,在乞丐群里的孩子,还有孩子味儿,有的孩子迷性不改,那还有孩子味儿。总之,家长、老师有几个理解孩子的心,他们是多么盼望自由啊!每天他们都是怀着快乐的心去上学,每次放学都是愁眉苦脸的背着一大袋作业回家,他们只会在晚上拼命写作业,有时熬到12点半还做不完,第二天早晨都成“熊猫眼”了,还不能晚点去上学,孩子们的心就一点点老下去了。
我想告诉所有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快没有孩子有孩子味儿了,难道你们就这样看下去吗?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5
一年前拿到《夏山学校》这本书后,我随手翻看了几个章节,这本书对当时的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有点不切实际。什么“人性化的快乐学校”“任由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等等。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来说,我似乎很难理解尼尔当时的想法,再结合我们现在的大班额教学这种尼尔式的教育方式是那么的空洞,缺乏说服力……于是乎,我去年基本上是漫无目的,应付差事似的略读了此书。
今年开学伊始,我又重温了此书,我想既然学校这么安排,说明这本说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也许去年的我并没有参透这本书所带给世人的启示。而且此时正逢我的虫虫宝贝降临,于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以“妈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又结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重温了此书。
或许是因为角色的巨大转变,再次阅读此书时,我经常将书中的各种案例与我即将出生的孩子联系到一起。例如:如何养育孩子?作为妈妈的我应不应该干涉孩子的自由发展?如何将爱散播到孩子身上?如何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在《夏山学校》这本书中再次得到了答案,而此时的答案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尼尔想要通过“夏山学校”告诉我们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
又或许是第一次做妈妈的喜悦,我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付诸在我的小虫虫身上,每天的胎教,每天吃什么可以让我的宝贝更健康,每天和宝贝说说话,还有每段时间的宝宝日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记得那天在给虫虫写第一封信的时候,我这样写道:“虫虫宝贝你知道吗?有几次你可把妈妈吓坏了,你真的太调皮了,这么轻易的给妈妈开了那么多次的玩笑,妈妈以为这辈子无缘和你共度余生,你可知道妈妈是强忍着泪水给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上课啊,因为他们和你一样都是我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心语,让我的记忆瞬间回到了两年前,记得刚接手这两个班的时候,学生的习惯,学习态度,让那时年少轻狂的我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而现在的我再也不会那样了,可能正是因为角色的转变,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如果我的小虫虫将来也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该怎么处理?是大发雷霆?还是用爱去感化他呢?阅读了《夏山学校》之后,我发现我更能体会尼尔的用心良苦了。就像书中所说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要做的就是转变角色,用爱与赞许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在他们犯错时,学会容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
《夏山学校》可能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再次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想当大家为人母时再来读一读这本书可能会有比现在更深的感触吧!总而言之,我所悟出来的就是“做学生的好妈妈”,时刻学会换位思考,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6
一直琢磨着写这本书的读后感,拿起书重新看发现最大的感想就是:如果只能读一本关于教养的书,那就读夏山学校吧!因为这是基于对各种孩子的长期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诚恳而客观。
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我们认为是洪水猛兽的问题:小到大小便、大到性教育,书里都有了很细致的陈述。每个仔细读过的父母应该都能从中吸取适合自己的养分。
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就像一些小感冒一样,如果父母明白了感冒的机理,就能知道吃药不吃药都要一周左右的时间才能过去。明白感冒是怎么回事就是父母自我学习的结果,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的学习就是学习一些能缓解感冒不适症状的方法,帮助孩子缩短病程并增强免疫力。
没有时间学习的父母,至少可以不去干扰这个过程,孩子能自愈,自身的免疫力也不会受到干扰。怕就怕把一点小毛病当成洪水猛兽的父母,各种药下去给误治一番,貌似症状消失了,长此以往,孩子自身的免疫系统也被击垮了。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7
跟往常一样,忙完所有的家务,拧亮了台灯,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发现这不是我常看的那本书,书的封面上贴了张便条 :“这是我心目中的学校。”这准是我女儿的“杰作”。“这孩子……”我一边轻声嘀咕,一边拿起书漫不经心地翻看起来。渐渐地目光不再随意,思绪不再游走……
“学校里没有考试,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真有这样的学校吗?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乍一听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但不管你信不信,夏山学校确实就是这样一所“放纵”学校,对孩子们而言,它也许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因为这是他们日日夜夜期盼的心目中的学习乐园。
《夏山学校》的作者是A.S.尼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尼尔认为孩子需要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句话不由让我想到《小象巴颂》的故事,刚开始进入大象学校的巴颂,学习的劲头、才能十足;但,无休止的训练与惩罚,让学习失去了快乐时,巴颂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开始拒绝学习,甚至伤人……聪明可爱的小象巴颂,究竟为什么变得如此暴躁、凶残呢?《小象巴颂》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当学习被降格为苦役时,它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学生堕落的开始。
可是让孩子自由,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说来简单,但在现在社会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担心一旦风筝断线,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一旦没有灯塔,航船就会偏离方向;一旦……总之我们不能对孩子的一切熟视无睹。于是“你不能、你不可以、你应该”常常挂在我们嘴边,而这些字眼让孩子们非常仇视,因为过分的溺爱、过多的管束、过重的压力让孩子们窒息、喘不过气,甚至是厌恶。于是,当我告诉女儿某件事情的做法时,她会说“这是你的想法,又不是我的”;当我为女儿的错误行为喋喋不休时,她会说“你说的这么多,我就是记不住”;当我为女儿不愿好好弹琴而发怒时,她会说“这又不是我要学的”,我真想把钢琴劈了!”当我……最后女儿告诉我“我有我的生活,我知道我该怎么做。”看来填鸭式的、无谓的反复说教,在孩子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苍白。
对于学校教育,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当然夏山学校的自由发展并不是随心所欲,并非是无限制的自由。例如:在学校自治会上若干有关生命安全的规章由学生订立,经校长认可予以批准。正如英国督学报告书上提到的:学校制度旨在鼓励学童自动自发、善尽职责与正直不阿。细细品味,夏山学校的自由发展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都是倡导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夏山学校给孩子几乎无限的自由,而正是这些自由,唤醒了孩子美好向上的心灵。确实如此,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建立了自信。如17岁的杰克应聘工作时的镇定自若、绝对自信让他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工程师。
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享受平等。在夏山学校里,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如在学校大会上,孩子的投票和校长的投票一样有效,学生和教职员一样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表决权。孩子们经常受到鼓励,一视同仁。在夏山学校里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所以他们没有恐惧,而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这种旺盛的创造力恰恰是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孩子缺失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说:”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因此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寻找兴趣。如汤姆5岁进夏山,17岁离开。一堂课也没上,所有的时间是在工艺室里做手艺,但他需要某些知识时,他会去看书,他会去请教尼尔。而这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现在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工艺专家。在夏山学校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们在自由发展甘露的哺育下健康地成长。
正是这样的自由,让孩子懂得了尊重,学会了礼让,激发了动机,启迪了心智。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不缺分数,缺的是能力,缺的是创造力。该如何走出这一误区,相信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会给我们有所启迪。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8
今年暑期,有幸读到《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整本书的主题就是爱与自由。“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些观点在书中被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深刻诠释着。作为同行,不仅仅是敬佩,更多的是启迪。
有人也许要问,学校如果是这样,还要教师干什么?但不可否认孩子在尼尔心中的首要地位。他把孩子当成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有思想、有要求的个体,而不是生产线上的产品。书中没有过多提到“爱”这个词,但透过每句话都感受到夏山学校对孩子发自内心深处的爱。这使我不由地想起了我授课班级中一名特别爱捣乱的学生,为什么他总是屡教不改,成天和老师对着干?我想那是我不喜欢他,对他有成见,于是相看两生厌。如果我能像尼尔那样无条件地爱孩子,他肯定会有所改变。
遗憾的是,《夏山学校的百年故事》中所记述的事例,虽然被包括专家、教师、学生家长在内的许多人欣赏,但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迫使孩子接受某种教育,使之进入某种生活轨道。其实,没有学习的自由,没有将学习的观念从书本的概念扩大到生活的变化,孩子们便无法享受到这种自由。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烦恼与痛苦,尽管能考出高分,却没有自己的思想,缺少了学的创造、学的热情,他们进入社会后往往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孩子的确需要一个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才能有丰富的创造力,才能享受生命的喜悦。孩子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都有异想天开的童年时光,都会有顽皮和淘气的时候,这些都是成年后回忆往事时印象最深的。想想在夏山学校这种办学模式下生活的孩子边走边踢石头的可爱模样,不禁让我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小溪边野炊,小河边散步,在校园的树丛中捉迷藏,在大树下谈天说故事……这些活动多么吸引孩子。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呵护孩子的天性,使他们的童年丰富多彩。
夏山学校的孩子可以只上自己喜欢的课,这让我认识到,学习要建立在兴趣基础上,更要正确对待个性差异。因此,教师要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并且正视个性差异,与其培养不快乐的学者不如培养快乐的清道夫。
身为教师,在面对自己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时,在面对一个个性格迥异的学生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成功的教育是帮助每一个人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成为最好的自己。”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9
最近读完了尼尔的《夏山学校》,感触颇深。
也许我和尼尔都是教育的理想主义者,也许我们都更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十分赞赏尼尔夏山学校中采用的教育方法和理念。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和模仿欲,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习的愿望。为什么很多孩子仇恨学校?这就是因为学习内容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在学校里有严格的纪律,束缚了孩子的天性。
我很奇怪,我国的考试制度,60分是及格,为什么很多孩子还会因为及格而挨打挨骂?为什么我们总是去追求100分。要知道我们不能事事做到完美。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他们大脑的发展区也是不同的,数学不及格也不能影响一个人成为伟大的艺术家。我们干嘛总是和自己过不去,和孩子过不去?
我一直是个好学生,考试经常拿全班第一。师范时还能考到100分。那又如何?我现在还不是平平凡凡一个人?我依然记不得中学拿手的物理定式、化学分子式。我真的不知道,在我们最宝贵的时候,去学那些我们一辈子都用不到的东西干嘛?
我觉得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一种有效的方法、退一步说就是一技之长。就像田忌赛马的故事一样,要拿自己的长处去比较,只要你有一项技能远远高于别人,那么哪怕其他的方面再差,对于你的生活来说,是影响不大的。
所以,我认为目前的中国教育,简直就是造神工具。按这个要求整出来的孩子,那是神,不是人,因为没有缺点。不过可惜这个神,充其量就是在脑袋里装了台计算机,却没有自己的灵魂,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丰富的感情。
对于我所从事的聋教育,那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谁能相信聋教育是完全照搬普通教育的。用正常孩子的最高标准来衡量这些聋孩子,我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稍有常识的人都会说,这些孩子学那么难干嘛?学了一技之长,能养活自己就行了。可是很多家长不那么想,很多教育主管部门不那么想,许多老师不那么想。他们想的是自己的面子,自己的业绩。
所以,看完了夏山学校之后,我认为真正合适聋孩子的教育,就是像夏山那样的教育。因为他们由于自身残疾,本来对于社会就有仇视心理,在家庭、学校里越是受到严厉的教育,那么他们的仇视心就越重,越叛逆,越反-社-会。聋人很多做小偷,除了跟就业难,所谓的“好吃懒做”有关之外,我认为报复社会也是重要的原因。
缺乏爱,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心理问题,造就很多问题儿童。而在特殊学校,这样的情况就更容易走极端。我认为忽略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一味重成绩是本末倒置的体现。
我想描述一下我理想中的特殊教育,当然我不是教育专家,也不是校长,也没本事建个学校,纯属乌托邦:
关于课程设置,我认为阅读是最重要的,口耳相授毕竟很受限制,只有能读懂书,才能称得上学会学习,才能自由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聋生虽然语言能力比较差,但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是第一位的。
其次是生活教育,包括天文、地理、社会、自然、数学、沟通与交往等。这些课程应该是作为了解的内容,不要过高要求。如果学生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完全可以通过阅读来完成自学。当然,沟通与交往,应该多做指导,那是他们和健全世界沟通的桥梁。
应该大量进行的是技能教育:分类可以十分详细,手工、机械、绘画、计算机、烹饪、缝纫、木工、陶艺……让学生从小就培养动手的能力。残疾学生凭什么在正常人的社会占有一席之地?那就是灵巧的手和细致的观察能力。应该让他们从小就把大部分的时间放在他们感兴趣且擅长的方面。勤能补拙,不要什么都比,什么都比不过。
关于考试,我认为直接取消。现在的考试是形式主义,不是考学生,是在考老师,费时费力,事倍功半。如果担心学生没有考试压力会过于放纵自己,可以用考级制度来代试,不强制参加,每门课都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级,达到相应的级别后可以升级,达到一定的级别要求后才可以毕业。
关于上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来读,不受班级限制,毕业时,只要有几门功课达到相应的级别就可以。例如,某个学生可以只学美工、计算机、烹饪而不学语文、数学。只要拿到3个10级的考核成绩就可以毕业。
关于班级,取消教学班的分班方法,按年龄分班,班主任只负责教育和组织。上课时不按照固定的班级编制。如果能力达到了,8岁的孩子可以去上四、五年级的课。
对于学校管理,我完全赞成尼尔的民-主方式,让学生通过大会的形式,来解决学生中出现的问题。
先想那么多?反正只是无边无际的自由幻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来讨论。咱们大家共同来建立一个特殊教育乌托邦。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10
跟往常一样,忙完所有的家务,拧亮了台灯,随手拿起床头柜上的一本书。发现这不是我常看的那本书,书的封面上贴了张便条:“这是我心目中的学校。”这准是我女儿的“杰作”。“这孩子……”我一边轻声嘀咕,一边拿起书漫不经心地翻看起来。渐渐地目光不再随意,思绪不再游走……
“学校里没有考试,上课完全自由。孩子们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真有这样的学校吗?真有这样的“好事”吗?乍一听简直就像天方夜谭。但不管你信不信,夏山学校确实就是这样一所“放纵”学校,对孩子们而言,它也许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学校,因为这是他们日日夜夜期盼的心目中的学习乐园。
《夏山学校》的作者是A.S.尼尔,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誉满全球的夏山学校创始人。夏山学校创办于1921年,作为现代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学校。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因材施教的典范”,充满了无穷的活力。
尼尔认为孩子需要自由,因为只有在自由的气氛下他们才可以自然发展,向好的方面发展。这句话不由让我想到《小象巴颂》的故事,刚开始进入大象学校的巴颂,学习的劲头、才能十足;但,无休止的训练与惩罚,让学习失去了快乐时,巴颂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开始拒绝学习,甚至伤人……聪明可爱的小象巴颂,究竟为什么变得如此暴躁、凶残呢?《小象巴颂》结尾一针见血地指出:学习应当是快乐的;当学习被降格为苦役时,它极有可能成为一个学生堕落的开始。
可是让孩子自由,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说来简单,但在现在社会中,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都很难做到。因为我们担心一旦风筝断线,就会跑得无影无踪;一旦没有灯塔,航船就会偏离方向;一旦……总之我们不能对孩子的一切熟视无睹。于是“你不能、你不可以、你应该”常常挂在我们嘴边,而这些字眼让孩子们非常仇视,因为过分的溺爱、过多的管束、过重的`压力让孩子们窒息、喘不过气,甚至是厌恶。于是,当我告诉女儿某件事情的做法时,她会说“这是你的想法,又不是我的”;当我为女儿的错误行为喋喋不休时,她会说“你说的这么多,我就是记不住”;当我为女儿不愿好好弹琴而发怒时,她会说“这又不是我要学的”,我真想把钢琴劈了!”当我……最后女儿告诉我“我有我的生活,我知道我该怎么做。”看来填鸭式的、无谓的反复说教,在孩子面前显得是那样的苍白。
对于学校教育,尼尔认为:“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他用60年的时间,在夏山学校实践了这个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理想。当然夏山学校的自由发展并不是随心所欲,并非是无限制的自由。例如:在学校自治会上若干有关生命安全的规章由学生订立,经校长认可予以批准。正如英国督学报告书上提到的:学校制度旨在鼓励学童自动自发、善尽职责与正直不阿。细细品味,夏山学校的自由发展与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他们都是倡导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体验,自己去感悟……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说:“夏山学校给孩子几乎无限的自由,而正是这些自由,唤醒了孩子美好向上的心灵。确实如此,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建立了自信。如17岁的杰克应聘工作时的镇定自若、绝对自信让他从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一名非常成功的工程师。
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享受平等。在夏山学校里,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力,如在学校大会上,孩子的投票和校长的投票一样有效,学生和教职员一样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表决权。孩子们经常受到鼓励,一视同仁。在夏山学校里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所以他们没有恐惧,而有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创造力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而这种旺盛的创造力恰恰是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孩子缺失的。夏山学校的创始人尼尔说:”我相信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幸福,在于寻找兴趣。”因此夏山学校的孩子在自由发展中寻找兴趣。如汤姆5岁进夏山,17岁离开。一堂课也没上,所有的时间是在工艺室里做手艺,但他需要某些知识时,他会去看书,他会去请教尼尔。而这完全是自觉自愿的行为,现在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工艺专家。在夏山学校里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孩子们在自由发展甘露的哺育下健康地成长。
正是这样的自由,让孩子懂得了尊重,学会了礼让,激发了动机,启迪了心智。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不缺分数,缺的是能力,缺的是创造力。该如何走出这一误区,相信夏山学校的教育理念会给我们有所启迪。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11
初读《夏山学校》,我想谈一下我的看法:
自由、平等是贯穿《夏山学校》的两个最关键的理念。
尼尔和妻子在创办夏山学校是,有一个基本理念:让学校适应学生,而不是学生适应学校。这便为学生的自由打下了基础。在《夏山学校》一书中,尼尔开篇就提到了自由,他是这样描述夏山学校的学生的:“上课完全自由,可以上课,也可以不上课,只要他们喜欢,他们可以一年到头不上课……”可见,在夏山,孩子们拥有是否上课的自由权和选择权。那上课自由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呢?难道上课时教室空无一人,或者是教师讲课时学生都在干自己的事情?答案是否定的,在夏山,是没有考试制度的,学生学习或者去上课都是因为兴趣,有了兴趣还愁不想学习吗?九岁的戴维会因为感冒咳嗽而不能去上自己最喜欢的地理课而悲伤痛苦,同学们会因为上不了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而感到惋惜……这就是夏山学校的魅力。同时,夏山学校所秉持的自由也并不等于放纵,夏山学校是一个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天堂,但这并不表明孩子可以在学校里为所欲为。在尼尔看来:年轻的妈妈认为他三岁的小孩用墨水涂大门是在自由发展是荒谬的;三岁的小孩要在饭桌上行走也是要制止的。自由是建立在不给他人带来麻烦的基础之上的。
在尼尔创办的'夏山学校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关系,尼尔本身也并不例外。在夏山,学生和所有教职员一样,具有表决学校规章制度的权力,师生之间更像是一种朋友关系。五岁的比利会因为尼尔不在他的生日邀请之列而让他离开,同样,尼尔也有权让比利离开他的办公室。在夏山,学生是不怕老师的,甚至可以肆无忌惮的和老师开玩笑,而老师们也乐在其中,并不会因此生气;对所有的老师,学生们都可以直呼其名,而不是称为某某先生或老师。这样的教育观念让夏山的所有学生都获得了一种“超能力”——自信,从夏山学校走出去的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会唯唯诺诺、畏缩胆怯,而是充满自信的。就像杰克所说:“夏山给了他绝对的自信!”而这种自信是刻在骨子里的,能让其他人真切感受到的。
夏山学校中自由平等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我们中国的学校教育中,并没有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和平等,学生的思想和想法大多是被压制的,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也更像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我认为长此以往,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我们可以借鉴夏山学校中有利的教育理念,以改善我们的教育方式方法。
夏山学校读后感 篇12
一年前拿到《夏山学校》这本书后,我随手翻看了几个章节,这本书对当时的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内容有点不切实际。什么“人性化的快乐学校”“任由孩子的天性自由发展”等等。结合我国现在的国情来说,我似乎很难理解尼尔当时的想法,再结合我们现在的大班额教学这种尼尔式的教育方式是那么的空洞,缺乏说服力……于是乎,我去年基本上是漫无目的,应付差事似的略读了此书。
今年开学伊始,我又重温了此书,我想既然学校这么安排,说明这本说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的。也许去年的`我并没有参透这本书所带给世人的启示。而且此时正逢我的虫虫宝贝降临,于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以“妈妈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又结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重温了此书。
或许是因为角色的巨大转变,再次阅读此书时,我经常将书中的各种案例与我即将出生的孩子联系到一起。例如:如何养育孩子?作为妈妈的我应不应该干涉孩子的自由发展?如何将爱散播到孩子身上?如何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在《夏山学校》这本书中再次得到了答案,而此时的答案对于我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尼尔想要通过“夏山学校”告诉我们怎样教育我们的孩子。
又或许是第一次做妈妈的喜悦,我恨不得将自己的所有精力都付诸在我的小虫虫身上,每天的胎教,每天吃什么可以让我的宝贝更健康,每天和宝贝说说话,还有每段时间的宝宝日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记得那天在给虫虫写第一封信的时候,我这样写道:“虫虫宝贝你知道吗?有几次你可把妈妈吓坏了,你真的太调皮了,这么轻易的给妈妈开了那么多次的玩笑,妈妈以为这辈子无缘和你共度余生,你可知道妈妈是强忍着泪水给你的大哥哥大姐姐上课啊,因为他们和你一样都是我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心语,让我的记忆瞬间回到了两年前,记得刚接手这两个班的时候,学生的习惯,学习态度,让那时年少轻狂的我动不动就大发雷霆。而现在的我再也不会那样了,可能正是因为角色的转变,让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如果我的小虫虫将来也出现这样的状况,我该怎么处理?是大发雷霆?还是用爱去感化他呢?阅读了《夏山学校》之后,我发现我更能体会尼尔的用心良苦了。就像书中所说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要做的就是转变角色,用爱与赞许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孩子。在他们犯错时,学会容忍,学会用发展的眼光帮助他们学会做人做事……
《夏山学校》可能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再次走进了我的世界。我想当大家为人母时再来读一读这本书可能会有比现在更深的感触吧!总而言之,我所悟出来的就是“做学生的好妈妈”,时刻学会换位思考,用“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让我们的孩子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