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漫话》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教育漫话》读后感(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
工作后,也在很多的书籍和文章中看到过有关《教育漫话》真本书中的只言片语,一直没机会拜读这部作品。今年,我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一书,获益很多。《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这本书所写的内容都是洛克建议他的绅士朋友———爱德华·葛拉克,如何将儿子培养成为标准绅士———谦和明礼、举止优雅、品行端正、吃苦耐劳,既热爱知识,又能随时握起枪杆为祖国而战的英国绅士。书里所写的内容是约翰·洛克多年做家庭教师经验的结晶。
《教育漫话》是以“绅士教育”为主题,全书一共分为体育保健、道德教育、智育三个部分。阅读之后不禁深深对这位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产生佩服之情。书中那些深入浅出的描述,饱含哲理的文字,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去反思。《教育漫话》书中那些主流的、进步的教育思想,还值得今天的我们去继续学习和探讨。它大量讲述了学生所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品行、理性、机智、优雅、礼貌等。约翰洛克认为,从小培养学生的这些品行和个性,是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终身受益的。的确,对于学生的教育,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例如针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学习态度的形成等。读过之后,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应该教育孩子从小养成哪些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一、要注意孩子的身体健康
“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间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地描绘。”这是《教育漫话》卷首中的第一句话,也是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经典名言。他在书中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主张孩子在幼年时候起就应该锻炼身体,反对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要坚持让孩子们更多地去走进大自然,多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多活动,多游泳。
他提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因此,要让孩子从小用冷水冼脚从而锻炼意志;孩子在童年的时候,不适宜穿太多的衣服,头部和足部要保持凉爽;在饮食方面要清淡,多吃一些面食,少吃那些肉腻的食品,不要饮一些烈性饮料;另外,在运动、睡眠、呼吸清新空气等方面还有许多有详细的见解。这些方面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够坚持让孩子们去做的,可是在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又有多少家长愿意去让孩子做呢?由于大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多数对他们百依百顺,从不要求孩子去做什么。
在书中,作者把健康为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阐述。这两个方面都是工作和幸福最为的基础的条件。“凡是身体和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便得到别的种种,也是徒然。”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必须要保障孩子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助孩子了解自身特点,培养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学会倾听和表达,客观地对待自己,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理解和支持他人,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展。
二、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
《教育漫话》涉及的第二个话题就是德育。孩子除了有健康的身体,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品质。洛克先生指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惟有德行才是真实的善……德行愈高的人,其它一切成就的获得也愈容易。”他在书中说,每一个一个绅士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周围一些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很错误的,他们看到孩子犯了错误却放纵不管,他们都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他们犯了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不必过分去指责他们,责令孩子改正,孩子们长大自然就好了。这种想法、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最危险的。
我们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让他们养成于遵守约束的习惯,免得以后养成错误的习惯的时候,再去纠正就困难了。所以,在对孩子的德育培养过程中,家长、老师要做好榜样示范的作用,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去教育他们,感染他们,让孩子生活在良好环境中。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看到别人怎么做就喜欢去模仿,这点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很好地把握。我们要随时随地用孩子身边发生的那些好的和坏的事情、正确的和错误的做法来教育他们,同时告诉他们为什么是好或坏、是正确或错误,这样就能够正确的引导他们。
三、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
孩子有了良好的品质,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问问题呢?在书中约翰·洛克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来用。所以,约翰·洛克在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它说明在教育过程中不要让读书成为孩子的一种负担,如果读书一旦成为儿童的负担,那么孩子就会讨厌它,哪怕是这个孩子以前是很喜欢读书。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把学习看做是一种快乐的休闲、游戏方式,哪怕把它当作是孩子在做了一件事情以后用学习作为对他的奖励。在这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了“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作者所指出的针对孩子的教育要根据他们的特色这正是我们倡导的“因材施教”。
《教育漫话》书中的文字表达随意,阅读起来就像是与一位朋友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它不仅是一本饱含哲理而又深入浅出、生动感人的书,也是当今一些学者所推崇的人类教育史上最重要的书籍之一。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2
前段时间有幸阅读了《教育漫话》这本书,书中提到了好多教育孩子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我们来说,真的是受益匪浅。本书的作者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洛克对医学、自然科学以及实验科学情有独钟,后来他又担任过多年的私人医生以及家庭教师,这些经历使洛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育经验,为日后写下《教育漫话》奠定了基础。《教育漫话》的主题是所谓的“绅士教育”。绅士教育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兴起的一种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洛克提出的绅士教育的任务是要阐明,如何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有理性、有德行、有才干的绅士或者有开拓精神的事业家。全书共217节,主要分为三部分: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首先讨论的是健康教育,因为“健康的精神寓于健康的身体”,是“对于人世幸福状态的一种简洁而充分的描绘”,二者不可或缺。洛克之所以重视保健、养护,与其所处的时代有密切的关系。洛克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而且深入研究过医学和其他自然学科,作为一位“内行”,他对儿童的体育、健康、养护等问题都提出了不少具体的颇有价值的意见。例如他建议“无论冬夏,儿童的穿着都不可过暖,主张儿童用冷水洗脚或洗澡,多过露天生活,多呼吸新鲜空气,衣着不可过紧,饮食要清淡,不喝烈性饮料,早睡早起,睡硬板床,不宜滥用药物,注意运动锻炼等。这些主张都是配合贯彻其教育目的、任务提出来的,至今看来绝大部分还是科学合理的,值得人们吸取。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这本书中最重要的内容。洛克声称:“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行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需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乃是人生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缺乏德行,就无所谓人生幸福可言;因为缺少德行的人不可能被人瞧得起,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在这一部分,洛克对儿童的`德育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其中包括:
(1)小时候就要将孩子驯服,让他(她)听自己的话,让他尊重自己。因为小时候如果就习惯糟糕,对你的话都当做耳边风,长大的孩子就更没有出息,抑或更没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那他又怎能走上一条严格要求自己、善待别人、健康而又安全的道路?
(2)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如果做父母的都舍不得将时间留给孩子,那他的成长还有谁对他负责?如果要求孩子不做的,做父母的首先带头不这样做。父母要选择适宜孩子成长的良好环境,就像我们古代的故事“孟母三迁”一样。首先父母要选择或创造良好的、积极向上、充满学习氛围的一个环境或空间,让孩子吸收到最健康、积极和乐观的空气,让孩子在蓝天下健康和茁壮地成长,其中父母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3)对于孩子一定要谨慎地使用体罚,体罚的作用是要让孩子的羞耻心占据更大,如果只是身体的疼痛或是一种躲避的心理,那这种体罚对于孩子就是效果甚微的。或是体罚下的孩子变得懦弱,变的十分的奸诈。在教育中,要想方设法地激起孩子对自己荣誉和名誉的保护,如果他很热爱自己的名誉,他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那在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或一句严重的话语都会起到效果。如果使用体罚,就要将他一次驯服,没有丝毫讨价还价的余地……智育是《教育漫话》这本书的第三部分,讨论的是智慧与学问。为了培养能力,洛克重视智育办法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包括:
(1)不能强迫儿童学习,反对教师用斥责和惩罚的方法迫使学生去注意;
(2)主张启发儿童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自己去向往学习,把求学当成另外一种游戏或娱乐去追求”;
(3)教育孩子“要从明白的地方开始”,一次不要学的太多,同时也要善于激发儿童的努力;
(4)应当鼓励并尽量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并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5)培养动手能力,如引导儿童自己制作玩具,学习一种手艺或园艺等,这样既可调剂生活,又可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还可防止儿童将宝贵的光阴虚掷在无益的事情上。洛克还一再强调教育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对于年幼儿童,可以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等。虽然洛克在书中提出的某些意见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总的来说,本书是富有教益的。现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此情况下,爱子女心切,期望子女成龙成风但苦于乏术的家长,承担儿童教育重任的教师,以及一些对教育有兴趣的人阅读此书,一定会在儿童教育问题上获得诸多有益的启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3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4
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世界教育名著。洛克在第二页就指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当孩子在家里受到了错误的教育再接受学校教育就有点困难。
洛克在书中谈了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等方面问题。其中他最重视德行,他说“我认为在一个人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性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学得他今生来世就都得不到幸福。”
教书育人,育人是第一位的,我认为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多数学校对教学成绩抓得力度更大一些,大考小考不断,德育也不应忽视,应扎扎实实地开展德育活动。一个学生的德行若出了问题,一生的幸福就毁了。
德育自古就很受重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里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基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古代对品德教育更重视,不像现代教育这么功利化,考什么学什么,而是诗书礼乐等全面发展。
《教育漫话》中论述惩罚的文字不少。当今中国的教育是谈“罚”色变,正当的惩罚也可能会被家长以体罚之名诉之媒体,不良媒体为吸引眼球连篇累牍地报道,丝毫不虑及社会影响,导致很多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明哲保身谨言慎行,而有的学生日益肆无忌惮,不少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管。过犹不及,体罚是惩罚的极端,没有惩罚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
“如果儿童所畏惧的或所感到的只是它所给予的痛苦,则鞭挞的好处并不多,因为痛苦消灭得很快,儿童对于它的记忆也会同时忘却。但是我觉得有一种过失儿童是应受鞭笞的,儿童应受鞭笞的过失也只有这一种,这就是顽梗,或者反抗。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主张在可能范围内把鞭挞所给的羞辱作为惩罚的最大部分,不是痛苦。惟有使他们由于做错了事和被打而感到害羞,才是真正的德行上的制裁。”
洛克主张慎用鞭挞,“鞭挞或呵斥是应该谨慎地避免的。因为这种惩罚的方法,除了使儿童对于使得自己遭受鞭挞或呵叱的错误行为发生一种羞耻与恐怖的心思以外,是决不能再有别的好处的”,久而久之,“这种奴隶式的管教,所养成的也是一种奴隶式的脾气。”
“它只是弥缝了目前,使伤口结上了一层皮膜,对于痛楚的核心仍然没有触到。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教育要育心,孟子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在这本书中,作者还谈论了体育和智育等方面的问题,深入浅出又富有哲理。
我用了十几天的时间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重点章节读了两遍,做了两千字的摘记。合上书还想去读,这是一本真正的教育经典,隔一段时间再读又会有新的收获。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5
时断时续中看完了洛克的《教育漫话》,虽然书的主题是绅士教育,但是书中主要谈到的是关于体育保健、道德教育和智育,其中道德教育是《教育漫话》中最重要的内容。
他说:“一位绅士应具备的各种品性之中,我将德行放在首位,视之为最必须的品性。”他要求儿童在具备健康体魄的基础上,必须有健全的精神发展,而这集中表现为必须具有完美的德行。洛克认为,德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虽然他关于德行的标准是为绅士量身打造的,而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绅士,而是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但同样要求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这跟洛克的教育思想一脉相承。而他关于孩子教育过程中的细节描述,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在如何诱导儿童学习中,洛克说:“当他到了能够说话的时候,他就应该开始学习阅读”。在教育中我也发现,当我问及一些不爱读课外书的同学家长时,经常会发现这些同学小时候没怎么看过书,而那些热爱读书的同学,往往很早就在家长的指导帮助下看书,使他们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所以,阅读应该从小的时候开始。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6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在一间很窄很小的属窝里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7
好久没有读过教育经典。偶然间发现有这么一本算是尘封已久的经典名著,于是就借来也只是粗略的阅读,不过或多或少也能领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谈谈自已的感受。这是一本字数不多语言不是华丽,封面也不花哨的小册子。名叫《教育漫话》。他整体涉及三个方面的话题,按作者约翰。洛克的排列依次是体育、德育和智育。
本书中首先提及的是体育,实质谈的就是健康教育。开篇洛克先生就亮出了他的观点“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围绕如何使儿童拥有健康的身体,洛克先生从“温暖、游泳、空气、衣服、饮食、睡眠、药物”等多方面进行了讲述。他认为第一件应该当是“无论冬天夏天,儿童的衣着都不可过暖”,因为“大多数儿童的身体,都因娇生惯养之故弄坏了,至少也受到了损害。”他指出,身体强键的主要标准在能忍耐劳苦。也许日本小朋友与中国小朋友一同进行的友好夏令营的案例,大家都早已耳闻熟悉了,面对中国孩子较弱的身体素质,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是不是也该好好反思一下看一看洛克先生给出的药方,“多吸新鲜空气,多运动,多睡眠;食物要清淡,酒类或烈性的饮料不可喝,药物要用得极少,最好是不用;衣服不可过暖过紧,尤其是头部和足部要凉爽,脚应习惯凉水,应与水接触。”多么简单易行,可是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环境下,能让孩子做到几项最近国务院又下发了《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共十二条,其中心还是要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而且要落到实处,应该要成为一种学校规范,学生的习惯。
“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洛克先生从英国当时社会的实际,从培养绅士的角度出发,必须具备理智、礼仪、智慧和勇敢这四方面的道德品质。而这些“道德品质应该及早形成,那可是影响儿童一生一世的。”在我们周围经常可以看到一些父母对孩子的错误放纵不管,他们认为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这恰恰是最危险的。洛克认为应该在儿童“精神最纤弱,最容易支配的时候”要让他们习惯于遵守约束,服从理智,免得以后难以纠正。当然需要注意的是,同时培养的习惯不能太多,否则,花样太多会把他们搞得晕头转向,反而不利于习惯的培养。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榜样示范的作用不可小视。我们知道,孩子是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的,都爱模仿别人,特别是小学生。
如果我们把他们熟识的人的正确的或错误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的面前,同时说明为什么美丽或丑陋,这种榜样的力量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大。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不能忽视我们自身的榜样作用,“倘若某件事情,你认为他做的是一件过错,你自己却做了,那么,他便一定会以你的榜样为护身符,那时你再想用正当的方法去改正他的错误就不容易了。”那么一旦孩子不慎犯了错误该怎么办洛克指出,他认为惩罚应尽量避免,主张唤醒儿童内心深处的,触及心灵的荣誉感和羞耻心,因为“儿童对于名誉是极敏感的”,他们觉得被别人看得起是一种快乐。他们一旦懂得尊重与羞辱的意义后,对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刺激,“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洛克先生认为,相比于品质,学问不是最重要的。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三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所以本书中,把智育放到最后来谈。他首先提醒我们“应该极力注意,决不可把读书当作他的一种任务,也不可使他把读书看成一种工作。”一旦读书成为儿童的负担,他就会立刻讨厌它,哪怕他们以前本来很喜欢读书。应该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游戏、消遣,把它当作一件做了别些事情以后的奖励。这种观点,他在书中曾多次提起。在语文学习上,洛克先生是反对机械学习,反对靠文法学习语文的,他举了个例子:一个法国妇人教一个英国女孩学习法文,只是和她闲谈,一点不需要什么文法,只是口语,有了一两年的功夫,英国女孩就能把法文说得很好,读得很好了。主张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对儿童充满求知欲望的好奇心给予鼓励。在本书的最后,作者指出“每个人的心理都与他的面孔一样,各有一些特色,能使他与别人区别开来。两个儿童很少能用完全相同的方法去教导的。”对儿童的教育要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和我们的祖师爷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一致的。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继续学习的。如这一段话,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不掉的。”这样的话不能不让人去审视自己:我犯的错误会给学生留下什么影响,还能补救多少总之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8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9
在谈论了如何使儿童保持健壮而有活力之后,洛克认为“其次的主要问题是让精神保持正常,使它在一切场合都能体现出一个理性动物的高贵卓越”⑤。洛克提出“一切德行和价值的伟大原则和基础在于:ˋ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能够不顾自己的爱好而纯粹遵从理性认为是最好的指导,虽然欲望倾向于另一个方向ˊ”⑥。我认为这是理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在儿童的精神最柔弱的时候,让他们遵从戒律、服从理性,让他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应该要的什么是不应该要的,什么是应该去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去做的,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这样做。正如托马斯·亨利·拉格胥利指出的“或许教育的最大价值在于,它使你能去做那些你不得不做的事,只要那是你应该做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⑦。要让儿童慢慢认识理性,学习用理性来支配自己的行为,需要做到:
第一,满足儿童的自然需要,但是用什么,需要多少来满足,应该由父母来为儿童选择和安排。绝不能因为儿童哭闹着恳求,就给予他他想得到的东西。这样很容易增强儿童的占有欲。我国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父母应该重视这一点,千万不要再将小孩子养成“小皇帝”“小公主”,否则将来他们怪罪的人就是对他们百依百顺的过分宠爱他们的父母及其他养育他们的人。我个人认为:在不给予满足的同时,应该告诉儿童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让他们懂得我们是出于善意的理性的,不是感情用事的。举个例子,我的小表妹在其他亲友那里只要通过哭闹能够得到绝大部分她想要的雪糕、巧克力、糖果,也能够拒绝她不喜欢的食物,如胡萝卜,米饭,鱼。但是来到我家后,我妈妈告诉她那些她拒绝的食物有利于她的生长和健康。然后,她每天都会多吃一点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也会慢慢地认识到什么是有利于他们的了。但是如果父母尽早给他们讲解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应该就会早一点明白这些道理了。
第二,要教导儿童学会分享。“要让他们从经验中知道,最慷慨的人总是得到的最多,而且还能得到别人的敬重与称誉,这样他们很快就会去学着那样做”。现在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家中缺少伙伴,只有在幼儿园或者学校才能够接触到年龄相近的伙伴。所以我认为,父母和老师要教导他们学会分享,分享那些属于他们自己的东西,比如:交换玩具来玩,分羹,分享有趣的事,一起解决痛苦的事。父母和老师应该鼓励儿童讲他们与伙伴们在一起的事情,及时夸奖他或伙伴的积极行为和想法,也要指出他们的错误给予一定的和善或者严厉的劝诫。
洛克关于德育教育还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意见:1“教育上应当主义的一件大事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习惯;因此在这件事情上以及在其他所有事情上,如果你不愿意它继续下去日益发展,就不能使它成为习惯”要让儿童养成一些好的习惯!2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假如你希望孩子敬畏你,你便应在他婴儿期打下印记;然而当他越来越接近成年时,你皆应该采取越来越亲近的方式去对待他(她);这样一来,他小时侯是你的一个顺从的臣仆_这是那时合适你的身份,长大后又成为你的一位贴心的朋友了,因为在我看来,人们对待子女的方法极为失策,他们呢在子女幼小时任其放肆,与大人不分你我,然而一旦子女长大成人,却又对其声色俱厉,与其保持距离”3奖励与惩罚并举,使儿童深切的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与被屈辱的羞耻。“唯一合乎德行性的约束,是因为做错了事,应受惩罚而感到羞耻”,而只有一种过错是应该受到棍棒惩罚的,那就是顽固,或者反抗_有意的。有决心的反抗。4说教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性情和爱好。5让儿童学习德行的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树立起你要他们做或者要他们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把榜样指给他们看,同时就美或丑发表一些评论”等等。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0
有幸看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教育漫话》十分通俗易懂,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作者有如在和亲朋好友话家常,语调亲切平和,道理简单明了,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东西,只有大师才能写得出来。书中的许多话都能引起我的思索。 例如:“因为教育上的错误比别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他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这句话真的引起了我的警醒,我想我们教师的工作要比医师更重要。若不是每位老师认真对待每一堂课,那么也许会培养出更多的庸医,伤及更多人的性命。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我们幼小时所得的印象,哪怕极微极小,小到几乎觉察不出,都有极重大极长久的影响。正如江河的源泉一样,水性很柔,一点点人力便可以把它导入它途,使河流的方向根本改变。从根源上这么引导一下,河流就有不同的趋向,最后就流到十分遥远的地方去了。”由此我意识到孩子要从小培养习惯,应从学初就让学生明确班规知道如何做才是对的。而我们在真正的管理过程中往往会采取鞭挞的方式,其实这是教育上最不适用的一种办法。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他们就此喜欢上应该做的事情,但事实上我们可以想:无论是什么事情,假如他不高兴去做的时候,却有人去打他,用恶言恶语去骂他,非要他玩不可,或是玩的时作者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论述了自己的教育观点,内容给人感觉很与众不同,非常具体实在。读《教育漫话》让我联想到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对于我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都有很高的启发和反省。
形式很美观,质料很贵重,里面盛着的东西总不能使他感觉到好吃一样。与此同时,这种棍棒教育在实行的时候,学生是会屈服的,是会佯作服从的。可是一旦不用教鞭,没人看见时他们便越会放任,显露出的势头回比约束前更加强烈。
读了《教育漫话》,让年轻的我进一步去思考,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究竟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如何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再盲目,使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加有效。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1
读了《教育漫话》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作为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我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教育漫话》开篇就阐述了健康的重要作用,也就是他的体育教育思想。洛克认为“凡是身体精神都健康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精神有一方面不健康的人,即使得到了别的种种,也是徒然。”他把健康放在了比其他一切种种都重要的位置上面。洛克提出“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在能忍受痛苦”,因此,洛克坚决反对上流社会对儿童的娇生惯养,主张身体锻炼自幼小开始。洛克认为,儿童的衣服不宜过紧,以免束缚身体,影响发育,衣着也不宜过暖,使身体习惯于气候的变化,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脚、洗澡是锻炼身体的好办法,可使衰弱者恢复健康,健康人增强体质。
读到这里,这又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孩子。因为从小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老人们的溺爱让他养成了许多坏习惯,尤其让我头疼的是,他很调皮,爱看电视和玩电脑。针对他的这一情况,我首先是减少他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在他感到无聊的时候,再介绍一些有趣的图书给他,当然,一开始是一些纯漫画型的,而且是由他自己挑选。慢慢地,他开始喜欢看书了,自己就主动拿出一些书来看,现在,除了星期天,他基本上不看电视了,而且所看的书也由一开始的漫画向一些知识型的书籍转变了,他还经常把他从书上获得的知识讲给我听呢!
《教育漫话》的教育思想主流是进步的,是值得今天的我们认真学习的。我相信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工作,再加上教育方法得当,即使是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2
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的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3
在十六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前半期的英国,教育问题如同宗教和政治问题一样,被热烈而持久的讨论。而青年时期的洛克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当时所有改革家都把社会有用性和贴切性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上述背景下,洛克提出家庭式教育模式,他主张年轻人应具有强健身体、具备一定知识、才干且含有优雅态度,并能处理各种事务。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
洛克深入浅出的描述其教育理念,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龄的老师而言,教育已成为亘古话题,而如今洛克的一些观点使我能重新诠释教育的意义。一直以来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深知教育的实施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但谈及更细致的教育事项,却也缺乏凝练。而约翰?洛克认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应从小培养。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首先,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因而,重视孩子体育的发展也是开展教育的基石,更是孩子优秀品质形成的保障。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同时,洛克讨论孩子的健康问题不是从“医生对于有病的,身体脆弱的儿童应该怎么办”,而是父母对于原本健康的儿女,怎样在不借助药物的情况下去维护和改进它,并对父母们提出了详实的建议。但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并未提出有关学校体育的具体内容,这同他主张的家庭式教育理论不无关系。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追寻的更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教育在家庭中的角色正在转弱,因而学校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在《教育漫话》中,他给予绅士的道德教育以极大的注意。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教育学生,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同时借助洛克的德育手段,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同时,洛克还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人也都同样适用。
最后,智育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借助洛克的理念,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育,其一,让学生明晰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其二,针对教师而言,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针对学生的优秀品行养成,洛克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进行阐述。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品行养成的督导过程中,我们不可盲目的惩罚,应该给学生一个理由,让他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惩罚他,应不应该惩罚他,决不能姑息迁就他。给学生一个台阶,用我们的宽容与智慧扶持学生攀上成功之梯。真正让学生明白“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回顾全书,我发现《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工作意见,都是发人深省的。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4
《教育漫话》是17世纪英国伟大的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撰写的一本教育名著,它主要论述“绅士教育”。读完这本书,让我对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传统教育思想有所了解。虽然这本书创作于三百多年前,时至今日仍然有着现实意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并且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洛克非常重视绅士的体育。在他看来,通过体育获得健康的身体对于绅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精神快乐和生活幸福的保证。在他看来,没有健康的身体就谈不上人生的幸福。而且,他觉得:健康的身体是绅士干事业的保证。对于这一点,我是非常赞成的。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大多从小娇生惯养,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孩子,吃得饱、穿得暖,这一切原本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着想,却反而使得现在的孩子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天一冷,就会有很多孩子感冒,生病。我觉得我们可以学习《教育漫话》中科学的合理的成分,培养孩子强健的体魄,让孩子从小就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让他们将来有适应社会生活各方面变化的能力。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榜样作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同伴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往往会在无形当中成为孩子学习的对象,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模仿学习能力很强,可塑性也强,老师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大。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要从现在起就不断的自我提高,自我充实,让自己成为一个有品德,有智慧,有修养的人,时时事事都要以身作则。同时,正确的引导学生与品行端正积极向上的孩子交朋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同伴的作用是巨大的。
读了《教育漫话》,使我对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我将继续勤奋学习,为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5
在十六世纪后半期至17世纪前半期的英国,教育问题如同宗教和政治问题一样,被热烈而持久的讨论。而青年时期的洛克就对科学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36岁被选入英国皇家学会。当时所有改革家都把社会有用性和贴切性作为教育改革的目标。在上述背景下,洛克提出家庭式教育模式,他主张年轻人应具有强健身体、具备一定知识、才干且含有优雅态度,并能处理各种事务。这种教育要从德、智、体三方面着手。
洛克深入浅出的描述其教育理念,使我的眼前豁然开朗,让我不由自主地去领悟反思。作为一名具有多年教龄的老师而言,教育已成为亘古话题,而如今洛克的一些观点使我能重新诠释教育的意义。一直以来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深知教育的实施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是终身受益的事。但谈及更细致的教育事项,却也缺乏凝练。而约翰?洛克认为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行和个性,如德行、理智、机敏、优雅、礼貌等应从小培养。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教育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终身受益的优秀品质和独特个性。
首先,一个人拥有健康的身体是一生幸福的基础。因而,重视孩子体育的发展也是开展教育的基石,更是孩子优秀品质形成的保障。洛克在《教育漫话》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能出人头地,也必须先有强健的身体”。同时,洛克讨论孩子的健康问题不是从“医生对于有病的,身体脆弱的儿童应该怎么办”,而是父母对于原本健康的儿女,怎样在不借助药物的情况下去维护和改进它,并对父母们提出了详实的建议。但值得注意的.是,洛克并未提出有关学校体育的具体内容,这同他主张的家庭式教育理论不无关系。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追寻的更多的物质财富的积累,教育在家庭中的角色正在转弱,因而学校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洛克把良好的道德品质视作绅士人格的灵魂,因此,在《教育漫话》中,他给予绅士的道德教育以极大的注意。洛克认为:“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我也认为,精神品质的培养是一个人人生教育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事情。因此,教育学生,你就要以理服人,假以词色,用爱和友谊来维系这种权威。同时借助洛克的德育手段,如榜样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奖惩教育、宽严结合等。同时,洛克还告诫年轻的绅士:“大凡不能克制自己的嗜欲,不知听从理智的指导而摒绝目前的快乐或痛苦的纠缠的人,他就缺乏一种德行与努力的真正原则,就有流于一无所能的危险。”我认为,这个道理对我们任何人也都同样适用。
最后,智育是洛克绅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学问对于德行和智慧都有帮助,可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在洛克看来,德行是第一位的,智育居第二位。“学问是应该有的,但是它应该居于第二位,只能作为辅助更重要的品质之用”。借助洛克的理念,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智育,其一,让学生明晰所学的东西一定要对未来的生活有用。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实用主义。其二,针对教师而言,要懂得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兴趣,使学习变为一种游戏;学习要循序渐进,要鼓励学生提问题,决不挫伤好奇心,并培养其动手能力。这些道理其实是我们一直接触,放在嘴边的。但洛克对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用大量生动的事例语言作了深入的论述,令人信服。针对学生的优秀品行养成,洛克从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进行阐述。而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而对学生的品行养成的督导过程中,我们不可盲目的惩罚,应该给学生一个理由,让他明白老师为什么要惩罚他,应不应该惩罚他,决不能姑息迁就他。给学生一个台阶,用我们的宽容与智慧扶持学生攀上成功之梯。真正让学生明白“只有出自内心的羞耻心和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是一种真正的约束。”
回顾全书,我发现《教育漫话》是一本饱含哲理,又写得深入浅出的好书,除了时代和阶级所带来的局限外,其他思想,如对教育力量的肯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对父母的教育责任以及一些具体的教育工作意见,都是发人深省的。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6
为了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假期时间,我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三个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使用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在课堂上为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热爱、赏识每个学生,多加观察学生,从中发现孩子的智能结构特点,进行适当、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训练。在这三个目标的指导下,我有选择的读了些相关书籍——《有效教学模式》、《给教师的建议》和《教育的奇迹》,读过这些书后,使我受益非浅,现简单说说我读这些书的感受。
读了《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书中有关促成有效教学的几种关键行为让我深有感触,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1、清晰授课:能使要点易于理解;清晰地解释概念,使学生能按逻辑的顺序逐步理解;口齿清楚不含糊。在看清晰授课这部分内容前,我想当然的认为这绝非难事,应该容易做到。看过书之后才清楚要做到清晰授课自己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还存在欠缺,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对此讲解的还不够充分,而且对于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没有很好地运用比如举例、图解、示范等方法;另一方面,没有很好地去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这样使得所提出的问题缺乏足够的针对性。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规律性的检查作业在弄清学生是否掌握了与任务相关的先前知识方面做的都不够好
2、多样化教学:丰富教学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提问问题。老师要掌握提问的艺术,能够区分出问题的类型。包括课堂里老师安排的活动和提供的材料等力求多样化。
3、任务导向。有研究表明,老师用于教授待定课题的时间越多,学生的学习机会就越多。如果课堂上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使学生获得学习机会,那么这个课堂上的学生的成功率可能更高。我觉得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开始上课时,教师三言两语,简洁而准确地揭示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看书,是独立围绕思考题看书,找答案,还是边看书,边讨论,边解疑等等。
4、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5、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学习的成功率,是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书中的第11条“思考新教材是上课的一个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条实际是说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思考,学生才能把知识理解透,掌握好。
苏霍姆林斯基说了每一位教师都到过的现象:昨天上课时,大家都很好地理解了所学的规则(定义、定理、公式),回答得也很好,还举出了例子;可是今天上课时,你瞧,班上大半的学生对学过的东西就有些模糊了,个别的竟把教材全忘了。还发现,许多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时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而在昨天上课时,并没有察觉到这些困难呀。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怎样进行思考呢就是学生对所感知的东西要想一想,检查一下他理解得是否正确,并且尝试把所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什么呢这里指的是要思考教材中的一些“点”,这些点实质是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知识的因果关系,新旧知识的联系等。这里是说不管教材是怎样的纯理论性材料,都要布置一些实际作业。我对“实际作业”的理解是实践性的作业,操作性的作业,知识运用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操作中、运用中思考知识,掌握知识。
这条建议就是说要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定的“空白”,学生可以用这些空白来思考自己不理解的知识。这样看来一堂塞得满满的课,也许不是好课。要张弛有度。
还有读到《给教师的建议》的29条“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对我深有启发。
把控住学生的注意力,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调动内部诱因的最精细的工作之一。
要使学生学起来有趣,必须调动头脑中的经验知识,新旧结合,才更利于“新芽的营养生长和机体内养分的充分供给”。)对于首次接触的新知,该放开孩子手脚,推荐给他们相关的书籍,教给有效的方法,引导他们先去自主了解,获取有关的“经验知识”,在学习新知时,再将储存的意识加以调动出来,再次感知,理解,针对事实现象进行更新和思考,做到注意力集中,从而轻松学习。在第四节中苏霍姆林斯基就讲过:只有当随意注意、随意识记与不随意注意、不随意识记结合起来时,才能点燃学生意识中的“思维引火线”。
要控制学生的注意力,最主要的还是要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拢聚他们的注意力,有一种真正的情感体验,从而主动探索知识,提高课堂效率。
而《教育的奇迹》这本书主要讲了教育的惊人作用,一些当代的人物曾经是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问题孩子”、”残疾孩子”等,但是,他们后来却成功了:牛顿——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爱迪生——不受老师欢迎的“糊涂虫”、达尔文——爱“说谎”的“讨厌鬼”、爱因斯坦——连续考试不及格的“愚笨儿”,这些不好的“头衔”根本没有影响他们成才。这是为什么显然,是教育在起作用。这让我从中悟到对每个学生都要充满爱,赏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激励他们。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
《教育漫话》读后感 篇17
读了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我不禁为其精辟的理论、深入浅出的文字所感动和佩服。书中既没有艰深难懂的理论,也没有晦涩的学术概念,但他所讲的东西却非常深刻,极有启发意义。
以下几点是我在阅读时感受最深刻的:
一、“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
这句话是很有远见的。作者认为应把培养强健的体魄放在教育的首位,并对孩童的身体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
我们老师和家长当然明白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可是,当面临应该将孩子有限的时间用于运动还是学习时,绝大多数大人会选择学习。回想我快乐自由的童年,对比现在的孩子正在经历的童年,在庆幸自身的同时也对现在的孩子产生深深的同情。太多的孩子在享受优越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的同时也丢失了童年最宝贵的自由。孩子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没有充分的空间玩耍、锻炼,长时间面对课本、电视、电脑让他们忽略了大自然的存在,对生活环境的忽视。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眼睛近视?为什么中国儿童的身体素质不是在提高而是下降?孩童时期,身心的健康和知识的学习,到底孰轻孰重?今年教育局发布的劳动实践纳入中小学素质评价中,既可以劳逸结合,又可以培养孩子的人生观。
二、“教育上难于做到而又具有价值的一部分目标是德行。”
正如很多老师意识到的,作者指出:对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首先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克制自我的能力,而且应尽早培养。因为幼儿的可塑性是最强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或一块蜡,是可以随心所欲地做成各种形状的。
每个班都有一两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一般的说教似乎对这些孩子毫无作用,造成这些孩子学习困难、表现不好的最根本原因,很多是因为从小没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如果不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从根本上改变他对待学习的态度,是很难看到他的转化与进步的'。
约翰洛克在书中提到了很多孩子常犯的错误和大人常用的培养孩子德行的方法,如说理、鞭策、榜样、责骂、强迫等。其中有两点我非常赞同。
1、在各种教导儿童及培养他们礼貌的方法中,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做或是不该做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面前。
2、当对学生进行说理时,举止应该温和,即使惩罚他们,态度也要镇定,要使他们觉得你的作为是合理的,对于他们是有益的,而且是必要的。有时学生的错误会让老师生气甚至失去理智,初为人师的我也曾多次因为学生不听话气得对他们大声呵斥,可老师的愤怒只会让学生害怕或反感,他们会认为你的恼怒是对他们犯错的一种报复,并不是为了帮助他们,因此这种失态的惩罚不能让孩子从内心认识到他们的错误。那么今后当老师想发火时,最好想想:我发火的目的是什么?用这种方式能不能让犯错的学生从内心屈服、认同呢?
三、“智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能力,使之掌握正确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
写了体育和德育之后,作者最后才写到智育。他认为德行和智慧比学问重要得多,前二者有助于学问,而徒有学问但无德行与智慧则反而无用。不要把读书当成一种任务强迫儿童去学,而要把读书当作一种游戏、消遣、光荣快乐的事情或对良好表现的奖励,孩子们就会自己要求学习的。在智育方面,作者的主要观点有:
1、小孩子的好奇心应该小心地加以鼓励。因为好奇心是一种求知欲,对事物好奇的孩子才会善于思考,爱动脑筋。
2、要重视儿童的兴趣。因为儿童兴致好的时候,学习效率要好两三倍。当儿童没有立意去做那件事情时,父母或老师就应该少就他去做。有些喜爱读书、写字、画画的人,在某些时候对于书、字、画也会感到无味,如果那时他再勉强自己去弄,结果只能把自己弄疲惫,甚至对原本感兴趣的东西失去原有的兴趣。
3、儿童的时间应该用在获得一些对于他们日后长大成人有用的事物上,即强调教育的实用性。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一切事物,所以最大的精力应该用在学习最需要的事情上。他们在世上最需用、最常用的事物,也就是最应当所追求的事物。
《教育漫话》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在教育过程当中要充满对学生亲切的爱和尊重,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需要鼓励时投去赞许的目光。我相信他们终会因尊重而成人,会因为教师的宽容有度和耐心呵护,在感知后感动,在感动后明理,从而培植起不断进取的动力。我们要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主要是靠自己在实践中去摸索、去研究、从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