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六年级

2024/04/17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六年级(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六年级 篇1

惬意的寒假,我读了塞利玛·拉盖洛夫的《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是一本扣人心弦、惊险新奇的冒险童话小说。

故事中的主人公尼尔斯是个调皮捣蛋、成天捉弄小动物的坏孩子。有一天,因为他捉弄他们家的小精灵,而受了惩罚——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于是,他骑在他们家的大白鹅——莫顿身上,-跟着雁群立志飞到拉普兰。在飞往拉普兰的途中,尼尔斯与莫顿成为了同生共死的知音,让大雁最精明的领队——阿卡信任了他,还和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交成了朋友。尼尔斯从此不光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还一次次救了大家,与狐狸斯密尔进行了殊死拼搏,帮助黑老鼠打败了灰老鼠…..成了小动物们的英雄,再也没有人讨厌他了。最后,回到家中,感动了小精灵,变回原形成为了一个人见人爱、爱护动物的好孩子。

读过这个故事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尼尔斯的变化令人吃惊,一次次救了遇到困难的动物们——小松鼠送他松果吃、爱卡愿为他牺牲自己的性命、莫顿也与尼尔斯同生共死。

或许,作者写的这本书是一本写自己经历过的困难,有了自信,又重新爬了起来。尼尔斯自从变成小人后,有很多人都瞧不起他,他就会很沮丧,可他却以实际行动来证明他是能行的。而作者却在三岁半那年两脚完全麻痹,不能行动,有很多人都瞧不起她的文章,可她却立志要做有名小说家,拖着那病退周游全世界,最后写了这本传世名著。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会有他独特的价值,人最怕的是看不起自己,在人生道路上,路再远只要肯迈开腿希望就在眼前,最怕的是不敢迈开走向希望的双腿!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六年级 篇2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罗夫写的。塞尔玛.拉格罗夫是唯一一位获得儿童文学诺贝尔奖的作家。她忍受着腿疾带来的巨大痛苦,跋山涉水,终于完成了这部举世闻名的童话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部童话小说的主人公是瑞典南部乡村的一个14岁男孩尼尔斯。他的父母都是善良而十分贫困的农民。但尼尔斯生性调皮,对读书毫无兴趣,专爱恶作剧,欺负小动物。

一个初春,他的父亲去教堂了,他在家里因为欺负小精灵,被小精灵变成了拇指大的小人儿。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家飞过,一只雄鹅莫顿也展开翅膀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走,紧紧抱住雄鹅的脖子。不料,却被带到了天空。从此他骑在雄鹅的背上,跟随大雁走南闯北,一直飞到最北部的拉普兰省。

起初,群雁的头领阿卡对尼尔斯的傲慢很反感,不愿意带着他飞行。但尼尔斯从狐狸斯密尔的口中救出了一只大雁,领头雁阿尔卡大受感动,决定带着他横穿瑞典,飞往他们要去的地方。

在阿尔卡的帮助下,尼尔斯来到了库拉山,参加每年都要在这里举行的游艺大会。狐狸斯密尔为了报仇,在大会结束后仍然追踪大雁们,并多次伤害大雁,但由于尼尔斯的帮助都无功而返。狐狸威胁大雁交出尼尔斯,大雁们说:“我们中间从小到大都愿意为他而献出自己的生命。”尼尔斯听后大为感动。

在与雁群飞行的日子里,尼尔斯做了许多助人为乐的事,并且与大雁群建立了深厚的情感,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最后,雄鹅带领几只大雁回家时被父母抓住,挽救雄鹅的那一刻,尼尔斯突然变回了人,并不再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最终和大雁阿尔卡及雁群依依不舍地分别,从而知道了家的温暖。

尼尔斯在旅行中大雁们对他态度的改变以及后来动物们喜欢他、尊重他,正是因为他变得有爱心,有责任心,乐于助人。

通过这本书中尼尔斯的经历使我懂得了真正的友谊建立在勇于为朋友牺牲,为他人付出,乐于助人的基础上,爱是相互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猜你喜欢1:三年级数学读后感

35年前的盛夏,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那年我16岁。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课堂上我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我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却募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感情有些苍白。稚气的脸上刻上了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少年竟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我不止一次地自问:难道要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当时紧张、疲劳、竞争、无情的气氛笼罩着校园,

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沉重的期望,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已使孩子疲惫不堪,兴趣索然。回到家中还要长时间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太乏味了,于是有些孩子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也有一些禀性顺从的孩子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好以自己软弱的身躯和无助的灵魂勉强支撑着,昔日的好学生行为变得怪异,情绪变得焦躁冷漠,失去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当时有些孩子终于忍耐不住向大人发出了“救救我们”的心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次引起了我的震动,使我陷入沉思: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只图分数的提高,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我心头凝聚起来,冲击开去,“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我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这就是我当今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我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猜你喜欢2:读后感的日记

寒假里,我读了一篇文章叫《窗边的小豆豆》,读完以后,我被里面的故事情节深深的打动了。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小豆豆,她是一个在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小女孩。

豆豆的妈妈决定带小豆豆去巴学园学习,到了校长室,校长问了一些小豆豆以前的事情,小豆豆就对校长说了很多自己的故事,足足说了有四个多小时。“没有了吗?”校长问,小豆豆非常惊讶,从来没有人听她说过这么长时间的话。

校长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巴学园的一名学生了。”校长带小豆豆来到了教室里,向同学们介绍了小豆豆,安排小豆豆和美代坐一起,美代是校长的'女儿,她和小豆豆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巴学园的课程不是老师上的,而是同学们自己上的。校长把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内容写在黑板上,同学们自己去完成。在美代的帮助下,小豆豆成为了班上学习好的同学,现在的小豆豆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被退学的小豆豆了,如果被原来的老师看见,小豆豆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通过读了这本书,我明白了每个人都会有缺点,但是有缺点不要紧,首先我觉得大人们一定不能对这样的人失去信心,要鼓励他,作为本人更要努力,要适应环境,并最终做一个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