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残游记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老残游记读后感(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1
《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
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
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 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 。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
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
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 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
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2
这是一本书,是一双眼睛,它看透了世间的真理,它是一把剪刀,剪破了那些所谓“清官”的人皮。
这本书叫《老残游记》,它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与其说我看着这本书,还不如说我与老残一起旅行,与他一起打抱不平,一起评判正误。
其中,我最痛恨像玉大众那样的人。他打着清官的招牌,自认为很了不起,只会用酷刑使无辜的人屈打成招,想想真是可笑,难道他不懂世上还有一种叫“借刀杀人”的计谋吗?我觉得十分荒唐,这种人还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还配称之为大人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酷吏。
在那时,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偏偏有些“伪君子”、“小人”使得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甚至连一丝笑都会变得邪恶,让别人怀疑、猜忌。这就是老残所看到的世间。
虽然全书是批判了当时的官场的险恶和封建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书中,所描绘的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却同样令人神往。如镜湖,异常幽秀的月色,都给人以平静与安详的.气氛,陶醉其中,便又不免担心,这平静能维持多久?又在想,这黄河的风雪又何时来打破这宁静?
我的思绪飞涌着,而我的内心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痛恨清朝政府的腐无能,恨封建社会的制度与险恶;但是痛心的是,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受官欺压;但最伤心的是那些视事冷漠的人,有多少人会自己跳出来打抱不平?屈指可数啊!
想了那么多,所以我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富强而奉献,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3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4
《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全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老残,原名铁英,号补残。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可巧,天从不绝人之路,某日,老残偶遇摇串铃的道士,传授其治病技艺,包治百病,从此以后,老残一串铃铛闯天下,凭借高超的医术走上了他算不上飞黄腾达,却也可说是风生水起的游历生涯。其实纵观老残发迹史,除了他的为人善良,品行忠厚之外,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他的行医技能,他的医术撑起了他之后的广阔天空,所以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有一技之长是多么的重要,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来临时刻,你有那本事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吗?
文章开头,以老残梦境中同好友文章伯与德慧生相约拜访蓬莱仙境日出为线,引出了湖中大船中各色男男女女的不同智慧与看法,揭示乱世中老残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中国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将它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原因。
在《老残游记》中,老残与官府的关系可以用若即若离来形容,算是半个官人,庄宫保、黄人瑞、王子谨、白子寿这些官员无不对其敬重有加,治水断案等公事如何决断也常向老残请教一二,可当“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时,他便“半夜里逃走了”。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由老残所见“路不拾遗”的“清明盛世”引出,讽刺了玉贤自以为清廉,实则残忍至极的刽子手形象。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站笼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赛过活阎王,只要碰到,稍有不慎就必死无疑,在他手中的冤案不计其数,可就是这样“为抓一个坏人,宁可错杀一千良民”的官吏竟然因他捕盗成绩显著而被上司赏识,还被加官晋爵,可见晚清是从根子上坏掉了的,文中还引出的“刚弼”等“清官”形象也不在此赘述。
也正是因为想看到玉贤这样“清官”的下场,就接着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续》,可惜的是自从老残离开曹州府后,就再也没有描写过玉贤的下场,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对晚清社会更大的讽刺么,百姓活的都不见天日,哪会知道自己和别人什么下场,又哪有什么天道轮回。而如今,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们做好分内之事,如有余力,多做善事,必然昌盛。
可是最令我惊奇与有所收获的,不是这些讽刺社会如何如何的这些,而是老残游历阴间时,阴间人对犯罪与生命的理解。书中阴间对犯罪的理解:阎罗将一生罪业,盗戒定为最轻,杀人次之,淫律再次,因其为身体支撑,主要是不知节律损害身体,算为不孝之罪,而最重的罪为口过之罪,原因是“杀、盗、淫”世间毕竟是少数,而口过之罪,毁人名誉致其抑郁之死实则是比直接杀掉他罪责更大的,口过因世间对其惩罚最小甚至没有惩罚,恶语伤害他人,蛊惑他人,毁人名誉,背后嚼舌根的人在世界上最多,这样的人多了,世界也就不分青红皂白,好人日少,坏人日多,必至世界绝灭,可见,人多做些善事,勿恶语伤人是有多么多么多么重要,所以,做人,尽量留口德,忌口过。再说阴间对生命的理解:阴间将世界分为阳、阴、聱三层,人活阳间,人死为阴,阴死为聱,人怕见鬼,鬼怕见聱,鬼行地中如鱼游水中,鬼不见地,如鱼不见水,若在人间时常作恶,在阴间也常被野鬼叼去,而在人间积德行善之人,在阴间照样受各阴神礼遇,阴间再做恶的人就会成聱,沦落异乡。想想也是,一个人走了,就真的走了么,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而已,我甚至认为,那些逝去的人还在关注着他们的孩子们,看他们是否积德行善,好好生活着,他们也一定会化为神灵无处不在的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所以,记得善良,做个真好人!
最后,将我认为老残最喜欢的也是我最喜欢本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5
中国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着《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6
中国社会进入到晚清时期,封建制度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
作者刘鹗,原名梦鹏,又名孟鹏。刘鹗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从小得名师传授学业。他学识博杂,精于考古,并在算学、医道、治河等方面均有出类拔萃的成就。他所著《老残游记》备受世人赞誉,是十大古典白话长篇小说之一,又是中国四大讽刺小说之一。刘鹗本人也是富有学识又得不到抱负的人。
《老残游记》是社会谴责小说,以暴露的阴暗面和种种弊端为主要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晚清的社会谴责小说的代表作有4部。《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象》《老残游记》《孽海花》。其中每部书的侧重点各不一样,而《老残游记》则更以对自然风光的描写而见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老残游记》的语言清新流畅、富有韵味。鲁迅说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写景的特点是自然、逼真,有鲜明的层次和色彩。可以作为优美的散文来读。
我觉得书中对大明湖的风光,黄河冰雪以及对音乐的描绘等艺术成就尤高,看起来让我很受感染。比如在描绘济南府的时候用“家家流水,户户垂杨”来写,仅仅八字,就写出了济南的水多,树多的特点。我曾两次去过济南,那的水真是既多又特别清澈,连护城河中都能看到招摇的水草,绿油油的在水中自由地摆动。而大明湖中随处可见的一眼眼小小的泉眼,更是无时无刻不活泼地冒着泡泡。
作者在自叙里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小说是作者对“棋局已残”的封建末世及人民深重的苦难遭遇的哭泣。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小说的突出处是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暴政。作者说“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何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目所见,不知凡几矣”。 刘鹗笔下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要做大官”而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
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他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甚而是反动的。他坚决拥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因之,《老残游记》是一部瑕瑜互见的书。而读书是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和政治观点来评判古人的,古人的观点和现在是有出入的。所以读书时,不要过分在意作者的政治观点,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不一样而否定这是一本好书。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作者自称“燕北闲人”,状物描景很有点朴拙淡雅的情景。他写得大概也都是北方的景致。
文中一些情景,境界还是蛮好的,比如写黑妞白妞唱曲,店小二还评价说“撂在地上摔三截儿”(形容其音高,,似乎以前又有人形容的时候,用“音细若发,直干云霄”的,好像音高了,就很轻,能够飘上天或者冲上天)。比如雪夜宿玙姑家,听玙姑演说佛道儒三家的异同,又听玙姑黄龙子等的“交响乐”一段,让人如入天堂,写玙姑颇有林下风范,想必是作者心目中第一等女子了。只是临走的时候,黄龙子又玄不唧唧的说了一些预言,挺无聊的。写翠花翠环的一段,也特别有意思,了解一些社会人情世态。这三段,算是正好写了三个社会等级的女子。玙姑一等,是自由身自由心的;白妞一等,是唱曲谋生的;翠环一等,则是最下等的,最苦的一种。
作者对黄河作堤造成的百姓流离之苦,通过翠环的口,写得如此细致,让我这个从没有经历过什么苦的人为之唏嘘。
这本书我之所以去看,是因为高中的时候,偶然看到好像朱自清还是谁,说他初中时候看得课外书中最喜欢的。所以就去看,是比较信任他们的话。这一次去看,却发现原来我去年看过的,至少看过前五回。可见我去年看书都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真是可恶!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7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明白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述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之后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能够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能够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可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可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可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终,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终,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终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8
《老残游记》写一个被人称做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老残是作品中体现作者思想的正面人物。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以行医糊口,自甘淡泊,不入宦途。但是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同情人民群众所遭受的痛苦,是非分明,而且侠胆义肠,尽其所能,解救一些人民疾苦。全书随着老残的足迹所至,可以清晰地看到清末山东一带社会生活的面貌。
老残,原名铁英,号补残。老残既无祖业可守,又无行当可做,可巧,天从不绝人之路,某日,老残偶遇摇串铃的道士,传授其治病技艺,包治百病,从此以后,老残一串铃铛闯天下,凭借高超的医术走上了他算不上飞黄腾达,却也可说是风生水起的游历生涯。其实纵观老残发迹史,除了他的为人善良,品行忠厚之外,根本的原因主要还是他的行医技能,他的医术撑起了他之后的广阔天空,所以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人有一技之长是多么的重要,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机会来临时刻,你有那本事把握住那稍纵即逝的机会吗?
文章开头,以老残梦境中同好友文章伯与德慧生相约拜访蓬莱仙境日出为线,引出了湖中大船中各色男男女女的不同智慧与看法,揭示乱世中老残目睹国事糜烂,再加上自己一生事业上的失败以及政治理想的幻灭,《老残游记》事实上也是他个人情感的寄托。他曾在书中自叙:“吾人生今之时,有身世之感情,有国家之感情,有社会之感情,有宗教之感情,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此洪都百鍊生所以有老残游记之作也。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由此可知,《老残游记》为当时中国社会之缩影,更是作者一部以文字代替哭泣的著作。这也是为什么鲁迅将它称之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原因。
在《老残游记》中,老残与官府的关系可以用若即若离来形容,算是半个官人,庄宫保、黄人瑞、王子谨、白子寿这些官员无不对其敬重有加,治水断案等公事如何决断也常向老残请教一二,可当“宫保要他搬进衙门去住,替他捐官”时,他便“半夜里逃走了”。
《老残游记》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文学作品中很少揭露的“清官”形象。“清官”玉贤由老残所见“路不拾遗”的“清明盛世”引出,讽刺了玉贤自以为清廉,实则残忍至极的刽子手形象。玉贤出任曹州府知府未到一年,站笼站死两千多人,九分半是良民。站笼天天不得空,群众都畏惧和愤恨他的残忍,赛过活阎王,只要碰到,稍有不慎就必死无疑,在他手中的冤案不计其数,可就是这样“为抓一个坏人,宁可错杀一千良民”的官吏竟然因他捕盗成绩显著而被上司赏识,还被加官晋爵,可见晚清是从根子上坏掉了的,文中还引出的“刚弼”等“清官”形象也不在此赘述。
也正是因为想看到玉贤这样“清官”的下场,就接着读了刘鹗的《老残游记—续》,可惜的是自从老残离开曹州府后,就再也没有描写过玉贤的下场,心中不免有些遗憾,可是仔细一想,这不正是对晚清社会更大的讽刺么,百姓活的都不见天日,哪会知道自己和别人什么下场,又哪有什么天道轮回。而如今,我们也应该庆幸我们活在这样一个好时代,我们做好分内之事,如有余力,多做善事,必然昌盛。
可是最令我惊奇与有所收获的,不是这些讽刺社会如何如何的这些,而是老残游历阴间时,阴间人对犯罪与生命的理解。书中阴间对犯罪的理解:阎罗将一生罪业,盗戒定为最轻,杀人次之,淫律再次,因其为身体支撑,主要是不知节律损害身体,算为不孝之罪,而最重的罪为口过之罪,原因是“杀、盗、淫”世间毕竟是少数,而口过之罪,毁人名誉致其抑郁之死实则是比直接杀掉他罪责更大的,口过因世间对其惩罚最小甚至没有惩罚,恶语伤害他人,蛊惑他人,毁人名誉,背后嚼舌根的人在世界上最多,这样的人多了,世界也就不分青红皂白,好人日少,坏人日多,必至世界绝灭,可见,人多做些善事,勿恶语伤人是有多么多么多么重要,所以,做人,尽量留口德,忌口过。再说阴间对生命的理解:阴间将世界分为阳、阴、聱三层,人活阳间,人死为阴,阴死为聱,人怕见鬼,鬼怕见聱,鬼行地中如鱼游水中,鬼不见地,如鱼不见水,若在人间时常作恶,在阴间也常被野鬼叼去,而在人间积德行善之人,在阴间照样受各阴神礼遇,阴间再做恶的人就会成聱,沦落异乡。想想也是,一个人走了,就真的走了么,他们只不过是换了一种生活而已,我甚至认为,那些逝去的人还在关注着他们的孩子们,看他们是否积德行善,好好生活着,他们也一定会化为神灵无处不在的为你的人生保驾护航,所以,记得善良,做个真好人!
最后,将我认为老残最喜欢的也是我最喜欢本书中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9
今天看老残游记,读到老残拿了药水去救人,看看头上的题目,想必人是被救了,就打算翻过去几页看下一回,不料下一回就是老残续集了,就不打算看了。
这是本好书,淡淡的科技色彩杂列在其中,使之比起其它的明清小说来,清新异常。
如果不是1920年之后我国文化翻天覆地的'一种改革方式,我国的知识分子可能不会像今天这样子。
大部分是“有知识无文化”,而成为老残这样的人。老残是一个热爱科技的人,而且不辞辛苦,愿意身体力行。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10
这是一本书,是一双眼睛,它看透了世间的真理,它是一把剪刀,剪破了那些所谓“清官”的人皮。
这本书叫《老残游记》,它被鲁迅评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与其说我看着这本书,还不如说我与老残一起旅行,与他一起打抱不平,一起评判正误。
其中,我最痛恨像玉大众那样的人。他打着清官的招牌,自认为很了不起,只会用酷刑使无辜的人屈打成招,想想真是可笑,难道他不懂世上还有一种叫“借刀杀人”的计谋吗?我觉得十分荒唐,这种人还配当老百姓的父母官,还配称之为大人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酷吏。
在那时,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但偏偏有些“伪君子”、“小人”使得社会变得乌烟瘴气,甚至连一丝笑都会变得邪恶,让别人怀疑、猜忌。这就是老残所看到的世间。
虽然全书是批判了当时的官场的险恶和封建社会主义制度,但是书中,所描绘的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却同样令人神往。如镜湖,异常幽秀的月色,都给人以平静与安详的气氛,陶醉其中,便又不免担心,这平静能维持多久?又在想,这黄河的风雪又何时来打破这宁静?
我的思绪飞涌着,而我的内心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我痛恨清朝政府的.腐无能,恨封建社会的制度与险恶;但是痛心的是,可怜那些无辜百姓,受官欺压;但最伤心的是那些视事冷漠的人,有多少人会自己跳出来打抱不平?屈指可数啊!
想了那么多,所以我写下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为国家富强而奉献,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和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决不能让历史重演。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11
这本书看了很多遍了。最早是语文书里面的《大明湖听书》这个编目。年少时哪里知道这文章的好处,虽然描写白妞的说书是那样的极尽渲染之能事。
后来有了几本书在肚子里面打底子,再于暇时认真的从头看起,细品下来,滋味竟是那么的悠远绵长。
老残,这名字便有一股子不流于世俗的孤傲,萧然。不是在世道上经历过几个起跌的,哪里能够如此?
其实这本书并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游记,最著名的有《徐霞客游记》在那里呢。其实他可以和《格列佛游记》相类比。对现实的不满,《格列佛游记》可以天马行空到幻境之中找到寄托,但是老残,还是现实的,他没有神游天外,他想在夹缝里面找到生存的空间。
老残其实不是避世的,他是入世的,虽然摇着串铃,不愿意做官,但是摇串铃的时候看到的是国计民生,虽然没有入仕,但是交接的都是官场上的人物,谈的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说实在的,在这篇所谓的游记里面,看到最后,心痛的成分多,灰心的成分更多。
作为一个山野之人,有济世之心,那是最苦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即便是想尽一切可想的办法,又能解决几何?最后,往往只剩下一肚皮的不合时宜。所以老残最后还能尽享隐居之乐,那真是上苍的眷顾了。
篇二:
老残游记读后感 篇12
《老残游记》的续篇最末一篇描述老残梦游地狱,最后其体香浓郁,业已是成就菩提果位了。作者刘鹗在文中多次论述佛理禅意,虽然到底他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境界,我们不得而知。最后的文字敢于肯定了老残从凡夫证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判断他是对佛教有深入了解的。
我们说老残确实是一个凡夫,从文章的开篇便勾勒出了老残生活的窘迫,同时也指出他的优势“为人颇不讨厌”。这一句“不讨厌”却成了成佛做祖的基础。
生活窘迫却不急功近利,在江湖上摇铃行医却似闲游看景,除了贴补家用,有了钱也不挥霍,遇人急难时又是不惜倾囊奉献。 开篇梦游蓬莱,黑夜泛舟,人单力薄却力抗凶匪 。听闻酷吏玉贤行径,不觉拍案而起,立即谋划上书陈情。白衣之身公堂上直面酷吏刚弼。泰山上更出谋划策帮助尼寺。充分显示了老残的侠客情怀。
当然老残却不莽撞,面对强人,也拿捏得体,不至自己于险境。更是知人善任,利用白太守破冤案,压制刚弼。利用捕快许亮兄弟,巧设金钱套擒拿贾二。
宫保要他来做官,他却悄悄离去。 开头文中说他写不了八股文章,可以知道他是不屑去写。老残能写公文,会做诗。他同书店老板的.对话,知道五经四书他全然是通达的。
两处写到他读书的情景,一处读《八代诗集》,说明老残不好功名利禄,心境闲淡。一处读《大圆觉经》,导致他最后飞升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