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等待戈多》读后感

2024/04/21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等待戈多》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1

重读《等待戈多》,一部不长的荒诞戏剧,却很费脑筋。这部戏剧的魅力在于,本身就是一个谜。每个人都在问,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有人求疑于作者贝克特,他很高明地继续玩捉迷藏:“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春天的阳光很柔和,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走在大街上,瞧着无暇享受阳光的各色人等,突然想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有三种人。当搜肠刮肚为这三种人找代表人物时,想起了《等待戈多》。这部剧只有五个角色,两个流浪汉戈戈和狄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还有一个替戈多送信的小孩,至于戈多这个被等待的人,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用这几个人为三种人佐证,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种人,打着遮阳伞晒太阳的人。听起来很有闲、很小资。不过,小资只是一种情调,那些光顾必胜客、上岛、两岸、避风塘、兰桂坊、seven(怎么象在做广告?)……喝一杯拿铁、卡布其诺、龙舌兰、朗姆酒,来一只哈根达斯(又有广告的嫌疑!)的人,未必能够入列。还是看一看波卓的派头,这位爷一出场,就拿着一根鞭子,用绳子拴住幸运儿的脖子,赶着他往前走。幸运儿两手提着一只沉重的口袋、一个折凳、一只野餐篮和一件大衣。幸运儿打开折凳,波卓坐下,打开篮子,取出一只笋鸡、一块面包和一瓶酒,大口地吃起来……不想再描述了,这就是第一种人。

第二种人,在阳光下忙碌的人。波卓在晒太阳,幸运儿在劳作。他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得到主人啃剩下的骨头。当流浪汉戈戈向波卓讨要骨头时,波卓说这通常是属于幸运儿的。得到骨头的代价不菲,要停止思想,或者按照波卓的指挥思想。在波卓的要求下,幸运儿发表了长篇演说。很佩服作者的独到之处,这篇上千字的演说没有一个词是连着的,没有一句话是完整的。那个送信的小孩,是戈多身边的人。如果戈多是一种拯救力量,那么小孩无疑也是个幸运儿,但是从小孩的表述中,他似乎也不够“幸运”。在阳光下忙碌的人,即便获得命运的垂青,又能如何?

第三种人,追赶太阳的人。夸父逐日的结局是,他渴死了。夸父逐日的现代版是,很多人为了追逐梦想而倒在路上。戈戈和狄狄两个流浪汉,曾经也非常体面,曾经也有一双合脚的靴子,曾经也有过一点儿思想。他们最终沦落了,无力再追求,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戈多,他们不认识戈多,不知道戈多是谁,甚至搞不清究竟要戈多给他们做什么,他们没有明确的要求,只是一种祈祷、一种泛泛的要求。戈戈和狄狄的不同是,虽然都丧失了追逐梦想的能力,但狄狄没有放弃自尊,没有失去生存的能力,他还能为自己找到萝卜。而戈戈已经丧失了羞耻心,他天天挨打,但是抱怨保护他的人;他搞不到萝卜,还嫌萝卜不好吃;他厚着脸皮讨要波卓吃剩下的骨头,他为了金钱与需要帮助的人讨价还价。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我们一生都在追逐梦想,追逐希望,追逐光明。当耀眼的太阳照射在头顶,都想触手而及,让思想的光芒照射人生,让精神的胜利愉悦生命。可是,我们并不能主宰灵魂,并不能左右命运。当梦想无情破灭,我们是选择做一个精神的流浪汉,还是思想的臣服者?看看我们身边的人,抑郁寡欢的大有人在,放浪形骸的不在少数,愁肠百结的经常碰到,撕心裂肺的也不少见,这些都是精神的流浪汉。他们看似是精神的独立者,其实也会为了一根剩骨头低下高昂的头。有雄心追逐梦想,就要有勇气接受失败。第一种人未必高贵,第二种人未必低贱,第三种人未必超脱。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本来就是荒谬的,不必为了所谓的价值、意义而背上枷锁。

戈多没有等来,波卓瞎了眼睛,幸运儿成了哑巴,戈戈和狄狄想上吊,但是他们找不到绳子……这就是生活!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2

一天的时间让我看完了《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整个心情沉浸在父亲的爱与后悔里,哀叹生命的神秘与偶然,亲情缘分的真挚与不舍,其中对人应该怎样活着的思考是让我久久不能释怀的。他的女儿是出生后不久就发现了病疾,而且她就在短短的18个月里就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在还没有学会悲哀就离开了,在还没有学会留恋就走了,可以说她无所谓失去,她得到了他父亲最深层的爱。可有很多人不是那么幸运的,他们生活多年以后,才发现上帝在允许他们来到人间时,就剥夺了他们可以和平常人一样拥有的幸福。幸福,就是对失去的别人却拥有的'平凡之物的羡慕。当他们知道了自己不同于别人,不能和大家一样去生活,而他们不能选择死,他们留恋生,留恋人世间的爱,留恋爱他们的父母,留恋每天新生的阳光。他们不能去诉说自己的痛苦,如果说同情是一种自己曾经经历后沉淀下的感情,在别人遭遇同样的事情时能交换的感情,那么有些痛苦,不是每个人都那么幸运的被上帝选中。看着那些万分之一的幸运都百分之百的降临在自己身上时,不得不怀疑,这是垂青还是折磨。我不想说苦难可以洗涤人的灵魂,苦难就是苦难。没有谁愿意放弃幸福、快乐而选择苦难的,因为苦难意味着忍,意味着不可言说,意味着在无望与绝望中等待,像等待戈多一样,等待着虚幻的希望,也自欺欺人。

妞妞是幸运的,她在懵懂中离开,尚未深陷红尘,尚未对这世界有爱与恨,尚未懂得留恋。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如果我的母亲知道,我会有今天的无奈,她会那么幸喜的迎接我的来到吗?她会那么艰辛的把我拉扯大吗?还会那么无私的去委曲求全吗?而现在我为了她的付出,而无奈着。我有时真想,如果我这样的来到这世界,上帝能给我机会去交换一些东西,我愿意就是一个世俗间平凡的女子,或者在我出生的时候,让我就失去更多,那么我的父母可能就不会在我身上寄予那么多的希望,可上天在我身体里种下的定时炸弹,迟迟不引爆,我在等待着他引爆,那么我的小小世界就彻底的崩塌。而上帝就这样,在最好与最坏之间给了我选择,我不知道我选择了这条路,会是什么结果,更可怕的是我选择了这条,放弃那条,就永远也不知道如果选择那条会是什么结果,一切其实是没有选择的。就像我只能朝前走,没有后头看另一条的路的权力。我们每个人都是妞妞,被抛入这的世界去经历生死离别,经历苦痛欢乐,给我们的亲人希望和悲伤,我们最后都会回到上帝的祭坛上,而伏在我们身上哭泣的是我们挚爱也挚爱我们的人。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3

等待戈多——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但在阅读之前内心迟迟不明白“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实,此刻我也不明白“戈多”具体代表着什么,只是模糊的认为那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休止的等待不明白等待何物的等待)当我怀着N个“?”读完这个剧本后,我感到沉闷、寂寥、无奈、彷徨。等待是亢奋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们无疑是坚定的。我们要用心中的信仰,来实现一个艰辛的过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

在两个流浪汉无助的等待和无聊的对话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无聊,虽然这孤寂与无聊出自戏剧本身,可同时又与我们心中不可鸣状的情感相撞击。

在此其间我们寻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点,期望从牢笼中冲破出去,也许会遍体鳞伤,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们就会顽强地站起来,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而努力,并且让我体味到人生中的甘与苦。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4

等待戈多——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但在阅读之前内心迟迟不知道“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实,现在我也不知道“戈多”具体代表着什么,只是模糊的认为那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休止的等待不知道等待何物的等待)当我怀着N个“?”读完这个剧本后,我感到沉闷、寂寥、无奈、彷徨。等待是亢奋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们无疑是坚定的。我们要用心中的信仰,来实现一个艰辛的过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

在两个流浪汉无助的等待和无聊的对话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无聊,虽然这孤寂与无聊出自戏剧本身,可同时又与我们心中不可鸣状的情感相撞击。

在此其间我们寻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点,希望从牢笼中冲破出去,也许会遍体鳞伤,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们就会顽强地站起来,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而努力,而且让我体味到人生中的甘与苦。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5

一棵突兀的树,一块坚硬的石头,两个极度渴望的人,还有四顾无际的充满光亮与空气的'大地和柔软的天空。

这就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的全部维度。另一个世界仅仅属于幻想的迷梦,那里一切都是被允许的,生命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天国。但它终于厌弃了它,没有痛苦的幸福好比没有幸福的痛苦一样不可忍受。幸福与痛苦,就象一块硬币的两个面,同等的占有和分享生命的乳汁。

戈多,某种意义上仅仅是希望的变体而已。希望什么,无关紧要。失败是必然的,因为希望是没有的。这个世界没有希望的预席。如果有,那也只可能存在于永恒的语言诱惑或者时间绵延无穷的晦涩自杀中罢了。

对于一个荒谬者来说,所有看似神秘的事物,包括这个世界,最终都只能是归于零。

作者很巧妙而又最平淡不过地踩住了刹车,在距离绝望仅一步之遥的地方。没有扼杀希望,却把它的幻影彻底地吹散了,从此便永不能聚合。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6

无尽地等待一个未知。在其过程中,做着毫无意义的事情,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见证各种各样的变故,欺凌压迫,溜须拍马,模仿扮演,争吵辩解,爱慕崇拜,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这便是人生。

他们说,《等待戈多》写的是战争时期人们的心境。哪里。战不战争,人心都是乱的。有了欲望便有了等待,即使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也会执着地等待。

剧中人物的思想始终混沌着,不知道时间,不知道彼此。我们呢?我们做计划写安排恨不得日程本能精细到秒,但实际上,没有人知道时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知道别人是谁吗?根本不。以为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的过去就是知道了,那,就错了。

他们所言所行荒诞不经。事实上,你我又何尝不是?我们看似秩序井然、目的明确的行为与生活,置于广袤的`宇宙中,同样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嘲笑他们的时候,忘了自己根本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认为这部剧的重点并不在文字本身。毋庸置疑,这部剧的每行台词和每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些都需要更细致的阅读和思考。之所以说台词不是重点,也只是从一个宏观理解的角度看——本来就只是两个茫然的人在茫然地等待中所说的一些茫然的话。比起台词来说,更能引人深思的是它所营造的那种氛围,和其展现的生活状态——一直在等待,然而却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状态,每个人都曾等待,等待着自己的未来能带来一个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连作者都不知道。但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戈多有可能是所谓成功,所谓幸福,所谓梦想,所谓完满,一切的一切,大到人生意义小到晚饭菜单,你说戈多是什么,戈多就是什么。

等等等,到底等来了什么呢?不过一片荒芜,而已。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7

读完了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觉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场漫无目的的等待,我们到底在等待着什么?感觉很茫然······

剧中的情景在脑海中不断重复,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坐在树下苦苦等待,虽然等待是令人烦躁和苦恼的,但他们依然执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为止。同时,小男孩带来的消息,也坚定了他们等待的信心,因为他们坚信明天还有希望会等来戈多。我不明白两个流浪汉为什么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会等到吗?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问,觉得那只不过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现实往往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戈多只不过是一个象征,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们还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若有若无、似曾相识而又不见其面的希望。

有人说,等待也是一种幸福,我认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能去等待,至少说明还存在着希望,如果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那是连仅仅一点点的希望都没有了。所以,等待也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希望,无论结果怎样,至少我们曾经幸福过,幸福真的很美好。

还记得小时候,我在学校等待父母来接我的情景,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天真的脸庞,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也许那时的我不懂得这就是等待,只是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们的怀抱,这就是等待的甜蜜。渐渐的我长大了,明白了原来父母也一样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我回家的心情也是幸福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现象,自然中渗透着等待的幸福。这不禁让我想到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的情景,虽然他们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是他们依然坚定的去等待着不愿放弃。我不知道他们等待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他们也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意义,他们把生命寄托在等待中,他们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等待戈多,也许只有等待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场等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预见明天会怎样,但我们依然都抱有幸福的希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开,我们一天天期盼它成长,等到花开烂漫时,那一定是最美丽缤纷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汉等待戈多一样没有答案。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长的;有的等待是短暂的;有的等待是幸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种等待。

《等待戈多》读完了,然而我还是没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时谁,这个人真的存在吗?虽然他没有出现,但他却像一根线一样牵引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许这就是荒诞意义的所在吧!而流浪汉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华了文章的悲剧意义,现实世界的丑恶、混乱和可怕,使他们的希望难以实现,他们的处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我觉得他们与其这样毫无结果的去等待戈多,为什么不去主动寻找"戈多"呢?也许人们对自己的命运和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认为只有选择等待才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直这样盲目的被动等待下去,真的可以等到幸福或者一直幸福下去吗?至少我觉得不会,我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运的宣判,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幸福,但至少我们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去等待,无论结果怎样,但至少过程是值得让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时又是荒诞的,两个流浪汉的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虽比较喜欢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击,又如何增强生命的坚韧和生活的意义呢?所以,我们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标奋斗,不能坐以待毙,麻木不仁。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8

没有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

怀着一颗猎奇的心,我读完了这本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整个剧情用下面那句话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反复和无聊之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贝克特经过他的形式向人们呈现人们本人亲自经历着的生活形状自身,只是将它荒诞化了,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延长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让咱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偶尔传来毫有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路的等待,知道天亮离去,口中还念念不忘,明天,戈多会来的。戈多是谁呢?有人说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说戈多代表着宿愿,也有人说戈多是你梦想却得不到的东西。不论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会来么?两个老流浪汉只需不断等就可以了么?戏剧结尾的时候

埃斯特拉冈说:“嗯,我们走不走?”弗拉基米尔说:“好,我们走吧。”他们坐着不动。

我清楚的记得,戏剧中,他们有好几次说他们要走了,但他们依然坐着不动。等待戈多,永远只要等待,等来的是一个奴隶主和他的奴隶,等来的是戈多阐明天再来的告诉。其实他们都知道兴许明天戈多也不会来,文秘网,兴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们所剩无多的生命。就如同咱们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枯燥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好像《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么。

戈多兴许就是咱们的现实,人们期盼着本人的现实,却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现实能够来到咱们面前。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满激情,我会付出我的致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拥抱幸福的明天。与君共勉!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9

自从五十多年前,萨缪尔·贝克特写了《等待戈多》,我就倍受煎熬。

读者们看了好那本书,都和书中的两个人一样,猜测我,探究我。有的人认为我是一个叫戈多的人,有十分奇特的事情。有的人认为我不是人,只是代表了希望,或者光明一类的东西。面对这些猜测,我只是好笑,可是却有许多人来等待我,等待我出现,给他们帮助。

这些疯子,我怎么能在他们面前出现了。他们会像魔鬼一样把我抓住,扯下我的衣服,把我拍个够,或许还会将我解剖呢。我要等,等他们忘记我。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名五十年,我日夜坐立不安,担心一天被人发现,突然被人抓走,可怕的事发生在我的身上。看着世人盲目的.等待,太好笑了。就像大街上一个人突然入神地看天空,其它人也随去看,不敢低头,生怕错过什么。一群人围在角落,其它人看了,便里三层,外三层,围个水泄不通。这些人如此盲目,我要是突然出现,他们会生吞活剥了我。

最近十年还不错,他们只是等待。无目的地等待,等待的实体我已经与等待分离。这些人处在社会的旋涡中,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傻瓜一样由社会支配。等待我戈多,只是寻求心灵的寄托。等待一个盛世。看着这群可怜的人,我真想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一些帮助,或者送他们几句金玉良言。

可是一些人太愚蠢了。总是自己失去某些东西而苦恼,其实他们伤心难过时同样失去了很多东西。他们认为生命之痛,生命之重让他们生活得很苦。可是他们却不为自己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反而寄托于上帝或者神灵。

人间也有许多让我感动的。身患癌症的丛飞,频频与死神擦肩,用爱和奉献谱写人生中最激荡的音符。邰丽华面对身体障碍,用心演绎出美丽的千手观音。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讲述最完美而丰富的故事,传递最坚强的心。这些人都不需要我的帮助,对他们而言能帮助他们的是他们自己。

我突然想到,谁也不曾见过我。于是我到大街上,大喊一声:“我就是戈多。”人群中弹出阵阵笑声,“快走开,我们在等待戈多,不要妨碍我们。”“谁是戈多?”“连戈多也不认识,你太老土了。”又是一阵笑声。

还有这么多人在等待我——戈多。这个世界就像一场荒诞剧。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10

无尽地等待一个未知。在其过程中,做着毫无意义的事情,遇见形形色色的人,见证各种各样的变故,欺凌压迫,溜须拍马,模仿扮演,争吵辩解,爱慕崇拜,日复一日,周而复始。这便是人生。

他们说,等待戈多写的是战争时期人们的心境。哪里。战不战争,人心都是乱的。有了欲望便有了等待,即使不知道等待的是什么,也会执着地等待。

剧中人物的思想始终混沌着,不知道时间,不知道彼此。我们呢?我们做计划写安排恨不得日程本能精细到秒,但实际上,没有人知道时间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又知道别人是谁吗?根本不。以为知道了他的名字,他的过去就是知道了,那,就错了。

他们所言所行荒诞不经。事实上,你我又何尝不是?我们看似秩序井然、目的明确的行为与生活,置于广袤的宇宙中,同样没有任何意义。我们嘲笑他们的时候,忘了自己根本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认为这部剧的重点并不在文字本身。毋庸置疑,这部剧的每行台词和每个动作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些都需要更细致的阅读和思考。之所以说台词不是重点,也只是从一个宏观理解的角度看——本来就只是两个茫然的人在茫然地等待中所说的一些茫然的话。比起台词来说,更能引人深思的是它所营造的那种氛围,和其展现的生活状态——一直在等待,然而却不知道到底在等什么。每个人都有过这种状态,每个人都曾等待,等待着自己的未来能带来一个戈多。至于戈多是什么,连作者都不知道。但其实这并不难理解——戈多有可能是所谓成功,所谓幸福,所谓梦想,所谓完满,一切的一切,大到人生意义小到晚饭菜单,你说戈多是什么,戈多就是什么。

等等等,到底等来了什么呢?不过一片荒芜,而已。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11

《等待戈多》是法国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一部荒诞戏剧代表作,他的作品以荒诞的手法,描绘了充满悲俗浑恶,空虚荒芜的西方现代社会的生活画面,使戏剧荒诞化,使荒诞戏剧化。

贝克特

贝克特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两幕剧《等待戈多》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公认的荒诞派戏剧,戏剧讲述了一个没有人来也没有人走的故事。故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戏剧冲突,也没有鲜明的人物对比,有的只是一些语无伦次的.对话和莫名其妙的动作。

两个流浪汉

第一幕讲述了,夕阳照在一条荒凉的小路上,路旁有一颗枯树,四周静悄悄的,两个流浪汉在等待戈多,为了打发时间,他们说着无聊的话,做着无聊的动作。

在他们等待的过程中,遇到了路过的奴隶主勃卓和奴隶幸运儿,在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出,奴隶主的趾高气扬,幸运儿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也体现了当时社会低层人们的生活状态。

在两个流浪汉无尽的等待之后,一个小男孩胆怯地走了过来说:“戈多先生不来了,明天一定来。”然而,暮色降临他们一动不动。他们为什么等待戈多,戈多到底是谁,他们自己也一无所知,他们只是希望戈多早日出现,戈多出现了,他们就有希望。

两个流浪汉

第二幕讲述了,还是在傍晚时分,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路旁的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看到树叶流浪汉很激动,似乎看到了希望即将来临一样。

两个流浪汉依然在等待戈多,而这次路过的勃卓和幸运儿一个变成了瞎子,一个变成了哑巴,幸运儿依然过着低贱的生活,两个流浪汉无法解释所发生的一切,但等待戈多的想法从没改变。

这时小男孩又带来口信:“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两个流浪汉感到很绝望,想去上吊,却一动不动。

流浪汉

《等待戈多》看似荒诞的剧情,看似没有头绪的故事情节,看似平淡无奇的剧中人物……却让人深思。

作者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人们在荒诞的生存环境下的痛苦与不幸,特别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人的孤立无援和痛苦绝望。

无尽的等待戈多,成为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呼喊和希望,希望戈多能帮助他们,拯救他们,就像他们心中的耶稣一样。

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希望。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12

等待戈多——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但在阅读之前内心迟迟不知道“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实,现在我也不知道“戈多”具体代表着什么,只是模糊的认为那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休止的等待不知道等待何物的等待)当我怀着N个“?”读完这个剧本后,我感到沉闷、寂寥、无奈、彷徨。等待是亢奋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们无疑是坚定的。我们要用心中的信仰,来实现一个艰辛的过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

在两个流浪汉无助的等待和无聊的对话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无聊,虽然这孤寂与无聊出自戏剧本身,可同时又与我们心中不可鸣状的情感相撞击。

在此其间我们寻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点,希望从牢笼中冲破出去,也许会遍体鳞伤,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们就会顽强地站起来,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而努力,而且让我体味到人生中的甘与苦。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13

哭着,笑着,恐惧着,担心着,喜悦着,我们接近了高三,走进了高三,走过了高三,远离了高三。

(一)酸

高三总是少不了考试的照顾,各种各样的,早读测验、周练、随堂测、月考、期中期末考、一模二模……所谓一天一小考,三天一大考。

我们说不在意小考,但当我们和别人一样的努力,却在一次次的测验中比别人少了几十分。即使我们对自己说卷子出的不好、老师判卷不公平来聊以自我安慰,却仍然挡不住内心的辛酸。由于考试太频繁,我们很快就忘记了一次考试带来的不快,投入了接下来的学习当中。

一次次小小的辛酸的积淀,最终铸就了一次狂风暴雨。

期中期末考,关系到是否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的时候,一模二模,关系到可以有胆量报什么样的大学的时候,却仍然是令人辛酸的失利。知道成绩的.那天,我们强忍着委屈听下了一堂堂的讲评课。直到回到家,汪洋般的泪水终于决堤,哭红了双眼。

酸过后的味道,就像是柠檬汁通过食道滑入胃里一样,不见了。

(二)甜

记得刚上高三没多久,有个学姐曾对我们说过不要害怕高三,别人能安然度过的,我们也没有问题。

现在想来,的确如此。

早在高二的时候,就曾一度质疑过高三人脸上的笑颜,似乎繁重的学业并不能使他们丧失快乐,甚至,他们的笑容比我们的更频繁。

我们这一个年级中绝大多数人都能度过高三这人生中第一道坎儿。高三很残酷,但它不仅不能消磨人的意志,相反,它使人更成熟、更坚强。高中三年,只有高三才是一次真正的蜕变。没有人会怨恨经历过的苦痛,因为它最终都会化作甘甜,丝丝入口,沁人心脾。

所以我们会笑,为充实的每一天而笑,为一点点的进步而笑,为好成绩而笑,为被老师夸赞而笑,为同学间与日俱增的默契而笑,为化茧成蝶的自己而笑。笑得灿烂,笑得洒脱,笑得明媚,笑得天真,笑得无瑕。

时光荏苒,过去后,回首走过的路,铺满糖果,只剩甘甜。

(三)苦

还记得暑假补课的时候空前炎热,全校唯一有空调的楼装修,更要命的是,我们的补课教室的空调一直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影响上课不得不关掉,于是我们被迫一边扇扇子一边度过了难熬的补课时光。

汗顺着脸颊一滴滴地留下,有人中暑,虽然大家嘴上都在抱怨,但没有一个人缺席。

那个时候,大家都已做好了准备迎接这俗称苦的一年。我们也都心里有数补课只是苦的开头而已。

最近整理书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做了那么多的事,仅仅在一年里,不禁惊叹起自己的耐力和韧性。每个高三人都是这样的吧,一遍遍的改作文,一道道的攻破难题,一次次的背密密麻麻的白纸黑字。练习册课本笔记本改错本卷子堆成山,签字笔圆珠笔铅笔一根根的用完。

艺术节合唱节体育节科技节,在外面哄闹的欢声笑语的映衬下,我们用磨出粗茧的手握着笔埋头写啊写。他们放学了我们还在学习,他们睡觉了我们还在熬夜苦战,他们放假了我们还在学校补课。

那些细碎的每天都在做的细小的工作一点点累积成了一片海洋,一点一滴的苦楚与煎熬成就了一个个全新的我们。

苦,也甜。

(四)辣

有时候,高三就像一杯白开水,平淡无味。没有了电视电脑小说游戏掌机游玩,我们每天把自己浸透在学习中,重复着学校补习班家的三点一线。

但有时候,高三也像川菜湘菜泰国菜一样辣的痛快,辣的刺激。每天都有跌宕起伏,像高速飞驰的过山车,一会儿在顶端一会儿又在谷底,无法预测下一秒将会发生什么。我们的心情也就随着高三的日子瞬息万变。聪明的人会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失落时迅速站起来,最终才会走向成功。

高三,就要学会给辣到的嗓子降温。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14

读完了贝克特的作品《等待戈多》,突然觉得人生好像就像一场漫无目的的等待,我们到底在等待着什么?感觉很茫然······

剧中的情景在脑海中不断重复,两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坐在树下苦苦等待,虽然等待是令人烦躁和苦恼的,但他们依然执着的等待着,守着那份希望,今天等不到就等到明天,直到等到戈多为止。同时,小男孩带来的消息,也坚定了他们等待的信心,因为他们坚信明天还有希望会等来戈多。我不明白两个流浪汉为什么要一直等待戈多,而且只要一直等待就真的会等到吗?我有很多的不解和疑问,觉得那只不过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方式,现实往往是令人难以接受的,戈多只不过是一个象征,也许根本就不存在,然而他们还是在等待着,等待着那若有若无、似曾相识而又不见其面的希望。

有人说,等待也是一种幸福,我认为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能去等待,至少说明还存在着希望,如果连等待的机会都没有了,那是连仅仅一点点的希望都没有了。所以,等待也会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希望,无论结果怎样,至少我们曾经幸福过,幸福真的很美好。

还记得小时候,我在学校等待父母来接我的情景,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天真的脸庞,一双双期盼的眼睛,也许那时的我不懂得这就是等待,只是在见到他们的那一刻,幸福的奔跑到他们的怀抱,这就是等待的甜蜜。渐渐的我长大了,明白了原来父母也一样是在等待,他们等待我回家的心情也是幸福的,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现象,自然中渗透着等待的幸福。这不禁让我想到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的情景,虽然他们不知道结果会怎样,但是他们依然坚定的去等待着不愿放弃。我不知道他们等待的意义是什么,也许他们也不明白自己等待的意义,他们把生命寄托在等待中,他们活着的唯一意义就是等待戈多,也许只有等待才是他们的希望所在吧!

人生也如同一场等待,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能预见明天会怎样,但我们依然都抱有幸福的希望。等待就像幸福的花开,我们一天天期盼它成长,等到花开烂漫时,那一定是最美丽缤纷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在等待,就像流浪汉等待戈多一样没有答案。也许每个人都经历过等待,有的等待是甜蜜的;有的等待是痛苦的;有的等待是漫长的;有的等待是短暂的;有的等待是幸福的,而有的等待只是一种等待。

《等待戈多》读完了,然而我还是没有弄清楚戈多到底时谁,这个人真的存在吗?虽然他没有出现,但他却像一根线一样牵引着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许这就是荒诞意义的'所在吧!而流浪汉的苦苦等待,只是更加升华了文章的悲剧意义,现实世界的丑恶、混乱和可怕,使他们的希望难以实现,他们的处境是悲哀的,只能等待,因为生活本身就是荒诞的。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我觉得他们与其这样毫无结果的去等待戈多,为什么不去主动寻找"戈多"呢?也许人们对自己的命运和自己所生存的世界是不可知的,认为只有选择等待才是必然的,但是,如果一直这样盲目的被动等待下去,真的可以等到幸福或者一直幸福下去吗?至少我觉得不会,我认为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而不是去等待命运的宣判,或许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幸福,但至少我们是快乐的,在快乐中去等待,无论结果怎样,但至少过程是值得让人回味的。

"等待戈多"是幸福的,同时又是荒诞的,两个流浪汉的坚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方式是不可行的。生活虽比较喜欢捉弄人,但你不被它的磕碰打击,又如何增强生命的坚韧和生活的意义呢?所以,我们要勇往直前的向目标奋斗,不能坐以待毙,麻木不仁。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15

13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新教家庭里,1923年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法文和意大利文,1927年毕业。第二年贝克特被选派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担任为期两年地英语助教,结识了已经是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同乡乔伊斯,并且与人合作把他的一些作品译成了法文。

任教期满,贝克特回到三一学院任拉丁语讲师,1932年辞职后专事创作,同时先后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和德国漫游,在1937年看到纳粹主义的威胁后返回巴黎定居。他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抵抗运动,替一个为英国收集情报的支部翻译资料和打字。结果支部被人出卖,他躲过了盖世太保的追捕,逃到普罗旺斯的一个村庄里当雇工。和平刚刚恢复,他又志愿到诺曼底的一个红十字会医院去当了几个月的翻译。

等待戈多写的是发生在两个黄昏的事情,但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主人公是两个流浪汉,背景是一片荒野,路旁只有一棵枯树,两个流浪汉就在树下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一面做着闻臭靴子之类的无聊动作,一面在语无伦次的梦呓。最后有一个男孩来说戈多今晚不来了,第一幕就算结束。第二幕是第一幕的重复,只是当知道戈多又不来的时侯,他们就想上吊,结果裤带一拉就断,于是只能毫无希望的等待下去。

等待戈多显然是一出荒诞剧,这种情景可以发生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因为戈多是谁,谁也不知道,它表现的只是人类等待的希望只能化为泡影的悲惨现实。这里的等待,在法语里是现在进行时,所以它不是本义上的期待,而是一种生存状态,意味着人类永远再等待,却又不知道到底再等待什么,而且永远不可能等来什么。正因为这个剧本用荒诞的手段极其深刻地揭示了生活的荒诞和无意义,它才流传至今吧,并且成为法兰西喜剧院的保留剧目,并且被译成20多种语言。

等待戈多这部剧本反映了时代的悲剧,表现了大战在西方人心灵下留下的创伤,以及他们在冷战中对社会现实的绝望。

这种用完全荒诞的手法来表现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在形式和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因而能引起我们内心的震撼,像希腊悲剧那样起到了净化心灵的作用。

没有什么事发生,没有人来,没有人去,真可怕。

怀着一颗好奇的心,我读完了这本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这本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等待戈多》,闭上眼,脑中一片混乱。整个剧情用上面那句话来概括再恰当不过,就是这样一部看似重复和无聊之极的`戏剧,却是贝克特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贝克特通过他的方式向人们呈现人们自己亲身经历着的生活状态本身,只是将它荒诞化了,他将这荒诞的感觉拉长了也缩短了,他把它捏扁打碎复又粘贴起来,让我们看清楚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弗拉基米尔和埃斯特拉冈,在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两个老人呆呆的坐着,偶尔传来毫无意义的对白,却仍是等待着,没有思绪的等待,知道天黑离去,口中还念念不忘,明天,戈多会来的。

戈多是谁呢?有人说戈多指的是上帝,有人说戈多代表着希望,也有人说戈多是你梦想却得不到的东西。不论戈多是什么,戈多真的会来么?两个老流浪汉只要一直等就可以了么?

戏剧结尾的时候

埃斯特拉冈说:“嗯,咱们走不走?”

弗拉基米尔说:“好,咱们走吧。”

他们坐着不动。

我清楚的记得,戏剧中,他们有好几次说他们要走了,但他们仍然坐着不动。等待戈多,永远只有等待,等来的是一个奴隶主和他的奴隶,等来的是戈多说明天再来的通知。其实他们都知道也许明天戈多也不会来,也许他们根本就不是在等待戈多,而是在等待中消磨他们所剩无多的生命。就好像我们重复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单调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如同《等待戈多》中的两个流浪汉一样披着等待的外衣逃避着什么。

戈多也许就是我们的理想,人们期盼着自己的理想,却在生活中被打磨掉了棱角,只是等待着理想能够来到我们面前。我想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的生活一定是充满激情,我会付出我的努力和汗水,全身心的投入到生活中去,去拥抱幸福的明天。

与君共勉!

《等待戈多》读后感 篇16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荒诞派戏剧,虽然只有两幕,却在当时的欧洲掀起了轩然大波,直到现在都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义非凡,是荒诞派戏剧中的经典之作。

故事发生在两个黄昏,第一天,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戈戈)和弗拉季米尔(狄狄)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然后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进行了一系列无聊的谈话和无意义的举动,等到傍晚,一个小孩子跑来告诉他们戈多先生今天不来了,明天来。第二天,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几片叶子,波卓瞎了,幸运儿哑了,最后仍旧是以小孩子相同的传话结尾。戈多究竟是谁,能做什么,连他们自己都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呓般的对话和无聊的动作消磨时光。

贝克特这部戏剧的写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世界,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战后的世界混乱无序,荒谬丑恶,人们的生存环境极其恶劣。这在剧本中人物活动的背景中就表现了出来,荒原、沼泽、枯树、黑夜等等,都体现出了凄凉、孤独、恐怖的生存环境。两个主人公戈戈和狄狄就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地位卑微,行为荒唐,精神状态恍惚迷离,整日浑浑噩噩,百无聊赖。荒诞派戏剧的精神内涵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剧中也体现出了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终极价值已经没有了,人必须为自己寻找存在的理由。戈戈和狄狄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却每天都在等待着所谓的“戈多”,这成为了他们活下去的唯一目的,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仿佛只要戈多来了,他们就会被解救,从此结束如今这痛苦的生活,他们热切地盼望着,等待着。然而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荒诞的生活一次次打击着他们的希望,他们能等来的只有失望,甚至是绝望。戈戈和狄狄这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却毫无希望的等待反映了当代人,而不只是西方人,迫切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放眼望去,现今的社会上像戈戈和狄狄这般浑浑噩噩,百无聊赖度日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纵使物质世界的发展再迅速,也弥补不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剧中的戈戈和狄狄虽是两个有些神经质的流浪汉,却也是整个人类的缩影,生存在荒谬混乱的环境中,于孤立无援、生死不能、痛苦绝望的境地里渴望着、等待着一份不曾谋面也不知何时出现的希望来将我们救赎。我们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茫然而不知所措,忍受着生与死的痛苦折磨,默默等待着遥不可知的命运中的希望。

贝克特没有告诉我们戈多是谁,是什么,但每个人对于戈多都有自己的理解,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戈多。因为戈多并不特指某个人或某种事物,可以说他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他只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编造出来的幻想,是人们在精神迷茫状态下的一种寄托,就像是即将掉入悬崖时抓住的那一根救命稻草,哪怕再微弱,再渺小,那也是支持着人们坚持活下去的希望。每个人的需求不同,等待的事物也尽不相同,所以才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戈多。然而这样的戈多实在是太渺茫了,那种无法抓住的感觉有时会令人感到绝望,于是人们认识到等待只能换来无望而又无可奈何的结局。人的一生不就是在等待中度过的吗?或许是等待一件事物,或许是等待一个人,甚至也可能是等待死亡,这个等待的过程正是荒诞的人生所经历的过程,于无尽的等待中渐渐走向毁灭的黑暗。

希望在神话中是潘多拉魔盒打开后最后出来的事物,这正意味着希望是绝对存在的,然而要等待希望的实现却是未知而不可控制的,等待只能意味着幻灭。所以我们不能在原地傻傻地等待着希望的到来,而应该鼓起勇气朝前方探索,或许希望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戈多迟迟不来,苦死了等他的人。”那么,我们就不要等了,开始动身去寻找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