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寒假记事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初一寒假记事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寒假记事日记 篇1
寒假,像一杯水。有甜,有苦,有咸,有辣……在这寒假里,我们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那么,我现在就和大家一起来分享这杯水中的甜吧!
记得,在这一年的寒假里,我遇到了不少开心的事,这些事都让我感到很甜。其中有一件事是让我感到最甜的。
那是在星期六的一个下午,我们几个约好在篮球场里会合。分别有:我,姐姐,黄泽贤,黎伟康和英明这五个人一起去黎伟康家的旁边烧烤。我们几个拿着东西,一起去烧烤。到了那个地方,有两个人负责生火,有两个人负责烧水,一个人负责把东西分类。工作分好了,我们先在正式烧烤,我首先拿得是香肠,后来拿的是鸡翅,就在那烧。其他人大多数都是拿香肠,所以香肠一下子就没有了。
过了一会儿,黎伟康和英明就去加碳,他们的手非常的脏,让人想不到的是:他们却把手向别人的脸上抹去,让人变成大黑猫。我们跟着他们……哈哈,大家都变成了大黑猫。
他们不服气,说要来一场比赛,比赛规则是:每一个人首先要烧一个食物,然后,把它吃下去,吃完后,就用碳抹在别人的脸上,每个脸要花六条胡须谁先完成就胜利。
比赛正式开始,之间我们大家都向香肠拥去,因为只剩一根香肠,而香肠又是最用以烤熟的。结果被我拿了。过了一会,香肠熟了,我以最快的速度把它吃完,吃完后立刻向碳拥去,眼看黄泽贤就快要吃完了,我加快了速度吗,献给黄泽贤画了六条胡须,接着一个个的画下去……
比赛结束了,我是最终的胜利者。我高兴极了!
这一次的烧烤,真好玩啊!
这就是那杯水中的甜了!
初一寒假记事日记 篇2
肯德基快餐店里,浓郁的炸鸡香弥漫了整间屋子,人们三五成群地走进店里,有爷爷奶奶带孙子、孙女的,也有学生三三两两结伴而来,也有潇洒的年轻人,各自占据着一方天地,享受美味佳肴。
“咔。”门又被推开,走进来一家三口人——一对年轻的'夫妇带着一个四五岁左右的男孩。三人衣着朴素,皮肤略黑,脸上还有点灰尘——显然是外地打工者。母亲留着长发,只用橡皮筋简单地扎在脑后。父子俩头发枯涩、凌乱,像两束蓬松的干草。
他们用紧张而又迟疑的目光四处张望,随即来到一张有两个空座位的桌子前,低头,似乎在询问,旁边两个年轻人冷冷地说:“有人了。”夫妇俩再次开始用目光巡视,再次询问,又一次被拒绝……最后,三人只好走到柱子旁边,拉着小孩的妈妈和小孩靠在柱子上,爸爸却离开了。
一会儿,爸爸回来了,他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托盘里的东西并不丰富,甚至有些寒碜:一张纸巾,一个盒子——盒子里只有一个香气诱人的鸡腿。母亲小心翼翼地拿起纸巾,在鸡腿的根部绕了几圈,才把冒着热气的鸡腿递给那个男孩,小男孩看了一眼母亲,接过鸡腿,狼吞虎咽地啃了两口,突然,他停住了,把鸡腿送到母亲的嘴边,两只眼睛不停地眨着,好像在说:“妈妈,您吃一口吧!”母亲轻轻地摇了摇头,小男孩把手缩了回去,又把鸡腿送到父亲的嘴边,父亲笑了笑,也推开了,小男孩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又津津有味地啃了起来。
在父母的注视下,一个鸡腿被啃完了,小男孩啃得那么干净,才意犹未尽地把光溜溜的骨头放进盒子里。母亲帮他擦干净手、嘴。父亲端起盘子,把盒子扔到垃圾箱内,又走到服务台前,把盘子坏给了服务员。
一家三口牵着手走出去,消失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
猜你喜欢1:初一学生《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呵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不仅让我们记住了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巴学园,更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发展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这个旅程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更重要。
如果调皮的、在人们眼中显得有些另类的小豆豆没有遇上超级棒的小林校长,那么她的生活轨迹定将改变无疑。而小林校长许多创造性的举动来自于他对幼儿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和对儿童真正的关爱。以小林校长为代表的巴学园是孩子们生活的`乐园,学习的宝库,发展的舞台。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发表自己的观点。
一、巴学园中的教育首先是建立在没有歧视的基础上的。
无可否认,在进巴学园之前,小豆豆的确是一个有些“怪怪”的孩子,她的所做所为确确实实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是当小豆豆的妈妈带着她来到巴学园时,一切出人意料。小林校长和善地引导小豆豆说话,在小豆豆的话匣子打开之后,他很有耐心地、专注地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并收下了这个让人有些头痛的学生,使得小豆豆的内心悄悄地发生了改变,她打心里喜欢上了小林先生和巴学园。之后每当校长看到小豆豆的时候,总是会寻找机会很自然地说出“真是个好孩子”,这短短的一句话发掘出了小豆豆内心深处善良的本质,让小豆豆时常以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让自己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泰明是个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孩子,走起路来一摇一摆,但是巴学园里没有一个人歧视他,泰明也有很多的朋友,小豆豆是他最好的朋友。在共同的成长中,巴学园的学生显得特别的团结,为了让泰明也上自己的树,小豆豆费了一番苦功。期间也曾出现惊险的一幕幕,最终都化险为夷了。泰明终于有机会和别的小朋友一样站在高处眺望远方了。
高桥君是个侏儒,但是在巴学园里,他成为了运动明星,因为运动会的很多项目都是为他而设立的,所以他总是能拿第一。
二、巴学园中的教育最懂孩子,并且创意十足。
先从校园的主要硬件开始,无论是校门还是教室,都与众不同,校门远看就是一棵大树,而教室和图书室更绝,是用六辆报废的电车代替的。吃饭也别具一格,首先为了孩子的营养,校长想出了让学生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并及时检查,发现有学生未带齐的,就让校长夫人亲自下厨添加,保证了孩子的营养,又让孩子养成了不挑食的习惯。《饭前歌》让学生在歌唱中喜欢上吃饭,并能够记住节奏好好咀嚼,消化。
有创意的活动还很多,比如冒险呀、在礼堂里露营呀,运动会的设置呀等等。教学安排也体现出了自主性。无论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进度的把握,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加上位置的不固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别人合作学习。
在管理上体现了人性化和创意。如小林校长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而尾巴事件中,小林校长更是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关爱。
当然小豆豆那宽厚仁慈的妈妈也是功不可没的,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的成长,了解孩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的出发点。
有人把《窗边的小豆豆》说成“成年人的童话”,把它和时下流行的几米系列、麦兜麦唛系列混为一谈,并说什么“成人的童话很美好,成人的童话很无奈”。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小豆豆并不是成人的童话,而是讲述成人的童年往事,我们这些成年人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属于自己的过去,而小孩可以从中看到他们现在的童年。童年是人一生值得回味无穷的东西,它和童话一样都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但童年绝不等同于童话,童年始终是真实的,而童话纯属杜撰。
这个叫小豆豆的女孩眼里所展现的童真世界是我们曾经忽略和淡忘的美好事物,这种忽略通常都是一生的,那些生命中非常宝贵的东西,居然整整一生我们都没有想起来。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所以我们更应该去读这本书,弥补这种遗憾。
猜你喜欢2:遇见初一日记
微风吹花香,黑夜藏起方向,夜行的人不知所措,遇见你,是唯一的光。
——题记
夜,仿佛无边无际,渺远的天宇,似一只打翻了的墨碟,墨色蕴染,深灰的层积云密不透风地席卷了黛色的苍穹,寂静夏夜里只听得我沉重的呼吸声,如一直嘶鸣的风箱——闷热的天气,我实在难耐,鼻炎又犯了。
看我夜里难受得蜷缩成一个虾米状,爸妈决定驱车带我去上海治疗。
不曾想到,那一次无意遇见,令我终身难忘。
步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一阵浓郁的酒精味便扑鼻而来,我努力嗅着,竟莫名得感到安心清爽。
排队,挂号,取病历,习惯性一瞥,专家门诊,门诊医生:陶磊,这个名字一下映入眼帘,该是个和蔼亲切的医生,我暗自想。
步入诊室,一位秀颀的中年男子端坐于桌前。一身干净得看不出一丝褶皱的白大褂,干练的短发,一副金丝边眼镜背后,深邃的双眸散发出智慧的光芒。诊室有点阴暗,唯有一缕金色的阳光透过洁净的窗,跳跃点亮一隅。
并不和蔼,也不甚亲切。我望着他的眸,竟不由得紧张。
遇见你,是如此神秘。
坐于医疗椅上,他熟练的拿出一根扁木片压舌,打灯,观察,又拿一根金色感应器,在我的鼻腔内探寻。
他突然问道:“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症状?”我闭口不答,作为病人的我向来不开口,只是配合治疗,说病史之类一向由妈妈代劳。
果然,妈妈开口道:“她其实小时候就……”话说了一半便被一个声音打断:“不好意思,我是在问你女儿,这么大的孩子,又不是小朋友,与医生交流,难道不是简单的事吗?”
他的声音并不响亮,不缓不急却字字如重锤敲打我心,期待的眼眸中闪烁着点点智慧,引人深思却又犀利,一针见血。霎时,我惊讶地说不出话来,嘴微张,竟有些呆滞地看着这位主任医师。回首望瞭望爸爸妈妈,也皆有惊讶之色。
遇见你,是震撼。
空气仿佛凝固了十几秒,气氛有些凝重,我才缓缓开口“嗯……我小时候就有鼻炎,大约从5岁开始……”我结结巴巴地述完,心里有些慌。
他依然镇静自若,若一尊楠木雕塑,默立却光芒四溢。
“你们看,小姑娘自己不是讲得挺好的嘛。”
“来,我给你讲用药事宜……下次来复诊,记得咱自己的事要自己说。”
他的话,如一束灿烂金色的阳光直射我漫漫黑夜,我如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原来自以为参加几次夏令营便自诩自立能力很强的我,在生活中仍然是一株脆弱的温室花朵,同辈如我缺乏的不就是自立的意识与顽强的韧性吗?他不仅是医生,更是良师,一针见血地敏锐觉察到我的病根。
遇见你,是幸事。
陶磊,这个陌生的名字,偶然的一次遇见或许你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但简洁的话语却如一道暖阳。感谢你,我会铭记这份温暖,然后,安心地、用力地走向以后的锦绣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