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初一军训优秀日记

2024/04/21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初一军训优秀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初一军训优秀日记 篇1

时间如白驹过隙,不知不觉,短暂的七天军训已经匆匆过去了。这其中有欢笑,有泪水,但更多的是在这次奇妙的旅行中所收获的精神感悟。

军训的第一天早晨,天气是格外的晴朗,微风不燥,阳光正好,我们怀着满心的期待和向往,涌入操场。

可常常是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事实总让人大跌眼镜。

我们的教官姓丁,穿着一身迷彩服,长着一张面容清秀的脸,一双豆芽般的小眼睛,讲话和其他教官大相径庭,其他教官都像雄狮般地高声怒吼,而我们的教官讲话不紧不慢,温文尔雅,一开始我们的心中都乐开了花,以为遇到了一个好教官。

可接下来的训练就如一股清流,突遇悬崖般的落差。接二连三的深蹲俯卧撑在他的口中,说得是如此的云淡风轻,可让我们做得是如此的吃力辛苦。

下午烈日骄阳,万里无云,一切都变得格外的安静,似乎小动物们都进入了中午的小憩阶段,空旷的操场上星罗棋布地布满了学生,我们在烈日下站着军姿,汗流浃背;在滚烫的橡胶跑道上做俯卧撑,浑身疼痛难忍。

经过第一天的魔鬼训练后,我们当中的每个同学都双腿酸软,疲惫不堪。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在重复同样的几个训练,军姿、跨立、齐步走、跑步走等等,但似乎枯燥中带着些趣味。

在紧张的训练中,丁教官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的事。他会细心地照料到每个同学,给鞋带松了的同学系鞋带,还会在我们精疲力尽的时候给我们表演摔跤,偶尔在休息时还会跟我们聊着五花八门的话题,跟我们开着的各种幽默风趣的玩笑。这似乎给我们在炎热中带来了一丝清凉,在紧张中带来了一阵轻松,在劳累中带来一份欢乐!

到军训接近尾声的时候,我们似乎对这魔鬼训练有些恋恋不舍了,我们分外珍惜,头顶上那片蔚蓝的天空;分外珍惜,正午似火的骄阳;分外珍惜,与教官相处的短短七天的时光;分外珍惜同学们团结一致在操场上全力以赴的训练;分外珍惜所有短暂的拥有短暂的七天军训,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还让我获得了精神的滋养。一下午不准喝水,顶着烈日站几个小时的军姿,在身体不适时,能够坚持完成各项任务,这些我之前都不敢想的事我竟全都做到了。这其中,除了对自己满满的自豪外,还有一种对祖国的感激。感激我们生在了和平安定、繁荣昌盛的中国。还有对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军人的敬佩之情,感谢他们站在祖国的最前方,保卫着我们每一寸神圣的土地。我要向每一位军人致敬。

丁教官,也许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段美妙的回忆,军训尽管已经成为过去,但它教会我们面对困难要坚强努力,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被忘却,这些我们所收获的精神和品质将帮助我们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砥砺前行。

及时当勉励,未来亦可期。加油,不付青春,不负韶华!

初一军训优秀日记 篇2

四天的军训结束了。在这四天的军训中,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军人,什么是军人的生活,什么是军人的作风。

教官就像钢铁一样,我们就和豆腐差不多。

在这几天难以忘怀的军训生活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站军姿。

第一天,我们来到这个陌生的坏境,既感到兴奋,又感到害怕。我们按照老师分好的班级,走进了高大的教学楼,进入了窗明几净的教室,在老师的安排下,我们做好了准备工作。

“嘟—嘟嘟”楼下突然传来一阵哨声。“快,下楼站队。”老师说完,同学们都一窝蜂的涌出教室:有的像一只只落难的兔子,快速的跑下楼梯;有的同学像没听见哨声一样,慢慢悠悠的走下楼梯。我们站在操场上,漫无目地的走着、跳着、跑着、嬉笑着、打闹着。这是,一声干脆而又严厉的短语发出:“闭嘴。”我转头一看,竟然是两位教官。顿时,全体同学都闭上了嘴,变得鸦雀无声。

两位英姿飒爽的教官向我们走来,他们站在台阶上,面向我们,宣布了接下来要干的事情。

军训开始了。首先,教官发出口令:“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好队,要快。”我们都懒懒散散地走向自己的位置,排好队,有的同学不知道站在哪,就随便插了进来。一位高个子教官严肃的说:“把你们的散漫都收回去,我要的是铁的纪律。”听了之后,我暗暗想道:教官这么凶,跟着他们训练,肯定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队伍整理好后,教官喊道:“现在训练站军姿。”我想:天哪!站军姿,怎么站啊?要站多长时间啊?倒霉啊!!教官又说:“现在,看我来演示一遍。”两位教官排列好,一边喊着一边做。演示完后,对我们说:“都看清楚了吗?现在,听我口令。前后分开75公分,左右分开20公分,向右看——齐。”“小碎步动起来。脚跟并拢,脚尖分开约60度,双腿挺直,两臂自然下垂,大拇指位于食指第二关节,中指紧贴裤缝,双臂夹紧,头要正,颈要直,双眼平视前方,身体微向前倾,重心落在前脚掌上。”教官边说,我们边做。“站好,不要动,还能不能再紧张一点啊。”“能。”我们喊道。教官严厉的话语吓得我不知所措,我连忙按照教官的要求做了起来,不一会儿,气氛紧张了起来。我在烈日的照射下,早已汗流浃背,但我还是要坚持下来,因为我想到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就暗自下定决心我不能这么容易就放弃,因为我连基础都没做到,还没有资格谈放弃,所以我坚持住了。

一天的军训结束了,我们集合在教学楼前,主任说:“同学们今天表现得非常好,希望在接下来的这几天里,同学们一定要再接再励。”

通过这次军训生活,不仅深化了我们的国防意识,也加强了我们的纪律约束,增强了团队精神。我们学到的是坚强,自尊结,丢掉的是懦弱,懒散,自私,锻炼了身体,学到了真正的本领。

猜你喜欢1:清明初一日记

又是一年的清明节,明天再接受一次抽测我们就放假了。但是,现在就已经开始计划起清明节是不是要去公墓给自己已经逝世了的亲人扫墓呢。

对于清明节,世人或许都认为他是悲伤的代名词,但是,我对他有着不一样的感受。的确,清明节充满着悲伤的氛围,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尘的记忆,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记忆,视乎这一切都只能用眼泪来宣泄。或许也因此,类成了人们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记忆。

但泪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释,可往往人们认为清明诶是由无名的悲伤和萧瑟灌注而成的。也许他们是对的,清明之类是悲伤的。但室,回忆过往的痛苦记忆对于现在的我们又有什么意义,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为什么而存在,好好想想对未来的勾画。

清明不应是对王室的追忆而是对未来的展望。试想如果人们一味的沉浸在对往事的追悔,无奈,自责,哪么世上又有几人能抓住现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来。那么世界将会变成一片哀伤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个工人宣泄的机会,那么我便是赞同。清明节的祭祖我看惯了一大对人大哭一场,可又有几人是有感而发那?如今这个社会充满着欺骗,使我不得不怀疑。类还能表达自身的情感吗?一幕幕电视剧,感人的情节却再也不能让我泪流满面。人人清明流泪,究竟为了什么?

现在早已没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究竟是我太过敏感,还是人们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卖声依旧,游人笑语不绝。人么视乎麻木了,没有感情的宣泄,没有对过往的追回,更没有对未来的展望了。

猜你喜欢2:初一的老师日记

我曾在深山间和陋巷里夜行。夜色中,有时候连星光也不见。无论是山怀深处,还是小巷子的尽头,只要能瞥见一豆灯光,哪怕它是昏黄的,微弱的,也都会立时给我以光明、温暖、振奋。

如果说,人生也如远行,那么,在我蒙昧的和困惑的时日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我的一位师长的窗内的灯光。

记得那是抗战胜利,美国“救济物资”满天飞的时候。有人得了件美制花衬衫,就套在身上,招摇过市。这种物资也被弄到了我当时就读的北京市虎坊桥小学里来。我曾在我的国语老师崔书府先生宿舍里,看见旧茶几底板上,放着一听加利弗尼亚产的牛奶粉。当时我望望形容削瘦的崔老师,不觉想到,他还真的需要一点滋补呢……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里面抄袭了冰心先生《寄小读者》里面的几个句子。作文本发下来,得了个漂亮的好成绩。我虽很得意,却又有点儿不安。偷眼看看那几处抄袭的地方,竟无一处不加了一串串长长的红圈!得意从我心里跑光了,剩下的只有不安。直到回家吃罢晚饭,我一直觉得坐卧难稳。我穿过后园,从角门溜到街上,衣袋里自然揣着那有点像脏物的作文簿。一路小跑,来到校门前——一推,“咿呀”了一声,还好,门没有上闩。我侧身进了校门,悄悄踏过满院由古槐树冠上洒落的浓重的阴影,曲曲折折地终于来到了一座小小的院落里。那就是住校老师们的宿舍了。

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那样一点亮光——昏黄,微弱,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我知道,崔老师就在那窗内的一盏油灯前做着他的事情——当时,停电是常事,油灯自然不能少。我迎着那点灯光,半自疑又半自勉地,登上那门前的青石台阶,终于举手敲了敲那扇雨淋日晒以至裂了缝的房门。

笃、笃、笃……

“进来。”老师的声音低而弱。

等我肃立在老师那张旧三屉桌旁,又忙不迭深深鞠了一躬之后,我觉得出老师是在边打量我,边放下手里的笔,随之缓缓地问道:“这么晚了,不在家里复习功课,跑到学校里做什么来了?”

我低着头,没敢吭声,只从衣袋里掏出那本作文簿,双手送到了老师的案头。

两束温和而又严肃的目光落到了我的脸上。我的头低得更深了。只好嗫嗫嚅嚅地说:“这、这篇作文、里头有我抄袭人家的话,您还给画了红圈,我骗、骗……”

老师没等我说完,一笑,轻轻撑着木椅的扶手,慢慢起来,到靠后墙那架线装的和铅印的书丛中,随手一抽,取出一本封面微微泛黄的小书。等老师把书拿到灯下,我不禁侧目看了一眼——那竟是一本冰心的《寄小读者》!

还能说什么呢?老师都知道了,可为什么……

“怎么,你是不是想:抄名家的句子,是之谓‘剽窃’,为什么还给打红圈?”

我仿佛觉出老师憔悴的面容上流露出几分微妙的笑意,心里略松快了些,只得点了点头。

老师真的轻轻笑出了声,好像并不急于了却那桩作文簿上的公案,却抽出一支“哈德门”牌香烟,默默地燃了,吸着;直到第一口淡淡的烟消溶在淡淡的灯影里的时候,他才忽而意识到了什么,看看我,又看看他那铺垫单薄的独卧板铺,粲然一笑,教训里不无怜爱地说:

“总站着干什么,那边坐!”

我只得从命。两眼却不敢望到脚下那块方砖之外的地方去。

又一缕烟痕,大约已在灯影里消散了。老师才用他那低而弱的语声说:“我问你,你自幼开口学话是跟谁学的?”

跟……跟我的奶妈妈。“我怯生生地答道。

“奶妈妈?哦,妈母也是母亲。”老师手中的香烟只举着,烟袅袅上升,“孩子从母亲那里学说话,能算剽窃吗?”

“可、可我这是写作文呀!”

“可你也是孩子呀!”老师望着我,缓缓归了座,见我已略抬起头,就眯细了一双不免含着倦意的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案头那本作文簿,接着说:“口头上学说话,要模仿;笔头上学作文,就不要模仿了么?一边吃奶,一边学话,只要你日后不忘记母亲的恩情,也就算是好孩子了……”这时候,不知我从哪里来了一股子勇气,竟抬眼直望着自己的老师,更斗胆抢过话来,问道:

“那,那作文呢?”

“学童习文,得人一字之教,必当终身奉为‘一字师’。你仿了谁的文章,自己心里老老实实地认人家做老师,不就很好了么?模仿无罪。学生效仿老师,谈何‘剽窃’!”

我的心,着着实实地定了下来;却又着着实实地激动起来。也许是一股孩子气的.执拗吧,我竟反诘起自己的老师:“那您也别给我打红圈呀!”

老师却默默微笑,掐灭手中的香烟,向椅背微靠了靠,眼光由严肃转为温和,只望着那本作文簿,缓声轻语着:“从你这通篇文章看,你那几处抄引,也还上下可以贯串下来,不生硬;就足见你并不是图省力硬扳的了。要知道,模仿既然无过错可言,那么聪明些的模仿,难道不该略加奖励么——我给你加的也只不过是单圈罢了……你看这里!”

老师说着,顺手翻开我的作文簿,指着结尾一段。那确实是我绞得脑筋生疼之后才落笔的,果然得到了老师给重重加上的双圈——当时,老师也有些激动了,苍白的脸颊,微漾起红晕,竟然轻声朗读起我那几行稚拙的文字来……读罢,老师微侧过脸来,嘴角含着一丝狡黠的笑意说:

“这几句么,我看,就是你从自己心里掏出来的了。这样的文章,哪怕它还嫩气得很,也值得给它加上双圈!”

我双手接过作文簿,正要告辞,忽见一个人,不打招呼,推门而入。他好像是那位新调来的“训育员”:平时总是金丝眼镜,毛哔叽中山服,面色更是红润光鲜;现在,他披着件外衣,拖着双旧鞋,手里拿个糖瓷盖杯,对崔老师笑笑说:“开水,你这里……”

“有。”崔老师起身,从茶几上拿起暖水瓶给他斟了大半杯;又指了指茶几底板上的“加利弗尼亚”,笑眯眯地看了来人一眼,“这个,还要么?”

“呃……那就麻烦你了。”

等老师把那位不速之客打发得含笑而去后,我望着老师憔悴的面容,禁不住脱口问道:“您为什么不留着自己喝?您看您……”

老师默默地,没有就座。高高的身影印在身后那灰白的墙壁上,轮廓分明,凝然不动。只听他用低而弱的语声,缓缓地说道:“还是母亲的奶最养人……”

我好像没有听懂,又好像不是完全不懂。仰望着灯影里的老师,仰望着他那苍白的脸色,憔悴的面容,又瞥了瞥那听被弃置在底板上的奶粉盒,我好像懂了许多,又好像还有许多、许多没有懂……

半年以后,我告别了母校,升入了当时的北平二中。当我拿着入中学第一本作文簿,匆匆跑回母校的时候,我心中是揣着几分沾沾自喜的得意劲儿的,因为,那簿子里画着许多单的乃至双的红圈。可我刚登上那小屋前的青石台阶的时候,门上一把微锈的铁锁,让我一下子愣在那小小的窗前。听一位住校老师说,崔老师因患肺结核,住进了医院。

临离去之前,我从残破的窗纸漏孔中向老师的小屋里望了望——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上,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已几乎熬干了……

时光过去了近四十年。在这人生的长途中,我确曾经历过荒山的凶险和陋巷和幽曲;而无论是黄昏,还是深夜,只要我发现了远处的一豆灯光,就会猛地想起我的老师窗内的那盏灯,那熬了自己的生命,也更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永不会在我心头熄灭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