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2024/04/25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新教育之梦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

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下面结合朱永新的观点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激情与诗意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当我们满怀激情参加工作时,那充满诗意的工作却不得不面对许多的现实,在迷茫与困惑的同时,我们被受伤害,于是,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随之而来,生活很不诗意。这就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在身心劳累的同时还要说“累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真心话吗?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变的迟钝,

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富有“激情”。

二、学习与成长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另外,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示,教师也需要成长,同学生一样慢慢的长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习,教师的成长又是什么?对!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以此次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的学习,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三、团结与合作

合作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为学校的发展需要合作,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实现。对于一所合作型型学校的发展来说,更需要大量的合作型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作型的教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与学生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

2、与教师合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光靠个体的学习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校教师尤其是同级学科教师同年级的教师,应多进行合作。

3、与家长合作。教育是一项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只有教师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使家长乐于到校,到校后感到受尊重和受欢迎的氛围。

四、爱心与责任心

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富有“责任心”。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

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二十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五、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我国创新已被提到危机民族命运的高度。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教育范式,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可以说,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系关教育、系关实现“中国梦”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做名创新型的教师。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二、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2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激发了内心的教育热情和共鸣,并提升了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动力。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为什么临到作文考试的时候有些人紧咬笔杆写不出半个字?有些人却行云流水,一蹴而就。中学时期就有这种深深的体会。平时的作业已经忙得不可开交,进行课外阅读时间少之又少,作文临场的`时候经常是套用满分作文的开头结尾,而中间却胡乱一通。现在自己从事了教师一职,看了朱永新教授的著作之后又如点醒梦中人。阅读习惯就应该从小培养,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读书,让课堂上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相互促进。教师应当发挥起指导学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这一重要角色,帮助他们打开一扇文学的窗口。

3、共写随笔

如果前面是读的话,那么这里就是写。“师生共写随笔”是指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记录下来,这将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以随笔这种形式,并且通过教师自身的榜样激励,产生读书写作的气氛,感染学生热爱读书、热爱写作。我认为,共写随笔不仅让写作成了一件极其简单有意义的事,而且更是一场师生自我思想反复斟酌与提升的过程,它将成为对一个人成长非常有益的工具。读书写作需要语文教学,语文教学更是促进了师生共写随笔的发展。

4、爱的教育

爱是什么?爱是非常抽象的,是缥缈的感觉,是情感上的愉悦。它在无形中促使学生自觉创造真善美的人格。这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文字化的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教育者要尽可能的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中的人,不管他在成绩上表现的多么没有希望或者是无可救药,但他在其他方面,他的心灵里总会存在点滴的优点。心灵的沟通学生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教育者不应该吝惜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的时候,爱能拉近彼此心理距离的对话,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教育者,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3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

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

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

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 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4

《新教育之梦》是朱永新教授编著的,今年暑假我有幸得到了这本书,经过一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将这本书拜读完了。

梦开始的地方,是孕育希望的地方,也是奔向光明、理想的起始地点。梦,之所以称之为梦,是她有绚烂诱人的前景,是那遥不可及的距离,是那心灵一隅中一直在不断呼唤你的声音。只要心中有梦,理想也就插上了翅膀。

年幼时,爱对着蓝天诉说心中的梦想,诸如得到一块心爱的糖果,当上班里的小干部,评为一学期的“三好学生”,年少时,梦想依然纯真,诸如父母口中的考上大学,琼瑶笔下的浪漫爱情,城市那端的现代生活……后来,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踏上工作岗位多年,年轻气盛也在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终将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及其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终日里,勤勤恳恳地工作着,急急忙忙地在两点一线间来回奔波着,以为这就是——神圣的教师职业所该有的该做的。

清晰地记得作者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们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东西是他的职业。你不爱这个职业,这个职业也不会爱你。没有了“爱”,你就不能从教师这个职业中获得乐趣。

教书会枯燥?是以前的我不曾用心,不曾将爱付诸于行动中;不懂将学习与生活接轨。教师要创造什么?教师创造知识,教师创造人生。知道自己的职业无尚崇高美好,所以一开始热情高涨。更把这一切看作是一个瑰丽的梦,决心在其中描绘出灿烂的未来。可日复一日纠缠在“对”与“错”中,一次次在苦口婆心的劝说中走来,对学生终有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与苦恼,遭遇这样或那样的困境。“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校园的生活很无奈。”我们竟和重重压力下的学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再来回忆当时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太计较于“得与失”之间的平衡,却忘了教师是一个讲究奉献的职业,忘了要“梦想成真”首先必须要对梦进行投资,而再来对照自己所谓的付出。

《新教育之梦》让我看到了那里才是梦开始的地方,那里才有我们师生共同的梦,因为向往已久,因为梦里已寻她千百度,所以而今一旦不期而遇,我们就不禁要为此高呼——“梦”的篇章已经谱成,现在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拨响那美好的旋律,让这一人世间最动人的梦之曲传唱地更远。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5

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作者以轻松、流畅的笔调从“人文科学、现实生活、教育实践”等几个方面,对理想中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进行了极为深刻的阐述;以科学的态度对教师、校长、学校、学生、父母五种教育角色作了细致的分析和描绘。以诚恳的口吻对各种教育角色加以定位,并提出相应的要求。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我领悟到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存在哪些不足,应该怎样改进与提高,下面仅从几点加以交流:

一、德育方面

读完此书,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德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以往德育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比如德育,德育目标过大,没有持之以恒,导致德育工作,所以在以后的德育工作中我争取做到以下几点:

1、将德育目标细化、生活化。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日常出现问题,制定班规、班训。比如说:在上课时,要认真听讲、不气老师、乐于帮助同学,回到家里帮父母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教育孩子要学会谦让等等,用好我们的德育教材,让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2、让学生与书本为乐。

建设班级图书角,建立“书香班级”,让学生坚持读书,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从书中的心灵的慰藉,从书中到生活,从中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学生自己教育自己,“不教之教”的教学培养。

二、智育方面

1、继续注重培养孩子能力。

《教育参考》2001年第4期的评论员写下了这样一席话:“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外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活动关注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这当是对理想智育之月的最好注释。一直不喜欢让学生死记硬背,不喜欢这种方法来提高孩子的成绩,不喜欢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不断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锻炼孩子的能力,虽然,这样可能暂时成绩,但绝会为孩子今后的德育学习奠定坚实的智力和能力基础。

2、在课堂教学中,我要学会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尽量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习的成功感。“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用成功激励孩子获得更大的成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正如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趣,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成功的教师,不但应该满怀激情,要有创造力,有责任感,我想最重要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爱,有自己的教育理想。未来的教育教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去和他们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6

假期里有幸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起初拿起书,便被它的封面吸引了,米色的封面上,一行一行灰色的大小不一、深浅有致的文字环绕着”新教育之梦“这一标题,一直向外延伸、延伸,似乎带着我的思绪一起在延伸。打开扉页,仔细的地阅读目录,一条一条认真地看,”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品读中已记不清有多少次在心头产生了震撼。《新教育之梦》并不是泛泛而谈大道理,而是从我们身边的教育现象入手,进行分析、阐述;以独特的眼光从一些小事上琢磨到教育的真谛,并运用通俗的手法表达出来,在客观地分析了现行教育的现实和困惑之后,理智地批评了旧观念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全方位、多角度地构筑了新时代的新教育理念,打破了隔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城墙。

《新教育之梦》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是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展现的当代教育的现实所在。《新教育之梦》在诉说着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阅读此书我们都会从书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事例,它让我们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于教育的一些思索:理想的师生关系、理想的课堂、理想的教师……这么多理想中的教育,难道就只能成为理想?年少时,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很多的梦想,而且梦想纯真,比如曾决心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学校,追求作者笔下的浪漫爱情,向往城市的现代生活……后来,我们的梦想一点一点地实现了,如今我们早已踏上了工作岗位,自己在教师这一工作岗位上也已经工作了二十余年,年轻气盛也在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地消磨退尽,自己也已经成为芸芸众生里,那种注重现实,不赶浮想联翩的人了!然而我常想:我们终日忙碌的可有价值?价值有多大?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

“用心是什么?用心就是”爱“,爱教师这一职业,爱每一个学生,爱身边的每一个朝夕相处的同伴,既要爱在心中,也要让人看得见,感受得到。我们都应该选择微笑为溶合剂,用微笑来传递着对学生、对同伴等的关爱,显示着对他们的信任,表达着对他们的理解!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想像或希望。朱永新教授凭着对教育的至爱和理解,利用自己游学讲学、出访考察的机会,以教师、教育研究者专业的眼光,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理想教育图景:比如在《理想的师生关系》中向我们讲述了教师可以和学生这样靠近;在《理想的课堂》中向我们展现了怎样的课堂才富有生命气息;在《理想的教师》中借各位教师的美文向我们阐述着理想的教师就是一个胸怀理想和诗意的教师;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理想之所以不是空想或幻想,就在于它是有根据的,它是合理的。认真阅读书中俯拾即是的教育故事、教育案例等教育素材更是让人受益匪浅,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将从教育理想中寻找到差距和动力,寻找到职业的魅力和尊严!而站在建设与批判的交点上实践并书写自己的教育理想!”

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对于我们所有年轻教育者来说,这既是朱永新教授的真诚规劝,更是他的殷切期望。从书中,我读出了朱永新教授成功的秘诀——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育人就得从不断育己开始。在不断成就自己的同时去成就孩子,这该是做老师的真正幸福。做老师的就是用无私的”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灵,让光和热不断传递,这才是人类文明得以传承与发展的根本。

《新教育之梦》一书中告诫我们:理想中的教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德育不再是空中楼阁,它还应让学生”自警、自诫、逢励“在”陶冶情操、磨砺意志的过程中形成‘不教之教’的`自律习惯“,让学生在”自然的活动中养成德性,在游戏和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境界“;体育不只是追求四肢发达,美育不只是提供休闲消遣。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师不仅仅在于教给孩子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孩子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每一个孩子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形成他们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教师只有用自己全部的爱,去摸索,去关注,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用成功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孩子发现成功的学习方法不断创新,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灵魂。

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理想的父母,让我们欣赏”阳光下最璀璨的事业“的任重道远与魅力;让我们在征服崇高与屈服”浮躁“之间选择;让我们的思想撞击出闪闪火花;让我们的”梦想“奔驰在广阔的原野。

我们很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好的时代——一个开放的时代,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共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新教育之路就在我们的脚下。

努力吧,高瞻远瞩,做一名有理想的教师;精雕细刻,做一名有个性的教师;融会贯通,做一名有思考的教师;殚精竭虑,做一个会呵护的教师;同舟共济,做一名会协作的教师;精益求精,做一名会学习的教师!努力吧,有梦就有理想,有理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成功,我们有理由相信:梦圆未来时分,教育异彩纷呈!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7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8

暑假期间因为参加了班主任培训学习,徐美展老师的一句话“那么多优秀的毕业生每天穿梭在人才招聘市场,他们无时不刻在想着明天的归宿,难道这些人都没有我们在座的各位优秀吗?”深深触动了我。让我不得不再次思考我的职业优越性,不得不思考我如何在岗位不负家长和学生的期望,我的教学理念如何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此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当下新教育的实施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教育局面,然而如何才能领会精髓,发挥其能,在教学中用运自如呢?我用心在书本中寻找答案。

有幸阅读到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

这本书其中有一章谈到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特殊的,面对的是学生,学生是有思想、爱憎分明的人。而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蹶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的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学生遇到问题时,如果是家庭因素的,就应联合班主任找来家长寻求解决的办法;如果是自身因素学习有困难,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则可以通过恳谈,鼓励的方法解决。

教师爱学生,还表现在教育的民主性中。我们教育中的民主精神还不够,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命令学生服从,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太少。我们经常抱怨社会缺少一些民主,但是孰不知社会民主的基础是学校的民主。没有学校的民主,何谈社会的民主。所以我们教师应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可以通过谈话,适当的引导,适当的鼓励,这样才能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不但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更有利于教师在稳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只有爱,才能赢得爱。爱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成功的基础。这是《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启发之一。

《新教育之梦》给我的另一个启发是要善于学习,不断的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任何一个优秀教师都离不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我们是在用我们时代语言,用我们的生活阅历,同过去的大师们进行心灵沟通,阐释我们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作为一个教师和其他工作者不一样,教师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学生对我们教师的期望很高,他们把我们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那么他们就会很失望。所以教师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非常重要。

教师还应努力理解学生的世界,要善于和他们沟通,要和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好朋友。教师还应该要有丰富的学历,经历和阅历,所以教师要善于学习,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这是作者对我们的真诚规劝,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应该全身心的投入教育事业,以本书中的理想优秀的教师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像作者所说的那样不要羡慕别人,不要感叹时运,要做起来,要不停地做下去,哪怕不顺,哪怕艰难。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9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0

当我翻开《新教育之梦》的目录时,内心是极为震撼的,语言阐述系统化、理论化,理性思维中夹杂着作者对教育认识的极大热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他心中的教育理想,没有空泛的说教,没有权威的语气,以自己生动的例证,丰富的国内外教学实际使原本理论化的东西变得让人易于接受。

读完本书,我脑海里印象最为深刻是“有特色”、“阅读”、“共写随笔”、“爱”这几个词汇。我将从自身的学习经历和教育实践来谈谈我对此书的感悟。

1、有特色,朱永新教授在书中举例了十所世界教育的成功典范,不是因为这些学校在各方面都很强大,而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功,使学校有了自己的`特色,以特色赢得了教育的成功。作为单独个体的人也是一样,有了一技之长便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如此看来,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有了自己的特色,便成为了优势所在,风格所在。

2、爱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阅读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它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课堂上的说教知识是为了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一些,局限于教材只会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导致写作的时候没有素材,或即使有着丰富经历的时候却也无从下笔,而阅读更是发展了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扩大阅读范围就是最有效的手段。

以上几点就是我对朱永新教授提出的新教育理念的感悟,受益匪浅。 前一段时间有幸读了《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

自己的职业是老师,因此理想的教师也是让我特别关注的部分。书中讲到: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的教师。对照这里提到的要求,我身为一名教师,觉得离理想的教师的距离很大。其中有很多要学习。这也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己,不断完善自己。遇到挫折不气馁,要总结失败的原因。要完全做到书中所讲的八点,当然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但是只要有这方面的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会慢慢向理想的教师靠拢,缩小其间的差距。

不过在这其中,我最想做的是一位极有爱心的教师。因为爱可以包容一切,可以逾越一切。教师爱学生,一个佷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学生。每个孩子都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有人可能认为潜能是要靠练习来挖掘,而我认为孩子的潜能要靠爱来挖掘。我爱我的学生,常会有这样的一个念头:某一天一个学生割破了手,我就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的儿子,要是自己的儿子割破了手,我会怎么样?接下来的一切事情都很自然,学生也觉得你真的是很关心他。以后不管他在学习还是生活上碰到不愉快的事情,他都会找你诉说。师生关系的融洽,正是你首先付出了爱。所以说只要肯爱学生,就会换来更多的爱。

教育离不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就如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那样: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我们的工作和任务是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新人。一位合格成功的教师应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爱学生,首先要做到的是尊重学生。自尊心是人的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一旦自尊心受辱,轻者就此一撅不振,重者进而愤世嫉俗。现在的学生普遍在家里被父母长辈溺爱惯了,接受信息的途径非常多而新潮,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第一阶段的逆反心理很强,经不起教师的批评和责骂。所以只有尊重我们的学生,尤其是学生的人格,才能拥有一群灿烂的健康向上的学生,也才能为学生所尊重。

教师爱学生,其次,要相信每一个学生。为人师表还要能推己及人,以彼之心,度己之腹。也就是《新教育之梦》上所说的换位思考。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一件事情,从某一角度看是不可忍受的,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未必没有可谅之处。对于个别学生总无法及时完成作业,对于老师而言,这就是一个不认真至少是不重视学习的学生。然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或许有别的原因,可能是客观原因如家庭因素,可能是自身原因,如这个学生可能上课没听懂,作业不会做。也可能是作业量超出了他能负荷的范围。作为教师,应设身处地思考,才能解决问题。时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诫自己,做到为人师表,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赢得尊重,赢得信任。

理想确实是理想,真的想做到也许很难,但它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前进的阶梯,这样不断前行才会让我们不断进步!所以,要做一名理想的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至少要有更高一点的理想以促使自己不断前行。《新教育之梦》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1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觉得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2

曾有人这样说,一个失职的医生,他毁掉的可是一个人,甚至可能会是一个家庭,然而一个失职的老师,他毁掉的可以是一代人。可见,教师身负的重任。“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最近,我读了知名教育家朱永新的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要成为一名教师,不难;可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却是很不容易的。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优秀的教师。下面结合朱永新的观点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激情与诗意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每一位听众。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当我们满怀激情参加工作时,那充满诗意的工作却不得不面对许多的现实,在迷茫与困惑的同时,我们被受伤害,于是,灰心、丧气、怨天尤人随之而来,生活很不诗意。这就是我们曾经梦寐以求的工作?在身心劳累的同时还要说“累并快乐着。”这是我们的真心话吗?重复的工作让我们变的迟钝,

与其说是在工作,还不如说不得不应付。是朱老师的一句话点亮了我的心灵。“享受教育,你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是啊,教育是一个过程,如果不是积极主动的享受教育过程,我们的生活怎会诗意。富有“激情”。

二、学习与成长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另外,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必须“育人”。因此,教师对学生施加的影响必须是全面的。教师为了获得向学生施加全面影响的手段和才能,就应该在通晓一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拥有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包括一定的“文史哲”“数理化”“天地生”“体音美”等学科的知识和一些相应的技能(如写作、计算、唱歌、绘画、体育活动等方面的技能)。

没有教师的成长,学生的成长是不可能的。这句话给我很多的启示,教师也需要成长,同学生一样慢慢的长大。学生的成长伴随着学习,教师的成长又是什么?对!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教师的成长,以此次读书征文活动为契机,更加努力的学习,促进自身更快的成长。

三、团结与合作

合作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为学校的发展需要合作,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实现。对于一所合作型型学校的发展来说,更需要大量的合作型教师。怎样才能做一名合作型的教师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与学生合作。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

2、与教师合作。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光靠个体的学习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校教师尤其是同级学科教师同年级的教师,应多进行合作。

3、与家长合作。教育是一项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只有教师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使家长乐于到校,到校后感到受尊重和受欢迎的氛围。

四、爱心与责任心

富有“爱心”。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富有“责任心”。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是为了照亮别人。也有人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管教师是蜡烛也好,还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吧,都说明了教师职业的特殊与责任。二十年的教师生涯告诉我,作为一个教师他除了具备足以胜任教学的专业知识外,教师的责任心是很关键和重要的,因为教师面对学生不仅是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与发展,培养学生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五、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在我国创新已被提到危机民族命运的高度。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而教育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因此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适应新的教育范式,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可以说,未来社会综合国力的竞争,是教育能否有效地培养创新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师的素质特别是教师创新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已成为一项系关教育、系关实现“中国梦”的刻不容缓的任务。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教师的首要必备素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身必须做名创新型的教师。

一、改变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二、创设知识能力实践机会,增强创新意识。

三、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3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她,并不遥远,她,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使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眼睛一亮。读完此书,我一下子被书中那句“中小学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自己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的,把这一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条非常美丽的项链。”朴实的话深深的感染与震撼了,我们平时不是一直在讲科研先导、科研兴课吗?如果我能从教育随笔,教育日记开始,那不是最真实的科研吗?从那时起,我找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坚持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

又一次偶然间,我无意中打开了“行知论坛”和“教育在线”,我看到了论坛上很多老师的随笔,我用心的读了几篇,就被老师们精彩、真实的文章打动了,他们对教育深刻的反思和自己独到的见解令我佩服,他们对教育的执著与真情令我感动。在和学生的心灵沟通中,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将自己融在学生中的快乐,在激情飞扬的文字中,我享受到了教育的幸福,在孩子的童真童趣中,我的心一次次的被感动,是教育随笔,教会我更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声音。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

感谢《新教育之梦》,她,让我心随激情飞扬,梦随理想共舞,此时我又想起了叶澜教授的爱: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片绿叶,每一片绿叶下面都是一个绿色的心灵世界。我愿意做一把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和学生一起成长。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4

《新教育之梦》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激发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憧憬。在这样一个高呼素质教育然而应试教育仍然牵绊着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教师的时代,虽然是一个刚刚投入教育事业的新人,应该是有激情有梦想的时候,却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个富有艺术性的工程,却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为要写这一篇读后感,或许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拜读这一本《新教育之梦》的时候,让我最有感触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对美育这一章一点浅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认为,在力量的王国,人与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动受到限制;在伦理的王国中,人与人以法律相对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审美的王国中,人可以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因而给社会带来和谐,也使人成为和谐的整体。这无疑揭示了审美与创造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通过审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发了人的灵性,开拓了人想象的空间,从而开发了人的创造性。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中,”创造“已经和”感受与鉴赏”,”表现”等一起作为教学领域的内容,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鉴赏能力,想象能力,而只让学生成为题海战术的牺牲品,那这样的教育是不健全的。

2、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一种”自然美”。

理想的美育应该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与自然和谐,感受自然的灵气,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现在的学生已经远离了大自然,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句话来形容也不为过。当学生被关在教室里接受什么叫美育的时候,早已经不懂什么是小桥流水的幽雅情趣,什么是大江东去的磅礴气势了。离开了美育的源头活水----大自然,美育从何谈起!

3、通过美育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

朱光潜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无疑问,美育的终极目标是指向人性的,学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为的前提条件,如今,我们已经不再担心学生的智力问题,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却是作为父母,教师更应该警觉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太直面现实,有太多社会阴暗面的实况转播,于是,在孩子们的心中,没有了纯真,没有了纯正,没有了童话和梦想,没有了对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怜和呵护,以及对人生的憧憬与向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导学生走向美好的人生。

如果说,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教育曾经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抛弃了美的话,而沐浴着新世纪的教育理想之光,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追寻美,战线美,创造美,那么,现在是时候了。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5

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教育的美好画面。《新教育之梦》全书共分十章,分别是理想的德育、理想的智育、理想的体育、理想的美育、理想的劳动技术教育、理想的学校、理想的教师、理想的校长、理想的学生和理想的父母。《新教育之梦》提出一系列教育的理想,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观察和认识教育的新视野、新视角。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之梦》,为我们教师寻找到了一条突破自我专业发展的道路,也为今后的教育指明了方向。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主任心育艺术》这本书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很有帮助,于是就好好地揣摩、研究经典案例。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管理一个班级,要想把这个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要求学生做到的除了自己做到以外,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名学生最后都达到要求,并进一步养成习惯,然后再做第二件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最后,把班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班级管理也就到位了。在平常的班级工作中,我总是千方百计发挥学生的作用,培养得力班干部,创建各种平台,给更多的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示自我,表现自我。郑鸿鑫、白伊文等许多的同学比以前更有胆量,更能时刻以身作则,时刻为班级着想,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多表扬,少批评,抓两头,带中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孩子们多了一份自信,多了一份荣誉,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梦想。课堂上,我和孩子们是师生关系;课下,我们又是朋友关系。我们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孩子们有快乐愿与老师一起分享,有了烦恼主动向老师倾述,因为在孩子们的心目中,老师是最值得信赖的人,老师可以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放假了,总能收到孩子们一句句问候与祝福的短信,那个时候的心情真是无比激动。作为一名老师,我虽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但是能得到孩子们的牵挂与信任,孩子们在你的教育影响下有了大的进步,有什么比这还让人幸福的呢?

最让人头疼的是部分后进生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缺乏良好的思考和书写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劈头盖脸的批评和告状只会让学生更反感,对学习越来越失去信心。记得有一次,班上又有几位学生的作业没按时上交,当时我很“生气”,准备好好“教训”他们一顿,便第一时间打电话给家长到学校来。家长来到学校,一个劲地跟我解释,没有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本来我想借助家长的力量好好“教训”他们的孩子,但是通过与家长的交谈,我知道了每个后进生没能按时完成作业的真正缘由是因为他们基础差,上课听不懂,课下又不好意思向别人请教,干脆就不想做了,时间一长,自暴自弃,就越来越不想写作业了。后来,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想办法换一种教育方式。记得当时我们刚刚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妈妈,我想对您说》,我让他们依次当面读给他们的妈妈听。一个孩子写道:“妈妈,有时你不分青红皂白就给我“定罪”,考得好你们就高兴,考不好就生气,您知道我是多么委屈吗,总有一种被别人瞧不起的感觉。妈妈,希望您以后不要这样对我好吗。其实我也想努力,只不过我需要的是鼓励和信心。妈妈,相信我,给我点时间。”

另一个孩子写道:“妈妈,这么多年,您总是起早贪黑,为了这个家,为了我的学习,白发悄悄爬上您的两鬓。每当吃上妈妈您包的热腾腾的饺子,喝上妈妈您烧的蛋汤,穿上妈妈您买的新衣服,我就感觉我是最幸福的孩子。妈妈,我也想做一个勤奋、刻苦的孩子,我也想好好读书,早日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我基础差,我自卑。希望妈妈以后能多给我鼓励,相信您的孩子也是最棒的。”读到这里,两位母亲泣不成声,紧紧地搂住孩子,孩子也感动地落泪。我的眼角也不禁湿润了,两位孩子是多么有思想,文字是多么的真实、感人,对他们的妈妈又是多么的了解。我当着两位孩子的妈妈表扬了他们孩子的作文写得好,并和她们进行了分析、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她们流露出的不再是焦急与无奈,而是一种信任,对孩子的信任,对老师的信任。我也动情地对他们说:“孩子们,不要气馁,不要难过,从今天起,咱们重新开始,以后的路还很长,有不会的尽管问老师、问同学,我就是你们最好的朋友。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和孩子们拉钩,我们之间有了“秘密”的约定,孩子笑了,家长笑了,老师也笑了。从那以后,他们像变了个人似的,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主动向老师、同学请教,作业按时完成,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学习成绩逐渐提高。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我们要做家长和同学喜欢、老师信赖、有尊严、有自信的好孩子,以后作业一定会按时上交,再也不让老师和家长费心了。事实证明,从另外的角度去看孩子,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去鼓励孩子,给他们自信和尊严,帮他们解决实际存在的困难,他们一样也最棒。

家长会、班队会、班主任论坛及创新大赛、儿童阶梯阅读、书香班级建设、魅力班级建设、课堂教学大赛、小课题研究、读书征文比赛、经典诵读比赛、外出教学观摩等活动的参加,锻炼了个人能力,提升了个人素质,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有一种伟大来自平凡,有一种尊敬来自感动;有一种坚持来自信念,有一种付出就是满足。”总之,从站到三尺讲台上起,我已走上了这条既光荣又平凡的人生之路,而且我还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到底,在教育这方园地里精耕细作,让更多的花朵茁壮成长。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处理好与学生、与家长、与同事的关系,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提高部门工作的创新力和执行力,聚集增能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迎着朝阳,面向未来,让生命在三尺讲台上闪光,共同追寻幸福的教育梦!

新教育之梦读后感 篇16

最近我读了一本教育专著《新教育之梦》。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觉得紧紧抓住我的是那一句朴素而却又有粘合力的话语:“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的、会做梦的教师。”

该书从十个方面谈了作者理想中的教育。它有着清新、朴实的语言风格,而字里行间无不浸润着作者对教育理性的思考,充满着对教育热爱的激情。这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对教育书籍有了不同的认识!该书摒弃了“书斋式”研究,扎根教育的沃土,围绕构成现代教育诸要素的核心词汇——德智体美劳课程、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等,以对教育的至爱、激情、理性和建设态度,向我们描绘了理想的“教育图景”,阐述了作为教师、教育研究者、教育行政官员的教育主张。

这是一本写给“教育”的书。它的大部分章节都是从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入手,然后分析其弊端,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作者理想中教育。它像一盏明灯,为我们的教育导航。如《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的教师》一篇中这样一段话:一名理想的教师,应该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因为人来到世上并不知道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只有去撞击每一个可能成功的暗点,才能擦出成功的火花。

教师有这样或那样的冲动,有这样或那样的撞击,是难能可贵的。当一个教师停止了撞击,就意味着他对生活失去了意义,对自己的存在失去了自信。给了我激励和希望。从作者的自我简介中知道,特殊的时代给了作者特殊的经历,他能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位教育家,这是他撞击成功的结果。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怎样去撞击成功呢?我应该怎么提高挑战自己?我正在思考着。这些都是我以前所没有想到的问题,它给了我启示,为我今后的教育生涯找到了目标。我的目标是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其中又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给了我警示和启迪。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

在这样的学习与反思中,我常常在想,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师生一起成长,所以,我也一直问自己,在课堂上,我真的关注学生的心灵,体现教育的平等与民主了吗?在课后,我注重教学的反思并落实在以后的教学中了吗?教育随笔我坚持写了吗?在这样的感思中,我不敢也不能将自己定下的目标忘却——从关注学生心灵开始,记下自己教育中的点点滴滴,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学生一起成长!这将是我长期而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