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2024/04/27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

再次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开来,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如同读小说般欲罢不能的感觉。读罢,不仅想:一本教育类的书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来,书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发生在李希贵身上的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贵的教育魅力之一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见的也最棘手的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问题变成了精彩。读一个个案例,就像在品一场场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断让你进入一方新的天地,产生一种新的期待。细细品之,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便会化为丰富的营养,深入心灵,引你深思。阅读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和审视——思考自己,审视自己,思考教育,审视教育,并且会逐步内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余,我想说,这是一本既适合一线教师阅读,更值得管理者细细品味的好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进《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进了李希贵。在我的眼中,李希贵的精彩,不是因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头顶上罩满了光环的教育名家,而是因为他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强迫式地让你认同或执行,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你,让你不由得感动和佩服。李希贵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历程的最生动诠释。随着阅读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贵堪称当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称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他是否有主见的思想,是否有开阔的`眼界。而李希贵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仅仅拥有这两点,相对于某些只有理论研究而无实践教育的教育专家而言,他更有独属于专家的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作为局长,他一路走来的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他充满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历程,在我们面前编织出了一道别样的教育风景。

非常欣赏肖川教授的观点,他说:“眼界决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对于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贵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我想,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撑点,李希贵才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不论作为一个校长还是局长;不论是对待学生,还是老师,他都怀有一种尊重,一种对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个体平等视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无不是被这一根线所贯穿着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为“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这个无人敢涉及的“雷区”,带着镣铐舞蹈,也同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对他所言:“素质教育真正搞好了,没有理由不成功!”

阅读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贵一次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随时就会有失败的危险。所以,打破旧有的模式,创建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胆识和魅力,绝对不敢为之。而李希贵却一路敲着改革的鼓点,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称为智慧的教育行者。

做为教育工作者,无论你是哪种角色,有一种努力可以相同——我们奋斗,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2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管理管理,只有管没有理,是不能叫做管理的。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你不把被管理者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尊重他们,理解他们,甚至热爱他们,你的管理就不会有太大的成效。"这是老师对"管理"一词的诠释。作文一名小学班主任,在教育管理工作中,我面队的是一群没有多大自控能力的孩子,正是这些孩子们对世事似懂非懂的时候,因此,在我们进行班级管理时,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其实,不管是多大的孩子,他都需要尊重,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大班级管理中来,让他们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会使我们的教育和管理事半功倍。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思想,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书中,李校长就明确地告诉读者们,学生语文的学习,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他是通过"语文实验室计划"和"自修楼里自主学习"来实现上述目标的,而且成果非常喜人,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显著提高,最主要的是为学生一生的发展铺下了坚实的地基,让学生永远站在高处统领全局而立于不败之地。

李校长讲的是高中,小学同样适应。让孩子广泛地阅读,在他们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里,有着自己懵懂的感悟,在他们无忧无虑的童年中,有着自己对世事的评判和积淀。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读到《有比抓小偷更重要的事》,我心灵的震撼非常强烈。作为教师在教学生涯中,我们谁都碰到过类似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总让我们左右为难:如果揪出"小偷"无疑可以在班级中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但是这样做又担心会伤害孩子以及家长的自尊心,况且很多孩子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意识到"偷"的严重性;任其不管又没办法对失者交待,更怕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风气。

孩子是单纯,稚嫩,有着独特人格的群体,他们需要关心,呵护,帮助,更需要尊重。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了解,尊重学生,对学生的过错不要妄加责骂,挖苦,嘲讽,而应宽容,理解,呵护学生。老师的话语应是催人奋进,激发向上的,如同和风细雨,春日阳光般地撒在学生的心田里。

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3

我在暑假里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一本书。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名字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感觉,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但是我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朝着“自由”的方向前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4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此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主要是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他对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了他从管理学校到管理全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这三条线都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中,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做起,开始了对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他在书中说:“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书中还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铭说过的话“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形却走的是与之相反的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面对这种情形,他大胆实行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这种开放式的阅读和写作,把阅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

身为一名教师,我也感同身受,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作为一名学校的中层,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使学生成长的岁月充满快乐,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广泛的阅读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应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读完此书,我的另一个感受是: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是读此书的又一收获。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5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当代教育家李希贵在新课程背景下奉献给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新作。书中把自己多年来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原生态的东西提供给读者,主要写了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方法、自己的感悟,始终贯穿了教学、教育、学校管理三条线索。一切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明明白白,言之有理又情有所依。读完此文,我深深地被作者对教育的真诚、真挚,不懈地追求真理的精神和探寻教育教学规律的科学态度所感动。

读完这本书,我想用袁振国在前言中的一段话来表达我读后的感想,“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伟大事业。”特别是最后这一句,李希贵用他二十多年教育实践向我们诠释了怎样使孩子获得有幸福感的教育和教师怎样从辛勤劳动中体验工作的快乐。

善于学习,是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后对李希贵的第一印象。李希贵的教育成功之路得益于对读书的执著和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体验、领悟和反思。家庭的影响使李希贵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结合自己的在教学中的经验和自己孩子的成长过程,使他越来越认识到读书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读书,伴随了他46岁人生,也影响和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所以,我们今天倡导教师多读书。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比较多的只是囿于操作层面的专业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匠气,而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一不是他们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从李希贵的身上,使我们深知,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作低质量的重复。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

什么是教育?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李希贵20年如一日不懈探求的,正是这么一条使教育回归本质、回归本源的成功之路。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已取得了多大的成功。他在书的“后记”中引用玛丽?凯的.话说:“我诚挚地相信,生命是一连串的企图和失败,只有在偶然的机会中,我们才能体验到成功,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 这既是李希贵先生从教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其成长为著名教育家的法门。

今天,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学习、享用李希贵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不断丰富、拓展李希贵的教育理念,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真正懂教育的人。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6

当我看到《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更让我内心激动。通读后更让我坚信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生命化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这是一本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都会让我们读出李希贵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思考与感悟,更可贵的是李希贵老师从自己失败的案例中得到启示,例如“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等,这些细节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沉淀的.,在琐碎的小事里形成的。

在书中,李希贵老师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形成一种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很重要,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走路,只要“鞋子”合脚了,他们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奔跑起来,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的天空呢!

实际上,就像李希贵老师所说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教育也是一样,贵在坚持,在生活中老师不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尺度,要用多元化的观点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这也正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7

早就听说过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刚好办公室集体阅读的书目正是此,这正符合我愿。

看书前,我一直在想什么样的教育是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老师又是用什么神奇的力量塑造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呢?怀着几分疑问,也怀着几分求知的迫切,我认真畅读了这本珍贵的教育专着,从中感悟到教育的自由原来是这般不易和美妙,李希贵老师就是这样用心、用情、用爱、用智慧创造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中,字里行间充满了教育的智慧,没有空洞的理论,也没有呆板的说教,李希贵老师用朴实而真挚的语言,创造了一部教育专着,从题目到内容,无不折射出一位教育家、改革家教育教育智慧的风采。

书中又这样一句话“最大限度的尊重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这是教育的永恒!”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尊重了孩子的个性,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李希贵老师的“语文试验计划”之所以能成功,主要是他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让生动活泼的孩子,按我们老师的想法做他们根本不喜欢做的事;对孩子多一份尊重,当我们老师有错时,是完全可以向学生道歉的;对孩子多一份尊重,我们就不会剥夺学生自己的时间,侵占学生自我发展的空间。尊重是相互的`,你尊重孩子了,孩子心又怎么会不尊重你呢?

教育本来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只是我们人为的把它搞复杂了。如果把孩子们当做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人来看待,让孩子在校园里自由呼吸,教育就不会有多少问题了。

一本书的容量是有限的,但李希贵老师的教育理念给我的启迪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我,在享用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继续尝试,在尝试中反思,在反思中升华,用心读书,用心做事,用心做人,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做教育的人,一个珍重懂教育的人,一个在教育中“自由呼吸”的灵者!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8

在阅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一、阅读丰富自我

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钟”、“朝阳读书计划”、“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李老师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李老师的'一句话读了以后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醒;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三、“终点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平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四、博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做一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教师,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并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老师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吧!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9

再次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翻开来,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如同读小说般欲罢不能的感觉。读罢,不仅想:一本教育类的书籍,何以有此魅力?在我看来,书中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发生在李希贵身上的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故事!李希贵的教育魅力之一在于他把教育中最常见的也最棘手的问题推到我们的面前,然后用自己的智慧将这些问题变成了精彩。读一个个案例,就像在品一场场思想的大餐、一次次精神的美味,不断让你进入一方新的天地,产生一种新的期待。细细品之,书中所包含的思想便会化为丰富的营养,深入心灵,引你深思。阅读中,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和审视——思考自己,审视自己,思考教育,审视教育,并且会逐步内化为一种行动的力量——向着“以人为本”的教育靠近。因此,掩卷之余,我想说,这是一本既适合一线教师阅读,更值得管理者细细品味的好书。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走进《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也就走进了李希贵。在我的眼中,李希贵的精彩,不是因为他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也不是因为他是一个头顶上罩满了光环的教育名家,而是因为他不是靠空洞的说教,强迫式地让你认同或执行,而是以自己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你,让你不由得感动和佩服。李希贵的魅力在于他的探索和实践,一个个精彩的教育案例,就是对一位智慧的教育行者行走历程的最生动诠释。随着阅读的深入,深深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李希贵堪称当代一位真正的教育大家!

是否能称得上教育家,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他是否有主见的思想,是否有开阔的眼界。而李希贵的可贵之处是他不仅仅拥有这两点,相对于某些只有理论研究而无实践教育的教育专家而言,他更有独属于专家的一笔无比宝贵的财富——作为教师,作为校长,作为局长,他一路走来的锐意改革,大胆探索,他充满教育智慧的教育行走历程,在我们面前编织出了一道别样的教育风景。

非常欣赏肖川教授的观点,他说:“眼界决定境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生活。”对于教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李希贵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一切制度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

我想,也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为做一切工作的核心和支撑点,李希贵才演绎出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彩。不论作为一个校长还是局长;不论是对待学生,还是老师,他都怀有一种尊重,一种对所有人的都是生命的个体平等视之的尊重。他所有的改革,也无不是被这一根线所贯穿着的。他的改革,是改“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为“解放人”的。所以他在高中这个无人敢涉及的“雷区”,带着镣铐舞蹈,也同样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对他所言:“素质教育真正搞好了,没有理由不成功!”

阅读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李希贵一次次的大胆创新和改革。改革就意味着风险,意味着随时就会有失败的危险。所以,打破旧有的模式,创建全新的格局,若非有超出常人的胆识和魅力,绝对不敢为之。而李希贵却一路敲着改革的鼓点,踏出了一串串精彩的足印,堪称为智慧的教育行者。

作为教育工作者,无论你是哪种角色,有一种努力可以相同——我们奋斗,是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0

在阅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时,一篇篇讲真话,有感情,充满爱心的文章时常让我感动。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以时间为序,以朴实无华的简洁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位从乡村中学普通教师一步一步成长为中学校长、县级市的教委主任、地级市教育局局长,最后成为当代教育家的“教育故事”。他的每一步前行都诠释了“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了教师的幸福成长,为了学校的长足发展,为了打造教育强市等等,他每时每刻都在不停的读书学习、不停的思考、不停的创新,他的成功应该源于他对教育卓越不懈的追求,他把追求完美已经成为习惯。

一、阅读丰富自我

李老师说:“我真正的学习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教育是与读书连在一起的,书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健全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的养成,民族素质的提高,乃至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都离不开书。一个人在他相应的年龄阶段,如果没有读过适合他的书,那将是终生无法弥补的缺憾。”

李老师之所以能从教师-校长-局长-教育家一路走过来,跟他通过读书进行的大量的阅读积累及对这种阅读积累进行的思考和利用是分不开的。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到拿破仑的《成功的策略》……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其它各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书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有了“每天十分钟”、“朝阳读书计划”、“百万人家尽读书”、“亲子共成长”等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读书活动。李老师走到哪里,就把读书的种子播撒到哪里。他以自身和专家、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

李老师的一句话读了以后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不重复自己,需要可贵的`自醒;不重复别人,则更需要自信。”

三、“终点思考”成就幸福人生

李老师又说:“一个人在思考自己人生方向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又实用的方法———由终点开始思考。”他讲到,我们可以先想好70岁想干什么,再推想50岁、40岁直到今天。他特别举到了一个鲜活的事例。那就是央视名主持人杨澜,在她最红的时候,突然从央视节目中消失,到国外进修去了。今天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了观众,靠得是自身修养,从战略的角度讲,是“终点思考”的人生韬略帮了杨澜的忙。

我们的老师没有进行“终点思考”。就像在生命的旅途中那样,迟迟不发,或者是出发之后又犹豫不决,瞪眼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这也验证了一句哲理:成功总是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试想我们今天的教师,如果我们每天埋头于烦琐的工作,缺乏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十年、二十年后的我们抑或就是一个平庸的教师,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名教师、教育家。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缺乏“终点思考”。

四、博爱每一位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想做一名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教师,更要以宽广的胸怀博爱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但是,爱并不意味着迁就放松,而是严而有爱,爱而从严。学生最关心的是教师对他的看法如何,最大的愿望是受老师的关心和喜爱。当我们面对学生时,尤其是那些似乎充满缺点的学生时,如果能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然后真诚地慷慨地去赞赏他们,就会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希望和信心,鼓励他们奋发向上。曾记得一位优秀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打着灯笼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显微镜来观查学生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每个学生的微小进步。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朋”。教师一味苛求学生,以猫对老鼠的姿态而自居,到头来只能使自己变成孤家寡人。在教育现实中,经常看到许多活泼好动,虽有些毛病,但浑身上下充满灵气的学生被一些“严师”训教之后,“效果”显著,这些学生变得温顺安静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叫我说什么就说什么,不让做的事不做”,或者干脆“做了也不让你知道”。有些教师把这种转变效果视为成绩,至于学生们的将来如何,他们则很少考虑。像这样,教师只是把活泼变得安静,把学生个性的东西“压榨”成共性的东西还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教师的这种教育抑制了学生的身心发展,阻碍了学生智能的提高,扼制一代创新人才的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巴甫里克的学生,在刚入学的时候,是一个活泼的、好动的、好奇心强的孩子,而过了不久,他就变得沉默寡言,过分地守纪律,听话和胆小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的女老师经常愤怒和过分地严格,并把他定为“思维迟钝的儿童”广为宣传,直到小巴甫里克小学四年级毕业时也没有什么好转。到了中学以后,一位善解人意的植物学老师才把小巴甫里克的才能发挥出来,后来巴甫里克成为一位农艺师。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小巴甫里克从一入学就遇到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就受到公正的待遇,潜能得到开发,也许他还有可能成为巴甫洛夫式的大科学家呢。

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让我们都捧起书来吧!做一个阅读者,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教育的发展;做一个阅读者,为了民族的崛起!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1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拿到这本书之前,原以为不过是一个教育者为自己立传罢了,其实不是,书刚刚翻开几页就被李老师那博大的胸怀、深邃的思想、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而深深感动了。书中没有空洞的理论,没有呆板的说教,而是用最朴实的语言,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故事,展示鲜活的教育理念。就像书的一开始李希贵老师就用简洁质朴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讲到“一个人的成长除了同龄的伙伴互相影响之外,一定要有那么一两位亦师亦友的长者,用他们的人格、用他们的人生智慧、用他们宽阔的胸襟、用他们那种对后生真诚的欣赏和尊重,来引领年轻人开始漫漫的人生之旅。对一个成长中的生命来说,这无疑也是十分重要的。”对此,我感悟尤为深刻,李老师说用长者的人格、智慧、胸襟、欣赏和尊重去引领年轻人的人生之旅,不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言传与身教吗?由此,我想到我们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表现。许多家长和老师为了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费尽口舌,但由于自己言与行不一致,结果事倍功半。

比如,我们教师平日教育孩子升国旗时要行队礼和注目 礼,而我们个别老师做到了吗?三个两个在那讲话,这让学生怎能做到?再比如我们教师天天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卫生,见到果皮纸屑要弯腰捡起,而我们老师见到主动拾起了吗?或者让学生捡起,甚至有些老师视而不见,着无形间就给个别学生留下了钻空子的余地。“XX老师见到废纸都不捡,我也不捡。”试想,如果老师都能够以身作则,或许不需要费太多的口舌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觉得孩子的心灵如同一张白纸,你在这张白纸上涂上什么颜色,便是什么颜色。可以说他们的成长过程实际上就是模仿家长、教师言行的过程。其实,你的一言一行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你的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需以身作则,用我们的人格,我们的人生智慧,我们宽阔的.胸襟,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及自己的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尊重选择与张扬个性”章节中,李希贵老师这样写到“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尊重了孩子的个性、特长,也就意味着为孩子提供了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就意味着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当读完这段话后,我将教室中的“写字专栏”换为了“我有情我就抒”大专栏,。自从这一专栏开设后,学生的积极性空间高涨,精神面貌随之焕然一新。就这样,教室里的一块墙壁,成了学生书写个性的场所,成为他们展现灵性的阵地,成为回说话的教育资源了。我们要妥善引导、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情感得以展现,就像李希贵老师所说的那样,“尊重选择恰恰使选择者发出强烈的内在的责任感,使之真正清楚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这样他才能不断地修正自我,完善自我。”那我们何不尊重学生的选择,张扬他们的个性呢?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2

我在暑假里阅读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一本书。当我第一次听到这本书名字的时候,心里有一种感觉,教育确实需要点“自由”了。

细细地品读了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我参加工作时光不算长,但是我经常会思考一些关于教育的问题,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诸如此类至理名言。但是,此刻的学生到底要的是怎样的教育呢?我也一向在思索着。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十分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以前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

书中,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从而“到达心灵之花自由开放的生命田园”。“表扬学生要铺张,批评学生要吝啬。”多么朴实的语言,将教育这个让人觉得漫无边际的'概念,用寥寥数言解释的淋漓尽致,我不由的为李老师的观点鼓掌。是啊,教育确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

而我们在实施教育的时候,总是期望学生按照自我期望的方向生长,更期望他们在最短的时光内成熟,不断地把自我的养分无私地输送给他们,期望他们全部吸收并强壮起来。但是肥胖并不等于强壮,孩子们不必须会你给什么就吸收什么,他们总是挑自我喜爱的零食去吃,他们才不管有没有营养,营养均衡,协调搭配的问题,只要口感好就行。

书中提出,教育的本质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灵、思维和情感,而不是束缚人,压抑人,限制人。

我们没有挖掘学生的潜力,反而尽力把他们塑造成另一个我们。我们要所有的孩子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发展,把本来一个个鲜活的个体雕刻成千人一面的丧失个性的木偶,把本来丰富多彩的世界变成一个个塑像。书中说教育无痕,有效的教育是把教育目的隐藏起来的教育,是不动声色的教育。完美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完美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的。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一个孩子对一门课程的喜爱,有时并不是基于课程本身的什么价值,而很可能是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十分微小的细节,当孩子从细微之处感受到了老师真诚的爱,当孩子同样爱上了自我的老师,也就是孩子热爱这门学科,热爱学习的开始。

放开孩子的手脚吧,让他们自我走路,也许他们能够更快地奔跑起来!让我们走出为了教育而教育的误区。其实教育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朝着“自由”的方向前进!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3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此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主要是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他对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了他从管理学校到管理全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这三条线都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中,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做起,开始了对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他在书中说:“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书中还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铭说过的话“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形却走的是与之相反的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面对这种情形,他大胆实行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这种开放式的阅读和写作,把阅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

身为一名教师,我也感同身受,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作为一名学校的中层,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使学生成长的岁月充满快乐,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广泛的阅读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应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读完此书,我的另一个感受是: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是读此书的又一收获。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4

当我看到《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时,就被书名所吸引,更让我内心激动。通读后更让我坚信自由呼吸的教育就是生命化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这是一本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亲身经历过的小故事。在每一个故事中都会让我们读出李希贵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思考与感悟,更可贵的是李希贵老师从自己失败的案例中得到启示,例如“让教育从细节入手”等,这些细节是在生活中一点一滴沉淀的,在琐碎的小事里形成的。

在书中,李希贵老师提到“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让别人来管的人”。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约束学生,管制学生,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形成一种习惯。作为教师更应该认识到“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感到自己很重要,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老师一再强调:“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把孩子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让校园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地呼吸。”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发现真理而不是告诉学生真理,那么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与众不同的兴趣,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们自己走路,只要“鞋子”合脚了,他们就会以更快的速度奔跑起来,我们又何愁学生前面不会是一片自由的天空呢!

实际上,就像李希贵老师所说的那样“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教育也是一样,贵在坚持,在生活中老师不再以成绩为唯一评价尺度,要用多元化的观点去看待孩子,让孩子在充满自信、充满阳光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这也正是“多一把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5

李希贵老师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用非常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一个他曾经实践过、经历过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能读出他对教育的独特感悟和思考。此书有三条线索,一条是教学线,主要是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他对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主要写了他从管理学校到管理全县的教育,进而到管理全市的教育。这三条线都体现了人文化的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中,他从一个普普通通的语文老师做起,开始了对语文教育的实践与反思。他在书中说:“长期以来,用数理化的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已经严重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感悟和体验,语文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提高。”书中还引用了东晋大诗人陶渊铭说过的话“好读书而不求甚解”。“好读书”,也就是广览博读,正是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的必由之路。而今天的语文教学实际情形却走的是与之相反的路:不“好读书”,而好求“甚解”,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面对这种情形,他大胆实行了语文实验室计划,这种开放式的阅读和写作,把阅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拥有了学习的自主权。

身为一名教师,我也感同身受,为了所谓的提高学生成绩,我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把学生大量的时间用在机械、重复的练习上,课堂上大量的`讲解挤占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老师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作为一名学校的中层,作为一名教师,我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阅读充盈学生的心灵,让阅读使学生成长的岁月充满快乐,引领孩子们走进丰富多彩的世界,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广泛的阅读是一种积淀,是一种积累,更是一种应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读完此书,我的另一个感受是:作为一名教师,除课本、教学用书和练习册外,更应该博览群书,心中没有渊博的知识怎么能够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引领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

李希贵老师在他的人生感言部分曾经谈到: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读书,使我顿悟了教育;教育,使我顿悟了人生。阅读不但可以改变教师匮乏、劳累、繁琐的人生状态,而且阅读积累得越多,越是给孩子们攀爬的阶梯搭建得更结实,更长远。多读教育理论书籍,广泛阅读名人著作,丰富自己的知识,历练自己的语言,使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这是读此书的又一收获。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学会用生态的多元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孩子,我们就会发现大树有大树的风采,小草也有小草的魅力。地球正因为生物的多样性,才显得如此生机勃勃、如此美轮美奂。”不要再用单一的学习成绩去评价每个学生,尊重孩子的个性、特长,为孩子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孩子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通过我们的学校教育,让学生充满自信,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教师的责任。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读后感 篇16

什么是教育?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常常在耳旁响起,可时代发展到今日,教师不能只是"教书匠",更应是心灵的"引路人","授人以鱼,更应授人以渔",可是,处于一线的老师,到底缺什么呢?我也一直在思索着。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原以为所谓的教育类专著大都是一些熬成了"家"的人编排的许多深奥且空洞的理论,一向嗤之以鼻。读教育家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方后悔自己其实曾错过了无数的收获与感动。

在《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一书的字里行间充满着智慧,李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用一个个生动的、亲历的教育案例,展现了他的心路历程。揭示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在书中,李先生紧紧抓住三条主线:一条线是教学线,主要写语文教改的起因和过程。第二条线是教育线,主要写了作者的学生观的变化。第三条线是管理线。

一、善于读书,使人明智

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过:"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我国也自古就有"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李希贵老师的人生历程或许能作为这些话的映证。从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到松下幸之初的《经营人生的智慧》;()从约翰·基西克的《理解艺术》,到玛丽?凯的《掌握人性的管理》……从教育理论专著到别类书籍,李老师从不同种类的艺术中挖掘出教育的思想,将其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也正是有了这些思想,李老师从独善其身到兼济天下,他大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位家长: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二、善于悟道,创新出彩

悟,奠定了他的教育理想的"底色",最可贵的则是其中闪耀的人文思想的火花。正如他所言:"长期以来,训练代替不了积累,没有大量的诵读、涵咏、感悟和体验,水平便不可能提高。"他指出:"不好‘读书’,而好‘甚解’正是当前教学的最大弊端。"他的'"每天十分钟"让阅读成了孩子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切实拥有了语文学习的自主权和阅读选择权,他还提倡"说你想说的,写你想写的,让写作成为情感的一种自然的表达方式,成为生活的一种真实的需要。"因为他相信,"一项改革只要触及了教育的真谛,只要接近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它没有理由失败!"

在教育中,他深刻反思了自己学生观的渐变过程,那是一个在无数次错误和失败中摸索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与大师对话,从阅读中汲取养分的过程。正是一颗好学又善于深思的心灵,让他一步步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全面地融入自己的学生观中。他眼中的学生是天真可爱的,有灵性、有梦想的一群;他们会常常犯错,常常摔跟头,但在错误中成长、在摔倒后爬起来是他们必须学习的功课;他们的心灵美丽而稚嫩,需要我们去呵护、去理解;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空间,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容不得我们贸然闯入……他们的身上都流淌着渴望尊重、渴望认可、追求公平、追求自主的血液,而这些恰恰是教育得以萌芽的种子。那就是用情感改变一个孩子的心。

三、善于改革,无所畏惧

他注重经营学校文化,在高密四中提出了"永不屈服"、在高密一中提出了"为四十岁做准备"的极具个性化的校训,以振奋师生的斗志,内化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动力。他始终站在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经常思考教育应给学生留下什么?提倡民主从课堂开始,着力造就一个"选择的校园",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第一次",哪里闪光就打造哪里,让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对于一位校长而言,成就教师与成就学生一样重要,因为"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理解生活,就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教学",在当代的中国,让师生们在考试的重压下自由地呼吸、自主地发展才是需要永恒探索的课题。

在管理中,他以营造"自由呼吸的教育"为使命,进行了一系列领潮流之先的探索。首先,他明确指出,"教育不需要‘目中无人’的管理",把矛盾消化在机制之中。他以中考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初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的管理信条,同时探索出一系列诸如"制造一杆公平秤","将竞争的机制引入学校","让聘任制软着陆"等管理原则,率他非常强调体制的重要性,也一直致力于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强调把最重要的事情首先做好,将教育领导者真正地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将智慧和时间投入到其真正的职责——"经销希望"、"组织才华和开发才华"

边读书,边让我佩服起李先生来,他是真正的用"心"在做教育,真正的为了每一位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我想能成为李校长的学生一定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可以"自由呼吸"。还有一点在李校长身上也深深的体现出来了,那就是"方法总比困难多",李先生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想我们很多老师也一定遇到过,可是,往往是草草了事,没有为学校、为孩子真正解决过。

总之,《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是值得一读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