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2024/04/27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

读完了《苏菲的世界》,让我初步了解了哲学。这本书的作者是乔斯坦?贾德。

书的内容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

《苏菲的世界》既是小说又是哲学史,因此哲学是其贯穿始终的主题也就不奇怪了。哲学并非以那种无事可做的人进行深奥思考的'面目出现,而是作为与生活相统一的事物而出现。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推荐大家去看一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2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与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与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似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非常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与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

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与生命最初的意义与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与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似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可是,生命的意义与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与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与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非常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与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与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非常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与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3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经常出现在推荐给初中生阅读书单里的一本哲学入门书,说来惭愧,最近我才全本细细读完。终于下次推荐书单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推荐这本书了。

这本书概括起来其实相当简单,就是一个老师给一个小女孩讲哲学史的一个故事。老实说,故事真不怎么出彩,要是想说这样的故事能冲淡哲学思考带来的头疼,那真的是夸张了。但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苏格拉底式问答法的推进,还是让很多晦涩的概念清晰了不少。这是一本必须全部读完才完整的书,必将它是一本哲学史,而哲学的很多问题其实是贴合时代思考的。因此,看到最后才感觉会最接近现在我们思考的很多问题。

一直好奇对于孩子而言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初中时代的阅读体验,现在回想起来最值得羡慕的还是有两点,一个是无比充裕的时间,一个是读各类“闲书”的政治正确,这两点无疑都非常适合阅读哲学需要的心情。

而作为一个可悲的社畜,读哲学也许是要偷偷读的。毕竟它不是《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也不是《刻意练习》,它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常兴趣,甚至不值得在朋友圈分享。

它不单无法帮你或者你的老板赚到一百万,同时还会让你有点怀疑人生,比如说下面这段是当时看完之后写下的第一感想:

“感慨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之下,不断想的是——真实究竟是什么?向外看世界会有多大,向内看内心能有多深?这些问题都在极大的展开,不断的展开再展开,我在中间,感受一种来自崇高的美感。此时此刻里面有多少个瞬间在一刹那过去,上一刹那和这一刹那的我有多少的不同,我只能确定我在思考。

而这一切对于最后的那个我自己去决定的意义又意味着什么?是一瞬间的灵光?还是潜意识里面飘落的一颗尘埃?一段精彩的又或者枯燥的旅途?存在先于本质吗?生存还是毁灭,又为了什么生存?也许最后会觉得,那个意义就是不断思考本身吧,思考关于美也好,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也好。所以这是算是献给每一个爱智慧的人的一份礼物吗?至少这一刻,我享受这份礼物。”

现在仔细一看,大概没有什么书像哲学类的书籍,不单不一定能帮你解决些什么问题,还留下一大堆问题。就像《钟鼓楼》里面那句经典的歌词“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但其实哲学又是一道比人生里面所有的其他题加起来都有意义的一道题,高于文科探寻的美,也高于理科探寻的这个世界的真相,在所有题目的尽头。

就像一场考试,前面的题你辛辛苦苦的完成了,发现最后一道题如果你答错了有可能整张卷子直接得零分一样。因此有三种面对这一道题的态度。

第一种就是忽视它,先把前面的题做好就是了,最后再面对这道题;第二种就是先做这道题结果被这道题绕进去了,结果前面的题做的一塌糊涂;第三种是有点像面对语文考试作文的态度,我先看了题,然后我一边做前面的题一边思考这道题,也许前面的'题的某些点还能帮助我解开这道题。

日常花点时间去看点哲学,这可以说就是我对第三种答案的一个选择吧。

其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意义往往是越简单越好的,比如说,当所有的意义都是物质,经济的效率就会很高,又比如说赋予一个崇高的价值,那政治效率就会给很高。看得多,想得多,问题太多,有时还真未必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呢。

这本书的读后感实在不好写,探讨的都是很本质的问题,但结论想来还是可以有几个的——

1.不断思考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是支撑做很多事情的意义,另外一个就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吧。

2.“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是自己去赋予的”,现在看来是最贴合这个时代的,自己最认同的。

3.即使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也要善待自己,毕竟我们就是世界本身。

至于这本书更多的阅读感悟,至少在读的时候是零零散散圈划了不少,最后能记得多少还真说不准,只能说一路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是美好的。归纳为四个点好了——苏菲是个好学生,艾伯特是个好老师,哲学很有趣,这是本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4

看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时,突然想一个段子,有人开玩笑说所有的保安都是哲学家,他们每天都在问的三句哲学上的终极问题:你是谁,从哪里来,到那里去。虽然是调侃,但其实仔细一想这说得还蛮有道理的,可不就是这样吗?能开出这一段玩笑的人也是个角色,像我没看到这个段子前就从没想过这个问题。看这本书的时候会想起这个也是因为里面小苏菲的困惑。

书里的主人公苏菲的世界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困惑什么呢?她上学的时候不断的接到一些神秘的信件,里面的内容引发了她对事物对宇宙的哲学性思考,如我是谁,来自于哪里等等,不仅仅是这些,还一步步的引导她对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兴趣,让她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的各方面知识都有所涉略及研究,包括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等。书中讲了许多知名哲学家的故事及他们的一些哲学思想,简明直白的方式让许多对于哲学敬畏的读者豁然开朗。

“认识你自己”,这是刻在古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庙墙上的一句箴言,也是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不少哲学家曾思辨和解读的重要命题,也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里的一大主题。我们要有求知的精神,不断的思考,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多看看哲学方面的书籍,当然有些大哲学家对哲学的表达可能晦涩难懂,那么就可以从这本书读起,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有趣,生动。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5

——对于死亡,每个个体必须面对的事实。死亡对于生,到底是处于怎样的一个位置?死亡是否是生的对立面?死亡仅是肉体生命的终结,亦或者是抹杀一个人存在的完全终结?

村上春树曾在书中写道:“死并非是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也就是说,他认为,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终点。这里说的生命,并不仅仅是指生物学上的肉体。而是,一定有什么东西,以某种方式,留在宇宙之中。

于是,这里牵扯到了意识与物质。这是贯穿西方哲学家头脑的若干问题之一。德谟克利特斯认为原子构成了万物。构造物质的本质始终如一,亿万年前构造恐龙的某个原子同样构造了今天的人类。可这里显然不能解释超越物质以外的东西。到后来,柏拉图来了,带着他独树一帜的观点: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实在存在,这个实在被称为“理性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靠感知的,灵魂依附于肉体的存在,以某种方式在肉体的结束以后留存下来。然而,灵魂超越物质以外,如何证明灵魂的存在,又是另外的问题了。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6

在我看完《苏菲的世界》后,心中有感而发,这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历程。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时时在我心中索绕,排解不开。我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的信件带领下开始思索哲学的问题。世界起源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魔镜”……每件事情都是线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面前。却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界,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梦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哲学缺乏的时代,我在这本书找到了他两者之间最美统一。

有时候我会想起我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的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将会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于这个世界最初的意义。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断定这么浩瀚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7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

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8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与此同时,她收到一封古怪的明信片,上面的.收件人是“请苏菲转交给席德(Hilde)”,邮戳来自黎巴嫩。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汉密士、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接迥而至的奇闻怪事让苏菲一步步走下去。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

在一位神秘导师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人生如星尘

我是在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9

其实《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早买了,可由于种种原因,我让这本书静静地躺在书柜里,把它忘的找八国去了。直到这个寒假,老师说除了必读书籍还要阅读其它任选的书目,我才在书柜里翻箱倒柜,把这本被我遗忘了很久的《苏菲的世界》拿了出来,开始细细品读。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尘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0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和思考。

——题记

读了这本书,我的好奇心便挑起来了——14岁的女孩苏菲原本平常、有序是生活被一封离奇的信打破了。“你是谁?”这个问题出现在信中,在此之前,苏菲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她绞尽脑汁,但她找不到答案。而接着又寄来了许多信让她困惑不已,席德是谁?寄信人是谁?席德爸爸为什么让我把信给席德……然而她也无意间开始了哲学课程。一个个的`谜团也相继解开。

“你是谁?”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抹不去,擦不掉。开始,我可以轻易地回答:我是姚丽霞啊!但是那个叫姚丽霞的又是谁啊?如果我取了另一个名字,我会不会变成别人呢?我一直想不出答案,苏菲也是。

书中谈到了从最早的哲学家一直到现在的哲学家,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格拉底。我记得他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他这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竟如此谦虚,令我震惊。他一生对哲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他却被陷害,最后为了良心与真理服毒而死。我佩服他的坚贞不屈,誓死捍卫良知。

为一切事物的存在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而小孩儿则不一样,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都会产生疑问,而要成为一名哲学家,就要拥有好奇心。它让我又重新找回了好奇心。

哲学这门课程中,有着让人费解的问题,有着神秘的历史,既新奇又难懂,我希望我以后能深入了解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1

之前应课程要求,浏览过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以及黑格尔的《美学》等高大上的哲学书,坦白说,光是哲学这个词就已经够我烧脑筋了,对涉及这两个字的东西总是抱着崇敬的态度敬而远之的,刚好在《理想国》,《美学》和《判断力批判》之后坐实了我的这种敬畏感,读完之后,除了怀疑自己的智商,就没有更深刻的感受了。

可是《苏菲的世界》很不一样。

我想说,我喜欢《苏菲的世界》,尽管它也会有让我怀疑自我智商的时刻,这种时刻,尤其是和苏菲比较时,会问怎么连一个不满15岁的初中生都不如?大概是因为我喜欢小说,《苏菲的世界》就算是做为单纯的小说,我也会觉得很好看,从一开始,当故事的进行展现着苏菲的好奇心时,也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和苏菲一样会好奇这个哲学导师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选中苏菲而不是乔安或者其他孩子?刚开始是收到信,后来又收到转寄席德的明信片,我突然有了一种熟悉的感觉,因为我想到了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店》,我想这可能也是个发生在时空交错间的故事,曾经有过一刻的失望,好像看破别人的小把戏“也不过如此”的感觉,可是很快,跟着苏菲发现原来还真有人,这在否定我之前的推测的同时,又一次引起了我更强的好奇心,我迫切的想快点知道,这是我第一次这样热忱于一本涉及哲学的书。

说来什么条件都有好有坏,《苏菲的世界》一方面用它小说的形式和构思引起了我强烈的阅读欲望,但同时也是因为他这样引人入胜的形式构思,让我更多的关注故事的发展而忽略了他的内容,这对于小说是成功的,但对一本哲学书籍来说又是失败的吧。

除此之外,这本书引人思考是毋庸置疑的,不论思考的深浅。也许我不会过多纠结世界是否存在?或者各个哲学派别对错,但我会跟着苏菲一起怀疑,一起联想自己的常识,满怀探险的`惊喜而又充满知识,这是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当苏菲开始意识到或者是怀疑自是被虚构出来的故事中人物时,我突然又想起了刚刚更新完的美剧《西部世界》,少校是苏菲和艾伯特的上帝之手,而在我们眼里少校和席德也不过是作者这只上帝之手的杰作罢了,那么作者又是那只上帝之手的杰作呢?我们之外难道就不会存在上帝之手吗?是的,就这样很自然的想到了自己存在问题,突然会有一种很轻的感觉。

整本书下来,我不禁又想到了《盗梦空间》,《苏菲的世界》里也存在着几层世界,苏菲和艾伯特的一层,席德和少校的一层,作者这一层的,作为读者又是一层,而那一层才是真正真实的,我们真的确定吗?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一些对比,苏菲与艾伯特师生间和席德与少校父女之间,以及艾伯特和苏菲母亲,苏菲和同龄的席德与乔安,还有一个我在想,作者选择苏菲和席德的年龄的用意,14未满15的初中少女。

想想自己差不多15岁时,初中二三年级的时候,刚好是憧憬自己长大而又总是不太喜欢成人为人处世的时候,对于比自己小的又总是容易扮成小大人的样子,就是出于这样一个极力标榜自己,将自己独立于成人和小孩子之外的时候,我不知道这和作者这样选择苏菲与席德的年龄是否有关,但在我看来是有的,这是一个有成见的年龄,但又不失孩子气,我这里所谓的孩子气是觉得这个年龄依然可爱和充满好奇心,最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极力渴望独立,所以也是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更像是天性,它不同于太小时的无意识或者被动的求知,也不同于完全长大后的功利性求知,那可能是最好的求知状态,我认为正是这样的年龄成就了这样的苏菲和席德。

最后,当我将它作为一本小说一口气看完之后,我想它值得我们重新打开作为一本西方哲学史再来一遍。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2

《苏菲的世界》以一个14岁小女孩的视角,带我们了解哲学。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苏菲的世界》里面的极其巧妙的一个比喻——这世界是魔术师从帽子中拉出的兔子,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兔子的细毛顶端,刚开始,所有人都对这场戏法感到惊异,但年纪愈长,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只求温暖舒适,再不愿爬出来看看这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深以为然。起初,每个婴幼儿都是在细毛顶端的,他们对一切感到好奇,竭力想看清楚兔子是如何从帽子中被拉出——即思考世界是如何被巧妙地创造出来。但魔术师的手太过巧妙,何况当局者迷,感到自己看不懂这巧妙的戏法后,多数人选择了忽视,他们钻入温暖的毛皮中,甘心在安全舒适的环境度过余生,再也不对一切习以为常的事物抱有任何怀疑。唯有极少数人,一生站在危险的细毛顶端,用好奇的眼光打量世界,以微小的力量探索未知,他们只是保持了对未知的敬畏与好奇,就站在了让绝大多数人仰望的高度。医生李文亮的离去,让我再次对这个哲学上的问题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大多数人,即生活在兔子皮毛深处的人,失去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敬畏心,取而代之的是本能的抗拒,他们习惯了固定的思维,甚至“人云亦云”,尤其是现在网络上一些所谓的“科普”,让人更加喜欢“拿来主义”,缺乏了自身独立思考和做出判断的能力。但有些人勇敢承认并努力学习,一点点让自己的无知变为有知,从皮毛的深处向上攀爬,他们努力地攀爬着,同时也在呼唤,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人要有主见,要具备判断是非的能力,才不会被别人的声音所左右。愿我们都保持着一颗警惕的心,不丧失自己的是非判断能力,靠自己的脚走路,靠自己的脑袋思考。

文以治疾,书以疗心。正如冯亦代先生言:“识得书报可以解无名之忧,治疗心疾。”对于我个人而言,读书思考是能够提升个人品质的有效方法,在梳理事情时可从多个角度看待进展,让人变得更有力量。正如眼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样,我们要积极调整心态,不恐慌,独立思考眼前发生的一切。所以,趁着年少好时光,读书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3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

这是两个看似简单,实则充满哲理的问题。“我是谁”假如我换了一个名字,我还会是自己吗?在没有读这本书前,我们是不是把一切的想的太过理所当然,就像在文章中作者做的生动比喻,宇宙就好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们则是兔子毛皮深处的寄生虫,在那里舒适地躺着,对魔术师的秘密毫无兴趣。只有哲人,不停地顺着兔子的细毛努力攀爬着,想要去探索魔术师的秘密。我们比哲人缺少的,只是一颗好奇心,和一颗聪明的头脑。他们努力地攀爬着,同时也在呼唤,希望唤醒沉睡的人们。

作者又巧妙地穿插了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一个十四岁的女孩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慢慢探究世界的秘密。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和她的爸爸,为了让席德接触哲学,而编造出苏菲的故事。这两个生动的故事相互穿插、联系,是我读的饶有兴趣。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我发现哲学并不像一些人口中的那么乏味无趣。因为有了一波三折、妙趣横生的故事,使我们在随故事情节紧张激动的同时,也能学习到有关哲理的知识。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4

初次阅读《苏菲的世界》,他奇特的封面吸引了我。从魔术帽中钻出的兔子,和抽象派式的画面。这是一本写哲学的书。哲学,在我们的印象中并没有深刻的了解。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哲学不仅仅是人为什么生和死,也不仅仅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循环。

这本书通过苏菲被他的哲学老师所吸引,沉入哲学的海洋,从而向我们娓娓道来。这里面有我们所知的柏拉图,苏格拉底,亚力士多德,还有现代的先驱者马克思的思想。也有一些不被我们耳熟能详的德谟克里特斯,斯宾诺莎等。

这本书让我陷入久久的沉思。如苏格拉底: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让我想起我曾经因自大傲慢而做错了不少事情。更有我们究竟是上帝手中的提线木偶,还是我们的体内居住着神灵的思想碰撞。

曾经的我认为哲学与生活无关,不过是那些大思想家更深层次的胡思乱想罢了。读完这本书,我更是知道哲学其实与生活息息相关。看着少校那一个个一环接一环奇思妙想的圈套。似乎将苏菲与他的哲学老师玩弄在鼓掌之间。

我开始慢慢的思考,是否我的生活中也有一个像少校这样的人将我玩弄。我却一无所知。我是否就如在魔术帽中钻出的兔子的兔毛上仰视整个世界,始终被困在一个局里。一个人的肉体允许突破不了这个宇宙的极限,但是有的人的思想就像霍金一样,可以追寻到宇宙的深处,探索黑洞的奥妙。将周身置之度外,在渺小的大脑中有着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活在这个世上不能像个木偶一样,一无所思。我们要敢于用思想去突破这个世界的极限,去畅想未来。不积跬步,何以致千里。要突出重围,不被现有的所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1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关于哲学方面的故事,所以读起来难免有些枯燥,但是,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坚持读了下来,让我懂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打开邮箱,拿出那封神秘的信:你是谁?在苏菲问自己的同时,同样的问题在她心中响起:我是谁?或许,是这个世界的'常识在作怪,可是仔细想想,又不像。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带着与苏菲相同的问题,我试着从她的角度重新认识世界。看世界从无到有,看生命的意义。

苏菲思索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马克思,达尔文这是一群思想先行者: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那是许多满载智慧的年代。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本枯燥乏味,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的学问,但是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就明白了,哲学到底是什么。哲学也可以证明许多:美与丑,善与恶,生与死科学能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我还有许多想问,但却不知道怎样来表达,或许只有你和我一样读了本书之后,才能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