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议论文
老地方整理的高二年级议论文(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二年级议论文 篇1
哲学上有三大问题: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我要去哪儿?这问题困扰了人类千百年。千百年来,不断有人在尝试着解决这些问题,但最后的结果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在我看来,这3个问题都有个共同的答案,那就是记忆。
我们的记忆告诉了我们是谁;告诉了我要做什么;同时包还告诉我要去哪儿;同时它还告诉我是一个活着的人。有人说”性格决定一切”,我认为性格也是由记忆所决定的,记忆或直接,或间接的导引了我们的性格,指明了我们前进方向,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一切,同时记忆也告诉了我们如何思考,怎样决断,以及对大千世界的种种绘出独属于自己的色彩,为这个世界贡献自己的宝贵的智慧。
记忆它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认清这个世界;融入这个世界;正是有了它,我们有了与世界对抗的资本,我们有了改正错误再来一次的机会,有记忆的我们是真正活着的我们。记忆是我们最重要的东西,但是记忆也会欺骗我们,恐吓我们,阻碍我们,让我们遗忘自己,它总是习惯性的遗忘那些令我们不愉快的事,而只留下我们自己的快乐回忆,有人说因为记忆有自动过滤不开心事情的功能,才不致于使我们的脑子发生爆炸。
我想也正是因这样的关系,才会有许许多外的人想要自到过去,回到记忆中的开心时光,甚至于感觉回忆中的自己才是最幸福的人。为什么人们会这样认为呢?因为现实是没有过滤器的,可以自动过滤不好的一切,它需要我们一点一点的尝尽酸甜苦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就有了真怒哀乐怨,而不仅仅只有喜和乐。生活中有90%的时间我们是处在平谈之中,没有喜没有悲,只有5%的时间处于喜乐之中,还有5%的时间外于哀怨之中。但我认为却不应该这样回忆虽好,可活在其中的我们却也失去了继续去创造新天地的机会了,限制了自我,仅仅将自我局限在笼子里,没有展翅高飞的高光时刻。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对于那些甘愿在笼子中生活且沾沾自喜的人说一句,外面的天空很蓝,这里的花草更鲜艳,这里的世界更美好。
在我看来,喜欢回忆过去的人不过是在平淡之中为自己寻找一些安慰,让自己可以多一些快乐,少一些悲哀,也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份喜乐,从这一方面说似乎活在回忆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高二年级议论文 篇2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攀比为一个中性词。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攀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状态,是一种思维方式。
正面的攀比是指在理性驱动下的正当竞争,它推动人和社会发展。
攀比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古往今来社会都是在不安现状中进步。如果没有攀比,我们将仍处在刀耕火种的社会,清王朝用它的覆灭告诉我们,失去攀比,才有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因为有了攀比,才有不断前进的动力,迫使自己不断超越。追忆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有了攀比,各思想家争相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开创了中国历第一个思想变革。
攀比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从纵向攀比,拿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比,从中得出经验教训,这是一种处事的智慧。从横向比,国家与国家比较,从而带动国内的科技发展。
然而,当攀比演化为负面的攀比则危害重重,因为它是一种散漫的,伴有心理障碍的比较。
现今,社会中盲目攀比现象很严重。因为盲目攀比而不择手段,最终两败俱伤;因为盲目攀比,当看到周围人吃穿比自己好时,不惜举债消费或一次次问父母索要。这也是在金融危机时中国的奢侈品销量仍能持续上升的原因;因为盲目攀比,产生的嫉妒心理使得自己不再脚踏实地,一味追求捷径,幻想一夜暴富的生活。
病态攀比的背后是知识,道德,精神的贫穷。因为知识贫穷所以只有拥有钱财才能让自己增色;因为道德贫穷,所以将一次次索要当成习惯却不曾想父母辛勤的付出;因为精神贫穷,所以物质世界被自己视为万分宝贵。
一个比字两把刀,掌握好攀比的'方法,才能做到进退由己。
攀比要有良好的心态。时常怀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常常持有一颗感恩的心会给你再次爬起的力量。
攀比需要选择正确的对象,正确的攀比应是“不比穿戴比学习,不比文具比志气,不比家庭比能力”。与身边的人比,我们可以比谁在单调工作中找到乐趣并为之不懈努力;比谁能为梦想坚持脚步,让微笑一直自信绽放;比谁能超越物欲,不被名利所羁绊,率性所为……
攀比需要有锐意创新的能力,而不是全盘照搬。如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在模仿中丧失了自己。
攀比有度,善于攀比才能在人生路上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1:初一年级学生议论文
你瞧,一车车的垃圾朝空地上运,马路上,街道旁,房前屋后,到处是“白色的装饰品。”还不时地发出阵阵恶臭。
生命之源----水的身旁。哇,水的颜色都变了。有的是淡黑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浓绿色等等,各俱其态。水面上还飘着塑料袋之类的东西,真显得更加别致。河道两旁插着一根根的管子,还不住地往外溢彩色的物质。
森林中,草地上,只听见一阵阵地树倒声和一声声的羊叫声,山成了秃山,连一棵小树苗都没了,草地成了沙漠,不断地吞食着大地上的一草一本。可人类还不醒悟,还在砍,还在放牧,还在污染……
我的一个心愿就是要人类保护环境,让大自然变得更加美好。
比如,蓝天万里无云,清澈透明,与大海彼此映衬,形成了一道蓝色的隽秀的美景,真是上下天光,水天相接。
远处,青山如黛,绿玉般的嫩芽在枝头攒聚。树叶上粒粒露水,在阳光的映射下,折射出人的光华。
一弯溪水向前缓缓流动,与它的.伙伴们汇聚,形成了一条白练挂在山腰。金色的阳光洒在上面,犹如大自然下起了一场金雨……大自然开始孕育着人类。
我的心愿就是让“绿色”围绕在我们身边,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我希望我的这个心愿能够实现。
猜你喜欢2:高考议论文日记
很奇怪不是,现代人一提及生活智慧,往往是指那些归隐自然的“居士”。那些饱览浊世鄙陋的文人雅士,看破红尘,收束杂念而遁入山林。东篱把酒,荷锄而归,荒径的草木掩映下,一位衣带飘飘的自得之人,构成了“田园之乐”的景象,仿佛成了“生活智慧”的代名词。至于城市,好像只剩下充满铜臭味的贪婪与疲惫,智慧之景象无处可觅。
人们常误认为那种享受天然的生活智慧只能在野外寻得,将其与遁入林泉直接等同。于是,有人放弃高薪隐入南山,有人将书店开到偏僻乡村并名曰“碧山计划”,无一不想借青山绿水的景象将自己的生活智慧示众。城市的车水马龙中,真的没有其所求吗与其说城市忙,不如说人心空。“一个人看了一夜雨,谁也没告诉,是孤独;只告诉了一个人,是爱;发了个微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矫情,也是我们的时代”我们耽溺于一呼百应的互动,享受他人的关注和点赞,实际是为了掩饰内心空虚,掩饰梁文道所说的“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此乃假借微博求取呼应与共鸣。若问为何往郊野跑一种是借助外力,用山的厚重、水的澄澈唤起心底的本真,觅取对生命的最初体悟;另一种则是找个没有无线网的地方,强行节欲。
想想,窗外淅沥下着雨,朦胧了霓红灯的色彩,一个人,在窗边听雨。多么诗意美
好的景象啊!可那人心里却想着:把这个人拍下来,发到朋友圈里可获多少个赞呜呼,在城市里找不到生活的本色,迸不出智慧的火星,怪谁。至此,不由然想起龙应台,她在台北的“紫藤庐”与友人品茗谈心,看身边“紫藤花闲闲地开”。台北有58家星巴克,可龙应独青睐这间茶馆,与其说是她明白“紫藤庐清楚这个城市的身世”,不如说她明白如何在城市中寻觅激发生活智慧的景象。一人一茶,清香缭绕,此情此景,惟有真正悟得生活的人才能享受。
不是所有的景象都能激发人们的生活智慧,如林清玄所言:“心境好时,处处开莲花。”究其根源,乃是善于假物,随心吐纳,以填补内心之空缺。那么,读书吧!和古人交流,与学者辩驳,同春花冬雪同呼吸,偕夏蝉秋月共忘机。内心充实的人,无需过度的信息来弥补孤独,积淀的智慧擦亮了他的双眸。如此而来,弘一法师所讲的“华枝满天,天心月圆”之境,就不仅能在城市中觅得,更能与芸芸众生的生活愿景相融合。
下次再将自己的生活不如意归咎于城市时,请反观一下自己吧。因为,对于真正领悟生活智慧的人,人流如潮、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也可以带来春江潮水、明月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