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心理学读后感

2024/04/28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学读后感 篇1

人是群居生物,人与人交往是必须也是不可避免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即使我们很注意,也难免会有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有时这些错误可能会让别人在精神上或者物质上遭受到巨大的损害。这时候,你必须勇于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自主承担。这样,不仅能够显示出你是一个有素质、有责任的人,而且也更容易获得对方的谅解。如果你逃避责任,为自己的错误千方百计地加以辩解,这样只会让你变得更加愚顽和不近情理。

其实人活在世间,十有八九不如意,谁又能事事顺心。人生永远不会完美,往往缺憾才是永恒的美。佛学中世界被称作"婆娑世界",意思是能忍许多缺憾的世界。世界本就是有缺憾的,如果没有缺憾就不能称作为人的世界,人的世界就是由缺憾累积而成的,往往不完美才是完美,而太完美就变成了缺陷。有时往往自己的目标与现实就差那么一点点,如果你抱着自己的完美理想不放手,就会深陷在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纠缠中,从而让自己常常郁闷。相反,在完美与不完美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你将会生活的轻松快乐很多。有时候人们会被这种在生活中或是工作中追求完美的压力所蒙蔽。认为只有做得"最好"才会使自己更加快乐,其实,有时候你的缺陷也将是一笔可观的人生财富,所以,没必要为自己的缺陷而烦恼,让自己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在与人交往中微笑是构建良好人际关系的桥梁,是调节各种矛盾的润滑剂。微笑就如同阳光,它能给他人带温暖,也能使他们对你产生宽厚、谦和、平易近人的良好印象。微笑是一种宽容、一种接纳,它使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展颜一笑胜过千言万语。对我们每个人说,微笑轻而易举,却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当你每一次奉献出微笑的时候,这微笑的光芒也会回照到你的脸上,给你带方便、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人生在世总会有三两知己,一些朋友。而朋友往往也是我们倾诉的最好对象,悲伤时可以从朋友那里的得到安慰,开心的时候可以与他们共同分享,哪怕是心里的秘密也可以拿出与对方密谈,但朋友之间并非无话不谈,哪怕你们之间的关系多么亲密。每个人都应有自己的生活私密性,所以,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也是讲究艺术的。不管是恋人之间,还是亲密的朋友之间,都不能太过紧密,否则就会在无形之中给对方施压,保持适当的距离才能使友谊万年长青。

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改变和提升自己,让自己低调学会自我批评,在与人交流时学会尊重并礼遇对方,避免不必要的争辩,学会真诚的赞美。每个人因为理念不同会让我们对于问题产生分歧,争辩是最糟糕的选择,我们需要理解对方,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和善并委婉的建议从而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快捷而有效。在人际交往中宽容是处理矛盾最好的调解师,懂得对他人宽容,才会得到对方的理解。在生活中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真诚。从而建起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心理学读后感 篇2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向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知识,这次有幸拜读了《心理学与生活》。

拿到它时我抱着怀疑的态度,毕竟自我是个心理学的“门外汉”,但让人欣慰的是,对于一个对心理学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心理学的人来说,这本教材是十分适宜的一本入门书籍。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本很实际、很基础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如果想了解一些心理学最根本的知识,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取。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资料。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潜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先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真切地感受到心理学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资料。

我很喜欢书中个性设置的一些专栏,比如“我们如何知晓”这个专栏,它介绍了200多个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让你明白心理学的一些结论是如何得出的,而这些结论通常加深了我们对人性的理解。

还有“生活中的心理学”这个专栏,把心理学和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看看这些题目吧:“幸福感的遗传性”“青少年在想什么?”“感觉和知觉组织的分离”“清醒梦境的试验事实”“你无法忽视数字的“好处””“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的人”。

“21世纪的心理学”这个专栏也很好,介绍的是心理学中那些前沿性的研究课题,把有兴趣的学生引向心理学的新领域。在那里他们将开疆辟壤,施展抱负,为人类了解和改善自身做出贡献。

要学习一种知识,就象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行走。你能够跟着别人的指示走,而不管对错;也能够自我摸索着走,看看运气好不好。但是,最好的方式是有一张地图,让自我明白自我在那里,这个陌生的地方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条路,然后你选取你喜欢的道路走下去。这本书就是心理学世界的地图,它没有把所有的知识给你,但是,它给了你全貌,给了你路径,要了解心理学,这本书足够了,要想要深入,这本书也告诉你该如何寻找道路。

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透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我和他人,提高自我和帮忙他人的潜力。期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状况下,如何让自我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我,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心理学读后感 篇3

跛足策略,是指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现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取的任何能够将失败原因外化的行动和选择。概念很拗口,通俗的说,人们一般人不太能够接受“失败”的事实,为了维持自己的自尊,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往往会故意设下一些障碍,如果还是成功了,那么表示自己的能力果然很好;万一失败了,就可以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所设下的障碍,避免直接承认自己的能力不足。

这种心理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广泛存在。考试前几天,注意听学生之间的对话,就会发现他们会相互问:“你这场考试准备得怎么样?”一位同学说:“不怎么样,看运气吧,都没怎么看书。”考完试后再到处找人诉苦:“这一次考得好难,自己都不会写。”

这种心理现象,其实跟心理学中的成就动机理论是相一致,力求成功者为了获取成就,通过活动提高自尊心和满足感,往往会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他们的目的都是获取成功的同时保证自己的自尊心。

使用“跛足策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使得自己感到更快乐。却忽略了这种策略所带来的危害:人际交往障碍和自我催眠效应。

我遇到一个很喜欢使用这种策略的同学,考试前同学们问她:“你复习得怎么样?”她总是说没睡好,身体不好、不想复习之类的`,但实际上,她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不错的。反复多次以后,大都数同学都觉得她能力很强,但为人很假。而有一些同学听了她的话之后,也会为自己提前设置一些障碍,如我这段时间没精神,没吃好,没睡好等,结果是把自己给催眠了,有借口可找了,就真不学了。

跛足策略的使用,目的是为了替自己主要的工作表现做掩护,它本身没什么不好,只是一种心理的防卫机制,保护自己的自尊不至于受伤太多。但是长期消极的归因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成长。虽然“失败是成功之母”,但若是一直逃避失败,成功也就变得遥遥无期了。教师应该观察学生,对学生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普遍的跛足策略的使用,与成就动机和归因方式有关,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教育。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建立明确的自我概念,促进自我的成长。

心理学读后感 篇4

“朝三暮四”的典故源出《庄子·齐物论》,是说某人在给猴子喂橡子时,对猴子说以后准备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猴子听后很生气。见猴子生气,他便改说早上给四个晚上给三个,结果猴子听后很满意。养猴人固然有狡猾可恶的一面,但他善于揣摸猴子的心理,在总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首因效应成功地让猴子转怒为喜,确实值得称道、值得学习。

学习“朝三暮四”,就是要学习心理学、懂点心理学。销售行业有一句名言,叫“成功的推销员一定是一个伟大的心理学家”。之所以有此说法,就是因为销售本身就是一场心理博弈战,如果想成功地卖出产品,必须读懂客户内心、了解客户需求。不懂心理学,就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销售人员,对于保险销售业而言,这点尤甚。

首先,成为一名优秀的保险销售人员需要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保险作为商品,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消费。通常人们在确定是不是要买、为什么要买、怎么买、什么时候买、在哪里买商品时,往往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个人的爱好、兴趣、需要、动机、个性特征、价值取向及情感意志等个人因素,也包括家人、邻居、同事、朋友以及自己的经济地位等社会因素,还包括社会潮流、商品特点、宣传包装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人们的消费心理,进而决定人们的购买行为。因此,要想成功销售保险商品,就必须把握人们的消费心理,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贴近人们消费心理的策略。

其次,成为一名优秀的保险销售人员需要把握人们的保险心理。所谓保险心理,即每个准客户个体对保险的各种反映,它包括对保险的认知心理、情感趋向、决策心理等。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心理、社会环境不同,保险心理也不相同。例如,接受同样的保险宣传后,有的人可能很快对保险产生认同进而产生购买的动机,但有的人却可能对保险产生排斥心理。尽管人们的保险心理不尽相同,但是有规律可循、有共性可依。如果能把握住人们对保险反映的规律,即保险心理活动规律,对于有效地宣传、转变人们对保险的认识,诱发购买保险的动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成为一名优秀的保险销售人员还需要把握销售心理。保险销售的过程,实质上是销售人员和准客户的心理互动过程,是一场心理博弈战。在这场战斗中,销售人员要想取得胜利,就必须读懂准客户内心、了解准客户需求,用创造性的方法、技巧,解决准客户的购买心理问题,诱发人们的保险购买需求,产生购买动机,做出购买决策。灵活应用销售心理知识,无异能够帮助销售人员取得成功,使得销售行为的效率最大化。

总之,只要有人与人的活动就离不开人的心理活动,只要有人的心理活动就会产生心理学。保险销售作为与人打交道的活动,必然离不开心理学。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意识到心理学对保险销售的重要意义,开始注重对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有的保险公司甚至把心理学的学习培训当成对优秀人员的奖励。长此以往,相信保险销售的效率会越来越高,因为,多学点心理学,就能在保险销售中多些成功。

心理学读后感 篇5

《教育心理学》看似理论很强的书籍,其实不然。里面很多的教育心理学原理,都是通过实验的形式让我们了解实验所蕴涵的科学道理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结合的教学实际谈谈教育中的期望、表扬与批评。

美术教师往往任教的班级较多,个别教师也许就忽略了评价反馈这块内容。从书中学习反馈效应实验中可以看出,反馈的重要性。反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及时、准确、具体地了解自己学业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因此,在我们的平时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做出评价,美术作业如果一直不评价,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美术课的评价比起其他课程来说,显得更加重要。美术是一门审美艺术的课程,没有什么对和错,只有美与不美,不能一味的给学生打上等级。

佩奇的评价实验说明了具体的评语更有效。美术作业如果只是一味的打上等级,也许就失去了评价的作用。美术的作业要有具体的.评语,这个评语不一定是教师最终的书面语言,可以是来自的学生的,也可以是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口头语言的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要展示出来,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进行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评价。有了具体的评价语言,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进步。

书中的一些实验向我们验证了一些教学行为,让我们的教学行为,变得有理可依。总之,细细品读本书,会让我们的教育变得不再迷茫。

心理学读后感 篇6

作为一名在校老师,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或活泼外向,或沉稳内敛。

俗话说“一样米养百种人”,学生们虽然青春无敌,大部分是健康而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些受各种因素影响的问题学生。

学生们都是唯一而不可复制的,所以如何因材施教这个问题经常困扰我。

虽然做不到学生“肚子里的蛔虫”,但了解他们,对症下药是很有必要的。

可是,我常常感觉大学的知识不够用,当年学的《教育学》和《心理学》都比较笼统。

这两门学科都有很多分枝。

所以冲着“有助于了解学生”这个目的,我看了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郑雪主编的《人格心理学》。

这本书是心理学主干课程系列教材之一,所以它也免不了心理学教材的套路。

先是介绍了人格与人格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然后说到原欲、文化、特质、学习、人本、认知等各方面与人格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介绍各个关于人格心理学的`流派和各家之理论的研究。

从理论的产生,社会背景,到实例分析。

在其中我找到了一些可以参考的性格产生的根源和其支撑的理论。

我最细看的是《学习与人格》这一章,如何让学生爱学习这可是所有老师都关心的。

其中一句话是多拉德和米勒的观点:“学习的发生离不开四个要素:内驱力、线索、反应和强化。

只有当一个人想要些什么(内驱力)、注意些什么(线索)、做些什么(反应)以及获得些什么(强化)时,学习才能发生。”这让我联想到我自己的学生,一一对应,他们的四要素到底是什么呢?到底缺了什么?而在书的后面,还有人格测量和行为观察法、人格障碍及其矫治和人格教育等三大章实用的内容。

内容很专业,很有指导意义,就是感觉太笼统了些。

阖上这本书,我由衷地感觉心理学知识真是浩如烟海,一本书只是提纲挈领,有太多的细枝末节可以去延伸,还可以有更多的例子去佐证。

光是“人格教育”这方面就还需要再深入了解下去。

不得不说,《人格心理学》高屋建瓴,让人性行为有所归依,也可让我们做老师的顺藤摸瓜,辩证教育学生。

心理学读后感 篇7

人生,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一场属于自己的人生,我们都有着不同的思想和心理,向往成功的道路都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也许,当你在迷茫着的时候,拖延着的时候,你已经抛弃了一段你作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的一段仅有一次的机会。我们的生命,虽然渺小,但却应该活得有激情,有意义。

我之前一直认为,拖延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毛病,有些人为不易改掉的习惯懊恼,有些人在最后一秒的灵感迸发二沾沾自喜,觉得这似乎都是生活常态。但遇见《拖延心理学》之后,我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观。认清现实和自己,接受自己。表面上看,拖延是个人的时间管理问题,或者对所处理的事情责任感不强二逃避的方式。事实上研究发现,拖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不仅仅涉及个人的心理,行为和情绪问题,还涉及社会,文化等问题。即使我们意识到拖延的存在,已经耽搁了事情,却无法停止这种行为。

有时,我们会被一些所谓“拖延者的信条”所说服。比如,我必须要做到完美,我做每件事都应该轻而易举不费力气。什么也不要做比冒失败的'风险更安全,如果这一次我做的很好,那么我每次都应该很好。我们平时听到这些,会认为是对自己要求严格,是完美主义者,办事求稳。

事实上,这些跟拖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为这些想法是不现实的,是为拖延开道的个人观念。如果你认为必须做到完美,那么你宁愿拖着也不愿意去做,因为你不愿意冒风险被人批判你的失败;如果你认为成功是危险的,你就会为了保护自己和别人而降低成功的概率。人们形成拖延习惯是因为害怕,害怕展露真实的一面,会不被别人能接受,以至于拖延者不仅躲开了认知世界,也躲开了认知自己。虽然要忍受自责,自轻和对自己反感的痛苦,但是比起认清自我所带来的的脆弱,这种痛苦更容易接受。改善拖延的过程,也是认清自己,接受自己优缺点,能够像老朋友一样与自己相处的过程。

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生活如同一盘棋,你的对手是时间,假如你行动前犹豫不决,或拖延的行动,你将因时间过长而痛失这盘棋,你的对手是不允许你犹豫不决的!”从现在起,让我们拒绝拖延,提高执行力,与时间决战吧!

心理学读后感 篇8

去年第一次阅读《学与教的心理学》,它让我了解到“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只有老师和学生们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教学的完美结合。”我写下了自己的收获: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学会如何有效指导学生学习将是他最重要的事情。为此,作为数学老师,我们应抓好学生数学学习中“读、听、讲、写、用”的五种学习……

在上学期,在学校品质课堂管理的课堂检查和科组的课堂检查中,发现我们的课堂上存在了很多的问题,学生随便插嘴、故意捣乱、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老师的讲解、不听从老师的命令、做练习不动脑、做事拖拉;课堂乱成一团,老师对此却无从下手……..针对这些问题,我想从书中找找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所以今年再次阅读,我选择性地阅读《第十四章课堂管理》。

我主要从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和课堂里的控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课堂管理的维持功能

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持久地维持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始终保持在课业上,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1.当课堂教学面临新的情境时,通过课堂管理,使学生迅速适应课堂情境的变化。

2.当课堂里出现师生关系和学生关系紧张时,通过课堂管理,缓和与解决各种冲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3.当课堂里出现纪律问题时,通过课堂管理,维持课堂纪律。

4.当课堂里发生心理问题行为时,通过课堂管理,调节学生的过度紧张和焦虑,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

二、课堂里的控制

1.实施有效控制。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学生有可能因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而发生问题行为。因此,课堂管理必须实施有效的控制,一方面通过控制课堂纪律和设置必要的课堂结构以预防问题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心理辅导,矫正各种问题行为。

2.教师的自我控制。课堂里的不少失控往往起因于教师本身的失控。要想有效管理课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重视自我控制,当面对一个新的课堂,或者再次面对一个曾经让自己非常棘手的课堂时,不少教师很容易焦虑过度,内心里充满着紧张不安和担心害怕,唯恐出现课堂混乱和失控。要知道,世界上并没有常胜将军,任何一位教师都有可能出现管理失误。关键在于善于从失误中吸取教训,努力将教训转化为经验,就有可能不断减少失误而成为课堂管理的能手。

有些教师容易因课堂出现纪律问题而愤怒,有的还会大发雷霆,这时很有可能失去理智,出现过激的管理行为,甚至导致体罚或变相体罚。因此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在课堂发生的问题行为,避免以自己的粗鲁去压制学生的粗鲁。学会自我提醒,可以在备课本的醒目处写上“制怒”方面的警句,当自己激动起来的时候,起到自我暗示的作用,使自己迅速平静下来。

心理学读后感 篇9

人生面对的很多难题,其实都是由心而起。当世界都在倡导学习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时,有些人忘记了,这些技能的发力原点是心理学。读懂了人心,就能打动人心;具备了掌控人心的能力,任何事情自然就无往不利。

对于一个优秀的销售员来说,其最强之处并非在于认识多少客户,也并非在于拥有多少年的从业经验,而是在于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解读、操控他人心理的能力。销售看似是一种有关营销学、广告学和经济学的商业行为,其实融合了心理学、语言学等复杂的知识体系。一个合格的销售员,不会惧怕与客户开展心理博弈,因为这是从陌生人到建立交易关系的必然过程。

销售既是一门对人类语言、心理以及行为的分析科学,只有用动人的语言才能打开客户的.心扉,只有用得体的交往才能巩固和客户的关系,只有用精准的需求分析才能让客户认同你的专业素质......销售就是用最恰当的方式打消客户的所有疑虑并最终说服对方的综合技能。

销售打的是一场心理战,察言、观色、攻心是销售员的制胜法宝。与人的语言相比,无意识的肢体语言更能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销售不是打嘴仗,与客户打交道,了解客户的心才能更好地搞定他们。通过小动作识破他们的内心机密,往往会让你的“进攻”更顺畅。

搞销售的人,必须有“说”的本领,但是“能说”不等于“会说”,如何把话说到客户的心坎儿里是一门艺术。得要领者字字珠玑,简洁有力,深得人心。在销售中,掌握沟通的各种技巧,往往能使你的业绩节节高升。

商场如战场,勇者生存,指着胜利。想要在销售这场残酷的战争中取胜,就必须要懂得商战谋略,“心理战术”便是隐藏在背后的较量手段。将心理博弈法运用得当,必须能在销售行业中运筹帷幄,游刃有余。

有价值的客户不是硬抓来的,而是被吸引来的。销售人员最终要靠春风化雨的影响力赢得客户认同,而不是对客户指手画脚。拉近彼此距离,营造吸引客户的强大气场,让客户主动接近你,会让你在销售的任何方面都立于不败之地。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销售中,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客户,想要拿下单子,只有先了解客户,找到客户的心理需求。客户一伸手,你就知道他要拿什么,还有谈不下的订单吗?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千万不能眼中只有金钱而忽略了交情。客户不是“赚钱的工具”,发自内心地喜欢客户、重视客户,让客户看到你的真诚,让心靠的更近,是发展客户关系的重要一步。

讨价还价是销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一门技术活。讨价还价不是退让,一个优秀的销售员,总能在谈判过程中灵活运用谈判技巧,在双赢的前提下,让对方心服口服。

心理学读后感 篇10

以前我读书总是耐不下性子,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可是,自从我带了毕业班的政治后,面对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总觉的手足无措。简单的处理方法对有些学生是不起作用的,同时我也感到有些挫败感,继而对教育工作失去原有的热情。但我没有坐以待毙,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专门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给课堂教学的100条建议》等专业知识,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学生各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是相联系的,只有用对了方法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可以说,在读过这些书目后,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原因及研究方法将会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的知识,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但是鉴于我们教育心理学的学术沙龙主要关注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及差异心理,因此我就主要对本书中有关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谈谈我的理解及感受。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批评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评价形式,并且也是一种常用的教育形式。但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批评功能也应从注重甄别转向激励。

面对学生犯错,我们是否当即斥责,甚至“雷霆大作”?其实,学生很可能不是有意犯错的,所以我们无需大动干戈。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教师不讲究批评的艺术,不考虑批评的言辞、场合,只要有错,便会有一场“暴风骤雨”,这样,只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挫伤,引发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学生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反而会增加师生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们的心灵创伤。“靠近清泉,心灵就会湿润,靠近评价,生命就会舞蹈”。作为评价的协调者、指挥者、促进者,应给每个学生以闪光的机会,使学生在坦诚、关爱、相互尊重的评价氛围中,乐于接受批评,乐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由此获得快乐、自信、成功,并茁壮成长。作为教师,在面对学生的不足、错误时,不应说“你真笨!你不行!此类的话。我们应用教师特有的爱保护学生们的自尊,保护学生们的自信,也保护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未来。

心理学读后感 篇11

最近看了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书名是《心理学与生活》,作者是美国的理查德·格里格。

由于当时对心理学方面的东西也比较感兴趣,朋友推荐了这本书,我便选取性的看了看。原本我以为这只是一本普通的心理学方面的书,但是看过后,在网上百度了下,原先心理学教材中的经典。

是我孤陋寡闻,实属惭愧。这本书不仅仅在美国,在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极高的知名度,还是心理学基础教材中第一品牌书、被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GeneralPsychology)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

这是本最普通的心理学书籍,里面没有心理测验、没有心理故事、没有人力资源、社会任何一个方面的'专业资料。它能让一个对心理学毫无所知的人,有潜力一步一步的走进心理学更深奥的世界。看了这本书,让我发现原先生活真的到处都有心理学。

至此,这本书我已经完整的读过一遍,其实它就是一本心理学最根本的书,但是却很全面。这本书有十八章,主要介绍了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习与行为分析、智力与智力测验、理解人类人格、、心理治疗、社会过程与关系、社会心理学与社会文化等资料。

此书中虽然只是从生活入手,深入浅出的与心理学知识联系起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心理学的魅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述生活中一些习以为常但又从没注意过的生活琐事,但这些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微小的细节。这本书它让我学会试着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分析受众的心理现象以及由此决定的行为方式。

《心理学与生活》资料上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最后归纳为以下几大点:

首先,就如我介绍中提到的,它运用了很多心理学在生活中运用的例子来让初学者更加容易的理解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并且大大提升了对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其次,这本书的作者并不会简单的罗列一些概念和方法,作者始终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你进行启发,或者用提问的方法,或者举例,或者运用一些图案,他能充分的从初学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一个心理学专家的角度出发去编排这本书,这点让我很敬佩。

还有,这本书每章后都有一个总结性的句子,把提到的重点列出来,在这点上,我国出的很多教材也有类似的做法,但是更多都是出一些习题在后面,并没有做一些总结性的归纳。

最后,我也推荐大家有时光就去看看这本书,如果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就更就应去看看这本书!

心理学读后感 篇12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全书以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的方式,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相结合,论述了美感经验、文艺与道德等诸多问题,同时对西方一些主要美学流派进行了介绍。

美学按学科门类因隶属哲学范畴,重归纳和演绎,有趣的是朱光潜先生触类旁通,重视美的“心理感受”(创造者和观众),向心理学进军,有些像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值得一提的是,朱光潜这本书要早于尧斯几十年,笔者认为接受美学反对美学的结构主义化的确没错,可是过于主观化的人文主义,难免陷入唯我唯心的泥潭。毕竟对于“美”,还是有些许普遍性。可能你喜欢梵高,我喜欢塞尚,但对于例如《蒙娜丽莎》等作品,受众者又有很多,到底是物的本身很美,还是物给我们的感受产生了美感?美学在历史上一度被蒙上了神秘主义色彩。

喜欢朱光潜因为他深入浅出的'大家风范,喜欢他不摆架子不故弄玄虚,喜欢他文笔清爽如和风细雨,即使是论及学术的,让人读起来仍觉得如沐春风。什么是美?估计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一千种回答,每个人的都会回答出心里最直接的感受。朱老先生认为,只有美才能拯救人的心灵,这本书从人的心灵来研究美,这不外乎现在我们大谈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美和概念无关,是一种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的心理享受。排除了实用的和科学的态度,又不考虑事物的抽象共性,只专注它给你的完整形象,这个时候,美才能产生。这就是物我两忘的境界。同时,审美要有种距离。古语有云“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些东西就是得在远处欣赏,而现在有些人正天挂在口中的话是“距离产生美”,人们都知道“雾中看花、水中望月”中的花和月比现实中的花与月要美,是因为人们和它们有了距离。距离太远以至于看不清楚了,也同样达不到审美的效果。过分理想化的作品和人们生活离得太远,过于写实的作品又和人们的生活离得太近,都不能产生很好的审美效果。“不即不离”是艺术的原则。审美离不开联想。联想的特点是由甲到乙,由乙到丙,完全是偶然的,没有艺术的必然性。联想的另一个特点是,联想力越丰富的人美的欣赏力也越弱。尤其音乐,有修养的人一般只注意声音的起承转合,不想到意义,也不发生视觉的幻象。朱光潜批评了这种漠视联想在审美中的作用的看法。

心理学读后感 篇13

我一直都觉得,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得益于我在心理中心的工作。直到今日,我对这门学科的感觉任然是讳莫高深。也是因为寒假的闲暇时光,我听了学堂在线慕课《积极心理学》。浅谈我在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引起我共鸣的地方。

任何的学科都可以追本溯源,而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可以从人的进化中发现。人从爬行到直立行走的进化,所导致的结果是人的视野的扩大。因而我们现在觉得当抬起头、直起身子走路时要比弯着腰,低着头走路要舒服。其中的科学依据就是人类的躯干的骨骼整体呈现“S”型走向。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人类的躯干由“L”型向“S”的进化。而人类身体最长的'一条神经称之为“迷走神经”。当我们挺胸抬头的时候,“迷走神经”在舒张,因而我们会感觉愉悦、舒服。这对我个人来说的指导意义就是站有站像,坐有坐像。我发现现在很多青少年都是弯着腰走路。在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中,对人的要求也是昂首挺胸。我想是不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人的奴性还没有彻底清除。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的影响任然没有消除。而作为新世纪新一代的我们,应该挺起腰板。我们祖国的强大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因而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去展示大国气象。

我曾了解过心理中心的理念,大多数都有“助人自助”、“助人为乐”。根据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我们在助人的时候,人类大脑会分泌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激发我们身体的愉悦感,并且有助于我们思维的开发。我以前曾对“助人自助,助人为乐”的理念产生过怀疑。因为我们为何要去帮助别人。更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熟语。我也曾用“只为初心,问心无愧”来鼓励自己去践行这个理念。可是“好心没好报”的事时常也发生在我的身上。因而我也曾想封闭自己,可是任就做不到。大多数的女孩都希望自己的男朋友只对她一个人好,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这种问题上,谁都不可能博爱天下。其实助人也是有针对性的,正如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一样,都有其成立的条件。在别人主动求助时,我们应该去主动别人。当别人需要时,我一定真心实意帮助他。

人类进化导致了女性骨盆的缩小,其导致的结果就是人类婴儿的早产。大部分动物婴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比如说奔跑。而人类的婴儿在出生的时候除了吃奶、排便等一些基本能力外,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因而女性在选择自己另一伴的时候,安全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标准。这个安全感,不仅仅是只身强力壮,而是精神、物质的安全感。

心理学是个极其微妙又特别有用的学科,我将继续学习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经验。

心理学读后感 篇14

在阅读了《终结拖延症》之前,我看过《拖延心理学》,可能由于自己偏向于感性,我感觉《终结拖延症》一书偏于理性规则,阅读时间比我预计的要长。

最能减少拖延负罪感的,莫过于发现:拖延的不是我一个。所以在看完《拖延心理学》之后,我的拖延焦虑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或许以前被这种拖延负罪压迫的太厉害了,以至过度放松走向了反面――我几乎心安理得于自己的拖延。在这种情况下,偏重理性的《终结拖延症》对我很好的进行了一次纠偏。

我非常赞同这本书对拖延的定义:拖延是一种成问题的'习惯,是把重要的和有时限的事情推到其它时间做。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所以拖延会有一个逐渐加重和蔓延的过程。习惯具有固化的特点,所以针对拖延,保持觉察很重要,但从我自己的经验,过于敏感的觉察,会引起内心的抵制。所以这种觉察,要注意方式方法。反复自省感到自己在拖延是很折磨人的,不如采用简单的步骤使自己脱离这个环境。我以前回家总是躺到沙发上看报纸,结果就是经常一份报纸看了两三个小时,晚上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这中间也会时时想到“起来吧起来吧。”但最后还是惰性占了上风。但如果回家后就坐到桌边看报,那么基本半个小时就能搞定,也就有时间去干其它事情。

锻炼自己的情绪肌肉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也获益最多。由于阅读的兴趣,我有意无意间赞同“人生贵适意耳”的生活态度,所以对于不舒服的状态,第一反应就是要避开,对于不能容易解决的问题,就想放弃。骑手与马的比喻非常适合我――由于骑手缺席,我就象那匹只能依据本能行事的马。我对各种东西的学习,依赖自己理解力不错,入门都比较容易,但到达某个平台阶段,要下一点死功夫时,我就会停步不前,以至于我良好的开端从来都是失败的前奏曲。最后对学习形成抵触,对任何学习计划都开始拖延。此类拖延汇聚到一起,形成自己在专业上“望人兴叹”局面。我以前把这个单纯归结于自己意志力的不足。书中的“单凭意志力,往往不足以决定内心冲突的斗争结果。接纳负面评价的能力,才是在行为上避免拖延走向高效的起点”。对我真是当头棒喝。我总想用一种轻而易举的姿态完成学习,不肯接受自己在理论上的欠缺。目前我针对锻炼情绪肌肉,想到的就是五分钟和计划完成及时鼓励的办法。

其实我想,克服拖延或许就是一个从自恋走向不自恋的过程。不放大自身的困境,不沉溺自己的情绪,不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离开自身,我们才能看到真实的自己,并接纳和热爱它。也就是书中所说的,从自我倾注的视角转化为自我观察。

总算写出来了,虽然比预计的长,但动笔时倒是确信自己能在截止期前完成的,而且也做到了。嗯,对自己感到满意。

心理学读后感 篇15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人是会思考的高等动物。因为有思考,我们就有了想法;因为有了思考,我们的心理会受到相关因素的影响。怪诞的心理学由此而诞生;怪诞的心理学由此成了无数专家们研究的课题;怪诞心理学由此也成了我们无数普通读者好奇的话题。 那么,就让我们随着享誉全球的顶尖心理学大师理查德怀斯曼一起来学习领悟有关于怪诞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吧!首先,我们需要对于怪诞心理学定义有个相关的认识。作者在书中有着对这个名词如下的表述:这是人类感知系统的一个基本怪癖。只要在合适的背景下,人们善于在一个毫无意义的形状中不知不觉看出含义来。这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学。这就是一种被称之为怪诞的心理学。

心理学读后感 篇16

社会心理学现代心理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一起构成了心理学的基本框架。其研究领域设计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学科生命力寓于全社会不同个人和由这些人组成的不同群体的需要和应用中。研究社会心理学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当我阅读完《社会心理学》后,第一个感受就是不仅要吸收其中包含的理论意义,更要实践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读了这本书,也让我对窗口的服务工作有了一些更深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在窗口服务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接触到《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后,我发现将心理学引入到行政服务窗口工作有利于提升服务质量。在严格执行行政服务系统工作人员文明服务手册的同时,我们窗口还实行微笑式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如果都搞一刀切式的服务态度,产生的效果未必好。看了《社会心理学》这本书后,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服务对象对各种服务态度、服务方法对我能正确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需要,并进行针对性的和周到的服务有很大的帮助。在窗口工作中,在推行微笑式服务时,如果服务对象属于活泼型,情绪外露,兴趣广泛,工作人员要热情接待、周到办事,做到以热对热;如服务对象为安静型,表现为情绪稳定,自信心较强,这样的对象不喜欢我们过分热情,针对这样的服务对象,我们要做到不卑不亢,热情适度,以静对静;如服务对象为兴奋型,语言坦率,喜欢提各种问题甚至意见,对这类服务对象,我们除了热情接待外,还应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尽量满足其要求;如服务对象为抑郁型,这类对象想得很细微,语言谨慎,我们除了热情外,还要有耐心,细致体贴地为其服务,以诚取信。

正是如此,我根据《社会心理学》这本书中的知识和原理,把握服务对象的心理,了解服务对象的“需要”,提供服务对象所“需要”的服务,从而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提升窗口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