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2024/04/29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精选1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1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今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很佩服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从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王老师在骄傲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还特别告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靠增加学生的负担得来的.同时他的观点尖锐却不避讳:不去钻研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一味地挤占学生的时间,这是对教育的犯罪!使我领略到了在中学里几乎绝迹的“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那么地让人兴奋给人启发,同时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从书中我领略到的是一位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老师。于是,他有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习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他适时地与学生沟通。有的学生感情上有了波动,他像朋友一样客观的引导;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有了困惑,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办法;有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中间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才能发现哪棵苗是西红柿、哪棵苗是苹果,既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正如王金战老师说: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确是收益非浅,反思、借鉴是我今后必须要做的。我要像王金战老师那样,用智慧和爱去经营教育这份高尚、灿烂而不乏诗意的事业,使之成为美丽的教育!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2

学校有王金战写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我借来抓时间看完了,作为一名教师,感触颇多,收获颇多。王金战原来也是一名差生,正是因为老师一次一起和他共用化学资料,激发了他上进的激情,以至于到最后读书如醉如痴,甚至在一个山洞里点着蜡烛奋斗,那年他如愿考上了大学。尤其是令我佩服的是,当年他在山东青岛的中学已经是教导主任而且小有名气名人,毅然辞职到北京去打拼,那年他已经30多岁,拼到如今在教育界可以说家喻户晓,大名鼎鼎。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呀,说明王老师是一个做事特别用心,敢于创新的人。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告诉我们:优秀从心态开始。王金战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心态的重要性,他还提到心态最关键的是自信。确实,一个自信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气馁。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能正确面对失败的正是自信的心态。所以每一个老师第一个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自信的心态,只有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挑战获得成功。王金战老师就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读完这本书,我情不自禁的对我对女儿说,这本书大多讲的都是高中学生的事,你参加完高考后,一定把这本书读完。朴实、幽默、干练、有能力有个性的王老师的印象在心中挥之不去。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3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今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很佩服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从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王老师在骄傲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还特别告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靠增加学生的负担得来的。同时他的观点尖锐却不避讳:不去钻研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一味地挤占学生的时间,这是对教育的犯罪!使我领略到了在中学里几乎绝迹的“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那么地让人兴奋给人启发,同时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从书中我领略到的是一位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老师。于是,他有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习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他适时地与学生沟通。有的学生感情上有了波动,他像朋友一样客观的引导;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有了困惑,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办法;有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中间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才能发现哪棵苗是西红柿、哪棵苗是苹果,既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正如王金战老师说: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确是收益非浅,反思、借鉴是我今后必须要做的。我要像王金战老师那样,用智慧和爱去经营教育这份高尚、灿烂而不乏诗意的'事业,使之成为美丽的教育!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4

暑假酷热,每天都闲在家里。无聊时打开书橱,偶然的在隐藏的角落找到了一本被遗忘很久的书,正是人大附中的王金战老师撰写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记得这本书还是几年前学校里发给每位老师人手一本的,只是我从来没有好好的读过。现在正好,可以让我来打发漫长的时间。带着这样的心态,我翻开了第一页。

刚打开这本书时,我就被王金战老师的教育成果所吸引,再进一步读下去,更为其教育理念所折服。

“一届不如一届”,常听到身边的同事这样抱怨。如何让孩子成才,怎样才能造就英才?我相信,这是每个教育者都在深思的问题。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为我们指点了迷津。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显得极为重要,国家、社会、家庭赋予教育的期望在不断增加,赋予教育的功能也在不断提高,对老师的水平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和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 “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

读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在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作者对于爱的教育的那种真切的期盼。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了爱心,教育方法就显得处处灵验,没有爱,再好的教育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人问我:‘什么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的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爱。”夏丏尊先生曾把学校比作池,把学生比作池中鱼,把师爱比作池中水。试想想吧,如果没有师爱,学校就是无水之池,学生就是无水之鱼。呵,无水之鱼,其景何惨!爱的力量是伟大的。阳光之爱可以熔化冰雪,春风之爱可以萌发草木,雨露之爱可以滋润禾苗……而师爱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她与母爱、友爱一样是人类最圣洁、最美好的感情。当教师以一颗赤子之心,以师爱的力量去教育他的学生时——对教师而言,“可以激发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无穷的精力,教师对学生的爱必然使教师趋向学生,缩短他们和学生之间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这样的教师什么样的教育任务不能完成呢?——对学生而言,他沐浴着师爱的阳光雨露,感受着师爱的似水柔情,必然“亲其师,信其道”,什么样的教育不能奏效呢?

王金战积25年当教师的经验体会告诉我们: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是导师,应是慈母,应是朋友。给学生以导师般的厚爱——多一点教导和激励,多一点严格和期待,多一点训练和督促,多一点和召唤和鞭策;给学生以慈母般的仁爱——多一点信任和搀扶,多一点温暖和体贴,多一点呵护和爱怜,多一点表扬和鼓励;给学生以朋友般的挚爱——多一点平等和尊重,多一点帮助和支持,多一点理解和关心,多一点肯定和赞赏。是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体罚、挖苦、歧视……只能使“正放异彩的”花朵加速“萎谢”。

“爱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么”?不是的,王金战老师的经验说明,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适当的惩罚。爱和惩罚才是一把双刃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对犯错误的孩子处以惩罚,能够培养他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品质,而这正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著名教育专家玛莉琳·古特曼说过:“那些小时候过多的受到师长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生活后很可以会遭到更多的失望。”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

现代教育呼唤高明的惩罚,高明的惩罚,不是罚站、罚抄、罚打扫卫生、罚跑操场等等,更不是简单粗暴的无视学生自尊人格的“出洋相”、“整人”。高明的惩罚者总是针对不同的时间、场合、错误程度以及违纪者个性特点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并努力将惩罚教育的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高明的惩罚,有时可能表现为风刀霜剑,有时它又会是极富人情味的。 比如,可以惩罚唱一支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并没有削弱惩罚教育的效果。惩罚犯错误的同学为班集体做一件好事,这更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向上的追求。

当然,无论是爱还是惩罚,前提首先应该是尊重。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 从教者的角度看,优秀者的可爱,使对他们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差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差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却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尊重、理解、爱、习惯、真诚等等这些是我们在这本书中常常欣赏到的词汇。它让我们对王老师充满了敬仰和渴望,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努力,教育之路艰难而又充满乐趣。当今的教育者怎样才能做一个智者、仁者,培养英才,造就英才,更值得我们深深地思考。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5

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王金战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让人咋舌的高考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做教师也可以这样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成就感。看多了书店里畅销的《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之类的书,给人大概的印象也许只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偶然个例。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是一个培养出了无数成功学生的老师写给期待成功的老师、家长、学生的一本书。因此,教师都该拜读,开卷定当有益。王金战老师绝不是嫁接理论的大师,他长期奋战在最具残酷性和竞争压力的高考一线,但他似乎真有种点石成金的神奇!王金战老师是站在成功学的高地上俯瞰当今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

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桃李满天下的芬芳,还有活跃在各行各业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更有一个教育家不断摸索、实践的成功轨迹。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视线无疑是长远的,他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生命,将手中现有的“顽石”雕刻成器,而不是一律要求他们成玉。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把自己的教育经历、情感体验与形象的成功法则结合,并融进自己独特的思考,用流畅的笔触娓娓道来。阅读其中自有一分儒雅的气韵和质朴的亲切感,完全没有高深莫测的说教意味。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那么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名师谈心。这本书既有王金战老师做思想工作的成功案例,还有他的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总结,以及他的工作反思和心路历程的描述。有一则事实读后让人感触颇深。

20xx年“五一”节,山东沂水一中的一个班搞20年校庆。我带这个班三年,从1982年到1985年毕业。班上同学老是给我打电话,一个劲儿让我回去。当时我想赶回去,又有些犹豫。为什么?我就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帮学生。那时我刚带班不久,年轻气盛,有时控制不住情绪,也不太在乎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大考虑他们个人的想法,只想把这个班抓好。虽然,这个班学生在各个方面也挺好,可我那时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是有所忽略。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王金战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独有的严谨、科学、坦诚的自省精神。王老师能在二十多年后抱着这种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固然需要一种胸襟,而最主要的是他揣着一种春风化雨的赤诚,一种憧憬成功的心态。如果说成功源于心态,那么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么一种优秀的心态?答案是肯定的'。在王老师的工作方式中,管理学生没有粗暴和无礼;在他的目光中,学生没有差生和失败;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没有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他启示我们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宽容和理解、自信和激励、爱心和坦诚的心态,这就是成功心态的内涵。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6

一本好书真的如一个好朋友,可以让你开心和快乐;一本好书真的如一个良师,让你浅薄的头脑变得丰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就是一本好书,让你觉得眼前一片阳光,前途一片光明。假期我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因为作为一名老师,我迫切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培养一代精英的。于是带着这样的问题我走进了这本书,认识了一位带有传奇色彩、平凡而又伟大的王金战老师。

为什么说王金战老师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王老师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读完王金战老师的近乎神话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后,掩卷沉思,发现王老师也并非什么神人,他只不过把最基本的教育原理用到了极至,这里愿意与大家共同重温一下他书中的那些朴素的教育思想。

一、心态成就优秀。

王老师认为心态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而心态的关键是自信。王老师在他的书中讲了一个女生的故事。这个故事能够说明,一个学生的心态对学业影响有多大。2003年,班级有个女生,在小学三年级以前,数学成绩挺好,还是数学科代表,又是班长。有一次,她班选了5个同学参加区里奥数选拔赛,其中就有她一个。她的数学本来不错,结果那次没发挥好,5个同学中,选拔赛惟一没有入围的就是她。因没考上,她受到冷嘲热讽,女孩儿心理就受到了伤害。从那以后,这个女孩老觉得老师看不起她,老觉得同学在耻笑她,心理就有了障碍,学数学就总也找不到感觉了,见了数学就打怵,数学成绩在班上经常是倒数第一。后来进了王老师的班,王老师主动找她谈心,那个女生哭着把自己八岁以来所受的折磨倾吐了出来。王老师笑着说:“我看班里潜力最大的就是你了!你看你,数学考了倒数第一,总分还排17名。要是数学成绩上来,你就是第一了?谁有这样好的机遇呢?这不成优点了吗?”为增强她的自信心,在后来的数学检测中王老师偷偷地给她加过分。从此,这个孩子的心态好多了,数学成绩也走出了低谷。给学生加分的做法,未必人人赞成。但从这个故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小学教育工作者,呵护孩子的心灵是何等的重要!在教好书的同时,我们有责任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让孩子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从平和与快乐的心态开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这个孩子成材的故事中,我联想到我们教师的成长,其实我们也需要有良好的心态。教学工作是繁重、琐碎的,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个别学生不听话、教学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看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激情而投入地工作与麻木而呆滞地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试想一下……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教师,怎么能培育出坚强乐观的学生?一个整天唉声叹气的教师,怎能指望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王金战老师说:“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多了。所以,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我们的工作,为了我们的健康,请培养自己健康的心态。因为你的情绪,你的脸色,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有人说,一个人一天的情绪从早上一起床就定了调,一节课的成败从教师走进课堂时的神态就辨得出。学生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良好的心态,也将为学生带来愉悦的心情!

二、用看“星”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

在王金战眼里没有差生,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这在“应试”教育的今天,是难得可贵的。当前,很多教师把学生的学业成绩当成了评价学生的最主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标准,因而歧视差生、痛恨差生。其实,差生也会成才,就看老师怎么引导。王老师在教山东沂水一中一个高三班时,一个叫林学增的基础很差的学生求王老师收下。王老师说:“你可以留下来。但等到期中考试,如果你能考到这个班前60名(全班80名学生),我就要你。”初看,还以为这是王老师给学生定的插班条件,其实,这是他给学生定的一个奋斗目标。期中考试时,这个学生只考到了63名。当学生告诉老师自己天生不是考大学的料,准备回家种田时,老师却鼓励他说:“你刚来的时候,在班里倒数第一,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你能冲到63名,说明你的潜质是最大的!……你完全有可能考上大学,就看你敢不敢挑战自己了。”如果这事发生在我们我们身上,我想首先我们是不会轻易让一个倒数第一的学生插班就读的;如果不得不收,那当学生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自己又主动提出不读时,我们会正中下怀、顺水推舟!这样做,老师是轻松了;但我们有没有想过天空中会因此少了一颗闪光的星星!“每个孩子都是一颗星”王老师是这样想的,故而留下了林学增。怀着惊喜、怀着感激,林学增学习劲头大增,到了期末考到了33名,之后是18名、第8名,最后高考中,他取得了全校第3的好成绩,如愿进入了名牌大学!一个基础差到不能再差的学生,到了王老师的班级,成绩却节节上升,最后闯进了名校,凭得是什么?是老师给予的博大绵长的师爱,是老师给予的持续不断的激励!用激励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当林学增没有达到前60名,难过沮丧要退学回家种田时,王老师非但没有让他退学,还大赞他的潜力好。为什么?因为王老师没有拿他和其他学生比成绩,而是让他自己和自己比进步。对待差生,我们是不是也能尊重其个性、挖掘其潜力、发展其特长呢?不把他和别人比做得怎样,而是引导他和自己的潜能比做得怎样。只有这样,每个孩子才有可能成为天空中的一颗星!遇到王老师,真是林学增同学的幸运。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也会这样说:遇到您,真是我的幸运。

三、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在课堂上学生们,称他王老师。在同学之间,学生叫他“老王”,在同学游戏作品中,学生叫他“中场大侠”等等。久而久之,王老师也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习陷于困境时,都很愿意跟他交流,他也经常鼓励学生,使他们感到自信而轻松。鼓励学生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写诗或与学生对诗或电子邮件等方式。还有一种他喜欢的鼓励方法,就是在试卷、作业本上留言。王老师刚到青岛时,接到一个班。班上有个男孩长得很单纯,很可爱,但是学习成绩不行。在寒假前的期末考试中,这个男孩的数学成绩有很大的提高。于是王老师在他的试卷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在青岛的第一个春节,因为你这次期末考试的成功而快乐。”就这么一句话让这位学生从此带着感恩的心理学习,后来这位学生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最终考入大学。本书中像这样的例子还举不胜举,我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王金战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这种交流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这种交流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呵护,通过交流使学生找到了自信,找到了奋斗的目标,找到了实现目标的途径。通过交流使学生心理得到了疏导,心态得到了调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千千万万孩子的明天,我们有理由做得更好!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7

我带着些许期待带着些许好奇,翻开《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带着一种冲动带着一种顿悟,疯狂读它。现在掩卷回味,思绪万千。现将我的感受与反思整理如下:

一、让学习变得快乐,让学生享受学习。读这本书,给我影响最深的一句话是“享受学习”。虽然古人有许多描写“读书是快乐的”的语句,但让老师、家长、学生刻骨铭心的却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提到勤奋学习,就会让我们想起“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而王金战老师用他的实际行动再次证明了“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可以享受的”。我认为王老师的学生能够真正实现“享受学习”,是与王老师卓越的教育教学技巧分不开的、是与王老师为学生提供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王老师敢于说出“我还要特别告知读者的是,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增加学生的负担来实现的。事实上,我们的学生在学校开设的一百多种选修课中尽显才华,我们没有早晚自习,周末及节假日照常休息。”这句话,绝非噱头。

而我们为什么教得苦、学生学的苦呢?结合《有效教学》的观点,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教与学是否是“时间+汗水+灯光”?是否是无针对性的“广练”、针对考试的“疯练”、不顾合作的“狂练”?“当前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教育的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革,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诲人不倦的精神很可能会产生‘毁人不倦’的结果”。王金战的这段话不啻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快乐成长。关于“什么是英才?”的回答,也许我们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很多时候,我们囿于急功近利的念头以及在学习方法上不得要领而适得其反,不仅没有提高家学成绩,反而引来学生的愤怒。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除了第二章《拿高分是可以轻松的》是讲学习方法,其余的内容都是围绕如何培养学生和孩子一个良好健康的心态这个核心问题来现身说法的,这也是全书最有价值的教育理念,如何让学生健康而快乐地成长。王金战给出了他的答案:一是要有正确的英才观,仅有高分的不是英才,仅有“素质”,而在高考中失败,失去可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机会的也不能造就英才。他指出,真正的素质教育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学生、而不是高水平的考生。当人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后,高考作为素质的一部分自然会水到渠成,水涨船高。这些理念可以让我们从非左即右的误区中走出。要摆正教育者的位置,不能以学生的苦练得代替老师的教,教育者观念的很大程度上决定被教育者的未来。他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只要充分挖掘出个人的潜能,每个学生都可能成为英才!没有“差生”,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星。其实,从平和与快乐的心态开始,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己的潜能,就算进不了名校,也不至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多么失败的人。这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一个家长,现在我和我的孩子也一起面临着中考,不久的将来也会走上高考这条路。我不敢将自己学生时代那种随意学习、轻松学习、有时也不完成作业的故事告诉她。当她面对如山的作业时、当她每天早上睡不醒就被从床上揪起时,我忍着心疼的感觉,一次一次地苦口婆心说着那些重复了千万遍的话,我也为我自己变成了“口水妈妈”而郁闷着。读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教育、对中国的孩子们又充满了希望。作为一个母亲,从书中学到了我的孩子将会需要什么?我必须和孩子站在同一个角度上,耐心的倾听孩子的需求,适时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多和孩子交流,让她健康成长。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识到教师的职责就是去引导学生,告诉学生前面有一片绚丽的景色,只要你努力了,就能达到目的地。而不是强行将学生推倒某一个你所认为的“好”地方。王金战老师说的对,你不能让西红柿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只要沿着他的强项去发展,每颗心都会很灿烂,在我平时的教学中,也许就是缺少这种欣赏的眼光,总是只会看到学生的好坏,没有看到学生的闪光点,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得不到预先的效果。遇到一个好老师,是学生一生的荣幸。王金战老师的教育之道和行事方式,对于所有翻开书本的人来说,真是受益匪浅。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8

假期里读了《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受到很大的启发。

一、优秀从心态开始。

书中有这样一段: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实际上,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控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实,无法选择父母,老师,甚至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当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是呀!一个人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成功不仅取决于努力还取决于心态,如果一个人的心态放的平和、积极一些,那他就成功了一半,说到心态,每个人有时都很极端,这样也事必会影响到所教的孩子,孩子是天真的,其实教师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孩子就会影响成什么心态,这次去齐齐哈尔比赛和武校长说到了学校的姚老师,因为自己有乐观的心态,他的孩子们也很阳光,把生活中的每一天都看的那么美好,虽然现在看他的孩子们在学习不是最好,但是我相信在未来的路上他们才是最棒的。细想想其实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的心态,可事与愿为,只要自己能正确的去调整去面对,去换一种方式思考,我想这不仅是对于我们,还是对于孩子们都是一种成功。人生就像一条路,哭着也是走完它,笑着也是走完它,我们何不乐观去走完它呢?

二、走出挫折,从发掘孩子的强项开始。

其实做为教师们都应该知道,能把好学生带得更好,那是称职的老师。而能把好学生、普通学生甚至落后的学生都带起来的',才是一个好老师。我们教师都有一个缺点,如果这个孩子学习差就不太喜欢这个孩子,甚至这个孩子做了一件好事,也不觉得怎么样?读了书后我深深的明白我们要发掘孩子的强项,并且要把他的强项夸大,这样才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才能让孩子自己找到优点,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是有用的,更努力的学习。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一个好家长,一个好教师,能够发掘出孩子的潜能和长项,克服弱点,把孩子带到阳光地带。

为了我们的学生,为了自己的孩子,让我们共同努力把每一个孩子都带到阳光地带,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9

一口气读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想是:王金战老师真是当之无愧的培育英才的英才,能当王老师的学生真是一种幸福,我深深地被他的教育观念所折服。

教师应是优秀的心理辅导师

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心为命之本。教师是人灵魂工程师的定义自有其深刻的内涵。而这些,王金战早已实践多年。《英才》开篇首章说道“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可见王金战对心理要素培养的看重。古往今来,人生的命运成也是心态,败也是心态!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王金战告诉学生,“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控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实,无法选择父母、老师,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当你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中学时期,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会选择心态,尤其是选择了一个积极心态,人生的意义就会不一般。心态的关键是什么?王金战强调说———自信!而在培养学生自信心上,老师有着历史性的责任。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空前高,给孩子的压力空前大。在这种状况下,老师不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可能所有教育都会功亏一篑。而王金战在一个学数学曾经备受摧残学生的卷子上,写下了激励性的批语,孩子趴在桌子上流着热泪,洗刷着8岁以来,学数学时小学教师和同学留给她的心理阴影。今天王金战把她从巨大的阴影里拖了出来,这一拖拖出了她的自信。从此就改变了这个学生的人生态度和命运。

调整学生的心态尤其是高考时候的心态是有学问的,作为老师我也懂得心态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影响有多大,也能看出哪些学生考试中心理易出现问题,也找他们聊过,试着帮他们调整考试心理,可每次高考后在这方面都要留有遗憾(就在我们刚刚送走的学生中也有),怎么办?王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支了五招。对那些学习不行,纪律性差的,令我们很多老师头疼的体育特长生,怎样使他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有自豪感,愿意往好的方面发展,王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办法。

教师应有能使学生学得如醉如痴的教学艺术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这是王金战老师在他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的开篇词,这句话独占一页,可见它的重要性。他说,数学课可以是愉悦的'过程,课程烂熟于胸,然后像讲故事,再来点幽默,能不讲得让学生如醉如痴吗?王老师喜欢诗词,经常在数学课上寻找一些诗情画意的东西,数学课能不美吗?再有就是要充分利用平常的时间,把眼睛盯在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怎样激发学生求知的激情,怎样解除学生心理的负担和障碍上,从学习、思想、心理和身体健康四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作为教师应该从做教师的观念上入手,从提高教师本身的能力入手来尽可能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王金战说,在讲课时,如果学生开小差睡觉,注意力不集中,意兴阑珊,他不怨学生。“这只能说我的课给你们起到了催眠的作用,说明我的课没有吸引你,没有抓住你,责任在我老师身上。你的行为促使我反思,所以要谢谢你给我敲响了警钟!”

是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教育艺术,应该有这样宽阔的胸襟、宽容的态度和反思精神。现代师道尊严是在能够让学生敬仰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的!心生恐惧、不敢和老师交流,猫和老鼠的关系,并不会产生正常的师道尊严,产生那种让学生心存感激、从肺腑里生发出来的感恩之情。

学生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碰到这样敬业、讲课精彩、和学生能够成为朋友的老师;家长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样老师的台前授业。我们教师也希望自己成为能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育艺术,善于引导学生心灵,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

教师应该有读书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培养他们学习吸纳创新的能力,造就终生学习、不断进取的人。本身从事教育行业,身为教书的人,理所当然,要成为爱书、读书的表率,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来看,是这个道理。但王老师更欣赏“老师一杯水,换来学生一桶水”的提法,这是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说的。但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既然选择了教书的职业,就必须让自己的“水源”充沛,水平不断提高,储量日益深厚,蓄厚积而待发,才能润泽更多的心灵,达到“风调雨顺、水到渠成”的教育的效果。

教书人的“水”从何而来,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也难以“不尽长江滚滚来”,只能是涓涓细流,千淘万漉,是学来、读来、积来的。读书,是最为便捷的路径,正如朱熹所言,为有源头活水来。日积月累,细水长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不至于捉襟见肘、江郎才尽。王老师说他这些年的每一点进步,可以说,都是他坚持经常读点书的回报。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10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决定翻一翻王金战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当我读到第一页,我的整个身心都融入到书里面了,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本书。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是卢梭的一句名言,王金战就是这样的的老师。他不仅开导学生怎样学习,而且还让学生多跟父母沟通。这样,不但让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升了,而且还让学生与家长的关系渐渐融洽了。他把一个班55名学生带入世界名校的有10人,带入清华、北大的有37人,剩下的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贸易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名牌大学。这样的老师,我打心里敬佩他。

我多么希望自己能成为人大附中的一员,更希望自己成为王金战老师的学生,如果这样的话,我会在名师的带领下,向名牌大学、世界名校发起冲击。估计将来一定会有好的发展。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我们首先要学会独立,努力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劳逸结合,刻苦钻研,勇敢拼搏。

一个好老师是他学生一生的荣幸。一个好老师也是一本书。王金战老师的教育之道及行事方式,对于所有翻阅了这本书的人来说都不无裨益。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11

学校有王金战写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我借来抓时间看完了,作为一名教师,感触颇多,收获颇多。 王金战原来也是一名差生,正是因为老师一次一起和他共用化学资料,激发了他上进的激情,以至于到最后读书如醉如痴,甚至在一个山洞里点着蜡烛奋斗,那年他如愿考上了大学。尤其是令我佩服的是,当年他在山东青岛的中学已经是教导主任而且小有名气名人,毅然辞职到北京去打拼,那年他已经30多岁,拼到如今在教育界可以说家喻户晓,大名鼎鼎。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呀,说明王老师是一个做事特别用心,敢于创新的人。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告诉我们:优秀从心态开始。王金战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心态的重要性,他还提到心态最关键的是自信。确实,一个自信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气馁。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能正确面对失败的正是自信的'心态。所以每一个老师第一个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自信的心态,只有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挑战获得成功。王金战老师就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读完这本书,我情不自禁的对我对女儿说,这本书大多讲的都是高中学生的事,你参加完高考后,一定把这本书读完。朴实、幽默、干练、有能力有个性的王老师的印象在心中挥之不去。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12

学校有王金战写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我借来抓时间看完了,作为一名教师,感触颇多,收获颇多。 王金战原来也是一名差生,正是因为老师一次一起和他共用化学资料,激发了他上进的激情,以至于到最后读书如醉如痴,甚至在一个山洞里点着蜡烛奋斗,那年他如愿考上了大学。尤其是令我佩服的是,当年他在山东青岛的中学已经是教导主任而且小有名气名人,毅然辞职到北京去打拼,那年他已经30多岁,拼到如今在教育界可以说家喻户晓,大名鼎鼎。这是何等的不容易呀,说明王老师是一个做事特别用心,敢于创新的人。

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就告诉我们:优秀从心态开始。王金战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你驱车来到十字路口,恰好红灯亮了,你可能会感到自己倒霉。但如果这样想:绿灯亮时我第一个先走,你的心态也就平和了。这个例子很好的说明了心态的重要性,他还提到心态最关键的是自信。确实,一个自信的人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会气馁。俗语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而能正确面对失败的正是自信的心态。所以每一个老师第一个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自信的心态,只有拥有自信才能面对挑战获得成功。王金战老师就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读完这本书,我情不自禁的对我对女儿说,这本书大多讲的都是高中学生的事,你参加完高考后,一定把这本书读完。朴实、幽默、干练、有能力有个性的王老师的印象在心中挥之不去。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13

英国的史美尔斯说过:“好书是生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今有幸拜读了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著作《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道理,很佩服王金战老师的教育理念,从书中我看到的是一位拥有阳光心态的老师。他让学生拥有乐观的心态。同时,他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充满个性的老师,他是一位数学老师,却能和学生对诗,他的学生同样文采飞扬;他爱体育,他的学生同样运动积极;因此他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同样优秀。可以说,王金战老师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是值得我们注意的:王老师在骄傲地列举了他的北大清华入学率后,还特别告知,我们取得这样的成绩并不是靠加班加点,不是靠增加学生的负担得来的.同时他的观点尖锐却不避讳:不去钻研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而一味地挤占学生的时间,这是对教育的犯罪!使我领略到了在中学里几乎绝迹的“快乐学习法”在王老师的升学经验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是那么地让人兴奋给人启发,同时又显得那么弥足珍贵!

从书中我领略到的是一位与学生真诚交流的老师。于是,他有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习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他适时地与学生沟通。有的学生感情上有了波动,他像朋友一样客观的引导;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有了困惑,他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寻找适合的办法;有的学生和家长之间有了矛盾,他成为一个很好的中间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每个孩子,才能发现哪棵苗是西红柿、哪棵苗是苹果,既而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正如王金战老师说:你不能让西红柿苗子结出苹果来,西红柿就让它结西红柿,苹果就让它结苹果,每个成果都有其价值,沿着你的强项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最优秀的!

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的确是收益非浅,反思、借鉴是我今后必须要做的。我要像王金战老师那样,用智慧和爱去经营教育这份高尚、灿烂而不乏诗意的事业,使之成为美丽的教育!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14

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王金战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用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一串串让人咋舌的高考数据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成功结合的范例。看完这本书让我明白原来做教师也可以这样富有挑战性,创造性、成就感。看多了书店里畅销的《哈佛女孩》《剑桥男孩》之类的书,给人大概的印象也许只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偶然个例。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是一个培养出了无数成功学生的老师写给期待成功的老师、家长、学生的一本书。因此,教师都该拜读,开卷定当有益。王金战老师绝不是嫁接理论的大师,他长期奋战在最具残酷性和竞争压力的高考一线,但他似乎真有种点石成金的神奇!王金战老师是站在成功学的高地上俯瞰当今的教育,教我们如何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如何培养一名优秀的学生。

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桃李满天下的芬芳,还有活跃在各行各业具备发展潜力的人,更有一个教育家不断摸索、实践的成功轨迹。王金战老师的教育视线无疑是长远的,他真正关注的是学生的个体生命,将手中现有的“顽石”雕刻成器,而不是一律要求他们成玉。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把自己的教育经历、情感体验与形象的成功法则结合,并融进自己独特的思考,用流畅的笔触娓娓道来。阅读其中自有一分儒雅的气韵和质朴的亲切感,完全没有高深莫测的说教意味。如果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同高尚的人谈话,那么读这本书就像是跟一位名师谈心。这本书既有王金战老师做思想工作的成功案例,还有他的学生们的学习经验总结,以及他的工作反思和心路历程的描述。有一则事实读后让人感触颇深。

20xx年“五一”节,山东沂水一中的一个班搞20年校庆。我带这个班三年,从1982年到1985年毕业。班上同学老是给我打电话,一个劲儿让我回去。当时我想赶回去,又有些犹豫。为什么?我就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这帮学生。那时我刚带班不久,年轻气盛,有时控制不住情绪,也不太在乎学生的心理感受,不大考虑他们个人的想法,只想把这个班抓好。虽然,这个班学生在各个方面也挺好,可我那时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还是有所忽略。通过上面这个小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王金战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独有的严谨、科学、坦诚的自省精神。王老师能在二十多年后抱着这种心态对待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固然需要一种胸襟,而最主要的是他揣着一种春风化雨的赤诚,一种憧憬成功的心态。如果说成功源于心态,那么教师是否也应该有这么一种优秀的心态?答案是肯定的。在王老师的工作方式中,管理学生没有粗暴和无礼;在他的目光中,学生没有差生和失败;在他的教育理念中,没有急功近利和揠苗助长。他启示我们做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宽容和理解、自信和激励、爱心和坦诚的心态,这就是成功心态的内涵。

《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读后感 篇15

一口气读完《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感想是:王金战老师真是当之无愧的培育英才的英才,能当王老师的学生真是一种幸福,我深深地被他的教育观念所折服。

教师应是优秀的心理辅导师

俗话说,栽树要养根,育人要育心。心为命之本。教师是人灵魂工程师的定义自有其深刻的内涵。而这些,王金战早已实践多年。《英才》开篇首章说道“心态:优秀从心态开始。”可见王金战对心理要素培养的看重。古往今来,人生的命运成也是心态,败也是心态!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有力量。王金战告诉学生,“我们无法选择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我们无法控制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教育现实,无法选择父母、老师,无法选择生存的环境。但是我们完全可以选择一种心态。当你选择了一个积极的心态,许多事情就会出现自己都意想不到的变化。”中学时期,正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学会选择心态,尤其是选择了一个积极心态,人生的意义就会不一般。心态的关键是什么?王金战强调说———自信!而在培养学生自信心上,老师有着历史性的责任。在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空前高,给孩子的压力空前大。在这种状况下,老师不懂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可能所有教育都会功亏一篑。而王金战在一个学数学曾经备受摧残学生的卷子上,写下了激励性的批语,孩子趴在桌子上流着热泪,洗刷着8岁以来,学数学时小学教师和同学留给她的心理阴影。今天王金战把她从巨大的阴影里拖了出来,这一拖拖出了她的自信。从此就改变了这个学生的人生态度和命运。

调整学生的心态尤其是高考时候的心态是有学问的,作为老师我也懂得心态对学生的高考成绩影响有多大,也能看出哪些学生考试中心理易出现问题,也找他们聊过,试着帮他们调整考试心理,可每次高考后在这方面都要留有遗憾(就在我们刚刚送走的学生中也有),怎么办?王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支了五招。对那些学习不行,纪律性差的,令我们很多老师头疼的体育特长生,怎样使他们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有自豪感,愿意往好的方面发展,王老师也给了我们一些办法。

教师应有能使学生学得如醉如痴的教学艺术

“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卢梭”这是王金战老师在他的《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的开篇词,这句话独占一页,可见它的重要性。他说,数学课可以是愉悦的过程,课程烂熟于胸,然后像讲故事,再来点幽默,能不讲得让学生如醉如痴吗?王老师喜欢诗词,经常在数学课上寻找一些诗情画意的东西,数学课能不美吗?再有就是要充分利用平常的时间,把眼睛盯在怎样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效率,怎样激发学生求知的激情,怎样解除学生心理的负担和障碍上,从学习、思想、心理和身体健康四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现状,作为教师应该从做教师的观念上入手,从提高教师本身的能力入手来尽可能帮助学生、引导学生。王金战说,在讲课时,如果学生开小差睡觉,注意力不集中,意兴阑珊,他不怨学生。“这只能说我的课给你们起到了催眠的作用,说明我的课没有吸引你,没有抓住你,责任在我老师身上。你的行为促使我反思,所以要谢谢你给我敲响了警钟!”

是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教育艺术,应该有这样宽阔的胸襟、宽容的态度和反思精神。现代师道尊严是在能够让学生敬仰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的!心生恐惧、不敢和老师交流,猫和老鼠的关系,并不会产生正常的师道尊严,产生那种让学生心存感激、从肺腑里生发出来的感恩之情。

学生们也都希望自己能够碰到这样敬业、讲课精彩、和学生能够成为朋友的老师;家长们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这样老师的台前授业。我们教师也希望自己成为能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育艺术,善于引导学生心灵,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

教师应该有读书的习惯

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教会学生如何读书,培养他们学习吸纳创新的能力,造就终生学习、不断进取的人。本身从事教育行业,身为教书的人,理所当然,要成为爱书、读书的表率,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

我们常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有一桶水。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来看,是这个道理。但王老师更欣赏“老师一杯水,换来学生一桶水”的提法,这是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说的。但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既然选择了教书的职业,就必须让自己的“水源”充沛,水平不断提高,储量日益深厚,蓄厚积而待发,才能润泽更多的心灵,达到“风调雨顺、水到渠成”的教育的效果。

教书人的“水”从何而来,不是“黄河之水天上来”,也难以“不尽长江滚滚来”,只能是涓涓细流,千淘万漉,是学来、读来、积来的。读书,是最为便捷的路径,正如朱熹所言,为有源头活水来。日积月累,细水长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而不至于捉襟见肘、江郎才尽。王老师说他这些年的每一点进步,可以说,都是他坚持经常读点书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