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即景小学日记
老地方整理的窗外即景小学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窗外即景小学日记 篇1
教室里一片寂静,我望向那透明无色的窗子,雪白的镜框中嵌着一块闪着微光的玻璃。那微光里是一间教室。在玻璃窗的反射下模糊不清。
顺着窗子往外看。首先进入眼帘的是几棵高耸入云的松树,挺立在街头的两侧。它们挨在旁边的楼房上,那些高楼好像被他们的松针扎痛了,树叶挨着的地方,总是留下几个斑点。
接着就是学校里宽阔的操场,在毛毛雨中泛着银光。对面是一排高楼大厦。在蒙蒙的冬雨中,冲破云霄。
太阳也许是去旅行了,他离我们越来越远。最后一片阴云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下可好!你这淘气的乌云,连我跟太阳说一声再见的时间都没了。而太阳坐着天车划破了天空。向天边飞快地驶去,天空顿时暗了一分,也冷了一分。
大街上的人群散了接,安静了下来。把他所有的精力给了行驶过的车辆,给了过路的人。
平息了,街上冷淡了下来,就连树上。平时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也不禁打了个寒颤,吱溜一声钻进了树洞。
夜晚,一个披星戴月的夜晚。城市在闪耀着万家灯火中入睡了。雾蒙蒙的天空,却没有一点恶意。我想到了一个词,和平。我想,也许正是因为这两个字,我现在才能安全地站在窗台旁。而不是被关押在敌人的监狱中。正是因为有了和平。窗外才有多么美好的景色。
天虽冷,但城市里——不冷。
窗外即景小学日记 篇2
正当百无聊赖的我坐在窗前为学习苦恼时,无意的抬头让我发现了意外的美景。
远处,连绵的.高山最是高冷。他们笼罩在又轻又柔的薄雾中,“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群山好似一位位九天之外的仙女,让人觉得那么冷又那么远。山中古木参天,笔直地插入云中,颇有些齐天大圣的气势。打破沉静的是快活的鸟儿,他们有的停在树枝上张望,有的扑腾着翅膀为飞行作准备,有的在空中比翼而飞。无论哪一只都是活泼的小可爱。
再近些,就是一片片金色的稻田,风吹稻浪,稻海翻涌。
深吸一口气,我仿佛闻到了丰收的清甜。田埂上一个模糊的身影渐渐清晰,原来是勤劳的农民伯伯。洒水、翻地、锄草,仿佛有做不完的事,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却从不曾落下。
窗台下是一棵绿意盎然的桂花树,深绿色的叶子挨挨挤挤、重重叠叠,仿佛要燃尽所有的生命力。一阵微风吹来,绿叶在风儿的指导下跳起舞来,你听,沙沙沙,树叶们不甘寂寞地配着乐。仔细找找,你会发现绿色中的点点嫩黄,一个个娇嫩的花骨朵儿害羞地藏着。厚积薄发为下一次一鸣惊人时刻准备着。
此时我心中的烦闷一扫而空。不禁感叹,这么美的窗外景色简直就是一幅动人的画!窗框便是它的画框,窗外的天地便是它的画布。我想每幅“窗外的画”都有它独特的美丽,等着我去发现,去欣赏!
猜你喜欢1:窗外八年级日记
爷爷是个爱花的人,不仅在老家的院子里种满了花花草草,还在院子中央种了一棵槐树。每次回老家,只要推开窗子就能看到它。它的年龄可比我大多了,听爸爸说,在他小的时候,槐树就已经有老屋那么高了。它陪伴了父亲与叔叔长大成人,后来又成了我儿时的伙伴。
槐花是很美的,一团团,一簇簇,一朵朵雪白的小花组成了一串串花穗,在绿叶的衬托下,清新脱俗,馥郁迷人。像古代女子挂在衣襟上的装饰,又像团扇下垂着的绦穗。
槐花的香味很独到,浓而不烈,香而不俗,亦如它的模样,淡雅高洁,不向世俗献媚,也不与其他花朵争奇斗艳。它的花香里似乎藏着君子的心性与缠绵的思绪,闻之令人心旷神怡,沉醉其中。
槐花还有许多实用价值。槐花富含维生素,可清热解毒,也可以酿蜜,还可以煮饭做菜。用槐花煮成的粥不仅卖相好还十分可口。蒸米饭时撒上一小把槐花,蒸出的饭清爽美味。清炒槐花也不错,很适合当下酒菜。手巧的媳妇还能混着蜂蜜、糯米蒸出一锅香喷喷的.槐花糕来,令人垂涎欲滴。
窗外的这棵槐树啊,你承载了我多少记忆呀!你不仅为树下的我遮风挡雨,还用伞一样的树冠编织绿荫,给我提供读书、小憩的小天地。我就是在你的陪伴与守护下由一个懵懂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少女。你如同我的家人,我的挚友,在老家的院子里静静伫立,祝福着如今远方求学的我。
这夜,我在梦里又闻到了槐花的香味,推开窗,树影婆娑,“沙沙沙,沙沙沙”,是它在我耳畔低语。
猜你喜欢2:窗外的日记
我老家的老宅有扇对着老街的窗户,它像一个社会的舞台,每天能上演新的戏剧。
小时候,我在老宅里玩,每当我玩累了,便会趴在窗户上,从三楼眺望着人山人海,熙熙攘攘的老街。几乎每次伸出头来张望,都会有杂乱的声音,跟赶集似的,很热闹。甚至到晚间九点十点。
早晨,我被吆喝声吵醒,那小笼包店已经升起了白白的雾气,中午,热闹的喧哗声音催促我赶快去吃饭;下午,呼朋引伴的呼喊引我快到窗外看看百姓们的悠闲生活。
记得有一次,我将头伸出那方小窗,眼前发生的一幕让我难以忘怀。
那天下午,我感到无聊了,便习惯性地走向那方小窗,阳光洒在我的脸上。我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老街,不知为什么,日渐眼花缭乱。老大家花花绿绿的衣裳、年轻人们的西服、车子、小摊的颜色在我眼中凝聚成了一团。“滴”,一声车喇叭充当了一副眼镜。我仔细的在窗外找新鲜事的“蛛丝马迹”。原来,是一辆小轿车……。
那辆红车一边响喇叭,一边开关开关地打车灯,看着不给他让路就要冲上来似的。老街的热闹声成了噪音,大家纷纷让路,像是在嘀咕着什么。
一条狗走了过来,被红车压的`“汪汪”直叫。我可是狗年出生的啊!看到“同胞”这么悲惨,我恨不能把踮脚的椅子扔到红车的车顶上。“让一下,大伙让一下,车上有人要急救,大伙让一下吧!”红车司机说着。一听“急救”两个字,狗不叫了,大家飞速地让道,卖糖葫芦的推着小车急忙向后退;餐馆老板被人们进入餐馆,争取让通道更宽;连老爷爷老奶奶都迅速往里后退。
我的火也消了,红车开走了,留下车上的司机忙喊:“谢谢了!”……
窗外的社会舞台不停歇地上演了老街上的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守望相助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