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1
《爱弥儿》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他构思20年,然后用3年时间撰写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说。在书中,卢梭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旧封建教育,并通过它所虚构的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论等。
《爱弥儿》开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卢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长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卢梭看来,忍受痛苦也是儿童应该学习的一件事情。比如儿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过去安抚他。卢梭认为伤痛既然已经发生了,儿童就必须忍受。在儿童年幼时学习勇敢的精神,他便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则,在他们长大后面对痛苦时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来对付。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
当然,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中不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过于极端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卢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并为我所用。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2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而我觉得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我决心做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爱弥儿的知识虽然不多,但他所知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例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语讽刺,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变得沉默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
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孩子们身上,而培育学生的重任也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用心学习有关学生的教育方法。
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自然的锤炼,比如孩子在各个时期都会生病,着同样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益,试想没有胜过任何疾病的孩子会强壮吗?
有许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远离疾病,他们把造成孩子伤害的一切都拒之千里,不让孩子从事有危险,但对孩子的将来有利的事情和活动,孩子被禁锢在安全无恙的环境中,孩子不能经受应有的锻炼和适应,这样孩子没有暂时的灾难和危险,但是孩子却缺乏了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因为孩子成人以后必将走向社会,必将遇到他想不到的危险和困难,因此,如果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草,就等于害了孩子,违反了正常的自然法则。虽然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却造成了危害孩子的后果。
如果母亲是孩子的保姆的话,父亲则应承担起教师的职责,父亲不应该因为种种借口而不履行这个职责,因为血缘的关系,父子之间原本是亲近的关系,如果父亲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的化,他对自己的孩子的一切是比其他外来得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教育起来就跟能得心应手。但很多父亲都把这种责任,借口工作忙而不愿履行,而把这一应该履行的工作让其他人代行其责,这样就疏远了父子关系,使孩子对自己的父亲的亲情慢慢淡化了,一个对自己的父亲不亲密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社会上好的好的合作者和合格的公民呢?
作为父母对孩子应尽到三个反面的责任,其一是生育孩子,第二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合群的人,第三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上合格的公民。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3
从大一上外国教育史王秀丽老师介绍《爱弥儿》这部书到大三《中外教育名著导读》课中自己选择并从头到尾阅读这本书,再到这门课程在大家的忙绿、批判与赞同的声中正接近尾声,我的感触颇深。
首先,来谈一下《爱弥儿》这本书。此书由法国教育家卢梭创作。撇开社会背景、地域文化不谈,我看到得是爱弥儿在教育家的指导下,由婴儿长至成人并与自己的所爱结为伉俪的过程。爱弥儿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似乎从出生得那一刻,他的人生轨迹已由父母绘制好—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从头细想,教育真正带给我们的是什么?我想我们是悲哀的。
其次,在经典教育名著的选择上,我想说说自己的看法。所谓“经典”,即经久不衰的作品。老师们给的著作名很多《最伟大的教育家》、《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大众心理研究》、《梦的解析》等等,十有七八都是国外的,为什么?难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大丈夫也”不是现代人所缺乏的吗?难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不为我们感动吗?难道“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修身”不再重要了吗?我很失望。我想着去读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学记》,不足千字的著作,而且老师在课程上也说大家有机会一定要读读,可是,没有。我没有去批判,也没有走歪路,仍选择了老师所推荐的书。这就是教育带给我们的“老师”,教育带给我们的“学生”,我也为自己蒙羞。
最后,再说说教育名著了吧。我觉得这种另类的教学形式很好,但我没看到老师预想的结果。记得何老师在第一节课上说“如何我们每个人都好好的读一本书,我们一百个人,最后,我们每个人就都读了一百本书。”然而,结果却不是的。再说说我们的老师,有的教师在学生讲时并不尊重学生,让我很失望。不过,中国的老话还是有用的—“万事开头难”,我想,在大家的评论中,何老师及众位老师会把《教育名著》课办的更好,一起期待!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4
《爱弥儿》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他构思20年,然后用3年时间撰写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说。在书中,卢梭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旧封建教育,并通过它所虚构的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论等。
《爱弥儿》开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卢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长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卢梭看来,忍受痛苦也是儿童应该学习的一件事情。比如儿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过去安抚他。卢梭认为伤痛既然已经发生了,儿童就必须忍受。在儿童年幼时学习勇敢的精神,他便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则,在他们长大后面对痛苦时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来对付。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
当然,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中不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过于极端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卢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并为我所用。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卢梭的《爱弥儿》要求打破教育要以成人的能力和需要为标准的传统,在教育史上掀起饿一场影响巨大的革命。卢梭从他的哲学观出发,主张对儿童进行自然教育,培养资产阶级王国的新人,即自然人爱弥儿。他主张儿童接受自然教育、劳动教育和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教育。因此,她塑造的爱弥儿,既有哲学家的头脑和判断力,又有劳动者的体格和手艺,而且还有高尚的品德和博爱仁慈的胸怀。
全书共五卷,以一个出身显贵的男孩爱弥儿的教育培养为线索,全面揭露了当时封建教育的荒谬和丑陋,设计出了顺应自然和发展儿童天心的理想教育蓝图。掩卷沉思,卢梭的思想让人震撼。他认为对儿童进行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天性,反对传统偏见强制儿童接受违反自然的教育,反对干涉和限制儿童的自由和发展。他在书中说道: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他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这种渴求个性解放的自然教育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要让儿童从个人活动中求得知识。冰心曾经说过:让孩子像鲜花一样自然生长。当然,呵护学生个性的花蕾,让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为他自己,在现实中做起来也许很难,但我们要试试提醒自己把握好手中教育的罗盘,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
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学生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学生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在白纸上留下烙印,这一笔下去,到底是锦上添花还是涂鸦一片,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因此,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自然的锤炼。
最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认识教育应该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规律。著名教育学博士李镇西教授说: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刻也不会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心灵去感受。因此,我们要深刻地理解儿童、尊敬儿童,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实施不同阶段的教育,充分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促进学生的生动、活泼和主动地发展。正如卢梭在书中所说:要爱护儿童,帮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你们当中,谁不时刻依恋那始终是喜笑颜开、心情恬静的童年?你们为什么不让天真烂漫的儿童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时光,为什么要剥夺他们绝不会糟蹋的极其珍贵的财富?他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也好像你们一生的最初几年一样,是一去不复返的,你们为什么要使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和痛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们,当我们为怎样教育孩子而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时候,让我们先解放自己,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在属于他们自己的天空里自然、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全方位接纳儿童的世界,释放孩子的天性,还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6
卢梭他主张的教育法,他有很多很多的前提条件就比如说你必须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必须在什么样的环境,孩子是什么身份,保姆必须怎么怎么样,他的方法到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会是什么效果?到底有没有可行性,还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只能说整本书都只是一场心理实验,有非常多的事,他臆想出来的成分有很多事,可能是结合他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反思,但是有很多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
他想象出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一个理想的教育者,然后他的教育方式可能才能成功,但在现实当中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我不知道他的教育法在日后是否有人真正去实施,效果怎么样了,还是挺好奇的。
当然尽管我们达不到卢梭所要求的这些理想条件,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参考他的教育方式的。
这也是那个时代书籍的特色,在还没有数据统计啊科学实验的年代,学者们的理论有很大程度都依靠于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因此片面性很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同时他说出了很多今天的学者不敢轻易说的话,今天的人做研究由于分工过细,只能针对一个很小的范围,稍微多一点主观的判断就会被人说不靠谱。这其实也是大大缩小了人的创造力的,因为人要学更多更多的东西才行。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7
卢梭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1859—1952)即受到了卢梭的影响,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此外,他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主张“从做中学”,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充分实践,通过实践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同时杜威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另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1902—1987)的有意义学习和卢梭的观点则不谋而合,都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关注儿童的整个生命体成才的成长,要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内?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卢梭认为要将儿童的教育还原,不能给儿童太大的负担,要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健康体魄和人格的形成,而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给了中国儿童太多的负担,让他们的童年消逝得太早,如今6、7岁的孩子就背上了几公斤的书包,不到15岁就成了“眼镜”小博士,要是卢梭在世的话,肯定会骂现在的家长是最愚蠢的人,会骂社会是毒杀儿童的机器。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有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改成了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大致说明了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得到培养。当然,完全按照卢梭的体力、感官教育肯定不行的,单单地回归自然无法使儿童能够在社会上生活,现在的社会知识积累已经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过去一
百年积累的财富比过去几千年积累的还要多,知识呈指数增长,所以仅仅对儿童进行体力的教育是肯定行不通的,还要注意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不过他推崇的自然教育把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儿童本身,对儿童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卢梭主张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儿童教育阶段。卢梭说,“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学问”,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的知识,反对抽象地啃书本,甚至在儿童阶段,卢梭极力反对进行语言和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育,认为它们都离儿童本身的经验太远,对儿童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学习是无效的。卢梭的直观教学法还对教学设计领域产生了影响,在社会经验不足的儿童阶段,即使是传授知识,都应该将学习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道理论述,这才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中体现得很明显,你会在小学教材里发现很多插图,同时他们的书本颜色通常也是很鲜艳的,因为“儿童喜欢颜色鲜艳”。当然,直观教学法和实物教学对教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校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具,就拿卢梭举例教育爱弥儿跑步的例子来说,跑步就需要场地的支持,此外,直观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善于把抽象的知识或经验用学生能够接受的直观的经验相联系起来。也有人对过于直观的教学提出了批评,认为直观教学只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而对孩子的抽象能力锻炼很少,不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等。
第三,卢梭提倡个性解放,自由教育。这个自由不是任意无度的自由,而是在有限制的自由。体现在教育中便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中国的基础教育受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影响较大,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时候,过多地重视了教育的产出,统一学习步调,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认知、情感上得到提高,殊不知,过分地统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我是不同意行为主义学家说的'“给我足够的条件,我能让任何一个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医生、律师等”的观点,人和人的出生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书,教育要建立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所以要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儿童能够发展个性,不受过多教育的束缚,此外,因材施教还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认知水平不同或者起始能力不同的儿童,要进行仔细地辨别,制订出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方法。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他教育爱弥儿过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第一卷中,他不只一次地提到农夫粗鲁、仆人等,认为由“仆人带大的孩子以后也会是仆人”,还有对保姆工作的蔑视等,都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他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人的发展培养人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教育“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当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的时候,他们就把资产阶级的教育鼓吹为“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了。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第四,卢梭的教育对象过于理想化,把社会看得很悲观。我们从卢梭选拔爱弥儿的过程就可以看到,卢梭不愿意收一个身体脆弱的孩子为学生,因为他不相信一个成天为健康发愁的儿童能够被教育得好,这其中隐含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同时,在进行儿童教育时,他甚至愿意将孩子和社会独立开来,原因是怕“被别人影响养成了不良习惯”,这就好比怕咽就不吃饭一样,人一出生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活,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应该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而放弃了和社会的交互,我想这条在卢梭所在的年代就没法实现,在当代就更不可能。
最后,卢梭对孩子的分阶段教育不科学。卢梭提出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瑞士著名的认知主义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或许就受到了卢梭的启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分开进行教育的方法是不科学,人的成长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和社会充分交互,主体间相互建构的过程。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8
卢梭他主张的教育法,他有很多很多的前提条件就比如说你必须是什么样的人,孩子必须在什么样的环境,孩子是什么身份,保姆必须怎么怎么样,他的方法到底应用在现实生活中会是什么效果?到底有没有可行性,还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只能说整本书都只是一场心理实验,有非常多的事,他臆想出来的成分有很多事,可能是结合他对教育现状的思考和反思,但是有很多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
他想象出一个理想的教育环境,一个理想的教育者,然后他的教育方式可能才能成功,但在现实当中几乎是不太可能的,我不知道他的教育法在日后是否有人真正去实施,效果怎么样了,还是挺好奇的。
当然尽管我们达不到卢梭所要求的这些理想条件,我们还是可以在一定甚至很大程度上参考他的教育方式的。
这也是那个时代书籍的特色,在还没有数据统计啊科学实验的年代,学者们的理论有很大程度都依靠于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因此片面性很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同时他说出了很多今天的学者不敢轻易说的话,今天的人做研究由于分工过细,只能针对一个很小的范围,稍微多一点主观的判断就会被人说不靠谱。这其实也是大大缩小了人的创造力的,因为人要学更多更多的东西才行。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9
《爱弥儿》是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的重要著作。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它描述了一个人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这部书不仅仅是卢梭论述资产阶级教育的专著,而且是他阐发资产阶级社会政治思想的名著。《爱弥儿》出版后轰动了整个欧洲,影响巨大。
卢梭的《爱弥儿》共分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资料和方法。在第一卷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潜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透过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发展的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感情教育。卢梭提出的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个重大的进步,它对之后资产阶级教育学的发展,个性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带给了极可贵的启示。
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十八世纪的西欧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壮大,封建社会行将崩溃,更为深刻的资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的时期。这种状况在法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当时,法国是一个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这句骄横的名言,就反映了这种专权状况。封建贵族和僧侣们凭借封建王权和神权对第三等级施加沉重的压迫,使整个第三等级其中包括资产阶级完全处于政治上无权的地位。在经济上,封建贵族和僧侣们拥有超多的土地,控制着财政税收大权,残酷剥削和掠夺第三等级,个性是广大工农劳苦大众。但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日益扩大,使它再也不能容忍那种无权状况了。反对封建压迫,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成了第三等级的共同要求。卢梭和其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著作正是反映了这一要求。《爱弥儿》一书则是卢梭透过对他所假设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来反对封建教育制度,阐述他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作为一名师范生,我时常在自我与现实之间徘徊,一方面自己经历了那终生难忘的高考,另一方面,假如某一天我为人师表,又不得不融入到“素质教育”的大潮中,其实我自己还是挺矛盾的,我不能否认那起早贪黑的苦读对于我的大学生活的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又不忍回想那些因为应试压力而结束年轻生命的苦痛。一向在试着寻找答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更简单地在这个社会立足。
近来,读了卢梭的《爱弥儿》,很奇怪,读后很平静,也许,这就是我所向往的吧。《爱弥儿》是一本令人受益匪浅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他认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到达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好处。这样的学生,才是爱到了良好的教育的。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的.加以控制的;但是,我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潜力都管得到呢”因此他对爱弥儿的教育是以尊重自然的教育为
主的。
此刻很多家长急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孩子三四岁就把他们送进幼儿园,给他们找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业余班,孩子弱小的身体承担着不小的负担,而最后我们不仅仅发现他们会产生厌烦情绪,而且也会与父母渐行渐远。所以我们就应让他们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等到了适当的阶段再给他们文化教育,要尊重青少年的发展规律。卢梭认为孩子在成年之前就务必是个孩子,如果我们在他童年时期就试图把他培养成一个大人,就会阻碍他体力的发展,致使他未来先衰,就像那些早熟的果子,虽然早熟却并不成熟,而且极容易腐烂。他决不违反自然的规律对爱弥儿施以超出其理解年龄的教育,完全依照其生理心理的理解潜力进行教育。此外,他关注爱弥儿生活中的一切,像饮食资料、生活习惯、接触的人等等。他认为凡事从人的小时候就打好基础,对人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儿童的教育,教师之路任重道远。她们如同含苞欲放的花蕾,需要教师给他们灌溉,而怎样样把这些孩子培养成质量上好的人才,与教师自身潜力,观念密切相关。
《爱弥儿》本是反封建的思想结晶,但我们不难发现其对于我们的现代教育的重大好处,而且,他的某些思想正悄无声息地迎合了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就应从中寻找智慧,在教育中不断地创新,为教学寻求合理之道。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每次读完一本书,思想总会碰撞出火花,那是对自己的一种反思,也是对书本学习的反思。卢梭的名字,毫无疑问,他应排列在人类思想者的前列。《爱弥儿》就是出自这位法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该书于1762年发表,是一部哲理小说,同时也是一部教育论著,其副标题就叫《论教育》。爱弥儿是卢梭假想的一个教育对象,从出生到结婚,到进入社会受教育的全过程,主张顺乎天性,让人的本性避免受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此书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资料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
卢梭对于儿童成长各阶段中的身心表现和特征的描述是细致入微的,是将“把儿童看作儿童”进一步具体化了。这当中包括有他的天才想象,但主要是包含了他对儿童、对自身和对当时社会教育的细致观察。他的这种将儿童看成发展中的人、看成有阶段地向前发展的人的观点是可取的,而他根据观察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来进行教育阶段划分的尝试精神和做法更值得称赞。因为在此之前对教育阶段的划分中,柏拉图依据的是培养“哲学王”最高治国者的需要;亚里斯德依据的是他设想的灵魂的三部分组成;夸美纽斯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则偏重于模仿自然的四季变化。他们都未能象卢梭这样完全依据儿童自身的发展来划分年龄阶段。
卢梭关于儿童天性中包含主动自由、理性和善良因素的结论,以及他呼吁保护儿童纯真天性、让儿童个性充分发展的主张,代表了社会进步的心声,预含了丰富的现代好处。
卢梭的思想既是他那个时代要求的产物,又具有着现代教育思想的萌芽。实际上,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最基本问题;儿童观的更新是人类教育的发展由古代中世纪教育转向近代教育的关键之一。没有新的儿童观,也就没有新的教育思想体系和方法体系。在卢梭之前,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子如拉伯雷,就曾激烈地反对禁欲主义、主张个性解放;然而正如卢梭所言:“很早以来就有人在大声反对这种旧有的教育方法了,可从来没有人准备提出一套更好的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和科学,倾向于破坏的成分多,倾向于建设的成分少。”
因此,卢梭的确是在研究儿童、更新对儿童的看法和态度,从而在建立资产阶级教育理论方面取得前所未有成就的教育思想家。从卢梭开始,才真正系统地在教育理论上实现了由尊重人权向尊重童权的过渡,开启了儿童研究的大门,吹响了儿童天性解放的历史号角,掀起了近代教育的巨澜。难怪康德要把卢梭的性善论与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相提并论,认为牛顿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卢梭则揭示了人性的发展规律而大加赞赏了。
卢梭崭新的儿童观不仅仅是前无古人的,而且也是后启来者的,为西方现代教育思潮之先河。及至20世纪,杜威在其名著《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更是多次引证卢梭尊重儿童天性的理论,他要求给儿童主动活动的自由、让儿童在做中学习,以及主张儿童适应他所在的社会等。在这些思想中,都有卢梭的儿童观、教育观投下的影子。皮亚杰也称赞卢梭看出了儿童的每一年龄阶段都有它自己的动力,儿童有他自己独特的观察、思维和情感的方法。皮亚杰的`研究实质上也是以这一点为前提的。
我相信卢梭的儿童观对我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有很大的帮忙。首先我们要明白儿童观的含义。“儿童观是成人如何看待儿童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它涉及到儿童的潜力与特点、地位与权利、儿童期的好处、儿童生长发展的形式和成因、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诸多问题。”众所周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务必有正确的儿童观。
其次我们要了解儿童的特点。儿童有两个特点:第一,发育的不成熟。他告诫成人:对儿童的种.种不成熟的表现,不必大惊小怪,而应当对儿童的孱弱予以保护和帮忙,并及其留心儿童随时闪现出来的智慧的火花。第二,天性的纯洁善良。儿童的天性出自造物主之手,是纯洁善良的,并且他来到世间不久,尚未受到成年人那样多的不良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把儿童和成人区别对待,要把儿童当作儿童,设身处地地为儿童着想,持续儿童天生的自然状态,让儿童过的幸福和快乐。卢梭还认为,儿童的身心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儿童的发展变化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并且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要把儿童看成发展变化中的人,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儿童的个性发展,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让学生在简单活动中学习,在生活汲取知识。
卢梭对儿童幸福的诠释是:“自然人的幸福是同他的生活一样简单的;幸福就是免于痛苦,也就是说,它是由健康、自由和生活的必需条件组成的。”因此,他的爱弥尔自小不需要经受襁褓的束缚。能够在没有危险的地方随意活动,尽情呼吸乡村的好空气。卢梭让爱弥尔不用学单车、小推车和引步带。当他明白怎样把一只脚移到另一只脚前边时,只要在有石子的地方有人轻扶一下。每一天把他带到草地上,让他跑,让他玩,让他每一天跌一百次。或许身上常常都有点儿伤,然而他永远是快乐的。
卢梭认为,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其天性充分自由地运用,就会既使儿童此刻感到快乐和幸福,也会使儿童将来获得快乐和幸福。
卢梭的儿童观给我们带来的重要启示:尊重儿童、解放儿童。解放儿童应从四个方面着手:让儿童主动探索学习,让儿童创造性地学习,把儿童从传统的师生关系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儿童从家庭、教师和社会所寄予的沉重期望中解放出来。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爱弥儿》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启蒙运动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是他构思20年,然后用3年时间撰写而成的教育哲理小说。在书中,卢梭尖锐地批判了腐朽的旧封建教育,并通过它所虚构的爱弥儿从出生到成人的教育过程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理论,如自然教育、教育分期理论等。
《爱弥儿》开篇即提出:出自教育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体现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也即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卢梭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是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顺应人的自然本性,使之成长为懂得如何做人的自然人。在卢梭看来,忍受痛苦也是儿童应该学习的一件事情。比如儿童摔倒了,即使她哭了也不要急急忙忙跑过去安抚他。卢梭认为伤痛既然已经发生了,儿童就必须忍受。在儿童年幼时学习勇敢的'精神,他便会渐渐学到如何忍受更大的痛苦。否则,在他们长大后面对痛苦时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来对付。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有它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其成长和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因此在不同年龄阶段应实行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拔苗助长、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自然的教育必须保护儿童的天性,使其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充分尊重他们的自由。
当然,由于受时代和历史的局限,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中不免出现主观臆断和过于极端的观点,比如他认为儿童在幼年时期应该在乡村的自然中进行教育,应该读的惟一的书是《鲁滨逊飘流记》,应该学的工艺是;女子的教育应该以贤妻良母为宗旨等等。但他在教育上的理论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卢梭的教育理念,汲取其合理的成分并为我所用。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读了卢梭的《爱弥儿》,我深深地感受到莎士比亚那句话的含义,"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所以,如果我们想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就要看看卢梭的《爱弥儿》。
卢梭的《爱弥儿》开篇的第一句话就令人觉得蕴含深刻的哲理。"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话令我想到人之初性本善也有它的道理。《爱弥儿》一共分为五卷,他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理、内容和方法,作为未来的教育工作者,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第一卷中,卢梭着重论述对两岁以前的婴儿如何进行体育教育,使儿童能自然发展。在第二卷中,他认为两岁至十二岁的儿童在智力方面还处于睡眠时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主张对这一时期的儿童进行感官教育。在第三卷中,他认为十二至十五岁的少年由于感官的感受,已经具有一些经验,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智育教育,在第四卷中,他认为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年开始进入社会,所以主要论述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在第五卷中,他认为男女青年由于自然的发展需要,所以主要论述对女子的教育以及男女青年的爱情教育。
我不得不佩服卢梭,因为他在《爱弥儿》里主要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现实社会中,我们不能不顾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让儿童任性发展。我们应该把教育作为桥梁,把儿童引向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不只是降到教育工作者身上,还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我深深的感受到,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会无形地影响他的一生,而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很重要的因素。所以"孟母三迁"成为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而我觉得家长在培育子女的过程中,不要依从孩子要求什么就给什么,而是要给他们所需要的。还要适当地让孩子经受挫折,因为勇于面对挫折将会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如果处处对孩子呵护有加,他们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永远不会独立成长。
我决心做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也从《爱弥儿》中得到很多启发。爱弥儿的知识虽然不多,但他所知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的,而且其中没有一样是一知半解的。能够很好地理解、掌握自己所学的内容,这才是最重要的。否则,学得再多有什么用呢?我们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兴趣、求知欲,做到因材施教。
而事实上,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天性",如何让孩子顺着其"天性"发展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听所见所经历的都会在白纸上留下烙印。我们对他们的教育方式,落在白纸上是永远抹不去的。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会经常看到这些例子:学生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遭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或冷语讽刺,这个学生以后再也不敢主动回答问题,性格变得沉默起来。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的一言一行都会深深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心理发展。
建设祖国的重任落在孩子们身上,而培育学生的重任也落在我们教育工作者身上。为了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我将更加用心学习有关学生的教育方法。
养育孩子和教育孩子都要遵循自然的规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自然的锤炼,比如孩子在各个时期都会生病,着同样也会对孩子的成长有益,试想没有胜过任何疾病的孩子会强壮吗?
有许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有一个好的身体,远离疾病,他们把造成孩子伤害的一切都拒之千里,不让孩子从事有危险,但对孩子的将来有利的事情和活动,孩子被禁锢在安全无恙的环境中,孩子不能经受应有的锻炼和适应,这样孩子没有暂时的灾难和危险,但是孩子却缺乏了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因为孩子成人以后必将走向社会,必将遇到他想不到的危险和困难,因此,如果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草,就等于害了孩子,违反了正常的自然法则。虽然父母的用心是良苦的,但是却造成了危害孩子的后果。
如果母亲是孩子的保姆的话,父亲则应承担起教师的职责,父亲不应该因为种种借口而不履行这个职责,因为血缘的关系,父子之间原本是亲近的关系,如果父亲是一个称职的父亲的化,他对自己的孩子的一切是比其他外来得人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教育起来就跟能得心应手。但很多父亲都把这种责任,借口工作忙而不愿履行,而把这一应该履行的工作让其他人代行其责,这样就疏远了父子关系,使孩子对自己的父亲的亲情慢慢淡化了,一个对自己的父亲不亲密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社会上好的好的合作者和合格的公民呢?
作为父母对孩子应尽到三个反面的责任,其一是生育孩子,第二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合群的人,第三是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社会上合格的公民。
《爱弥儿》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卢梭教育思想对西方教育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学家杜威(1859—1952)即受到了卢梭的影响,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此外,他批判传统教育“书本中心”,主张“从做中学”,以直观教学为主,让学生充分实践,通过实践获得对事物的认知,同时杜威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另一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1902—1987)的有意义学习和卢梭的观点则不谋而合,都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关注儿童的整个生命体成才的成长,要教育孩子最有用的内?
首先,在教育内容上,卢梭认为要将儿童的教育还原,不能给儿童太大的负担,要重视儿童的健康成长,健康体魄和人格的形成,而不是知识、技能的学习。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给了中国儿童太多的负担,让他们的童年消逝得太早,如今6、7岁的孩子就背上了几公斤的书包,不到15岁就成了“眼镜”小博士,要是卢梭在世的话,肯定会骂现在的家长是最愚蠢的人,会骂社会是毒杀儿童的机器。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不断发展,我国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有了变化,从单纯的知识传授改成了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大致说明了中小学教育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得到培养。当然,完全按照卢梭的体力、感官教育肯定不行的,单单地回归自然无法使儿童能够在社会上生活,现在的社会知识积累已经达到相当丰富的程度,过去一
百年积累的财富比过去几千年积累的还要多,知识呈指数增长,所以仅仅对儿童进行体力的教育是肯定行不通的,还要注意系统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不过他推崇的自然教育把关注知识传授转向关注儿童本身,对儿童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其次,在教育方法上,卢梭主张实物教学和直观教学方法,尤其是在儿童教育阶段。卢梭说,“我们主张我们的学生从实践中学习,我们宁可让他们为人忠厚而不愿他们有一肚子学问”,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生活和实践,让孩子从生活和实践的切身体验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的知识,反对抽象地啃书本,甚至在儿童阶段,卢梭极力反对进行语言和历史、地理等知识的教育,认为它们都离儿童本身的经验太远,对儿童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学习是无效的。卢梭的直观教学法还对教学设计领域产生了影响,在社会经验不足的儿童阶段,即使是传授知识,都应该将学习内容和孩子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避免枯燥的道理论述,这才现在的中小学教材中体现得很明显,你会在小学教材里发现很多插图,同时他们的书本颜色通常也是很鲜艳的,因为“儿童喜欢颜色鲜艳”。当然,直观教学法和实物教学对教学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校为教学提供大量的教具,就拿卢梭举例教育爱弥儿跑步的例子来说,跑步就需要场地的支持,此外,直观教学还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能力,善于把抽象的知识或经验用学生能够接受的直观的`经验相联系起来。也有人对过于直观的教学提出了批评,认为直观教学只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而对孩子的抽象能力锻炼很少,不利于知识的应用与迁移等。
第三,卢梭提倡个性解放,自由教育。这个自由不是任意无度的自由,而是在有限制的自由。体现在教育中便是“尊重学生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中国的基础教育受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影响较大,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时候,过多地重视了教育的产出,统一学习步调,力求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认知、情感上得到提高,殊不知,过分地统一限制了学生的自由发展,我是不同意行为主义学家说的“给我足够的条件,我能让任何一个人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医生、律师等”的观点,人和人的出生是有区别的,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读书,教育要建立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所以要对儿童进行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儿童能够发展个性,不受过多教育的束缚,此外,因材施教还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对认知水平不同或者起始能力不同的儿童,要进行仔细地辨别,制订出有益于儿童成长的教育方法。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十八世纪的伟大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他教育爱弥儿过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在第一卷中,他不只一次地提到农夫粗鲁、仆人等,认为由“仆人带大的孩子以后也会是仆人”,还有对保姆工作的蔑视等,都带有强烈的阶级色彩。他的自然教育思想,顺应人的发展培养人的教育方法实际上是教育“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当他的自然教育理论后来为不少垄断资产阶级教育家所利用的时候,他们就把资产阶级的教育鼓吹为“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了。这是他的教育思想的阶级局限性。
第四,卢梭的教育对象过于理想化,把社会看得很悲观。我们从卢梭选拔爱弥儿的过程就可以看到,卢梭不愿意收一个身体脆弱的孩子为学生,因为他不相信一个成天为健康发愁的儿童能够被教育得好,这其中隐含了教育机会的“不公平”。同时,在进行儿童教育时,他甚至愿意将孩子和社会独立开来,原因是怕“被别人影响养成了不良习惯”,这就好比怕咽就不吃饭一样,人一出生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生活,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不应该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而放弃了和社会的交互,我想这条在卢梭所在的年代就没法实现,在当代就更不可能。
最后,卢梭对孩子的分阶段教育不科学。卢梭提出按年龄特征分阶段进行教育的思想,在教育史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进步,它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瑞士著名的认知主义学家皮亚杰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大的年龄阶段。或许就受到了卢梭的启示。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分期以及把体育、智育和德育分开进行教育的方法是不科学,人的成长是连续不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主体和社会充分交互,主体间相互建构的过程。
“在所有一切的财富中最为可贵的不是权威而是自由,做一个真正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