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2024/04/29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

“你是谁?”

“世界从何而来?”

我不知,你也不知。

哲学,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产生的学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世界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若是连自己是谁都不清楚的话,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那岂不是像《浮士德》中魔鬼所说:“一世劳苦有何益?到头终把眼儿闭。”

苏菲作为少校所写的书中人物,少校是她的“上帝”,控制着她的思维和行动。而少校也只是本书作者乔斯坦。贾德笔下的人物,贾德决定着他的一言一行。而贾德先生呢?还有跟他生活在同一个世界的我们呢?

我认为,我们也许也是被某种类似于“上帝”的存在决定着言行举止的。这种想法,有点接近于“宿命论”。这听上去有点悲观,其实我自己也难以接受。若是连写下这行字都是被某种不可知的力量所控制的,那未免也太可怕了。

这使我感觉到,自己不算是一个真正的“个体”,也没有属于自己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自己”不存在。我现在写下的话,是“我”说的.呢,还是“上帝”说的呢?我只是这一场闹剧中一个完全按照导演的剧本表演的角色罢了。这样说仍然不安,因为演员至少还知道剧本的内容,而我们并不了解。我觉得我们更像是提线木偶,被控制着一切。

于是,我们被所谓的“控制者”所决定感受到的由物质组成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你也许会说,与“我思故我在”的道理一样,由我能利用触觉、嗅觉、听觉、味觉、视觉等感受来感知到世界中物质的存在,从而证明这些物质的存在。可是,按照帕克莱的说法,这只是一种体验,你并没有感受到物质,因为在梦里也可以有这种体验。对于他这种说法,我似懂非懂,有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觉。

于是根据我对书中柏克莱理论的理解,得出以下结论:笛卡尔所说:“我思故我在”,虽然说自己的思想也仅是一种体验而无法证明肉体的存在,但一定能证明“思想”这一晋升产物本身的存在。那既然肉体的存在不能被证明,我们就只好判断,自己只是“活”在思想之中,或像书中父伯特所说:“受到心灵的包围。”

按照此理,因为我不能感知到他人思想的存在,所以我也可以否认。于是,他人都成为了心灵所虚构的产物,这与很多人小时候所疑惑的“这世上是不是只有我是有思想的人”相似。我相信若你们也是有思想的生物,就肯定不只我一人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

不过经过多次思考后,我把上诉观点否认了,因为思想并不是“物质”。我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我不可能单凭自己一个人而丰富自己的思想,这一切肯定是凭借他人的思想建立的,而我一定能感知到。怎么感知呢?通过文字和语言。虽然我不能感知到“文字”、“语言”本身的存在,却能感知到它们所流露出的思想,这之间肯定有一个奇妙的转换,我还暂时不能解释。不过,总算是证明了“这世界不只我一个个体”的说法,可喜可贺。

我知道目前我思想的漏洞还是很多,而大多数思想都是借助于他人而产生的,所以我承认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说,《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给了我与哲学3000年历史上的各位哲人对话的机会,我感到十分欣喜。虽然我算是把这本书读完了,但这肯定不是最后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直到我完全掌握这门哲学课程。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2

见到这小说名字的情况下,原以为是一个精彩纷呈的小故事,也好奇心创作者怎么写一个人的全球。看过前好几页,也的确激起我觉得下来的冲动。但千万沒有想起它讲的是哲学。

在原以为自身看不下去的情况下,我发现了原先哲学能够那样去学习的。我如同书里边的苏菲一样,对这世界充满了好奇心。

在现实生活中,非常少有些人商谈到哲学,也非常少有些人会去科学研究哲学。马为什么叫马,什么是马,在没念着这书前,我几乎也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也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大家无意间从电视上看到这类物品,别人对大家说,那就是马,大家此后就了解那就是马了吧。每日都会看到很多人 ,很多事,我却从没明确提出一句:为何?不只是我,每一个人都把这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应当,全球的绚丽多彩,好像与大家不相干。

在普通高中时,我们要学习培训政冶里的哲学日常生活,那就是四本政治书中较难学的一本。我确实也很反感哲学,很难了解了。但《苏菲的世界》以一种不一样的方法,从哲学的视角向大家表述了全球和自然界等的产生与发展趋势,告知大家不可或缺的地球是一个如何的全球。我一直觉得哲学是较为枯燥无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迥然不同。它向阅读者叙述哲学的另外,应用了生动形象的語言勾勒了一个回味无穷的`小故事,使阅读者阅读文章时造成一种像读侦探小说一样的情绪。原文中的苏菲她具备明显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导致她踏入了通向解除全球疑团和哲学的大门口。而且,苏菲她还具备坚持不懈,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质。这一点是十分非常值得大家学习培训的。仅有拥有坚持不懈,坚持不懈的精神实质,大家才还有机会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儿。

书里的一段话令我记忆力刻骨铭心:全球如同魔法师弄出的小白兔,人们日常生活在小白兔毛皮的深处,把全部一切都作为理所应当,而哲学家们全是填满求知欲的小孩,她们持续攀爬小白兔的头发,目地是为了更好地认清魔法师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认清全球,认清人生意义。《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认为全世界也有许多事儿等待我们去探寻,自然界的密秘使始终也揭不完的。

念完本书后,我发现了哲学实际上是最接近日常生活的,哲学是“有关世上每一个人都关注的一些难题的课程”。哲学所要处理的全是都还没有效的方法能够证实的难题——例如正义与邪恶、美丑、生和死、纪律与随意等。哲学是对不明事情或不准确了解的事情的假设性表述,是探求真理的开路先锋。用一句话说:科学研究给与大家专业知识,殊不知仅有哲学才给与大家聪慧。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3

每天11点农场主会按时给火鸡投食。聪明的火鸡,通过99天的观测,发现了这个伟大的定量——每天11点天降美食。结果到了100天,恰逢平安夜,农场主把火鸡烹饪了。

这是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提出的“农场主假说”。这个理论我曾在三本书都有遇见。《黑天鹅》、《三体》,还有刚刚读完的《苏菲的世界》。

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作者乔斯坦·贾德通过主人公苏菲的视角,带领读者畅游了一遍西方哲学的蜕变历程。重温哲学前辈的高光时刻,见识伟大的智慧。

说到哲学,你脑海中大概会浮现出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些深奥晦涩的终极命题。而《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书,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对于西方每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及其哲学体系,仅仅只是浅尝辄止。

虽然只是粗鄙地了解一下,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足够了。每个时期哲学讨论的话题都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前人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西方哲学进行扼要简述以外,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也很吊人胃口。主人公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只不过是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籍中的两个虚拟角色。而这本《苏菲的世界》是少校给女儿席德15岁的生日礼物,以此作为课外读物。当然少校和席德也是作者虚构的两个人物。

之所以把这本科普读物,写成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结构,想必作者是在暗示读者:不要被习以为常的真实,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苏菲和艾伯特知道自己是少校笔下虚构的人物,作为读者的我们也知道少校和席德同样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苏菲和艾伯特之于少校和席德,少校和席德之于乔斯坦·贾德和读者,谁是真实的人类,谁又是被人类创造的虚拟人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哲学问题。就像农场主假说中傲慢的火鸡,绝对不会相信“每天11点天降美食”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人为操控;傲慢的我们,同样不会相信“四季轮回打雷下雨”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上帝之手的玩弄。

当你质疑有没有外星人的时候,你怎么能确定此刻外星人没有在做“有没有地球人”这方面思考?哲学的魅力便在于此。让人类明白自己一无所知,抱着质疑一切的态度,虚心向大自然学习。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4

每天11点农场主会按时给火鸡投食。聪明的火鸡,通过99天的观测,发现了这个伟大的定量——每天11点天降美食。结果到了100天,恰逢平安夜,农场主把火鸡烹饪了。

这是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提出的“农场主假说”。这个理论我曾在三本书都有遇见。《黑天鹅》、《三体》,还有刚刚读完的《苏菲的世界》。

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作者乔斯坦·贾德通过主人公苏菲的视角,带领读者畅游了一遍西方哲学的蜕变历程。重温哲学前辈的高光时刻,见识伟大的智慧。

说到哲学,你脑海中大概会浮现出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些深奥晦涩的终极命题。而《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书,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对于西方每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及其哲学体系,仅仅只是浅尝辄止。

虽然只是粗鄙地了解一下,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足够了。每个时期哲学讨论的话题都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前人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西方哲学进行扼要简述以外,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也很吊人胃口。主人公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只不过是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籍中的两个虚拟角色。而这本《苏菲的世界》是少校给女儿席德15岁的生日礼物,以此作为课外读物。当然少校和席德也是作者虚构的两个人物。

之所以把这本科普读物,写成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结构,想必作者是在暗示读者:不要被习以为常的真实,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苏菲和艾伯特知道自己是少校笔下虚构的人物,作为读者的我们也知道少校和席德同样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苏菲和艾伯特之于少校和席德,少校和席德之于乔斯坦·贾德和读者,谁是真实的人类,谁又是被人类创造的虚拟人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哲学问题。就像农场主假说中傲慢的火鸡,绝对不会相信“每天11点天降美食”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人为操控;傲慢的我们,同样不会相信“四季轮回打雷下雨”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上帝之手的玩弄。

当你质疑有没有外星人的时候,你怎么能确定此刻外星人没有在做“有没有地球人”这方面思考?哲学的魅力便在于此。让人类明白自己一无所知,抱着质疑一切的态度,虚心向大自然学习。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5

每天11点农场主会按时给火鸡投食。聪明的火鸡,通过99天的观测,发现了这个伟大的定量——每天11点天降美食。结果到了100天,恰逢平安夜,农场主把火鸡烹饪了。

这是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提出的“农场主假说”。这个理论我曾在三本书都有遇见。《黑天鹅》、《三体》,还有刚刚读完的《苏菲的世界》。

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作者乔斯坦·贾德通过主人公苏菲的视角,带领读者畅游了一遍西方哲学的蜕变历程。重温哲学前辈的高光时刻,见识伟大的智慧。

说到哲学,你脑海中大概会浮现出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些深奥晦涩的终极命题。而《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书,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对于西方每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及其哲学体系,仅仅只是浅尝辄止。

虽然只是粗鄙地了解一下,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足够了。每个时期哲学讨论的话题都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前人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西方哲学进行扼要简述以外,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也很吊人胃口。主人公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只不过是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籍中的两个虚拟角色。而这本《苏菲的世界》是少校给女儿席德15岁的生日礼物,以此作为课外读物。当然少校和席德也是作者虚构的.两个人物。

之所以把这本科普读物,写成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结构,想必作者是在暗示读者:不要被习以为常的真实,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苏菲和艾伯特知道自己是少校笔下虚构的人物,作为读者的我们也知道少校和席德同样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苏菲和艾伯特之于少校和席德,少校和席德之于乔斯坦·贾德和读者,谁是真实的人类,谁又是被人类创造的虚拟人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哲学问题。就像农场主假说中傲慢的火鸡,绝对不会相信“每天11点天降美食”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人为操控;傲慢的我们,同样不会相信“四季轮回打雷下雨”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上帝之手的玩弄。

当你质疑有没有外星人的时候,你怎么能确定此刻外星人没有在做“有没有地球人”这方面思考?哲学的魅力便在于此。让人类明白自己一无所知,抱着质疑一切的态度,虚心向大自然学习。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6

我读过许多名著,但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14岁的少女苏菲不段地收到一些奇怪的信,从而她便迷上了哲学……

让你更加深刻的了解这个世界,这里面还有许多宗教。看了这本书之后,我对基督教有点感兴趣,不去为名利而烦恼,为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祈祷……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可以改变的,但也有许多东西是不可以改变的。世上所有东西都是由几个不变的物质所组成的;也有许多东西是循环不变的,草的轮回其实就是生命的轮回……

人的一生也许会遇到许多不幸,有些人能够坚强的面对,而有些人却选择了逃避,甚至甘愿失败,也有的人只会怨天尤人。《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的'宗旨就是在不幸中寻找幸福,苏菲是幸运的,因为她为真理而活着,不是为别人而活着。一个人再有头脑,再有抱负,如果单单只是为他的“责任”而活着,那也许太没意义了。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最大的体会就是:人活着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是为了真理,生命的真理!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7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也开始思索什幺才是“真实的自我”。有时担心自我的人生是否只是南柯一梦,或真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呢?也许自我就像苏菲一样,像爱丽丝般去梦游仙境?或者我单单只是一个思想体,仅有精神,没有实体,并非真实存在?然而,这似乎是永远解不开的谜团。

书本一开始所提及的问题:“你是谁?”让我陷入无止尽的思索。曾单纯的以为“我”就是我的主人,然而,真是如此吗?以往,当自我陷入人生难题时,就会以玩笑来自欺,以自责来疗伤。但读完这本书后,我反而陷入“自我是谁?”,反倒期望自我就是苏菲,由作家来告诉我如何进行下一步的动作,完成更精彩完美的.演出!

如果没有接触到这本书,自我或许永远会跟书里的人物所说的一样:“将这个世界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而体会不到这世上的惊奇与美妙。”因为我们总是太依靠“习已为常”,普通的剧情、平凡的生活、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生活无趣的思考让人生受到了限制。阅读时,我总想像自我就是那充满好奇的苏菲,把书本里的神秘哲学家当成启蒙自我人生的教师,在那奇妙世界中,日夜思考着来自哲学家抛出的各种问题。

也许,只要抱着好奇心,就能够成为一位哲学家吧?以往,人们认为哲学家只是把自我从世上万物所得到认知,经过思考的历程,提出了自我的见解。而我认为,哲学也能够是一种人生,因为里面包含着你对世界的观感,随着人生的成长与际遇,人的想法也会因而改变。人生,就应当尽可能与各式各样的人相处,跟着他一齐体验他看这个世界的态度与角度;人生,就应当了解自我是一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了解自我是独特的,才能不被他人的看法所束缚,才能开始活出全新的自我,让自我有个精彩无憾的人生。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8

《苏菲的世界》起初听到这个书名我还以为这也许是一本类似于小孩子探险的故事。直到翻开它我才知道…呵,大相径庭。

《苏菲的世界》用小女孩苏菲莫名其妙收到一位不知名人物写信教授的哲学课程讲述的从最早自然哲学到近现代的哲学家们代表性的哲学理论。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讲哲学知识是次要,它提醒我们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是重新唤醒我们的好奇心才是它的主要目的吧!书中把我们比作生活在兔子身上的微生物,而大人们随着对外界的熟知,开始安于循规蹈矩的生活,不想知道生活中的一切的来由,也懒得去想“为什么”。这使我想到小时候见到什么都想问,但大人们经往也回答不出什么让我满意的答案。久而久之,有时见到不懂的事情,想再问句为什么时,心里却早就知道得不到什么解释。于是便只默默地想着。后来也便只粗略地看过,连想也不想,因为也得不出结果来。那些哲学家们便是似乎对每个事物都有无数疑问,同样也没人能为他们解疑答惑,但是他们却不会就此置之不理,而是去学习更多知识去解释这一花一草的来由而不是只会欣赏。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好奇,相信一切都会有可能发生,而且也许现在所谓的不可能未来会成为我们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一小部分呢?

其次,我觉得哲学家们提出的一切都是相互矛盾的,这样很快从这个思维跳到另一个思维,一时间让人很难理解和转变。这也许就像有时做题时,我都搞不懂自己在想什么,等到终于七拐八绕地想出来下次再看这题却怎么也统不到原本的思路上了。有很多哲学家会想出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让这两种观点在自己脑中来回交替,好像是在不断交换立场与自己的另一观点对抗。在我看来,这是很让人无法理解并且不可具体想象的。原来我以为我知

道哲学家就是那些提出种种为世人所流传的科学或对人生的理论看法的。但现在我发现我好像并不理解哲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并且越想方设法地理解反而越糊涂。

总体而言,我觉得看了《苏菲的世界》让我脑子里一团乱麻。有时我甚至想我们或也是一个书中的角色,那如果是这样我们完全可以像苏菲一样,自己来把握自己的命运让自己的活更充实。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9

都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一本写给大众的哲学史。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完了这本书,感受颇多。

作家总是要尽力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鲜活真实,然而《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却没有刻意如此,他只是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如你我的苏菲,经历了许多谜一般的事情,随着哲学家艾伯特的出现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作品的中途作者又突然提示,这无数谜一样的原因不是苏菲,而是席德父亲假想出的人物。残忍的是,作者还要苏菲自己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自己是一个虚幻。更别出心裁的是,乔斯坦竟让苏菲与艾伯特去反抗那个主宰他们命运的席德父亲,而且最终逃脱,来到了永恒之地,甚至影响了席德父亲的那个世界。

是的,《苏菲的世界》不仅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还是一位普通的哲学教师对哲学终极问题的思索。《苏菲的世界》原着副标题虽是“一本关于哲学的小说”,我却认为它真正的主题乃是“存在与虚无”。

这是一个绝妙的影射。人类本是平凡如苏菲一样的生活着,并没必要思索存在或是虚无。然而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能——爱智慧,让人转向哲学,思索自身的存在,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直到惊惶地发现竟毫无办法证明自身的存在,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无。

这正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映射。“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接到的这两个问题,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腊先哲固执地提出,他们不甘心仅仅只活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偏要去认知,思索这世界的本原,证明真实的存在。从泰勒斯到普罗泰格拉,从苏格拉到亚里士多德,他们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奋斗终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他们将他们的事业命名为“爱智慧”,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便是意味着也许他们的问题永远无法真正解决。但对于智慧的热爱让人成其为人,让哲学家成其为哲学家。千百年来,关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学家中延续,即使未找到答案,却也从未断绝。面对这些对于人类太过于沉重的问题,我们曾求助于上帝。如是,可以认为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生来就是其他物种的统治者,但这一切终归幻灭。

我们也求助于理性,如是,便可以认为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动物所没有的理性,但终究无法忽视太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义与虚无主义渐渐滋生。因为人类日渐发展,却也日显无助。人类争取着自由,但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孤零零地抛到这世界上,没有上帝,甚至没有任何永恒的存在之物可以依靠。我们自由了?也许。但,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地不面对自身的自由,我们最终,同样没有任何选择就必须失去所有的自由。这自由轻到无法承受。存在?抑或是虚无?人类前所未有的惶惑,甚至是痛苦。无论是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还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我都能或多或少地读出这种无奈。如果,如果人类不曾想过这些不必思考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但,如果那样,我们,也就不是人类。爱智慧是我们的本性,来自智慧的痛苦是我们的宿命。

《苏菲的世界》中,我能读到这种悲哀、压抑与无奈。苏菲是席德父亲笔下的人物,席德父亲又是作者笔下的人物,那我们呢?我们以为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生活着,然而也许,我们不过是另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我们没有自由的意志,那个作家就是我们命运的主宰,我们的上帝,理性不能。是的,无人能够证明,以为是存在的东西也许不过是虚无,虚无,一切皆无,没有任何东西是坚实而又可以确定的。

《苏菲的世界》中,我却也能读到一种顽强,一种带着悲剧色彩震撼人心的顽强。当苏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虚幻的人物,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而最终,他们虽然未能使自己成为真实存在的人物,却逃出了小说的本身,作为虚幻的人物来到了“永恒之境”。

是的,也许哲学的所有终极问题,都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对他们的思考,让人类,与众不同,如哈姆莱特的著名台词:“存在抑或虚无?这是个问题。”而目的,则是自我,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那句如带魔力的铭文“认识你自己!”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这些东西,《苏菲的世界》可以告诉你答案。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0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1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2

"你是谁?"这就是苏菲世界给我的一个很简单但是却又意味深长的问题。

就像主人公苏菲一样,在她的生活中简单的语言加上离奇的故事就为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当一本书真正的被读完时你会发现我们对自己都将有一个很不解的困顿,我们是谁,我们真的存在吗?我们的生命从何而来?我们又将去向何方?有时自己就试问自已,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迄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种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地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这些问题是那样的深奥,不过可以欣慰的是我们在读书在扩展自己的视野,不论是生命的还是心灵的。

我原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苏菲的世界》用哲学思考着世界,在我们的世界用心过好每一天的生命。欢喜也好哀愁也罢,学着自己书写自己的生命哲学华章。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3

玫瑰不叫玫瑰,还是玫瑰吗?你不叫这个名字,还是你吗?如果是,你就是你吗?如果不是,那你又是谁?

看似一个无聊的问题,你一定会想:我就是我,你管我是谁,反正我又不是你,我又怎么可能是你?的确,你我属于不同的个体。我们不一样。但换个角度想想:你怎么就知道你不是我?这有概率分布的可能。也许你是假的,你只是我创造出来的,是我思想的投射罢了。

此时此刻,你是我,我不是你。这看似荒谬无厘头的自言自语让人一头雾水,但理解了就可以知道它是《苏菲的世界》的写作角度,让人极为震撼又沉醉其中,书中书像画中画一样引人入胜。正如第一章伊甸园的开头早已下了定论:

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

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苏菲的世界为你打开大门

从“我是谁?世界是什么?”这些问题中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带着我们走进一个浩瀚的哲学历史。神话故事美妙动人、哲学的摇篮雅典闪耀着灿烂光芒:自然派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基础,饱受诟病的黑暗中世纪、人性之光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还有耳熟能详的笛卡尔、洛克、康德、黑格尔和弗洛伊德等大师级的哲学智慧结晶。探索哲学的路上疑雾重重,作者匠心独运地埋下很多极其怪异离奇的悬疑线索:魔镜、少校的小屋、黎巴嫩寄来给席德明信片、会说话的小狗、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现实出现的梦中的金十字架、捡到的10元硬币……苏菲沿着线索一路寻找蛛丝马迹,却发现一个惊人大秘密……

你只是我创造出来的,

是我思想的投射。

此时此刻,你是我,

而我不是你。

这是个虚假的平行世界。

苏菲在艾伯特的提示下发现自己是假的。她只是书里的一个人物,只是席德爸爸送给女儿席德的一本书上的人物,仅仅为了讲清楚从古到今的哲学故事而创造出来的虚构人物。

多重视角下,席德收到爸爸寄来的书并开始看《苏菲的世界》,而我在现实世界看着席德品读苏菲的故事,宛如上帝般存在,这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事情。

设想下:是否有人在另一个空间看着我读着苏菲和席德的故事呢?或许我和苏菲一样也是不明空间里窥探世界的一个扯线木偶,我也是假的,我该怎么办?

这真是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设想,只能借用《红楼梦》里太虚幻境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也无”以释怀。真真假假,假假真真,沧海一声笑,无谓我思故我在,或我在故我思,唯有静心思索,无畏前进.....

Pascal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浩瀚星辰下沧海桑田,人如沧海一粟般微不足道,恐怕是竭力一生也无法逃过死亡的归宿。思想却能形成人的伟大,给予人尊严。即人的伟大来源自他有思想。

思想来自哪里?借用《苏菲的`世界》的比喻:“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因此这场戏法要数十亿年才变得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安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

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他们喊:“各位先生女士们,我们正飘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这些哲学家们在嚷些什么。

这些人只会说:“哇!哲学家真是一群捣蛋鬼!”然后又继续他们原先的谈话:请你把奶油递过来好吗?我们今天的股价涨了多少?番茄现在是什么价钱?你有没有听说黛安娜王妃又怀孕了?”

所以,要学会思考,首先要有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一个睁着眼睛的盲人无法看到色彩斑斓的世界,但他会通过听觉、触觉和心里感受去构建一个属于他的世界。孩子亦如此,他们总是有很多问题,很多出人意料的奇思妙想。对于孩子而言,一旦面临新奇、神秘的、自相矛盾的事务就会产生三种形式的探究行为:感官探究、动作探究、言语探究。正是通过这些探究性,孩子有选择性地了解事务,并积累大量的生活经验。

只可惜,很多时候,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也慢慢习惯了这个世界。当他们会对身边的事情都习以为常时,他们就会陷入琐碎无味的生活而浑然不知,即使有新的火花出现,他们也早已习惯熟视无睹,生活也就固化了。

他们就变成了我们。

而我们的名字叫做成年人。

成年人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即不积极接触事务和现象,缺乏认知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

——苏霍姆林斯基

好奇心作为人的天性,无论在孩子还是老师之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老师要用好奇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去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继而发掘其潜在的天赋,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师生交流模式,在教学管理中最大程度的保证孩子的好奇心。或许我们会遇到好奇心比大象还要大的孩子,或许这些孩子天马行空,令人不知所云,就像法国电影《蝴蝶》里的丽莎一样脑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老师们总是回答不出她提出来问题,可回答不出又如何?答案已经不重要,好奇心已像一把钥匙,为对世界充满热情的孩子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在摘星的路途,孩子们成为了我们的老师,因为他们总能告诉我们不一样的世界。

老师和孩子都成为好奇心的守护人。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4

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苏菲的世界》被公认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本书以14岁女孩苏菲收到的一封封神秘来信为主线,从古希腊、雅典到现代,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马克思、弗洛伊德,从世界的起源到未来的宇宙,从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到牛顿的万有引力、达尔文的进化论……乔斯坦将整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娓娓道来,同时也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纵收眼底。

苏菲Sophie,在希腊文中是智慧的意思,哲学在古希腊语里的本意即是“爱智”。本书重点在于哲学发展史的介绍,并不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书中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并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如何进行哲学性的思考。

文学是优美的,美学是怡人的,科学是严谨的,哲学是智慧的,也是与我们的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哲学是什么?它是耶稣基督降生前六百年左右,在希腊演进的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在神话故事领域,希腊神话无疑是鼻祖,而这也造就了希腊哲学的兴起。当希腊神话被荷马与贺西欧德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时,神话也就可以加以讨论了。当人们的思考模式从神话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时,早期希腊哲学家的目标便形成了:为大自然的变化寻找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只有哲学才能给予我们智慧。

在哲学领域,给出一个好的问题远比给出一百个好的答案要困难得多。哲学家对哲学问题的回答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我们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哲学家在研究问题时采用的方法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使人类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未知的领域。

哲学与科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的发展密不可分,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是哲学的外在意义。我们现在谈到的“以人为本”,其实早在公元前450年的雅典,已成为哲学家的兴趣所在。当时,一个拥有人民议会与法庭等机构的民主制度正在雅典逐渐形成。谈到雅典,就不得不说苏格拉底(公元前470———公元前399年),他也许是整个哲学史上最神秘难解的人物。虽从未留下任何文字,但却是对欧洲思想影响最重大的人物之一。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这三位古典派哲学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欧洲文明。苏格拉底的神秘难解,使得一些在学说上大相径庭的学派都可以宣称他们是苏格拉底的传人。我们之所以能够得知苏格拉底的生平,主要是透过柏拉图的著作,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后来也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

苏格拉底尤善谈话的艺术,从来不会明确指出别人的思想上的弱点,而是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讨论使对方逐渐认识到自己理论上的弱点,领悟哲学的真理。他“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苏格拉底认为“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知善者必能行善”,即对“关于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幸福”的诠释: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不会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他认为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因为世间哪有人会想要成为不快乐的人?这也许就是智慧的一个重大意义。

《苏菲的世界》即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哲学,使我们从困惑走向觉悟,指引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哲学史就像一出分成许多幕的戏剧,每位哲学家、每种学说都可以写成一本书。一篇短短的读后感连哲学世界的冰山一角都无法触及,但以哲学的思维方式指导生活却可以继续……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5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6

每天11点农场主会按时给火鸡投食。聪明的火鸡,通过99天的观测,发现了这个伟大的定量——每天11点天降美食。结果到了100天,恰逢平安夜,农场主把火鸡烹饪了。

这是英国哲学家波特兰·罗素提出的“农场主假说”。这个理论我曾在三本书都有遇见。《黑天鹅》、《三体》,还有刚刚读完的《苏菲的世界》。

作为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作者乔斯坦·贾德通过主人公苏菲的视角,带领读者畅游了一遍西方哲学的蜕变历程。重温哲学前辈的高光时刻,见识伟大的智慧。

说到哲学,你脑海中大概会浮现出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来?要到哪去?这些深奥晦涩的终极命题。而《苏菲的世界》作为一本入门级的哲学书,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对于西方每个历史时期的哲学家及其哲学体系,仅仅只是浅尝辄止。

虽然只是粗鄙地了解一下,对于我这个普通读者来说足够了。每个时期哲学讨论的话题都不尽相同,重要的是前人的思考方式值得我们借鉴。

除了按照时间顺序对西方哲学进行扼要简述以外,不断反转的故事情节也很吊人胃口。主人公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只不过是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的书籍中的两个虚拟角色。而这本《苏菲的'世界》是少校给女儿席德15岁的生日礼物,以此作为课外读物。当然少校和席德也是作者虚构的两个人物。

之所以把这本科普读物,写成俄罗斯套娃式的叙事结构,想必作者是在暗示读者:不要被习以为常的真实,束缚了我们的思维。

苏菲和艾伯特知道自己是少校笔下虚构的人物,作为读者的我们也知道少校和席德同样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苏菲和艾伯特之于少校和席德,少校和席德之于乔斯坦·贾德和读者,谁是真实的人类,谁又是被人类创造的虚拟人物,这本身就是一个可怕的哲学问题。就像农场主假说中傲慢的火鸡,绝对不会相信“每天11点天降美食”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人为操控;傲慢的我们,同样不会相信“四季轮回打雷下雨”这个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是上帝之手的玩弄。

当你质疑有没有外星人的时候,你怎么能确定此刻外星人没有在做“有没有地球人”这方面思考?哲学的魅力便在于此。让人类明白自己一无所知,抱着质疑一切的态度,虚心向大自然学习。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7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18

都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一本写给大众的哲学史。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完了这本书,感受颇多。

作家总是要尽力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鲜活真实,然而《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却没有刻意如此,他只是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如你我的苏菲,经历了许多谜一般的事情,随着哲学家艾伯特的出现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作品的中途作者又突然提示,这无数谜一样的原因不是苏菲,而是席德父亲假想出的人物。残忍的是,作者还要苏菲自己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自己是一个虚幻。更别出心裁的是,乔斯坦竟让苏菲与艾伯特去反抗那个主宰他们命运的席德父亲,而且最终逃脱,来到了永恒之地,甚至影响了席德父亲的那个世界。

是的,《苏菲的世界》不仅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还是一位普通的哲学教师对哲学终极问题的思索。《苏菲的世界》原着副标题虽是“一本关于哲学的小说”,我却认为它真正的主题乃是“存在与虚无”。

这是一个绝妙的影射。人类本是平凡如苏菲一样的生活着,并没必要思索存在或是虚无。然而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能——爱智慧,让人转向哲学,思索自身的存在,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直到惊惶地发现竟毫无办法证明自身的存在,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无。

这正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映射。“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接到的这两个问题,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腊先哲固执地提出,他们不甘心仅仅只活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偏要去认知,思索这世界的本原,证明真实的存在。从泰勒斯到普罗泰格拉,从苏格拉到亚里士多德,他们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奋斗终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他们将他们的事业命名为“爱智慧”,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便是意味着也许他们的问题永远无法真正解决。但对于智慧的热爱让人成其为人,让哲学家成其为哲学家。千百年来,关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学家中延续,即使未找到答案,却也从未断绝。面对这些对于人类太过于沉重的问题,我们曾求助于上帝。如是,可以认为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生来就是其他物种的统治者,但这一切终归幻灭。

我们也求助于理性,如是,便可以认为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动物所没有的理性,但终究无法忽视太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义与虚无主义渐渐滋生。因为人类日渐发展,却也日显无助。人类争取着自由,但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孤零零地抛到这世界上,没有上帝,甚至没有任何永恒的存在之物可以依靠。我们自由了?也许。但,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地不面对自身的自由,我们最终,同样没有任何选择就必须失去所有的自由。这自由轻到无法承受。存在?抑或是虚无?人类前所未有的惶惑,甚至是痛苦。无论是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还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我都能或多或少地读出这种无奈。如果,如果人类不曾想过这些不必思考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但,如果那样,我们,也就不是人类。爱智慧是我们的本性,来自智慧的痛苦是我们的宿命。

《苏菲的世界》中,我能读到这种悲哀、压抑与无奈。苏菲是席德父亲笔下的人物,席德父亲又是作者笔下的人物,那我们呢?我们以为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生活着,然而也许,我们不过是另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我们没有自由的意志,那个作家就是我们命运的主宰,我们的上帝,理性不能。是的,无人能够证明,以为是存在的东西也许不过是虚无,虚无,一切皆无,没有任何东西是坚实而又可以确定的。

《苏菲的世界》中,我却也能读到一种顽强,一种带着悲剧色彩震撼人心的顽强。当苏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虚幻的人物,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而最终,他们虽然未能使自己成为真实存在的人物,却逃出了小说的本身,作为虚幻的人物来到了“永恒之境”。

是的,也许哲学的所有终极问题,都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对他们的思考,让人类,与众不同,如哈姆莱特的著名台词:“存在抑或虚无?这是个问题。”而目的,则是自我,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那句如带魔力的铭文“认识你自己!”

马儿为什么叫马,何为马,在没读着本书前,我从来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某一时间,爸爸妈妈拿着一张图片或是我偶然间从电视上见到这种东西,爸妈对我说,那是马儿,我从此就认识那是马了吧,每天总会见到许多人,许多事,我却从未提出一句:为什么?不只是我,每个人都把这个世界想得太过理所当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与我们无关。这些东西,《苏菲的世界》可以告诉你答案。

《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乔斯坦·贾德所著。十四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的发现信箱里放着神秘的一封信。没有写寄信人的名字,也没贴邮票。上面仅仅写着——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苏菲在一位不曾谋过面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学的大门。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

可以说,《苏菲的世界》完全可以当作哲学启蒙书来阅读,绝对能使你受益匪浅。另外,本书的小说部分,苏菲所经历的一系列怪异的事情颇像侦探故事,加上现代版的《爱丽丝盟友仙境》,让我们沉迷其中。

对于这本书,我感触最深的,莫过于苏菲的导师给苏菲的名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讲到的关于兔子的比喻,我感觉实在再恰当不过了,非常适用于我们现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一个嚎啕大哭的.婴儿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对着这个世界。那么他们就好比生长在兔子细毛的顶端,他们惊讶于种种事物。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的打拼,不断的前进,也就越来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层最舒服的毛皮走区,于是,他们就在那儿安居乐业,感觉非常束缚,不员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这危险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来失败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的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却依然在讨论他们一成不变的话题:今天股价涨了多少?某某蔬菜现在是什么价钱?……一系列家庭的琐事,放在他们的嘴里,就等同于嚼一块泡泡糖那么有劲儿。

所以说,我们要从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不要只满足与此时此刻的舒适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会渐渐磨掉你的意志。我们不如去闯一闯,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顶端,再度以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

苏菲最终只是希德书中的一个虚拟人物,我们又是谁呢,苏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也唤醒我们生活的智慧。十三岁第一次读苏菲,懵懵懂懂。第二次,第三次,我会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