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2024/05/01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不吼不叫》的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1

养育孩子路上的艰辛和幸福,只有当了爸妈才能真心体会得到,要做到不吼不叫是相当不容易啊!《不吼不叫》书中有许多案例很贴切日常我们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与孩子平静合作。不得不说《不吼不叫》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教养模式。

在书中的第二章,我为什么吼叫?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找到属于自己的吼叫原因。随着自我认知的加深,当自己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时,就会更有容忍度。在选择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时,就会更有想法,更能够在基于对孩子的爱和了解的基础上尝试并且做出更理智的决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导致我们情绪爆发的`典型原因可能有:内部触发器,例如个人感到疲劳、烦躁、没耐心、焦虑等;外部触发器,例如孩子不听话、磨磨蹭蹭、考试成绩不好等;与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例如工作不顺心、夫妻之间的小矛盾等。

每一种原因都会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这些导火索让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在我们的家庭里,往往是我充当一个宽容、容易让步的角色,爸爸则是那个像军队教官一样严厉的角色。记得有一次孩子居然敢当着爸爸的面顶嘴,在爸爸的心里从未想到我的孩子会顶嘴,并且认为孩子必须听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触碰了爸爸的底线,爸爸在面对孩子时第一次有了挫败感,充满怒气的他失去了理智。

可想而知,孩子被狠狠地收拾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维护孩子,因为我必须维护爸爸的尊严。当他们俩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爸爸让孩子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是一个愉快的`晚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在一旁帮助孩子回顾事情发生的经过,在回顾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并为他的行为向爸爸道歉,最后爸爸陪着孩子入睡。第二天爸爸特意早起陪他吃早餐、聊天,出门前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让孩子忘记昨晚的不愉快开启美好的一天。孩子上学后,爸爸为他昨晚情绪爆发的行为向我道歉,也算是让我憋了一晚上的气顺了。

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当感觉被孩子激怒时,在情绪爆发前先平静自我调整一下情绪,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相信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效果。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停止吼叫,给孩子树立一个行为优雅的榜样,做一个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长,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2

养育孩子路上的艰辛和幸福,只有当了爸妈才能真心体会得到,要做到不吼不叫是相当不容易啊!《不吼不叫》书中有许多案例很贴切日常我们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与孩子平静合作。不得不说《不吼不叫》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教养模式。

在书中的第二章,我为什么吼叫?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找到属于自己的吼叫原因。随着自我认知的加深,当自己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时,就会更有容忍度。在选择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时,就会更有想法,更能够在基于对孩子的爱和了解的基础上尝试并且做出更理智的决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导致我们情绪爆发的典型原因可能有:内部触发器,例如个人感到疲劳、烦躁、没耐心、焦虑等;外部触发器,例如孩子不听话、磨磨蹭蹭、考试成绩不好等;与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例如工作不顺心、夫妻之间的小矛盾等。

每一种原因都会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这些导火索让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在我们的家庭里,往往是我充当一个宽容、容易让步的角色,爸爸则是那个像军队教官一样严厉的角色。记得有一次孩子居然敢当着爸爸的面顶嘴,在爸爸的心里从未想到我的孩子会顶嘴,并且认为孩子必须听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触碰了爸爸的底线,爸爸在面对孩子时第一次有了挫败感,充满怒气的他失去了理智。

可想而知,孩子被狠狠地收拾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维护孩子,因为我必须维护爸爸的尊严。当他们俩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爸爸让孩子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是一个愉快的晚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在一旁帮助孩子回顾事情发生的经过,在回顾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并为他的行为向爸爸道歉,最后爸爸陪着孩子入睡。第二天爸爸特意早起陪他吃早餐、聊天,出门前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让孩子忘记昨晚的不愉快开启美好的一天。孩子上学后,爸爸为他昨晚情绪爆发的行为向我道歉,也算是让我憋了一晚上的气顺了。

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当感觉被孩子激怒时,在情绪爆发前先平静自我调整一下情绪,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相信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效果。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停止吼叫,给孩子树立一个行为优雅的榜样,做一个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长,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3

我是一位老师,同时,又是俩个孩子的妈妈,我对各种有关教育理念和育儿理念非常的感兴趣,作为教师的我有着教师普遍的缺点--喜欢说教。有了宝宝之后,就想要把最好的温情、最多的关爱给她,可现实是,我好像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在本书中,作者将带我们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接着才是将爱投射到孩子身上。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我们需要了解吼叫本身。第二部分,减少吼叫的'实用日常策略。第三部分,是一些特殊情况。

大多数喜欢吼叫的父母都是努力想把孩子培养得更好,却往往因为找不到适当的方法而备感无力,我们常常以爱之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发生争执,从而触发自己吼叫和情绪爆发的开关。

罗娜、雷纳在这本书中,用逐步剖析的方式告诉我们那些停止吼叫的秘诀:

1、在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退出争吵场景,想象自己是旁观者,就能够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种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温和从容地面对孩子,用更加单纯的心情去解决与孩子间的问题。

3、用对待朋友的宽容去帮助自己减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我们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出色。

4、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面对问题不能逃避。

需要强调的是,不吼不叫并非溺爱,而是采用更为温和的处理方式去解决父母与孩子间的争端,是耐心的接纳和温柔的坚持。教育不是赛跑,而是放慢脚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与改变。用最美好的心情,牵着蜗牛去散步。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4

读完《不吼不叫》之后,感触颐深。养育孩子的一路艰辛,估计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深切体会到。

孩子的不听话,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写作业拖拖拉拉,起床慢吞吞等等……一堆堆坏习惯,常常让我抓狂,情绪越来越糟糕,这种失败感,会让我更加迁怒孩子。由此开始又吼又叫。

今晚,孩子在做网上作业时,偷偷的玩游戏,被我发现时,迅速的关闭游戏页面,假装很认真的在做作业,看着她满不在乎的表情,瞬间怒火蹭蹭的往上窜,觉得所有为她的付出,却换来这样一个“態”孩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孩子,说的她一无事处,足足发泄了二十分钟对她的不满。孩子一脸无辜的看着近似于疯狂了的我。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需要冷静一下,我做了几次深呼吸,让情绪平静下来,一个人回到房间,自省为什么会失控发火?有一半的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另外又担心孩子作业做的太晚,影响睡觉时间。而没有用同理心去考虑孩子也是有她的需求。她不是一个机器,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她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了。就在这时候,孩子在门外说:“对不起,妈妈,我已经做完了作业,以后我不再边玩边写作业了"。

我也真诚向孩子道了歉,不该对她吼叫,不该全盘否定她。并和她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奖励十分钟游戏时间。孩子过来紧紧的拥抱着我。

当我学会了不吼不叫,学会了心怀同理心,就越来越容易尊重孩子,即便在她挑战我的耐心的时候,只要记住一点,管教孩子的目标是希望教会孩子控制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的管理和转化自己的负面反应。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睡觉前孩子问我:“妈妈,这世上有来世吗”?我说:"应该有吧"。"那假如有来世,我希望你还是我妈妈"。“孩子,谢谢你在天上时,就挑选了我当你的妈妈”。我想能成为你的妈妈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5

虽然有些苍促的看完《不吼不叫》这本书,但还是感受很深。书中分三部分去讲述,由第一部分理解吼叫,到第二部分怎样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再举例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方法。这本书我想对于现在的家长们,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而我也从书本的练习中,更多的了解到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属于哪种气质类的。我的儿子很聪明,但也很敏感,做事有些小磨增,而我却急性子,为此,很多时候看到儿子慢吞吞样子,我变得越来越没有耐性,不知不觉就成了狮子吼妈妈,想起曾经对孩子吼叫的一幕幕,想起孩子低着头,或委屈的表情,心里真得不是滋味。书中分析为什么你在吼叫,也让我从另一个层面有更加直白的理解,因为吼叫只是在气势上压倒孩子,并没有真正的让孩子信服。弟子规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妈妈总是对孩子吼叫的话,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妈妈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和行为。

从书本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处理冲突的方法,细细体味书中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当再次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先平静下来,只有自己感觉好了,才能做得好。

书中的第一步自问

(A)问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再去觉察自己的呼吸。

(B)因此需要优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在去处理问题。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分析,这究竟是孩子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无论是孩子还是自己,都需要做一个连接,与自己连接就是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也是书中所讲到的第三步,平静自我。

(C)第四步是确定孩子的需要。

(D)我们很容易以大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孩子,在这里,换步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纪,对他是不是抱有合理的期待?最后用同理心

(E)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镜,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孩子想诉说什么。

书本中4C的管教法也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和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沟通,教育孩子不吼不叫,那么,请快快请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吧,相信,在此书中,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6

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教出好孩子,首先要改变我们的教育思维,而掌握不吼不叫的教育智慧,正是改变一切的开始。

父母在与孩子发生矛盾时,轻则责骂,重则抬手就打,这也是极其错误的。孩子是需要教育,不经过长期的科学的教育,孩子不能成人,也不能成才。但我们必须坚持在尊重孩子人格尊严的基础上教育孩子。教育只有在尊重人格、尊重个性的前提下进行,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来。对孩子的尊重,会使孩子更加自尊,有了自尊,才可能自强。现实中,那些破罐破摔的孩子,首先就是因为失去了自尊,为什么失去自尊,因为他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和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一个周二的晚上,孩子有一项背诵课文的家庭作业。这项作业需要家长监督并检查,孩子背了七八遍都没能顺利地完成,还在那嬉皮笑脸。当时我就控制不住发火批评她了,结果孩子理直气壮地反驳我,说你觉得容易你来背下试试。见她是这种态度,我顿时火冒三丈,顺手拿起书拍在她身上。孩子哭着说:“我没有你这种坏妈妈”。当时我的心好痛,没想到孩子这样来说我。我突然后悔朝孩子发火,面对孩子满是泪痕的脸,我好心疼。我主动给孩子道歉后,孩子主动说她会用心来完成背诵,不应该惹妈妈生气,最后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很快完成了作业。在通过和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孩子需要的是更多的肯定和鼓励,一味的`批评和数落会适得其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一番心理,最后得不偿失。

父母认为孩子不听管教,孩子觉得父母很唠叨,这样无止境的家庭角力经常在生活中上演,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其实,很多父母喜欢唠叨孩子,本意是对孩子的成长进行督促,但这也是一种变相的施压,利用孩子的弱点和父母的权威对孩子施加无形的压力,往往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厌烦情绪。如果父母总是喋喋不休地数落孩子的缺点,反反复复地教训孩子,他们会将此视为不信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这种唠叨的环境里,长大后也很难形成良好的个性。所以,唠叨不但不能达到目的,还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7

吼叫对于很多家庭并不陌生,孩子不听话、调皮、做错事,都会发生一场吼叫大战。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是个脾气尚好的母亲,但当孩子慢慢长大,步入小学生活后,吼叫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家庭便饭,写作业的时候、起床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吼叫无处不在,慢慢地孩子对这种吼叫产生了免疫力,变得没有反应了,这反而更是在挑战我的耐心,非要逼我大发雷霆不可。就这样我们产生了很大的隔阂,而每次的吼叫之后,我又会很心痛,也很懊悔,后悔为什么自己总是做不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呢!

在读了罗娜·雷纳写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不久,从中我找到了许多共鸣。本书分为:理解吼叫、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况三个部分。书中写道:吼叫达到的效果是让孩子们知道你对他们或者他们的行为非常生气。吼叫往往达不到正面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过威胁或者恐吓阻止某种行为,只是表达了你的负面情绪。

是的,我发现我的孩子也是对我的.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地反感和抵触,甚至会有些小反抗,并且会在心理和言语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使我清楚的明白:吼叫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相反,它们会引起新的问题,浪费更多时间,并将亲子关系带入危险而不安的境地,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修复与弥补,然而原来的问题却依旧存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

1、在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退出争吵场景,想象自己是旁观者,就能够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种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温和从容地面对孩子,用更加单纯的心情去解决与孩子间的问题。

3、用对待朋友的宽容去帮助自己减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我们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出色。

4、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面对问题不能逃避。

慢慢的,我试着改变自己,停止吼叫,克制自己不发火并以温和的方式来与她沟通,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改变,逐渐开始主动和我亲近,心平气和的交流,还和我说:妈妈,我发现这一个星期你对我很温柔,我觉得你又爱我了。突然间,我才真正了解到:别看孩子以前什么都不说,其实她内心也是在关注我。只是在以前,我没有足够的了解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的情绪,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爱。孩子大了,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想法,要做到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还是为了自己的平静与安宁,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会不吼不叫。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8

吼叫对于很多家庭并不陌生,孩子不听话、调皮、做错事,都会发生一场吼叫大战。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是个脾气尚好的母亲,但当孩子慢慢长大,步入小学生活后,吼叫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家庭便饭,写作业的时候、起床的时候、玩游戏的时候,吼叫无处不在,慢慢地孩子对这种吼叫产生了免疫力,变得没有反应了,这反而更是在挑战我的耐心,非要逼我大发雷霆不可。就这样我们产生了很大的隔阂,而每次的吼叫之后,我又会很心痛,也很懊悔,后悔为什么自己总是做不到心平气和地与孩子交流呢!

在读了罗娜·雷纳写的《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不久,从中我找到了许多共鸣。本书分为:理解吼叫、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和特殊情况三个部分。书中写道:吼叫达到的效果是让孩子们知道你对他们或者他们的行为非常生气。吼叫往往达不到正面教育的目的,而只是通过威胁或者恐吓阻止某种行为,只是表达了你的负面情绪。

是的,我发现我的孩子也是对我的这种教育方式非常地反感和抵触,甚至会有些小反抗,并且会在心理和言语上表现出攻击性。这使我清楚的明白:吼叫决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相反,它们会引起新的问题,浪费更多时间,并将亲子关系带入危险而不安的境地,从而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修复与弥补,然而原来的问题却依旧存在。带着这个问题,我从书中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秘诀:

1、在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退出争吵场景,想象自己是旁观者,就能够更多地理解孩子的感受。

2、排除各种对自己情绪的影响,温和从容地面对孩子,用更加单纯的'心情去解决与孩子间的问题。

3、用对待朋友的宽容去帮助自己减少内心对完美的追求,我们不完美,也不能要求孩子在所有的领域都出色。

4、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决定权,和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会他们面对问题不能逃避。

慢慢的,我试着改变自己,停止吼叫,克制自己不发火并以温和的方式来与她沟通,让自己变得更有耐心。一个星期过去了,她感受到了我的改变,逐渐开始主动和我亲近,心平气和的交流,还和我说:妈妈,我发现这一个星期你对我很温柔,我觉得你又爱我了。突然间,我才真正了解到:别看孩子以前什么都不说,其实她内心也是在关注我。只是在以前,我没有足够的了解孩子,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的情绪,也没有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对她爱。孩子大了,她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做父母的要尊重孩子想法,要做到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通过阅读这本书,使我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成长是相辅相成的,不论是为了孩子的快乐成长,还是为了自己的平静与安宁,我们都需要好好学会不吼不叫。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9

最近读了来自美国教育专家罗纳雷纳撰写的家教书籍《不吼不叫》一书,读的时候我一边回想、一边思考、一边反省我跟我女儿这10年来的相处,尤其是上小学这三年多,我冲她吼叫的次数越来越多。

对于孩子,我始终抱持着一颗深爱的心,我自认我懂得宽容、理解、容忍她,可是,现实终究是一个又一个层出不穷的意外,总会有新鲜的状况将我打得措手不及。有时候,都不是孩子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受了委屈,就把这些负面情绪全部发泄到孩子身上。

可当吼叫过后,我又很自责,很后悔。可是为什么下一次状况发生时,我还是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呢?在书中,作者带我走向一条发掘自我的新生道路,她并不是一开始就把问题矛头指向孩子,而是直指我们自己。她告诉我们要理解促发吼叫的因素,如因为父母缺乏睡眠、从小受到的教育、成长环境、现在的生活工作环境、身体状况等等。她带我们剖析自己、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善待自己,只有清楚了触发吼叫的因素,我们才能直面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接着才是将爱更好的、更合适的投射到孩子身上。她还介绍了若干减少吼叫的策略,有调整与改善的原则也有学会有效管教的法则,每一项都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第三章里提到的“吼叫代代相传,也就是遗传性吼叫”,让我印象深刻甚至感觉害怕,害怕自己这样下去不仅会影响她,还会间接影响下一代。孩子都是爱父母的`,即使父母大发脾气,处罚严厉,孩子依然会以父母为榜样。他们会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了解世界,甚至学习父母的这个行为。上星期孩子幼儿园小朋友来家里玩,小朋友还带来了才3岁的弟弟。小孩子充满好奇心,并且喜欢跟大哥哥大姐姐玩。可是她和朋友都不想带小弟弟玩,甚至还锁上了门,小弟弟在门外大哭,不依不饶的。于是敲开了门并大声斥责她“你这么大了怎么还不知道让让弟弟呢?你们必须带他玩。”女儿妥协了,让小弟弟进了她的房间,就当我以为相安无事的时候,房间传来她大声吼叫的声音,她在大声的喝斥小弟弟,就因为他把她的芭比扔到了地上,其实对芭比没有造成任何损伤。

看完书后我才意识到这一行为可能是跟我平时心烦时,她的一点小错误都能引发我对她大声斥责有关。我让她带弟弟玩这是她不愿意做的事成了她大声吼叫的触发点,进而在弟弟在做了她认为错的事情后她终于把心中的不满都发泄在小弟弟身上。所以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

最后用书中用到的佩玛·丘卓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让我们欢喜或者悲伤的,不是我们的遭遇,而是我们的心态。让我们痛苦的,是我们对所发生事情的看法。”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10

虽然有些苍促的看完《不吼不叫》这本书,但还是感受很深。书中分三部分去讲述,由第一部分理解吼叫,到第二部分怎样减少吼叫的日常策略,再举例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方法。这本书我想对于现在的家长们,都是很值得学习的。

而我也从书本的练习中,更多的了解到自己的孩子,知道孩子属于哪种气质类的。我的儿子很聪明,但也很敏感,做事有些小磨增,而我却急性子,为此,很多时候看到儿子慢吞吞样子,我变得越来越没有耐性,不知不觉就成了狮子吼妈妈,想起曾经对孩子吼叫的一幕幕,想起孩子低着头,或委屈的表情,心里真得不是滋味。书中分析为什么你在吼叫,也让我从另一个层面有更加直白的理解,因为吼叫只是在气势上压倒孩子,并没有真正的让孩子信服。弟子规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妈妈总是对孩子吼叫的话,不但教育不好孩子,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更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妈妈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同时也会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和行为。

从书本中,我感悟最深的是处理冲突的方法,细细体味书中不吼不叫的A—B—C —D—E法则:当再次出现冲突的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先平静下来,只有自己感觉好了,才能做得好。

书中的第一步自问

(A)问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再去觉察自己的呼吸。

(B)因此需要优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在去处理问题。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分析,这究竟是孩子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原因。无论是孩子还是自己,都需要做一个连接,与自己连接就是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也是书中所讲到的.第三步,平静自我。

(C)第四步是确定孩子的需要。

(D)我们很容易以大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孩子,在这里,换步想一想孩子的个性和年纪,对他是不是抱有合理的期待?最后用同理心

(E)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镜,感受他的情绪和想法,倾听孩子想诉说什么。

书本中4C的管教法也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和自己的孩子有更好的沟通,教育孩子不吼不叫,那么,请快快请教《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这本书吧,相信,在此书中,你也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11

读完《不吼不叫》之后,感触颐深。养育孩子的一路艰辛,估计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深切体会到。

孩子的不听话,长时间玩电子游戏,写作业拖拖拉拉,起床慢吞吞等等……一堆堆坏习惯,常常让我抓狂,情绪越来越糟糕,这种失败感,会让我更加迁怒孩子。由此开始又吼又叫。

今晚,孩子在做网上作业时,偷偷的玩游戏,被我发现时,迅速的关闭游戏页面,假装很认真的在做作业,看着她满不在乎的表情,瞬间怒火蹭蹭的往上窜,觉得所有为她的付出,却换来这样一个“態”孩子。噼里啪啦一顿数落孩子,说的她一无事处,足足发泄了二十分钟对她的不满。孩子一脸无辜的.看着近似于疯狂了的我。这个时候,我意识到我需要冷静一下,我做了几次深呼吸,让情绪平静下来,一个人回到房间,自省为什么会失控发火?有一半的原因,是自己心情不好,另外又担心孩子作业做的太晚,影响睡觉时间。而没有用同理心去考虑孩子也是有她的需求。她不是一个机器,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她已经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个体了。就在这时候,孩子在门外说:“对不起,妈妈,我已经做完了作业,以后我不再边玩边写作业了"。

我也真诚向孩子道了歉,不该对她吼叫,不该全盘否定她。并和她约定,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作业,奖励十分钟游戏时间。孩子过来紧紧的拥抱着我。

当我学会了不吼不叫,学会了心怀同理心,就越来越容易尊重孩子,即便在她挑战我的耐心的时候,只要记住一点,管教孩子的目标是希望教会孩子控制自己。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好的管理和转化自己的负面反应。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睡觉前孩子问我:“妈妈,这世上有来世吗”?我说:"应该有吧"。"那假如有来世,我希望你还是我妈妈"。“孩子,谢谢你在天上时,就挑选了我当你的妈妈”。我想能成为你的妈妈一定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12

“吼叫是魔鬼!“小时候给女儿发脾气时就会听到孩子回我这么一句掷地有声的话。吼叫是个魔鬼,它像一个泥潭,每次当我吼叫完之后,就开始后悔,后悔自己的冲动和不宽容,然后下次,继续像个被点着的炮仗一样冲着无辜的人发火,再次内疚。吼叫发泄之后的快感和满足转瞬即逝,于是潜意识会驱动你奔向这种致命的诱惑,恶性循环,越挣扎越深陷。

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初时一定是立志做一个最包容最平等最有爱的父母,内在外在的刺激因素却会让这个美梦破碎,感觉无能为力的次数愈多,吼叫就会愈加频繁的出现。我们信誓旦旦地说要做个不因为孩子弄撒食物发火的人,不因为他带朋友弄乱家里发脾气,不因为考试低分生气,不因为突如其来的哭闹抓狂,临到事头上,那些誓言早就忘到九霄云外,事后又因此无比羞愧。

《不吼不叫》的罗娜雷纳用这本书告诉我们,不需要羞愧,家长有生气的权利,也有控制情绪的义务。罗娜雷纳已经是奶奶级的人物了,近五十年的专业加上自身养育四个孩子、两个孙子的经验,她见识过足够多的案例,懂得科学有效的理论知识,也有教养的切身体验,所以她比很多儿童心理学专家更懂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与孩子建立亲密合作的'关系,不但是个技术活儿,也是一种艺术,既要有理论的条款框架做支撑,也要有足够的情商去交流。

这本书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为写作主线,穿插大量他人和自身的案例,帮助读者直观的去感受揣摩不同情景的应对态度和方式。第一章是对吼叫这一行为情景含义上的解读;第二章和第三章引导家长发现自己吼叫的内外诱因,让家长以客观的心态去认识人类的这种情绪,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有一天,孩子的爸爸对我说:“你最近对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耐心,老是吼她。”其实当时我自己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工作上的不如意引起内心的焦虑;个人时间的减少导致很多爱好都无法如常去做,形成了内心的失落和烦躁;孩子因为我在家的时间减少反而更加黏我,继续导致我的时间减少;层层因素叠加,造成我阶段性的狂躁和内疚并存,想改善又无从下手。罗娜雷纳在这两章里的解说和练习让迷惘的家长们找到了平抚坏情绪的方法,敢于正视自己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步骤。

第四章是关于孩子天生气质的部分,这一章可以和青豆书坊之前出版的《发现孩子天生气质》结合起来学习理解。两本书都提倡家长选择适应孩子天生气质的教养方法,既不扼杀孩子的天性让其感到痛苦,也能让家长过上更轻松有趣的育儿生活。此后的两部分,一个是针对吼叫者是本人的情况给出整改建议和方式,一个是针对吼叫者非本人的情景给出解决方法,作者思虑得详细而全面,可操作性强。

孩子的成长和父母的成长相辅相成,成长的路上总会有坎坷和伤痛,对孩子吼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永远认识不到吼叫对亲子关系会造成多大伤害。因此,我们对孩子的管教“要以他的情感和需求为中心,并需得关照自己的情绪、想法和呼吸。”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13

闺女小四秋季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极力家长朋友能读一下《不吼不叫》这本书,刚刚听到这个书名,着实刺痛了我一下,“吼叫”是我常赖以生存的技俩,如此的重磅警钟无疑会敲醒理性教育下装睡的我,班会上我臊红的脸无从捡起,这书书名已经让我惭愧到冰点。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发火也很少会迁怒于孩子,但是从她进了小学阶段,我无法耐心地听孩子说完一句话,更不会安静下来看她耍完一段“赖皮”,我们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半是大吼大叫毫无理智的武断专制处理,最可怕的是我清楚的知道孩子在如此的重压和负面下会变成一个会“躲起来”的孩子,还堂而皇之的为之。

就像书本序言里说的一样,在工作和生活带给我困扰时,我会因为女儿的一个“小调皮”大发雷霆,焦躁鲁莽,冲孩子发火,我也明白导致了我的愤怒并不是孩子。在最初开始读书的时候,女儿特意在书签上写了留言:希望妈妈看了这本书后能做到不吼不叫。句句刺痛我的心,也曾反思和自责,懊悔到最终又原谅自己,然后又在某一个爆发点点燃。做为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给到孩子是负面,是沮丧,是恐惧,是挫败。卡特博士在序言末写到的我们父母如果能人性焕发更好的一面,能够心平气和,善解人意地与孩子相处,孩子也相应的能够内心平静,怀抱善意。这样的状态,是我多年渴求达到而又多次拒绝改变的窘状。

虽然这本书尚未读完,但也逐渐改变了一些我在处理沟通上的一些情绪,某个晚上的家庭作业一直拖拉到半夜十二点弄完,对于此种情况多半的处理方式则是吼骂,而那天我破格的允许自己安静了几分钟后,平静而理智的告诉她三点:

一、现在的时间已经是比正常休息延迟了两个半个小时。

二、明天早上起床我不会叫醒你,因为你需要足够的睡眠来喂饱成长中的身体。

三、以后的`每天晚上十点钟后不准再碰家庭作业。

告知这三点后我假装冷静地去睡觉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客厅恍惚,几秒后的她明显提速了,我能感觉到她快速地收拾作业书本和书包及睡前准备等等。我忐忑的等到她入睡,我却失眠了,担心自己的这个举动会对孩子的情绪和习惯有何影响……第二天一早我假装睡觉的时候,她已经在六点四十洗漱穿换完毕小心翼翼地叫醒我,问是否可以起床陪她吃早餐,突然心疼了一下又意外很多。这样的改变让我很惊喜,我没有惯用暴力制止她的拖延症,没有用专制“喊停”她的“解释”,我想这就是我进步的一点点,也是《不吼不叫》前半部分的“理解吼叫”敲醒了我这个装睡的妈妈。

这只是改变的开始,我想在路上我和孩子都会碰到大大小小的混乱,障碍,矛盾,分歧或是其它,都没有关系,我做我能做的,从小事开始,让孩子陪我一起改变,也许该用上“信念”两字了,练习冷静,练习宽容,爱自己爱孩子爱这个多味的生活,从我开始!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14

我,是最爱孩子的人,我,却又是伤害孩子最深的人!

回想起他小时候的可爱模样,回看一张张照片,那时的`森森是那么可爱那么聪明,他就是我的独一无二的比生命还重要的珍宝!我是孩子心里最爱他最温柔的妈妈!

自从孩子上小学后,我们的关系越来越糟糕,妈妈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孩子也越来越暴躁叛逆,一切都从作业开始。最近看了《不吼不叫》这本书,内心无比惭愧后悔。

我为什么要跟孩子较劲老是跟他大喊大叫?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我为什么会老是对他要指责而不是商量?因为我的不耐心打击了他多少次,伤害了他多少次!我很后悔。

从今天起,我一定要努力学习书本的方法,学会好好跟孩子沟通,尊重孩子,注意给他留面子;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相信妈妈一直爱着他;努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学会如何鼓励孩子,不再打击他,让他知道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让孩子自信起来;以身作则好好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做一个和善的人;我要用耐心和关爱去感化孩子,让他不再茫然无措;我要学会包容孩子,接受他的缺点,和他一起跟困难作战。

孩子需要引导,父母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必须得有耐心,哪怕有再大的困难,责任和义务都得扛起来。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相信我的宝贝会越来越棒!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15

闺女小四秋季家长会上,班主任老师极力家长朋友能读一下《不吼不叫》这本书,刚刚听到这个书名著实刺痛了我一下,“吼叫”是我常赖以生存的技俩,如此的重磅警钟无疑会敲醒理性教育下装睡的我,班会上我臊红的脸无从捡起,这书书名已经让我惭愧到冰点。

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很少会发火也很少会迁怒于孩子,但是从她进了小学阶段,我无法耐心地听孩子说完一句话,更不会安静下来看她耍完一段“赖皮”,我们的家庭教育问题多半是大吼大叫毫无理智的武断专制处理,最可怕的是我清楚的知道孩子在如此的重压和负面下会变成一个会“躲起来”的孩子,还堂而皇之的为之。

就像书本序言里说的一样,在工作和生活带给我困扰时,我会因为女儿的一个“小调皮”大发雷霆,焦躁鲁莽,冲孩子发火,我也明白导致了我的愤怒并不是孩子。在最初开始读书的时候,女儿特意在书签上写了留言:希望妈妈看了这本书后能做到不吼不叫。句句刺痛我的心,也曾反思和自责,懊悔到最终又原谅自己,然后又在某一个爆发点点燃。做为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给到孩子是负面,是沮丧,是恐惧,是挫败。卡特博士在序言末写到的我们父母如果能人性焕发更好的一面,能够心平气和,善解人意地与孩子相处,孩子也相应的能够内心平静,怀抱善意。这样的'状态,是我多年渴求达到而又多次拒绝改变的窘状。

虽然这本书尚未读完,但也逐渐改变了一些我在处理沟通上的一些情绪,某个晚上的家庭作业一直拖拉到半夜十二点弄完,对于此种情况多半的处理方式则是吼骂,而那天我破格的允许自己安静了几分钟后,平静而理智的告诉她三点:

一,现在的时间已经是比正常休息延迟了两个半个小时。

二,明天早上起床我不会叫醒你,因为你需要足够的睡眠来喂饱成长中的身体。

三,以后的每天晚上十点钟后不准再碰家庭作业。

告知这三点后我假装冷静地去睡觉了,留下她一个人在客厅恍惚,几秒后的她明显提速了,我能感觉到她快速地收拾作业书本和书包及睡前准备等等。我忐忑的等到她入睡,我却失眠了,担心自己的这个举动会对孩子的情绪和习惯有何影响……第二天一早我假装睡觉的时候,她已经在六点四十洗漱穿换完毕小心翼翼地叫醒我,问是否可以起床陪她吃早餐,突然心疼了一下又意外很多。这样的改变让我很惊喜,我没有惯用暴力制止她的拖延症,没有用专制“喊停”她的“解释”,我想这就是我进步的一点点,也是《不吼不叫》前半部分的“理解吼叫”敲醒了我这个装睡的妈妈。

这只是改变的开始,我想在路上我和孩子都会碰到大大小小的混乱,障碍,矛盾,分歧或是其它,都没有关系,我做我能做的,从小事开始,让孩子陪我一起改变,也许该用上“信念”两字了,练习冷静,练习宽容,爱自己爱孩子爱这个多味的生活,从我开始!

《不吼不叫》的读后感 篇16

养育孩子路上的艰辛和幸福,只有当了爸妈才能真心体会得到,要做到不吼不叫是相当不容易啊!《不吼不叫》书中有许多案例很贴切日常我们与孩子沟通相处的模式,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与孩子平静合作。不得不说《不吼不叫》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崭新的教养模式。

在书中的第二章,我为什么吼叫?理解促发吼叫的日常因素,找到属于自己的吼叫原因。随着自我认知的加深,当自己陷入不知如何是好的状态时,就会更有容忍度。在选择对孩子的管教方式时,就会更有想法,更能够在基于对孩子的爱和了解的基础上尝试并且做出更理智的.决定。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导致我们情绪爆发的典型原因可能有:内部触发器,例如个人感到疲劳、烦躁、没耐心、焦虑等;外部触发器,例如孩子不听话、磨磨蹭蹭、考试成绩不好等;与孩子无关的外部触发器,例如工作不顺心、夫妻之间的小矛盾等。

每一种原因都会使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形成负面的挑战。这些导火索让我仿佛看到了我和孩子的爸爸。在我们的家庭里,往往是我充当一个宽容、容易让步的角色,爸爸则是那个像军队教官一样严厉的角色。记得有一次孩子居然敢当着爸爸的面顶嘴,在爸爸的心里从未想到我的孩子会顶嘴,并且认为孩子必须听他的。这是孩子第一次触碰了爸爸的底线,爸爸在面对孩子时第一次有了挫败感,充满怒气的他失去了理智。

可想而知,孩子被狠狠地收拾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维护孩子,因为我必须维护爸爸的尊严。当他们俩的情绪平静下来之后,爸爸让孩子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本是一个愉快的晚上,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在一旁帮助孩子回顾事情发生的经过,在回顾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自己不恰当的行为,并为他的行为向爸爸道歉,最后爸爸陪着孩子入睡。第二天爸爸特意早起陪他吃早餐、聊天,出门前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让孩子忘记昨晚的不愉快开启美好的一天。孩子上学后,爸爸为他昨晚情绪爆发的行为向我道歉,也算是让我憋了一晚上的气顺了。

为人父母是一门需要即兴发挥的艺术,没有一定之规,总在变化当中。当感觉被孩子激怒时,在情绪爆发前先平静自我调整一下情绪,将自己置身孩子的处境,理解他的感受和需求,相信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处理效果。改变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停止吼叫,给孩子树立一个行为优雅的榜样,做一个有耐心、有同理心的家长,让孩子在充满爱的家庭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