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1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xx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平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平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2
读完《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非常认同书中的一些理念,这是一本指导我们家长智慧地养育孩子的好书,感谢老师的推荐。
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想法越来越多,想要的“自由”与日俱增,虽然总想着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面对越来越“狡猾”的孩子,经常觉得无可奈何,耐心也越来越有限,当大吼大叫或威胁均不能解决问题时,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少了一份困惑。
作为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需要趁早行动起来,卷起我们的袖子跟孩子一起实行界线,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自律者方得自由。我们的今天已经由我们过去的.每一天决定了,对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一个好性格、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增长见识和树立责任意识?
本书就如何管教孩子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观点和做法并举出了许多的案例,便于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借鉴。我认为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践行以下两个方面:
一、父母也要有界线要培养孩子有美好的品格,我们自己必须也是有个好品格的人。要培养孩子有界线,我们自己也要有界线。为孩子立界线,先要自己立好界线,仅有口头的教导是不够的,父母还要做好榜样,要成为孩子的界线,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学成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看见了你的界线,也感受到了你的界线,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并学会承担。立界线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坚持执行所立的界线,不能轻易妥协,父母也需要在界线中成长,教孩子之前我们需要自己先学习,先改掉自己身上已存的坏习惯,比如,当孩子面尽量少看手机,不爆粗口,好好说话,少发脾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等,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客观、理性、不带情绪地和孩子讨论他的行为以及要承担的后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导孩子。
二、为孩子立界线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没有原则的“放养”很有可能培养出一个不守规则、傲慢不讲理的孩子,如果没有大人给他立界线来约束他,孩子就很容易为所欲为,孩子必需要有界线,不是很多老人所说“长大了就好了”,孩子不会长大了就会自动变好。四岁多的孩子,说给她听的道理很多都能明白,但是不一定能听的进去,父母可以尝试邀请她一起立界线,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破坏了规则要承担什么后果,帮助孩子学习成为自己的小主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尊重和接受他们的个性,鼓励孩子独立,逐渐放手培养他们独自料理生活的能力。首先在爱的基础上管教孩子,多关注关心孩子,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再帮助孩子培养强大的内心,处理跟他人的关系以及掌控自己的人生。书中提到的界线十律: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是孩子需要知道并践行的。现阶段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给孩子订立界线,跟孩子共同遵守规则,相互监督,共同成长。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3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平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平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4
“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作者克劳德,一位美国人。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却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成为新手爸妈,孩子如何去抚养,如何去教育,书本或许可以点播一二,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或许可以有一点点帮助。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也需要付出很多。都说我们喜欢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却对孩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是放纵。孩子,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必须懂得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上的法则,需要学会担起责任,就像书中第一篇所解释——"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从本质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释。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那么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做为一位心理医生,克劳德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完美得实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5
这本书的特点是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
1、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人。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2、诚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样,并要求孩子诚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安全环境。你需要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对你行为的反应。其实韦恩(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关作风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他知道妈妈无能也害怕冲突,所以吃定了妈妈的弱点,为所欲为;他知道爸爸会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发脾气为止。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个关头,还是可以从爸爸专有的敕令下开溜,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不端行为,因为他爸爸多半不会追究结果,宁可回去看他的报纸,认为已经“收拾”过孩子。“当小杰说“妈妈,你插嘴!”,而做妈妈的也没有护着自己,诚心的回应说“儿子,对不起,你说的对!”这时,孩子就学习到对大人所定的家规和事情,要带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应的态度。如果妈妈辩说“小伟,你不了解,因为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话,所以我非这么说不可。”孩子则很有可能在遇到别人质问他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辩护和自圆其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训练孩子培养界限”之间来回挣扎。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接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控制自己,为了补偿,他会尽全力来控制他的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逐渐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的说一句不可以。此外,要记得,先说“不”之后有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如果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议残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对待别人。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应该好好判断哪个愿望是出自嫉妒,哪个愿望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于嫉妒的那一个愿望,帮助他得到那个出自内心的愿望。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6
“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作者克劳德,一位美国人。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却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成为新手爸妈,孩子如何去抚养,如何去教育,书本或许可以点播一二,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或许可以有一点点帮助。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也需要付出很多。都说我们喜欢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却对孩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是放纵。孩子,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必须懂得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上的法则,需要学会担起责任,就像书中第一篇所解释——"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从本质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释。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那么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做为一位心理医生,克劳德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完美得实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7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成人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这我也要着重给自己抽一下)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8
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语言通俗易懂,案例来源于生活。我本来不想写读后感,后来想想还是写一下,以后回头看看可以勉励下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找找抽。本书重点紧扣书名解决“界限”问题,这个界限不仅是孩子的,更重要的是父母。而我是处在两种角色上来看完这本书的。
本书开始先解决为什么要为孩子立界线的问题,这个问题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打从人类的始祖亚当夏娃以来,人都拒绝为自己的生活做主,也不肯承担责任。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需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性。你要跟孩子设立界限并坚守之,可并不容易,但若配合正确的要素,就会大有功效。
第二个问题孩子为何需要界限,这个我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为人父母,就要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建立她应有的品格。这个品格简单的概括下就是有爱心、负责人、能自立、知现实、会成长、愿诚实、朝向卓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有3种主要功能:
1、监护(内在外在的危险)
2、管理(自律他律)
3、资源(自己的资源,孩子的资源,周边的资源)。
同时我们也需要掌握3个方法:教导、榜样、帮助孩子将界限化为己有。
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今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两股力量,第一我们所生活的环境,第二是我们对环境做出的反应。每个问题儿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一般这样的儿童背后都有一个有问题的生活环境和有问题的父母。
在这个为孩子树立界限的过程中有一个障碍就是我们害怕一旦跟孩子说“不”,就会失去我需要从他哪里得到的爱?这点尤其是爷爷奶奶辈。这里我在书中看到一句话: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这句话和《与神对话》里的一句话(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处于恐惧)相呼应。所以要求父母坚守自己的界限,训练培养孩子的界限并化为内在。
下面来是本书大篇幅都在介绍的,孩子要知道的界限十律,十律分别是: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我通过自己的理解来简概括下。
因果律: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让他负责,承受相应的后果,学会永远的爱。让孩子慢慢走向成熟,不在要求生活符合我们的要求,乃是开始去符合生活的要求。
责任律:要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欲望、情绪、态度、问题负责人。他们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是一部部小推车,不要指望别人帮他拉。同时做父母的也必须让孩子知道你的软弱和失败事件好事,因为他们要学习成人并非完美的方法。
能力律:这是一个度的律,要让孩子完成有能力做的事的同时要让他承认并适应自己缺乏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父母要忍耐和耐心观察等候已经走入绝境的孩子来求援,我知道这很不容易,任何有爱心的父母都会因此心碎,但是这是唯一让孩子知道他们需要支援和关爱的方法。参考书中P94—95页的表格。
尊重律:让孩子做到不伤害他人、尊重别人说不得权利、尊重一般的限制、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是不会发怒,书中P105男孩比利的案例。我们在看案例的时候要感受下作者处理事情的口吻,从孩子角度出发,先是理解同情孩子的痛苦,在是为。。。。。遗憾,最后坚守自己的界限。P111—112案例让我们看到孩子做的一切只为两件事改变现实,让父母感受到他的痛苦。最后明白一个法则:这个世界不只属于他们,他们必须与别人分享。
动机律:父母不只是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为正确的理由去做对的事情,而不是为了害怕处罚才做。动机有四个阶段参见P127表格,父母要给孩子这样的信息,我爱你,但是你选择了某些对你不利的事,帮助他看到他行为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失控的长辈。
评估律:在为人父母和生活里的第一项功课就是“成长包含着痛苦”;第二课是“并非所有的痛苦都带出成长”,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要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要逃避痛苦,乃是要与好的痛苦结盟。P147—148表逃避痛苦的人和接受痛苦的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表现。
积极律:要树立正确的反抗界限、主动回应界限,并掌握技巧。P153—155戴瑞克的例子。灵性上及情绪上成熟的指标,在与有能力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作决定,我们生活上许多决定即以此作指标。(情绪控制我和戴瑞克一样,做的很差,着重抽一下自己)。P167页最后一段话和P168—169培养主动回应界限的技巧。
嫉妒律:嫉妒是最可悲的一面,就是那个嫉妒的人一直觉得很空虚,没有什么事情够好,没有什么食物可以满足他们。嫉妒和感恩是两种心态,与一个人真正得到的东西没有太大关系却与他的品格有更大的关系,让孩子朝向懂得感恩的境界迈进!孩子需要从父母中得到两件重要的东西:满足和挫折。懂得感恩(这我也要着重给自己抽一下)
主动律:凡是能做的就去做,然后积极寻找你所欠缺的来帮助你完成自我。从失败和后果中学会何为适当的言行举止,体会到他的问题和需要必须自己去解决,培养出自制和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
显露律:直接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P205—206案例这和动机律相呼应,我是真的为他人好吗?还是出于恨而这么做。所以我们父母必须活出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和他们气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说完了以上十律之后,接下来就是与孩子立界限的实践,因为孩子需要的不光是会谈论界线的父母,而是本身就是界线的父母(知行合一,行大于知)。具体分6个步骤。
第一步:看到3件事实:
1、你的孩子并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这个事实可能表现在很小的事情上。
2、了解问题表象底下真正的问题,P224表格实例,看实例更通俗易懂。
3、时间不是万灵丹(逃避无用),这点要解释下,就是不要认为孩子现在有界线问题,长大了懂事了就没事了,据我了解很多父母都是这种想法,我只能说这个问题永远会存在,除非你去修补。
第二步:给自己通电,与外人要有良好的互助关系。
第三步:父母自己必需现在界线里成长。P227实例
第四步:评估你孩子的情况及你的资源,做出一份计划来处理问题。P228—231这个个人建议仔细阅读。
第五步:提出计划,让孩子参与这个过程,并有效的执行。
第六步:要贯彻始终(很重要)
以上是本书所讲大致内容,读完这本书的时候,书中每一个场景,每一个案例与我所经历的是多么相似。在我身上反应出来的问题,书中都有讲到,不过显然我是幸运的,我看到了这本书,让这本书很好的来鞭策我,让我成长。更幸运的是我周围有很多引导我成长,关心我,爱我的亲戚,朋友。《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我想强力推荐给需要帮助的并且愿意改变和能执行的人。希望能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读了这本书,我还知道了,自己要进步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了,在以上的文中我着重标记着,希望回头看看的时候能自信满满的说我做到了。同时我也忧心忡忡,因为我的思维,我的逻辑实在是不敢恭维,30岁的我,而立之年,面对“立”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在这里也给自己一个承诺,脚踏实地,从点滴开始,慢慢成长。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轻易的被情绪说控制,接受各种评判,各种抽。让自己的内心变空,傅佩荣老先生曾经说过,内心空了,一点点的道的亮光就能照满你心中的每个角落。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9
这是本值得坚持读下去的书。也许,最初不那么舒服,也许与自己养育孩子的观点相背。读这本书的感觉,于我,还是痛苦的。
小九(儿子小名)五岁的时候就买了这本《为孩子立界限》却一直没有看。究其原因,大约是自己不太喜欢界限这个词。虽然第一次遇到界限这个概念,但心存侥幸,觉得有爱的孩子,充分享受自由的孩子,可以表达自己伤心愤怒的孩子不会出太大问题。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知不觉,自己爱叨唠了。原来心甘情愿为他做的事情,随着孩子的成长,再被他呼来喝去的时候,开始变得不耐烦了。就算那时,仍然没有打开这本书。觉得凭借自己的经验处理也一样。可就出现了书中的忍耐和暴怒现象,我和孩子在管教和自由之间激荡,在爱和管教之间晃来荡去。不知道什么情况该说是,什么情况该说no。
会因不忍心看到他愤怒伤心,而不时妥协。有时候又会异常坚定。就这样忽左忽右,孩子的顺从也仅仅为了不想让妈妈生气。我的每次坚持,他都像哄骗小孩子那样,做些我希望他做的事。我心里很不舒服,但又不知道为什么……
现在才懂得,是因为我没有界限。但即使这样,我在孩子十一岁的时候立界限,也没有晚,只是慢一点,困难多一些,就像敬月说的种什么因收什么果。我需要为自己之前的选择承担结果。所以,希望有跟我同样困惑的姐妹们,有时间打开这本书,找找答案。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10
读完《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非常认同书中的一些理念,这是一本指导我们家长智慧地养育孩子的好书,感谢老师的推荐。
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想法越来越多,想要的“自由”与日俱增,虽然总想着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面对越来越“狡猾”的孩子,经常觉得无可奈何,耐心也越来越有限,当大吼大叫或威胁均不能解决问题时,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少了一份困惑。
作为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需要趁早行动起来,卷起我们的袖子跟孩子一起实行界线,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自律者方得自由。我们的今天已经由我们过去的每一天决定了,对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一个好性格、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增长见识和树立责任意识?
本书就如何管教孩子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观点和做法并举出了许多的案例,便于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借鉴。我认为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践行以下两个方面:
一、父母也要有界线要培养孩子有美好的品格,我们自己必须也是有个好品格的人。要培养孩子有界线,我们自己也要有界线。为孩子立界线,先要自己立好界线,仅有口头的教导是不够的,父母还要做好榜样,要成为孩子的界线,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学成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看见了你的界线,也感受到了你的界线,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并学会承担。立界线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坚持执行所立的界线,不能轻易妥协,父母也需要在界线中成长,教孩子之前我们需要自己先学习,先改掉自己身上已存的坏习惯,比如,当孩子面尽量少看手机,不爆粗口,好好说话,少发脾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等,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客观、理性、不带情绪地和孩子讨论他的行为以及要承担的后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导孩子。
二、为孩子立界线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没有原则的“放养”很有可能培养出一个不守规则、傲慢不讲理的孩子,如果没有大人给他立界线来约束他,孩子就很容易为所欲为,孩子必需要有界线,不是很多老人所说“长大了就好了”,孩子不会长大了就会自动变好。四岁多的孩子,说给她听的道理很多都能明白,但是不一定能听的进去,父母可以尝试邀请她一起立界线,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破坏了规则要承担什么后果,帮助孩子学习成为自己的小主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尊重和接受他们的个性,鼓励孩子独立,逐渐放手培养他们独自料理生活的能力。首先在爱的基础上管教孩子,多关注关心孩子,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再帮助孩子培养强大的内心,处理跟他人的关系以及掌控自己的人生。书中提到的界线十律: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是孩子需要知道并践行的。现阶段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给孩子订立界线,跟孩子共同遵守规则,相互监督,共同成长。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11
《为孩子立界线》前几天终于草草地看完了一遍。不过,我下面说的这些,可都是在没看完之前发生的。所以,有时也觉得好书的最大用处不是教会了我们多少,而是启发了我们什么!
曾经在一篇博文里谈起过,我和SIVON订了一个电脑协议,周六、周日的电脑时间分别长达2。53个小时,当时大家一致认为电脑时间过长。那么,执行下来的情况又如何呢?说出来恐怕要吓你一跳——他几乎从来就没玩足过时间。除了第一个周六周日,他掐着时间享受了一把他的权利,后来好象他自己也忘了这茬儿。于是,我感悟到他们要求的其实不是那一分一秒的时间、也不是非玩什么,他们要的也许就是向大人证明他们的独立、他们的自主。
当然,它也让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界线”的涵义。之所以它为界线,就是划定了那最大的自由度。它的范围肯定比正常范围要大,在标准值左右,他可以往好的方面靠,他也可以往坏的方面走,一直走到他也认为不能再走为止。这可能也是老祖宗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真正意思吧?以前总认为规矩设置了太多的框框、限制了人的自由发展,于是对这种祖训嗤之以鼻。现在想来,用规矩画出来的方圆不就是那一圈线吗?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估计也是那方圆画得不够大或者太大而已。
在这个事件上,我好象还体会到了立界线的真正意义——界线是专为孩子立的吗?最近一次SIVON用足电脑时间是在五一那天。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阵子没那么疯狂地玩电脑了吧,那天看他玩电脑,我心里又开始有了抓狂的感觉,除了走进走出没给他什么好脸色,到最后还是忍不住唠叨。于是,SIVON争辩说“我的时间又没到”,并且一一数给我听,证明他确实还有最后一个“半小时”。那一瞬间,我明白了界线其实不是专为孩子设的,它也是为我们而设,那分明就是一个为我们划定的有资格生气有资格唠叨的界线!!
如果说,“电脑事件”算是开了一个好头的话,那接下来就该尝尝他怎么反抗界线了。上次在订立“零用钱计划”时,我给他定了两件不能算钱又必须完成的“义务家务”——饭后擦桌子、倒垃圾。当初的想法很实际,在他以后的家里,如果在他妻子把饭桌上的碗筷收拾走后,他能主动把桌子擦干净,然后再把垃圾倒掉,这种分工将是多么温馨!SIVON小子当初可能把注意力都放在钱的分配上了,也没对这事儿提反对意见。当天他洗完碗又擦了桌子,在我要求他倒垃圾时,他非常强硬地拒绝了。我只能避其锋芒,暗自盘算该怎么办?他是真不喜欢还是在试探底线?
那天晚上21点,我看他还没动静,就自己去倒垃圾。没想到他也跟屁虫似的跟了下来,在被告知不做义务家务也就没资格做家务挣钱时,他说“怎么不先跟我说一下,说不定我改主意了呢?”嘿嘿,过了这村没这店儿啦!第二天,我也非常坚决地谢绝了他做菜、洗碗的要求。那天他很自觉地擦桌子倒垃圾,再接下来的第二天当然也理所当然挣了一笔。
我以为我赢得了这场“战争”,殊不知,他在挣了钱后又拒绝倒垃圾!我威胁他“第一次犯是只罚一天,第二次可没那么便宜”,可他依然如故,声称就是永远没钱挣了,他也不倒垃圾。这下该我犯难了!我告诉自己要冷静分析:也许他真是不喜欢这活儿;也许洗碗擦桌子倒垃圾一套程序下来对他来说真得难了点儿;我问自己让他做家务到底想达到啥目的,我不就是想培养他点儿责任感嘛!最终的结果么,也在各位意料中了,我们把“倒垃圾”改成了“取报纸”。为此,每天的新闻都成了旧闻。
这是他造反成功的。也有试探一下及时回头的。SIVON这学期在学校练毛笔字,每天放学后一小时。有一天,他又开始嘀咕“不想练字了,明明是**同学招惹我,可老师只批评我……”两天后,他真得比平时提前了20分钟回来了,怯生生地说“没去练字……”。我有一瞬间的迷惘,但很快我平静又坚决地对他说“把书包放下,跟我走吧!”“去哪儿?”“我送你回去练字!”我一边换鞋一边回答。“不用送了,我自己回去就行了!”哈哈~~~
五一过后,练字时间又往后推了一小时,回家都快18点了。其实我也担心他会不会饿,能不能坚持?但他反倒一点儿都没提。也许这就是什么我们必须坚持什么我们应该修改的最好的检验标准!
孩子的可塑性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不论是在文字上我们设定的界线,还是我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的界线,他们遵守界线的自觉性有时甚至令我们汗颜。五一这个小长假,SIVON又去外婆家呆了两天,又有了一笔“非正常收入”。回来那天去爬山把他累坏了,当晚他并没有提起这钱。晚上,我真得很想问问他外婆是不是给他钱了,最后我甚至还翻了他洗澡时换下的衣服,裤袋里真得有张100元。有一瞬间,我想拿着这钱跟他说,他换衣服时又忘了把口袋里的钱取出来了。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我相信他确实只是太累了忘了那钱了。事实也确实如此,第二天一早,我还没睁开眼,他就把钱送到我手里了。我当然也没拖拉,及时把20元交给他让他存入储蓄罐,并许诺另外80元当天一定帮他存到银行去。多好的妈妈、多好的孩子、多么和谐的一天啊!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12
这本书的特点是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
1、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人。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2、诚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样,并要求孩子诚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安全环境。你需要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对你行为的反应。其实韦恩(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关作风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他知道妈妈无能也害怕冲突,所以吃定了妈妈的弱点,为所欲为;他知道爸爸会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发脾气为止。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个关头,还是可以从爸爸专有的敕令下开溜,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不端行为,因为他爸爸多半不会追究结果,宁可回去看他的报纸,认为已经“收拾”过孩子。“当小杰说“妈妈,你插嘴!”,而做妈妈的也没有护着自己,诚心的回应说“儿子,对不起,你说的对!”这时,孩子就学习到对大人所定的家规和事情,要带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应的态度。如果妈妈辩说“小伟,你不了解,因为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话,所以我非这么说不可。”孩子则很有可能在遇到别人质问他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辩护和自圆其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训练孩子培养界限”之间来回挣扎。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接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控制自己,为了补偿,他会尽全力来控制他的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逐渐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的说一句不可以。此外,要记得,先说“不”之后有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如果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议残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对待别人。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应该好好判断哪个愿望是出自嫉妒,哪个愿望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于嫉妒的那一个愿望,帮助他得到那个出自内心的愿望。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13
“生活的意义并非逃避吃苦,而是在于学习怎样有益地吃苦。从小学会逃避痛苦的孩子,长大后会经历加倍的痛苦……这些问题都来源于逃避暂时挣扎的痛苦、逃避自律和延迟享乐的痛苦。如果我们学会失去即时所需的东西,对于不能马上实现的愿望感到难过,而后适应困境对我们提出的现实要求,欢乐和成功会接踵而至。”这样的话一直出现在生活当中。这次真真实实地出现在了书本里。作者克劳德,一位美国人。
谁都知道要让我们的孩子吃吃苦,才能成长。看过富翁假装贫穷,让孩子成长的故事,看过孩子自己独立生活的故事,看过变形计里的一幕幕……看过无数,却只是冰山一角。世界上每一天都有新生儿出生,每一天都有年轻人成为新手爸妈,孩子如何去抚养,如何去教育,书本或许可以点播一二,这本《为孩子立界线》或许可以有一点点帮助。
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也需要付出很多。都说我们喜欢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却对孩子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孩子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只是放纵。孩子,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必须懂得生活在这一个世界上的法则,需要学会担起责任,就像书中第一篇所解释——"孩子为何需要界线",它描绘出有界线的成熟孩子看起来像什么样子;也描绘了有界线的父母本身,会有什么样的举止及相关的事情。从本质上做出了最好的多方面的解释。
或许理论的东西太空洞,总是无法实施,那么在书本的后面就列举了实例。做为一位心理医生,克劳德用最真实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成功完美得实施。
生命只有一次,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物质是最次的,精神的支援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每一位朋友,请放下手里的电子产品,陪孩子建立最好的品格。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14
这本书的特点是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
1、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人。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2、诚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样,并要求孩子诚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安全环境。你需要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对你行为的反应。其实韦恩(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关作风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他知道妈妈无能也害怕冲突,所以吃定了妈妈的弱点,为所欲为;他知道爸爸会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发脾气为止。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个关头,还是可以从爸爸专有的敕令下开溜,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不端行为,因为他爸爸多半不会追究结果,宁可回去看他的报纸,认为已经“收拾”过孩子。“当小杰说“妈妈,你插嘴!”,而做妈妈的也没有护着自己,诚心的回应说“儿子,对不起,你说的对!”这时,孩子就学习到对大人所定的家规和事情,要带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应的态度。如果妈妈辩说“小伟,你不了解,因为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话,所以我非这么说不可。”孩子则很有可能在遇到别人质问他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辩护和自圆其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训练孩子培养界限”之间来回挣扎。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接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控制自己,为了补偿,他会尽全力来控制他的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逐渐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的说一句不可以。此外,要记得,先说“不”之后有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如果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议残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对待别人。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应该好好判断哪个愿望是出自嫉妒,哪个愿望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于嫉妒的那一个愿望,帮助他得到那个出自内心的愿望。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15
读完《为孩子立界线》这本书,非常认同书中的一些理念,这是一本指导我们家长智慧地养育孩子的好书,感谢老师的推荐。
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想法越来越多,想要的“自由”与日俱增,虽然总想着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但是面对越来越“狡猾”的孩子,经常觉得无可奈何,耐心也越来越有限,当大吼大叫或威胁均不能解决问题时,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少了一份困惑。
作为父母,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需要趁早行动起来,卷起我们的袖子跟孩子一起实行界线,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自律者方得自由。我们的今天已经由我们过去的每一天决定了,对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父母应该“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一个好性格、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增长见识和树立责任意识?
本书就如何管教孩子提供了一些可行的观点和做法并举出了许多的案例,便于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学习借鉴。我认为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践行以下两个方面:
一、父母也要有界线要培养孩子有美好的品格,我们自己必须也是有个好品格的人。要培养孩子有界线,我们自己也要有界线。为孩子立界线,先要自己立好界线,仅有口头的教导是不够的,父母还要做好榜样,要成为孩子的界线,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会学成个什么样的人。孩子看见了你的界线,也感受到了你的界线,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应该负的责任并学会承担。立界线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坚持执行所立的界线,不能轻易妥协,父母也需要在界线中成长,教孩子之前我们需要自己先学习,先改掉自己身上已存的坏习惯,比如,当孩子面尽量少看手机,不爆粗口,好好说话,少发脾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等,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要客观、理性、不带情绪地和孩子讨论他的行为以及要承担的后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去教导孩子。
二、为孩子立界线小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没有原则的“放养”很有可能培养出一个不守规则、傲慢不讲理的孩子,如果没有大人给他立界线来约束他,孩子就很容易为所欲为,孩子必需要有界线,不是很多老人所说“长大了就好了”,孩子不会长大了就会自动变好。四岁多的孩子,说给她听的道理很多都能明白,但是不一定能听的进去,父母可以尝试邀请她一起立界线,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破坏了规则要承担什么后果,帮助孩子学习成为自己的小主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尊重和接受他们的个性,鼓励孩子独立,逐渐放手培养他们独自料理生活的能力。首先在爱的基础上管教孩子,多关注关心孩子,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再帮助孩子培养强大的内心,处理跟他人的关系以及掌控自己的人生。书中提到的界线十律:因果律、责任律、能力律、尊重律、动机律、评估律、积极律、嫉妒律、主动律、显露律,是孩子需要知道并践行的。现阶段是塑造孩子性格和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要减少对孩子的溺爱,给孩子订立界线,跟孩子共同遵守规则,相互监督,共同成长。
《为孩子立界线》读后感 篇16
这本书的特点是教导父母要跨越对子女"对子女无条件的爱“之外,最重要的是尊重孩子的界线。有很多家庭和孩子的问题产生于父母侵犯了孩子的界线或是父母的界线不断地被孩子破坏了。而界限的问题决定了孩子成年时是否能对自己负责,能对错误的行为说“不”,也能接纳被人对自己说“不”。
另外,这本书以大量的案例说明了为孩子立界限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教给家长如何为孩子立好界限。书中有些很经典的,耐人寻味的话语,我做了一些摘抄及总结。尽管如此,看完这本书后,我自己也或多或少地产生了一些改变。我开始学习把许多对孩子的管教转化成孩子本身对界限应负的责任。例如:守时、完成作业、金钱处理、管理时间、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以下就是我深受启发的一些话语和案例:
1、现在做父母的从没想过未来,我们总是在处理手边的问题:如果能安然度过一个下午,孩子不会令我们烦到想送他们去阿拉斯加参加青少年营会,就很了不起了!但为人父母的目标,就是要留意孩子的未来,因为我们是在养育孩子成为负责任的成人。为人父母不只是要关心现在,更要预备孩子的将来,一个人的品格,就是他的命运。如果他知道这个世界要求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能够学习活出这样的需求,并且把日子过得很好。
2、诚实始于做父母的人,自己有好榜样,并要求孩子诚实,也提供孩子说实话的安全环境。你需要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对你行为的反应。其实韦恩(一个案例中的孩子名字)是以他父母的有关作风来做回应,以父母所能容忍的最高限度来行事。他知道妈妈无能也害怕冲突,所以吃定了妈妈的弱点,为所欲为;他知道爸爸会大吼大叫,所以他做他想做的,直到爸爸大发脾气为止。他也知道即使是到那个关头,还是可以从爸爸专有的敕令下开溜,到别的地方去继续他的不端行为,因为他爸爸多半不会追究结果,宁可回去看他的`报纸,认为已经“收拾”过孩子。“当小杰说“妈妈,你插嘴!”,而做妈妈的也没有护着自己,诚心的回应说“儿子,对不起,你说的对!”这时,孩子就学习到对大人所定的家规和事情,要带着尊重、自主、道歉以及回应的态度。如果妈妈辩说“小伟,你不了解,因为那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话,所以我非这么说不可。”孩子则很有可能在遇到别人质问他时,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辩护和自圆其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测试你的决心,最后学会了“现实”的功课;你的工作就是要经得起考验,包括忍受他的怒气、闹别扭、发脾气,以及其他种种。大部分父母都在“持守界限”和“训练孩子培养界限”之间来回挣扎。当孩子持续要求时,你要比他再多一次把持你的界限。
3、要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要施行现实的后果。生气、内疚、羞愧并不能教导孩子做得更好;失去看电视的权利、失去金钱或玩电脑的时间所带来的痛苦会教导他学得更好。不成熟的人老是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一直要别人为他解决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你要教导孩子,任何时候他们有问题,首先要检查一下自己可能作了些什么来造成那个问题。
4、孩子需要学会为他所失去的完美伤心、接受他的失败、并从中有所学习和成长。也需要帮助他不要有那种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妄想。你为孩子所定的目标,就是让他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孩子进入这个世界时,几乎没有任何能力来控制自己,为了补偿,他会尽全力来控制他的父母。你的工作就是逐渐增加它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少他想要控制你和控制别人的能力。如果你不确定是否要答应孩子的要求,只要简单的说一句不可以。此外,要记得,先说“不”之后有改变心意说“可”的父母是英雄,但是说“可”,后来又说“不”的人,是个背信者。
5、不要介入孩子们的争吵。如果你替他们解决所有的纷争,他们就学不会你不在身边时所需要解决问题的技巧。有时候父母太严厉、太权威,或甚至暴虐,就会在孩子心中制造非常严格和不成熟的意识。有时候这些孩子会变得非常沮丧或有罪恶感;另一些时候,他们为了反抗残暴的父母,会议残忍或虐打狂的方式对待别人。
6、受挫折是成长的关键之一。从未受过挫折的孩子就不会培养出忍受挫折的能力。
7、父母应该好好判断哪个愿望是出自嫉妒,哪个愿望是出自内心真正的渴望,你要削弱孩子出于嫉妒的那一个愿望,帮助他得到那个出自内心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