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2024/05/05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

近期我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自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更是一位好作家。书中讲到了“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点都讲得很详细,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感人,朴素生动;让我们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触的实例,教育的问题一一摆在我们眼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纯真的乐观、健康自信、聪明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此外,在此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还隐约看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身影。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从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来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圆圆有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与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父亲能做到这一点啊?所以,家庭教育绝并不单纯是母亲的事;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圣而简单却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吸取总结经验,想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在孩子面前,家长也要装得无能、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从错误中才能慢慢地学会思考与做事的'技巧。

这本书值得我们大家去读,能让我们瞬间得到教益的好书!所以读完这本书倍感收获满满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再此我由衷的感谢作家尹建丽给我们读者编着了这本人人受益的好书!谢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2

宅在家的这段时间,我无数次的通过窗户观望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街道,看看小区,看看人来人往。

有一天早晨,我们后面楼的老奶奶又推着三轮车在垃圾桶里翻啊,找啊,好像她所需要的宝贝都在垃圾桶里。这个老奶奶我对她印象特别深刻,我嫁过来的那一年,我就记得她每天带着她的老头去翻垃圾桶,老头身体不好。后来老头没了,她还是一直翻垃圾桶。这就是即便没有了劳动能力,也要靠双手赚钱的生存意识吧。

她那天早晨翻过了之后,弄得满地狼藉,我就赶紧叫宝宝来看,“你看看噢,这个老奶奶又翻得乱七八糟的,把东西拉走了也不知道打扫一下,是吧?”“她为什么捡垃圾啊,是的,弄得真脏”后来,我们娘俩就在窗户边看着说着,没多会,老奶奶又骑着三轮车来了,这次她不是翻垃圾桶的,而是把刚才的翻在地上她不需要的垃圾打扫干净的。瞬间,我觉得有一些尴尬。

我当时并没有觉得自己瞧不起她,也并没有觉得潜移默化的教会孩子不尊重他人。这些感受都是今天才发现。此刻读的'这篇《让孩子学会尊重》,里面有一段话“尊重是一种心态,处于人之下,尊重自己,不谄媚,不逢迎,不妄自菲薄;位于人之上,尊重他人,不嘲讽,不贬斥,不妄自尊大。”不知道自己有没有做到人之下,尊重自己;可是人之上,我却做到了嘲讽并主动的带着孩子来妄自尊大。人应该是平等的,身份、地位并不能成为判定一个人是高贵还是卑贱的依据。

每个人都有自尊,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竭力想要维护自己的自尊,然而别人的自尊却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在现代这个社会,我们更是习惯以职业、地位、身份、收入、外貌、身体健康状况等外在的因素将人分出高低贵贱,区别对待。就算没有嘲讽、贬斥,又或者做到了谄媚,逢迎。尊重何其容易?

不管怎样,我都希望,我能够做到尊重!我想做那个优秀的人。最后,套用一下鲁迅先生的话:“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原来优秀的人对谁都会尊重。”共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3

已经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对一本书如此的喜欢啦!刚开始还不以为然,经过同事的推荐,我到网上看了一小部分,这一看,竟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每篇文章都像一个小宝库,外表看起来也许很平常,只要走进去了,就会有惊人的发现。值得反复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都让我感动和欣喜。事实上本书不仅提高了我教育孩子的水平。也推动了我自身作为家长、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成长!

孩子只能成长一次,是不可逆转的。很多事情一旦错过,就没有弥补的机会,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的全程参与,妈妈更是当中最重要的一角。本书作者既是好妈妈又是好老师,写本书意在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有感于家庭教育的被忽视与不得法,而取名为“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尽管教子方法各有不同,关键点在于能把孩子当朋友,这拉近了孩子和我的关系,使我和孩子之间更加平等和自主。教育要从尊重开始。我是妈妈,因此我深有感想。

第一,家长别扮演孩子的“监工”角色,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我读到第四章时,内容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者在章节开头写道“家长陪孩子学习的时间越长,扮演的角色越接近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一个监工的,他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说,陪孩子写作业,不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而是在瓦解好习惯,是对儿童自制力的日渐磨损。”就如作者所说的,对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既不陪写,也不刻意检查她的作业,最多是提醒她一句:该写作业了。这不是家长不作为,而是意在培养她自己形成良好的写作业习惯。我个人也有同感,家长陪写作业或者经常检查作业,无形中时在剥夺孩子的自觉性,让孩子觉得非要“陪”才能写;作业做完有家长检查,自己就不会自觉检查,而且家长检查后,发现有错,孩子改正了,老师就不知道孩子错在哪里,讲课的时候就抓不到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不够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这对学生和老师都不利的,特别是数学课的练习,老师更加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错题,重点评讲。我觉得这样不是家长不管,而是要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自己去做,因为毕竟读书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不可能一直陪着。要靠孩子的自觉性,爱读书的孩子才能读好书。我觉得作者在处理女儿忘记做作业这个事情上,做的很好,我们不少当妈妈的都做不到,就如作者说的:“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什么事情没做好,只让他感受因此带来的不便,就已经够了。孩子每有一种失误,感受到失误带来的不便或损失,才会产生相应的调整需求,就像渴了自然想喝水一样。这种调整需求是每个正常孩子都会有的。家长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是的,父母不是警察,孩子也不是罪犯,没必要时刻监督着孩子。孩子在过度的监督中会形成对父母的依赖。父母重要的职责是让孩子学会自己监督自己。

读到这里,我就深深地感到自己教育的失败,我常常在处理孩子这些问题时第一反应就是责备。还好,让我读到了这本书,让我及时能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

第二,家长要当孩子的“拉拉队员”与孩子建立“朋友式关系”。本书的第五章主要讲“做家长应有的智慧”,文中提到: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他长大,而且有责任让他幸福。是的,父母要做孩子永远的支持者。孩子就像在空中翱翔的风筝,妈妈的支持就如牵着风筝的线,永远牵系着孩子,让孩子在天空随风飞翔,而且有足够的安全感。而当孩子每一个进步,妈妈都会为孩子鼓掌,因为我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赞美和掌声、是妈妈的拥抱。这会使孩子更自信。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每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是最不起眼的一点点,我都为他送上掌声和鼓励,送上一个拥抱,孩子从中受到感染,他会用更大的进步来回应我的鼓励。

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将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孩子做朋友,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将考验着每个家长的智慧。我认为要时刻将孩子当成朋友,分享着孩子成长中的喜怒哀乐,不说伤害孩子的话,还有就是要“大耳朵,小嘴巴”,就是跟孩子交流要多听少说。我家的小男孩就喜欢跟妈妈说这说那,有时我根本就不想听,但还是很高兴的回答:“哦,是啊,这样啊!”孩子也很高兴,他每天都会把学校里的新鲜事儿跟我说。我觉得这是好事,增进沟通。孩子成长中的每一个思想路程,心灵变化,妈妈都与他共同分享,全程参与,这是很幸福的事儿。

第三,家长当好孩子品格养成的引路人。作者在第三章中讲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孩子“一生受用的品格教育”。我觉得不管孩子将来能不能读好书,但是良好的品格却是受用一生的,是伴随孩子整个人生的。如何对孩子进行品格教育?不需要说教,不需要奖惩,所有的教育都在日常生活里。品格决定命运,童年决定一生。

是的,童年的教育影响着孩子的一生,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同样影响孩子的一生。感谢《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她将自己成功的经验与众分享,让我们从中学习,从中收获为人父母,教育后代的喜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4

近期我阅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自觉受益匪浅。作者尹建丽既是一位母亲,又是一位老师、教育学者,更是一位好作家。书中讲到了“妈妈是朋友,是老师,更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每一点都讲得很详细,让人感觉是那么的亲切感人,朴素生动;让我们看的心服口服,而且把自己接触的实例,教育的问题一一摆在我们眼前,教我们用哪些方法去解决教育的实际问题,使孩子更好地受到教育而又不受到自尊心的伤害,更重要的是完美的保持孩子那份纯真的乐观、健康自信、聪明活泼、富有爱心的好孩子!

此外,在此书中我除了看到一位伟大母亲的形象,还隐约看到了一位伟大父亲的身影。尽管作者着墨不多,但从文中提到的好些事例来看,我得知作者有一位好先生,孩子圆圆有位好父亲。他很好地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积极与妻子配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当自己有错时愿意低头向孩子认错——试问有多少父亲能做到这一点啊?所以,家庭教育绝并不单纯是母亲的事;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教育看似神圣而简单却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吸取总结经验,想要进步,就要不断的学习!”在孩子面前,家长也要装得无能、无知一些,以便把各种机会留给孩子;更重要的是经常让孩子有机会“独自做事,独自承担责任,独自解决问题”。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从错误中才能慢慢地学会思考与做事的技巧。

这本书值得我们大家去读,能让我们瞬间得到教益的好书!所以读完这本书倍感收获满满的!也希望更多的家长们都能从本书中得到更大的收获!再此我由衷的感谢作家尹建丽给我们读者编着了这本人人受益的好书!谢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5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最早,只是时间最长,影响力最远的教育,《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我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一个同事给我推荐的那时候对于当刚刚做妈妈的我来说,一切都是懵懂的,不懂得如何去做一个妈妈,所以说这本书给我很大的帮助和启迪,现在重拾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里面的一些理念和教育是相通的,通过案例的分析给人们阐述了,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好孩子的妈妈,这句话同样适合用在作为教师一员的我身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学生的老师。

最好的教育就是以身作则,笔者提出要言教更要身教的观点我很是认同,好妈妈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要做好孩子的好榜样。在校园里好老师也要为学生做好好榜样,小到一个站立,一个坐姿的标准,进入校园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个人的卫生及穿衣打扮,活动时的纪律,每天的本职工作,遇事处理的态度与方法等等,在在师德师风42条负面清单出台后,作为老师的我们更应该好好的约束自己,为学生做好榜样。其实有部分老师平时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大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是在细节的方面还是做得不够,要知道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且加以效仿,为什么有的家长会反映,我们管不住呀!但老师的话孩子可以当圣旨,渴望而知,老师的言行举止好重要,就好比一本没有文字的教科书,潜移默化的浸入学生的头脑中。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有巨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的,这种老师们平时无意识产生的一些,也是最为直接,最为深刻,最为持久的。一天,在学校里面看见两个学生为了一点小事在那里起争执,其中一位学生讲出了自己的道理,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学生说了一句,我们老师说的怎样怎样,说明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说老师必须要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做才能给学生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不要因为自己的一时疏忽,让自己的教育溃于蚁穴。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6

好妈妈,其实真的胜过好老师,因为妈妈(监护人)对孩子的影响是远远大于传统上的老师的!

通读全书后我最深的感受是:监护人和孩子之间,良性的关系应该是彼此合作,或者监护人辅助孩子。但不少的家庭,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变成服从,竞争甚至敌对,虽然打着是爱的旗号!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相信没有哪个家庭的父母生下来就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仅仅有爱人的动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方法,和正确的行动。否则,家长不正确的但自以为是无私的、伟大的爱,有可能会徒增孩子对你的不难,甚至怨恨。

尹建莉老师通过这本书对“爱是什么”、“怎么去爱”这两个问题,给出了清晰而又易懂的回答,而且可操作性高,很多做法放下书本后就可以实际应用。有一些例子看似有些非主流,甚至难以想象,譬如替孩子写作业,鼓励孩子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等,似乎在挑战传统教育的底线。但看完老师的分析就释然了。不管外面周遭变化如何,我只执行一条战略思想:坚决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给孩子充分的犯错机会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家长在心底里必须认同孩子性本善,给予尊重和自由,从长远的角度来思考怎么给孩子更多的爱,让他自身去发展,而不是依靠父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书本不是为了让家长照搬应用,而是认同作者的育儿原则,从而生发出适合自己家孩子的养育方法。

共勉之!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7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一直在当当网热销榜中居前不下,最近,我也买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些感触,书中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没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较实用。本文由一。约四、五岁时让孩子背优美的古诗;重视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她有更多时间去看课外书,阅读有用小说;正面鼓励孩子:只设记功簿,让孩子有快乐的童年;正确对待多动症(有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动症,我也建议若不是离谱得厉害,不要让这个痕迹流经孩子的生活,当开始诊断和吃药的时候,本有希望的病也会无力回转了)等。

但我更多的是质疑,一个能将教自己小孩的老师公然用"蠢笨"等词语形容,便将最起码的温情与敬意毁之一旦。难道说女儿考进了清华,这样的个体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吗?她的教育实践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吗?我发现周围活得幸福的人,都有个共同的特质:感恩。而不是某种利益驱使,对老师面上和谐,背后切齿。

老师现在难当,真正想要做个好老师,在学校的评价系统,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自我的认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样的水平,在横向比较中,会让你承受压力,打击你的自信;在纵向比较中,人们少有记起自己的启蒙老师;自己在周遭一片怀疑的目光中,走得坚定,可有谁肯定过他们的付出。有素质的家长会评判你的种种行为,动不动就是破坏了学生幼小的心灵, 扼杀了她们丰富的想象力,可为什么不反思现在的年轻人那么脆弱,经不起一些风浪;缺少知识的家长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个个体不同,每班有五十多个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点菜,也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如果,尹建莉处于小学老师的处境,我相信她断然写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说现在的教育不存在问题,只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一个当过老师的人,一个肯定会为自己女儿选择老师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儿的老师肯定不会很差。用周围的亲人、朋友、老师来衬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让人不由得唏嘘。

这点是对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真的培养孩子成功的话,的确需要一位好妈妈,她坚持、豁达、上进、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认识世界。

有心学习的人只需学习她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她那样一份心和毅力,你也会做得不错。而且,要知道不少没有读过北大清华的人同样过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寻找快乐之泉吧。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8

从教十几年,为人父母也有六年之久。看过的教育类书籍不过十几部。说实话,收获不多。读的时候总觉得句句有理,放下书却觉得什么都不会。因为孩子们的状况是花样百出的,真不晓得该怎么说、怎么做才能既不伤着孩子的心灵,又能解决问题。有时甚至觉得自己根本不适合搞教育,畏畏缩缩的状态,怎么去指导别人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同事小梅介绍的,一开始没太引起注意,后来孩子的老师又向我介绍它,于是就到书店买来一本试读。

尹建莉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曾两次跳级,20xx年16岁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

作为有从教经验的母亲的教子手记,这本书的确有很多可取之处。班里有50个孩子,作为班主任,我也确实应该具备一个母亲的智慧。

书中第一章说:父母之爱都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我想,教师之爱均如江水,虽然都有奔涌之势,却有质量之分。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教师的学历、地位等,而是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对细节的处理水平。我们实在应该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我们的师爱质量。不仅要知道怎样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们的缺点。

第二章的题目是“把学习做成轻松的事“。我读这一章时的感觉是“震撼“。她说,孩子原本不需要为学习而苦恼,凡是因为学习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为他遇到了不正确的引导。只要观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学习就可以变得轻松。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而且她强调,阅读的动机就是有趣,这样才会保证让孩子喜爱这项活动。

回想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指导,尽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逼着孩子们去读,他们对阅读怎能不心生畏惧?而作者通常通过诱惑的方式引孩子阅读。她说,强迫只能产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论教育者还是家长,通常把方法用反!经她这么一点,我真觉得以前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不高明。

书中其他章节还讲到了比黄金还珍贵的四个字——实事求是;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自觉地少看电视;反对多遍罚写的暴力作业;如何看待电脑游戏;对“儿童多动症“的坚决否认等等。

纵观全书,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艺术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细雨,巧妙地渗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无痛苦的状态下茁壮成长的。

读完此书,心中感触颇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渗透到教育实践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话语把教育细节展示给我们,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愿意说,当然也可能不会说。他们没有让自己的优良思想和行为产生更大范围的影响,只能说这是一种遗憾。

不管写书可以带来怎样的经济利益,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拒绝阅读此书的理由。当然,每个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还有,大家的阅读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愿意打开这本书,以及看后收获有多少,真得因人而异。

我觉得在孩子们的基因无法重组的情况下,外界环境对他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就会铸就孩子怎样的人生。有人主张顺其自然,我觉得这时一种博*的心态,中奖率不高。孩子们必然要与周围的环境产生关联,你若不为他们创造好的教育环境,提供高质量的信息,他们就可能受恶劣环境的影响,接受低质量的信息。当然,你若认为恶劣的环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没办法。

还有人觉得为人师或为人父母者足够英雄,就会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因此,努力进修、努力做事业,就会对孩子们产生最深刻的影响。君不见,财人子女顽劣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学历家庭孩子,心情抑郁者多,难道他们的父母不够博学多识?

教育是一门学问,有其独特的门路。别为自己的懒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借口了。拿起教育类书籍,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阅读几页,你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助孩子们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与一切都不相信,同样不可取,我们得辩证的吸收。我们也不能奢望一本书能解决所有的教育问题。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启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读。

信息对人产生作用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人们自由的吸取,或者说个人顺着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去选择相应的信息。另一种是横加干预式的,或者是领导上逼的,或者是学习、工作需要迫使的,甚至是亲朋好友热情推荐的。后一种很容易让人产生本能的反抗。如果您认为我也是在极力向人施压,那我尊重您的感受,只要您不怕有遗憾。人生遗憾多的是,在教育学习这一块有缺失,对您来说又算什么呢?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9

我最近把这本书读完了,感受颇深。在一边读书的过程中,一边想起自己小时候经历的各种事情,以及现在自己的一些想法,感觉受益颇多。再次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大家的小孩,或者以后的小孩成长的更好。

一、对高考的认识

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各种高考的资料,企图通过一年到两年的努力就能考出好的成绩。或许这些资料确实很有用,很多家长也给孩子买,但是孩子能学到多少,愿不愿意学里面的知识,很多家长是无能为力的,驾驭不了的。我从书中学习到,学生的高考,不仅需要一些好的战术(补习班,各种资料,等等),更需要一些好的战略(学生的学习兴趣,欲望,心态,思想境界等)。这些战略性的.教育,是需要时间、经历、心思的,也需要家长,老师的思想意识到位,同时对学生,小孩的影响也会更大,更深远。虽然我不知道书中的方法,手段对不对,对小孩有没有效果,但是我能肯定作者的思想境界还是蛮高的,看问题的角度也很独特,可以对广大家长、老师(不单是妈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二、对小学教育的认识

现阶段,小学教育很多问题。这个论点我没有调查,但是结合我自己小学时的经历,以及最近看到的小学语文课本,确实感到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知识的浅薄,太浪费小学生的大把时间,因此对作者对小学教育的一些看法深表赞同。作者在书中对小学教育中的一些常见情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感觉还是很尖锐,很有意义的。我自己确实感触良多,其中的一些观点本人觉得不仅家长、小学老师需要了解,一些领导,管理者也需要了解。

三、教育小孩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许多和小孩子交流的方式,以及小孩子的心理、想法等。对于有小孩的父母的,还是很有一些帮助的。里面的一些方式方法我感觉是有效的!

以上只是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部分,书中提到好多的观点,好多的思考,我觉得都是很不错的,但是我不能一一列举出来,甚是遗憾。最后说一句:此书值得收藏,历久弥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0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是尹建莉,亲子教育专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本书主要记录的是她如何培养自己女儿方面的,书中指出很多父母在教育过程中陷入了误区,怎样走出误区,本书给出了很多实操性很强的方法。本书简单通俗易懂,提出了很多简单又实用的操作方法。下面我来分享下我看了这本书后的一点心得:

1、家庭教育影响深远且长久

家长是和孩子接触时间最早、最长的关键人物,孩子极具模仿的天赋,他们的行为举止最有可能受到父母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需学会科学的育儿方法,学会欣赏孩子,信任孩子,尊重孩子,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光有爱是不够的,若用错了方式,反而会把事情越办越糟糕。同时,家长需努力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的家庭环境。

2、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妈妈不应过多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即便是普遍性的标准也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

3、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教不好的妈妈。

其实每个妈妈都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孩子,但若孩子使出破坏的本领,很多时候瞬间会让妈妈的关爱及耐心消失殆尽,即使脾气最好的妈妈也有时候会有给孩子一巴掌的冲动,尤其是面对熊孩子不听劝阻,内心崩溃感到沮丧,似乎听话乖巧的宝宝只是存在于“别人家”。

我们总喋喋不休的说孩子的各种不当行为,总认为教养孩子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觉得很头疼。其实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美好的'一件事,若觉得自己的孩子难管教,那一定是我们哪里出错了。

另外,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误,正确对待孩子犯错,给他犯错的机会,孩子犯错其实就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4、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部分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也有些父母虽与孩子住在一起,但每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时间陪伴孩子。对于孩子来讲,任何物质生活都比不了父母的陪伴,在一起才是最需要的童年时光。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很多美好的瞬间转瞬即逝,所以,即使父母再忙也还是多花点时间好好陪伴他们。

5、无条件的爱

爱需要孩子能感受到,爱要表现出来,需要说出口来,让孩子时刻感受到自己时刻被爱着的。若感受不到爱,就容易陷入失落,进而产生逆反。不用恼骚及呵斥去回应孩子,而用无条件的关爱及支持去温暖孩子。

在我的身边,有很多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父母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他们经常会许诺孩子”如果期末考试分数排名班级前十名””考试成绩一百分”……孩子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比如奖励一部新款手机、外出旅游……若孩子没有达到要求,就会取消所有的奖励。这样只会让孩子感受到爱是有条件的。父母不应给这样过多的要求,不如给更多的鼓励,让孩子不再恐惧学习,激发学习的潜力。同时,把它当成刺激孩子学习的唯一手段,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自己是为了得到奖励才学习的。

6、不因孩子年龄小而忽视或者轻视他的自尊心。

不把孩子看成是父母的下属,尊重他的自主选择,不再持有:“我的想法都是对的,不按我的来就是错的”“我是为你好”这样单边的思维方式,不把自己的任何想法强加给孩子。

7、信任你的孩子

很多父母不信任自己的孩子,想控制自己的孩子,主要是源于恐惧和不信任,总是担心,故总是干预很多。若改为不干预太多,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加以辅导,不事无具细的横加干涉,反倒这样会使得孩子更自信。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好家长不是天生的,不断学习持续进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家长。要做一位好妈妈,不简单,除了要管好孩子的衣食住行,还要扮演好多的种角色,做孩子的好朋友,引路人,教练员,要做到这些需要妈妈提高自身的素质,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与孩子共同成长,给孩子起好榜样作用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孩子如镜,会映射出你的影子,做好自己,也就教育好了孩子。

9、教育过程中如何判断自己的教育方法否是否正确?

简单方法:父母看自己是否觉得痛苦,好的方法一定是不痛苦的,只有你做错了才会觉得痛苦。

10、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首先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开始着手。

很多家长面对小孩磕碰,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痛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然后安慰孩子说,咱们打它了,它再不敢碰你了。从此,小孩遇到此类情况,首先就会先去打桌子、沙发等等。这种“复仇行为”会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

若我们转变为“给小板凳揉揉痛”思维方式,让她意识到“碰撞”是双方的事,要互相体谅,学会对别人会有更多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1

家有小儿初长成,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我生活的重中之重,孩子的思想、品格,孩子的行为、习惯,孩子的学习等一系列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也许是着这种过度地关注,却不知如何是好,更不知如何去爱孩子了。

我曾有过这样的疑惑,我的孩子怎么就不如别人的孩子优秀呢?

暑假里我让自己沉下心来,阅读了一些书籍,尤其是重读了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家庭教育读本,我终于明白:原来我只看见我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之间的差别,却没看见这是作为母亲之间的差别,别人是精心把孩子教育大了,我只是把孩子养活大了。

当下凡事需“持证上岗”。教师上岗需教师证,驾驶员上路需驾驶证,唯独父母是“无证上岗”。不是穿了西服就变成绅士,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做父母。做父母也需要学习,需要学会如何去爱孩子。

在以往教育中许多看似司空见惯的做法,背后其实有很多人们看不到的错误。

1、给小板凳揉揉疼

孩子小时候,磕伤碰疼的事经常发生。这时,家长为了安慰孩子,就会一边哄孩子,一边故意举手打那个“肇事者”,“责怪”它为什么碰疼了孩子,做出给孩子“报仇”的样子。

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方法,是一种“复仇行为”。它教给孩子遇到不痛快就去责怪别人,教给他不宽容和报复,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

反观自己的育儿过程,我也是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扩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作为家长平时对此要用心,让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石。

“教育即风格之培养”。作为家长一定要注意所有的言行中蕴含的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只有前后统一的东西,才能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并成为他们做事的风格。

当孩子不小心磕碰了,我们能友好的采用“给小板凳揉揉疼”的方法处理,教给孩子的则是宽容和理解,而当“给小板凳揉揉疼”成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时,他将获得的是善良和豁达。他对别人会有更多的理解和爱心,遇到问题从不偏执于自己的理由和利益。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让他在当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证他一辈子不吃大亏。

2、学做“听话”的父母

要求孩子“听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听不听话,乖不乖,已成为人们评价孩子的一个基本标准。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要求孩子“听话”,这仿佛是为了孩子好,但深入分析,这是成人和孩子之间的不平等。

儿童的意识发育和语言表述能力常常不同步,很多东西想到了,但说不出来,或者说出来的和他们的本意有很大的距离。他们用得最多的表达方式就是听话或不听话,顺从或反抗,欢笑或哭泣。如果家长不问青红皂白地让孩子“听话”,孩子就会产生反抗,就会不听话,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家长请蹲下身来,想方设法弄明白孩子的需求,做一个“听话”的父母,满足孩子的要求。当然,做“听话”的家长绝不是言听计从,不能突破道德底线,不能“纵容”孩子。

无论家长们多么爱自己的孩子,如果经常向孩子提出“听话”要求,并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他骨子里就是个权威主义者。这样的人几乎从不怀疑自己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正确性和不容否定性,他潜意识里从未和孩子真正平等过。

想有一个听话的孩子,一定要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2

这本书可以说是老牌的育儿书了,将中国人欠缺的一些教育理论以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为例,将育儿的理念娓娓道来。

豆瓣评分达到九分,分高的原因很好理解,首先是作者将大部分家长苦恼焦虑的问题予以了讲解,并给予了适当的解决方案,适当缓解了家长的焦虑;另一方面,作者的'孩子——圆圆真的是非常优秀:跳级、高考语文分数高达140分、善良有同理心、不说谎、学校选举自己都不知道反而是同学帮着去拉票……是一个集万千荣耀于一身的绝对优秀的女孩子,可以说从作者的描述上看是一个没有任何缺点的完美的孩子,因此有了这么一个优秀的完美的教育案例,比任何广告都要来得有用,就相当于作者告诉大家:来,跟我学着教育孩子,你也可以拥有这么优秀的孩子。

这种感觉很熟悉,樊登的书中也是如此形容自己的孩子的:我不要如何如何,只要如何如何,孩子就如何如何。这也是为什么樊登的广告特别适合抖音小红书这种载体,简单易懂,看上一分钟就觉得醍醐灌顶,潜意识中觉得只要跟着他们,我也可以教育好孩子。

殊不知,他们能说出这种话,能够有如此多的耐心,是需要多少文化素养和教育经历去支撑的,所以说教育孩子也是一个完善自我的历程,是一个需要不断去学习的过程,它永远不会有结束的一天。

与之相比,我更推崇蒙台梭利的书,她的理论虽然古旧,但是更加有说服力:她没有自己的孩子,展开实验的都是之前一直在大街上晃荡的,雨果书中描述为“活”在大街上的“野孩子”,他们家庭情况各异、智力情况各异,在此种情况下,通过“儿童之家”的系统教育,他们都获得了影响一生的学习能力。这种教育经历所得出的教育著作和之前两种相比较起来更加具有理论性也更加适合性格各异的各种情况的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3

第三本读完的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我在孩子近3岁之时,读过的关于儿童的第三本书。

如果说《郑玉巧育儿经》《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分别是我在胎儿婴儿阶段遇到问题时的基础探索,这本则是我在带孩子去朋友家玩时,发现孩子出现很多问题的深入拷问。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通过阅读和反思,我发现自己与孩子的沟通常常是简单粗暴的,没能很好引导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不够重视,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这本书可以说是个工具书,针对孩子为人处世、心里健康、生活习惯、学习课业等方面都通过作者与自己家孩子的相处,给出了合理的建议和参考的做法。“有心而无痕”的教育理念,让我深感认同;家长学会控制脾气、教给孩子善良、培养学习习惯等内容,都让人获益匪浅。

推荐指数4颗半星。尽信书不如无书,我无法像书中的妈妈那样永远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也没有那么多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我希望我能让孩子真实感受到爱、尊重和理解,让她自由呼吸,也让自己在和孩子相处中变得更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4

一次偶然的机会,拜读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尹老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对于教育的理解给了我很大的触动。

尊重孩子,保护孩子,是我们每一个家长的天职,很多家长也是这么做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多的爱和关心。很多家长为孩子做了很多,只要求孩子能考一个好成绩,但是,很多孩子却让我们的父母失望,应试教育下的家庭有很多的无奈和无助:家长痛苦,孩子更痛苦。我也曾经看过一些有关学生学习的书,看到很多人的研究是: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本能怎么会如此痛苦呢?

尹老师的女儿圆圆在上学的时候,尹老师就告诉自己: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自己要保护孩子学习的激情。所以,在作业上,尹老师告诉圆圆,写作业是为了巩固和提高学习过的知识,如果,感觉都没有问题了,有些作业是可以不用写的(例如抄写公式),有时候,为了给老师检查,她会帮助孩子写作业。孩子的学习激情是多么需要保护,我们的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孩子的成长是马拉松式的,不是短跑)。现在早期教育越来越提前,有人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开始教育,那么你已经晚了10个月。在这种环境下,孩子们渐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快乐的童年,很难想象,他们的将来如何能快乐起来?

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相信这一点,没有孩子能感觉的到,自己考不好,爸爸妈妈比自己还要着急,爸爸妈妈会根据自己考试的成绩来决定孩子们是否能出去玩,决定孩子们是否可以得到自己心仪已久的礼物,在孩子的眼中,父母的爱是有条件的,是要求成绩的。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懂得感恩,如何对父母有孝心?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场景:圆圆不想写作业,作业写得很乱,尹老师没有像其他父母一样,让孩子重写,而是把作业没收,告诉她:“如果你不想写作业,那么就没收你写作业的权利。”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不敢这么做,孩子作业写不完,自己比孩子还着急,为了孩子还是为了自己(老师让孩子叫家长),需要我们家长冷静的想一想!

尹老师给了孩子很多的锻炼机会,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独立完成一些事。但是,我们的很多家长,却都觉得孩子太小,现在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导致很多孩子,几乎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干。记得一个老师跟我们讲过一个故事:一群人违法犯罪后被关进了监狱,在监狱中,依然被警察们看得紧紧的,理由是这些人不听话,不干人事,一位培训老师说:“如果你不把他们当人看,他们就永远不干人事。”刚开始,觉得只是一个笑话,认真回味的话,感觉里面也蕴含了很多的教育哲理:不把孩子当成大人看,不放手,孩子永远长不大,永远跳不出父母的手掌心!

勇敢的放手,给孩子独立的生存能力,给孩子保留学习的激情,是我们父母、老师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5

这是我读完的第二本关于育儿的书,第一本是《关键期关键帮助》,此前写过观后感。读完这一本,感受更多一点,可能是因为她是以问答的形式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也可能是我更关注如何做好妈妈,读得格外入迷。

书里内容很多,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但都传达一致的观点,就是要赋予孩子无条件的爱与自由。自由的孩子最自觉,相信孩子自发的、本能的、向上向善的力量,不要和孩子讲条件,不要强制,不要以大欺小。我很赞同。

此前,我和你爸爸探讨最多的就是能否用棍棒教育你。爸爸之前说要用,因为你小不明白,涉及原则问题,说不通就得打。我坚定说不行,我相信只要有心有爱,你会信服自己的父母,会听话。即使偶尔闹脾气,发泄自己的小情绪,也应该被允许和接纳。不过,最近爸爸带你时间多了,觉得你很可爱也很机灵,他自己也说舍不得了,我想不涉及底线问题,他是不会使出杀手锏的。

成长是缓慢的,是量变引起质变的,为人父母真的应该有自己的坚持和原则,有坚定的精神内核,保护孩子成长。我和爸爸都还年轻,愿意去不断的学习反思,和你一起成长。

我们第一次做父母,遇到你的大事小情基本都会商量磨合,也都关注育儿书籍、网络知识,愿意通过与他人交流修正完善自己的育儿理念。我们也在学习的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佛系,对于你的日常我们约束的越来越少,对于你的未来设计的越来越少,但我们会更多的关注每天陪你的效率,每天你的身心状态,想要在未来给你创造更多的选择,想要激发出你自身更多的力量。

我们一起加油,一起遇见更好的自己。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读后感 篇16

很早就有朋友向我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寒假得空,为了做个好妈妈,去书市一逛,买回一本,细细品读,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和打动。

这本书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它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成功的妈妈,从书中的字里行间我们都能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并且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最主要的是,这么优秀的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的内容不仅让我懂得了为人父母的家教之法,更让我深思为人师者的教育之道。

首先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很多时候学生犯错之后,我们的第一反映就是生气,继而对其批评教育一顿。书中的作者认为在让孩子认识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不说”往往是最好的“说”。其实孩子犯错之后心里已很难过了,老师给予理解,倒往往比给予批评更能让孩子记住教训。即使说,也要采用不让孩子丢面子的说法。孩子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犯错,改错,在犯错,再改错的过程,孩子从犯错误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乐趣和生活的经验。家长也好,老师也罢,我们需要理解错误带来的价值,看到错误和正确同样具有正面教育功能。所以,面对孩子的错误,我们要冷静,分析具体问题,对症下药。

再者,如何面对孩子的叛逆。作者认为“强权无法抚慰孩子的叛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会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孩子要求独立,孩子要求有自己的天地,他们不再好好地听话,而是离经叛道。在老师和家长的眼中孩子的很多想法是幼稚可笑的,因此会强迫孩子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我们经常采用强权手段,让孩子服从自己,其结果只能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适得其反。其实我们要改变想法:孩子要求独立,说明他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开始思考问题,开始长大,作为老师和家长应该感到高兴,要以客观、疏导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反抗。有一个故事,两个母亲得知了孩子之间早恋的事情,女孩子的母亲勃然大怒,对孩子批评教育,并给她办理了转学手续,孩子哭着离开了心爱的学校和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