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年味高考日记

2024/05/07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年味高考日记(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年味高考日记 篇1

晚风渐暖,年味淡。

——铭文

第一缕阳光透过纱窗搅乱了春节的清晨,而喜气洋洋的光束映着街上的鲜花。和以前一样,跟过去没什么区别,只是随着新年的欢腾,每一棵草每一棵树都是相当放肆的客人带头。我深吸一口气,努力适应空气中烟酒的味道,穿上妈妈精心准备的新衣服,对着镜子勉强笑了笑。今年似乎很重。

同一条街有一种奇怪的气氛,尤其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但缺乏过去的理解和微笑,很匆忙。生活给了他们多大的压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依然疲惫而孤独。我对自己脸上浓烈的香水味嗤之以鼻,那混合的味道仿佛是故弄玄虚。我微微蹙眉。她的“最佳着装”是“新世界”,BLACKPINK出现了,显得自命不凡。他不由自主地远离他们,久久地看着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的孩子。他点燃了这幅《米京》,仿佛他是直立的。他天真无邪的笑容里充满了夏日灿烂的花朵,手里拿着嵌着金边的“福”字,摇头晃脑,给这个压抑的早晨增添了活力。

悬挂的横幅上刻着祝福的字样,墨式嬉闹着表示祝贺。可是,嘴唇轻轻一抬,千言万语哽在心里,再也无法表现出温暖的问候。回到家,手机屏幕闪着昏黄的光,短促的旋律突然响起,苦笑着从我指尖滑过。我一直珍藏的那句话,此时冰冷如雪,没有温度。我在想,如果把这种千篇一律的字体变成萦绕在耳边的熟悉的声音,会不会不是这样的,连祝福都是枯燥的?

是时代潮流堕落成监狱城市,阻隔了人们内心原本的纯真,还是我的旧思想已经脱离了时代的轨迹,变得虚无缥缈?

十五过年过得好就好。

正如我所想,奶奶准备了一顿大餐,但是餐桌出奇的安静。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礼仪让我更加内敛。生硬礼貌的语言无疑拉开了亲戚朋友之间的距离。我没聊天,没洗杯子,也没激动。相反,他们严肃的脸让我喘不过气来。

匆匆忙忙的年夜饭结束了,我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没有印象。习惯性打开电视,想请朋友分享春晚,结果出乎我意料。

客厅里端端正正坐着,茶瓜果根本没动。他们的眼睛固定在手机屏幕上,瞳孔里映出五颜六色的色彩。我不明白为什么,在他们看来,虚拟页面让他们比幸福家庭更在乎。也许,我真的被时代抛在了身后,成了一个独自回忆过去温暖岁月的孤儿。

不知不觉,零点已经到了,一家人已经睡着了。鞭炮响彻云霄。我站在窗前,看着天空闪烁着光彩。虽然很美,但是很短暂。过了一会儿,是沉默和感叹。我们已经知道,年兽是古老的传说,驱走一年的辛酸。我们只是善于把所有的希望或憧憬寄托在美好的事物上,麻痹自己,然后继续下去。

岁月的年轮一圈一圈的旋转,我们同时失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更让我不解的是,我们一点都不多愁善感,却愿意接受一切改变。渐渐地,生活开始浮躁,我们向往的,追求的,都跟不上时间,而且在变。

晚风突然吹过我的耳朵,很亲切。它带来一缕新年的味道,对我说,你看,我比它还暖。

年味高考日记 篇2

又到一年新春佳节。

街头巷尾,张灯结彩,陆续出现在大门上的“倒福”提醒着人们这个只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又将来临。

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

对于无法归家的游子,年是苦的,混合着牵挂与思念,难以下咽。

对于辗转千里终于回家的行人,年,是甜的。混合着温暖与亲切,令人迷醉。

对于历尽坎坷的探索者,年,是咸的。交杂着过去一年里受过的委屈,忍受的痛苦和对未来的美好的憧憬与祝愿,神秘,复杂,刺激着味蕾。

新春佳节,新年,不能明白道来它在我心中的份量,但隐约感觉它所承载的.情义与感情不可估量。

在我们家,一年到头来,最忙的要数奶奶,炸藕夹,炸圆子,蒸豆腐圆子,晒腊肉,小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奶奶为亲人准备的年货。奶奶已经接近80岁了,爸爸劝奶奶休息,让她不要再忙碌。奶奶有时也生气地骂咧:“都要吃,又都不学着做,真是累死了,明年再也不做了。”可是每一个“明年”奶奶都拿着锅铲重操旧业,又骂咧下一个“明年”,不再做了。我从来不劝奶奶休息,因为我知道一个就这么忙碌了大半辈子的人,只能以这种方式,在羊的最末,表达对子女们的关心。不劝,因为劝不动。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因为在外求学,所以每半年才能回一次我在“城中村”的家。我总是开玩笑说,人家都是省际大春运,我是城内小春运。放寒假,对很多人来说都没什么,但对我来说它意味着回家,意味着炸圆子,意味着“年”。圆子我只吃奶奶做的,一如今年从英国回来的哥哥,见到奶奶问的第一句话便是:“做了粉蒸排骨吗?”

于我而言,年,没有久别重逢的热泪盈眶,相聚有时又何必故作伤感?也不是爸爸一直教育我的“传统”,“家庭”,那好像有点沉重了。它很简单,就是奶奶炸圆子的味道。重油,精廋,酥软,咬下一口,那种嘴巴和心都被填满的充实是独属于“年”的味道,也是这世间不可多得的美妙味道。

吃了十多年的圆子,只好这一口,是真的好吃。

人的记忆很有意思,那些在脑海了顽固盘踞的东西都连接着一段段不可替代的经历或者事件。正如我,贪念圆子的味道,无非也是贪念那些过去的记忆。五岁,十岁,十五岁,吃着圆子,我数着年岁不断成长。很多东西都在不断剥落,外表渐渐模糊褪色,不再记忆。只有这玩意,与奶奶,与亲人,与年,与希望融为一体,成为一年又一年里,只属于我的牵挂,只属于我的年味。

去年年饭时,哥哥在英国,和我们人人都在电话里拜了年,可是人没到,不能叫团圆。今年年饭,他回来,反而是我因为高三,最后回家。上桌时发现第一个菜就是他的粉蒸排骨,第二个就是我的炸圆子。

奶奶坐在一边傻乐,她什么都记得,一个不落。

酒过三巡,兴致正高,大家纷纷站起举杯。特别热闹。声声祝福里,人人欢快的饮下各自杯中,那无法言说的,美妙的,年味。

猜你喜欢1:高考哲理日记素材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别关在3间空房子里,每间两只,房子里分别放着一定数量的食物,但放的位置高度不一样。第一间房子的食物就放在地上,第二间房子的食物分别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适当位置上,第三间房子的食物悬挂在房顶。o数日后,他们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伤的.缺了耳朵断了腿,奄奄一息。第三间房子的猴子也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猴子活的好好的。

究其原因,第一间房子的两只猴子一进房间就看到了地上的食物,于是,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食物而大动干戈,结果伤的伤,死的死。第三间房子的猴子虽做了努力,但因食物太高,难度过大,够不着,被活活饿死了。只有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先是各自凭着自己的本能蹦跳取食,最后,随着悬挂食物高度的增加,难度增大,两只猴子只有协作才能取得食物,于是,一只猴子托起另一只猴子跳起取食。这样,每天都能取得够吃的食物,很好的活了下来。做的虽是猴子取食的实验,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人才与岗位的关系。

岗位难度过低,人人能干,体现不出能力与水平,选拔不出人才,反倒成了内耗式的位子争斗甚至残杀,其结果无异于第一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岗位的难度太大,虽努力而不能及,甚至埋没、抹杀了人才,有如第三间房子里的两只猴子的命运。岗位的难度要适当,循序渐进,如同第二间房子的食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能力与水平,发挥人的能动性和智慧。同时,相互间的依存关系使人才间相互协作,共渡难关。

猜你喜欢2:感恩高考日记

感恩,故而言之,所有对你有恩惠的人都值得去感恩,但不论怎样,也得有一个轻重缓急之分。所以第一个就感恩我这样一个外人,本身就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要论感恩,第一当之无愧要属母亲。母亲经历十月怀胎之苦和生孩子走鬼门关之痛,好不容易把你带到了人间,就凭这一点,母亲对你的恩泽已是无人能够匹敌。更不论今后还将含辛茹苦将你养大,看着母亲头上为你熬出的一根根银丝,仔细观察那一道道因你挤出的皱纹,触摸一下那一个个为你磨出的老茧,同桌,你又如何忍心把她放在我这样一个其实与你毫不相关的人的后面?

紧随母亲之后则应该是父亲,父亲同样也赋予你生命,只是可能受的苦没有母亲那么多,但他仍应该处在你要感恩的人当中的首要地位。尽管中国现在还多多少少受这种“男人主外,女人主内”的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家庭中的孩子和母亲接触的机会远远多于父亲,所以不少孩子和父亲的感情便不是那么深。

但现状其实是这样的,母亲主内,维系孩子的精神世界,父亲主外,更好地保障孩子的物质生活。如果父母亲都来主内,一个孩子只有精神世界,没有物质生活,想必也无法在这个社会上长久地生存下去。所以,当孩子的精神世界父亲的身影出现不多时,其实也是无可厚非的,都说父爱如山,父亲便是一座大山,他沉默无语,不似母亲那般温润,但他却默无声地为你撑起了一片无雨的苍穹。

正因父爱、母爱,一个如大山似的沉默,一个如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很多人如我的同桌很轻易地便把他们忽视,还有更甚者对父母抱有很大成见。这些人天天沐浴爱之中,却无法感知,还偏要费心地去寻找别人的爱,别人不给,还觉得难过。我不禁想起一句关于旅游的话:“旅游其实就从自己待腻的地方到别人待腻的地方。”你身边并非没有美景,只是你“腻”吧,你身边也并非没有爱,也只是你“腻”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