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日记大全 > 正文

高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24/05/07日记大全

老地方整理的高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4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1

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

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

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

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书中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知道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

高三《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2

本学期初,校领导赠与每位新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做为今年新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通过阅读以及和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借此机会将我的心得体会和各位进行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建议,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这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他说:“我希望你去争取自己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我们常常希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己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我认为。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我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和大纲,认真领悟新课改的精神,广泛查阅各种资料,精心备好每一堂课。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有经验的教师都在努力做到这样一点:在他的学生热爱的那门学科方面,教师制度的东西要比教学大纲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通过充分、精心的备课,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备课不仅是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考虑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活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的课堂是令人向往的,师生互动的,气氛热烈的,和谐积极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乐园,从而调动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

猜你喜欢1:高三日记

岁月拖着漫长尾巴游离在现实与虚幻之间,我们提着鼓足的勇气在虚幻中纵游驰骋,心底里的惶恐不安来不及掩饰,终会暴露,面对现实世界的兵荒马乱,我们一度乱了分寸,迷失了自我,任由鲜血从伤口淌出,逆流成河。

时间终究是个强大的杀手,可以见证所有惊天动地的爱恨情仇;亦可让掌握在手掌间的幸福瞬间拉扯成海角天涯。活在如此惶惑的世界中,灵魂像找不到归附一般,动荡不安。又是一个转眼,高三便即将匍匐在脚下,该做的只是提起步子踏入这莫名的征途。“高三”,一听到这样的词,还是会害怕,还是会惊慌到不知所措;命运已向我敲响了奔赴的警钟,我的手中不再有与时间抗衡的筹码。曾以为,时间就像一座巨大的矿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漫无目的的索取间,我不断地放纵着自我,灵魂摆脱了归宿,在取出最后一块时间矿石的那个时刻,我才发觉彻彻底底的败了,败得狼狈不堪,败得一塌糊涂。

高三,那些逝去的过往像凋零的夏花般绚烂至极,而最终到难逃命运设定的圈套,糜烂在厚厚的土层中。我还是会站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将那些回忆一丁点一丁点地抽出来慢慢回味,虽然总会不自觉地触动我未愈的伤口,却能将肩上背负的担子卸去了许多,让灵魂静如止水。唯一该做的,是一个人陷入深邃的沉思之中,像睡了一觉,漫长得悲怆欲绝。

祭奠过往的殇,擦干眼泪,我们该面对的是往后艰辛而又漫长的旅途。

300个日夜依旧在悄悄的流逝,在敲打键盘的指尖下,在冗杂纷乱的章节里,不留情面,不近人情。时间短促,很想立刻就能够踏上航行的帆船感受人生中最精彩又最紧张的时光,早上收到高三新编的宿舍安排表,顿时被惊吓了番,A609,一直担心的老天爷还是要刻意与我作对,真不敢想象以后一年的时间里要在六楼的高度间窜上窜下,天气不断地发烧,温室效应不断地加剧,六楼,学校的至高点该比地表的温度高出几个华氏温度啊。水资源紧缺,宿舍拥挤,……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缠绕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高三,需要很大的勇气以及坚不可摧的毅力去挑战这些繁杂的困难,另一边,最重要的是做好每一次阶段性的复习以及测试,很多完美的蓝图在心中不断地浮现,为了高三,也为了未来,更是为了所有关心照顾我的亲人,朋友。还有5天的时间便结束了高中生活的最后一个暑假,炎热却依旧不退,舍不得这个短暂的假期,更舍不得与家人在一起的每一时,每一刻,又一次背起行囊离家而去,心里的悲怆有谁能够得知呢?

我们都是孤单的孩子,行走在不见人影的踪迹。为了高三,不妨孤军奋战,风雨之后,彩虹依旧。我们不会放弃,也不可能放弃,为了心里简单扎实的梦想,插上飞翔的翅膀,追寻各自渺远的梦。

高三,我来了……

猜你喜欢2:高三了日记

今天,我开车出去买吃的,途中,听着歌曲,莫名的有一些感悟,为何,在别人眼里,每个人永远都做的不够好呢。 嗯,不瞒大家,我已经结婚了,在家呢,我总是做的不好,总是被她无理取闹。我是男人,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做一个家庭支柱。家有宝宝,我老爸老妈,都有工作。我只能在家帮忙照看。所以,常被她看扁。有时,我都在问,我?还是我吗?已经变成自己不认识的了。

人呢,离开自己有多久了呢?从出生,做宝宝起,听话,才有奶吃。乖,才不会挨骂。等长大上学了,考试分数高,才会有人夸奖,学习成绩好,老师才爱。问你们,每个人,上学时,成绩都好吗?有没有挨吵呢?毕业,从事之后,我们知道了,要人缘好,我们,于是,学会了,对人好,知道了怎么殷勤领导。每天,我们都必须怀着正能量,做好完美的一天,其实,我们"人",都一样,当你负面了,会有人,暂时躲避你,当然,也会有人去安慰你。 或许。每个人又都不一样,我总觉得,我自己负面了,所有我重要的人,会指责我,会看不起我,实话说,我们都像一枚硬币一样,有正面,和反面,当你表现出来你自己的正面的时候,反面,就被压在阴暗的地方,反过来讲,当你有反面的时候,你的正面,别人就看不到了。

我们,努力自己在人群里,明面上做别人喜欢的样子,这个时候,我们,还是我们吗?在谁面前,谁喜欢你时。难道这个时候,你是你自己吗?其实,这个时候,你,做到的是别人的镜像罢了。因为,你是围绕他或她来表现的。

你总是看到,外边的事物有问题,其实当你接纳你的内在,当你召集到你所有的不好的时候,那些影响你心情,你痛苦的事时,你才会真实的感到踏实,知道怎么找到静静地快乐的办法。所以,当你去逃避的时候,你才,已经渐渐地远离自己。

当你时时刻刻保持觉察,你才会,慢慢变得内心强大,成长起来。每个人,看完这篇文章,都看看真实的自己,到底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