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读《红楼梦》有感

2024/05/08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读《红楼梦》有感(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读《红楼梦》有感 篇1

它可以说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它以一个贵族家庭为中心展开了一幅广阔的社会历史图画,社会的各个阶层,上至皇妃国公,下至贩夫走卒,都得到了生动的刻画。它对贵族家庭饮食起居各方面生活细节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些细致的描写都具有很强的真实性。它还体现了作者对各种文化的丰富知识何独到见解。

《红楼梦》以四大家族为背景,以爱情故事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在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中,以贾宝玉和一群红楼女子为中心的许多人物在封建体制和封建家族遏制下的悲剧命运。

《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其最突出的艺术特点就是人物与事物之间的互相关联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浑然天成,一点不见人工雕琢的痕迹。《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的特点。

我觉得,《红楼梦》中展现的世界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

它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

读《红楼梦》有感 篇2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历史《红楼梦》的序言。今年国庆,我终于如愿所偿,买到了这本:大部头小说。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讲述了王、史、贾、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以及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

贾宝玉认为“女子是用水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清爽”。而“男子是用泥做的骨肉”见了“便觉浊臭”这句看似玩笑的话却反映出了贾宝玉眼中的`封建社会。他憎恨当时的尊卑有序和男尊女卑。不仅如此,他还十分同情奴婢和下层人物。这种放纵不羁的性格也为家道败落后出家做了和尚做了一个铺垫。

林黛玉,一个大家闺秀。在偌大的贾府中,除了贾宝玉,一个可以让她相信的人也没有。林黛玉自幼体弱多病。在贾宝玉和薛宝钗成婚当晚焚毁诗稿,吐血身亡。

薛宝钗,一位看似老实,却在贾府中学会了圆滑。平日里不怎么说话,善于用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众生。”这句话讲述了王熙凤的下场。王熙凤是一个圆滑、见风使舵的人。是她用“调包计”使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三人的婚姻酿成了一场爱情悲剧。

看完了这本书,我仿佛看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让我为林黛玉、贾宝亮以及薛宝钗感到惋惜。也使我为当年封建社会的种种不平等而感到愤怒。

读《红楼梦》有感 篇3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些书,有《再被狐狸骗一次》、《时代广场的蟋蟀》、《红楼梦》、《三国演义》等等。其中,《红楼梦》

我比较喜欢。

这本书的作者是曹雪芹,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他花了十年终于创作出《红楼梦》这本巨著。这本书以封建社会贾府的

兴衰为重要线索,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状。主要写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故事。

书中有贾宝玉的待人单纯,林黛玉的忧郁,薛宝钗的大方,王熙凤的心狠手辣。总之,文中人物很多,但都有不同的性格。这让《红楼梦》变得很有趣。

刘姥姥游大观园是《红楼梦》的著名片段,也是书中一个重要情节。此时,正是贾府最兴旺的时候,刘姥姥像小丑一样逗得大家不禁哈哈

笑。同时,刘姥姥也十分幽默,关于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歇后语有很多。如:刘姥姥进大观园——眼花缭乱,刘姥姥进大观园——少见多怪,刘姥姥进大观园——满载而归等。

文中林黛玉一开始十分嫉妒薛宝钗,但后来便慢慢开始敬佩薛宝钗。因为有一次,林黛玉说错了话,被薛宝钗私下“教训”了一顿,这“教训”反而让林黛玉觉得薛宝钗厚道有德。在林黛玉生病比较严重的时候,连门都不能出,只能在屋子里养病,薛宝钗竟然来看了她,林黛玉便对薛宝钗很感激。从这一点,我感受到了林黛玉心地纯洁无暇和薛宝钗很会为人处世。

《红楼梦》真是一本好书,有时间我还会再去品读。

读《红楼梦》有感 篇4

贾宝玉,这个《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他是一个不同于那个时代的;新兴人类;。

他被人说成: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的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孤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而形状。;

从这首西江月;中我们不难得到世人对贾宝玉的不一般的另眼相看。

;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在那个时代背景下,说出这等话的恐怕只有曹雪芹笔下的这个男子———贾宝玉了吧!这样的呼声是多么了不起,此等行径在那个时代可谓是石破天惊。贾宝玉成长在大观园那个女人窝式的小宇宙中,在那种情况下,更好的让他理解了女子的多才,多德,多情,正是如此,这个富家少爷的呼喊才越发引人深思。

贾宝玉在那个以科举为人生成功之途的时代,却不急于考功名,也反对他人对自己用功读书的劝戒。他并不是不爱读书,他也曾偷看;西厢记;且让他痴迷;他并不是文学不精通,他也曾是大观园提诗一大能手;他并不是不听劝,对于黛玉的苦口婆心他也是有所改过的。他这个弃功名的行为仿佛是如今反对高考制度的个别学子一般,这种行为虽然还有待思考。但是在那个以;八股取士;为升官发财道的门槛社会里,他却选择了陶渊明式的隐居,怎能不叫人钦佩?

贾宝玉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封建礼教的反抗,这一点毫不保留的反映在爱情上。他始终认为林黛玉是他的真心爱人,可是在封建家长式的贾母的反对下,不得不使宝玉与宝钗成亲。即使如此,可他也曾说过:;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前盟。之类的话。虽然对事实本身的打击力很小,可是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却显陋无疑。这更能体现;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线索:以贾林两人的爱情悲剧展开。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人公,仿佛看到了成千上万被封建礼教压迫的悲剧主人公。

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古典文学的批判顶峰之作;贾宝玉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深思的新人类。

读《红楼梦》有感 篇5

初次接触红楼,是上学时国家推荐阅读,是老师硬性要求。当时,懵懵懂懂,完全看不懂,只是知道貌似关于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恨情仇。小时候我看不懂所以谁也不喜欢。

长大后再次观看电视剧,才慢慢的喜欢上了林黛玉,也心疼林妹妹的遭遇。假如她没有遇到贾宝玉会不会幸福快乐点呢。贾宝玉这个角色确实出身纨绔子弟但也有自己的才华与思考,不过从我的角度看他是不是很像现在社会的渣男呢?

大概是家族纠缠,生生不息,宝玉和黛玉总归差了点缘分。我不是很喜欢宝钗这个人物,当时听别人说她如何如何好,可她不也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家族的盛誉?不排除她喜欢宝玉但更多是爱自己吧。她那么聪明的一个女子,怎么就假装看不见宝玉和黛玉的情?岂不是让人贻笑大方?

宝玉与宝钗成亲的那个晚上,黛玉孤零零的走了,我宁愿这个女孩不要那么敏感那么不爱自己,为了这样的感情搭上自己的命不值得啊!可我看到一个细节又心疼宝玉了,他怕林妹妹生气,所以忍着没提前掀盖头,他认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时,眼睛都在发光,像星星一样闪亮。可终究抵不过……下一篇 | 阅读全文(1) | 回复(0) | 赞(0) | 编辑

读《红楼梦》有感 篇6

有一本书令人魂牵梦萦,有一首诗让人如梦似幻,有一个人使人爱怜非常。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它无疑是一部惊世巨作的。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首诗描写的并不是黛玉,但我却觉得与她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潇湘妃子林黛玉给我的感觉永远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她美丽且多才多艺,算得上是大观园中唯一一个诗人。作为“第一美女”“第一才女”的颦儿让人如何不爱,但这样的她却不适合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身世凄凉,却又美丽聪慧,曹翁笔墨之神,亦在于此。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

在宝玉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但不可否认的,悲剧往往比喜剧更扣人心弦,使人难以忘怀。在某方面来说,这个结局或者是早已注定的,因为黛玉的敏感而善良,因为宝玉偏僻而乖张,因为宝钗的表面端庄心机不浅。而万恶的封建社会以元春为首的封建集团更是无情的扼杀了宝玉和黛玉之间的爱情。

不管如何,我爱它的全部,甚至感谢续者高鄂,尽管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少让黛玉死了,管她登仙还是辞世,至少她别了宝玉,很好很好。两个人都是浪漫的人,浪漫的人天生就不该相遇,因为生活不是浪漫,生活会将浪漫消磨得一干二净,最终,红玫瑰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白玫瑰成了胸口粘着的白米饭。所以,就让浪漫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号,在彼此的心中,留下幸福的回忆。

我不懂爱情,但我知道至少这横刀截断的爱情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就象杰克之于罗丝,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回忆,却不是唯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遂,道红楼本是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梦啊!

读《红楼梦》有感 篇7

四大名著,深邃而又神秘,这个暑假,我解读了最难解读的一本奇书——《红楼梦》。

红楼梦主要讲了封建社会里,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富到衰的全过程,刻画了种种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无奈,在封建社会里,事实都用权力说话,无人相信法律对于他们来说是公平公正的。

这本奇书看一遍甚难懂得,只有仔细琢磨,才能懂得其中的含义。那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灵魂,佭珠仙草为了报答神瑛侍者——贾宝玉对他的灌溉,化作林黛玉泪洒红尘。前面一段的太虚幻境,别有一番韵味。说是红楼梦,其实本意就是石头记,那块女娲补天留下的.通灵石,造成了一场未完待续,永远无法结束的梦境。

最然我憎恨而又同情的便是王熙凤,他害死尤二姐,心狠手辣地逼迫了多少无辜的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性格泼辣,十分恶毒的人,但是我认为,在这样昏庸无能的社会,她无心无力,为了生存,为了自我利益,他不得不这样做,这一切,都是自找的。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就像一盘碎渣,贾母觉得林黛玉身子弱,又看到宝玉和黛玉的爱情,不觉同意了宝钗做宝二奶奶的位置。而林黛玉,则因疑心和嫉妒吐血身亡。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女儿。如何攀比?黛玉对宝玉来说,只有怜爱。透过宝玉的眼睛,这位“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千金小姐美中有自然,她那雪白一般的酥臂,肌肤润泽,仿佛“一池出芙蓉”,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林黛玉,这朵病态的红玫瑰,如果在一起,红玫瑰就会凋谢。薛宝钗,,则是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的是白玫瑰,在贾宝玉心中永远取代了这个位置。

红楼梦里还有很多经典片段,如黛玉葬花,宝钗扑蝶。这些令人吸引的部分读的我如痴如醉,一遍再一遍反复读下去。

读《红楼梦》有感 篇8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而泪充满面,又曾不止一次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对于那些关于钗黛二人孰非的评论,我并不加以苟同。

提起宝钗,我想在大家脑海里应该呈现出:一位大家闺秀的模样吧,看过《红楼梦》有的应该都知道,宝钗是一位格守封建礼教,严格遵守道德规范的小姐。小小年纪就能处理好上下关系,老夫人喜欢,丫头们乐意,这样的好小姐上哪去找啊。宝钗的处事能力强却从不处露,只是在凤姐生病的时候,她推辞不过,只好帮忙处理一些家事,从这些事情的`处理中,便函能看出她的睿智与过人之处,再者,在大观园中女子要比的除了美貌便是才能,而二者她兼具备,乃世间的奇女子。

谈到黛玉,想到的肯定是她那双如桃核般红肿的眼睛,不知道林妹妹眼泪怎么就这么多呢,哭得叫人心疼。黛玉从小由于家庭事故寄住在祖母家中,这使得她做事小心翼翼,生怕被别人耻笑了去,正是这种环境造就了黛玉多疑多虑的个性,其实黛玉的骨子里是如水一般的柔情,不然怎么会有那哭肿的双眼呢?对于爱情,黛玉并不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敢爱敢恨,敢于表达自己的心意,这种创新精神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

其实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品质,我们要学习家钗的规矩,也要学习黛玉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尝试打造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天空。

读《红楼梦》有感 篇9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读黛玉的《葬花吟》,读出黛玉心中的孤寂与悲伤;看新版《红楼梦》,悟到的是人生的繁华与苍凉。

我是从宝玉快要娶宝钗时开始看的。我看见了那一大家庭的虚伪、可怜、还有,累。是的,他们活得真累!凤姐骗宝玉说:“给你娶林妹妹可好?”原本宝玉丢了玉也失了心的,可一听径直从床上弹起:“好啊,好啊!”满目惊喜,神情煞是可爱,令人不禁莞尔。宝玉对黛玉的爱,痴迷的,难以割舍的,紧迫的,就像曾经说的一句:“我是为林妹妹病的。”感情真挚,溢于言表,令我感动。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会是一个骗局。凤姐她们骗了两个单纯且执着的人,她们的骗局也注定要付出代价,代价也在后面一一体现且惨痛,惨痛到令人又有些不舍,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其实她们充其量也只是别人的玩偶,天意弄人,顺着早已铺好悲剧之路一步步走下去,伤痕累累,血泪斑斑。

我发觉蒋梦婕演的黛玉很好,她将黛玉死前的`绝望挥洒的淋漓尽致。烧手绢焚诗册时绝望的笑,自嘲的笑,让我心中莫名压抑。我想阻止:“黛玉,为什么要烧了这些?你宝哥哥会一无所有的!”可她用空洞的眼神仿佛在告诉我:“不!今生已还尽了泪,我什么都不愿留!”黛玉啊,你真是个傻瓜,一个执着的傻瓜。可现在你执着的令人害怕,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今生的绛珠仙草已为神瑛侍者流干了一世的泪,烧了罢,烧了所有的爱,所有的怨,前世今生,互不相欠。

临终时你说:“宝玉,宝玉,你好…好…”是的,你没有再叫宝哥哥,而是悲愤的叫着“宝玉”!你好?好什么呢?好狠心吧。不过我想,应该是好好的活着,纵然有千番怨,万回恨,也是你前世欠他的,今生注定的。所以你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你走了,那个叫林黛玉的如诗如画的传奇女子的一生就此定格。就像曾经有人说过的一样:“真正的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壮美,越深刻,越动人。”你确实做到这点了,你就这样淡淡的去了,只留下一身的愁怨与孤寂让世人评判、叹息。

这边满目凄凉,黛玉魂归离恨天,那边张灯结彩,宝玉混娶薛宝钗。这是怎样的戏剧性呢?可悲、可叹!贾府的那些人拆散了一对有情人,最终,黛死,宝疯,钗怨。这样的结局她们也不想要吧?可这样的结局又有谁知道呢?好端端的三个人,都是大家的掌上明珠,可是,明珠捧在手上太久了,最终还是不慎跌落到地上,散了一地的碎片,留了一地的悲伤。你看,代价真的在一步步逼近他们。贾府的悲剧仍在上演,探春远嫁,贾府被抄,凤姐憔悴,据书上说命不久矣。那么精明的一个人,曾经是只手遮天,呼风唤雨,但注定她最终只落个破席裹尸的下场。

如斯显赫的家族,在当时是一个神话,可他们最终没有续写祖辈们用生命谱写的传说,仅传了三代便没落了。这么一大群女人,曾经清纯可爱,才情绝代,但最终,死的死,走的走,只留下一座孤院,杂草丛生。旧栏遗址,瑟瑟冷风,吹醒了人们曾浮华一世的梦,物依旧,人已非。

“奈何天,伤怀日”,“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歌词我一遍一遍细细的看,我想,结局早已注定了吧。究竟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呢?

这一曲“红楼殇”,这一世的繁华,终究不再依旧。

读《红楼梦》有感 篇10

回忆飞至六年级时,我初读《红楼梦》,除了满尽的悲痛,最大的就是对林黛玉的不满,一个比较高贵的女子,出身高贵,竟总是在流淌着眼泪、怄气,没有坚强的心,没有乐观的心态,不论遇到的事情是好是坏,总能勾起心中的悲伤,再一次落泪。

最让我打动的是这个情节:史湘云劝贾宝玉读书作官,被宝玉当场“怼”了回去,这时袭人就忙在旁边解释,这个时候宝玉说了这样一句话:“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帐话不成?若她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她生分了”。而这句话就恰好被经过的林黛玉听到了。当我读到这里时,打心眼儿里对黛玉妹妹高兴:这回黛玉一定会十分高兴。然而林黛玉听到这句话后,竟产生了四种感情,又喜又惊,又悲又叹,她喜的是贾宝玉果然是个知己;惊的是贾宝玉在别人面前竟毫不避讳地夸赞自己;叹的是自己与他互为知己,又何必有全玉之说,又何必有薛宝钗;悲的是:父母早逝,无人作主,自己身体又不好,你纵为我知己,奈何我命薄。她竟又流泪了!

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时,仅以为黛玉是一个柔弱多病,多愁善感的女子,心里不仅充斥着不满,更有对她的无奈与伤感。

去年,由于学校的要求,我重读了《红楼梦》,重读那个另我心碎的女子林黛玉。

或许是我长大了,或许是心境不一样了,或许我把她的眼泪看得更真了。我深刻地感受到林黛玉不再是那个爱耍小性子,总是与宝玉吵架而伤心流泪的女子了,不再是那个看到花自飘零,自己就掩面而泣的黛玉。

再次品读中,我豁然醒悟,她的泪流的不再是没有意义,而是一个凝聚的过程,是一个灵魂最含蓄的呻吟,是一个悲剧绝美的体现!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在一步一步发展的同时,由于要还泪的缘故,伴随着每一次的哭泣,林黛玉的身体也在一天天地衰弱。纵使林黛玉本身就是一个悲剧的化身,而她自己却每次都为其它的悲剧而挥泪如雨。见到她的泪,便不自主地感到红颜薄命,便不自主地为她伤心,为她落泪。

林黛玉,一个神奇的女子。你让多少人为你才情赞叹,又让多少人为你的悲剧流泪,你又让多少人为 《红楼梦》这本名著而痴迷不已。

林黛玉虽养尊处忧,清高孤傲,但其仍不失天真率性的性格。记得黛玉曾戏称刘姥姥为“母蝗虫”时就有这样一段描写:黛玉笑道:“别的草虫不画罢了,昨儿’母蝗虫‘不画上,岂不缺了典!”众人听了,又都笑起来,黛玉一面笑得捂住胸口,一面说道:“你快画罢,我连题目都有了,起个名字,就叫作《携蝗大嚼图》。”从此处可以看出,黛玉亦不全是悲凄哀愁的情绪,她有时亦是幽默风趣的,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正能量精神感染。

黛玉猜忌多疑,多愁善感的性格与她的身世有很大联系。林家是钟鼎之家,书香之族,林黛玉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贵族小姐,但其父母早亡,无兄无弟,黛玉小小年纪竟成了个孤儿,家庭的巨大变故严重影响到黛玉的性格。再加上黛玉本身多病,就更易于形成猜忌多疑、敏感脆弱的性格。

林黛玉长期生活在寄人篱下的环境里,由于林黛玉高贵的出身造就了她自尊自强的性格,而又迫于无奈要寄身于外祖母家,油然而生的自卑感是人之常情,而这种深深的自卑感往往需要靠强烈的自尊去掩饰,去遮盖。由此观之,我对黛玉的不满渐渐转变为同情、怜悯。

人间有大爱,也有小爱,有大泣,也有小泣。那么我宁愿称黛玉的爱为大泣!

读《红楼梦》有感 篇11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言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书架上这本《红楼梦》,直到我十岁这年,才被我重视起来。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

书中最令我感到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书中刘姥姥第二次来到贾府拜访,她是个没见过什么世面的乡下老太太,凤姐等人都想看她的笑话,便在饭桌上捉弄刘姥姥,引得她说出了一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当时饭桌上的人笑成了一片,这里作者对于各人的笑的描写极为精彩细致,读到这里时,我仿佛身临其境,也成为了大观园中的一员,与书中众人一起笑作一团。

在我刚读《红楼梦》时,感受到的只有贾府的繁荣与富贵,但当我读到第十三回秦可卿托梦凤姐儿,对她说的那一番话时,才恍然大悟。秦氏劝凤姐为将来贾府的败落做好准备,重建学舍与祭堂,要有一定的供给。只可惜日理万机的凤姐并没有把这些话放在心上,贾府仍然只顾着享受眼前的富贵,并没有一个人真正地为将来做好了准备,以至于贾府被查抄的时候,众人只有惊慌失措,掩面而泣。

古人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一件事物的极致状态是难以永远维系的。贾府就是这样,“登高必跌重,树倒猢狲散”,从极度的繁荣走向了衰败,凤姐等人是依靠了刘姥姥的接济才勉强活下去。倘若当初凤姐重视了秦可卿的告诫,能够有“居安思危”的意识,在繁华的时候拒绝铺张奢侈的生活,主张勤俭持家,那么贾府的男女老少也不至于沦落到流离失所,要看别人脸色行事的地步了吧!

读《红楼梦》有感 篇12

缘起缘灭,终究痴梦一场。拾笔挥毫泼墨,满纸荒唐言,谁能道尽三千红楼泪?

——题记

小时候,看《红楼梦》实在不解其中味道,总熬不过八十回,只觉着其中各个人物都开始面目可憎,言语乏味,只草草翻阅,当作是过眼云烟罢了,可又着实弃之可惜。于是乎,隔着一段时间重新翻看一遍已成为习惯,不同的是,随着岁月的积淀,每次影响都稍有不同。如今,终究迎来了石破天惊、百感交集的一刻,便拾笔记下。

“有人说过‘三大恨事’是‘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第三件不记得了,也许因为我下意识的觉得应当是‘三恨《红楼梦》未完’”张爱玲曾在她的文章中对《红楼梦》留下如此评价。的确,红楼梦的未完是世人的一大遗憾。但也正是因为红楼的未完,才给予世人对后四十回的想象空间,才使得这本巅峰巨著凝聚了人们对红楼的遐思以及续写者的心血。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由曹雪芹著写前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它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代表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之一。它章回曲折,字字珠玑,无须我拙劣地形容,只凭它那“红楼梦”端庄娟丽,韵味悠长的三个大字,就已经让人品味到古典小说的巅峰魅力。它以荣国府的日常起居为中心,宝玉黛玉缠绵悱恻的爱情为主线,记录了金陵四大家族贾、史、王、薛由鼎盛走向衰败的历史,实则隐晦地表现了封建社会已经穷途末路,即将走向灭亡的必然趋势。

一纸红楼包含了太多,我伤感于宝黛二人的凄婉爱情,嗟叹与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也沉湎于白云苍狗般的世事无常。

“人生若只如初见”,百年前的绛珠仙草与神瑛侍者面对今生残酷的命运、冷漠的人性,终究逃不出宿命的掌控。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是一幅绝美的画,他们对诗寻欢、互诉衷肠,他们之间不需要什么小心翼翼、步步为营,他们可以互相触碰心底最柔软、也最脆弱的地方。他们的爱情已然超脱世间情为何物,可混沌红尘仍旧容不下这对璧人儿,就在宝玉大婚的那天,黛玉独守空阁,卧病在床,独自一人走向生命的尽头,花谢花飞,了断尘缘。那一刻,宝黛二人阴阳相隔,仿佛一世那么遥远;那一刻,红楼注定是个彻头彻尾悲剧。

有人说,薛宝钗城府颇深、笼络人心,王熙凤狠心毒辣、两面三刀,在我看来,无论是宝钗的冷暖自知、心深似海,还是王熙凤的精明强干、玩弄权术,都只是想逃避生活的`无奈与遗憾,即使命运薄如蝉翼,都要奋力一拼,就算不择手段、殃及他人,结果不尽如人意,也曾今拼搏过,不留遗憾。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个个栩栩如生,描摹出一幅为世事所困的众生相。一个家族的灭亡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是一种时代的完结。能写出如此雄伟巨著的人想必是个天才。然而,曹雪芹的天资并不似古希腊神话中的女神雅典娜,出生便全身铠甲,天赋异禀,从父王天神的眉宇间跳出来。他的天才,是经历生活磨炼后的一种睿智,正是这种对社会的洞察力与创作力,造就了流芳百世曹雪芹,造就了这部比作者本身还要名扬四海的《红楼梦》。

毕竟,这些只是我一个少年拙劣的见解罢了,我不是雪芹的知己,我没有亲身体验过那个残酷的时代,我也只凭张张油墨纸推测出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或许,我根本就不懂那些为人处世之道,只希冀着自己能够处变不惊,敢爱敢恨,在这或美好、或无情的时代,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怀揣着自己的态度,怀揣着自己的灵魂和那份未完的红楼之梦……

读《红楼梦》有感 篇13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迷离虚罔间,清人曹雪芹作了一个梦。梦里,

有个叫做“大观园”的女儿国,是清白女儿的 伊甸园。温柔的女儿,多情的女儿,善良的女 儿,聪慧的女儿,俱婷婷地立在这里,欢喜着,忧愁着,抚掌而笑,默默垂泪。

黛玉跟着进士贾雨村读书,会识字断章,娇怯羸弱的身子隐不住逼人的才气和多情。进了大观园,这一切都自然地显现了出来。自是立着,便是一番别样娇美,及见了别样风流的宝玉,竟都有一种宛若隔世而相识的感觉。猛然,宝玉看着她:“可也有玉没有?”黛玉有些疑惑,却也乖顺地摇摇头。不料这竟引来痴狂的宝玉摔了被视为命根的佩玉。夜阑人静,黛玉暗自垂泪。冥冥中,她找到了自己命中注定的这个人。注定,她一辈子的眼泪都是要给他的。

黛玉是平凡的,亦是不俗的。周身是纯然的灵气,宝玉引其为唯一的知己。在共同的成长过程中,两个情趣相投的人都意识到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重要。静静地爱着,单纯地以为一切都可以如此这般地平静下去。即便有“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的忧虑,也只当是有生之年,知己长相伴了。葬花的林妹妹,咏月的林妹妹,抹泪的林妹妹,俱在宝玉的心里了。那样的善良、多情,尤其是别样的纯净和灵气——在宝玉心中,她是无人能及的。即便是她的爱耍小性子,他都体谅了,包容了。

可是这样的一段情,经注定没有好的结局。自平静的生活里加入了一个怀着“金玉良缘”的薛宝钗,宝黛一段情便风波不定。宝钗的`深明大义、恪守礼制,都是林黛玉所不及的。又由于黛玉终日抱病,贾母断是再疼她,也不愿让宝玉娶了她。爱谁,宝玉是可以选择的。但是娶谁,却由不得他作主。便纵一个想得心力憔悴,一个哭得柔肠寸断,也只被当作少年无知而已。

任云淡如许,玉色凄凄,都只为风月情浓。举案齐眉,胸意难平。宝黛相爱着,爱得荡气回肠,惊心动魄。但是世事并非他们所能把握的。作为一个名门旺户,事事都须循着礼制。身居内苑,初涉世事的他们都未尝意识到这一点。直到使自己爱着,贾母宠着,却不料宝玉命中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虚无缥缈,人生在世,难免风云流散”。泪淹没了誓盟。

黛玉的一生都是在梦里的,正如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失父丧母,孤苦伶仃的黛玉在贾府找到亲人,找到知己。她把自己的一切感情,一切的眼泪,都洒在了这里。

潇湘妃子的多才是大观园里人尽皆知的。满身的凄苦,满心的惆怅,却只念些“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竟应了自己一句“是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痴痴的宝玉以为自己娶的是林妹妹,欢喜万分地急着搬离了怡红院,坐立不安,只待新娘的到来。张灯结彩,喜气非常。

但他满脸堆笑,揭开新娘红盖头的那一刻,却不知朝思暮想一心期盼的林妹妹竟在凄清冷静的潇湘馆“香魂一缕随风散”。她的泪确是为他流尽了:“宝玉,你好……”言未尽,命先绝。

宝玉说,“我有一颗心,前儿已交给林妹妹了。她要过来,横竖给我带来,还放还我肚子里头。”他没有等到林妹妹,因此便没有那颗心了。

前前后后,大观园的女儿们,连同宝玉,都四散了。远嫁的探春,出家的惜春,跳井的金钏,自缢的鸳鸯,触壁的司棋,被劫的妙玉……失了凡心的宝玉则“俗缘已毕”,顿悟出家。他做到了对林妹妹唯一的誓言:“你死了,我当和尚。”只苦了宝钗带着尚在腹中的胎儿独守空闺,一生无依。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人俱散,梦已了。往后多少的故事,皆与这些梦中的人无甚关联。有温柔的,善良的,多情的,都化成一抔土,一缕香。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读《红楼梦》有感 篇14

在曹雪芹栩栩如生的笔下,有了潇洒不羁的贾宝玉,娇嫩柔弱的林黛玉,他们二人揭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

作者曹雪芹通过《红楼梦》,从而表达了他的愤怒和不满。这本书主要讲述了身体纤弱的'林黛玉来到荣国府,竟慢慢与顽劣多情的贾宝玉相恋,但由于王熙凤从中作梗,使用了调包计,让误以为娶得是黛玉的贾宝玉,娶了薛宝钗,而体弱多病的林黛玉也因伤心过度,吐血而亡,贾宝玉也心灰意冷,看破红尘,遁入了空门。

这是一个凄凉而又忧伤的故事,其中原因就是他们将生活想象的太过一帆风顺、太过美好浪漫,从而让他们经不起考验,因为生活不是只有浪漫,它也充满了很多的磨砺,浪漫美好最终也会被消磨得不留一丝痕迹。但就是由于林黛玉将生活想象的太过简单,从而受不了打击,含怨离去。

但唯一可以值得庆幸的,就是他们还有着一段美丽的回忆,尽管很短暂细小,但却可以深入人心。他们既能相遇,就代表他们是有缘的,但他们依然没能成为这幸福的应运者,反而变成了这轮回之中的局外人……

《红楼梦》到底还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凄美委婉的爱情,任谁都不好改变。即使宝钗再伤痛;袭人再怨恨;金钏再痛楚,可她们终究还是这部戏的匆匆过路人……

读《红楼梦》有感 篇15

秋风秋意吹起落叶片片,这样的时节最适合看红楼梦了,一瓶王熙凤的油嘴滑舌,直率毒辣,体验林黛玉的少女纯真诱惑视频为贾宝玉的不目光明和自由不羁。

生而有幸能一品中国名著红楼梦里的爱恨之巅,纵观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处处小心翼翼,也处处惹人怜爱,被质问及学业时答四书的她发现园中的姐妹皆不曾深读过学,在陌生的地方无依无靠,无读书无知己,他只能隐去光辉做一个寄人篱下的小姐。

然而贾宝玉是一个厌恶官场的男孩,同样闯入了林黛玉的世界里,从此也闯入了林黛玉的心里,因为她们有共同的赏读的书,共同喜欢的诗句,诗人共同在桃花林下吟诵诗句,不管世间道俗礼仪,他们超越了世间固化的观念,那也是因为如此,所以便一眼可望见他们的爱情故事,不能善始善终,终归是被固化的传统文化观念给拆散了。

袭人曾劝贾宝玉说,放着奶奶的贾宝钗不理不要搭理不搭理的林黛玉姑娘自己寻找不快乐吗?的确在温柔贤淑的贾宝钗面前,林黛玉不仅显得不够大方,而且还有些刻薄无理取闹,但正是林黛玉如此敢爱敢恨才令贾宝玉迎难而上,也令我由衷的佩服,这位女子,在世俗礼仪当前的那个时代,许多事情都不能随心所欲的去做,然而林黛玉却做到了超脱的境界,这样的女子怎么能不让别人心生怜爱呢?

但是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痴情更是令人惊叹,在听到林黛玉丫头,紫雀谎称林黛玉妹妹要离开贾府时,贾宝玉便发了一次狂,直到的确确认林黛玉不会离开后才渐渐缓了过来,贾宝玉究竟是对林黛玉有多欢喜呢,一生做了两次狂,两次都是为了林黛玉而狂,宝玉的喜与悲都来自林黛玉,林黛玉的悲与喜也都是来自贾宝玉。

两个敢于挑战世俗与世俗追求不同的两个人却不能够走在一起,这样的悲剧是观众所不喜欢也不愿意接受的,但在追求名利以利益为上,近亲相结亲上加亲的时代,这样的爱情是注定的悲剧,但他们有追求的精神却是永存的,从他们的语言文字从他们的吟诗作对,从他们的诗情画意中皆可体现出的淋漓尽致。

红楼梦教会我的是人生道路上直面自我的道理,更是勇于追求探索自我的精神,幸好在最好的年华里,看到过了,品尝过了红楼梦的.爱恨痴情。在为人处事上,我们不能过多的学习王熙凤,但是也要懂得变通,善于见风使舵。

读罢红楼,心头涌上一股酸楚。昔日的繁华烟消云散,红粉佳人香消玉殒,偌大的贾府早已人去楼空。那是一个繁荣时代的落幕,亦是一群妙龄女子的劫难。而当时那个冷月葬花魂的黛玉,可否安好?

我记得你清俊的容颜,记得你眼中的波光点点,记得你单薄孱弱的身躯,记得你过人的才识,记得你吟咏的《葬花吟》,记得你手捧落花和着泪水将青春埋葬。你是水做的女子,娇弱可人,多愁善感。阆苑仙葩、潇湘妃子,你是那个手捧诗卷、眼泪盈盈的女子。

你本是天上的一株仙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滴水之恩,转世下凡,发誓要将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你与宝玉相爱,本该是一对神仙眷侣,却遭到贾府众人的反对。你本就羸弱的身体承受不住突如其来的打击,你病倒了。突然有一天,卧病在床的你听闻了宝玉迎娶宝钗的消息,气急攻心,最终撒手人寰。

有人正燕尔新婚,有人却抑郁而终。偌大的贾府,在一片张灯结彩的祝福中,是否有人还会记得这个清高娇俏的女子?在一片对金童玉女的称赞中,是否有人会对这个佳人感到一丝痛惜?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终是佳人已逝,独留公子一人在凡间踟蹰。那个两弯笼烟眉、一双含情目的可人儿还是葬送在了贾府,葬送在了那个黑暗的年代。

黛玉,也许有人会说你只知柔弱,但我知道你清丽容貌下高傲的性格。你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在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本该小心翼翼如临深渊的你却清高不折,你以尖刻的话语揭露封建制度的黑暗,以诗人的才华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生命去维护爱情。你爱《西厢记》,追求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禁锢的自由恋爱,与封建礼教对弈,以自己的生命祭奠黑暗的年代。

我在红楼一角遇到了你,遇到了那个眉眼盈盈的你,遇到了那个才气无双的你,遇到了那个冷月葬花魂的你。黛玉葬花,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红颜已老,时光不复。我只愿你,还是那个浅笑倩兮的黛玉。

他年葬侬知是谁?

知是谁?

终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读《红楼梦》有感 篇16

梦时分,苍影茫

红烛春影锁高墙

离人泪,焚相思

谁人断却旧人肠?

“此生,我不再欠你!”潇湘馆苍凉与破碎的呻吟在凄清的中回荡,腐朽与死亡的气息似乎要将整个世界吞没。离纱帐中,形销骨立的人儿近乎癫狂地呢喃着,空洞的大眼里尽是一片茫然无际的死水,两行清泪簌簌地落下,随即隐入鬓中……

未几,玉殒。

她,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仙草,只因赤瑕宫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她才使得久延岁月,后又得其天地精华,遂脱却草胎木质换得人形。为报神瑛侍者灌溉之恩,她便许诺用自己一生的眼泪偿还与他,却未曾想,自己会触动红鸾,深陷于红尘俗世之中。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望着贾府内喜气洋洋的景象,黛玉孤寂地伫在窗前,轻轻的咳嗽着,几滴血珠便顺着嘴角滑落,滴在衣襟上,开出了几朵妖冶诡异的荼靡。她抚着眼角斑驳的泪痕,凝视着远方那桃谢李飞的萧条景象,轻叹道﹕“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这叹声中,竟带着几许啼血的悲凉与茫然。”

她恨呐,她恨这这死板愚昧的家族制度,恨这刻薄冷漠的人心,恨这封建腐朽的王朝啊!可她,又能怎么办呢?父母双亡的她,病靥缠身的她,在这偌大的贾府里,不过是一颗权利与地位的棋子罢了。她惜花,是因为她懂花那颗身不由己的心,一如她自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这是对“零落成泥碾作尘”花的怜惜,更是她对自身悲苦命运的嗟叹与痛诉啊!

秋风大作,漫卷起一地似血的残阳。她轻接过雪雁手中的白绫绢子,突然像是发狂似地,拼命地撕扯着它,眼中满是绝望的恨意与不甘。“宝玉,你为何要如此对我?”撕着撕着,眼泪便一发不可收拾地流了出来。兴许是动了肝火,登时又吐出一口鲜血来。随即,便叫人抬来火盆。“虚情假意,全都是骗我,全都是骗我!”这一声嘶鸣惨烈得直教人肝肠寸断,在场的丫鬟婆子们皆是一怔。她抱起怀中的诗稿,痴痴地望了几眼,手一扬,零散的诗稿便纷纷扬扬地落入火盆里,烧得越来越旺……

滴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在贴满喜字的怡红院里,宝玉幡然醒悟,原来,这一切都是众人精心编制的骗局!他早已失去了任何理智,推开极力阻拦的众人就往潇湘馆跑去……

“妹妹,我也为你弄了一身的病,你走了,我也是要跟你去了”看着床上早无半点气息的黛玉,泪水一滴一滴地从宝玉脸上滑落,落入黛玉的鬓角,眼角,甚至心尖。眼泪在细碎的阳光下熠熠闪光,映出一世界斑斓的悲伤。

离人泪,无情恨

空叫姻缘作孽缘。

泪,就这样不可遏制地淌入黑暗中,烙出一块一块的光斑。原来,谁也没有负过谁,一切的冤,一切的怨,只不过是天意弄人罢了。

在仙雾缭绕的赤瑕宫旁,一袭红衣的男子温柔的捧着一株蔫蔫发黄的绛珠草,良久,笑道:“小东西,从今以后,就由我来照顾你吧。”

一滴一滴的水珠从他的手中洒下来,就像一场雨,一场清凉的雨,纷纷扬扬的渗进了她的叶中,茎中,还有那柔软的心中,一丝莫名的情绪就这样悄悄蔓延……

滴不完相思血泪抛红豆,

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读《红楼梦》有感 篇17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生动地描述了18世纪末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人物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具有一些明显的艺术特色,值得后人品味和欣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中国书法、绘画、诗歌、歌曲、音乐等一切优秀的传统技法。并展现了一个社会生活的悲剧。比如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读《西厢记》,埋黛玉的花,救花救蝶,文清补皮毛,鲍芹造雪,黛玉烧文稿等。这些也都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的浮图、诗意的眉眼、聪慧的表情、深邃的笑容、动人的垂泪、脱俗的品味和天生的文采,这些都是作者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艺术修养培育出来的结果,她那充满诗画的特殊魅力始终荡漾在十二钗群里,东方文化的芬芳也就此散尽。曹雪芹真实再现了《红楼梦》中人物的复杂性,让我们读起来仿佛作品中的人物和生活中的人物一样真实。《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不可能是德、笨、善、恶、公平、正直的。不仅贾宝玉、林黛玉是把作者的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放在一起的主角,就连臭名昭著的.人物王力可凤姐也没有把她全部写坏,而是在可憎中夹杂着一些可爱,从而表现出各种矛盾复杂的现实情况,形成迷人的现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生活艺术描写,揭示其不同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一些不成文的、没有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中也有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读《红楼梦》有感 篇18

《红楼梦》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小学时,对它就耳熟能详,因为老师常常提到四大名著,有时还会顺带讲一些精彩的故事情节。不知为何从没看过四大名著的我却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正因如此我便让爸爸给买了一本。

《红楼梦》主要描述荣宁二府由胜极而衰的历史。从原本便兴盛的荣宁二府到“元春蒙恩受晋封”更是锦上添花,荣宠之至再到后来家道日衰,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中,真实演绎了中国古代贵族家庭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所以说《红楼梦》是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

从《红楼梦》中一位重要的人物王熙凤来看,荣宁二府内勾心斗角,赌、偷、骗横行,龌蹉之极,充分暴露了封建贵族家庭的腐朽及道德的沦丧。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等级分明,上下级的生活境况可谓是天壤之别。其中许多人物都是表里不一:明面上做的尽善尽美,背地里却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

那些人总带着一张虚伪的面具,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又隐藏着何种真实的面目?那虚伪的面目下又是怎样权利与欲望交织而成的扭曲的面容。现在,在当代那些官场之中不也是如此的?

《红楼梦》中生动形象的揭露了人性的丑陋。《红楼梦》也预示了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无可挽回的走向崩溃。那么试想一下,如果现今的社会,官场再如此腐败下去,那腐朽的历史会重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