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必读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家长必读读后感(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
看了《家长必读》一书后感慨颇深,就像卷首语说的一样,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对儿童影响较深的教育。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是家长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园地。许多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物在幼年时几乎都受到过良好家庭的影响。
孩子一旦降生,他既属于家庭,又属于国家和社会,一个品行端正有着良好教养和技能的孩子,成人后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子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
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这对80后的父母是一种挑战,在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父母自己也要与时俱进,共同学习。通过《家长必读》的学习,找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对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方面:书中说道“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这段话揭示了行动、习惯、性格、命运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变成人的天性,以至于今后所取得成就,创造的奇迹,多是人小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某个好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反之,坏习惯也可能影响一生,甚至铸就无法弥补的大错。我家宝宝在好习惯培养方面,还需要父母一起努力。每次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这点很重要,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正确的洗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刚开始时宝宝不是很配合,如果执意让她去洗手会很反感,讨厌洗手。如果父母和孩子回到家后一起去洗手,告诉她洗手的重要性,然后看到家长们也是这样做的,她会很自然地跟着你的身后,自己洗着手,并且让她在洗手这件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这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坚持,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
同时父母还要树立榜样作用,宝宝在阅读方面还不是很有兴趣,做为父母自己也意识到可能是家长做的不够好。如果仅仅是依赖老师在幼儿园对宝宝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和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这次幼儿园组织的“诵读经典阅读节活动”,宝宝比以前有进步啦!在家里的时候,就会拿出自己的故事书央求妈妈讲故事,这是在以前没有过的,这是宝宝一个很好的行为,做为父母要善于发现,抓住好的机会慢慢去引导,一个好的开始是很重要的!
每天回到家都要坚持为宝宝讲喜欢听的故事,睡前也为宝宝讲睡前故事,让她在故事中学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在宝宝看书的时候可以一起阅读,并且要深情并茂的,让她们能够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宝宝不愿看书的时候也不要强迫她,家长们可以换种方式,自己拿着书“津津有味,故作夸张的朗读”这样宝宝会很容易被吸引过来的。
通过种种方法和父母的努力与坚持,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着宝宝,不知不觉中就会让宝宝们形成很多的好习惯,这些好的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看到孩子们慢慢地受父母的影响学到了很多,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和习惯,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当然家长自身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坏习惯影响到宝宝,所以家长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很好的约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在《家长必读》这本书中我所学到的,并且学以致用,收获很大哦!这无疑给我们年轻的父母们起到了导师的作用。在今后的育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会细细去品味,去体会,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很庆幸有这样一本好书陪伴着我们年轻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2
昨天,学校发下一本小学一年级《家长必读》,早早的在辅导完孩子的功课后,与孩子一起读了一遍;收获真是不少,为我和孩子在开学两周里发生的疑惑提供了答案和有益的参考意见;对于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也是一个新课题,初步心得如下: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角色的该如何正确转换;孩子小学开学第一天回家,感受是最深的,小学的老师对学习和纪律的要求很严格,上课真辛苦;一下从在幼儿园里以玩为主业的孩子要转换到以学为主业势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要经过一阵痛苦的挣扎,在孩子挣扎和适应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就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孩子的疑惑和不理解,家长必须配合老师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安抚,帮助孩子减轻对“小学生”的恐惧感和压力感;
其次,如何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并不是进入小学才开始培养的,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懂事后,日常生活必须竖规矩,要让他们知道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把孩子向有利方向引导,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来培养学习习惯会更轻松一些;孩子从出生时候开始,就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着,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着好奇地想要去了解。不夸张地说,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积极地渴望着学习的,即使平时没有人教,但是只要自己感兴趣,她一样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把她喜欢和好奇的东西学的头头是道;但当孩子一但进入了学校,这样的渴望就消失了,他们开始厌倦学校的生活,开始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负担,一种枯燥但是必须要完成的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的学习,说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对孩子来说,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后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快乐”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孩子自然会充满自信,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就不会退缩,或者选择逃避,面对学习也能相对的快乐些;
再次,如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家长教育孩子不能以完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要试着用朋友相处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思想,用换位思考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并处理矛盾;孩子们发怒或是调皮捣蛋往往都是有极其隐秘的心理原因的。当他表现出烦躁、故意顶撞家长或者说粗话等,家长往往并没有注意到他这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心理意义。而只是批评孩子,这种批评就不能对症下药。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方式。孩子内心的苦闷若是无人知晓,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让孩子大声地说就是一种释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恼,而且他们因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称为问题的问题都会成为他们承重的精神负担。家长如果认真倾听孩子,哪怕是对孩子的苦恼不能给予任何实际的帮助,至少也会在精神上让孩子感觉家长是在支持和鼓励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常
最后,重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合理批评与表扬;进入小学后,家长要跟老师一样,把更多的爱藏在心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一个是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看到优点,就及时表扬;看到缺点就及时批评,不能一味表扬,也不能一味批评,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表扬时,不要说得完美无缺,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说得一无是处。
家长必须了解和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结合自己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因地制宜的教育和培养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3
因意外状况,没有及时读到儿子手中的这本《家长必读》,快读后,与子相处时所产生的摩擦、融洽,在此书中找到了一些共鸣。
作为家长,我感觉应该帮助孩子制订目标,但是不应该给孩子制造更多的压力和麻烦,让孩子心情平和,快乐学习,更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首先所做的是保证孩子吃饱穿暖,营养合理,不让孩子做个小馋猫,首先从馋嘴上将精力收回。其次,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孩子多会话,多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如果我们当家长的不对,也及时给孩子赔礼道歉,听听孩子的建议,尽可能地和子互动,疏通青春期孩子的心结和狂妄。
本书中,《人生三件事不可俭省》,让我感触颇深,学习、旅游、健康。与子日常交流中,也常常涉及到这些话题,感觉真好。逐渐长大了的孩子,对此也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和领悟。
读了《中考前,家长做好5门功课》这篇文章,感觉真棒,特别是第四点:做孩子可依靠的朋友,与他并肩奋斗。很多家长,迫于生计、应酬、或者自玩自乐,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要么指手画脚,要么放任自流,要么喋喋不休,都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或多或少的伤害,我的经验总结是:不妨做孩子忠诚的马屁精,与子牵手一起走。
孩子总有困惑、困顿、懈怠不前的时候,别心急,用家长的真诚而非命令,定会感悟长大着的孩子。或许此时稍稍落后了些,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但是,做家长的别心急,一定、一定、一定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给孩子一个充分、充分、充分信任的天空。
中考,我们期待着,用平和、平淡的心!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4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诉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对这尊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情使少女雕像突然活了,两人最终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爱”的巨大效应。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用在了教育预测实验中。他随意抽出学生进行测验,并开出了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结果8个月后的再次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任课教师受名单的影响,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又表现在与这些学生交往中的态度和情感上。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态度的积极影响,也就真的表现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主动配合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就是教育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确实,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学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态度、行为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在这期间她不肯上学,害怕所有的人,不愿与外界接触。而起因是初中二年级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使她当众出丑。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而这种相互关系在师生相处中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师爱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但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把爱和期待毫不吝啬地用在好学生身上,却不能持之以恒地给予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坏”学生。其实没有一个“坏”学生是天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人格,做学生情感的反应者,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将尊重和爱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和敢于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
孔子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欲来者不拒”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伦理精神,心是用心去换得的,我们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上,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一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体验成功,都能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中。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以为,爱与期待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5
有别于社会的万千职业,我们做父母,没有接受任何系统、严格的训练或者筛选,匆匆忙忙就上岗了。从小婴儿到现在的大班幼儿,陪伴他成长的这些年,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成长、不断磨砺。对于儿童的认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试误很多次,也有成功的喜悦。
这些天读到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的《家长必读(幼儿园分册)——江苏省教育系统家长学校教材》,对许多的内容深有共鸣,而有些又对平时的困惑作了深刻的解释和阐明,有了豁然开朗的兴奋。有这些几点感受:
一、打开与孩子沟通的大门
我们都知道,沟通很重要;而沟通看似简单,实则学问无穷。尤其做父母,不像幼儿教师受过系统训练,比较专业和理性。有时我们很纳闷,突然他不愿意早进教室;有时很奇怪,平时很愿意说说在园的趣事却突然怎么也不说了。不知不觉间有些细微的言行就把与孩子沟通的大门关上了,比如居高临下的姿态、无法与孩子共情、总是占据道德高位批评孩子等。《家长必读》教会我们,学会俯下身来,真正站到孩子的.立场,认真感受他的感受,理解他的心情。
二、交流——明明白白说清楚
沟通的大门打开了,有时我们还常常不会跟孩子交流。就像《家长必读》里说的,每当孩子屡屡犯同一个错误的时候,内心腾起一团火,“我刚才是怎么说的”像口头禅一样,常常摆在嘴边。可惜,“我刚才是怎么说的”没有明白进入孩子的心里,他有时可能真的不明白,不如直接和他说“不能用手拿菜放嘴里,我今天已经提醒过你两遍了。现在再跟你说最后一遍”来得直接、有效。
三、好习惯受用终生
孙云晓先生说,“好习惯对于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些年,我也越来越感受到这一点。好习惯一旦养成将受益终生,然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培养孩子的习惯,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家长的考验。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关注点应该是非在园期间的习惯。在园期间,有老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孩子的习惯不需担心;而回家后,会“原形毕露”,难以持续在幼儿园的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能够立足细微、循序渐进,提高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给予他充分锻炼的机会,并在这个基础上将我们的坚持做到持之以恒。
四、包容孩子,一起成长
对孩子的爱,是其成长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我们常本能地给予孩子“爱”,却忽略了对自身的不断修炼,在尺度、策略和方法的把握上有时不大准确。《家长必读》指出,尊重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尊重个体的差异,不以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纵向上关注孩子比起过去的他有哪些改进,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不足。也许,除了爱孩子,还需要学会欣赏孩子;在包容他、欣赏他的状态下,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家长必读》所倡导的正与我们沿河幼儿园一直以来秉持的幸福教育慢养理念所契合。教育应该是一种慢养的艺术,它需要我们能够拥有一种“慢慢来”的定力和耐心。真正做到“慢慢来”,聆听孩子心中的想法,沟通就没有障碍;真正做到“慢慢来”,不追求一蹴而就,好习惯才真正养成。愿以“慢慢来”的定力和耐心,陪伴小蜗牛慢慢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6
有幸阅读了学校下发的《家长必读》,受益非浅。它是结合当前社会、教育、生活等各方面,编写的一本具有时代性、科学性、针对性强的家长学校教材,该书大量例举了生动的故事,教会家长如何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如何指导孩子学会交往,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通过阅读,体会颇深。
一、知识很重要,但不能因学习知识而损害孩子的想象力、思考的兴趣。
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由一个问题决定:他想什么样的问题。或者说,一个人想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他是什么样的人。因此,一个人的想象力,思考的兴趣,远比他掌握了多少知识要重要。事实上,人类的知识,无论是谁,都无法穷尽掌握,那么,怎么办呢?只能是用的时候去学。什么时候用?就是在他学会独立思考时,他会遇到他没有掌握的知识,这个时候,他只要有想象力,有思考的兴趣,会一直的学下去,直到自己找到答案。因此,我对孩子学习的过程的关心,大于他学了什么。
二、规则很重要,但不能因为要求小孩遵守规则而损害独立思考的精神。
每一个人现在都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有问题了,但每一个人都不敢停下来,而深深的陷入了“囚徒困境”。这是为什么?每一个人独立思考的精神的缺乏,可能是一个方面的原因。对于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即我们国家这么多年了,为什么没能培养出大家来?我想,我们教育出来的人,独立思考精神的缺乏,可能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总之,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就是要在规则与独立思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三、快乐学习很重要,但不能因快乐学习而忽视韧性的培养。
里面有一个问题要澄清一下,很多人认为,倡导快乐学习,就是要让小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快乐的。我认为,这是偏颇的。因为,我们做一件事,不可能至始至终都是快乐的,而是伴随着痛苦的。快乐是什么?从心理学意义上来讲,快乐是痛苦的释放,因此,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我们自己应该也有体会,我们做一件事,做成了,我们很快乐,而且,相比之下,做成的这个过程,越是艰难,我们做成后的快乐体验就越多。因此,学习到知识这个过程的体验,就是培养和训练学生们的韧性。这种韧性,是他们一辈子做事的心理基础,是他们在今天的人生中能否耐受住挫折的基础。但这种体验,我们无法代替,我们只能看着他们、帮助他们、鼓励他们。
四、也来谈谈我的孩子教育的目标。对于家庭教育的目标,我在与一些朋友闲谈时说,对于我的女儿,教育的目标不是设定在她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上,我的目标设定在她什么时候能够独立的思考、独立的面对一些事情上。这样,她愉快的陪着我们父母一起走过生命中的一段历程,而且在没了我们之后,继续愉快的走完他的生命的历程,进而陪着她的孩子愉快的走过一段生命的历程。因此,我的目标设定为:在她十五周岁前,我的目光永远盯在她的身上,自然,这种盯着,她是没有明显感觉的,但我会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她的思想或行为有任何的风吹草动,我都能有所了解并迅速作出反应,这一段时期,我称为主动教育时期;在她十二周岁至二十周岁时期,我还会关注她,但即使她有了一些我认为的问题,我不会去主动干预,但若她主动来问我,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时期,我称为被动教育时期;在她二十周岁以后,我也有可能关注她,也有可能不关注她,即使她有了我认为的一些问题,我也不会主动干预,而且,即使她来问我,我也不一定回答,这一时期,我称为不教育时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的教育目标就是在她二十周岁前完成所有教育,到了二十岁以后,就完全放手不管。因为,那时,她就不是我孩子了,那时,她属于她自己,也属于这个世界。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7
小时候,家里兄妹多,父母忙着田间的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也没得闲,我和妹妹便完全成了自由人,吃完早饭,便开始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掏鸟窝,过家家,到吃午饭的时候,听到别人家的大人喊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才赶紧往家赶,吃饱了又接着玩儿。也许是父母太忙,那个时期也没有相关的幼儿教育书籍来指导他们怎么教育我们,父母们唯有能做的就是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告诉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一个正直,诚实,自信,勇敢,善良,乐观向上的人。
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我们都比较怕他,读小学三年级那年的端午节,我跟着同学到同学家里过节,两天后才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妈妈便虎着脸开始数落我,爸爸坐在堂屋里,脸上的表情很严肃。我当时已经意识到我做错了,很害怕,怕父亲打我,便站在大门边不敢出声。这时父亲走过来,拉着我让我坐在他的旁边,然后问我什么时候去的同学家,为什么要去,其实我是被同学家里种的一种花吸引了,那是一棵紫红色的花,她家种了好几棵,都开花了,很漂亮,我便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声音很校我估计父亲会打我,可我低着头等了很久,父亲都没有打我,只是告诉我如果喜欢那棵花自己家里也可以种,过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应该一家人在一起,而且接连两天不回家家里人会如何担心等,然后看着我,我记得那眼神很复杂。后来我渐渐明白,父亲的眼神里饱含了对我的期望、担忧、和对自己没有教育好我们的自责。
时光飞逝,转眼我也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当年养育我们的辛苦我现在深切的体验到了。也许是初为人母的欣喜,加上独生子女的环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时刻关注着。从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会喊爸爸,到撒着小脚丫到处跑,我们一直都很用心的照顾着。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教育方面的问题。父辈的那一套只能是吃饱穿暖了,但教育呢,他们认为要上了学才正式开始,可我总觉得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从上学后开始,应该从她更小的时候就要有。于是便开始在网上搜罗养育孩子的知识,但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没有系统连贯性,让人感觉很盲目。比如说让孩子学识字的事情吧,当大家都在热议自家孩子可以识字100多,1000多字的时候,我们也有些着急了,便也开始每天教孩子认几个字,一个月下来,还真能认识了好几十个字,欢喜之余总感到有些不对劲,孩子只认识卡片上的字,放在书中就不一定能认识,也不能够理解字的含义,记忆也不深刻。我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星期不教认字,前面所教的字都可以忘得差不多。于是我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孩子正常的发育规律。直到从第一幼儿园领到《家长必读》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教育的弱点在哪里,在养育的过程在要注意哪些细节,怎样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怎样进行性格教育,应该上学了,怎样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等等。这下可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掌握了《家长必读》中的育儿观点,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参照这些观点,慢慢的渗透到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去,让孩子在玩在学,在学中健康成长。
现在,我的孩子四岁半了,我不再会刻意让我的孩子在家里认字,学这些本不是她这个年龄的应该掌握的知识,而是针对她的实际年龄,掌握符合她年龄的实际基础知识,比如按时休息、起床、自己洗嗽穿衣、自已吃饭不挑食、自己事情自己做,给我们做小帮手、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正确的写字姿势、亲子阅读、做手工、玩游戏等等,扎扎实实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好的性格的养成对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会在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一起看会儿书,孩子看图画书,我看《家长必读》,和孩子一起学习。俗话说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感谢一幼为我们家长无偿提供了《家长必读》这套好书,为我们教育孩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将会和一幼一起用真心共同浇灌祖国的未来花朵,用真爱共同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8
昨天,学校发下一本小学一年级《家长必读》,早早的在辅导完孩子的功课后,与孩子一起读了一遍;收获真是不少,为我和孩子在开学两周里发生的疑惑提供了答案和有益的参考意见;对于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教育也是一个新课题,初步心得如下: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角色的该如何正确转换;孩子小学开学第一天回家,感受是最深的,小学的老师对学习和纪律的要求很严格,上课真辛苦;一下从在幼儿园里以玩为主业的孩子要转换到以学为主业势必在精神上和肉体上要经过一阵痛苦的挣扎,在孩子挣扎和适应的过程中老师和家长就充当了很重要的角色,孩子的疑惑和不理解,家长必须配合老师在心理上给予更多的安抚,帮助孩子减轻对“小学生”的恐惧感和压力感;
其次,如何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习惯并不是进入小学才开始培养的,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懂事后,日常生活必须竖规矩,要让他们知道在某些原则性问题上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把孩子向有利方向引导,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来培养学习习惯会更轻松一些;孩子从出生时候开始,就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着,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是充满着好奇地想要去了解。不夸张地说,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积极地渴望着学习的,即使平时没有人教,但是只要自己感兴趣,她一样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把她喜欢和好奇的东西学的`头头是道;但当孩子一但进入了学校,这样的渴望就消失了,他们开始厌倦学校的生活,开始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负担,一种枯燥但是必须要完成的活动。让孩子在快乐中的学习,说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对孩子来说,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后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快乐”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孩子自然会充满自信,面对学习上的困难就不会退缩,或者选择逃避,面对学习也能相对的快乐些;
再次,如何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家长教育孩子不能以完全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要试着用朋友相处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思想,用换位思考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并处理矛盾;孩子们发怒或是调皮捣蛋往往都是有极其隐秘的心理原因的。当他表现出烦躁、故意顶撞家长或者说粗话等,家长往往并没有注意到他这种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深层心理意义。而只是批评孩子,这种批评就不能对症下药。
倾诉是一个很好的发泄方式。孩子内心的苦闷若是无人知晓,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精神负担,让孩子大声地说就是一种释放的方式,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苦恼,而且他们因为心智的薄弱,承受能力更脆弱,一些在成人世界根本不能称为问题的问题都会成为他们承重的精神负担。家长如果认真倾听孩子,哪怕是对孩子的苦恼不能给予任何实际的帮助,至少也会在精神上让孩子感觉家长是在支持和鼓励自己,而不是和自己在相反的立常
最后,重视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合理批评与表扬;进入小学后,家长要跟老师一样,把更多的爱藏在心底;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家长应及时与学校联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表现,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且还应信赖老师,教师向家长反映学生的情况,绝大多数是出于对学生的爱护,出于培养下一代的责任心。因此家长应配合教师共同教育好孩子。一个是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孩子,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看到优点,就及时表扬;看到缺点就及时批评,不能一味表扬,也不能一味批评,应该表扬与批评相结合。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表扬时,不要说得完美无缺,批评时,不能简单粗暴,说得一无是处。
家长必须了解和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结合自己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因地制宜的教育和培养孩子,让孩子在学习中快乐的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9
看了《家长必读》一书后感慨颇深,就像卷首语说的一样,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对儿童影响较深的教育。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是家长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园地。许多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物在幼年时几乎都受到过良好家庭的影响。
孩子一旦降生,他既属于家庭,又属于国家和社会,一个品行端正有着良好教养和技能的孩子,成人后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子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
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这对80后的父母是一种挑战,在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父母自己也要与时俱进,共同学习。通过《家长必读》的学习,找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对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方面:书中说道“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这段话揭示了行动、习惯、性格、命运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变成人的天性,以至于今后所取得成就,创造的奇迹,多是人小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某个好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反之,坏习惯也可能影响一生,甚至铸就无法弥补的大错。我家宝宝在好习惯培养方面,还需要父母一起努力。每次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这点很重要,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正确的洗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刚开始时宝宝不是很配合,如果执意让她去洗手会很反感,讨厌洗手。如果父母和孩子回到家后一起去洗手,告诉她洗手的重要性,然后看到家长们也是这样做的,她会很自然地跟着你的身后,自己洗着手,并且让她在洗手这件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这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坚持,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
同时父母还要树立榜样作用,宝宝在阅读方面还不是很有兴趣,做为父母自己也意识到可能是家长做的.不够好。如果仅仅是依赖老师在幼儿园对宝宝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和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这次幼儿园组织的“诵读经典阅读节活动”,宝宝比以前有进步啦!在家里的时候,就会拿出自己的故事书央求妈妈讲故事,这是在以前没有过的,这是宝宝一个很好的行为,做为父母要善于发现,抓住好的机会慢慢去引导,一个好的开始是很重要的!
每天回到家都要坚持为宝宝讲喜欢听的故事,睡前也为宝宝讲睡前故事,让她在故事中学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在宝宝看书的时候可以一起阅读,并且要深情并茂的,让她们能够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宝宝不愿看书的时候也不要强迫她,家长们可以换种方式,自己拿着书“津津有味,故作夸张的朗读”这样宝宝会很容易被吸引过来的。
通过种种方法和父母的努力与坚持,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着宝宝,不知不觉中就会让宝宝们形成很多的好习惯,这些好的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看到孩子们慢慢地受父母的影响学到了很多,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和习惯,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当然家长自身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坏习惯影响到宝宝,所以家长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很好的约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在《家长必读》这本书中我所学到的,并且学以致用,收获很大哦!这无疑给我们年轻的父母们起到了导师的作用。在今后的育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会细细去品味,去体会,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很庆幸有这样一本好书陪伴着我们年轻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0
拿到这本书很久了,一直空闲的时候反复在阅读每一章节,感觉这是一本简单、通透、很实用的书。对于我们八零后这代家长,在教育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方面有着莫大的帮助和指引。我读了这本书是受益匪浅的,这本书结合了当下发生的真实案例,让我们家长感同身受,从而更好结合自己情况反思家长的不足之处。比起以前一些专家死板的大道理更通俗易懂。
本书共十二讲,每一讲都是由问题——案例——分析——建议——实践五个部分组成。清晰的脉络很方便阅读。每一讲都很实用并且很有感触,尤其第一篇“更新关念,走出误区”。文里有一句话说的很对:“家庭教育
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其次才能谈得上教育孩子。”其实班主任李老师每次家长会都会和我们家长探讨沟通这个问题,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生下来的第一任老师。耳濡目染的家庭氛围是能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举止投足等等的方方面面。比如最简单的说普通话、不说脏话,即便在学校老师怎样苦口婆心地纠正,家长在家不配合不营造,孩子还是不会去说,不会坚持去说。虽然我和孩子的爸爸文化水平都不高,但是我们和孩子走的最近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都做了沟通,最起码当着孩子面前不能说脏话,尽力不用地方语言和孩子说话,
我感觉现在经过班主任李老师精心的`指导和教育,家长努力的配合,孩子的普通话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文明了。而且慢慢还爱上阅读,喜欢上了朗诵,让孩子更加有自信了!就像书里说的一样:“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直接影响着孩子日后的发展的潜力和趋向……”家长要从态度和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慢慢引导孩子。21天反复做一件就会成为“习惯”,所以我们去责怪孩子这样不好,那样不听话,不如自我反省下作为家长给孩子平时塑造的什么形象,让孩子在我们身上学到了什么?……这些都是
读完这本书的深刻体会。
《小学生家长必读》这本书是值得珍藏的“宝典”,应该经常翻阅、品读,以上一点点个人心得,我们家长会积极配合李老师,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1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正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营造了一个让家长放心,孩子开心的学习环境,在学校里,孩子们度过了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和老师,同学们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心里,老师讲的话语是份量最重的,老师是他们最尊敬的人,作为家长,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在老师的关心,爱护下,孩子一天天快乐的学习,成长。我们也能理解,老师每天要面对这么多的学生,工作量非常大,非常辛苦,作为家长,也应当积极配合好你们的工作,承担好自己的责任,通过不断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认知,大家一起来面对今天这样一个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一起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把孩子教育好?记得李永康小时候住在乡下时,每次我们一拿起扫帚扫地时,他就会非常高兴的也来扫地,抢下我们手里的东西,很努力地在扫地,但每次我们都会阻止他,因为我们认为他根本不会扫地,我们觉得按照我们大人的方法才叫扫地,现在想起来,其实他也是在照自己的方法在做一件事,而且很努力,作为家长,看到这个场景,是不是除了笑笑阻止他之外,可以有更好的.方法呢。
其实现在有很多时候,我们是把自已对事物的看法,做法,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且有的时候方式,方法是比较粗暴的。我们不会用他们的眼晴来看世界,也没有理由强迫他们用我们的眼光来看啊!我们常常觉得自已很有道理,却忘了孩子们是要生活在未来的,而我们是生活在现在,现在社会发展是如此的迅速,其实我们可以回头看看过去的二十年,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又改变了多少呢?我想我们是找不到一个万能的钥匙,来为孩子的未来去解开任何的难题。我们可以教他知识,然而道理只能靠他自已
去领悟。那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来把握的呢?《家长必读》里面,有很多闪耀着人性的故事,我觉得这种人性化的教育方式,是值得每个家长都应该好好去探究的,其实每个小朋友都很聪明,但是在成长过程中,不是都能把聪明积累成智慧的,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古人是远没有现代人长寿,也提出要三十岁才能确立人生观,观值观,再坚持十年才能知道对不对,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工夫,而不是急功近利,我们想让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应当有正确思维方式,处事能力。所以现在才会越来越重视人性化的教育。在智商之外,还有情商的说法。其实人性化的教育,并不一定要写在纸上,挂在嘴边,生活也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家长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如今教育的手段并不缺乏,各种的学习班也数不胜数,作为家长,应该厘清一下思路,拓展一下眼光,以更大的胸怀来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孩子不仅属于家庭,将来也属于社会。正如《家长必读》一书开篇,我们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2
看了《家长必读》一书后感慨颇深,就像卷首语说的一样,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也是对儿童影响较深的教育。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课堂,是家长培养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园地。许多事业上卓有成就的人物在幼年时几乎都受到过良好家庭的影响。
孩子一旦降生,他既属于家庭,又属于国家和社会,一个品行端正有着良好教养和技能的孩子,成人后会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孩子出生后通常都是由家庭抚育孩子成长,孩子首先接受的是来自于家庭对他的教育,孩子是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家庭进入学校的。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基础对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质量。
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呢?这对80后的父母是一种挑战,在做好家庭教育的同时,父母自己也要与时俱进,共同学习。通过《家长必读》的学习,找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对于孩子好习惯的培养方面:书中说道“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这段话揭示了行动、习惯、性格、命运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像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甚至变成人的天性,以至于今后所取得成就,创造的奇迹,多是人小时候形成的习惯所支撑的。
良好的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某个好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受益终身,反之,坏习惯也可能影响一生,甚至铸就无法弥补的大错。我家宝宝在好习惯培养方面,还需要父母一起努力。每次从幼儿园接孩子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这点很重要,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正确的洗手,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刚开始时宝宝不是很配合,如果执意让她去洗手会很反感,讨厌洗手。如果父母和孩子回到家后一起去洗手,告诉她洗手的重要性,然后看到家长们也是这样做的,她会很自然地跟着你的身后,自己洗着手,并且让她在洗手这件事中能够体会到乐趣,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个好习惯。这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坚持,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
同时父母还要树立榜样作用,宝宝在阅读方面还不是很有兴趣,做为父母自己也意识到可能是家长做的不够好。如果仅仅是依赖老师在幼儿园对宝宝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更多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和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这次幼儿园组织的“诵读经典阅读节活动”,宝宝比以前有进步啦!在家里的时候,就会拿出自己的故事书央求妈妈讲故事,这是在以前没有过的,这是宝宝一个很好的行为,做为父母要善于发现,抓住好的机会慢慢去引导,一个好的开始是很重要的!
每天回到家都要坚持为宝宝讲喜欢听的故事,睡前也为宝宝讲睡前故事,让她在故事中学知识,明白更多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培养阅读的好习惯。家长在宝宝看书的时候可以一起阅读,并且要深情并茂的,让她们能够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宝宝不愿看书的时候也不要强迫她,家长们可以换种方式,自己拿着书“津津有味,故作夸张的朗读”这样宝宝会很容易被吸引过来的。
通过种种方法和父母的努力与坚持,就会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着宝宝,不知不觉中就会让宝宝们形成很多的好习惯,这些好的习惯会让他们受益终身的。看到孩子们慢慢地受父母的影响学到了很多,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和习惯,那种成就感是不言而喻。当然家长自身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不要让自己的坏情绪,坏习惯影响到宝宝,所以家长自身的行为举止和很好的约束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是在《家长必读》这本书中我所学到的,并且学以致用,收获很大哦!这无疑给我们年轻的父母们起到了导师的作用。在今后的育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会细细去品味,去体会,从而取得更大的收获。很庆幸有这样一本好书陪伴着我们年轻父母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3
小时候,家里兄妹多,父母忙着田间的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也没得闲,我和妹妹便完全成了自由人,吃完早饭,便开始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掏鸟窝,过家家,到吃午饭的时候,听到别人家的大人喊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才赶紧往家赶,吃饱了又接着玩儿。也许是父母太忙,那个时期也没有相关的幼儿教育书籍来指导他们怎么教育我们,父母们唯有能做的就是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告诉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一个正直,诚实,自信,勇敢,善良,乐观向上的人。
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我们都比较怕他,读小学三年级那年的端午节,我跟着同学到同学家里过节,两天后才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妈妈便虎着脸开始数落我,爸爸坐在堂屋里,脸上的表情很严肃。我当时已经意识到我做错了,很害怕,怕父亲打我,便站在大门边不敢出声。这时父亲走过来,拉着我让我坐在他的旁边,然后问我什么时候去的同学家,为什么要去,其实我是被同学家里种的一种花吸引了,那是一棵紫红色的花,她家种了好几棵,都开花了,很漂亮,我便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声音很校我估计父亲会打我,可我低着头等了很久,父亲都没有打我,只是告诉我如果喜欢那棵花自己家里也可以种,过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应该一家人在一起,而且接连两天不回家家里人会如何担心等,然后看着我,我记得那眼神很复杂。后来我渐渐明白,父亲的眼神里饱含了对我的期望、担忧、和对自己没有教育好我们的自责。
时光飞逝,转眼我也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当年养育我们的辛苦我现在深切的体验到了。也许是初为人母的欣喜,加上独生子女的环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时刻关注着。从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会喊爸爸,到撒着小脚丫到处跑,我们一直都很用心的照顾着。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教育方面的问题。父辈的那一套只能是吃饱穿暖了,但教育呢,他们认为要上了学才正式开始,可我总觉得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从上学后开始,应该从她更小的时候就要有。于是便开始在网上搜罗养育孩子的知识,但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没有系统连贯性,让人感觉很盲目。比如说让孩子学识字的事情吧,当大家都在热议自家孩子可以识字100多,1000多字的时候,我们也有些着急了,便也开始每天教孩子认几个字,一个月下来,还真能认识了好几十个字,欢喜之余总感到有些不对劲,孩子只认识卡片上的字,放在书中就不一定能认识,也不能够理解字的含义,记忆也不深刻。我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星期不教认字,前面所教的`字都可以忘得差不多。于是我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孩子正常的发育规律。直到从第一幼儿园领到《家长必读》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教育的弱点在哪里,在养育的过程在要注意哪些细节,怎样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怎样进行性格教育,应该上学了,怎样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等等。这下可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掌握了《家长必读》中的育儿观点,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参照这些观点,慢慢的渗透到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去,让孩子在玩在学,在学中健康成长。
现在,我的孩子四岁半了,我不再会刻意让我的孩子在家里认字,学这些本不是她这个年龄的应该掌握的知识,而是针对她的实际年龄,掌握符合她年龄的实际基础知识,比如按时休息、起床、自己洗嗽穿衣、自已吃饭不挑食、自己事情自己做,给我们做小帮手、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正确的写字姿势、亲子阅读、做手工、玩游戏等等,扎扎实实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好的性格的养成对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会在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一起看会儿书,孩子看图画书,我看《家长必读》,和孩子一起学习。俗话说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感谢一幼为我们家长无偿提供了《家长必读》这套好书,为我们教育孩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将会和一幼一起用真心共同浇灌祖国的未来花朵,用真爱共同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4
古希腊有一个传说: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在完成一座少女雕像时倾诉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情感,并对这尊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情使少女雕像突然活了,两人最终相聚在一起。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爱”的巨大效应。后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它用在了教育预测实验中。他随意抽出学生进行测验,并开出了一张“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结果8个月后的再次测验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是因为任课教师受名单的影响,对这些“有发展前途”的学生抱有更大的期待,这种期待又表现在与这些学生交往中的态度和情感上。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态度的积极影响,也就真的表现出教师期待中的反应,主动配合而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种因教师的期待而潜移默化促成学生进步的心理作用就是教育心理学上非常经典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确实,教师对学生的友善、亲近和期望对学生的智力、学业乃至一生的发展都有十分明显和积极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态度、行为实际上是学生一生成败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我国著名作家三毛曾经患有严重的自闭症,时间长达7年,在这期间她不肯上学,害怕所有的人,不愿与外界接触。而起因是初中二年级因为成绩不佳,一个数学教师在她的眼上画了两个“鸭蛋”,使她当众出丑。有人认为这一心理疾患还是她后来自杀身亡、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恒爱之,敬人者恒敬之”。而这种相互关系在师生相处中更为重要,在生活中师爱帮助学生成长的例子比比皆是,据说杜鲁门总统的成功就与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但很多时候教师可以把爱和期待毫不吝啬地用在好学生身上,却不能持之以恒地给予那些更需要帮助的“坏”学生。其实没有一个“坏”学生是天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人格,做学生情感的反应者,不断地为学生提供表现和成功的机会,将尊重和爱渗透于教育教学中,使学生快乐地成长,这和敢于惩罚学生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
孔子早在几千年之前就有“欲来者不拒”的有教无类的教育伦理精神,心是用心去换得的,我们应该把“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上,发掘学生的潜能、关注他们一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学习、体验成功,都能沐浴在爱和希望的阳光中。
所以,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以为,爱与期待是最好的教育。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5
开学后,通过阅读了《家长必读》一书后,让我得到了启示,同时也反思作为家长在小孩教育方面许多不足的地方。书中每一节都从“案例实录、案例分析、专家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特别是“学习篇、心理篇”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感触良多,有时对在小孩学习生活上出现的各种状况,都能在书中得到解答。
刚步入一年级的小朋友,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能否顺利实现这一转折,将会对他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认为:
首先要培养小孩一个良好地学习习惯。正如书中所说,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后面的知识学习打好坚实地基础,坚持让小孩坐得住、上课能认真听讲、不开小差、不与同桌讲小话、积极举手发言、认真独立完成老师每天布置的作业;而家长则坚持督促小孩在独立完成作业时的坐姿、书写是否公正、作业是否正确并坚持“签字确认”制度;坚持与小孩每天进行短期沟通交流,询问学校每天发生的事情,并对这些事情进行分析与交流,通过每件事情来了解小孩的内心想法;而且尽可能多抽出时间陪小孩。要引导小孩在家中读书的习惯,将他从手机、电脑、电视中解脱出来,没事的`时侯要带小孩去图
书市场购买小孩喜欢的课外书,激发小孩阅读兴趣,与小孩一同阅读、一同分享读书的快乐。总之,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让小孩懂得学习的乐趣才能真正体会快乐的意义,学习知识才能事半功倍。
其次要成为小孩的知心人。现在的家长们对小孩期望特别大,都希望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家、什么家,所以对他们的要求也特别多,都希望小孩能完全按家长的意愿去做每一件事,每一步都要按家长的意愿走。原来家长叫小孩做什么,小孩就会做。但我现在却发觉,家长要求小孩的话可能不会完全听,有时还会同家长顶嘴,你要这样,他却偏要那样。如英语老师布置每天至少读15分钟英语课文,原来我们规定吃饭前读完,可他却偏要吃完饭才读。而且总希望家长们什么事情都要顺着他,如果有什么事不如他意,他就会生闷气。有时一家人一起看电视,小孩想看动画片,他就必须要换台。针对这样现象,我也从书中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到特别受用,不能一味娇惯小孩,要同小孩讲清道理,指正小孩的不对之处,提出批评,要将小孩当成朋友一样沟通,用心交流,要多鼓励让他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给他制造学习压力,正如英语课上小孩总是不敢大声朗读和背诵英语课文,通过沟通了解小孩是自信心不够,怕读错这种心理造成的,知道这个问题点后,每天15分钟课后朗读时间,我们都会要求小孩大声跟读和妈妈陪读,从而保证了15分钟课后朗读的学习质量。
这本书,每一篇每一节都值得家长们认真读认真思考对许多现象都进行了分析,推荐了方法,值得借鉴,所以我们家长要在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孩子会更加快乐的成长和学习。同时我们家长也非常期待阅读《家长必读2年级版》。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6
读了《家长必读》之后,才明白如何培养和教育好孩子,如何让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如何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怎样才能做孩子的合格父母……
一、让孩子愉快的适应小学生活
小学是人生求知的第一步,所以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与父母的教育密不可分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父母起着极为重要的因素,父母应该帮助孩子迈开人生的第一步,重点培养孩子爱学习,会学习,这里也包含父母的付出和坚持。
二、做也孩子子的知心人
作为父母,不但是孩子的知心朋友,我们要关注和了解孩子的思想,不但从物资上得到满足,而且精神上也要满足,用心倾听孩子的`内心,他们也有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也需要父母的理解,所以,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我们是他们的崇拜对象。平时,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三、好习惯成就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父母的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作为父母,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从中受益,“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这是叶圣陶先生和一句名言,他导出了教育的深刻内涵和真谛。习惯有习惯有很多,如:行为习惯、心灵习惯、作息习惯、关爱尊重习惯、洗漱习惯、珍爱生命习惯、思考习惯、合作共赢习惯、阅读习惯、卫生习惯等一系列习惯,所以说要养成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二天就能做到的,要持之以恒,如果在溺爱中养成不良的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身,失去健康成长的机会。
四、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批评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她们有自己的思维,如果一不小心伤害她们的心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家长在批评孩子时一定要先了解孩子为什么会犯错,然后面对孩子,让孩子看着自己的眼睛来回答问题,这样,家长和孩子平等的交流,孩子才会放松的回答家长的问题。如果一上来就训导孩子,反倒效果不好,孩子只会哭。所以家长一定要心平气和、同一角度与孩子交流。
五、如何做个合格的父母
天底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要做个合格的父母是要付出很多。在合格父母的基础上一定要学会研究自己的孩子,父母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在校实际情况、学习成绩,每天还要查看下孩子的作业,遇到孩子不会的,家长不能马上把答案告知她,而是引导她怎么做,下次再遇到同样地题目就会了。做一个睿智的父母——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更精彩。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7
小时候,家里兄妹多,父母忙着田间的农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天也没得闲,我和妹妹便完全成了自由人,吃完早饭,便开始和同村的小伙伴一起掏鸟窝,过家家,到吃午饭的时候,听到别人家的大人喊自家的孩子回家吃饭才赶紧往家赶,吃饱了又接着玩儿。也许是父母太忙,那个时期也没有相关的幼儿教育书籍来指导他们怎么教育我们,父母们唯有能做的就是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告诉我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做一个正直,诚实,自信,勇敢,善良,乐观向上的人。
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从小我们都比较怕他,读小学三年级那年的端午节,我跟着同学到同学家里过节,两天后才回家。还没到家门口,妈妈便虎着脸开始数落我,爸爸坐在堂屋里,脸上的表情很严肃。我当时已经意识到我做错了,很害怕,怕父亲打我,便站在大门边不敢出声。这时父亲走过来,拉着我让我坐在他的旁边,然后问我什么时候去的同学家,为什么要去,其实我是被同学家里种的一种花吸引了,那是一棵紫红色的花,她家种了好几棵,都开花了,很漂亮,我便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声音很校我估计父亲会打我,可我低着头等了很久,父亲都没有打我,只是告诉我如果喜欢那棵花自己家里也可以种,过节是全家团聚的日子,应该一家人在一起,而且接连两天不回家家里人会如何担心等,然后看着我,我记得那眼神很复杂。后来我渐渐明白,父亲的眼神里饱含了对我的期望、担忧、和对自己没有教育好我们的自责。
时光飞逝,转眼我也为人母,有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当年养育我们的辛苦我现在深切的体验到了。也许是初为人母的欣喜,加上独生子女的环境,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时刻关注着。从七个月会坐,八个月会爬会喊爸爸,到撒着小脚丫到处跑,我们一直都很用心的照顾着。但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教育方面的问题。父辈的那一套只能是吃饱穿暖了,但教育呢,他们认为要上了学才正式开始,可我总觉得孩子的教育不应该是从上学后开始,应该从她更小的时候就要有。于是便开始在网上搜罗养育孩子的知识,但经常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没有系统连贯性,让人感觉很盲目。比如说让孩子学识字的事情吧,当大家都在热议自家孩子可以识字100多,1000多字的时候,我们也有些着急了,便也开始每天教孩子认几个字,一个月下来,还真能认识了好几十个字,欢喜之余总感到有些不对劲,孩子只认识卡片上的字,放在书中就不一定能认识,也不能够理解字的含义,记忆也不深刻。
我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星期不教认字,前面所教的字都可以忘得差不多。于是我意识到我的教育方式偏离了孩子正常的发育规律。直到从第一幼儿园领到《家长必读》后,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教育的弱点在哪里,在养育的过程在要注意哪些细节,怎样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怎样进行性格教育,应该上学了,怎样让孩子顺利过渡到幼儿园,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等等。这下可让我们吃了颗定心丸,掌握了《家长必读》中的育儿观点,我们可以从现实生活出发,参照这些观点,慢慢的渗透到日常的幼儿教育中去,让孩子在玩在学,在学中健康成长。
现在,我的孩子四岁半了,我不再会刻意让我的孩子在家里认字,学这些本不是她这个年龄的应该掌握的知识,而是针对她的实际年龄,掌握符合她年龄的实际基础知识,比如按时休息、起床、自己洗嗽穿衣、自已吃饭不挑食、自己事情自己做,给我们做小帮手、帮着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正确的写字姿势、亲子阅读、做手工、玩游戏等等,扎扎实实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好的性格的养成对以后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会在每天晚饭后,和孩子一起看会儿书,孩子看图画书,我看《家长必读》,和孩子一起学习。俗话说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父母是学出来的。感谢一幼为我们家长无偿提供了《家长必读》这套好书,为我们教育孩子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我们将会和一幼一起用真心共同浇灌祖国的未来花朵,用真爱共同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家长必读读后感 篇18
读完《家长必读》这本书我感慨万千,为学校安排我们家长学习《家长必读》感到感谢,为孩子感到庆幸,因为这本书,我们就能在他以后成长学习中给他正确的帮助;又为自己对小学学习的理解感到羞愧。
好奇,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么在他的天性中引导他去学习,爱学习,这是我们家长特别要注意的。“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学者不如乐之者”,孩子从出生时候开始,就在以惊人的速度学习着,对于周围的一切,充满着好奇。不夸张地说,学习是孩子的本能,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渴望着学习的,顺着他们的好奇心旁征博引,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及自然科学知识来引导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他们喜欢学习,让他们沉浸学习中,在知识中汲取苷汁;让“孩子在快乐中的学习”,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后才能真正体会得到“快乐”的意义。
幼儿园主要是在玩中学习,进入小学就要全面系统的有固定作息时间的学习,开始他们可能不适应但我们家长不能让他对知识的渴望消失,让他们开始厌倦学校的生活,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负担,一种枯燥。我们要正确的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习惯并不是全部进入小学才开始培养的`,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必须从小就培养,以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基础来培养学习习惯会更轻松一些;“少成即天性,习惯成自然”,好习惯是人生发展的奠基,没有好的习惯就没有健康的身体和美好的明天;个性是潜意识与生俱来的也是后期教育发展形成的,个性化教育就是发现孩子的潜在天赋,让孩子在某个方面择优更好的发展;所以我一定从小就要注重孩子个性的培养,培养孩子有个良好的个性。
良好的个性一般指:具有崇高的理想广博而专一的兴趣爱好,自信,自强,自立,自主,自持的性格,活波、开朗、灵活、平稳的气质等等;家庭是培养孩子优良个性的沃土,我们家长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培养优良个性的环境;比如带孩子旅游,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让他在旅游中学习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知识,并把旅游看成锻炼的机会。带孩子锻炼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不轻易放弃的个性。
等等;对孩子与人与同伴交往采取积极的态度,让孩子多交朋友,开朗,自由但不能放任自由;经常教育孩子树立自信心,并给孩子成功的体验以培养其自信心;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后,孩子自然会充满自信,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就不会退缩,或者选择逃避而是大胆的面对;这也是古人常说的“给予”的诠释,最低等的给予是钱财,高等点的给予是“技”,最高等的给予是“思”。
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就是我们每位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给予”;教育孩子,自己要走到孩子心里面去,身教重于言传,尊重孩子,给孩子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给孩子一个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威严,“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惧,而生孝”;走到孩子心里去,了解和倾听自己孩子的心声,结合自己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因地制宜的教育和培养孩子,给孩子一些自主权,不要过份给孩子压力,让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