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名著读书心得

2024/05/11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名著读书心得(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名著读书心得 篇1

《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的吴承恩。他所写的人物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但是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聪明机智的孙悟空。《西游记》也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当读起它,我的.心里就很快乐,很充实。

特别是”大闹天宫“,非常有意思!孙悟空取得金箍棒、当了美猴王,自封为”齐天大圣“。太上老君请孙悟空上天做弼马温。当孙悟空知道弼马温是当马夫时,气得打坏了马院、捣毁了云霄宝殿,打伤了天兵天将,玉帝只好求如来佛祖前来相助……如来佛祖用高大的五行山压住了野性十足的孙悟空,又用封条加固,使孙悟空寸步难移、插翅难逃。这集”大闹天宫“好看吧!告诉你下面还有更精彩呢!

在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用自己的聪明机智和一身本领保护了师父。但有时候,孙悟空也会与师父有点小摩擦。可我认为这些事归根结底都是唐僧的错。一次,孙悟空将一群强盗杀死了,唐僧就要孙悟空走,孙悟空自己回了花果山。等唐僧明白了之后,还是让猪八戒将悟空请了回来。经过重重考验,师徒俩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有一集”猴王保唐僧“也不错哦!孙悟空一直被压在五行山底下,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途经五行山脚下,听到孙悟空叫:”师傅,师傅!“心肠很软的他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悟空拜唐僧为师,唐僧收了他为第一个徒弟,取名为”行者“。就这样,孙悟空保唐僧西去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功劳很大,然而却好几次被师傅唐僧误解了、驱赶走了。最终,师徒四人到达西天的雷音寺,才取得真经。

还有一集比较搞笑,叫”夺宝莲花洞“,师徒四人来到莲花洞。悟空叫八戒去看看有没有妖怪,结果懒惰的八戒却睡着了,焦急万分的悟空就变成一只小鸟将他啄醒,八戒只好再次寻妖,结果这次真的遇见妖怪,吓得惊慌失措,但还是鼓起勇气与妖魔斗争,可是仍敌不过,被妖魔抓走了。最后还是孙悟空帮了忙,救出了八戒,取得莲花洞中的宝贝。

当然,经典的故事除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猴王保唐僧“、”夺宝莲花洞“外,还有”高老庄收八戒“、”八戒大战流沙河“、”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盘丝洞“、”火焰山“”天竺国“等等。每个故事都很生动。故事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像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我都很喜欢,但是,最喜欢的还是机智坚强、勇敢可爱的孙悟空。

《西游记》告诉我们:为了追求寻找甚至实现一个目标,为了完成一项伟大的事业,必然会遇上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困难或挫折,我们一定得顽强地战胜这些困难和挫折。你看不是吗,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历经十四年寒暑,九九八十一磨难,与各路妖魔鬼怪进行搏斗,最后才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呀!

名著读书心得 篇2

毕淑敏的文章总能触动你内心的某一根弦,真的觉得很幸运,自己能在网上找到一个在线阅读的网站,有很多美文可看。

今天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更是让我百看不厌。“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我们最应该珍惜的就是自己,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记得开学的第一课,我的黑板上写的前几个字就是“珍爱生命”,我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很多,也有很事情要做。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会安全,一旦自己出现了任何问题,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会伤痛欲绝。

对于工作来说,我更是很重要。虽做不出什么出色的成绩,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要做的任何事情。我的孩子们每天会被我逗得开心大笑,那一张张笑脸总会让我充满力量。

有时我们总会拿自己的成功、财富来衡量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无论你是清洁工、还是富翁,只要我们用心的、努力的去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是多彩的。“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名著读书心得 篇3

打开《海底两万里》这部科幻著作,我怀着好奇的心和书中的主人公------自然科学家阿龙纳斯一起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

我们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南极和北极,遇见了许多罕见的海底动植物,还有暗道、遗址等等。

在全书的第一章,大家经历了艰辛漫长的海上航程,“林肯”号始终没有发现“海怪”的行踪,就在全船的人要失去耐心的时候,是法拉古舰长的坚持让他们终于找到了传说中的“海怪”。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这么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只有坚持,战胜失败,总能赢得成功!

当命运抛掷到“鹦鹉螺”号上后,阿龙纳斯很快就随遇而安,适应了艇上的环境,与尼德兰的被囚心里不同,他认为这是一次奇妙的海底旅行,一次难得的科学考察机会。即使尼德兰告诉他,逃跑的机会已经到来时,他也要坚持把科学研究做完了再走。而且每一段航程中,他都十分的投入的观察、分析、思考......阿龙纳斯的乐观、敬业、严谨、好学、执着的品质,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名著读书心得 篇4

最近,读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读这本书,反思今天的教育,不难发现,尽管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生活教育理念已经有70多年的历史,尽管我们的教育改革已经推进了那么多年,但我们真实的课堂教学还是那样像陶先生所描述的“传统教育”,离他倡导的`“生活教育”还差的很远!

首先,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十六年的教育下来,等于一个吸了烟的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再加上要经过那些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等考试,到了一个大学毕业出来,足也瘫了,手也瘫了,脑子也用坏了,身体的健康也没有了。大学毕业就进棺材,这叫做读书死,生活教育不教学生自己吃自己,而教学生做人。生活教育反对杀人的种种考试,教人读活书、活读书。

由此,作为一名教师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一个有强烈使命感的人,应有一种危机感。怎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正如陶先生说的那样:“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虚心的跟一切人学,跟先生学,跟大众学,跟小孩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要学的专,也要学的博。”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用人才!

名著读书心得 篇5

今天,当我读到“童年馒头”时,我知道母亲的痛苦,他们有多累!

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不会从一个男孩说话,勇敢和坚定的年轻男孩,其中一些没有经历的风雨啊考验?对,是我们的.母亲,他们都辛苦了一天的钱能赚,养育我们长大了,我们的父母真的希望是有一天,我们希望能成大器。

在时间的流逝中,我们自己是否可以体会学习到了很多母爱的伟大,所以我今后要多多报答祖国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我没有体会影响到了一种母爱的无私中透露着一个平凡,却又暗含着对于一些民族伟大。母爱它就像一股暖流,渗入了发展我们的心肺,母爱它就像一副翅膀,带我们不断飞向高远的未来。

啊!多么伟大的母亲,它就像《童年里的馒头》一样呵护着我们!

名著读书心得 篇6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过的一本高尔基的名著《童年》,使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爱。

《童年》一著作主要是在讲小主人公——阿廖沙在三岁至十一岁时一直在外祖父家中生活,那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他的外祖父是个吝啬,粗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及孩子们,可怜的阿廖沙曾被他用柳条打得失去知觉,外祖母也曾被打得致使头发上的发针深深扎入她的头皮里。而阿廖沙的外祖母呢,则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他的外祖母给予阿廖沙坚强活下来的力量,使阿廖沙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所以外祖母是他最主要的亲人。

你看,阿廖沙的生活多么不幸啊!与他的冰冷世界相比,我们之间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每天都在爱的田园下吸收营养,快乐地长大,他使我明白了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无比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努力来回报自己的父母,社会…不然,你看,虽然阿廖沙在正是读书的好时候,但他却不敢说出自己求学的`欲望。而我们,家庭都在细心地用爱浇灌着我们,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呀!

读了这本伟大著作后,使我明白了父母对我的爱,我了解到了我自己所在的家庭环境,原来,我的家到处都洋溢着家人给我的温暖呀!想想我原来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成天抱怨爸爸妈妈不够关心我,老是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好,自己的生活没有别人幸福,我的爸爸妈妈没有别人的父母对孩子好。现在说起来,真有些羞愧啊!

现在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就好像自己长大了许多,这本书真使我受益匪浅啊!

名著读书心得 篇7

我觉得《增广贤文》不可是成年人的智慧宝囊,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启蒙读物。于是,趁着暑假的时间我阅读了《增广贤文》。

《增广贤文》又名《昔时贤文》或《古今贤文》,以有韵的谚语与文献佳句整理修改而成,资料十分广泛,不仅仅包括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并且还包括风俗典故、天文地理。

“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是《增广贤文》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一章。意思是:看到别人做起来觉得很容易,实际上自我学起来才会明白很难。所以不要以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做起来也一样简单。我高声朗读着这章,突然我脑中飞快的闪现出一件让我难忘的经历。

那是四年级下册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书法兴趣班。一想到杨教师写书法时的样貌,是那样的简便,只需拿着毛笔在纸上挥舞就能够了。我多就想像杨教师那样,大手一挥便写出漂亮的文字。第二天上午,我兴高采烈的来到了学校的书法教室,心想:我自我也必须能够写得像杨教师那么好。杨教师先教我练基本功,抓着我的手练了几个后,便让我自我练。仍然信心满满的我握住毛笔。却因为不知要写好书法与起笔的轻重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刚起笔我就使劲的把笔尖压在纸上,不知我没有握好毛笔还是毛笔太滑,那简单的一“横”却是东倒西歪,我又加了把劲握住毛笔,把手向右推,可是写出来的“横”头很粗,身很细,并且很弯,难看极了。心想:我就不信了,这短短的“横”还能难倒我我一手撑着书桌像一个身体虚弱的病人顽强的站了起来。

我重振旗鼓,再一次拿起了毛笔,心想:上次因为头太粗,导致“横”很难看,这次我就不用那么大劲,头也不会粗,那“横”也不会难看。想着想着,我对这次写的“横”充满信心,相信必须会写得像杨教师那么漂亮。我起笔的时候没有使劲,一向到了尾巴,才使劲,本以为很好看的“横”,没想到整个笔画给人感觉轻飘飘的`,没有精神。我低下头叹了一口气,心想:明明看杨教师写很简单嘛,为什么我写就那么难呢杨教师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见者易,学者难。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我们慢慢练习。”当时的我,还不曾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此刻的我,读了《增广贤文》明白了,就是说:在旁边看别人做觉得很容易,一旦真正学起来就感觉很难。不要把轻易得到的东西,看得很平常。《增广贤文》中还有许多章给我不少的启示,例如,“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老。”让我明白了不要嘲笑别人的年纪老了,因为自我总有一天也会在岁月的杀猪刀下慢慢衰老直至死去。则“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让我明白了人生不可能会一向一帆风顺,好运气不会一向眷顾你,即使花开得再鲜艳美丽,也会有有凋谢的时候。

高声朗读完了《增广贤文》这本书,我最终明白为什么人都将它视为“做人的准则,处世的法宝,交际的妙术,治家的秘诀”。因为它将这些道理都融于那精简又不失韵律的句子之中,等待着我们去发掘,体会。

名著读书心得 篇8

毕淑敏的文章总能触动你内心的某一根弦,真的觉得很幸运,自己能在网上找到一个在线阅读的网站,有很多美文可看。

今天毕淑敏的《我很重要》更是让我百看不厌。“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聚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一具美轮美奂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数字的庞大而惊讶。平日里,我们尚要珍惜一粒米、一叶菜,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我们最应该珍惜的就是自己,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生命。记得开学的第一课,我的黑板上写的前几个字就是“珍爱生命”,我告诉孩子们一个人能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意义很多,也有很事情要做。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考虑自己是否会安全,一旦自己出现了任何问题,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会伤痛欲绝。

对于工作来说,我更是很重要。虽做不出什么出色的成绩,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我要做的任何事情。我的孩子们每天会被我逗得开心大笑,那一张张笑脸总会让我充满力量。

有时我们总会拿自己的成功、财富来衡量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意义,无论你是清洁工、还是富翁,只要我们用心的、努力的去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就是多彩的。“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名著读书心得 篇9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 。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懂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话》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又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孝的儿子》教人们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一定要孝顺、尊敬……

《格林童话》源自民间,在艺术上通俗、质朴、粗犷、生动,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善恶对错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总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冲突置于斑斓多彩的幻梦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告终。故事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主义与浪漫幻想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读者既感到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又体现了读者的意愿,从而得到满足。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看《格林童话》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放飞,看看故事情节体味一下其中的意义,欣赏欣赏其语言艺术的特色。犹如采撷最丰硕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名著读书心得 篇10

这个暑假,我照例去书店买课外书,一进书店,这本《小屁孩日记》一下子就吸引了我,它与众不同的外观设计,还有书名。我急忙选了一本翻开看,哦!它的作者是美国的杰夫·金尼,这不正是学校推荐的暑期读物嘛!于是,我决定“对,就买它了!”出了书店我就迫不及待地想看一看。一边走着路,却总是时不时翻看一点。转眼间就到家了,我急忙拿出书来打开看。书里的内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才过了一会儿我就看了一大半,不到半天,这本书竟然就全看完了。唉!作者怎么就不舍得多写一点呢?

现在我回想起书中的内容,就忍不住又哈哈大笑起来。我觉得小屁孩太有趣了,他生活得一定也很快乐,因为在他身边总有许多有趣的事发生。其实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中有趣的事情也需要我们去积极的发现,还要偶尔多一些奇思妙想。这样我们的童年一定和小屁孩一样快乐,无忧无虑!我们也一定会变得乐观、积极、大胆的`;也一定会教到更多的朋友;也一定会像他一样敢做敢当的。

名著读书心得 篇11

我读了《鲁滨逊漂流记》这篇小说后,深深被故事中的主人翁鲁滨逊感动,他遭遇海难漂流到荒岛上以后,不是悲叹命运对自己的不公,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房子、种植庄稼、养殖动物、制造工具、在绝望和无助中用自己的顽强和毅力与饥饿、疾病等作斗争,最后终于胜利的获救。

一开始,鲁滨逊背着自己的父母跟着一只船出海了,但是在一次雨中船遇难了,他在茫茫的大海里漂流了好长时间,最后被海水带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这个岛上没有人烟,只有他遇难船上的一只狗和两只猫,他企图向来往的船只求救,却发现哪只船上的人是海贼。他用身边仅有的一些物品建了一坐“房子”,后来又在遇难的船上找到了一些面包、酒、衣服、枪弹等等……就这样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八年两个月零十九天的孤岛漂流。在这么长久的时间里,他不仅要战胜寂寞和孤独,还要战胜饥饿和疾病,更不能让海上的强盗发现他,他总是乐观的面对眼前的一切,珍惜身边每一个可以让他求生的机会,在困难面前他也害怕过,逃避过但最后总是战胜了自己而获得了生的希望。

读完这篇小说后,我真的被鲁滨逊的顽强和勇敢深深的感动着,他在哪么艰苦的环境下,把自己从绝望中解救了出来,对我感动最深的是他的`毅力,鲁滨逊长达二十几年对生的希望就是毅力,我不禁想到我们自己,我们对生活,对学习是不是也应该向他学习呢?遇到困难是不是也应该勇敢的面对而不在逃避呢?

记得我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我不是想办法克服它,而是和困难玩起了迷藏,有一次,我对一个数学问题特别的感兴趣,但是始终没有把这件事弄明白,如果我要搞清楚这件事,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于是我心安理得的放弃了,可是后来在考试中我又遇到了同一个问题,我还是没有解决掉,我好后悔,我虽然暂时的“绕”开了这个困难,但困难最终又和我遇上了。

我们今天在生活中,学习上的困难和鲁滨逊比起来,还是困难吗?我一定要改掉我的坏毛病,遇到困难不再着“绕”着走,而是要像鲁滨逊一样,勇敢的和困难作斗争。

朋友,你看过这本书吗?如果没有我建议你看看!你一定也会和我一样感动的!

名著读书心得 篇12

有一颗愿意等待的心,说明你对未来抱有希望。有一颗充满希望的心,那么等待又算什么。——题记

人世间可怖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中深藏着的意志在刹那间迸发。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冶炼,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们就像毛毛虫,在茧内积蓄着能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唯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刻,他们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青年水手唐代斯就是这样的人。他正值人生最幸福之时,却因小人的诬陷而入狱;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越狱后,按照狱中已逝的好友神甫的嘱咐在一座叫基督山的小岛上找到许多财宝。他化名基督山伯爵,向恩人报恩,并向仇人报仇,最后扬帆而去,不知所踪,将剩余的财产全部留给了曾有恩于他的老莫雷尔之子——马克西米连。

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为他悲惨的遭遇而深感同情,或许会因他得到一笔至今都不知道有多巨额的财产而感到羡慕——我也羡慕,但不是因他得到巨额财产,而是因他拥有这样精彩的人生;我更佩服他超人的毅力。我难以想象在那黑暗的死牢中,他是如何度过生不如死的每一天。

也许就如丁玲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无数次的摔倒,又无数次的爬起来。那些受到小小挫折就选择放弃、一蹶不振的人,想想基督山伯爵吧!基督山伯爵告诫马克西米连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这在四个字里面‘希望’和‘等待’。”读懂了这句话,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更深入了一层。

人生总是先有苦,后有甜的。只要永远向着最前方看,你就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把目光放得最远,使自己的一生没有丝毫遗憾。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希望,有这些作伴,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名著读书心得 篇13

在这个假期里,我读过的一本高尔基的名著《童年》,使我更加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爱。

《童年》一著作主要是在讲小主人公——阿廖沙在三岁至十一岁时一直在外祖父家中生活,那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他的外祖父是个吝啬,粗暴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及孩子们,可怜的阿廖沙曾被他用柳条打得失去知觉,外祖母也曾被打得致使头发上的发针深深扎入她的头皮里。而阿廖沙的'外祖母呢,则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人,他的外祖母给予阿廖沙坚强活下来的力量,使阿廖沙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所以外祖母是他最主要的亲人。

你看,阿廖沙的生活多么不幸啊!与他的冰冷世界相比,我们之间真是天壤之别啊!我们每天都在爱的田园下吸收营养,快乐地长大,他使我明白了自己现在的生活是无比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努力来回报自己的父母,社会…不然,你看,虽然阿廖沙在正是读书的好时候,但他却不敢说出自己求学的欲望。而我们,家庭都在细心地用爱浇灌着我们,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呀!

读了这本伟大著作后,使我明白了父母对我的爱,我了解到了我自己所在的家庭环境,原来,我的家到处都洋溢着家人给我的温暖呀!想想我原来总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成天抱怨爸爸妈妈不够关心我,老是觉得他们做得不够好,自己的生活没有别人幸福,我的爸爸妈妈没有别人的父母对孩子好。现在说起来,真有些羞愧啊!

现在我读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些道理,就好像自己长大了许多,这本书真使我受益匪浅啊!

名著读书心得 篇14

漫画、卡通、寓言、童话和小人书曾让我百看不厌,此外,我也喜欢看励志方面的书,吃过各种版本的“卡耐基”、喝过各种各样的“鸡汤”。眼前这本《谁动了我的奶酪》似乎综合了它们所有的口味,着实叫人喜欢。

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我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应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完美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理解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之后,唧唧最终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我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活力”再去变动和追寻。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简便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期望看清自我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我的问题所在。

一位诗人说,“今日,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个小小的寓言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给人带来一种内在的勇气,去直面“软心理问题”(即医学病态心理之外的个人心理问题,又叫“正常人的心理问题”)这种每个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碍。

《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名著读书心得 篇15

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在这里,本人主要对“生活即教育”这一独特的教育思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进棺材才算毕业"。生活教育强调的是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认为不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际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单纯知识教育的对立物。

陶行知先生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是我前所未闻的,更给了我一丝震撼,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吗?让我们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让生活和教育相得益彰,这不是更好吗?

本人从事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教学,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感概,就是理论太空洞,学生不感兴趣。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之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分为《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哲学常识》,部分内容脱离实际生活,再加上教师观念的陈旧,使得思想政治课成为说教的代名词。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不仅教材有了可喜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部分分成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生活与哲学》,单从名称上我们已经能感受到教育与生活的结合了,不仅如此,内容的更是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入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这样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认同“学这门功课是有用的”。与此同时,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成为共识,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向学生,贴近他们的生活,让学生不仅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感悟和体会更多的生活道理。下面我将以我的三堂公开课为例,谈谈教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

在《经济生活》中,本人在上“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课题的时候,我设置了一个情境,就是你陪妈妈去买菜,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一些人和事,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去思考、探讨,得出结论也就水到渠成了。我设置的情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过,所以很熟悉,如今搬上了课堂,大家积极性很高。当然在设置情境的同时,需要教师根据教学指导意见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说法,"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经济生活全册的教学过程中,我坚持着“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政治生活》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如何落实这个重点和难点,确实让我煞费苦心,因为这个问题离学生生活较远,不知从何讲起?然而,考虑到当代中学生富有较强的时代意识,热衷于关心“国事、天下事”,对国内外的重大形势、社会热点非常关注。于是我还是从学生的业余生活入手,紧紧抓住当时学生课后问题,并设置情境和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当时正在召开的伦敦G20峰会来导入,不仅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国际交往,也有利于了解世界的局势,面对金融危机我们该怎么办?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以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为话题,让学生参与体会中美关系“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不仅强化了“国家利益观念”,而且让学生更加关注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

任教十几年,最近读了《陶行知教育名著》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也就是陶行知的教育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推崇的教育的目的。按照他的思想,"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

教育基于生活。生活教育之特质的第一特点就是“生活的”,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知成。”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我个人对其的理解是:我们要在不断的行动与实践中生活教育智慧,并在不断的总结提升中获得成功。“只要行动就有收获”,行动就有可能。我们更要用心地去感悟生活、感悟教育,努力做到行知路上行知行。

名著读书心得 篇16

“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它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欲速则不达发展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观点: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幸福的人!他的信念就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他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着眼于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培养“考试机器”;因此,唯分数至上的所谓教育,是目中无“人”的伪教育!

“总以为教育有爱心就足够了,可是当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的想法就彻底改变了。”这本书没有深邃的语言,有的只是对学生无尽的情感和最真实的教育。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是万同的故事。“这长达50页的转化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见过最感人的后进生日记,在阅读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像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这样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教育仅有爱心是不够的。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天赋倾向、性格特征等,当一个教育者能够真正地了解学生并在与学生交流中获益而提升自己的时候,他的所得将要比他所付出的多得多!

在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我深深的懂得,做一个教师,爱心更重要。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一路伴随他们成长。纵然不能给予鸟语花香,也可以带来些微绿;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成为画中和谐的一味色彩,即使不是画龙点晴的神来之笔,也不会是大煞风景的涂鸦之作;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回报爱;用心去爱孩子吧,让爱地久天长。最后,我想用一首曾经读过的小诗来表达我的情感:书是一扇沉重的门,它垂青于每一个敲门者。它敞开的门扉里,是一口淘不完的'井,是一座掘不尽的矿,是一片看不够的景,是一腔抒不倦的情。走进书里去,从书里走出来,让知识浪花滋润你的肺腑,让动人的箴言树起你人生的目标。让阵阵馥郁的书香在校园萦绕,陶冶你优雅的气质,不俗的谈吐,自由的精神,高尚的情操。一路书香,一生辉煌!

让读书成为人生的追求,让读书成为学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名著读书心得 篇17

《论语》内容广泛,记载了关于哲学,艺术,文学,政治,教育等几个方面的言论,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也是了解中国文化绝对不可不读的作品。一直以来,我都没有细心地品读过这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誉的著作。今年寒假,郑校特意挑选了这部书给全校教师学习,让我进一步亲近了孔夫子的思想。细读《论语》,它不时激发着我思考,使我迸发出一丝丝的感悟。

孔子重孝,孝的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在中国的里,孝道也占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论语里有很多处都在讲孝道,“父母在,不远游”,“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中国古语说“父慈子孝”,为什么在论语里,只看到关于子孝的讨论,却看不到关于父爱,母爱的内容为什么孔子只提子孝而不提父慈我的理解是,父母爱子女是天性,不需要提。尤其中国的父母,女更是爱的深,只是他们很少直白的表达出来而已。

论语没有关于父母之爱的讲述,实属正常,因为实在没有必要去讲。需要讲的是对孝的提醒,为什么呢因为“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就拿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来说吧,这好像是在说费话,子女怎么会不知道父母的年龄但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家孩子多大了他一定会给你一个精确到月份的答案,但是你问问年青的人,他的父母多大是哪一年生的看看有几个能答上来的父母之年实际是代表了子女对父母关心多少的问题。

父母那样的关心我们,而我们对父母的关心有多少知道父母是哪年生的吗知道他们喜欢吃什么吗知道他们爱看什么样的节目吗知道父母内心中的希望吗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我真正体会到父母之爱的时候,我已经十四,五岁了。记得在那以前,我的父母对我的生活处处操心,对我的事情样样提醒,我反而觉应自由受到了干涉,就像其他大多数的子女一样,甚至对父母有一种反感。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真是“该当何罪”啊

大学那一年的夏天,我妈妈去检查身体,得知患了糖尿病,那时她检查出来的血糖值是11.7,医生建议我妈妈马上住院治疗。我得知消息的那一刻,心里非常害怕,因为我知道,肯定是病情严重才需要住院的。我真想马上跑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抱着她,可是,那时我还在学校上课。我无时无刻地牵挂着我的妈妈,尽管她在电话里一直跟我说叫我不要担心,她的病情并不是我想象的那么严重。那是我第一次对妈妈如此强烈的牵挂。因为我很怕改变现状,很怕失去任何的一份爱,所以我要更好的爱我的父母。

自从那时开始,我十分关注我妈妈的饮食,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好处,吃什么对她的病有害,我都了如此掌,还定期提醒她检查血糖值,有时间就多陪在她身边。幸好我妈妈现在的血糖值都很稳定,但每天都要吃药。以后,我一定会更好地关爱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论语里说,孝是仁之本,而孝,首先是要了解,关心自己的老父老母。我想我现在做到了,至少比以前好了很多。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意即:“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曰:“事父母能竭其力”,讲的是:“做子女的侍奉自己的父母应竭尽心尽力。”

名著读书心得 篇18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