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短文 > 读后感 > 正文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2024/05/14读后感

老地方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大家喜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

作者开篇带领读者运用想象完成一个概念的诠释:盖棺定论。假如我们是已故之人,面对前来参加我们追悼会的亲朋好友,我们希望听到别人给与我们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回顾我们此生对他人对生活的影响与贡献有哪些?是否有遗憾或者骄傲之处?由此让我们真切的了解到何为“以终为始”。

读到此处,我被震撼且认认真真的去想象了一下面对自己“盖棺定论”时的心情。特别感谢能受教于此书,让我现在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牢记并为之努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呢?作者提出一个基础理论——“任何事都是由两次创造而成”。一是思想,二是行动。

以建筑为例,在开始建造之前,一定是先绘制出设计图纸,然后再开始施工。这就是两次创造的含义。所以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要先开始第一次创造。我们要确立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找到自己的生活核心。

生活核心来源很多,在生活中常见的有工作、家庭、孩子、金钱等。但这些核心是对的吗?我们要时常反思,假如以工作为中心,那么这可能会失去我们家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当一个夜以继日全身心创业工作的男人,经过拼搏到达事业巅峰。此刻他相依濡沫的妻子儿女可能早已离他而去。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的生活核心都是不稳定的,顾此失彼,难以恒定。唯一的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值得信赖的核心就是原则。它不是存在于某一方面,而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此时你想问,原则是什么?原则就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向具有怎样的品德,扮演什么样的生活角色。原则因人而异,但整体方向都趋于一致。比如:善良的品质、孝顺的子女、耐心的父母等等。

史蒂芬博士提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份个使命宣言,对自己的生活核心原则一一作出承诺和宣誓,誓死捍卫,作一名以终为始的人。

以始为终的习惯是自我领导的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庭和企业。用撰写个人宣言的方式寻找人生核心目标同样可以复制于家庭和企业。而全员参与宣言的制定是保证宣言被始终捍卫的核心,唯有参与,才有认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2

这本书带给我带来的诸多好处中,我看得最深的就是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每一件事,每一个事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还有一个就是习惯问题,我在这方面欠缺着一大笔债,我要慢慢的去改善自身缺不足。我也愿意与更多人去分享这本好书,它带给我们的好处是许多前辈的经验,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发。

习惯这两个名词,好熟悉,因为他本身在我们身边一直陪伴着,有一个好的习惯就能换来自己美好的人生,当然,我也认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重要的方面是强调塑造性格而不是实现成功。

我记着戴维斯坦乔丹说过一句话“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在我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坏习惯一直培养着,我到高中年代虽然很想的几件事,但在别人的眼中说你是一个不道德的人,就是上厕所不冲随地吐痰,当我认知自己有这个坏习惯,我也尝试去改掉刚开始改的时候自己都有那种感觉,有点不习惯,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不测之影,想说也说不出来,但我一直坚持坚持了许久的时间才换取了一点点效果,我感觉也不错,在这个坏习惯中我也在不断地提升,我也相信会改掉的,过去了许久,我也改掉了这种上厕所不冲随地吐痰的习惯了,自我评价感觉自己得到了完善,也提升了自我。

我们处事的时候往往自以为是的去判断事物,去评价工作,别人犯错也是一味的以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别人。在交流中也是以自己的.经历观念去对别人的观念进行评价,这是一种低效率的交流情况。这种情况下,集体效能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学会换位思考,以此来加强团队战斗力和协作精神,关键时刻能互相协作打硬仗,通过每个人的切实努力,我们可以发挥出更强的能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3

说实话,我一直不喜欢这种说教类的书籍,因为之前看过李开复的《做的自己》,觉得他写的还不错,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他提及最多遍的书籍,恰巧舍友不久前买了一本二手的,就顺便拿起来看了。

确实,看的我头晕脑胀,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吧,内容写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许这本书在我现在的年龄看来还没有什么较为显著的效果和感触,可能比较适合工作人士看吧。诚然,本书所讲的七个习惯,是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的原则,作者总结的很精辟,概括了很多方面,虽看起来太过于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说的七个习惯分别是,习惯一——积极主动、二——以终为始、三——要事第一、四——双赢思维、五——知彼解己、六——统合综效、七——不断更新。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处,其一是作者对“效能”的定义——“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明确自己的能力与位置,不能过分提高目标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实事求是。

其二是作者在全书结尾部分引用的爱默生的话“只要我们坚持干,事情就变得容易了。这并非因为任务的性质变了,而是因为我们办事的能力增强了”,真是说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贵在坚持的,有些时候并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这种书,在我看来,很多事情其实都懂,就是很难付诸实践,看书的好处之一就是增强一种应该怎么做的意识,让我们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觉就这样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4

我不是一个太爱读书的人,很多时候读书对我来说都是在煎熬,但是在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时候,却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直至读罢回味无穷却又若有所失,。《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扬个人的命运控制受自己控制。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自己最大的收获是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从改变自己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对事物的认知方法以及对竞争环境的理解入手,也就是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辅助一些必要和实用的有效方法。

关于成长的三个层次:依赖、独立、互赖依赖使个人失去价值;独立比依赖成熟得多;互赖才是圆满生活的终极目标。个人的成功一定先于人际关系的成功,光有技巧而没有良好的品德,不可能培养良好而长久的人际关系。第七项准则均衡发展涵盖了其他六项准则,赋予其新生命,督促我们日新月新,永无止境。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给人们提供了实现成功的辅助方法,对于渴望成功的人而言,“渴望”的程度和决心至关重要,要按照书中所写去做还是很难的。做事的'恒心和毅力,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你要改变自己的命运,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性格。本书没太多提及性格,但频繁的用了“习惯”二字。作者认为习习惯是知识、技能和意愿的交汇。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也清楚应该怎么做,更有这个意愿去做,三者的交汇构成个人行事做人的习惯。通过改变个人的习惯,实现个人性格的改变,最终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5

过去大半年的时间,我非常认真地读了一本书,这本书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在读的过程中,我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可以说,这是一本影响了我世界观的书。

首先,这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完整的体系。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你立马就能感受到,这本书是经过无数次修改打磨的,以至于整本书从来到尾,环环紧扣,没有半句废话。甚至有些时候,为了说明一些观点,作者还特地为之创建了相应的模型。

因此,这本书绝对不是在简单地阐述一个观点,而是在论证一整套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从基础逻辑到上层操作,样样齐全。比如,有人把这本书类比为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其实无比恰当。这本书就是一个人的操作系统,如果你装上了这套系统,就能够最有效地运转你的人生。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一本书再好,也不可能全部都适合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人毕竟不是计算机,不可能有一套适配全部的系统。事实上,正是因为这本书有价值的地方太多,体系太完备,反而更应该引起你的警觉。因为你极有可能会因为里面很多“深以为然”的闪光点,而选择盲目接受整个一套打包的价值体系。

这样做,看似方便高效,却会对你的独立人格,有极大的损伤。所以,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你我一起共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6

这本书带给我带来的诸多好处中,我看得最深的就是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每一件事,每一个事物都有他存在的道理;还有一个就是习惯问题,我在这方面欠缺着一大笔债,我要慢慢的去改善自身缺不足。我也愿意与更多人去分享这本好书,它带给我们的好处是许多前辈的经验,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启发。

习惯这两个名词,好熟悉,因为他本身在我们身边一直陪伴着,有一个好的习惯就能换来自己美好的人生,当然,我也认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最重要的方面是强调塑造性格而不是实现成功。

我记着戴维斯坦乔丹说过一句话“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在我自己上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坏习惯一直培养着,我到高中年代虽然很想的几件事,但在别人的眼中说你是一个不道德的人,就是上厕所不冲随地吐痰,当我认知自己有这个坏习惯,我也尝试去改掉刚开始改的时候自己都有那种感觉,有点不习惯,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不测之影,想说也说不出来,但我一直坚持坚持了许久的时间才换取了一点点效果,我感觉也不错,在这个坏习惯中我也在不断地提升,我也相信会改掉的,过去了许久,我也改掉了这种上厕所不冲随地吐痰的习惯了,自我评价感觉自己得到了完善,也提升了自我。

我们处事的时候往往自以为是的去判断事物,去评价工作,别人犯错也是一味的以自己的角度去评判别人。在交流中也是以自己的经历观念去对别人的观念进行评价,这是一种低效率的交流情况。这种情况下,集体效能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如果我们大家都能学会换位思考,以此来加强团队战斗力和协作精神,关键时刻能互相协作打硬仗,通过每个人的切实努力,我们可以发挥出更强的能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7

七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不断更新。

如何解读这七个习惯,从字面意思了解,七个习惯通俗易懂。简而言之,要求我们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凡事要有计划与目标,清楚事物轻重缓急,明确他人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等,切勿损人利己,也避免舍己为人。同时取他人之长补个人之短,互为学习、互为尊重,充分利用团队力量将个人力量发挥极致,善于总结、改善,温故而知新,螺旋式上升。

总结而言,似乎每个习惯简单易行,但将其全部执行并贯彻始终却寥寥无几,这就是人与人区别所在。成功之人出类拔萃,他们运筹帷幄,统筹全局,谦虚好学,精于安排,善于总结,总能快常人一步。他们的共通之点不难发现,七个习惯已经融入他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为习惯,正如书中所言,日积月累沉淀的本能或自我意识,良好的习惯成就卓越,而打破不良习惯则需要破茧成蝶般的毅力,所以成就卓越的人万里挑一。

平凡如我们,如何在平淡的生活和不变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第一步走出舒适区,扩大影响圈。公司之于你即关注圈,个人职能即为影响圈,只关注影响圈,只会故步自封,永无进步。关注圈内时刻反映了你的不足,同时也提供你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就在于你是否主动去争取。积极主动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有时候你离成功只差一个开始而已。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此之中,学习是你的密匙。工作中,个人能力在不断增长,个人经验在不断积累,这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过程。很多人甘于平凡,安于一席之地,却不知在享受安稳的过程中,被慢慢超越,最终被取代。所以不断地学习,才能驱使你不断进步。常言,职场如战场,能力才是决定你成功的关键,只要优秀如你,机会从不缺失。

我是一位模具设计师,做好每一副模具的设计是我的职责,使每一副模具高效、高质量地打出产品是每一个模具设计师和工艺工程师的追求,设计和工艺相辅相成,不懂工艺的设计师是缺乏灵魂的。所以对我而言,设计是本能,工艺则是我将设计应用于实际的牵引绳,因此对工艺的不断深入则是对我自身的不断完善,同时公司的产品成千上万,我能遇见的只是冰山一角,走出我狭窄的影响圈,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才能不断地自我充实和完善。

追求卓越固然很难,但突破平凡却是我们伸手可及,我认为七个习惯主旨并不是让我们成为卓越之人,而是让我们积极有效地生活与工作。每个人都可以运用七个习惯在自己的影响圈内成为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8

开杭州前,终于把斯蒂芬_柯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看完了,说实话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的第一感觉是排斥的,因为这种书名充斥着浓浓的成功学鸡汤味。养成几个习惯就能成为高效能人士了?那我苦学30天是不是能成为下一个马云?但是看到刘润及其他大神都推荐了这本书,我想这本书应该还是有干货的。

七个习惯的基础:产出/产能

在介绍具体的七个习惯前,作者介绍了一个重要的概念:产出/产能。作者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让读者很容易地理解了其意思。从前有一个农夫,得到了一只鹅,某天早上,发现这只鹅会下金蛋,第二天,又下了一个。农夫固然很开心,但却嫌每天一个的速度太慢了,于是杀了鹅,认为鹅的肚子里应该有很多金蛋。但是杀了之后,才发现里面什么也没有,农夫又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时候。在这个寓言中,金蛋就是产出,而鹅就是产能。农夫因为只重产出,而忽略了产能,最终导致产出不增反减。既然产能很重要,那是不是应该只重产能不重产出呢?也不行,如果你对这只鹅特别好,每天给它最好的食物、最舒适的小窝,但是它十年才下一个蛋,这肯定也不符合你对期望。所以重要的是在产出和产能之间找到平衡,要在维持产能的条件下让产出最大化。套用到人身上,产出是我们的工作成果、时间,产能是我们的身体、进步的空间,我们当然要努力工作,但是不能因为工作而透支了自己的未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应该是七个习惯中最为人熟知的一个习惯了,我记得当时研究生毕业时,导师给我的建议也是“主动一点”。关于这个习惯,以前自己一直不当回事,什么事都抱着“顺其自然”的态度,自己不去争取。现在渐渐意识到,这个社会不像家里或小学、中学,你是中心,即使你不积极、不主动,父母、老师还是会关注你。在社会中,比你优秀的人太多,如果你不积极主动,别人凭什么要特别关注你、给你机会?书中把人的圈子分为关注圈和影响圈,我们应该多做影响圈内的是,因为这些事通过我们的积极主动是会有所改变的。消极被动的人喜欢说“如果......就好了”,而积极主动的人则喜欢说“虽然缺少......但是我可以......”。积极主动这个习惯贯穿整个七个习惯体系当中,无处不在,缺其不可。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

关于第二个习惯,作者让读者想象一下如果自己参加自己的葬礼,我们希望别人给我们什么样的评价或者说我们想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些什么?这就是以终为始的思维,什么东西对你而言是最重要的?找到这个东西后,以他为终点,好好想想自己现在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作者认为任何事都由两步构成:一是规划构思的智力创造;二是具体行动的体力创造。以终为始就是第一步的智力创造。作者建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使命宣言的地位和作用类似于宪法,是我们为人处事和价值观的基础。在我们扮演的各个社会角色中,我们分别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第二个习惯属于自我领导,而第三个习惯属于自我管理。领导和管理的区别在于领导属于“做正确的'事”,而管理属于“把事做正确”。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四象限时间管理法,即把事情分成紧急且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大多数人都劝我们应该优先做紧急的事,但是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重心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只有我们提前处理了这些重要的事,这些事才不会变成重要又紧急的事,因为一旦事情变得紧急了,我们难免手忙脚乱、考虑不周。

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我们需要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授权给他人。授权分为指令型授权和责任型授权。指令型授权是授权者把具体该怎么做交代的一清二楚,被授权者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自由,完全只是起到了代工和跑腿的作用。在这种授权模式下,如果事情没有做好,被授权者往往会将责任归于授权者,“__让我这么做的,不怪我哦”。而责任型授权则是将目标告诉被授权者,并告之已经尝试过的失败方法、可以利用那些资源,至于具体怎么做完全由被授权者自主选择和决定。在这种授权模式下,被授权者往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把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来做。关于只说不能怎么做而不说要怎么做的方式突然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个观点:研究生导师的作用就是只告诉你什么是行不通的,至于具体要怎么做,则应该由学生自己去摸索。

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前面三个习惯都是为了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而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则是为了实现公众领域的成功。前面三个习惯是为了从依赖走向独立,而第四到第六个习惯则是为了从独立走向互赖。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我们应该抱有充足的心态,相信双赢是有可能的。类似于时间管理中的四象限,在这边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横坐标为“敢作敢为”,纵坐标为“善解人意”。既敢作敢为又善解人意,可以实现双赢;敢作敢为但是不善解人意,则是我赢你输;善解人意但不敢作敢为,则是你赢我输;既不敢作敢为又不善解人意则是双输。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为了让别人理解自己,我们应该首先知道、理解别人,要想影响别人,我们必须首先被影响。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们想的不应该是如何用自己的经历和观点去回答对方,而是应该利用移情方法,真正站在说话者的角度去倾听。很多人在与人交谈时的状态要不正在说话要不准备说话。

第六个习惯: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就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也就是要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右脑主管直觉、创造和印象,左脑主管分析、逻辑和语言,只有左右贯通,大脑才能发挥作用,也就是大脑也需要统合综效。大脑的这种构造非常适合我们的生活,因为我们的生活不仅是理性的,也是感性的。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就像书中举得例子,一幅画,从不同的角度看,既可以是少女也可是是老妇,其实双方都对,但是很多人却抱着自己是真理,别人不可理喻的态度。

第七个习惯:不断更新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习惯七就是个人产能,它保护并优化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产——你自己。它从四个方面更新你的天性,那就是身体、智力、精神、社会/情感。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9

现在社会的人普遍处于一个精神压力十分紧张的状态,为了生活不比别人差,不惜把自己弄得落魄不堪,虽然这种追求的代价显而易见,但也于情于理。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追求不一样,但以本人的浅见,只要生活过得去,能够了解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追求什么,追求的事物有何意义,追求的事物有何好处,心灵上得到满足,那就是最大的满足,应尽量把所有的追求简单化,习惯化,不然物质上再多的满足那也不是真正的满足,会有多少人愿意孤身一人居住在一栋金碧辉煌的宫殿呢,那心灵上的空虚是冰冷的是引人匮乏的。追求都源于我们的生活的思维习惯,没有思维习惯的魔力,是不能让我们有这么多异于常人的想法。

在粗略的阅读完这本书后,一个感想,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会有多远?尽管书上内容所教授的知识是得到论证的值得肯定的,但是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呢?是不是能应用到每一种对事对人的方法上呢?我对此有一些疑虑。

撇开其他特殊情况与特例,这本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为人处世的的方法,更多的是对这个社会的深刻感悟。让我更了解自己更能改变自己,让我了解并应用多种思维方式,也让我明白,由人组成的社会,由社会改变的人,是一个协作增效的整体,没有个人就没有社会,正是因为有个人的发展,人们相互学习的发展,社会才发展的如此迅速,也正是人们不断激发自己的才能与潜力,社会才有如此明显的进步。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0

这本书的架构非常清晰,每个标题深入进去,都让人获益匪浅。本书讲述了7个习惯,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001.积极主动

影响我们的并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回应。大多数人只是坐等命运的安排或贵人相助,事实上,好工作都是靠自己争取来的。采取主动是实现人生产能和产出平衡的必要条件。

002.以终为始

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清方向。如果通往成功的梯子一直搭错,那每一次行动无疑加快了失败的步伐。成功,关键不在于你流了多少血汗,而在于你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003.要事第一

有效的管理指的就是要事第一,先做最重要的事。人各有志,各有各的优先要务,必要时,应该不卑不亢地拒绝别人,在紧急与重要之时,知道取舍。

004.双赢思维

世界如此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双赢品德有3个基本特征:诚信、成熟、知足。诚信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成熟就是表达自己的感情和信念的同时又能体谅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知足即相信资源充足,人人能有份。

005.知己知彼

首先要去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那么花时间了解对方将有益于今后的坦诚相待。

006.统合综效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的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我有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学会尊重差异、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

007.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的投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这是本书的七个习惯,以下是其他精彩之处:

008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有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确认角色。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7天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

第二:选择目标。思考下周每个任务栏下你最想要做的一两件要事。

第三:安排进度。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果你的目标之一是锻炼身体,那么可以安排一周2-3天,每天一小时的锻炼,以确保达到目标。

第四:每日调整。

009.合而为一

七个习惯浇灌出来的最高级、最美好和最甘甜的果实就是齐心协力,就是把自己、爱人、朋友和同时合而为一。

010.螺旋式上升。

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种原则,也是一个过程,一个在成长和转变直接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一个不断完善的自我过程。

相信优秀如你,必定是一个高效能人士。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1

说实话,我一直不喜欢这种说教类的书籍,因为之前看过李开复 的《做最好的自己》,觉得他写的还不错,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他提及最多遍的`书籍,恰巧舍友不久前买了一本二手的,就顺便拿起来看了。

确实,看的我头晕脑胀,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吧,内容写的很粗糙枯燥,有或许这本书在我现在的年龄看来还没有什么较为显着的效果和感触,可能比较适合工作人士看吧。诚然,本书所讲的七个习惯,是成为一个高效能人士的最好原则,作者总结的很精辟,概括了很多方面,虽看起来太过于理性,也不乏人性化。作者所说的七个习惯分别是,习惯一——积极主动、二——以终为始、三——要事第一、四——双赢思维、五——知彼解己、六——统合综效、七——不断更新。()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处,其一是作者对“效能”的定义——“产出与产能必须平衡”换句话说,就是必须明确自己的能力与位置,不能过分提高目标而忽略自身能力,要实事求是。其二是作者在全书结尾部分引用的爱默生的话“只要我们坚持 干,事情就变得容易了。这并非因为任务的性质变了,而是因为我们办事的能力增强了”,真是说到心坎上去了,很多事情都是贵在坚持的,有些时候并不是有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

这种书,在我看来,很多事情其实都懂,就是很难付诸实践,看书的好处之一就是增强一种应该怎么做的意识,让我们冥冥中可能不知不觉就这样做了。涉略即可不必深究,是我的看法!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2

本书将七个习惯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的成功,个体如何从依赖走向独立;第二部分则是公众的成功,如何从个体的独立走向群体的互信互;而第七个习惯则是要求通过不断的更新来寻求更多的成长。简单说七个习惯为:

1、积极主动

那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会羞耻吗?或许会,因为也许你要怪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积极主动的去争取机会,而是在空等机遇垂青。当看完积极主动这一习惯时,有一种心得很简单:不用等往前走了那么一大段路再来扼腕回首,现在就该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机会。

在学会做到积极主动的同时,不要忘了遵循原则,沿着上一棒传递的方向:学会自我领导、清晰个人使命。

列一张使命宣言、定一个生命中心,这是实现自我领导的第一步: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

2、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的习惯可以适用于各个不同的生活层面,而最基本的目的还是人生的最终期许,它是以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的原则为基础的。所有的事物都有心智的即第一次创造,和实际的即第二次创造。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心中构想,然后付诸实现。

3、要事第一

工作生活中我们会有很多事情,响不停的电话铃声,回不完的电子邮件,理不清的来龙去脉。作者在书中画出了四个象限,提供了六标准和四步骤,指明了要分清什么是重要的事情,告诫说要把重要的事情摆在第一位。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这些读者能够找到实现自我管理的好方法。

积极主动添加成长动力,自我领导指明成长方向,自我管理理清成长重点。当培养出前三个习惯的时候,一个人的成长也就从依赖走向了独立。

4、双赢思维

我们有双赢思维,我们要双赢。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理解对方想要的赢吗?你的赢又被对方理解了吗?可见,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对成长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理解万岁。

5、知彼解己

人们高呼理解万岁,是因为还有太多的不被理解隐藏在背后。我们有双赢思维,我们要双赢。但,有一点很重要,你理解对方想要的赢吗?你的赢又被对方理解了吗?可见,彼此间的相互理解对成长及成功是多么重要。

学会倾诉与聆听是理解他人、被他人理解的很好的方法。在一个可以充分表达自己、自由沟通的环境中,很难想象还会有多少人出来高呼理解万岁。

6、统合综效

我们要双赢,我们开始相互理解,我们该开始协同合作。综合分析你我的方法和我们共同的目标,然后协同研究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这时候,1+1就不仅仅是等于2。协同合作可以取长补短,博采众长,变阻力为助力,最终实现双赢的结果。

当许多独立的个体抱着双赢的`态度,彼此倾听理解,然后协同合作一致努力,他们所产生的向心力将为他们带来公众的成功。

7、不断更新

企业先开发出一个信息化系统,然后在实际应用中不断优化、完善,最终满足企业的信息化的需求。当企业的需求发生变化时,这一信息化系统再通过不断的优化、完善来满足新的需求,如此循环发展。人生的成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达成某种成功,画好某个成长的圆,我们又得通过不断的锻炼、磨砺,再为某种成功努力。

七个习惯是关于个人成长和管理的,这是一般教育里所没有的;七个习惯在于强调品德,让我们以富足的心态看待世界,以双赢的意识与人合作,以倾听的方式与人交流;七个习惯鼓励人们确立自己的使命宣言,为自己建立在原则的目标基础上而奋斗!所以,请,打开这扇“改变之门”吧!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习前人和他人的经验,是为了把握更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把从书中学来的东西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读书的目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探索,通过培养这七个习惯,我相信我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优秀人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3

人们常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无疑告诉我们养成一个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是好习惯和坏习惯并存的,好习惯的多少往往会对成功与否起决定性的作用。在竞争力日渐激烈的社会,一个人要是想成功,想成为一名“角色”,甚至想要创造印在史册的卓越痕迹,就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而养成这些品质,与一个人的好习惯是密不可分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到的七个习惯,对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它贯穿人的一生。下面我将谈一下看完这本书后,对这七个习惯的一点感想。

习惯一: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即在工作中催生改变。简单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心得,初入爱柯迪,面对新的环境,未知的事物,十分好奇,对待工作有一种莫名的冲劲,交代的工作会认真完成,碰到不懂的会主动去询问前辈们,现在回想一下,这大概就是积极主动的习惯让我避免许多没必要的失误。就好像打篮球被围堵去突破的时候,变向运球多运几次就成功躲开对手了。除此之外,这个习惯还有其他的作用。当我们在开发新类型产品时,总会遇到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点,积极主动的人会竭力去解决问题而不会消极回避,甚至谦虚低身向别人请教。总之,就像书中所说的一样,积极主动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

习惯二: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即是要在工作中树立自己的目标,如果把我们每个人比作航天员,月球及未知的宇宙便是我们的目标。柯维教授提到的第二个习惯要求我们做到事事有目标,朝着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一步一个脚印。例如,打造隐形冠军、铸就百年企业是IKD的愿景;再比如,新产品压铸试模中一次成功试出合格的产品,这是我们作为压铸模具工程师的目标。总之,每一天都是全新的开始,朝着目标前进会让我们时刻充满激情,永远积极向上。

习惯三: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告诉我们要学会做自己时间的主人,不要被不重要且不紧急的事情牵着鼻子走,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能够分清工作事务的轻重缓急,因为我们常常会把紧急的事情当成重要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我会将比较重要的事情在邮件中置顶,将公司制作的电脑桌面壁纸利用起来,用壁纸背景上的“紧急事项区”、“正在处理事项区”、“待办事项区”、“临时归放区”来区分不同的事情,将要事放在一个独立的区域。

习惯四:双赢思维

双赢思维即是待人处事的原则了。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我们实际工作中亦是如此。工作当中总有难事、繁事,一味地将工作任务、责任推给他人,是不可行的,这只会恶化双方之间的关系。我在工作中遇到新项目的开发,前期流道渣包的设计时,会去压铸车间、模具车间寻找并了解类似产品实际生产中的情况,然后将好的方面运用到新产品中,这样我们设计方案思路打开了,车间师傅的工作也省事了,达到了双赢。毕竟不是所有的竞争都是要撕破脸皮的,竞争中合作,合作中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即是移情沟通的原则。正所谓,倾听是有效沟通的桥梁。习惯五知彼解己要求我们以理解对方为前提,倾听者要学会站在讲的人角度上去思考,并模拟自己在做这个工作中遇到了相同问题的处理方式是怎么样的。要做好这点,我们还可以学着去了解对方的讲话语气、肢体动作等,在了解对方的同时也让对方了解自己,这才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我常常在工作中感受到与人沟通的有效性,比如在模具设计中,聆听实际试模师傅的试模问题点,并做好记录,那么以后遇到类似情况时就有方向,能够避免类似的失误。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即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习惯六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去系统性思考,不要仅仅停留在一个方面,而是要透过这个事情发散更多的方面,从而衍生出更全面的内容。同时,它是前面五个习惯的集中考验,只有做好前面,才能综合综效。平时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大局观思想,多方位思考问题。比如一个新产品来的时候,我们除了设计出良好的浇注系统外,还要综合考虑后道工序是否方便加工等事项,最终得出一个满意的方案。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即始终坚持自我提升。每个人都想拥有自由的时间,想过自己向往的人生,这往往不是财富能解决得了的,因为财富可能总有一天会用完,而知识不会,倘若你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提升自我,知识在你脑海里别人是拿不走的,而且自己变得优秀后,财富自然而然也有了。所以,在平时工作中,我们要多走出去,多去别的兄弟工厂、标杆工厂或企业等地方学习,或者通过互联网等平台进行学习,因为只有不断更新自己,才不会被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所淘汰。

在阅读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后,把自己以前零零散散的总结算是清晰地归纳了,更明白自己今后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做什么,也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好好用这七个习惯来时刻提醒着自己。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4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读完,可以用振聋发聩来形容,书中的很多观念比如要事第一,回应方式,倾听理解,不带自己的偏见,重视自己重视的人的重视的东西,这些观念令我非常激动。

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有一个护士,曾经看护过世界上最挑剔,最难伺候的病人。无论这个护士做什么他都觉得不够好,不但从来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而且还处处找茬,与其作对,结果她每天都过得特别痛苦。可是你刚才却在台上大谈积极主动,说什么除了我自愿,否则没有什么事可以伤害我,我的痛苦都是我自找的,这实在让我接受不了。可是后来我又反复思考了这番话,从内心深处问自己:我真的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回应方式吗?结果居然发现我自己有这个能力。我承认自己选择了痛苦之后,我渐渐认识到自己可以选择不痛苦。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站了起来,我自由了,我摆脱了牢笼,不再受限于别人对我的方式。

其实我一直也受别人对我方式的制约,很多时候,因为怕被拒绝,所以不会选择主动做什么,如果能够摆脱制约,不再关注别人对我的方式,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朋友,不怕朋友的拒绝,其实对自己不会有什么伤害,所有的伤害不是别人对我们造成的,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能从精神上伤害我们。有时候我特别容易受到伤害,别人可能一句话,或者嘲讽,或者冷漠,都会让我猜测对方是不是有什么恶意,或者对我有什么意见,其实是自己太敏感了,别太在意别人的看法,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问题,不怕受到伤害,别人不能伤害到你,别太敏感,把别人想的太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

在所有进步的社会中,爱都是代表动作,但消极被动的'人,却把爱当做一种感觉。爱必须通过行动来实现,爱的感觉由此而生。

第二个习惯,以终为始。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我们做任何事都是现在头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多么像明先生的知行合一)。

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其实,要想提高做事效率,要先明白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这可以由第二个习惯来决定。比如对我来说,毕业了去什么单位很重要,结合自己的兴趣,明白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然后在实践中,把最好的时间和精力分配给相应的工作。

情感账户的六种投资方式:

1、理解他人,如果你重视一个人,那么必须同样重视他所重视的事情。

2、注意小节,一些看似无关既要的小节,如疏忽礼貌,不经意的失信,最能消耗感情账户的存款,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小事。

3、信守诺言

4、明确期望

5、正直诚信

6、勇于致歉

第五个习惯,知己知彼,移情聆听,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

有效的沟通: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使人专心倾听。

第二阶段是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语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去理解。

第三阶段深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

第四阶段即加以解释,又带有情感,左右脑并用。

同别人交流的时候,试着抛开自己的经验,尽力真正了解对方。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受到的伤害,并作出回应。何不从现在起立刻付诸行动,不论在办公室或家中,敞开胸怀,凝神倾听。不要急功近利,即使短期内未获反馈也决不气馁。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5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带有典型的美国精神的书。书中讲的道理通俗易懂,字里行间都带着闯劲和拼搏精神。全书中的重点的7个习惯: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习惯五:知彼解己——将心比心交流的原则,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习惯七: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这七个习惯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一、“积极主动”也就是常说的积极的心态,这种心态是一切成功的前提。

积极的人是主动的改变者,他们依据原则作出决定,敢于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消极的人总是轻易说出“我不行”,这种语言完全体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结合实际,我们在做后勤支撑工作时,需要积极主动的与各部门、班组保持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对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我们要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做到“没事找事”,尽可能及早地完成该项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被动地让事情来找我们。

二、“以终为始”指人应该要树立一个始终如一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才能在纷繁的事务中把握前进的方向。

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需要有始有终,一定得有目标和方向。并向目标不断的努力,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任何一项工作都需要严谨、细致、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这种好的作风,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好的工作习惯才能养成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态度,始终如一坚持良好的行业行为准则,“干一行,爱一行”,按章办事,踏实工作。

三、“要事第一”也就是把时间分配给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

不管每天被紧急的事情如何缠得无法脱身,也要抽一点时间来干自己重要的事情。毕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永远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在安排每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妥善安排,分清主次,其原则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所以我觉得书中提出的事务分类表非常的好。我们可以按这个表来进行每天的工作安排。列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这四大类再进行综合排序。这样可以做到事事有条理,从而不会忘记最重要的事。这种工作习惯,对于一个管理者或是基层员工同样重要,工作安排的有轻重缓急,才能够理出头绪,做好本职工作。

四、“统合综效”通俗的说就是既不按照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通过合作创造出更好的办法,达到1+1>2的效果。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要时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则。团结就是力量,“合作”也就是我们常强调的“团队精神”。在工作中要相互学习、相互帮忙,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才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我们的每个同事都有自己的特长,比如老同事工作经验丰富,年轻同志思维活跃,我们需要发挥大家的长处,一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大家综合讨论进行解决,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五、“知彼解己”是我们中国人非常的熟悉词语。

古代兵书《孙子·谋攻》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其实在生活中是没有或者很少有敌人的,更多的是朋友,同事,“亲人”。我们常常把“彼”理解成为自己的对手,忽略了去了解我们周围的环境和同事。靠自以为是的了解去判断事物,去评价工作。这样的低效率的沟通情况下,集体的效能就不能有效的发挥出来。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当注意常常设身处地的替其他工作岗位的同事,还有我们的“亲人”来考虑一下。如果我们大家都学会换位思考,以此来加强团队战斗力和协作精神,关键时候就能够打硬仗,齐心协力,通过每个人的切实努力,把我们**邮政做得更好更强。

六、“双赢思维”通俗的说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可以听到一些人在集体利益面临损失的时候没有“积极主动”,而是说“无所谓”。

如果只是简单的发发牢骚,倒也无可厚非,但要真的这么想那就是背弃了“双赢思维”。在一个集体里面,只有集体好了,个人才能好,每个个人都要尽力去维护集体,最终受益的也还是个人。反过来也一样,集体利益受了损失,我们个人也会受到损失。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每个人出色的完成好每天的工作,并且给身边的人有一个提醒,互相检查工作的质量,共同讨论,一起提高,在整个集体中建立浓厚的“双赢思维”,我们才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更“积极主动”,让**邮政不断的去赢,我们个人也就能不断的赢!

七、不断更新。

人生最值得投资的就是磨练自己,因为生活与服务人群都得靠自己,这是最珍贵的工具。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他告诉我们,要更新四个方面,那就是身体方面:适当运动助健康;精神方面:荡涤心灵的尘埃;心智方面:不要停止自我教育;社会情感方面:历练待人处事之道。

这七个习惯合在一起,不管运用在生活、工作还是学习当中,都能让人达到完美的程度。但相信大多数人无法做到全部,人的性格早就决定了在某些方面会强,而某些方面会弱,形成七个习惯也会有不同的难度,并且不同的人会对这七个习惯有不同的理解和领悟。七个习惯的前三个习惯可以使人从依赖到自立,而进一步养成了后四个习惯的人则是最高境界的人。不过,我相信每个读过它人都能从这本书中受益、从这七个习惯中受益。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6

2019年初,我有幸参加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培训。曾经在多种不同的场合,我听过、了解过这本书,却不曾细读它,得益于学风享活动有缘真正认识它。

这本书入选“中国70年以来最具影响力书籍”,亚马逊推荐人生必读一百本书之一。只有认真阅读它,你才可以感受这绝不仅仅是一本心灵鸡汤;细细品读它,才可以感受它给你带来的思索。学习这本书,让我借此重新审视自我,探索自我,并提升自我。书中的七个习惯值得践行一生。

在此,我想和各位分享此书的开篇习惯一《积极主动。“关注圈”是不可控的外在因素。而“影响圈”是个人能力范围内可控的因素。积极主动的人关注“影响圈”,消极被动的人关注“关注圈”。而“影响圈”的最核心就是“我”,一切从我做起,承担起责任,不要对他人和环境有过多要求。

2007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的我总是过分的关注“关注圈”,俗称“愤青”。我总是经常对于“关注圈”的一些无法改变的事实,从吐槽到抱怨,乃至愤愤不平。久而久之,过分关注“关注圈”却无法改变“关注圈”,导致了情绪上的消极,工作中批评抱怨,挑剔他人。

后来有幸得到党员干部的提醒和教诲,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断地提升自己,专心做能力所能及的事,从而影响他人和环境,扩大自己的影响圈。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如果早一点遇上这本书,或许我会在成长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响应此书,给自己定个目标,从我开始:在生活中,积极健身、积极学习,提高个人魅力,为家人和孩子做榜样。

在工作中,提高工作质量,勇于担当,为同事做榜样。谨借此机会向各位党员同志推荐此书。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后感 篇17

作者开篇带领读者运用想象完成一个概念的诠释:盖棺定论。假如我们是已故之人,面对前来参加我们追悼会的亲朋好友,我们希望听到别人给与我们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回顾我们此生对他人对生活的影响与贡献有哪些?是否有遗憾或者骄傲之处?由此让我们真切的了解到何为“以终为始”。

读到此处,我被震撼且认认真真的去想象了一下面对自己“盖棺定论”时的心情。特别感谢能受教于此书,让我现在就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牢记并为之努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找到自己正确的“方向”呢?作者提出一个基础理论——“任何事都是由两次创造而成”。一是思想,二是行动。

以建筑为例,在开始建造之前,一定是先绘制出设计图纸,然后再开始施工。这就是两次创造的含义。所以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就要先开始第一次创造。我们要确立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找到自己的生活核心。

生活核心来源很多,在生活中常见的有工作、家庭、孩子、金钱等。但这些核心是对的吗?我们要时常反思,假如以工作为中心,那么这可能会失去我们家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当一个夜以继日全身心创业工作的男人,经过拼搏到达事业巅峰。此刻他相依濡沫的妻子儿女可能早已离他而去。

由此可见,大多数人的生活核心都是不稳定的,顾此失彼,难以恒定。唯一的恒久不变、历久弥新的、值得信赖的.核心就是原则。它不是存在于某一方面,而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许此时你想问,原则是什么?原则就是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向具有怎样的品德,扮演什么样的生活角色。原则因人而异,但整体方向都趋于一致。比如:善良的品质、孝顺的子女、耐心的父母等等。

史蒂芬博士提出,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份个使命宣言,对自己的生活核心原则一一作出承诺和宣誓,誓死捍卫,作一名以终为始的人。

以始为终的习惯是自我领导的原则。它不仅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庭和企业。用撰写个人宣言的方式寻找人生核心目标同样可以复制于家庭和企业。而全员参与宣言的制定是保证宣言被始终捍卫的核心,唯有参与,才有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