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2024/05/21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特教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1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由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十五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

精彩纷呈我有幸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教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当今特教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大理州特校校长给我们做了题为《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的精彩演讲。他结合着他自己在特校所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畅谈了特校学生的安全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和特校教师的师德管理、教学管理、学习管理等话题。毕校长的演讲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他的一些观点非常实在可行,令人心悦诚服。还有沈玉林教授所做的题为《聋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讲座,沈教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世界聋校语言教育的发展阶段,阐述了当前国际聋校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全面地分析了我国聋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听了讲座使我对聋教育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还聆听了大理学院褚远辉教授题为《教师与教育科研》的讲座,褚教授主要从“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条件”来阐述“教师与教育科研”这一课题。听了之后,使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二、教学研讨

共同成长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五节语文课——《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不该粗心大意》、《我和企鹅》、《决赛》、《打起鼓来唱起歌》,五位教师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聋教育语文和音乐课堂,使我们从中感悟很多。同时,我们团队中的两位学员教师的实践课也非常精彩,通过集体讨论、备课、制作课件,使我们对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中、高年级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胆量、睿智、钻研精神,给了我无穷的榜样力量。培训活动中的每一次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那么真诚、朴实,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体验,仿佛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谱写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汇聚了全省各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强烈的求知欲使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老师提高自己教科研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

四、展望特教的明天,用坚定的信念激励自己

在培训中,听了专家对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解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与期盼,为自己将要成为一名特教人,要去做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景东特校成立的第一批老师之一,我更是骄傲。同时我深感我们这些特教人责任重大,让那些特殊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将成为我们今后要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

感谢给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作为一名初涉足特教的老师,这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阔了视野,为我今后的学习和以后更好地从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2

我有幸参加了沈阳市教委组织的特教培训学习。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

我虚心、诚恳地接受着培训,态度之端正、学习之专注,仿佛又回到了曾经的校园。培训期间,每个人都是那样的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适时地记录,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的气氛十分浓厚。

二、听报告,感受深

张宁生教授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呈现在我的面前。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数十年来的研究观点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让人久久难忘;更让我深深感觉到特教研究无止境,教学创意无极限。

三、读书学习无止境

听张教授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叹服。叹服他的口才,叹服他的自信,叹服他的敏锐,叹服他的渊博。如此才气从何而来?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朝朝如此,暮暮如此,年年岁岁,日复一日,永不停息,永无止境。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了他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也许穷我一生也未必能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和教授,但我可以从现在起就行动起来,像他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我们来说,每位教师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作为一线的特教老师,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每个人又身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的学生,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我们用心研究分析,对照自己的实际,为我所用。

为期两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知道有一样东西悄悄地产生了,那就是我们的梦想!就让她从这里起飞吧,也许她飞得还不够平稳,可就像所有的翅膀一样,没有风雨的历练,怎会变得越来越强壮有力呢?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3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由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十五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

精彩纷呈我有幸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教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当今特教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大理州特校校长给我们做了题为《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的精彩演讲。他结合着他自己在特校所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畅谈了特校学生的安全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和特校教师的师德管理、教学管理、学习管理等话题。毕校长的演讲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他的一些观点非常实在可行,令人心悦诚服。还有沈玉林教授所做的题为《聋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讲座,沈教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世界聋校语言教育的`发展阶段,阐述了当前国际聋校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全面地分析了我国聋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听了讲座使我对聋教育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还聆听了大理学院褚远辉教授题为《教师与教育科研》的讲座,褚教授主要从“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条件”来阐述“教师与教育科研”这一课题。听了之后,使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二、教学研讨

共同成长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五节语文课——《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不该粗心大意》、《我和企鹅》、《决赛》、《打起鼓来唱起歌》,五位教师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聋教育语文和音乐课堂,使我们从中感悟很多。同时,我们团队中的两位学员教师的实践课也非常精彩,通过集体讨论、备课、制作课件,使我们对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中、高年级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胆量、睿智、钻研精神,给了我无穷的榜样力量。培训活动中的每一次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那么真诚、朴实,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体验,仿佛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谱写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汇聚了全省各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强烈的求知欲使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老师提高自己教科研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

四、展望特教的明天,用坚定的信念激励自己

在培训中,听了专家对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解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与期盼,为自己将要成为一名特教人,要去做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景东特校成立的第一批老师之一,我更是骄傲。同时我深感我们这些特教人责任重大,让那些特殊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将成为我们今后要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

感谢给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作为一名初涉足特教的老师,这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阔了视野,为我今后的学习和以后更好地从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4

学习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又是三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逝,带给我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特校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开展却是让人有无从入手之感。乐山特校的周副校长关于“校本研修”的讲座,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提示了今后开展校本研修的切入点和开展形式。周校长尤其强调了校本研修中的同伴互助以及聋人教师的培养,这对我工作的新建特校,很有借鉴意义。

10月25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校门到公寓楼、食堂、教学楼无不体现出设计的精妙;从校园宣传栏到每个班的班级文化,都体现出浓厚而温馨的特教元素。到校时正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自发地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整个校园呈现出活泼生动又井然有序的局面。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一体又相对独立,既便于学生生活又利于教师管理。教室功能划分很细,听觉训练室、言语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律动室等特教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向外界宣传了学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26日晚,这次参训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次座谈会,在会上不仅认识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特教同仁,了解了各地特校的办学现状,还有幸聆听了云南曲靖、山东新泰等特校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交流。各省虽然省情不同,各特校办学各有特色,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却是相同的,这样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尤其是新学校的老师能从老学校汲取办学经验。

华东师大张福娟教授的“个案研究”专题,非常细致地论述了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研究方式,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些为我们特教老师进行教学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确实,每个学期的教学总结总是如出一辙,缺乏新意,这样的总结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对于学生的个案研究,既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又能提升教师科研的素养,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该在每所特殊教育学校推广个案研究的方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自己特教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自己要多加强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并把学到的特教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5

学习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又是三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逝,带给我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特校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开展却是让人有无从入手之感。乐山特校的周副校长关于“校本研修”的讲座,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提示了今后开展校本研修的切入点和开展形式。周校长尤其强调了校本研修中的同伴互助以及聋人教师的培养,这对我工作的新建特校,很有借鉴意义。

10月25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校门到公寓楼、食堂、教学楼无不体现出设计的精妙;从校园宣传栏到每个班的班级文化,都体现出浓厚而温馨的特教元素。到校时正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自发地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整个校园呈现出活泼生动又井然有序的局面。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一体又相对独立,既便于学生生活又利于教师管理。教室功能划分很细,听觉训练室、言语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律动室等特教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向外界宣传了学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26日晚,这次参训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次座谈会,在会上不仅认识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特教同仁,了解了各地特校的办学现状,还有幸聆听了云南曲靖、山东新泰等特校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交流。各省虽然省情不同,各特校办学各有特色,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却是相同的,这样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尤其是新学校的老师能从老学校汲取办学经验。

华东师大张福娟教授的“个案研究”专题,非常细致地论述了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研究方式,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些为我们特教老师进行教学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确实,每个学期的教学总结总是如出一辙,缺乏新意,这样的总结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对于学生的个案研究,既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又能提升教师科研的素养,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该在每所特殊教育学校推广个案研究的方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自己特教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自己要多加强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并把学到的特教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6

“国培计划”是我国一个大规模、高层次、高要求的教师培训工程,具有示范引领、促进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能够参加这样一次高水平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虽然才是短短三天学习,却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感触和震撼。

平时在教学中感到聋孩子普遍理解力差,学习能力弱,学过的知识不成体系,学得快,忘得更快,让我很是困惑却总结不出原因。辽宁师范大学的袁茵教授关于“听障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白听障孩子在同年龄同环境条件下与健全孩子认知发展上的差距,以及我们特校教师该怎样针对聋孩子这样的特点进行教育。袁教授用专业的术语,活泼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道来,既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又引导我以后该怎样去遵循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语言训练,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张杨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沟通与交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聋校开展“沟通与交往”可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拓宽了我校今后课程开设上的思路。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故而特校教师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徐建奇副教授针对特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教我们怎样拥有健康的心理,即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把自我成长与他人共同成长融合起来。“一个老师教学水平低会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但远远不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大。”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特教老师深思。

张文京教授的讲座《个别化教育与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具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执行结果,让我们明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张教授给我感触更深的是:现在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今后的特校不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少量学生,而是要转变职能,成为当地的特教资源中心,走进普校为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努力钻研特教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肖敏老师的《聋校课堂沟通策略和案例分析》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肖老师从特殊教育第一线老师的视角,以聋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问题为切入点,用许多现实的课堂实录和案例,揭示了聋校课堂沟通的原因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可操作的应对策略。在肖老师的讲座上,我还聆听到来自其他省份的特教老师的精彩发言,这些发言针对聋校沟通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上解决与聋生的沟通问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作为一个涉足特教时间不足三年的教师,这三天的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阔视野,为我今后几天的学习和以后更好地从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省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4月20-27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此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为期7天的培训,聆听了很多专家老师富有见地的讲座,与特教的同行们共同探讨了自己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困惑、获得的经验,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成长感悟:

一、认清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了观念。

曾经,我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也非常害怕做课题。觉得教育科研与我无关,觉得这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事。虽然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题,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为了评职称。科研兴校是近年来普通中小学校比较时髦和流行的话题,也是很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成功的经验。然而,特殊教育学校在这方面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丁勇书记关于《科研兴校――特教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跟我们交流三个问题:一是科研何以

能兴校?二是如何以科研兴校?三是实施科研兴校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才能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科研兴校的普遍开展,促进特殊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一个课题成就一个教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明确了定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怕做课题,是因为感到教育科研无从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该干些什么,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谈秀菁教授关于《特殊教育科研的选题》的讲座、让我看到了,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特别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与专家学者的专业理论研究是不同的,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开展教育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方向应该来源于自己或班级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比较具体的应用性问题。总而言之,我们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丰富多彩的问题中选择课题,我们的研究就应该从点滴开始。

三、梳理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内容与方法,找到了门路。

完成了选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来该怎样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怎样实施课题,进行过程管理?这些疑惑,江苏省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蔡守龙主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何侃教授、李泽慧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解答。特别是蔡守龙主任关于《教育规划课题的设计与论证》的讲座,从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与细化、确定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三大步骤,阐述了在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后的课题研究启动阶段我们该做些什么,使我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逐步清晰。通过专家们系统的梳理,我感觉自己跳出了狭碍的教育科研观,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学校教育科研”,明确了教育科研的定义,了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选题”、“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则”、“如何设计学校教育科研的课题”、“课题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课题设计的要求”等内容,让我清晰了开展课题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课题的门路,为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四、明确了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撰写学科论文,是每个教师的一种追求。因为通过撰写论文,能促使教师去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一直以来,研究论文的写作是我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想法,但是写起来总是感觉不到位、不清晰。听了谈秀菁教授关于《教育研究论文撰写》、《撰写教育研究方案》的讲座,使我对研究论文该如何撰写有一些清晰的了解。要想写出有好的论文离不开两点:一是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并在研究和思考中有所感悟;二是掌握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要使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动――再反思的研究模式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与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

十分感谢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能够让我重新坐在课堂之上,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而我也会将这次学习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新兴的研究型骨干教师。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7

“国培计划”是我国一个大规模、高层次、高要求的教师培训工程,具有示范引领、促进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能够参加这样一次高水平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虽然才是短短三天学习,却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感触和震撼。

平时在教学中感到聋孩子普遍理解力差,学习能力弱,学过的知识不成体

系,学得快,忘得更快,让我很是困惑却总结不出原因。辽宁师范大学的袁茵教授关于“听障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白听障孩子在同年龄同环境条件下与健全孩子认知发展上的差距,以及我们特校教师该怎样针对聋孩子这样的特点进行教育。袁教授用专业的术语,活泼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道来,既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又引导我以后该怎样去遵循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语言训练,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张杨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沟通与交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聋校开展“沟通与交往”可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拓宽了我校今后课程开设上的思路。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故而特校教师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徐建奇副教授针对特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教我们怎样拥有健康的心理,即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把自我成长与他人共同成长融合起来。“一个老师教学水平低会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但远远不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大。”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特教老师深思。

张文京教授的讲座《个别化教育与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具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执行结果,让我们明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张教授给我感触更深的是:现在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今后的特校不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少量学生,而是要转变职能,成为当地的特教资源中心,走进普校为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努力钻研特教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肖敏老师的《聋校课堂沟通策略和案例分析》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肖老师从特殊教育第一线老师的视角,以聋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问题为切入点,用许多现实的课堂实录和案例,揭示了聋校课堂沟通的原因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可操作的应对策略。在肖老师的讲座上,我还聆听到来自其他省份的特教老师的精彩发言,这些发言针对聋校沟通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上解决与聋生的沟通问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作为一个涉足特教时间不足三年的教师,这三天的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阔视野,为我今后几天的学习和以后更好地从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省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4月20-27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此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为期7天的培训,聆听了很多专家老师富有见地的讲座,与特教的同行们共同探讨了自己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困惑、获得的经验,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成长感悟:

一、认清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了观念。

曾经,我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也非常害怕做课题。觉得教育科研与我无关,觉得这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事。虽然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题,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为了评职称。科研兴校是近年来普通中小学校比较时髦和流行的话题,也是很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成功的经验。然而,特殊教育学校在这方面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丁勇书记关于《科研兴校――特教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跟我们交流三个问题:一是科研何以

能兴校?二是如何以科研兴校?三是实施科研兴校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才能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科研兴校的普遍开展,促进特殊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一个课题成就一个教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明确了定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怕做课题,是因为感到教育科研无从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该干些什么,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谈秀菁教授关于《特殊教育科研的选题》的讲座、让我看到了,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特别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与专家学者的专业理论研究是不同的,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开展教育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方向应该来源于自己或班级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比较具体的应用性问题。总而言之,我们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丰富多彩的问题中选择课题,我们的研究就应该从点滴开始。

三、梳理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内容与方法,找到了门路。

完成了选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来该怎样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怎样实施课题,进行过程管理?这些疑惑,江苏省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蔡守龙主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何侃教授、李泽慧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解答。特别是蔡守龙主任关于《教育规划课题的设计与论证》的讲座,从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与细化、确定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三大步骤,阐述了在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后的课题研究启动阶段我们该做些什么,使我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逐步清晰。通过专家们系统的梳理,我感觉自己跳出了狭碍的教育科研观,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学校教育科研”,明确了教育科研的定义,了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选题”、“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则”、“如何设计学校教育科研的课题”、“课题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课题设计的要求”等内容,让我清晰了开展课题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课题的门路,为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四、明确了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撰写学科论文,是每个教师的一种追求。因为通过撰写论文,能促使教师去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一直以来,研究论文的写作是我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想法,但是写起来总是感觉不到位、不清晰。听了谈秀菁教授关于《教育研究论文撰写》、《撰写教育研究方案》的讲座,使我对研究论文该如何撰写有一些清晰的了解。要想写出有好的论文离不开两点:一是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并在研究和思考中有所感悟;二是掌握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要使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动――再反思的研究模式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与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

十分感谢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能够让我重新坐在课堂之上,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而我也会将这次学习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新兴的研究型骨干教师。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8

为期三天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结束了。回顾这几天的紧张培训学习,自觉获益匪浅,感触颇深,以下是我的点滴体会:

此次培训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的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我们必须做到:

首先,要坚定信念,爱岗敬业。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前进的方向。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孩子接受能力慢就对他们失去信心,就对自己的工作有所懈怠。我们应该在工作中从自己一点一滴,一言一行做起,努力提高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从改变学生的命运出发,把教学的需要,把学生放在首位。以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及良好的'工作业绩,为特殊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其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这些残疾学生,是我们从事特教工作的老师必备的道德要求,尊重这些残疾学生的人格,友好的对待他们,理解和信任他们,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多和他们交流,多鼓励和表扬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善待、宽容、理解每一个残疾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第三,要努力学习,及时充电。“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但是如果这桶水没有源源不断的水源补充,那么你将没有勇气给学生一碗水。因此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不是一桶水,而要成为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流水,真是如此,教师应该终身学习,永葆思想常新。

第四:从事特教工作,就要做好吃苦奉献的准备。我知道我呵护的是一群残弱的雏鸟,它们经受不了风雨的侵袭。有人说:选择了特教事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烦琐和劳碌;选择了特教事业,就意味着远离了鲜花和掌声。事实确是如此。不少朋友问我:你喜欢现在的工作吗?我微笑不语。因为从我走上特教讲台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要为特教事业付出更多、奉献更多、牺牲更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句格言注定了特教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但因为它是教书育人,它又是美好的。哪怕是一朵残缺的花,也要献出全部芬芳;哪怕是一颗受伤的树,也要献出一片绿荫……我们付出的虽然很多,但是值得,我们为社会减轻负担的同时,也从中感悟到了别人无法体会的幸福。“先当保姆,再做教师”,特教教师和普教教师不一样,我们的担子更重,因为我们不仅仅是教师,我们还是父母,我们不仅要教学生数数认字,我们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孩子是家长的希望,而我们是点燃他们希望的种子,我们感到光荣,感到自豪。“情寄特教,爱心无限”,我们用课本为孩子们插上理想的双翼,用粉笔勾画出春天的万紫千红。

我骄傲,我是一名特教教师!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9

20xx年10月底,XX市教育局组织晋城市50余名特殊教育骨干教师赴XX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学习。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这个刚涉足特教行业的普校老师不管从理念上,还是具体的开展教学活动上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使开学两个月来懵懵懂懂的我眼前豁然开朗,每个讲座,我都认真地做笔记,拍照片,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特教知识的甘霖。北京师范大学博学精深的钱志亮教授严谨的治学态度,妙趣横生的演讲,诙谐幽默的表演不时赢得老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课堂教学轻松愉快,气氛活跃。钱教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了《人的差异性》、《特殊教育基础》,让我对特殊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满足特殊儿童的普通需要和特殊需要,达到一般和特殊的培养目标。

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需要是特殊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满足其教育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更好地满足其普通需要奠定了基础,并为促进普通需要更好地完成创造了条件。如视力残疾儿童,如果在教学时能够关注到其因视力原因没有掌握或掌握不准确的概念,加以个别辅导,他们在上数学、自然等课时运用这些基本概念将不再是难题;如果加强了他们的各类感知训练,他们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而获得信息的速度就会加快,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有良好的定向行走能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将变得更加方便;如果他们的行为举止与正常儿童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总之,如果他们的特殊需要满足得越多,其视觉缺陷就补偿得越好,他们与普通儿童的差距就会越小,发展的起步就越接近普通需要的满足,圆满顺利、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补偿缺陷,发掘潜能,一定要树立既看到障碍(缺陷)更重视潜能的全人教育观。

我们学校刚起步,招收的学生无论年龄还是智力都有很大的差异,两个月来,小老师绞尽脑汁,设计教学,可由于学生参差不齐,一节课下来教学效果并不明显。我曾经困惑:身为特教教师,我到底对特教了解多少?我为这些有特殊需要的智障孩子提供了哪些特殊的服务?尊重赏识孩子,提供合适教育,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去做?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带着困惑,揣着期望,我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的于素红教授的讲座《特殊学校个别化教育计划要点及案例分析》。她向我们系统地阐述了个别化教育的理论,主要是个别化教育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具体的操作方法。个别化教育是满足特殊儿童个别需要的教育方案,特殊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的个别需要,班级集体课程难以适应每个特殊儿童的课程需求,用同一本教材,对于个别学生有时根本无路可走。

作为特殊教育教学管理者的新人,一开始就站在国际的视野上,用高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感动兴奋的同时也引起了对自己工作的思考:

1、开学初,我就学习借鉴其它兄弟学校的教学经验,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教学、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三结合”,要求老师了解掌握学生情况,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分类,分层的教学,让每一位特殊儿童学有所获。但教学实施过程中,评价和监督做得比较欠缺,推进特殊儿童有效教学单靠教师的自觉努力不行,一定要有监督和评价。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一定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的实、学习结果的测评中,才能更好地督促教师开展工作。

2、组织教师学习于教授的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的理论知识,为患有自闭症的尹颢喆同学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尝试探索个别化教育的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钻研,不断探索,慢慢积累经验,一定会在“个别化教育计划”这一课题研究中有所收获。

这次培训,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丰富的理论知识如清澈溪流,缓缓注入我的心田。 “无条件地接纳每个残疾学生是我们每个老师最基本良心。”“用超凡的爱呵护每一位折翼的天使是我们每个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学习中的感悟,触动中的思考,反思中的提高,将会使我在特殊教育的领域中对自己的工作角色进行审视和定位,为每一位残疾孩子探索、提供合适的教育,为残疾孩子的终身发展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8月29日到9月7日,带着几分激动,带着几丝憧憬,我有幸参加了由在河南省郑州师范学院举办的“国培计划(20xx)”——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通过这次培训,收获很多:开阔了眼界、开拓了思路,使我能站在更高的立足点上去思看待特殊教育事业。

在这次培训中,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全国几大高校的专家们的讲座,以及来自兄弟学校的特教事业的领军人的精彩授课,使我在教育教学方面拓宽了视野,也促进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师德修养的提升,更让我充分的领略到专家们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培训这个窗口,我感受到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感受到大家为特殊教育事业付出的艰苦努力,也感受到特教事业的累累硕果。巨大的收获,让我受益匪浅。不论是在听报告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中,亦或是在会后的自我反思中?我每时每刻都有着不同的收获。

通过学习,我加深了自己对学习重要性的理解。通过培训,越来越感到自己学习的不足,更加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北师大的肖非教授精彩的讲解,让我对特殊教育事业有了新的认识,原来特殊教育中还有那么多我不了解的东西,让我明白我的观念要及时更新了,要不我就要落伍了。肖教授对读书的阐述,强烈的撞击着我的心灵,想想自己,这几年我是一直看专业书籍,可是只是一些零七八碎的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以后一定要系统的学习,多读书,读好书。再如华东师大的于素红教授对个别化教育的讲解,让我对个训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我的思想中,个别化教育就是“吃偏食”,原来在国外这条路以经走这么远了,让我看到了我们与国外的差距。可是一个上午的学习只能让我对个别化教育有个初步的认识,希望国家以后多给我们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周省红老带来的一个个精彩的康复课程案例,大到教育理论小到一个简单的教具出示,都是那么的精彩绝纶?专家们的谆谆教诲,不胜枚举。每一个讲座都有它的精彩之处,每一个讲让我座也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果听过了,就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那么,我相信,我们永远不能真正成长起来。我要把学到的'东西留下痕迹,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的课堂上,让我的学习培训真正有所收获。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除了学到了有关各类残疾儿童的教育知识,更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不断升腾,徘徊,时时撞击着我的心扉——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反思自己的教学思维观;反思自己的学生观?不反思就不会有进步。我要学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把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点点滴滴的想法和感悟记录下来,常常去反思和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多写些教后感、教学随笔,学习体会以及经验总结论文等,让自己在不断的自我剖析和教学反思中逐步走向成熟,真正成长起来。

短短的十天培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的收获。感谢“国培计划”这个平台,让我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了自己与东部的特教先锋们的差距。希望国家以后多给我们创造这样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使我们不再因坐井观天而固步自封。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在我特教人一定会用自己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中国特教事业美好的明天。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11

很荣幸能参加这次由大理学院继续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特殊教育教师培训项目。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的精彩讲座,有学员的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十五天的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一、专家讲座

精彩纷呈我有幸聆听了专家的讲座,得到了前卫的理论熏陶。教授幽默的语言深深吸引了我,讲座的内容更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当今特教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大理州特校校长给我们做了题为《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的精彩演讲。他结合着他自己在特校所亲身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畅谈了特校学生的安全管理、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和特校教师的师德管理、教学管理、学习管理等话题。毕校长的演讲幽默风趣,通俗易懂,他的一些观点非常实在可行,令人心悦诚服。还有沈玉林教授所做的题为《聋教育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的讲座,沈教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介绍了世界聋校语言教育的发展阶段,阐述了当前国际聋校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全面地分析了我国聋校教育发展的现状。听了讲座使我对聋教育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另外还聆听了大理学院褚远辉教授题为《教师与教育科研》的讲座,褚教授主要从“教师从事教育研究的条件”来阐述“教师与教育科研”这一课题。听了之后,使我深刻地意识到了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重要性。

二、教学研讨

共同成长培训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大理州特殊教育学校五节语文课——《地里的西瓜又大又圆》、《不该粗心大意》、《我和企鹅》、《决赛》、《打起鼓来唱起歌》,五位教师给我们呈现了精彩的聋教育语文和音乐课堂,使我们从中感悟很多。同时,我们团队中的两位学员教师的实践课也非常精彩,通过集体讨论、备课、制作课件,使我们对聋校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低、中、高年级课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们的胆量、睿智、钻研精神,给了我无穷的`榜样力量。培训活动中的每一次研讨、每一次交流都是那么真诚、朴实,大家在一起讨论教学中的困惑,交流教学中的体验,仿佛是彼此心与心的交流,更是大家用情感谱写的一曲值得回味的篇章。

三、同行交流,共同成长:

本次培训,汇聚了全省各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强烈的求知欲使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每位老师提高自己教科研业务水平的一条捷径。在培训过程中,我积极尝试与其他学员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他们是如何处理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惑。在培训中,我们不断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间的“相长”.

四、展望特教的明天,用坚定的信念激励自己

在培训中,听了专家对有关特殊教育的政策解读,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国家乃至整个社会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与期盼,为自己将要成为一名特教人,要去做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无比自豪,作为景东特校成立的第一批老师之一,我更是骄傲。同时我深感我们这些特教人责任重大,让那些特殊孩子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让他们的心灵充满阳光将成为我们今后要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方向。

感谢给我们这次培训的机会。作为一名初涉足特教的老师,这次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阔了视野,为我今后的学习和以后更好地从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12

“国培计划”是我国一个大规模、高层次、高要求的教师培训工程,具有示范引领、促进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能够参加这样一次高水平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虽然才是短短三天学习,却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感触和震撼。

平时在教学中感到聋孩子普遍理解力差,学习能力弱,学过的知识不成体系,学得快,忘得更快,让我很是困惑却总结不出原因。辽宁师范大学的袁茵教授关于“听障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白听障孩子在同年龄同环境条件下与健全孩子认知发展上的差距,以及我们特校教师该怎样针对聋孩子这样的特点进行教育。袁教授用专业的术语,活泼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道来,既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又引导我以后该怎样去遵循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语言训练,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张杨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沟通与交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聋校开展“沟通与交往”可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拓宽了我校今后课程开设上的思路。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故而特校教师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徐建奇副教授针对特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教我们怎样拥有健康的心理,即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把自我成长与他人共同成长融合起来。“一个老师教学水平低会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但远远不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大。”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特教老师深思。

张文京教授的讲座《个别化教育与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具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执行结果,让我们明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张教授给我感触更深的是:现在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今后的特校不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少量学生,而是要转变职能,成为当地的特教资源中心,走进普校为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努力钻研特教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肖敏老师的`《聋校课堂沟通策略和案例分析》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肖老师从特殊教育第一线老师的视角,以聋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问题为切入点,用许多现实的课堂实录和案例,揭示了聋校课堂沟通的原因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可操作的应对策略。在肖老师的讲座上,我还聆听到来自其他省份的特教老师的精彩发言,这些发言针对聋校沟通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上解决与聋生的沟通问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作为一个涉足特教时间不足三年的教师,这三天的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阔视野,为我今后几天的学习和以后更好地从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13

学习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又是三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逝,带给我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特校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开展却是让人有无从入手之感。乐山特校的周副校长关于“校本研修”的讲座,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提示了今后开展校本研修的切入点和开展形式。周校长尤其强调了校本研修中的同伴互助以及聋人教师的培养,这对我工作的新建特校,很有借鉴意义。

10月25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校门到公寓楼、食堂、教学楼无不体现出设计的精妙;从校园宣传栏到每个班的班级文化,都体现出浓厚而温馨的特教元素。到校时正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自发地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整个校园呈现出活泼生动又井然有序的局面。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一体又相对独立,既便于学生生活又利于教师管理。教室功能划分很细,听觉训练室、言语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律动室等特教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向外界宣传了学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26日晚,这次参训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次座谈会,在会上不仅认识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特教同仁,了解了各地特校的办学现状,还有幸聆听了云南曲靖、山东新泰等特校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交流。各省虽然省情不同,各特校办学各有特色,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却是相同的,这样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尤其是新学校的老师能从老学校汲取办学经验。

华东师大张福娟教授的“个案研究”专题,非常细致地论述了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研究方式,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些为我们特教老师进行教学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确实,每个学期的教学总结总是如出一辙,缺乏新意,这样的总结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对于学生的个案研究,既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又能提升教师科研的素养,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该在每所特殊教育学校推广个案研究的方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自己特教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自己要多加强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并把学到的特教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14

“国培计划”是我国一个大规模、高层次、高要求的教师培训工程,具有示范引领、促进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价值,能够参加这样一次高水平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于我来说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虽然才是短短三天学习,却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感触和震撼。

平时在教学中感到聋孩子普遍理解力差,学习能力弱,学过的知识不成体

系,学得快,忘得更快,让我很是困惑却总结不出原因。辽宁师范大学的袁茵教授关于“听障学生认知和语言发展与教育”的讲座,让我明白听障孩子在同年龄同环境条件下与健全孩子认知发展上的差距,以及我们特校教师该怎样针对聋孩子这样的特点进行教育。袁教授用专业的术语,活泼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娓娓道来,既解答了我心中的困惑,又引导我以后该怎样去遵循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进行教学和语言训练,以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张杨老师的讲座让我们认识到“沟通与交往”课程的重要性,以及聋校开展“沟通与交往”可以通过多渠道、多种方式进行,拓宽了我校今后课程开设上的思路。

由于我们的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故而特校教师更易出现心理问题。徐建奇副教授针对特校教师职业倦怠和常见的心理问题,教我们怎样拥有健康的心理,即正确认识自己、认识他人;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把自我成长与他人共同成长融合起来。“一个老师教学水平低会对学生的发展有影响,但远远不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影响大。”这句话值得我们每一个特教老师深思。

张文京教授的讲座《个别化教育与教学》向我们展示了具体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和执行结果,让我们明白个别化教育的重要性。张教授给我感触更深的是:现在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今后的特校不仅仅服务于在校的少量学生,而是要转变职能,成为当地的特教资源中心,走进普校为融合教育提供技术支持。这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我们要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努力钻研特教技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肖敏老师的《聋校课堂沟通策略和案例分析》给了我很深的感触,肖老师从特殊教育第一线老师的视角,以聋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问题为切入点,用许多现实的课堂实录和案例,揭示了聋校课堂沟通的原因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可操作的应对策略。在肖老师的讲座上,我还聆听到来自其他省份的特教老师的精彩发言,这些发言针对聋校沟通问题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意见,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上解决与聋生的沟通问题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作为一个涉足特教时间不足三年的教师,这三天的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开阔视野,为我今后几天的学习和以后更好地从事特教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省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4月20-27日,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特殊教育学校科研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在此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为期7天的培训,聆听了很多专家老师富有见地的讲座,与特教的同行们共同探讨了自己在开展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困惑、获得的经验,使我对教育科研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来谈谈我的一些成长感悟:

一、认清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了观念。

曾经,我和大多数一线教师一样,也非常害怕做课题。觉得教育科研与我无关,觉得这是专业的教育科研人员的事。虽然也尝试着在做一些课题,但更多时候是为了完成一些“任务”、为了评职称。科研兴校是近年来普通中小学校比较时髦和流行的话题,也是很多学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成功的经验。然而,特殊教育学校在这方面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丁勇书记关于《科研兴校――特教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报告跟我们交流三个问题:一是科研何以

能兴校?二是如何以科研兴校?三是实施科研兴校的根本之策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科研水平和专业素质,才能推动特殊教育领域科研兴校的普遍开展,促进特殊学校提高教育质量。一个课题成就一个教师。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线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课题就在我们的身边,明确了定位。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教师怕做课题,是因为感到教育科研无从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该干些什么,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在哪里。谈秀菁教授关于《特殊教育科研的选题》的讲座、让我看到了,其实课题就在我们身边。特别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线教师,我们的教育科研活动与专家学者的专业理论研究是不同的,我们进行教育科研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开展教育研究的问题或者说方向应该来源于自己或班级德育、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比较具体的应用性问题。总而言之,我们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科研课题的“源头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丰富多彩的问题中选择课题,我们的研究就应该从点滴开始。

三、梳理了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内容与方法,找到了门路。

完成了选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来该怎样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怎样实施课题,进行过程管理?这些疑惑,江苏省教育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蔡守龙主任、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所何侃教授、李泽慧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较为完整的解答。特别是蔡守龙主任关于《教育规划课题的设计与论证》的讲座,从重新审视和调整研究方案、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与细化、确定研究工作的推进策略三大步骤,阐述了在制订课题实施计划、撰写开题报告后的课题研究启动阶段我们该做些什么,使我对如何开展“教育科研”的认识逐步清晰。通过专家们系统的梳理,我感觉自己跳出了狭碍的教育科研观,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学校教育科研”,明确了教育科研的定义,了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选题”、“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则”、“如何设计学校教育科研的课题”、“课题设计的内容包括什么”、“课题设计的要求”等内容,让我清晰了开展课题我该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课题的门路,为我今后开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四、明确了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撰写学科论文,是每个教师的一种追求。因为通过撰写论文,能促使教师去总结教学经验,探索科学的教学规律,寻找最佳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一直以来,研究论文的写作是我的薄弱环节,有很多想法,但是写起来总是感觉不到位、不清晰。听了谈秀菁教授关于《教育研究论文撰写》、《撰写教育研究方案》的'讲座,使我对研究论文该如何撰写有一些清晰的了解。要想写出有好的论文离不开两点:一是对教学进行深入研究、思考,并在研究和思考中有所感悟;二是掌握论文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清晰地认识到,要使自己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动――再反思的研究模式从实践中汲取营养,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内容,实现教育科研的不断深入与自己专业的持续成长。

十分感谢有这样的学习机会,能够让我重新坐在课堂之上,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而我也会将这次学习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努力成为一名新兴的研究型骨干教师。

特教培训心得体会 篇15

学习时间总是过得太快,又是三天的学习时光匆匆而逝,带给我新的收获、新的体会。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在特校开展校本研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开展却是让人有无从入手之感。乐山特校的周副校长关于“校本研修”的讲座,从理论到实践为我们提示了今后开展校本研修的切入点和开展形式。周校长尤其强调了校本研修中的同伴互助以及聋人教师的培养,这对我工作的新建特校,很有借鉴意义。

10月25日下午,我们参观了乐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布局合理,校园文化建设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校门到公寓楼、食堂、教学楼无不体现出设计的精妙;从校园宣传栏到每个班的班级文化,都体现出浓厚而温馨的特教元素。到校时正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们自发地在操场进行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整个校园呈现出活泼生动又井然有序的局面。校园教学区和生活区连成一体又相对独立,既便于学生生活又利于教师管理。教室功能划分很细,听觉训练室、言语训练室、康复训练室、律动室等特教功能教室一应俱全。学校的艺术教育落到实处,让学生通过艺术表演这个舞台展示自己的同时,还向外界宣传了学校。学生在这样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能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的提升。

26日晚,这次参训的两个班级进行了一次座谈会,在会上不仅认识了来自全国18个省份的特教同仁,了解了各地特校的办学现状,还有幸聆听了云南曲靖、山东新泰等特校教学和管理的经验交流。各省虽然省情不同,各特校办学各有特色,然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却是相同的,这样的交流互通有无,相互学习,尤其是新学校的老师能从老学校汲取办学经验。

华东师大张福娟教授的“个案研究”专题,非常细致地论述了个案研究的研究对象和具体的研究方式,研究报告的写法,这些为我们特教老师进行教学科研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确实,每个学期的'教学总结总是如出一辙,缺乏新意,这样的总结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没有实质性的帮助。而对于学生的个案研究,既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又能提升教师科研的素养,正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应该在每所特殊教育学校推广个案研究的方法。

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到自己特教知识储备的不足,以后自己要多加强业务学习和经验交流,并把学到的特教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