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2024/05/23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精选16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1

5月4日,迎着新课改的春风,我们来到走在新课改探索前沿的清塘中心小学参观和学习,听完几位老师的上课,我感慨万分,收获颇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学习心得。

一、我的收获:

1、更新了教育理念。新课改的理论我也曾认真研读过,自已也有些体会,这次清塘中小的几名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很好地阐述了新课改的理念,即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由课堂上的"主演"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转变了教学方式。清塘中小对如何进行新课改教学,实践高效课堂进行了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这次他们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很好的尝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由原来的被动地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习,课堂上各个小组提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小组成员踊跃地讨论,认真地解决问题。

3、更换了教师角色。新课改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少讲,多引导,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一节课他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快乐地学习,收获了许多知识的果实。

二、我的思考:

1、新课改教学有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清塘中小的课堂教学有这样几个环节:课堂前置,交流展示,教师点拨,课堂测评,课堂延伸。课堂前置也就是导学环节,教师之前就要做好各种导学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延伸就是学生在课外搜集、整理那些在课堂上没有时间深入学习的、当时的课堂教学不好评价的与本课堂内容相关的一些资料。是不是每堂课都要按这样的步骤去学呢?交流展示时是小组合作进行的,这确实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那么人数较多的大班额究竟可不可以照葫芦画瓢?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如何兼顾全体学生?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我认为,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3、双基知识如何定位?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是提高了,比如各小组都提出了许多相关的问题,提出了小组的学习目标,但是我发现课堂中,基础知识的学习有些欠缺,比如语文课的生字教学,数学课中计算能力的训练,英语课中的简单的口语对话,在课堂中所占时间就比较少,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没有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在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还要牢固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4、老师们如何在新课改中提升自身的素养?在听课中我发现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但没有引起及时的关注,老师准备的内容没有完全处理完就下课了。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教师除了认真钻研教材,详细了解学生情况,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之外,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全面驾驭课堂的能力,对每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要作出各种预案,灵活应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突发事件。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教学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合作、创新、探究、收获、能力等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快乐成长而努力,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XXXX。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2

20xx年x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新城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两节数学优质课,两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等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两位老师的课彻底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只起了个穿针引线和补充的作用。我们常规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是主体,不断灌输,学生就像容器,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信息以单向传输为主。但这节课则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教师只是起了导师的作用。以前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不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究、讨论能把知识学会。听完这节课,才觉得是自己思想上放不开,对学生不信任,总是觉得不讲不放心,讲完之后学生听不懂又觉得不能理解,甚至很生气。以前的主要任务是备好课,讲好课,看来以后要多备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设计课堂让学生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怎样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3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为它学科的学习服务的,同时也是获取知识和住处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信息技术课不该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尝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我从三个方面做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任务驱动,以问题促学习

电脑知识的更新是最快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那么我怎么去应付电脑知识的快速发展呢?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目前的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的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教学中的两个实例:

实例一:在如学生PowerPoint时,给学生的任务是制作本班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给学生的素材是最近在运动会和超野赛上的精彩瞬间。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这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实例二:在最近九年级的VB程序设计课上有一节是制作万年历小时钟,先给学生一仆低起点的小任务,就是仅显示当前时间,学生完成后再提出显示日期和时间,最后提出更高的任务是不仅能显示日期和时间,而且能使用继续和暂停按钮控制小时钟的发生。

事实证明,这种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任务能照顾能绝大多数的学生,同时,是对问题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活学活用。

二、动手实践,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很强,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可以以插入自己在图图软件中完成的作品。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七年级有很多学生对键盘和鼠标的操作不熟练,练习指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不愿学,反而产生厌倦情绪。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的方法,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和《金山打字通》,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好指法。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的操作就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学以致用,多学科整合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4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想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通过教学实验,慢慢理出一点头绪,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2、奖励激励,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光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

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3、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4、灵活使用挖掘教材

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

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识优化组合,完成筛选,做出正确判断。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5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我们认识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苏教社的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习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平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参加这次培训之后,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培训结束后,我们个人的学习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习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习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秋我有幸执教了我校第一轮新教材改革的实验班,如今整整三年的教学旅程,在这三年的从教中,可以说是悲喜交加,但更多的是收获。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 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确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

把课标学习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把课标要求真正得到落实,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科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的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通过改变新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出现了一幕幕喜人的镜头,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主动的学习,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有较大的提高。

“喜人的日子里意伴随着忧虑”,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了许多,但是面对如今生活的现状,又出现了太多太多的困惑。

1、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2、辅助手段欠缺,学生学习出现较大的困难。北师版的语文教材,适合在条件好的城市运用,对于我们贫困的山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难运用的过程,学生知识不广,接触的范围不大,对于大山里的东西还比较熟悉,一提到山外的世界,他们就感到极其陌生,有时,老师所说的,孩子们还认为老师是在“吹牛”,他们不知道在美丽的海滩上还有新奇的贝壳,在浩瀚的沙漠中还有仙人掌的存在……如今,电教的条件较好,能充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辅助我的教学,但是在孩子们的心中,这是间接的事物,没有亲身的经历,他们总是有一些“不相信”,同时,现在教材中,要求学生课外查的资料太多太多,学生回家没有较多的课外资料,上网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就象是天方夜谭,这一切又得要老师想办法解决,“鼓励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学习,”这一理念怎能得以实现?

3、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4、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5、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7

新课程的改革,新的课程、新的理念,不仅为我们的政治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一、 新课改倡导合作精神,开展自主探究。

新课改理念认为:教师是合作者、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课堂上应尊重学习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教师只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加以引导,有时鼓励学生提问。为此,我们教师应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放弃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看、多问、多想、多讲、多行。重视每一位同学的见解,赏识他们每一点进步的思想火花。

二、新课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长期以来我们政治课被学生认为是说大话说空话的课,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课程内容离现实社会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了,让广大的学生感到象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而《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如我们的政治课现在分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于哲学等模块。使的我们的课程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

三、新课改提倡创设课堂情境,进行情境教学。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亲临现潮,学生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需要,成为学生自觉阅读和钻研教材的动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模拟法,创设课堂;小社会;,可以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课堂模拟教学,这种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角色要求,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学生参与意识、创造热情空前高涨。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8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为它学科的学习服务的,同时也是获取知识和住处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信息技术课不该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尝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我从三个方面做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任务驱动,以问题促学习

电脑知识的更新是最快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那么我怎么去应付电脑知识的快速发展呢?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目前的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的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教学中的两个实例:

实例一:在如学生PowerPoint时,给学生的任务是制作本班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给学生的素材是最近在运动会和超野赛上的精彩瞬间。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这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实例二:在最近九年级的VB程序设计课上有一节是制作万年历小时钟,先给学生一仆低起点的小任务,就是仅显示当前时间,学生完成后再提出显示日期和时间,最后提出更高的任务是不仅能显示日期和时间,而且能使用继续和暂停按钮控制小时钟的发生。

事实证明,这种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任务能照顾能绝大多数的学生,同时,是对问题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活学活用。

二、动手实践,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很强,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可以以插入自己在图图软件中完成的作品。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七年级有很多学生对键盘和鼠标的操作不熟练,练习指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不愿学,反而产生厌倦情绪。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的方法,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和《金山打字通》,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好指法。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的操作就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学以致用,多学科整合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9

我作为一名教师,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10

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兴趣,从而更喜欢数学。

几年的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结合近年来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总结如下:

一、学生角色的转变,进行自主学习。新课改心得体会。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学生能从学习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上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二年级的乘、除法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学生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和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找到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谈出自己的观点后,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再进行点拨。这样,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成为引导者和组织者。

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人们一种沉闷古板的形象,因为以前的数学教师总是给予学生无穷无尽的练习题和单调乏味的公式定理,教师的工作也仅仅是在抄教案、上课、改作业之间循环重复。新课改心得体会。新课程中提到,教师应该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开发者。小学数学教师拓宽眼界,深入挖掘教材的同时,也将视角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去。比如,在二年级的“认识钟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许多老师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讲授课本的内容,有的教师让学生从生活中收集各式各样的钟表,丰富对时钟的认识;有的教师带领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钟表,让学生真正感知“时、分、秒”的概念;还有的教师从钟表的认识引申到珍惜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和习惯的教育。数学教师除了改善了教学的形式之外,还不断尝试改进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往的数学教师是教学中的权威者,将一个个定理公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而新课程中强调要让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老师指引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在学生的小组合作和讨论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例如,在四、五年级的“方程”教学中,老师不再是简单机械地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步骤,而是让学生从实际中产生对方程的求知需要,构建方程的基本概念之后,再允许学生自主地利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尝试解方程。通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学生所学到的数学不再是机械的、沉闷的,而是有用的数学、有趣的数。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在与课改同行的道路上,我深知任重而道远,但是教学改革引发我们深思,使我们蜕变,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也引领我走进新的天地。总之在数学课堂中,我要想方设法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主体能力,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和民主的氛围,尽可能的增加学生发展思想和方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露自己的情感,表明自己的观点,表现自己的欲望,使他们各自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11

我作为一名教师,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12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为它学科的学习服务的,同时也是获取知识和住处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信息技术课不该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尝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我从三个方面做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任务驱动,以问题促学习

电脑知识的更新是最快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那么我怎么去应付电脑知识的快速发展呢?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目前的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的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教学中的两个实例:

实例一:在如学生PowerPoint时,给学生的任务是制作本班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给学生的素材是最近在运动会和超野赛上的精彩瞬间。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这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实例二:在最近九年级的VB程序设计课上有一节是制作万年历小时钟,先给学生一仆低起点的小任务,就是仅显示当前时间,学生完成后再提出显示日期和时间,最后提出更高的任务是不仅能显示日期和时间,而且能使用继续和暂停按钮控制小时钟的发生。

事实证明,这种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任务能照顾能绝大多数的学生,同时,是对问题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活学活用。

二、动手实践,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很强,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可以以插入自己在图图软件中完成的作品。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七年级有很多学生对键盘和鼠标的操作不熟练,练习指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不愿学,反而产生厌倦情绪。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的方法,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和《金山打字通》,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好指法。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的操作就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学以致用,多学科整合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13

随着教材难度的不断加深,班上学生两级分化的现象严重。

一年级时对识字教学的学习,班级学生还可以每天跟着一同学习,在学校有老师的不断复习巩固,回到家中,有家长的辅导,学生的成绩理想;但到三年级时,阅读教学成了语文学习的重点,成绩较好的学生能掌握其阅读方法,自主学习,并且从中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但对于基础差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拦路虎”,不愿多读,多想,一次做不到,心灰意冷了,每次回家也是同样的问题,家长的素质不高,无法辅导,就这样导致这些孩子无兴趣学习,长此以往,学习便下沉,从而出现班级的两级分化现象。

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数较少,完成任务太难。每一册教材足足十二个单元,每一个单元包括三篇主体课文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又包括五大方面的'内容“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在益”“金钥匙”,可以这样说,一个语文天地的内容比上三篇主体课文要的时间还要多,学生的“听、说、读、写、练”都在这里呈现。就拿如今来说吧,其他的教材差不多接近尾声了,而我们北师大版的语文还在不停地“追课”。

学校的条件有限,学生的活动得不到落实。在新教材中安排着许多活动,如“到附近的工厂去参观了解环境”,“到爸爸或是亲人上班的地方看看上班时间表,了解他们的工作的情况”诸如此类还有许多许多。学生不亲自去活动,就没有把活动得到落实,让学生此时练习说话,就无从说起。

考试类型多样,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成绩不理想。在课堂中,我们努力传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把书本中“死”的知识化作“活”的运用,书本上的掌握了,但每次检测题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也许是学生的能力有限,传统高分的影响,导致学生成绩不好,受到家长的责备和不理解,因而老师也觉得压力过大,有时感到无从施教。

面对教育改革的浪潮,新课改毕竟是一个新的话题,它总有一个运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避免不了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我想,即使困难重重,我总会勇敢地去面对,在实践工作中,我将不断总结反思,撰写教学故事、教学案例、教育随笔等;努力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使新课改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民主、和谐、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新面貌。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14

我作为一名教师,参加工作十多年来,在学校领导和老教师的关心和帮助下,不断地总结教育教学的经验和教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工作这些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方面也有一些心得体会,现总结如下:

一、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对待,建立一个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己首先做到。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才能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威信,才能给学生以榜样的示范作用。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学认为:“教学活动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每一节课都是师生双方情感体验的过程。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情感基础。在工作中,我以真诚、平等的心态与学生相处,我的真心换得了学生对我的诚意。在孩子心中,我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可以信赖的大朋友。他们愿意把心里话对我讲,学习和生活上有了困难愿意向我寻求帮助,课堂上,在对联知识的探索中,课堂气氛既严肃又轻松,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甚至已经下课了他们也经常围着我问这问那,从孩子们的神情和言谈中流露出他们对知识的喜爱与渴求。在实践中我也体会到,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可激发学生产生自信、自强、奋进向上的决心。

三、教学形式要多样,激发学生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能老采用一种教学形式,这样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没有新鲜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容易在课堂上开小差。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利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除了利用多媒体教学外,在上课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会将全班分为若干组,每组有小组长,进行比赛,比速度,比成功率,比美观,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就自然学到了东西。教学经验表明,经常变换教学形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四、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师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本身就是褒奖对方谈话的一种方式,是接纳对方、尊重、理解对方的具体体现。你能耐心听别人倾诉,就等于告诉对方你的态度,无形之中会提高对方的自尊心、自信心,加深彼此的情感交流。因为倾听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内心需要;倾听,将使我们教师更虚怀若谷,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内涵深厚。在倾听中师生理解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就有了灵性。

以上就是我参加教学工作以来的心得和体会,在教育教学上仍然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但是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15

XX月x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新城实验小学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两节数学优质课,两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设计和引导下,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主要包括学生讨论、学生展示,教师点评等过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两位老师的课彻底打破了常规的教学方式,整个课堂以导学案为载体,教师只起了个穿针引线和补充的作用。我们常规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上教师是主体,不断灌输,学生就像容器,没有积极性,没有主动性。信息以单向传输为主。但这节课则完全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做导演,学生做演员,教师只是起了导师的作用。以前习惯了老师讲学生听,不相信学生可以通过自学、探究、讨论能把知识学会。听完这节课,才觉得是自己思想上放不开,对学生不信任,总是觉得不讲不放心,讲完之后学生听不懂又觉得不能理解,甚至很生气。以前的主要任务是备好课,讲好课,看来以后要多备备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设计课堂让学生感兴趣?怎样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习?怎样让我们的教学真正实现高效?怎样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新课改教学心得体会 篇16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师生在教学中应该是平等的交流”等理念。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不仅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模式。由于新课改的许多理念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而得以实现的,要构建和谐、互助、愉悦的多元交流和相互支撑的鲜活课堂生活,合理有效地开发各种教学资源,教师是推进课改的最关键因素。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促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行为的创新呢?

我认为在教学中应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看成绩,注重结果,轻过程,课堂上教师安排好一切。教师把重点、难点分析透彻,再讲解给学生,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具体的生物知识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因此,在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变老师教为真正学生动手探究,不怕学生出错。走下讲台,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互相充当老师,互相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只有创造出这样的氛围,才是学习的环境。学生讲的可能不是很圆满,应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有一定难度的题进行点拨,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能根据学生情况,使学生牢固的掌握了知识。

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接受式学习,否定教师的讲解。教和学的方式受多种因素制约,有些很难理解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即使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的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把课堂教学版式化。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起来,积极思考、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是我们的教学目的。新课改对我们教师来说都是第一次,毕竟我们和我们的学生都是接受式教育的产物,要想一下改过来可能会遇到种种困难。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参与的机会。

以上是我对新课改的点滴看法。我坚定对语文学科课改的过程不断进行探索,伴随着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步步深入,我会一路探索一路总结,在课改中成长,当然也会在课改中收获,我坚信新课改是振兴国家教育,适应国际潮流,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唯一选择。只有改革旧课程才是教育的出路,我会继续发挥新课改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自己的专业素质与课改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