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2024/05/23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

12月30日下午学校帮我们安排了一次心理健康讲座。是关于情绪方面,听了黄xx心理咨询师的《情绪管理与健康》的讲座,感受到人的情绪与现在人的健康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黄老师讲课非常生动,也举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和互动的小环节,在欢快的氛围中,我了解到,作为老师的我们同样也是这种心理疾病的发生者。而面对这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应付成了关键的问题。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所以要求教师学高身正;社会对老师角色的美善化,对教师赋予了过高的期望值,使得身处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不但长期超负荷地工作,而且承受着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压力,经常处于心理应激之中,必然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

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和生命质量。而情绪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绪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肠胃疾病,癌症等。所以在生活当中,我们需要努力改变这些。总是保持健康的心态。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苦中作乐。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适当的运动。还需要戒烟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症性格”,我也自问,我有没有这种性格“看什么都不顺眼,有人时和人过不去,没人时和自己过不去。”

人的健康50%取决于情绪20%取决于睡眠20%取决于运动10%取决于饮食。我想,做到这些我们的健康才不受影响。所以好情绪的培养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对压力,放飞心情。

听了这次讲座,真的觉得,生命是可贵的,但是也相当的脆弱,珍爱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计较,心胸要宽广,对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静。就象黄老师讲的那个关于风筝的故事,遇事应当完全了解事实后再作定论,而不是冲动的`做出结论。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说,这样就不至于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来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为那种不幸福的人。

总得来说,好情绪创造好未来,让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着去做到的。在今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宽容,而不要做一些伤害他人的事情,更加爱护我们的学生,关心自己也关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们身边。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2

我校进行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觉特别地受益。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为重要。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并不是等量齐观的。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懂得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第三,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方面,我们可以做到: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适应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才有可能升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件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愿我们的朋友们都快乐,愿作为朋友的朋友的我们也快乐!更愿快乐的我们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快乐!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3

讲座围绕“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主题,讲座开始,李教授与大家互动做了热身活动“爱的鼓励”,活跃了全场的气氛。讲座中,李教授围绕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如何调控情绪等方面,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用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文、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自己才是情绪的主人”,讲座气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导同学们运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和谐的人。双方互动良好,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们都从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首先我们知道大学生存在交际困难,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

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必须学会正确的`处理。

学会调控情绪很重要,其实情绪如四季般自然地发生,一旦情绪产生波动时,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怎么做情绪的主人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让坏的情绪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声来;或者是让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慢慢平静下来。听一听音乐看看电影也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我们应该多交点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话,应该多和他们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简单的一起出门逛逛,还是别的,多谈谈心。脾气需要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

另外要让生活丰富起来,可以挑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个人神采也就不一样了。还有我们要记住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时期,要放宽心,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朋友的帮助,我们都会走出那段时期的。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们要学会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4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我深深懂得,身心健康是教师完美人格的充分体现。二者缺一不可,如何做才能使教师身体和心里都健康积极向上呢?庄校长的这次心理健康讲座,给了我们明确的指导方针;使我们的精神躯体充实了有活力的新鲜血液,使一些蒙昧的心灵豁然开朗!这次讲座给我们定义了心理健康的标准,让我们工作学习生活有清晰的指向!从而更加积极快乐,健康向上的走小学教育这条充满阳光的道路……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从而能够快乐地探究知识领域,把学习变成乐趣.因而提高教学效率。正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什么样的树结什么样的果,什么样的老师教什么样的学生。通过此次聆听讲座,不但增加了我刻苦钻研、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力量。还使我意识到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遇到困难与挫折要勇敢面对知难而进!

就如讲座所讲:“学会调整不稳定情绪,保持心理的健康平衡;所以我准备做快乐圣洁天使。看身边同事领导都象鲜花雨露般美好!汲取芬芳与养料储备精神食粮!正所谓,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能灵活的选择自己愉悦心态角度去思考问题、机智正确处理问题。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如冰心老人所说:“读书好读好书”陶冶情操。关注时事新闻,做一名热爱祖国,崇尚教育事业的品质良好的新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追求真理的积极思想,就能顺应教育信息技术发展,更好的打造高效课堂。也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新型人民教师。

讲座最大的亮点是:“如何拥有快乐”?阐释简单明了,就是“首先要拥有一双发现快乐的眼睛;其次要拥有能够发现快乐的智慧”。进而介绍提升心理素质的办法,让我耳目一新、振奋不已。可谓受益匪浅啊!我又体会到,教师要保持一份健康积极的心态,要放下过多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这样多轻松?还要节制物欲、简化生活保持心灵的单纯与自在。保持积极心态,学会宽容以仁爱之心待人……在我看来,这可谓是人生大智慧。这样的心态让我与同事姐妹们和谐相处。真是快乐!还要不盲目竞争,避免心理过度紧张。这话实乃金玉良言啊!所以我觉得有衣有食当知足。真是“人知足定常乐”!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有这样的思想应该是一种心灵超脱吧?

我决定这样主宰自己的生活、工作,结合实际发表点见解,首先必须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工作和作息要有规律;要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管教儿女和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公义正直、善良宽容、实事求是,有良好心态,真诚地对待身边的人,微笑面对人生、积极期待美好未来!用向上的心态去做每件事,用快乐爱怜之心去热爱身边所有学生!一个连孩子都不爱的人怎么能当教师呢?孩子才是真正的天使!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们只需给予正确引领!愿快乐的我们去感染身边的所有孩子和同事,让大家都成为快乐的教师!这是我最深的体会……

感谢这次师德讲座,都是积极的思想点拨。会让我的生命花束绽放艺术奇葩。拥有积极崇高的思想真快乐!做健康美德教师更快乐!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5

随着社会高速发展,生活节奏逐渐加快,新媒体快速崛起,接收信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很容易导致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因此,要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讲座中,乔泓教授在生物基因层面,把人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本能蛇、情绪猴、说书人和观照佛。本能蛇做的事就是威胁预警,发现危险,作出反应。情绪猴做的事就是趋乐避苦,容易沉溺于某种快感之中,从而减少自身痛苦。说书人做的就是自证预言,讲述自己的故事。观照佛也是最高级的一种,做的事就是明心见性,通过对自身的感知,观察自己的内心、思考自己的内心。人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不应被物质生活束缚,用更高的精神层面来对待工作和生活。作为铁路人,应该以老一辈人为榜样,以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为己任,以为社会贡献为自豪。

心理能量的三大源动力分别是能力感、关爱感和自主感。其中,自主感解决了和自己的关系的问题,我们要做自己的主人,增强自身的自主性。现在很多人整日抱着手机,刷抖音、逛微博、打游戏,生活习惯紊乱,整个人浑浑噩噩,最后怨天尤人,越来越痛苦。自主首先要做到自律,自律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从早起开始,从放下手机开始,工作中尽职尽责,主动担当,专心致志,全力完成任务,避免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形。跳出舒适的假象,活出真正的自己。

俗话说,“人无压力轻飘飘,钢无压力不成刀”,日常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压力,也都需要一定的压力,适度的压力可以让人事半功倍,过度的压力可能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我们要学会正确面对压力。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今日事今日毕,做到不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压力。其次要张弛有度,将工作和生活分开,在工作中保持高度的专注,闲暇之余也要学会放松,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最佳的状态,提升工作效率。

态度决定一切,几乎所有的外因都只是起到加速的作用,而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端正态度,奋发图强,以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以昂扬的姿态迎接明天。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6

现代社会的压力之下,可能身边有很多人内心都有痛苦,但是他们用微笑来掩饰,把自己伪装的很快乐,其实内心很孤单,找不到开解的方式,这是一个非常需要我们去正视的一种疾病。

乔泓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讲述了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动力以及心理升级的路径。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又分为生物因素、性格因素、文化因素。心理健康的源动力又分为能力感、关爱感、自主感。心理升级的路径又分为成长型需求、成长型价值观、追求型目标。

在成长型价值观中乔泓教授三个石匠的故事令我深受感触,他们虽然做着同一个工作,但是给工作的定位不同,决定了能取得的高度。混饭吃的石匠也永远成为不了建筑家。而第三个石匠不仅热爱自己的工作而且充满激情,并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希望有一天能干出一番理想的`成绩,正是这种目标明确的激情和理想激励着他不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所以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我觉得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讲,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年轻人承受的压力很大。但是中国人又往往对于心理疾病存在一些误解,胆怯的心理导致不想跟别人表达、也不敢跟别人表达,病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会承受双倍的痛苦。

别再独自挣扎!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心态在某一段时间已经出现不稳定的时候,及时找专业人士来帮你判断。这时候非常需要陪伴和开导,需要大家及时的沟通,把心里的问题发泄出来,不要藏在心里。我们也需要关注一下别人的内心到底是什么样子。多接触一些性格好的朋友,少聊一些负能量的事,坚持做每一天自己觉得应该做的事,努力对待生活,努力坚持做好每一天、过好每一天。

愿你我拥有发自内心的微笑!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7

我认真倾听了xxx教授《关注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其中“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这一心理现象,令我感触最深。

我班有一个不想做任何作业的小哲同学,我觉得他之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也许使我们老师的错误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后进生”。反思平时的做法,我真想对小哲说一声:“孩子,对不起!”

我将尝试着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我们班小哲同学的表现,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以求找出培养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

一、“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

钟教授讲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压倒了个人的发展。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20xx年秋,我担任一年级语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觉得我班小哲的一些变化,非常符合钟老师讲的这种心理现象。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小哲已经不再做任何作业,甚至拒绝学习。

记得小哲一年级刚入学时,能认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每次老师提问,他会很积极地举手,当然更多时候是抢答。因为他自控能力比同龄孩子要差,想说就一定要说出来才能安静下来。后来,小哲对音节拼读、认读笔画较多的汉字,汉字书写等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困难很大。同时,小哲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越来越吃力。

我和老师们对小哲不约而同地就只有批评批评再批评,除了批评还是批评。这就出现了下面的一幕:“啊!错了这么多!唉!怎么十个字,写错了九个!”我们班其它学科老师也经常向我告小哲的状:“你们班的小哲,昨天又没做数学作业!”“你们班的小哲,今天美术课又没带全美术材料,上课什么也不做!”……渐渐地,老师们觉得他学习是怎么也赶不上去了,就给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么玩,只要不故意扰乱课堂,老师们就会不管不问。老师不再关注他,同学们也越来越忽视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说是即将或已经被边缘化了的孩子。

现在,小哲已经上二年级了,而他好像已经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了兴趣。他不再写任何作业,上课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拒绝写错误的作业,以免承受班级里的屈辱。这种现象就是福勒博士强调的,某些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他们认为“没有尝试就没有失败,没有失败就没有屈辱。”“孩子们为了拒绝体制,宁愿造成不幸的终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级里的耻辱……”

二、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戴克斯的“行为目的”理论: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论》(1759)中说:“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欲望将必然难以得到满足。”表现出问题行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为方式得到“归属感”,但是又希望获得师长和同伴的关注、认同和接纳,为了争取自己应有的“一席之地”,他们只有以不适当的行动来追求自己的“归属”感。”

现在的小哲,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心理,所以才表现如此。课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无人的“疯玩”——随便乱涂乱画些什么,咬咬铅笔头儿,捏橡皮泥,玩文具,折纸飞机……任何一个小东西,都足够他玩上一节课。课堂上,老师的教学几乎已经跟他没有任何关系,而他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跑到讲台上跟老师说:“我要上厕所!”他几乎每节课都要上一次厕所。有时看他的神态表情,确实急需上厕所。有时又发现他去厕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园里透透气,玩一会儿。因为他要溜达很长时间才回到教室。

课间活动,小哲常常会因为一点儿小事(伙伴碰了他一下,同学抢了他的蚂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课间活动,校园里正浇花,他拿着一根长长的柳条沾满了泥,一边跑一边甩,追着小伙伴满校园跑,弄得校园里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还有一次,他竟然拿着一把剪纸刀剪自己的头发,伙伴们越是不让他剪,他就越剪,结果很多同学围观,等老师指导,他已经剪得满头坑坑洼洼像个“刺头”。如今的小哲,无论是与众不同的怪异表现,有意所谓的恶作剧,还是哗众取宠的行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们给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这一系列表现,我感觉自己身为老师,身为班主任却丝毫不懂心理学,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误判:“他是学习有智障的孩子,不用严格要求他完成学习任务,只要让跟小伙伴们一起玩,一起快乐的在一起,就足够了。”

原来,我这不是一种善举,我只是在给自己找一个不用去管理他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个不称职的老师,对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对不起!孩子,你需要什么?孩子,让我怎样去帮助你?”

三、希望“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若要尊重与接纳每一个学生,除非我们对人的本质有积极的信念,相信每一个体独特的潜能,重视每一个体的人性尊严和价值,否则我们不可能做得到。

当一位老师对学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赏学生成就和优美的一面,同时,他有能力去体谅和接纳学生的错失、困惑和混乱,因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变性。而教师的接纳、尊重、饶恕、忍耐,会引导学生的.转变与成长。

小哲才刚刚踏上小学之路,如果我们能做到从现在开始,注意从言辞和行为等方面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颗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纳这个孩子。他可能曾经是因为保护尊严的需要转移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兴趣,现在趁孩子还没有对学习知识完全失去兴趣,我们还能帮助他更快地找回对知识、技能学习的乐趣。这就需要老师们达成共识,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几个方面。

1、对孩子全接纳,无论他犯了什么错,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辞去羞辱他,保证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满足。

2、多关注他,给他发言的机会,多让他回答难易适中的问题。他书写能力差,但背记能力强,我们不要抓住其不会写字的小辫子不放,多让他背诵一些诗文,以展示其优秀的一面。

3、家校沟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师专门为他量身定制的作业。只要孩子稍微有进步,就给以大力表扬,逐渐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强体壮,爱劳动,也很会干活。我们可以抓住孩子的这一优点鼓励他多为班级服务,这样他会觉得自己对大家有用处,在班里有地位,不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渐让他在同学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爱与归属感,他就会踏上健康成长的光明大道。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他徜徉会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时刻关注着学生内心的基本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一路同行!学习儿童心理学,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让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这将是我永远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8

今年暑假,虽然烈日炎炎,但学校还不忘给老师们送来清凉的心灵鸡汤,举行了为期4天的暑期培训,这次培训可谓是收获满满。从一线教师的经验分享,到各个领域教育专家的报告,最后到校长们对本学期学校工作的思路解读,不可谓不全面。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陕西师范大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心的衣新发教授做的教育心理专题讲座。

先抛开衣教授的讲座内容不讲,光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我感受到了那种幽默风趣的韵味,同时还感受到了衣教授知识储备的厚实。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够达到了。听了衣教授的讲话,让我确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首先是坚持学习,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提升自身的文化底蕴;同时,积极参加各类授课比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魅力,争取做一个优秀的讲师。

再谈谈衣教授讲授的内容,那更是收获颇丰。衣教授以《论语。学而》中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信乎?”引入,从各个角度反应出反思的重要性。那作为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回想自己曾经的教学反思,很多都是没有心意的、格式化的、机械化的,甚至同样的.课型反思相同化的,这样的反思毫无意义。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重视教学反思,让反思真的落到实处。通过衣教授的讲解,我更加清晰的明白教学反思是对教学意向、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及三者关系的调节性思考。并知道了教学反思的四种指向:反思教学的意向,主要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人际关系、教育制度、评价方式这些方面来思考;反思教学设计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预设这两方面去思考;反思教学行为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现这两方面来思考;最后就是反思教学行为与意向及设计的关系。字里行间中,虽然看似复杂,但只要留心,每节课中都会有这些方面的体现,而我们则要做一个有心的观察者和一个用心的记录者。当然,一节课的反思不可能将上述各项做到面面面俱到,我们只需要从其中的一个点或几个点出发,进行教学反思即可。这样,通过一天天点滴的积累,对我们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手段的提升都会有莫大的帮助。

在衣教授的讲座当中,那一句“说话就是做事。”到现在还在我脑海中回荡。虽然只有六个字,但带给我的启发是莫大的,对我的做事儿、做人都有着重大的点醒。从衣教授的讲解来看,说话有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三种意境,言内行为指的是语言,言外行为指的是这句话的意图,言后行为指的是这句话所能带来的后果。这不正是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慎重考虑的三个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备课方面我一定要慎重考虑这三种意境。首先注重言内行为的精简、优美,让学生们能清楚的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同时注重言外行为的有效性,在数学方面其实就是注重问题设计的有效性,让问题有深度、有广度、有可操作性,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受到启发;以及注重言后行为,一定要落实孩子们的收获,从而确定这句话所带来的后果。通过一句句话精心的设计,从而串联起来,最终呈现一篇篇相对完美的教学设计。当然,不可能所有人第一次设计的教学设计都是完美的,肯定还是有不足的,这时我们可以再进行自我反思,课前修改,课后了再修正,尽可能的完美呈现。相信,通过这样的坚持努力,自己的业务水平一定会有更大的提升。

同时,衣教授还分享了很多特别实用的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方法。比如,可以让学生给自己写信,给自己上课提提意见,或者说说心里话。这个主意简直太棒了。身为小学老师,我们和学生的差距最起码都10岁以上,人们常说,3岁一代沟,那我们和学生该有多少个代沟呀。而且从教学成果来看,不是自己觉得自己讲的好就是好的,而应该看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如何。所以,让学生给自己写信,不仅能够反映出自己教学上的不足,及时改进;同时,还能让学生们通过信件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这样老师们就更加容易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同时及时的鼓励孩子或者及时的进行心理疏导。如果你还是一名班主任,那这一方法就更加的实用了。

再比如,每天录课。这一策略,准备的设备很简单,一部手机,或者一根录音笔即可。把每天自己的授课录制下来。然后,利用课余时间,听听自己的课,并把重要的信息记录下来。记录什么呢?记成功之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作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下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记“败笔”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记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总之,这次的培训会真的是收获满满。不仅是衣教授的讲座,其他的专家、老师们的知识分享都让我受益良多。在满满的知识充能过后,我将满满消化,并运用到我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做一个反思型教师,我势在必行!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9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让我们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师生关系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和谐。那么我们的教育也会成果累累,亲其师而信其教,亲其师而信其道嘛。

在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有很感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领悟、去体验、去实践。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0

今天下午,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心理教育课。首先,老师让我们和同桌握手,许多同学不好意思,用笔或袖子隔开同学的手.然后,老师又教我们怎样做人,要宽容示好和真诚。最后,老师又让我们握手,这时,很多都不那么难堪,同桌的情谊也更深了。

上完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之间友谊的珍贵,同时还知道了怎样对待同学,如果同学做错了什么,不能争执,要和他谈一谈,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就算遇到争吵之类的事,也不能用粗鲁的方法,可以先向同学表示友好,久而久之,一定会解开心疙瘩。同学之间一定要友好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快乐!

通过这节课,还让我想起了以前做过的事:一位同学把我的笔碰到了,可他竟然不道歉,反而向没看见似的跑过去,我立刻把他叫回来,说:“你看看,我的笔被你碰掉了!”他说:“我又不是故意的!”慢慢地,我们就吵起来了,过了很长时间才和好。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应该,我们互相谈一谈,不就能解决问题了吗?还要争吵干吗呢?我们的集体就是一个人大家庭,我们要互相帮助,才能更加快乐!

正如依据名言所说的一样: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友谊是珍贵的,帮助别人,其实就是在帮助自己!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1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2

讲座围绕“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主题,讲座开始,李教授与大家互动做了热身活动“爱的鼓励”,活跃了全场的气氛。讲座中,李教授围绕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如何调控情绪等方面,旁征博引,侃侃而谈,用丰富的案例、生动的图文、幽默诙谐的语言阐述了“自己才是情绪的主人”,讲座气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提问,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导同学们运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态,做情绪的主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快乐的人、和谐的人。双方互动良好,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通过听这次讲座我们都从中了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调节自己的心态,学会要怎么去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首先我们知道大学生存在交际困难,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自我意识,学习与生活的压力,情感困惑和危

机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必须学会正确的处理。

学会调控情绪很重要,其实情绪如四季般自然地发生,一旦情绪产生波动时,个人会表现愉快、气愤、悲伤、焦虑或失望等各种不怎么做情绪的主人同的内在感受,假如负面情绪常出现而且持续不断,就会对个人产生负面的影响,如影响身心健康、人际关系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最简单的就是让坏的情绪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声来;或者是让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慢慢平静下来。听一听音乐看看电影也是不错的。还有就是我们应该多交点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话,应该多和他们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简单的一起出门逛逛,还是别的,多谈谈心。脾气需要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变自我情绪,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铭或对自己说一些自我肯定的话,以激励自我。

另外要让生活丰富起来,可以挑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东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个人神采也就不一样了。还有我们要记住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时期,要放宽心,每个人都是这样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

朋友的帮助,我们都会走出那段时期的。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

我们要学会用这些方法来帮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态,控制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3

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4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5

我校进行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觉特别地受益。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为重要。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并不是等量齐观的。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懂得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方面,我们可以做到: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适应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才有可能升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件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愿我们的朋友们都快乐,愿作为朋友的朋友的我们也快乐!更愿快乐的我们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快乐!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6

我有幸参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多位专家的理论课,还有课上与课下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以下就是我在这次培训活动后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所想。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学习,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调查表明,学生中存在心理异常的约占30%,患有心理疾病的约占15%。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与考试焦虑、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际交往障碍、性格孤僻抑郁、自卑心理严重、对新环境不适应等等,并且在近几年呈上升趋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可是,不正确的关注,反而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预防为主的,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不应该只针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应该是有他们的各自作用的;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地理解为一门增加学生负担的学科,而应该具有促进学生各方面健康成长的独特功能;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要你生搬硬套理论,不要我们教师诚惶诚恐,而应该是讲究艺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式应该是形式多样,时时处处注意的问题。

二、心理教育培训对于教师自身的重要性

俗话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老师也有烦心的事,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和苦恼。但如果要做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更不能因此而在课堂上随意发怒,挖苦打击学生。而是要学会良好的情绪控制,在走进教室的前一刻,告诉自己,“一定要微笑”,要把自己最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并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学习情绪。没有一个学生愿意看到一个怒气冲天,动不动就发火的老师的。教师乐观积极地稳定地情绪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三、提高心理健康的时效性。

在新形势下,小学生不同阶段表现出各自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这就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一是新生入学的适应期。这一阶段应用心理评价系统建立小学生的心理档案,目的是通过分析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气质、性格类型、兴趣爱好、情绪意向等基本心理素质和个体心理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树立健康的新形象。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的角色转换,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学习生活的困惑期。这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阶段,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日益发展并初步占主导地位,口头言语,内部言语能力不断完善,但学习生活中往往表现出自制力差,社会道德是非判断力以近期、自我为主的特点。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学习焦虑、人际关系不良、多动症和学习无能的心理问题。同时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开发小学生潜能,建立心理健康新观念,塑造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推进整体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7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陈老师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让我们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师生关系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和谐。那么我们的教育也会成果累累,亲其师而信其教,亲其师而信其道嘛。

在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有很感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领悟、去体验、去实践。

心理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篇18

我校进行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觉特别地受益。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为重要。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并不是等量齐观的。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懂得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第三,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方面,我们可以做到: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适应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才有可能升起。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用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件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愿我们的朋友们都快乐,愿作为朋友的朋友的我们也快乐!更愿快乐的我们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