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2024/05/24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1

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因此,我看到《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时,如获至宝,认真捧读,自感获益非浅。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老师?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

是李老师通过这些案例指导了我今天怎么去应对这种困惑。李老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老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李老师指导了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老师,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个优秀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2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事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禁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会!但是,静下心来思考这个问题,真的是如此吗?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学习认真、行径乖巧的同学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调皮好动的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在这些语句中,让我感受到了清新与自然,诚恳与真实,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对“爱”的理解。

是啊,教师要爱每一个孩子,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作为教师不可避免的会有私人的情感选择倾向。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但教师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书中王晓春老师那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而这些恰恰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所欠缺的。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教学之余,我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感受颇深。觉得这是一本既能给一线教师指明方向,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学术水平的好书。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3

班主任工作真是个五味盒,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历程,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晓。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面对的问题也很多,所以经常会听到老师诉苦,班主任真的难当。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谈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非常幸运的是今年学校发的这一本《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它不但理论性强,实际例子也举得特别好。我的确是很认真仔细的度了这本书。应该说我不喜欢读理论性特别强的书籍,会让我感到特别枯燥乏味。但我特别喜欢这种理论实际相结合的书籍,看这本书时,书中每个老师所写的案例我大都把它搬到自己身上去做对比,看到了我身上的不足,其实也是周围很多老师的共性问题。

有人说:思想是行动的帆,思想是生命的舵。这本书在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热忱与兴趣,使活动的教育功效最大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有教育的契机,处处有教育的资源,身为班主任,我们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到底应该如何创新,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呢”,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引领,更是启迪。一时想不透彻没关系,随后便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再加上鲜活生动的教育实例,让你茅塞顿开。养小鸡体验生命成长的不易,跳圈圈体验合作的快乐……一个个闪耀着灵光的教育故事,无不充满智慧。它是心与心的交流,它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有创新激流的奔涌,就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进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重要他人”。

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本书每一章起始都有一句提纲挈领的精辟话语:“自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基础,心灵有了自由,想象力就会张开翅膀,创造力就会灵动多彩。”“虽然,与众不同并不都是创新,但是,创新一定是与众不同的。”“100次耳提面命的灌输,比不上1次亲历亲为的体验。”……这精辟的话语是眼睛,耐读而有哲理,发人深省。正是这样朴素而精粹的思想,让全书流光溢彩,魅力无穷。

在第一章中,就告诉了我们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

1、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学生。这个介绍可以让学生填写简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当然也可以请同桌介绍。

2、 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来了解学生。

3、在交谈中来掌握学生的思想。

4、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

5、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

下面在这一点上我想谈谈自己的感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

1、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弱点。

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但音乐不好;有的孩子喜欢数学,但英语不好;有的孩子擅长言语,但书写不好;有的孩子喜欢看书,但不喜欢运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学生。即使是两个孪生兄弟,其气质基本相同,但是性格也会有微妙的差异的,当然兴趣爱好也会迥然不同。学生有差异,我们老师不可能培育出一样尺度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职责是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的缺点得到最好的弥补,使学生将来有做好的发展。

2、教师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现在的孩子出生在九九年左右,真是新世纪的孩子,生活相对而言比较的富裕;而且都是独生子女,外有六个人疼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孩子的情绪常常不是太稳定,会出现超乎寻常的兴奋,激动或者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遇到一点刺激就会歇斯底里,做出让人无法接受的举动;再说了现在是电脑的时代,孩子接受的知识面比我们宽,接受的容量比我们大,因此,我们要走近学生,尽可能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我们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也只有了解学生,我们做教师的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初接新班,我一般了解学生是从了解家庭开始,如家长的年龄、职业、住址、生活状况,有什么爱好或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等等,这样便于我们老师因材施教。

3、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孩子的心灵。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地强,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触伤到孩子的自尊,孩子就很可能会与你对着干。文中讲到了一个例子:一位中学生发现他的日记被父母亲偷看后,就给作家孙晓云写信说:“我想用世界上最大的声音,告诉所有不信任我们的人:请信任我们!路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我们能够装点人生。大人应该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也试一试,不做永远的观众。”现在的学生要求得到父母的尊重,得到老师的尊重,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从内心里希望成人们把他们当大人来看待。孩子的心里在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希望大人放手让他们独自大胆的行走。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了解孩子的心里,但是又怕孩子受伤,遭到沉重的打击,毕竟孩子没有经历过过多的挫折,心灵是异常脆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地走进学生。

4、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法去走进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个性的一个,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接近学生。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去打球,跑步,踢键……在运动中去了解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周记中反思自己的心里,然后与学生交流从而来了解学生;可以找学生本人谈话来了解学生,也可以找班级中的学生谈话侧面来了解学生;可以与孩子的父母通电话或家访来了解学生;可以通过班委会讨论来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任课老师的反映来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QQ聊天,这样学生不用面对面,有些话他敢于说。总之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读懂学生的心里。

在这一章中还提到“怎样铸造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这让我想起了去年曾经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

寒假里,不知因为什么,把腰扭了,差几天就过年了,我却不能动弹,到医院做了个CT,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需要静卧半个月,而且是绝对静卧(不准起床)。我在痛苦中熬了10天,终于还是“站”起来了。卧床半个月,尤其对于像我这种急性子的人来说等于“杀”了我。不过好在腰感觉好了一些,只是不敢走快,不敢用力。医生宣布:只能慢养,别无他法。: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4

首先,读这本书,你不会感到辛苦,因为书中到处是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故事,在这里你可以从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中领悟教育的真谛。从小徒弟带着寻常的小石头到市场问价,领悟到一个人的价值关键要看他把自己定位在哪里;从小伙子手抓小鸟逼智者卜问生死,让人们明白一个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次,此书能够用独特的眼光看教育,以负责的态度提建议。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是许多人都在探索的问题。是啊,在当前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确实是挺不容易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工作是忙碌的,但我认为教师的成就感--“桃李满天下”的幸福,也是无人能及的,教师的价值是永恒的。那么,那么站在21世纪的今天,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给我很多启示。

一、教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孩子就需要与孩子沟通,与家长沟通。其次,爱学生就要公平对待所有学生。“公正客观”被视为理想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学生最希望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公正,这是孩子信赖教师的基础。第三,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二、教师要把强烈的责任意识放在首位

教师要忠实地履行职责,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如重庆市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在两次突如其来的灾害中,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全力保护和抢救学生,他们在做这种选择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老师。”“我是老师”,一句普普通通的话,但它掷地有声!“我是老师”反映了一名教师强烈的责任意识,这种责任意识表明教师形成了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律意识和人格素养,这是新时期师德的一个核心内容。

三、教师要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生活

魏书生说:我们以高尚、昂扬、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生活,那我们就会生活在高尚、昂扬、乐观的生活之中。今天,我们教师要充满爱,爱人生的每一段时间,爱生活的每一个空间,爱他的职业,爱他的事业。让我们的爱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我们的爱不断发展自己,以完善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用我们的爱到笑对人生的境遇,以积极向上的精神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总之,我认为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只有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拥有教育的智慧。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要求我自己,积极进取,尽早地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暑假,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做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教师是一种使人类和自己都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职业。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带来的自身生命力焕发的欢乐。教师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其生命和才智也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教师在为孩子操劳的过程中,也享受着教育的快乐和幸福。那今天,我们应当怎样做一名好教师呢?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5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似乎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给我们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100个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2、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3、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5、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6、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7、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8、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

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6

假期里,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本书收集并点评了100个教学案例。

读完王老师的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切合当今教育的现实,对实际的教育案例进行评论,给予具体的指导。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理论应该如何恰当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篇点评,是关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一位老师阐述了关于教师该不该走进学生心灵的一些看法,相信这也是很多教师的困扰。

随后王晓春老师做出了如下点评:所谓“走进孩子的心灵”,其目的应该是了解他,理解他,影响他。了解学生,理解学生,都是为了更准确、更有效地影响学生。

而“影响”者,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是也。此后,我有了自己的思考,一位真正的优秀教师该如何教育学生,是一味的严厉批评?还是过分的迁就学生?我想这两者是都不可取的。

当我读完整本书后,我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一位好老师,往往会成为学生一生的榜样,影响着他的学习、成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好老师”的衡量标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知识渊博已不是评判好老师的唯一标准了,人格素养等等一些内在品质则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因此,对待每一名学生,都有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书中给出的一条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老师。

所谓的专业化,并不是知识化,教师的专业化应该首先指一种人际沟通的能力,其次才是学科知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该是教学能力的首要因素。

教师的职责是育人,就应该尊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也只有教师做出了表率,学生才能学会尊重。相对于未成年人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宽容,不能苛求学生,面对学生出现的不尊重教师的言行,更应该反思的是教师,要多问问自己平时是不是太严肃了,是不是居高临下了,是不是真正关心学生了?如果问心无愧了,那么,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局面就会到来。

可以说,师生关系和谐的钥匙就掌握在教师手里,就看教师们是不是正确运用这把钥匙了。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7

假期里,我阅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本书收集并点评了100个教学案例。

读完王老师的这本书,总体的感觉就是“专业”。他切合当今教育的现实,对实际的教育案例进行评论,给予具体的指导。让我们体会到教育理论应该如何恰当有效地应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让我们澄清了认识,摆正了方向,进而找到正确的方法。

记得书中有这样一篇点评,是关于“走进学生的心灵”。一位老师阐述了关于教师该不该走进学生心灵的一些看法,相信这也是很多教师的困扰。

随后王晓春老师做出了如下点评:所谓“走进孩子的心灵”,其目的应该是了解他,理解他,影响他。了解学生,理解学生,都是为了更准确、更有效地影响学生。

而“影响”者,设计情境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是也。此后,我有了自己的思考,一位真正的优秀教师该如何教育学生,是一味的严厉批评?还是过分的迁就学生?我想这两者是都不可取的`。

当我读完整本书后,我切切实实认识到要想当好一名教师,仅有“爱心”远远不够,仅有“严厉”也远远不够,要有一种研究的意识,提高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

一位好老师,往往会成为学生一生的榜样,影响着他的学习、成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好老师”的衡量标准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知识渊博已不是评判好老师的唯一标准了,人格素养等等一些内在品质则受到了更多的重视。

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

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过这样一段话:“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我随着他们的微笑而微笑……”学生美好人生的开始,掌握在我们教师手中。因此,对待每一名学生,都有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来说,书中给出的一条最重要的启示就是: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老师。

所谓的专业化,并不是知识化,教师的专业化应该首先指一种人际沟通的能力,其次才是学科知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应该是教学能力的首要因素。

教师的职责是育人,就应该尊重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也只有教师做出了表率,学生才能学会尊重。相对于未成年人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宽容,不能苛求学生,面对学生出现的不尊重教师的言行,更应该反思的是教师,要多问问自己平时是不是太严肃了,是不是居高临下了,是不是真正关心学生了?如果问心无愧了,那么,师生相互尊重的和谐局面就会到来。

可以说,师生关系和谐的钥匙就掌握在教师手里,就看教师们是不是正确运用这把钥匙了。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8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似乎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给我们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100个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2、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3、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5、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6、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7、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8、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

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9

《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如果说一开始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所吸引,那么当我一翻开它,读了第一个案例,就不知不觉沉浸其中,舍不得放下了,它就是王晓春教授所编著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一书。

在这本书中,王晓春教授对收集的100个经典教学案例进行了一针见血的点评。读完这本书,我突然觉得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新课程的改革,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形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许多老师都觉得现在当老师太难了,常常内心茫然,手足无措,而我在教学过程中也遇到学生违反课堂纪律,对他们进行教育时,也常常感觉到黔驴技穷。读了《今天怎样做教师》这本书,自感受益匪浅。

针对当今社会有许多的老师都会感觉做好一名老师太难了。读了此书,我找到了答案,原因是我们的'工作方法太简单,而且多年如一日,变化不大。无非是一边“严管”,一边“奉献爱心”。严管不见效,就用爱心感动,爱心感动不了,就更加严厉地管理,再不管事,只好借家长的手再来“修理”了。然而学校管不了的学生往往家长早就失控了,家长还在指望老师把他的孩子教育过来呢!于是没棋了,剩下的只有牢骚、无奈和疲惫。在这本书中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案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10

在当今局势下,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好多人都觉得现在当教师太难了,常常心里茫然,不知所措。因而,我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今日怎样做教师》这本书时,如获至宝,仔细捧读,自感获益匪浅。

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教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幻想的结果,往往捉襟见肘!

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我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关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分我都给予平等的爱,可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关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爱他们;而关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乃至有点消极的心情,我真的置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教师?有一段时间我因而而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

是李教师通过这些案例辅导了我今日怎样去应对这种困惑。李教师说“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然后才是一个学科教师”。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有必要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家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怀,一种关怀,一种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能够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可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爱情的人,在私家爱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关于一个扯谎成性的人,假如我们还打从心里喜爱的话,那么我们便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能够了解的,可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怀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抛弃了他们,我们仍是要尽自己的力气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我理解了自己并不是抛弃了学生,正是这个“对立”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信任经过时间的锻炼,我一定能够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样样的爱学生才干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

在教育方面,虽然我们标榜本质教育,可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仍是占有重要的位置。局势和实际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常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育水平不断的进步,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

可是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便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爱好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分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本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可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日子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育的艺术。李教师辅导了我们,学生的要素是我们不能彻底把握的,可是教师的要素则能够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进步自己的教育水平,用自己的常识魅力来招引学生的学习爱好。当然,最有效的办法仍是与德育的合作,把握好课堂,仔细备好课,仔细上好每一节课。

作为一名教师,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育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决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捉襟见肘,我也有决心自己一定能够变成一个优秀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11

在时代发展迅速的今天,似乎教师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复杂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给我们在教育一线苦苦摸索的教师们送来了一剂沁人心脾的良药。100个案例,从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管理问题四个方面入手,给我们做了个专业化的展示:

1、主要不靠“嘴”教育孩子。靠的是情境,靠的是行动。

2、我们无法改天换地,但是没有人能阻止我们为改天换地贡献一份力量,只要我们不放弃理想。

3、正是家长的溺爱,教会了孩子自私和不孝。

4、我们的教育就是这样,大家除了考试分数什么也看不见,本该家庭教育解决的品德问题推到学校,本该幼儿园、中小学解决的品德问题推给大学。难怪我们老得“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因为家庭教育的基础就没打好,学校要不断“补课”;因为学校一边“加强”某种教育,一边同时把隐患推给高一级学校,在应试的疯狂中,实际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制造”的问题往往比“解决”的问题还要多,最后压力都加到社会……

5、热爱生活是热爱学习的前提。

6、保持好奇式的探究心态,是制怒的最好办法之一。

7、这可能是特点而非缺点。

8、我不赞成教师做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因为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最有利于他将来在社会上发展,你并不一定清楚。再说,你对自己的“灵魂”就那么自信吗?

王晓春老师这些酣畅淋漓的名言警句,无时无处不体现了王老师的睿智和深邃。人们给予教师许许多多荣耀的称誉。“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尤其是中国儒家将尊师敬孔的思想发挥到极致,“天地君亲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影响浸润了中华文明几千年。

重塑教师形象,还教师与教育最本真的面目,是我们每一个人民教师神圣的职责和不可推卸的义务。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今天,我们理想中的教师应该是怎样的呢?在我们的心中应该建立起什么样的教师形象呢?读了王晓春老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我则认为:教育首先是一种服务,教师是一种带有浓厚服务性质的职业。一种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帮助的服务,一种为社会培养健康健全的人类的服务。也惟有如此,作为教师心怀一种服务思想,才可能从过去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误区中走出来,走进学生,亲近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蹲下来悉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熟悉他们的呼吸,也只有这样才能为他们提供最切合实际的东西,才能为他们铺设好最适合他们的道路,让他们能够在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声中张扬个性,茁壮成长。其次,当代的教师还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名好教师,一名爱学生的教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相长。再次,作为当代的教师还应该“善思”。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思想的芦苇。”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教师应该是个思想者。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做个有心人,去认真总结教育的得与失。

最后套用这样一句话作为结尾:“我是一个行者,步履轻盈,在教育的路上,我的脸上带着笑容,我的心中充满阳光,我的行囊中为教育准备了一切:澎湃的热情、宽容的胸襟、迷人的书香、思考的大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一定会严格的要求自己,做一名智慧型的教师。

《今天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 篇12

班主任工作真是个五味盒,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历程,其中包含的酸甜苦辣也只有自己知晓。班主任工作事务繁多,面对的问题也很多,所以经常会听到老师诉苦,班主任真的难当。每天都有解决不完的问题、谈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非常幸运的是今年学校发的这一本《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一书,它不但理论性强,实际例子也举得特别好。我的确是很认真仔细的度了这本书。应该说我不喜欢读理论性特别强的书籍,会让我感到特别枯燥乏味。但我特别喜欢这种理论实际相结合的书籍,看这本书时,书中每个老师所写的案例我大都把它搬到自己身上去做对比,看到了我身上的不足,其实也是周围很多老师的共性问题。

有人说:思想是行动的帆,思想是生命的舵。这本书在每一章节的开始,都要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什么样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孩子的热忱与兴趣,使活动的教育功效最大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有教育的契机,处处有教育的资源,身为班主任,我们该怎样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班主任在班级工作中到底应该如何创新,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呢”,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引领,更是启迪。一时想不透彻没关系,随后便有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再加上鲜活生动的教育实例,让你茅塞顿开。养小鸡体验生命成长的不易,跳圈圈体验合作的快乐……一个个闪耀着灵光的教育故事,无不充满智慧。它是心与心的交流,它告诉我们,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有创新激流的奔涌,就能使自己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进而形成独特的风格,成为学生心中不可磨灭的“重要他人”。

更令人眼睛一亮的是,本书每一章起始都有一句提纲挈领的精辟话语:“自由是孩子心灵成长的基础,心灵有了自由,想象力就会张开翅膀,创造力就会灵动多彩。”“虽然,与众不同并不都是创新,但是,创新一定是与众不同的。”“100次耳提面命的灌输,比不上1次亲历亲为的体验。”……这精辟的话语是眼睛,耐读而有哲理,发人深省。正是这样朴素而精粹的思想,让全书流光溢彩,魅力无穷。

在第一章中,就告诉了我们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

1、可以通过学生的介绍了解学生。这个介绍可以让学生填写简历,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当然也可以请同桌介绍。

2、 可以通过观察、分析学生的行为来了解学生。

3、在交谈中来掌握学生的思想。

4、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特长。

5、在家访中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

下面在这一点上我想谈谈自己的感悟: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

1、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弱点。

有的孩子喜欢画画,但音乐不好;有的孩子喜欢数学,但英语不好;有的孩子擅长言语,但书写不好;有的孩子喜欢看书,但不喜欢运动……“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当然世界上也不存在两个相同的学生。即使是两个孪生兄弟,其气质基本相同,但是性格也会有微妙的差异的,当然兴趣爱好也会迥然不同。学生有差异,我们老师不可能培育出一样尺度的学生。因此,教师的职责是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学生的缺点得到最好的弥补,使学生将来有做好的发展。

2、教师要理解孩子的思想和内心感受。

现在的孩子出生在九九年左右,真是新世纪的孩子,生活相对而言比较的富裕;而且都是独生子女,外有六个人疼爱(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因此孩子的情绪常常不是太稳定,会出现超乎寻常的兴奋,激动或者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遇到一点刺激就会歇斯底里,做出让人无法接受的举动;再说了现在是电脑的时代,孩子接受的知识面比我们宽,接受的容量比我们大,因此,我们要走近学生,尽可能的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我们才知道学生在想些什么,学生可能会做些什么。也只有了解学生,我们做教师的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改正缺点,引导学生走正确的道路。初接新班,我一般了解学生是从了解家庭开始,如家长的年龄、职业、住址、生活状况,有什么爱好或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等等,这样便于我们老师因材施教。

3、教师要小心翼翼地去接触孩子的心灵。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非常地强,如果不讲究方式方法,触伤到孩子的自尊,孩子就很可能会与你对着干。文中讲到了一个例子:一位中学生发现他的日记被父母亲偷看后,就给作家孙晓云写信说:“我想用世界上最大的声音,告诉所有不信任我们的人:请信任我们!路是我们的,人生是我们的,生命是我们的,我们能够装点人生。大人应该给我们一些机会,让我们也试一试,不做永远的观众。”现在的学生要求得到父母的尊重,得到老师的尊重,得到社会的尊重,他们从内心里希望成人们把他们当大人来看待。孩子的心里在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希望大人放手让他们独自大胆的行走。我们做老师的应该了解孩子的心里,但是又怕孩子受伤,遭到沉重的打击,毕竟孩子没有经历过过多的挫折,心灵是异常脆弱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要小心翼翼地走进学生。

4、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法去走进学生。

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个性的一个,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接近学生。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去打球,跑步,踢键……在运动中去了解学生;可以让学生在周记中反思自己的心里,然后与学生交流从而来了解学生;可以找学生本人谈话来了解学生,也可以找班级中的学生谈话侧面来了解学生;可以与孩子的父母通电话或家访来了解学生;可以通过班委会讨论来了解学生;也可以通过任课老师的反映来了解学生;还可以通过QQ聊天,这样学生不用面对面,有些话他敢于说。总之了解学生的方法很多,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读懂学生的心里。

在这一章中还提到“怎样铸造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这让我想起了去年曾经发生在我们班的一件事:

寒假里,不知因为什么,把腰扭了,差几天就过年了,我却不能动弹,到医院做了个CT,医生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需要静卧半个月,而且是绝对静卧(不准起床)。我在痛苦中熬了10天,终于还是“站”起来了。卧床半个月,尤其对于像我这种急性子的人来说等于“杀”了我。不过好在腰感觉好了一些,只是不敢走快,不敢用力。医生宣布:只能慢养,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