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2024/06/06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

为了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作业完成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更是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是班主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是实现班级高效管理的关键。班级管理需要精细化,精准到每件事、每个问题。近期的作业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有延时课后时,作业为什么还会出现拖拉、质量差的情况,带着问题进行了实地作业考察与反思,制定出相应的作业管理办法。

首先,对班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做作业时长和作业量的承受力。经过一番沟通,班级有一半孩子作业完成时间较晚,个别同学作业完成困难。基于此,一方面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各科作业量的减少,我担任的数学学科,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与布置,每天练习分为必做题和挑战题,这样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我与那些作业困难户深入沟通,找到问题症结,延时服务时间大约1小时多,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大部分作业,只有小部分学生由于磨蹭、拖拉造成作业完成不了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我和学生们约定,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超过9点甚至达到10点的同学,需要当天在学校完成作业后才能回家,由我亲自计时,一起寻找问题原因。

接下来,进行作业完成情况观察,果然,大多数孩子积极完成作业,很多孩子在中午或者延时主动找我批改作业,在我以为孩子们都能完成任务的时候,小加主动来找我,说:昨晚作业10点半写完,由于自己贪玩导致超时,今天要留在学校写完作业。我先是一惊,更多地是惊喜,没想到孩子把作业约定记在了心理,并且能有效反馈自己的作业情况,值得庆幸地是小加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当天,我决定陪小加多写一会作业,执行之前的约定,天渐渐黑了,小加的大部分作业完成了,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表情,我想孩子内心特别期待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有变好的愿望,这是人的本能。考虑到天黑较早,我联系小加妈妈,让小加回去完善余下的内容。

下班后的再次思考,尽管小加为自己拖拉作业习惯找了这样的方法,但我想习惯养成是一个持续、全面的过程,留校不是一个高效的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养成高效作业的习惯。随后,我和小加妈妈沟通,进行家校联合教育,帮助孩子减轻书包,真正实现双减。在学校,我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至少完成2科作业,达标发未来星,不达标一起找问题,并且留校补齐。在家里,请家长加强监督,多陪孩子写写作业,给孩子定时,达标表扬,不达标找原因。在班级内张贴作业时间达标表格,统计每个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结合各学科情况,给出时间范围,学生对照标准进行作业完成情况整改,提高效率,改掉拖拉作业坏习惯。

我相信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有了明确的作业完成目标,做好自我监控反馈,养成作业完成反思习惯,能在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中养成高效作业的好习惯,班级管理才能真正精细、高效,双减才能真正落地,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2

社会人群就是一个金字塔,永远只有少数精英站在塔顶,也必须有更多的普通劳动者来构建塔基。教育和学习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学习不是一个狭义的概念,除了科学文化知识,还包含体育、艺术、劳动等多种技能。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热爱国家、献身民族的人。作为家长和教师,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孩子的天赋和特长,引导孩子走最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而不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双减政策”背景下老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呢?

1.“双减”的目的不是以牺牲教育质量为代价,恰恰相反,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知道,在学习效率相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时间越多,所获得的知识也越多、能力也越强。但过长的学习时间、过重的学习负担又会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危害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学什么、怎么学、学多久,就成为教师们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保护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是是孩子们愿意学习的前提条件。前面谈到学习的三大动力,对现在的孩子们而言,生存动力和精神动力是大多数孩子暂时还体会不到的,因此,兴趣动力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老师,学科作业的设计必须以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为前提。

3.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保护孩子们学习兴趣、保证孩子们学习效率的根本条件。大多数孩子不喜欢作业,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不会做;二是简单、重复、数量多;三是枯燥、乏味、无乐趣。针对第一个原因,教师要设计有梯度的个性化作业,让不同的孩子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起点的作业。针对第二个原因,教师要设计出能体现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要求的'、训练效率高的梯度作业。针对第三个原因,教师要尽可能设计出有趣味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方式,尤其要在学习方式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4.加强和落实作业完成的过程性指导,及时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十分常见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孩子们的学习热情。以往孩子们遇到不会做的作业往往通过“搜题”的方式获取答案,但得到的是结果,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大量搜题APP被禁用的主要原因)。

因此,教师要按照作业进度计划、利用当今发达的资讯方式,及时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和指导。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指导,充分发挥“兵教兵”的作用。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3

从xx月开始,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成为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各级部门以最强气魄开始行动。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学校教育面临着多重的压力与挑战,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这场改革的本质,我们将失去发展的机遇,甚至会被其他同类型学校甩下许多。

减下去的作业负担,其预留的时间如何分配才科学呢?如何灵活地开展有效的课后服务呢?传统的纸质考试、统一的集中考试将废止,教学质量监测以何种形式开展呢?如何去适应新常态?课外辅导机构从公开运行到潜行蛰伏,如何让其彻底无所遁形呢?课堂主阵地如何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呢?这些命题,都无法绕开。倒逼我们开始痛定思痛,做出调整。

说到底,减负的核心无非就是课内增效提速,捍卫教师的职业权利,保障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营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态,回归教育的.本真,给孩子们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更全面的能力培养、更愉悦的精神享受。而这一切,从学校层面说,依靠的就是教师的专业化;从社会层面说,依靠的是整个社会集体发力、共同支持;从家庭层面说,依靠的是所有家长们育人观的彻底转变。

双减政策面前,教师们的压力其实最大。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更多。已有的经验反而无效。无所适从?一脸茫然?以前,还能依靠教师的大量辅导,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促使其机械地练习。在反复地讲练、多次考试、强化记忆的模式中,把学生成绩提起来。但眼下,这些都行不通呢?这注定是曲折的发展道路。

学生素能测评将由灵活的形式实施,需要老师多动脑筋,多借鉴欧美国家基础教育的做法。那天,我与一位资深的教师私下交谈,一到二年级,不能组织纸笔考试。怎么去评价学生的学科素能呢?以语文学科为例,测试形式就能多样化。可采取口头背诵,评估其发音准确性、流畅性、情感性;可试着创编故事,现场讲授给大家听,评价其综合素质、语言积累、思维广度、心理素质、调动力,这种方式适合孩子们;可由家长代其录制音频,存储后进行播放,既是有效的学习资源,也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以数学为例,口头说一说加法的算理。将思维过程说出来。以动手的拼装活动,测评其实践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数学测评难度有点难。尤其是计算类型,需要纸笔验算。

作业负担来自于对学科育人价值、功能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学观。唯分数论并非是完全错的。分数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主要是考试方式过于机械化,它以固定、标准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和个性,导致了分数彻底窄化,只考察了浅表的知识与能力,并未全面地测评,这才是最大的症结所在。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4

为了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作业完成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更是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是班主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是实现班级高效管理的关键。班级管理需要精细化,精准到每件事、每个问题。近期的作业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有延时课后时,作业为什么还会出现拖拉、质量差的情况,带着问题进行了实地作业考察与反思,制定出相应的作业管理办法。

首先,对班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做作业时长和作业量的承受力。经过一番沟通,班级有一半孩子作业完成时间较晚,个别同学作业完成困难。基于此,一方面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各科作业量的减少,我担任的数学学科,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与布置,每天练习分为必做题和挑战题,这样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我与那些作业困难户深入沟通,找到问题症结,延时服务时间大约1小时多,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大部分作业,只有小部分学生由于磨蹭、拖拉造成作业完成不了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我和学生们约定,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超过9点甚至达到10点的同学,需要当天在学校完成作业后才能回家,由我亲自计时,一起寻找问题原因。

接下来,进行作业完成情况观察,果然,大多数孩子积极完成作业,很多孩子在中午或者延时主动找我批改作业,在我以为孩子们都能完成任务的时候,小加主动来找我,说:昨晚作业10点半写完,由于自己贪玩导致超时,今天要留在学校写完作业。我先是一惊,更多地是惊喜,没想到孩子把作业约定记在了心理,并且能有效反馈自己的作业情况,值得庆幸地是小加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当天,我决定陪小加多写一会作业,执行之前的约定,天渐渐黑了,小加的大部分作业完成了,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表情,我想孩子内心特别期待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有变好的愿望,这是人的本能。考虑到天黑较早,我联系小加妈妈,让小加回去完善余下的内容。

下班后的再次思考,尽管小加为自己拖拉作业习惯找了这样的方法,但我想习惯养成是一个持续、全面的过程,留校不是一个高效的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养成高效作业的习惯。随后,我和小加妈妈沟通,进行家校联合教育,帮助孩子减轻书包,真正实现双减。在学校,我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至少完成2科作业,达标发未来星,不达标一起找问题,并且留校补齐。在家里,请家长加强监督,多陪孩子写写作业,给孩子定时,达标表扬,不达标找原因。在班级内张贴作业时间达标表格,统计每个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结合各学科情况,给出时间范围,学生对照标准进行作业完成情况整改,提高效率,改掉拖拉作业坏习惯。

我相信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有了明确的作业完成目标,做好自我监控反馈,养成作业完成反思习惯,能在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中养成高效作业的好习惯,班级管理才能真正精细、高效,双减才能真正落地,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5

双减政策已落地两个多月,周末的学科辅导已停止,学生确实多了更多玩乐的时间和进行艺术培养的时间。学校确实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这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作为教师对双减政策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作业评价要多元化。

既然学校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那么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知识运用的技能,不能只为学会知识而学习,而为学会学习而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装着丰富知识的人,而是要培养一个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自发的提出、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学习。

要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研究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作业设计要多元化、多样性,可选择性强。教师要深入研究学情,精准分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进行作业形式多样化研究。同时还要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平台资源,新颖创意的学习方式(如新闻采访、问题调查、志愿活动等),有效沟通和利用周边社区、工厂、人文景区等实际深入社会,课后作业内容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进行作业内容创新的研究。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不能只依据考试成绩,将各学科学生的各类作业纳入学分,以学分制来,评判一个学生学期的学业质量。

学校教育要想有所改善,让双减彻底落地,必须改变学校的现有教学生态,除了以上教师个人的改变之外,当然也需要学校的考评制度和教体局的考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教师的业绩考评,成绩不再是主要标准。

双减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但如果学校考评教师业绩的制度不变,中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变,还是成绩一俊遮百丑的状态,双减政策注定无法在学校扎根,教师之间的内卷依然很厉害,因为成绩不好就意味着业务能力不强,就意味着教师要被淘汰,这种生存危机会促使教师之间恶意竞争,所以考评制度不改想减轻学生校内负担是落不到地的。

三、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考评也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

之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往往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度和教学成绩、德育和安全等几块内容,双减政策的实施,切实落实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个人觉得也必须相应的改革对学校的各项考评规则,之前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往往只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亮点,赵只对学校考评添加了印象分,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如果将延时服务学校所组织的社团活动以及学科素养类的活动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作为学校的加分项,细化职高分流和普高录取在学校考评中的占比,这样就会给学校指明管理和发展的方向,更方便学校领导统筹安排工作。

四、办好职业学校,让分流真正为学生迎来技术手艺创造的精彩人生。

如今中考1:1的分流政策,逼的家长之所以不择手段,内卷激烈逼着孩子非上高中不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职业教育做得不够好,不仅师资力量不如普高,而且校园管理也不如普高,这就成了家长忧心学生前途的一个最主要因素,要想让双镜真正落地,办好职业教育,破除家长焦虑,不上大学依然能够过好精彩人生,学好一门技术,也仍然可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同时政府倡导社会各个企业也要提高对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那样的话上不上高中又有什么什么呢?

以上是我对双减政策的几点思考,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自己的一点儿想法,我想我一见小老师都能想到这些,我们教育管理的英明领导们一定想得更多,看得更远,相信随着不断摸索,政策不断的深入,我们一定可以让双减政策真正成为学生成才的福音。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双减政策已落地两个多月,周末的学科辅导已停止,学生确实多了更多玩乐的时间和进行艺术培养的时间。学校确实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这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作为教师对双减政策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提高课堂效率,作业评价要多元化。

既然学校成了学生学习的主战场,那么每一节课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知识运用的技能,不能只为学会知识而学习,而为学会学习而学习,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一个装着丰富知识的人,而是要培养一个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自发的提出、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励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学习。

要激发学生探索欲、求知欲、研究欲,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作业设计要多元化、多样性,可选择性强。教师要深入研究学情,精准分层,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进行作业形式多样化研究。同时还要整合教学资源,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平台资源,新颖创意的学习方式(如新闻采访、问题调查、志愿活动等),有效沟通和利用周边社区、工厂、人文景区等实际深入社会,课后作业内容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进行作业内容创新的研究。评价方式要多元化,不能只依据考试成绩,将各学科学生的各类作业纳入学分,以学分制来,评判一个学生学期的学业质量。

学校教育要想有所改善,让双减彻底落地,必须改变学校的现有教学生态,除了以上教师个人的改变之外,当然也需要学校的考评制度和教体局的考评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

二、教师的业绩考评,成绩不再是主要标准。

双减的目的是为了减轻学生校内外学业负担,但如果学校考评教师业绩的制度不变,中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变,还是成绩一俊遮百丑的状态,双减政策注定无法在学校扎根,教师之间的内卷依然很厉害,因为成绩不好就意味着业务能力不强,就意味着教师要被淘汰,这种生存危机会促使教师之间恶意竞争,所以考评制度不改想减轻学生校内负担是落不到地的。

三、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考评也可以采取多元化评价。

之前教育管理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往往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参与度和教学成绩、德育和安全等几块内容,双减政策的实施,切实落实减轻学生校内课业负担,个人觉得也必须相应的改革对学校的各项考评规则,之前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往往只是学校特色建设的一个亮点,赵只对学校考评添加了印象分,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如果将延时服务学校所组织的社团活动以及学科素养类的活动交由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考评,考评结果可作为学校的加分项,细化职高分流和普高录取在学校考评中的占比,这样就会给学校指明管理和发展的方向,更方便学校领导统筹安排工作。

四、办好职业学校,让分流真正为学生迎来技术手艺创造的精彩人生。

如今中考1:1的分流政策,逼的家长之所以不择手段,内卷激烈逼着孩子非上高中不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职业教育做得不够好,不仅师资力量不如普高,而且校园管理也不如普高,这就成了家长忧心学生前途的一个最主要因素,要想让双镜真正落地,办好职业教育,破除家长焦虑,不上大学依然能够过好精彩人生,学好一门技术,也仍然可以成为大师级的人物,同时政府倡导社会各个企业也要提高对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那样的话上不上高中又有什么什么呢?以上是我对双减政策的几点思考,有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自己的一点儿想法,我想我一见小老师都能想到这些,我们教育管理的英明领导们一定想得更多,看得更远,相信随着不断摸索,政策不断的深入,我们一定可以让双减政策真正成为学生成才的福音。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7

通过学习文件了解到双减政策是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减负政策,具体指全面压减孩子作业负担,还需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一减轻作业负担,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双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

我认为双减政策是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好处的。首先,就是这样的政策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学生。学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学业负担,从小学开始就特别的辛苦,这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第二,就是减轻家长的负担,不会在有严重的内卷,大量的花费。第三,这能够回归应试教育的初衷,筛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的目的。

那么我们如何实施双减政策?

(1)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放松身心。

(2)提高作业设计效度,避免机械,无效训练。

(3))完善作业管理监控机制,家庭作业校内做。

(4)提升课堂质量。

(5)确保课后服务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两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6)规范培训行为,校外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

“双减”政策落地后,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在校内坚持做到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服务水平,不再让孩子们有写不完的作业。让孩子学好学好的同时拥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让校外的培训机构无法超前培训,让家长们教育成本显著下降,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们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8

“应该从制度层面去保障教师的权益和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性沟通”,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李昂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双减政策无疑会给原本就工作繁忙的中小学教师增加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负担,那么,怎么保障教师的权益呢?教师又该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变化,这也是一个问题。

“双减”要求学校、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调整进度,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严格执行考试管理规定,不得违规组织考试,不得按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在新政策背景下,面对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家长的“教育焦虑”,一线教师们应该怎么做?新学期教育教学工作怎样开展?我认真阅读了一些新闻及相关xx,整理如下;

1、研究学情与教材,提高备课实效

减轻作业负担,要从源头抓起。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抓备课。为提高备课实效,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情与教材。

研究学情,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学生“在哪里”,研究教材,就是要研究每节课应把学生“引到哪里”。

减轻作业负担,学生就可以在“自然起点”参与课堂学习与探究,教师就可以准确判断学生“在哪里”实现因材施教。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的重要目标,分析研读教材,就是要对准学科核心素养这个靶心,确定“把学生引到哪里”,只有全面把握教材的前后联系,深入挖掘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才能使课堂教学实现有的放矢。

2、组织深度学习,培育核心素养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是深在知识难度上,而是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开展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愿参与”,借助已有认知经验“能参与”,通过多种感官或行为“真参与”,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而是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的学科素养。学生课堂上实实在在用1分钟获得的发展与提升,是课后10分钟的补习也达不到的效果。

因此,一线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增强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和效益意识。课堂学习效益高了,课后的作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3、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

作为生命体的儿童,天然拥有语言、思维、探究、创造等学习需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职责在于以生为本,通过创设合适的情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建构,共享探究过程,让学习真实发生,让学生学会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学不是仅仅传授知识,而是师生间借助积极有效的对话为平台,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过程。

作业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抓手,教师在备课时须统筹安排每节课的作业量,将课堂适当留白,精心安排练习反馈的环节,及时查缺补漏,相对减少课后的书面作业量。

4、研究作业管理效能,提升课后作业的“质”

教师要研读课标,准确把握学科性质,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教材,将作业设计作为课题来研究。

例如重视预习作业,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积极尝试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等多种开放式作业形式,因材施教,杜绝机械重复的无效性及惩罚性作业等。

5、设计菜单作业,强化反馈功能

教师不仅要从作业总量上做到“科学合理”,也要从作业形式上做到“丰富多样”。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学情,通过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作业菜单,让学生拥有选择作业的权利和机会。

不妨尝试每周安排一个“无作业日”“实践性作业日”,也可以每月一个“零作业周末”“长作业”,以此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业的'功能,不要让作业成为“要我做”的“负担”,而是成为“我愿做”的“常态”。布置与反馈是作业的两面。既要从质、量、形上做好作业的布置,也要及时做好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一方面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面批讲解和答疑辅导,另一方面对作业优秀的学生要激励表扬,不断增强其学习自信,让作业成为学生才能展示的平台。

6、对学生多元评价

老师需要对“多元评价”的内容、维度、标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制定科学的评价方案,用增值性评价客观判断不同类型学生的成长,让孩子们“看见自己”,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老师还要适时向家长解读孩子“多元评价”结果,从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爱好、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给出反馈,通过家校携手,为学生全面、个性化的发展做好规划。

7、进行教学上的创新

随着学生在校内时间的增多,教师只有用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学校教育的多样性,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让学生愿意待在学校,且学习效率有所提升。

老师可以从小处着手,比如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运用高效、趣味的授课工具、新颖创意的教育方式(微课、STEM)提高授课质量和学习兴趣;课堂上除了一对多的讲解,还可以组织同伴互助、小组共学,让每个孩子都“在场”;课后作业除了双基练习,还要有灵活的主题活动、项目学习、特长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喜欢。

在保证孩子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学校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多元能力,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创新课程,这对教师来说任重道远,也是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开放心态眼界的过程。

8、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

开展课后服务,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也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空间,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的学生,课后服务也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随着课后与学生的接触的增多,对本班学生能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以此来提升教学质量。

9、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家校共育

如果说老师的教学能力,是家长信任老师的前提,那么优秀的“共情”体验和有针对性的讲授能力,则是获得家长信任的重要条件。

作为老师,精准解决孩子困难、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离不开家庭的携手努力。要注重和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的教育思想,统一教育理念;还要给予家长科学实用、容易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有效的“助攻”。

这就对老师们的沟通能力、家庭教育知识有了更高要求。为了抚平家长焦虑,顺利推进学校教育,老师们需要花更多的工夫和时间。

10、协调好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

课后服务的落地与推广,无形中拉长了老师们的工作时间,职业角色与个人生活的冲突将会更加突出。这对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积极性以及职业预期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双减”下,遇到困难或挑战:老师们既要保证本职工作的完成,又要兼顾家庭和个人生活,需要自身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也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的关注和协调--减少老师非教学和隐性工作时间,给予教师群体更多关注和关怀。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9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这是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双减”工作作出了重要决策部署。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战略高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克服功利化、短视化教育行为,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保障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双减政策”有利于国家教育朝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下国家因教育内卷而产生的教育焦虑。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秉承以学生全体全面发展为中心,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升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教学理念

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由传统的“教书匠”转变为“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熟悉课程理念、课程标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让学生学的更好的学习方法。做到“两基两全”,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基本能力,面对全体学生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教学过程

新课改强调教学要从“注重结论”转为“重结论的同时更注重过程”。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是这样;作为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思考如何巧妙构思自己的.课堂,使学生的课堂体验感和参与感更强。

三、课后服务

充分利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的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布置作业上要注意分层,遵循“最近发展区”原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是国家针对教育提出的利好政策,作为教师应该深入贯彻其思想意识,践行到位;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育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0

“双减”政策自落地以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我们知道“双减”指的是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那么,“双减”的实质就是提高教学质量,而抓好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于广大教师而言,“双减”意味着教师教育生涯中即将踏上新的征途、迎接新的挑战。那么,在“双减”政策之下,身为一名初中英语老师,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好老师?我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创造高效课堂。

双减政策下,务必提高课堂效率,这要求我们课前备课要精准、优化。课堂效率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教师在备课中应有针对的备课,在教学中也应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教学中应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学生的能力差别,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二、强化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能真实、快速反映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利用堂清来复习并强化所学内容,是我们英语组的一大特色。每堂课新授内容之前三分钟对学生进行堂清摸底,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为新授课内容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知识。课堂检测的形式可以都多样化,也可以在课中或课上最后几分钟进行。学生的课堂检测是创建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课前精心备课和钻研重难点,课堂检测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三、加强作业管理。

作业布置形式多样化,采用分层作业和素养作业等多种形式。素养作业包括绘制手抄报、制作思维导图和录制小视频等。作业布置时,切忌只布置单调的书面作业,应该增加更多的实践性、操作性等体验类作业。各种体验类作业形式不仅是学生所喜爱的,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困难生的学习兴趣。

身为教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双减政策,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快乐幸福的好老师。让我们坚守初心、身体力行,让教育回归到最本真的状态。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1

开学季,上好“双减”第一课卸下过重负担、逃离题海战术,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这才是童年该有的样子。

暑假即将结束,很多同学真切感受到了“双减带来的“惊喜”一一校外培训做“减法,业余时间做“加法”,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去追寻童年的“诗和远方”。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相关部署要求的第一个学期,“双减”大礼包为孩子们送上开学“见面礼”,家长们也更加期待全新的打开模式。开学季,如何让“双减”在校园里与暑期有机衔接,持续推动减负政策在校园里落地,孩子关心,家长注重,全社会关切。教育部门、学校应把“双减”政策贯穿到新学期的教育任务当中,精心准备好“双减第一课。把各项“硬举措”落地落实,首先要深刻把握“双减”重点,对标对表,把举措与实践有机衔接起来,严格把控好书面作业量,探索推出延时托管服务等,让“双减政策与教育改革同频共振,打开更多新场景,为孩子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双减”落地,关键看行动,更要看力度。各地要细化措施,从严监管,让好政策见到好效果。当前,很多地方积极采取行动,纷纷推出“课后服务细则,让“双减走进校园拥有更具体、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工具箱”。比如,江苏推出暑期托管“服务套餐,规范课堂教学,不超纲、不超标、不超进度,协助双职工核心家庭解决“三点半难题”;西安推出“三个课堂”,通过名校帮带、好课推优、名师领航等质量提升系列行动,突出课堂教学主阵地,向课堂要质量,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上海严禁组织中小学生参加联考、月考,着力破除“唯分数“论排名等功利性教育行为。开学季,是推动“双减从文件到实施的重要节点。减轻作业压力,卸下过重学业负担,重点要提升课堂质量,让校园和课堂真正成为教学的“主阵地”。各地应在课程优化、教学改革、师资配置等方面下功夫,用足用好有限的校园时间,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提升课堂“含金量”,让孩子们在校内享受优质教育,促动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家校减负合力。“双减”政策从推出到现在,仅有一个多月时间,当前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教育系统、各地方应把“双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来推动,种好“试验田”,即时总结经验,推广有效做法。

根据安排,“双减”政策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郑州、长治、威海、南通、成都九个城市试点,其他省份至少选择1个地市展开试点。试点城市应主动改、大胆试,为全国更广范围推行提供更多的经验参考。试点城市当好“头雁,引领“群雁齐飞,让朗朗书声充盈校园,让课堂真正成为教育的“乐园。推动“双减落地见效,要预防“一刀切,要充分使用好“黑白名单”制度,坚持好校外培训公益属性,科学用好优质校外培训资源,在特长挖掘、素质教育补充上留有空间,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有更多的选择自由。“双减”,关键是减负担,重点是升质量。我们希望看到学生负担“减”的同时,更希望看到教育成效的“增”。新学期新气象,让我们合力为孩子创造更加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2

为了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作业完成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更是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是班主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是实现班级高效管理的关键。班级管理需要精细化,精准到每件事、每个问题。近期的作业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有延时课后时,作业为什么还会出现拖拉、质量差的情况,带着问题进行了实地作业考察与反思,制定出相应的作业管理办法。

首先,对班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做作业时长和作业量的承受力。经过一番沟通,班级有一半孩子作业完成时间较晚,个别同学作业完成困难。基于此,一方面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各科作业量的减少,我担任的数学学科,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与布置,每天练习分为必做题和挑战题,这样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我与那些作业困难户深入沟通,找到问题症结,延时服务时间大约1小时多,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大部分作业,只有小部分学生由于磨蹭、拖拉造成作业完成不了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我和学生们约定,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超过9点甚至达到10点的同学,需要当天在学校完成作业后才能回家,由我亲自计时,一起寻找问题原因。

接下来,进行作业完成情况观察,果然,大多数孩子积极完成作业,很多孩子在中午或者延时主动找我批改作业,在我以为孩子们都能完成任务的时候,小加主动来找我,说:昨晚作业10点半写完,由于自己贪玩导致超时,今天要留在学校写完作业。我先是一惊,更多地是惊喜,没想到孩子把作业约定记在了心理,并且能有效反馈自己的作业情况,值得庆幸地是小加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当天,我决定陪小加多写一会作业,执行之前的约定,天渐渐黑了,小加的大部分作业完成了,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表情,我想孩子内心特别期待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有变好的愿望,这是人的本能。考虑到天黑较早,我联系小加妈妈,让小加回去完善余下的内容。

下班后的再次思考,尽管小加为自己拖拉作业习惯找了这样的.方法,但我想习惯养成是一个持续、全面的过程,留校不是一个高效的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养成高效作业的习惯。随后,我和小加妈妈沟通,进行家校联合教育,帮助孩子减轻书包,真正实现双减。在学校,我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至少完成2科作业,达标发未来星,不达标一起找问题,并且留校补齐。在家里,请家长加强监督,多陪孩子写写作业,给孩子定时,达标表扬,不达标找原因。在班级内张贴作业时间达标表格,统计每个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结合各学科情况,给出时间范围,学生对照标准进行作业完成情况整改,提高效率,改掉拖拉作业坏习惯。

我相信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有了明确的作业完成目标,做好自我监控反馈,养成作业完成反思习惯,能在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中养成高效作业的好习惯,班级管理才能真正精细、高效,双减才能真正落地,让学生快乐成长。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3

通过学习文件了解到双减政策是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减负政策,具体指全面压减孩子作业负担,还需要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一减轻作业负担,二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双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

我认为双减政策是能够带来非常大的好处的。首先,就是这样的政策最直接利好的就是学生。学生每天都会有大量的学业负担,从小学开始就特别的辛苦,这能够减轻他们的负担。第二,就是减轻家长的负担,不会在有严重的内卷,大量的花费。第三,这能够回归应试教育的初衷,筛选学习能力强的人才的目的。

那么我们如何实施双减政策?

(1)控制作业总量和时长,为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放松身心。

(2)提高作业设计效度,避免机械,无效训练。

(3))完善作业管理监控机制,家庭作业校内做。

(4)提升课堂质量。

(5)确保课后服务时间,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两小时,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6)规范培训行为,校外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

“双减”政策落地后,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阵地的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在校内坚持做到应教尽教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服务水平,不再让孩子们有写不完的作业。让孩子学好学好的同时拥有了愉快的童年。其次让校外的培训机构无法超前培训,让家长们教育成本显著下降,也有了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们的情感和思想不再缺失。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4

面对“双减”政策的下发,教师内心多是惶恐不安。至今“双减”已实施了一段时间,纵观这段时间以来出现的问题,针对“练习”有以下思考。

练习的本意,是巩固所学并查漏补缺。作为教师,我们课上课下让学生练习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练习?又是为谁练?

或许每位老师都会说,练习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练。但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组织的练习都是为了学生的考试而练。于学生而言练过了,就行了,于教师而言“练”就要有练的效果。

数学的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尤其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没有了考试数量的铺垫,教师对于学生的学情掌控心理没底。如何突破这个现状?这无疑就需要我们将目标转向练习设计。

首先,学生不是解题机器、考试工具。所以对于练习,我们不应只关注练习课容量及练习题量的多少,而是需要关注思维含量的多少。

教师对于一次次的题目设计,一个个的问题提出,一次次的学习活动安排,我们能否换一个视角:如何设计比较大的问题,把学生带人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想法呢?不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又怎能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呢?

这就要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思考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有的学生对问题的改编停留于表层的欣赏,有的则深人思考改编问题的合理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装上“钩子”,让学生把知识建立起联系。同时,教师要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想法,在自己想法与他人想法之间建立联系。

教学中,我们因引导学生在练习中多思考,让练习因思考,不再是“冷冰冰”的。通过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的思维含量激活学生,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思考的酸甜苦辣咸,享受智力活动的振奋与愉悦。

数学练习课,比“练”更重要的是“思”,让我们给予学生较大的思考、展示、交流的空间,让学生觉得数学越学越简单,让教师觉得学生学数学学得越来越不简单。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5

从_月开始,减轻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成为教育系统的头等大事。各级部门以最强气魄开始行动。大刀阔斧实施改革。学校教育面临着多重的压力与挑战,如果不懂清晰地看到这场改革的本质,我们将失去发展的机遇,甚至会被其他同类型学校甩下许多。

减下去的作业负担,其预留的时间如何分配才科学呢?如何灵活地开展有效的课后服务呢?传统的纸质考试、统一的集中考试将废止,教学质量监测以何种形式开展呢?如何去适应新常态?课外辅导机构从公开运行到潜行蛰伏,如何让其彻底无所遁形呢?课堂主阵地如何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呢?这些命题,都无法绕开。倒逼我们开始痛定思痛,做出调整。

说到底,减负的核心无非就是课内增效提速,捍卫教师的职业权利,保障学生高品质的学习权,营造出健康的教育生态,回归教育的本真,给孩子们更自由的发展空间、更全面的能力培养、更愉悦的精神享受。而这一切,从学校层面说,依靠的就是教师的专业化;从社会层面说,依靠的是整个社会集体发力、共同支持;从家庭层面说,依靠的是所有家长们育人观的彻底转变。

双减政策面前,教师们的压力其实最大。无论从理念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将更多。已有的经验反而无效。无所适从?一脸茫然?以前,还能依靠教师的大量辅导,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促使其机械地练习。在反复地讲练、多次考试、强化记忆的模式中,把学生成绩提起来。但眼下,这些都行不通呢?这注定是曲折的发展道路。

学生素能测评将由灵活的形式实施,需要老师多动脑筋,多借鉴欧美国家基础教育的做法。那天,我与一位资深的教师私下交谈,一到二年级,不能组织纸笔考试。怎么去评价学生的'学科素能呢?以语文学科为例,测试形式就能多样化。可采取口头背诵,评估其发音准确性、流畅性、情感性;可试着创编故事,现场讲授给大家听,评价其综合素质、语言积累、思维广度、心理素质、调动力,这种方式适合孩子们;可由家长代其录制音频,存储后进行播放,既是有效的学习资源,也是学习成果的展示;以数学为例,口头说一说加法的算理。将思维过程说出来。以动手的拼装活动,测评其实践能力,包括算理的掌握。但是,数学测评难度有点难。尤其是计算类型,需要纸笔验算。

作业负担来自于对学科育人价值、功能等方面认识不到位,存在畸形的教学观。唯分数论并非是完全错的。分数论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主要是考试方式过于机械化,它以固定、标准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天赋和个性,导致了分数彻底窄化,只考察了浅表的知识与能力,并未全面地测评,这才是最大的症结所在。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6

双减政策一下来,各种各样的声音也随之而来,有欢喜的,有发愁的,对我们教育者而言,我倒是希望,双减,让我们的教育也有幸福感。

说到教育的幸福感,其实我很久都没有拥有过了,在我看来,教育的幸福感就是真正爱自己所任教的专业,爱自己的课堂,爱自己的学生!双减,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幸福感。首先,我们也改变了作业的布置形式,作业的主体对象没有变,依旧是学生,高光时刻到了,作业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从跳绳,做手工到亲子阅读,无不昭示着幸福感的来临。由于之前一直任教的都是低段,接触的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真的很为这个作业形式的改变感到开心。小学生嘛,就应该有小学生的朝气与活泼,每天快快乐乐,开开心心的,这才是正常的状态。其次,我们自身业务能力的提升成为了重中之重。如何抓紧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了我们工作的一部分。

就拿我来说把,我开始更加争分夺秒的利用课堂的时间,争取不浪费一分一秒,把每一天所要做的事情尽可能提前规划好,每完成一个就做一个记号,哪里存在问题,我也能够及时的记下来,防止下次问题的出现。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记在纸上,回去分析研究,和同组的'老师研究解决的方法,感觉工作充实了许多。其次是,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们特别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和多种形式的学习,比如,背诵儿歌,唤起孩子们对母语的热爱,感受母语带来的快乐。下课的时候,让孩子们尽情的玩耍,感受课间十分钟带来的乐趣。还有和学生们一起跑步,跳绳,研究植物,感受天气变化等等。其实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重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也能够真正的把学习的自律性转移到自身上来,其实就是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并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和生活。对我们教师也是同样的,我们也要在双减政策下学会工作,学会生活。

双减政策的实施,也是对教师工作的一种激励,鼓励我们从一定的方面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教师也能够幸福的工作。愿我们也能够像先辈李大钊同志那样:铁肩担教育,妙手教学生!

教师双减政策学习心得体会 篇17

为了严格落实双减政策,结合本班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作业完成进行了深入思考。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更是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尤其是班主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与行为习惯是实现班级高效管理的关键。班级管理需要精细化,精准到每件事、每个问题。近期的作业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孩子们有延时课后时,作业为什么还会出现拖拉、质量差的情况,带着问题进行了实地作业考察与反思,制定出相应的作业管理办法。

首先,对班级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调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做作业时长和作业量的承受力。经过一番沟通,班级有一半孩子作业完成时间较晚,个别同学作业完成困难。基于此,一方面与各学科老师沟通,各科作业量的减少,我担任的数学学科,作业进行分层设计与布置,每天练习分为必做题和挑战题,这样优等生和后进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我与那些作业困难户深入沟通,找到问题症结,延时服务时间大约1小时多,学生基本可以完成大部分作业,只有小部分学生由于磨蹭、拖拉造成作业完成不了情况。针对这个情况,我和学生们约定,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时间,超过9点甚至达到10点的同学,需要当天在学校完成作业后才能回家,由我亲自计时,一起寻找问题原因。

接下来,进行作业完成情况观察,果然,大多数孩子积极完成作业,很多孩子在中午或者延时主动找我批改作业,在我以为孩子们都能完成任务的时候,小加主动来找我,说:昨晚作业10点半写完,由于自己贪玩导致超时,今天要留在学校写完作业。我先是一惊,更多地是惊喜,没想到孩子把作业约定记在了心理,并且能有效反馈自己的作业情况,值得庆幸地是小加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当天,我决定陪小加多写一会作业,执行之前的约定,天渐渐黑了,小加的大部分作业完成了,从他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表情,我想孩子内心特别期待自己的进步,每个人都有变好的愿望,这是人的本能。考虑到天黑较早,我联系小加妈妈,让小加回去完善余下的内容。

下班后的再次思考,尽管小加为自己拖拉作业习惯找了这样的.方法,但我想习惯养成是一个持续、全面的过程,留校不是一个高效的方法,关键是让学生养成高效作业的习惯。随后,我和小加妈妈沟通,进行家校联合教育,帮助孩子减轻书包,真正实现双减。在学校,我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至少完成2科作业,达标发未来星,不达标一起找问题,并且留校补齐。在家里,请家长加强监督,多陪孩子写写作业,给孩子定时,达标表扬,不达标找原因。在班级内张贴作业时间达标表格,统计每个孩子的作业完成时间,结合各学科情况,给出时间范围,学生对照标准进行作业完成情况整改,提高效率,改掉拖拉作业坏习惯。

我相信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有了明确的作业完成目标,做好自我监控反馈,养成作业完成反思习惯,能在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中养成高效作业的好习惯,班级管理才能真正精细、高效,双减才能真正落地,让学生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