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精选12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1
说起学习计算机知识,有的人总认为很难,有的人总觉得自己笨、记忆力不好,有的人屡学不会,甚至产生怯学心理,自学经验:如何学习计算机知识。其实,这是错误认识。有人说:“一般人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智商特别高和特别低的人都是很少的`”,我深有同感。我也曾自学过,学后我才觉得,学习并不难,不过要学好、掌握好,首先要具备三颗“心”,即决心、信心和恒心。也许有人会说:这不是废话一堆吗?但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而且三颗“心”缺一不可。
以前,我也参加过多次的计算机培训,但就是进步不大,1999年,我痛下决心要让自己达到二级水平,对自己始终充满信心,并在后来的自学过程中不断给自己鼓气:“一定要学好,也一定能学好”。这次我吸取以前的教训,从3月份就开始看书、学习,从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入手学习,并给自己订下学习任务:每天坚持学习一个小时,每个星期读完一个章节,通过半年的自学,计算机知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平常工作帮助很大。
当然还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无定法,但一定要得法,经验交流。得法者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
有的人说,计算机参考书看完一遍后,头脑中还是觉得一片空白,再翻起书来总觉得还是很陌生,做起习题来,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是因为对书中疑点还是不理解的缘故,有些问题、概念若没有透彻理解,不管你背多少次,做起习题来,还是不会做。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理解的问题,先用铅笔做个记号,随即请教他人或上机操作,第二次复习和做习题时,对这个问题若还是不理解或做错,就用红笔再做重点记号,再仔细认真琢磨,直到完全理解。这样复习时,既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又可以节省许多时间,不必重新又把书从头看到尾。
善于利用学习时间也很重要。由于我们白天工作了一天,到了晚上,又很困,大脑疲劳,学习效率较低,所以,尽量不要在晚上学习,而应按自己的生物钟和记忆规律来学。一般来说,清晨起床时,记忆力和注意力都处于最佳状态,是学习的最好时段。特别是进入夏季时令,早晨5点多,天就开始亮了,我一般在早晨6:00起床看书学习,每天早晨学习一个小时,并把一些需要死记硬背的,抄在小纸片,放在口袋中,在走路、等车、下乡和茶余饭后时,随时拿出来复习,充分利用好零碎时间。
古时贤人哲士说:“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工作实践结合起来,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一方面可以用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起学习兴趣。边学习,边实践,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如我们在平常的电脑操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应对照书中相应章节,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直到理解为止。
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会遇到不少的困难和挫折,然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有一技之长,终身受益”。因此,每位自学者都应认识到计算机自学是一个苦乐相融的过程。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2
本学期我们开了计算机基础及实验这门课程,通过这13周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再过不了几年,不会使用计算机,就会象不识字一样使人举步维艰。所以计算机,既是我们不得不学习的内容,也是我们顺应时代所必须的装备。
通过本学期的学期,我初步认识了Microsoftoffice中各个软件的基础应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程序的基本使用。在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异常乏味。但随着学习的一点点深入,我逐渐开始认识到计算机世界的精彩,也开始逐渐领悟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一名师范生,计算机技术必不可少。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渐渐融入了正常教学,成为一个方便可靠的教学工具。使用计算机,有事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习计算机,在职业素质方面,对我有不小的影响。其次,计算机技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一点在我学习powerpoint应用程序时感触尤其深刻。通过一些简单便捷的操作,就可以让美丽的动画随着自己的想法变换。通过这样的制作作品,让大家在欣赏中学习与进步,既不会觉得乏味,也不会觉得无聊。所以,学习计算机技术真的必不可少。另外,知识支持实践。在基本知识初步完全后,实验也必不可少。在实验课上,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也逐渐掌握了各个知识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也是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这对我们的学习有非常大的意义。
总的来说,任何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进步,而在这样的信息时代,我们不单单要牢牢掌握专业知识,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好计算机,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3
本学期我们开了计算机基础及实验这门课程,通过这13周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并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日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再过不了几年,不会使用计算机,就会象不识字一样使人举步维艰。所以计算机,既是我们不得不学习的内容,也是我们顺应时代所必须的装备。
通过本学期的学期,我初步认识了Microsoftoffice中各个软件的基础应用,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应用程序的基本使用。在刚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异常乏味。但随着学习的一点点深入,我逐渐开始认识到计算机世界的精彩,也开始逐渐领悟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一名师范生,计算机技术必不可少。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渐渐融入了正常教学,成为一个方便可靠的教学工具。使用计算机,有事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学习计算机,在职业素质方面,对我有不小的影响。其次,计算机技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一点在我学习powerpoint应用程序时感触尤其深刻。通过一些简单便捷的操作,就可以让美丽的动画随着自己的想法变换。通过这样的制作作品,让大家在欣赏中学习与进步,既不会觉得乏味,也不会觉得无聊。所以,学习计算机技术真的必不可少。另外,知识支持实践。在基本知识初步完全后,实验也必不可少。在实验课上,通过老师的耐心指导,我们也逐渐掌握了各个知识的实际操作与应用。也是通过实验,我们明白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加以改正。这对我们的学习有非常大的意义。
总的来说,任何的学习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进步,而在这样的信息时代,我们不单单要牢牢掌握专业知识,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学好计算机,成长为新时代的优秀人才。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4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知识得以迅速传播、积累、组合、存储和再现,从而给人们以更多的手段来利用、获取并再次开发知识,因而知识的增长速度在信息时代极其迅猛。这就使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事业的教育的负担加重,要求学生在更少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面对知识增长的无限性和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所以教育的改革不可避免,而且改革的必然结果就是信息化教育。
通过参加学校组织计算机基础培训,使我收获颇丰,感悟颇深。现总结如下:
一、计算机基本操作:
1、熟悉操作系统桌面及常用桌面图标使用
2、鼠标、键盘操作。鼠标:指向、单击、双击、右击、拖动;键盘:字母/数字/标点、上挡控制键、大小写锁定、数字键盘锁定键等。
3、熟练掌握窗口各部分组成和基本操作、各种菜单操作、对话框操作和使用。
4、文件、文件夹的定义与区别,了解常用类别文件扩展名,文件、文件夹的建立、保存、命名、重命名,文件、文件夹的移动、复制和删除操作,文件和文件夹的查找操作,文件、文件夹的排序操作。
5、回收站的使用
6、智能ABC输入法的选择和切换操作,会找到和关闭任务栏上输入法图标7、控制面板常用工具的使用。
二、Word基本应用:
1、程序的打开与关闭,熟悉Word窗口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2、熟悉菜单栏和工具栏常命令的使用,新建文件、打开文件和保存文件的方法。
3、文字录入方法(插入、改写方式),掌握文本选定、复制、粘帖、移动和删除的方法,文本查找替换操作。
4、插入图片和艺术字、剪贴画方法、图文混排方法,Word简单表格操作。
5、熟练掌握字体、段落和页面设置和打印方法。
三、EXCEL基本应用:
1、程序的打开,熟练掌握新建文件、打开文件和保存文件的方法。
2、熟悉Excel窗口组成和各部分功能,菜单栏和工具栏常命令。
3、熟悉不同类型数据的输入,熟悉常用公式和函数的使用求和、求平均。
4、理解表与薄的区别,会编辑工作表,熟悉单元格操作,工作表的插入、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5、掌握数据的统计、求和、平均与排序操作,理解选择性粘贴。
四、powerpont基本应用:
1、模板的使用,插入、复制和移动、删除幻灯片操作。
2、文本的输入和编辑、表格的输入和编辑操作。
3、图形、剪贴画、图片文件、艺术字的输入与编辑。
4、插入声音和视频。
5、设置幻灯片的播放效果,如出场方式、出场次序、声音等以增强感染力。
6、超级链接操作和使用:另一页、文件、网站等。
五 、网络应用:
了解网络功能,学会上网;了解常用网站、会浏览网页;使用电子邮件、QQ、论坛、博客并在网上和同事们进行交流。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树立永远学习的观念更是不可或却。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由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统一授课,边学习理论知识边上机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先后学习了EXCEL及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随后又加深课程难度,学习了authorware5和FLASH的软件使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始终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大胆上机实践操作,把的知识力求当堂消化吸收,较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全体教师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从而加强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的运用程度,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来担负起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具体工作
此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内容侧重于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训时我们根据PPT大纲边讲解边演示方式进行,并在课堂上和学员形成良好的互动,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根据每次培训对象的水平差异,我们适时调整培训的内容。
1、制定可行性计划,工作有条不紊,收效显著。本学年初,在学校组建计算机教室之后,学校领导立刻意识到,利用本校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立刻组织人员制定可行性培训计划。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收到了良好的成绩。
2、微机教师认真准备,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以课堂的形式,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知识及技能告诉给大家,课时充分。
3、老师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针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并且,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计算机学习。
三、努力方向
今后将继续参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培训,以提高在教学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力。
四、培训的效果
此次培训覆盖面广,知识点新、实用性强,这次培训个人感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6
20xx年4月26日至28日,我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同济大学龚沛曾教授团队主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全国精品课程网络培训,受益匪浅。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基础、多媒体基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杨志强 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内容使我对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授课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和杨志强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及网络基础等内容贯穿着整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让我对这门课程今后怎么更好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感想,与对这门课程教学感兴趣的老师共勉。
1.体系清晰,重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
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这门课程的历史沿革,这样才能有助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清晰的把握该课程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我们所教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学生的来源(文科还是理科)、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学生的层次(是否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主要看生源地和就读过的高中是否开设信息类课程),结合不同层次的高校,课程针对的不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2.明确课程的定位、确定适合自己学院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我们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各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影响重大。
由于我们学院定位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四年不间断学习计算机的课程(ps:计算机专业只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其后就进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就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在这个环节包含网页的制作,涉及到dreamwaver等工具软件的应用),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学习此课程的需求,大学二年级针对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类和数据库技术类课程(包括vb、vfp、access等课程),大学三、四年级进行管理软件的学习(包含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相关管理系统应用等课程,比如会计系的u8、经济系的erp类课程和实验)。
可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会和后续的一些课程内容上有部分的重叠,这就需要对其内容有所取舍。因为定位面向的学生不同,我认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侧重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大实验力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实践操作和网络应用。
3.验证性实验的取舍
现在很多课程都开始设置实验,而且多是综合设计型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反而越来越少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由于我院即将进行该门课程的导学式教学,而本门课程里面理论性的东西太多了,我认为给学生开展验证性的实验比较合适一些。这样更能叫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学习,通过“通过性”考试(即”广东省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相应学分。
4.课程中关于教学安排和实验安排的问题
在本次培训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的安排。此次培训中,两位教授都说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该介绍“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基本应用,作为后续课程的基础,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会介绍到一些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应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感兴趣,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应用的知识比较少,在后续《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兴趣不高,在听了这次培训中各位教授的讲座后,深有感触,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实验安排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应从应用入手,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应用为主线,从基本的网络应用入手,在讲课过程中增加应用实例,理论教学贯穿于应用实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也偏重于网络应用,让这类学生真正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以致用。
5.总结
精品课程的培训虽然只有三天(实际上就是集中两天培训),但收获是丰富的。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培训中,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师通过讨论学习,形成了一些新的授课理念,不管培训的目的是在课程上还是在精品上,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把我们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们更容易、更有兴趣的爱上这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7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树立永远学习的观念更是不可或却。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由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统一授课,边学习理论知识边上机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先后学习了EXCEL及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随后又加深课程难度,学习了authorware5和FLASH的软件使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始终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大胆上机实践操作,把的知识力求当堂消化吸收,较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全体教师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从而加强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的运用程度,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来担负起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 具体工作
此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内容侧重于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训时我们根据PPT大纲边讲解边演示方式进行,并在课堂上和学员形成良好的互动,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根据每次培训对象的'水平差异,我们适时调整培训的内容。
1、制定可行性计划,工作有条不紊,收效显著。本学年初,在学校组建计算机教室之后,学校领导立刻意识到,利用本校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立刻组织人员制定可行性培训计划。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收到了良好的成绩。
2、微机教师认真准备,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以课堂的形式,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知识及技能告诉给大家,课时充分。
3、老师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针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并且,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计算机学习。
三、努力方向
今后将继续参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培训,以提高在教学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力。
四、培训的效果
此次培训覆盖面广,知识点新、实用性强,这次培训个人感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8
20xx年4月26日至28日,我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同济大学龚沛曾教授团队主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全国精品课程网络培训,受益匪浅。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基础、多媒体基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杨志强 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内容使我对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授课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和杨志强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及网络基础等内容贯穿着整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让我对这门课程今后怎么更好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感想,与对这门课程教学感兴趣的老师共勉。
1.体系清晰,重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
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这门课程的历史沿革,这样才能有助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清晰的把握该课程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我们所教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学生的来源(文科还是理科)、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学生的层次(是否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主要看生源地和就读过的高中是否开设信息类课程),结合不同层次的高校,课程针对的不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2.明确课程的定位、确定适合自己学院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我们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各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影响重大。
由于我们学院定位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四年不间断学习计算机的课程(ps:计算机专业只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其后就进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就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在这个环节包含网页的制作,涉及到dreamwaver等工具软件的应用),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学习此课程的需求,大学二年级针对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类和数据库技术类课程(包括vb、vfp、access等课程),大学三、四年级进行管理软件的学习(包含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相关管理系统应用等课程,比如会计系的u8、经济系的erp类课程和实验)。
可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会和后续的一些课程内容上有部分的重叠,这就需要对其内容有所取舍。因为定位面向的学生不同,我认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侧重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大实验力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实践操作和网络应用。
3.验证性实验的取舍
现在很多课程都开始设置实验,而且多是综合设计型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反而越来越少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由于我院即将进行该门课程的导学式教学,而本门课程里面理论性的东西太多了,我认为给学生开展验证性的实验比较合适一些。这样更能叫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学习,通过“通过性”考试(即”广东省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相应学分。
4.课程中关于教学安排和实验安排的问题
在本次培训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的安排。此次培训中,两位教授都说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该介绍“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基本应用,作为后续课程的基础,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会介绍到一些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应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感兴趣,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应用的知识比较少,在后续《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兴趣不高,在听了这次培训中各位教授的讲座后,深有感触,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实验安排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应从应用入手,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应用为主线,从基本的网络应用入手,在讲课过程中增加应用实例,理论教学贯穿于应用实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也偏重于网络应用,让这类学生真正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以致用。
5.总结
精品课程的培训虽然只有三天(实际上就是集中两天培训),但收获是丰富的。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培训中,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师通过讨论学习,形成了一些新的授课理念,不管培训的目的是在课程上还是在精品上,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把我们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们更容易、更有兴趣的爱上这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9
近年来,我国职业中学发展很快,而学生生源质量一直没有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控制能力不强是大部分职业中学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入学时掌握计算机的水平也参差不齐,有的已经懂得一点点,而有的却从未接触过计算机。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感到枯燥乏味。很多职业中学在师资、教学环境和硬件条件也都没有达到相关要求,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两极分化较为明显。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职业学校课程体系中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计算机知识的入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和上机操作实践,了解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基本知识,学会计算机基础软件的应用和操作技能,从而具有应用计算机来获取信息的能力,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精讲细练,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从以下方面来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一、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如果教师能寓教于乐,善于联系生活,将书本知识用生动形象、妙趣精炼的语言来表达出来,就能更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开课之前,教师应当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将计算机的历史、发展、用途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将计算机的组成结构和我们人类的结构分工相类比,突出CPU等同大脑的重要地位。在讲课过程中,不要局限于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回答你的问题,有哪些同学使用过计算机?,在我们生活周围,大家都在哪里见过计算机?,计算机有哪些用途?通过一个一个问题,把同学们常去的超市、银行、移动联通大厅里的计算机介绍给大家,把新闻里常听到的智能机器人、火箭升空和天气预报等等话题与计算机联系起来,把我们常见的宣传单、成绩单和学校的通知等等与将要学习的微软办公软件联系起来。使学生意识到我们的生活工作都离不开电脑,进而会端正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这门课程的态度。虽然用了两节课的时间,但学生不仅了解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在问答的过程中也加深了老师和同学间的交流,最主要的是要尽可能的提高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感官效果
例如在讲解ECEL2003电子表格软件的数据计算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课前自制一个期末成绩表,将表中的总分、平均分等需要计算的项目通过讲解进行演示,让同学们有个直观的了解。具体分析如下:
1、展示如下成绩表,并提问回顾有关Ecel单元格格式化设置的问题。
2、对比显示利用公式或函数计算完整的成绩表。
3、讲解总分、平均分、单科总分、单科平均分的计算方法。利用SUM求和函数以及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计算。
在H3单元格输入公式:=SUM(C3:G3),然后拖填充柄至H14。
在I3单元格输入公式:=AVERAGE(C3:G3),然后拖填充柄至I14。
单科总分、平均分计算方法类似,注意函数参数区间即可。
4、单科最高最低分分别利用MA和MIN函数计算。
在C17单元格输入公式:=MA(C3:C14),然后拖填充柄至G17。
在C18单元格输入公式:=MIN(C3:C14),然后拖填充柄至G18。
三、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消化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堂上、在多媒体教室中讲课过程中,一定要预留时间布置上机作业,使他们有时间先动脑筋思考。在机房实践操作过程中,要求学生将所布置的任务独立完成。学生每完成一项操作,都应及时给与鼓励和表扬,加强他们的信心。有提前完成的同学,通过现场提问的方式确定已经充分理解所教知识后,可以委派为临时指导员,指导其他同学的操作。通过这种灵活方式加强学生间的交流,既可以培养学生互助意识,又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知识的水平,充分发挥了上机的实践效用。
以上是我个人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一点点浅见,希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4月26日至28日,我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同济大学龚沛曾教授团队主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全国精品课程网络培训,受益匪浅。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基础、多媒体基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杨志强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内容使我对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授课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和杨志强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及网络基础等内容贯穿着整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让我对这门课程今后怎么更好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感想,与对这门课程教学感兴趣的老师共勉。
1.体系清晰,重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
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这门课程的历史沿革,这样才能有助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清晰的把握该课程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我们所教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学生的来源(文科还是理科)、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学生的层次(是否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主要看生源地和就读过的高中是否开设信息类课程),结合不同层次的高校,课程针对的不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2.明确课程的定位、确定适合自己学院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我们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各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影响重大。
由于我们学院定位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四年不间断学习计算机的课程(ps:计算机专业只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其后就进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就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在这个环节包含网页的制作,涉及到dreamwaver等工具软件的应用),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学习此课程的需求,大学二年级针对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类和数据库技术类课程(包括vb、vfp、access等课程),大学三、四年级进行管理软件的学习(包含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相关管理系统应用等课程,比如会计系的u8、经济系的erp类课程和实验)。
可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会和后续的一些课程内容上有部分的重叠,这就需要对其内容有所取舍。因为定位面向的学生不同,我认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侧重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大实验力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实践操作和网络应用。
3.验证性实验的取舍
现在很多课程都开始设置实验,而且多是综合设计型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反而越来越少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由于我院即将进行该门课程的导学式教学,而本门课程里面理论性的东西太多了,我认为给学生开展验证性的实验比较合适一些。这样更能叫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学习,通过“通过性”考试(即”广东省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相应学分。
4.课程中关于教学安排和实验安排的问题
在本次培训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的安排。此次培训中,两位教授都说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该介绍“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基本应用,作为后续课程的基础,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会介绍到一些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应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感兴趣,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应用的知识比较少,在后续《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兴趣不高,在听了这次培训中各位教授的讲座后,深有感触,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实验安排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应从应用入手,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应用为主线,从基本的网络应用入手,在讲课过程中增加应用实例,理论教学贯穿于应用实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也偏重于网络应用,让这类学生真正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以致用。
5.总结
精品课程的培训虽然只有三天(实际上就是集中两天培训),但收获是丰富的。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培训中,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师通过讨论学习,形成了一些新的授课理念,不管培训的目的是在课程上还是在精品上,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把我们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们更容易、更有兴趣的爱上这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11
20xx年4月26日至28日,我在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同济大学龚沛曾教授团队主持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全国精品课程网络培训,受益匪浅。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计算机与信息社会、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基础、多媒体基础、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和杨志强 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之操作系统、网络基础、信息安全等内容使我对本门课程的指导思想和授课理念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龚沛曾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和杨志强教授讲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及网络基础等内容贯穿着整个《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让我对这门课程今后怎么更好的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以下是我这次培训的感想,与对这门课程教学感兴趣的老师共勉。
1.体系清晰,重点突出,学时分配合理
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之前必须首先搞清楚这门课程的历史沿革,这样才能有助于作为教师的我们清晰的把握该课程的宗旨和终极目标。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搞清楚我们所教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也就是学生的来源(文科还是理科)、学生所学的专业及其专业方向、学生的层次(是否已经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主要看生源地和就读过的高中是否开设信息类课程),结合不同层次的高校,课程针对的不同专业,不同专业方向确定不同的教学侧重点,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2.明确课程的定位、确定适合自己学院的计算机教学体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我们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也是各专业核心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影响重大。
由于我们学院定位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所以要求非计算机专业四年不间断学习计算机的课程(ps:计算机专业只是在大学第一学期开设,其后就进入到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学习),也就是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教学(在这个环节包含网页的制作,涉及到dreamwaver等工具软件的应用),随着internet的迅速普及,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有学习此课程的需求,大学二年级针对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开设程序设计语言类和数据库技术类课程(包括vb、vfp、access等课程),大学三、四年级进行管理软件的学习(包含管理信息系统、各专业相关管理系统应用等课程,比如会计系的u8、经济系的erp类课程和实验)。
可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会和后续的一些课程内容上有部分的重叠,这就需要对其内容有所取舍。因为定位面向的学生不同,我认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侧重基础理论的同时加大实验力度,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应侧重于实践操作和网络应用。
3.验证性实验的取舍
现在很多课程都开始设置实验,而且多是综合设计型实验,验证性的实验反而越来越少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己独立思维和动手的能力。由于我院即将进行该门课程的导学式教学,而本门课程里面理论性的东西太多了,我认为给学生开展验证性的实验比较合适一些。这样更能叫学生通过验证性实验的学习,通过“通过性”考试(即”广东省高等院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相应学分。
4.课程中关于教学安排和实验安排的问题
在本次培训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实验的安排。此次培训中,两位教授都说到了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应该介绍“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基本应用,作为后续课程的基础,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会介绍到一些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应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也比较感兴趣,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网络应用的知识比较少,在后续《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兴趣不高,在听了这次培训中各位教授的讲座后,深有感触,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和实验安排有了新的思路。首先,应从应用入手,在授课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以应用为主线,从基本的网络应用入手,在讲课过程中增加应用实例,理论教学贯穿于应用实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验内容,实验内容也偏重于网络应用,让这类学生真正可以通过这门课程学以致用。
5.总结
精品课程的培训虽然只有三天(实际上就是集中两天培训),但收获是丰富的。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的培训中,来自不同的学校教师通过讨论学习,形成了一些新的授课理念,不管培训的目的是在课程上还是在精品上,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通过大家不懈的努力把我们这门课程教好,让学生们更容易、更有兴趣的爱上这门课程、学好这门课程。
计算机基础心得体会 篇1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也逐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树立永远学习的观念更是不可或却。本次培训过程中,我们利用3个月的时间,由计算机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统一授课,边学习理论知识边上机实践,从一点一滴做起,先后学习了EXCEL及powerpoint的使用方法,随后又加深课程难度,学习了authorware5和FLASH的软件使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老师们始终怀着饱满的学习热情,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大胆上机实践操作,把的知识力求当堂消化吸收,较圆满地完成了学习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全体教师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网络技术应用为核心,从而加强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的运用程度,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来担负起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具体工作
此次计算机技能培训内容侧重于的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培训时我们根据PPT大纲边讲解边演示方式进行,并在课堂上和学员形成良好的互动,课间和课后进行答疑。根据每次培训对象的水平差异,我们适时调整培训的内容。
1、制定可行性计划,工作有条不紊,收效显著。本学年初,在学校组建计算机教室之后,学校领导立刻意识到,利用本校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立刻组织人员制定可行性培训计划。分工具体,责任明确,收到了良好的成绩。
2、微机教师认真准备,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以课堂的形式,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基本知识及技能告诉给大家,课时充分。
3、老师学习积极性高,兴趣浓厚,针对自己不足的地方,努力学习,认真实践,并且,很多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加紧计算机学习。
三、努力方向
今后将继续参加计算机网络的相关培训,以提高在教学过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能力。
四、培训的效果
此次培训覆盖面广,知识点新、实用性强,这次培训个人感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