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精选15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1
10月27——29日三天时间,我在禹城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评驯。
活动。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2
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到庄口初中听课学习。我听了三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许老师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3、点评朗读。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汪萍老师在执教《夏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找关键词,相对应的句子等)。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王小兵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这次语文教学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许老师那堂《羚羊木雕》。虽短短几个字的板书,却能简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就知其主要内容,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3
10月27——29日三天时间,我在禹城观摩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初中语文教学能手评驯。
活动。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观摩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还给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要达到这一步,学生应建立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老师讲解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靠阅读读懂、品析文章,可以形成自己的能力,如果靠老师讲解分析那永远是接受现成的分析成品,不能形成自己的能力,所以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在这次语文课堂上,都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2、参照有关注释和有关资料,细嚼慢咽,谓之细读,可提出疑难,请求解决。3、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品析美句美词,4、细赏其文理构思,享受美文,谓之美读(或范读),通过这四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王晓林老师在执教《五柳先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性格、爱好、生活状况、人生追求??)。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张士诚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4
20**年4 月13日,一个好日子。 我们鞍山市铁东区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一行30人,在教研员赫冬梅和陈佳的带领下,早上五点半就集合,六点出发,八点钟就赶到了沈阳空军招待所礼堂。观摩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 此次活动有于永正、支玉恒两位资深名师的课堂教学、讲座,现任教研员评课等。每一堂课都值得学习,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于永正老师执教《爱如茉莉》,70多岁了,依旧给学生范读,而且读得生动形象,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不只是他自己给学生范读,还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他抓住文本中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对爸爸妈妈之间的爱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拓展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于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支玉恒老师《草原上的花》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文丽老师在上《鱼游到了纸上》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青年“忘我”的语句,体会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忘我”原因;让学生声情并茂中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方法,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张龙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于永正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5
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到庄口初中听课学习。我听了三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许老师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
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
3、点评朗读。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汪萍老师在执教《夏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找关键词,相对应的句子等)。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王小兵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四、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课堂评价,进行适时鼓励和评价。
课堂评价,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有效方式,它不仅是某个环节的终结,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次活动中,老师几乎运用了及时评价,并且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等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五、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调控课堂游刃有余。
教学基本功是所有教师都必须掌握的。这次语文教学学习中,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基本功都比较的深厚,例如许老师那堂《羚羊木雕》。虽短短几个字的板书,却能简明扼要出文本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就知其主要内容,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让我感到受益匪浅,对此我也仔细的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基本功还应需加强,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方法应须改进,尽可能的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6
新学期开始,学校也展开了听课的活动,我也在这次的活动中旁听了其他几位语文老师的课程。而这次听课也让我感受颇深,每一位老师的讲课的风格都不同,或是活动性比较强让同学们能够时刻跟着老师的节奏走。或是娱乐性更强能够让同学们在听课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无趣,对学习产生更多的兴趣,不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或是专业性很强的,在讲课之余会讲到一些涉及到的知识,像作者的生平,一些文章背后的故事。而这些也都是很有借鉴的意义,我也通过这次的听课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也让我得到了很多的启发。
语文作为中国最基础的学科之一,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性,上到文言文,下到现代的散文。每一种表现形式,表现手法都有着它特有的魅力和意义,而我们在教导学生们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也是更要让孩子们知道缘由是为什么。例如一首诗,为什么好,哪里好,这些我们是可以教给他们,但是孩子们能够在自己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就知道好不好吗,这很难,所以需要我们去教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他们知识不如传授他们自己学习知识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更要强调这些。语文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枯燥,如果讲的好也是非常的有意思的'。最近了解到一位名叫戴建业老师,在看了这位老师的讲课视频之后让我也是收到了很大的启发。这位老师语言风趣幽默,同样的知识在这位老师嘴中却换了一种不一样的方式讲出来,原本略微枯燥的知识,也时立马就生动形象了起来。而这也是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到的,我们需要做到的就是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时还能感受到知识来带的快乐。
语文其实并不枯燥,只是不同的讲课方式会给人来带不同的感受。可能这位讲起来枯燥的知识,在另一位讲出来之后却又妙趣横生,而这也并不能说明哪位老师的讲课就更好,只能说明是不同的方式。而不同的方式也有不同的优缺点,有趣的可能就是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更专注的听讲,但是讲课的知识含量方面为了有趣些肯定就会讲的慢一些。而专业性强些的却因为讲的全是干货而会快很多,让孩子们学习的更快。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老师和学生,而我需要做到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教导学生们。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7
4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听课感受。因为今天的课都是初中语文课。有江苏省青年名师曹文彦老师讲授的《紫藤萝瀑布》、施玥老师《奖》,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讲授的《百合花开》、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背影》,此外还有一堂高中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浙江名师张悦讲授。
上午的课很精彩,我只能引用专家黄厚江老师的评点来阐述:第一节很“精致”,第二节很“舒展”、第三节很“本色”。
来自苏州的曾文彦老师,年轻有为,朗读配画,诗情画意,“花语”串堂,入情解读,整堂课很有诗意。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语言组织,相当精致。
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我以前在他的博客中读过,感觉很不错。后又在一次省级赛事上由一位女老师演示过。当时感觉课很精致,朗读很出色,以读带评,很圆满。但是今日亲自听朱老师讲一遍,顿觉口齿生香,妙不可言,风格迥乎不同。黄老师评价“进得去,出得来,放得开,收得拢”。我觉得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个性解读。百合战胜自然环境、战胜社会环境、战胜自我,终于“默默”盛开,开满山谷。在我眼中,百合的成功仅是信念的成功,却没有想到还有三个层次的挑战,真是耐人寻味。二是老师的解读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也就是“我要开花”段落的朗读处理。先根据句式内容读,这是初读;在结合语境的理解来读,更深更有味;后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遍。听着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的朗读,我终于明白了朱老师的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心中叹为观止。黄厚江老师称赞是“细针密缝”。朱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丰富朗读方式,已经让我很佩服,但今日的朗读方式,却是出乎意外的,不禁佩服朱老师的教学艺术。
施玥老师《奖》,真的很本色,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优质课。但最后的环节中“传递一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评价标准,真的.很精彩,只能虔诚地记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体会、思考:
不是好课的标准:
⑴教师忙学生不忙,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也不是好课。
⑵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但与语文无关,不是好课。
⑶教师把学生当驴赶,不是好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驴,也不是好课。
⑷只有教师的问题,没有学生的问题,不是好课;只有学生的问题,没有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
⑴知道语文教什么、知道语文阅读是什么?知道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⑵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⑶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
⑷文本理解、正确、透彻,并有独特发现的是好课。
令我有“惊艳”感觉的还有李卫东老师的课。《背影》,我教授过好几次,但总觉得不能上出味道来。但今天李卫东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是啊,背影的描写并不出色,动人的是它的背景,再三的叮咛、祸不单行的家境、家庭琐屑父子失和、大去之期的信,在这种语境中,那青黑色的背影岂不令人心动?在阅读文章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可是李老师却完整深入地剖析出来,角度新颖,堪称经典。还有那层层涟漪的板书设计,心动不已。
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百合花开》与《丑小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主题整合来读,是否也很新呢?
《背影》中的解读能否借鉴朱老师的朗读技巧呢?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能否解读成社会的高度?
阅读教学的篇章写法教学与情感教学如何协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8
学校组织语文教师到庄口初中听课学习。我听了三堂语文课,每一堂课都是具有学习意义,但都各有特色。对于正在语文教学的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这次学习使我产生很大的思想震动,当然收获也很多。我谨将自己的所得所获所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注重指导学生朗读,恰当点评学生的发言。
在语文课堂中应让学生多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入境界,并且还要生发联想,才能更有感情的朗读,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意。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许老师在执教《羚羊木雕》一课中将阅读贯穿始终,对学生的读书通常做了如下安排:
1、观其大意,谓之粗读,只要求将课文读通,了解其大意,2、在已然把握文章情感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3、点评朗读。通过这三步既发挥了学生的'客观主动性,又在学生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注重学习习惯培养。
很多老师会在课件上给学生出示“学习方法”,名字多样“温馨提示”,如汪萍老师在执教《夏感》品读课文环节是这样设计的: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夏天?括号中是这样提示的:(提示:如找关键词,相对应的句子等)。让学生收获一种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个别老师很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三、设置简单有效的课堂情境,创设自然和谐的课堂氛围。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
的推动力,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的捷径。因此,很多老师在新课的导入中会有意地设疑,激疑或精心设计,或课前播放歌曲,或课前进行语言互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新课意境。
我对王小兵老师印象深刻,在他的作文课堂上,我发现他非常擅长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极其幽默。学生非常喜欢这种活泼的授课方式,整个课堂欢乐愉悦,让我们听课老师也深深陶醉其中、乐在其中,很轻松。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9
4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听课感受。因为今天的课都是初中语文课。有江苏省青年名师曹文彦老师讲授的《紫藤萝瀑布》、施玥老师《奖》,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讲授的《百合花开》、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背影》,此外还有一堂高中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浙江名师张悦讲授。
上午的课很精彩,我只能引用专家黄厚江老师的评点来阐述:第一节很“精致”,第二节很“舒展”、第三节很“本色”。
来自苏州的曾文彦老师,年轻有为,朗读配画,诗情画意,“花语”串堂,入情解读,整堂课很有诗意。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语言组织,相当精致。
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我以前在他的博客中读过,感觉很不错。后又在一次省级赛事上由一位女老师演示过。当时感觉课很精致,朗读很出色,以读带评,很圆满。但是今日亲自听朱老师讲一遍,顿觉口齿生香,妙不可言,风格迥乎不同。黄老师评价“进得去,出得来,放得开,收得拢”。我觉得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个性解读。百合战胜自然环境、战胜社会环境、战胜自我,终于“默默”盛开,开满山谷。在我眼中,百合的'成功仅是信念的成功,却没有想到还有三个层次的挑战,真是耐人寻味。二是老师的解读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也就是“我要开花”段落的朗读处理。先根据句式内容读,这是初读;在结合语境的理解来读,更深更有味;后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遍。听着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的朗读,我终于明白了朱老师的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心中叹为观止。黄厚江老师称赞是“细针密缝”。朱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丰富朗读方式,已经让我很佩服,但今日的朗读方式,却是出乎意外的,不禁佩服朱老师的教学艺术。
施玥老师《奖》,真的很本色,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优质课。但最后的环节中“传递一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评价标准,真的很精彩,只能虔诚地记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体会、思考:
不是好课的标准:
⑴教师忙学生不忙,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也不是好课。
⑵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但与语文无关,不是好课。
⑶教师把学生当驴赶,不是好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驴,也不是好课。
⑷只有教师的问题,没有学生的问题,不是好课;只有学生的问题,没有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
⑴知道语文教什么、知道语文阅读是什么?知道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⑵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⑶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
⑷文本理解、正确、透彻,并有独特发现的是好课。
令我有“惊艳”感觉的还有李卫东老师的课。《背影》,我教授过好几次,但总觉得不能上出味道来。但今天李卫东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是啊,背影的描写并不出色,动人的是它的背景,再三的叮咛、祸不单行的家境、家庭琐屑父子失和、大去之期的信,在这种语境中,那青黑色的背影岂不令人心动?在阅读文章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可是李老师却完整深入地剖析出来,角度新颖,堪称经典。还有那层层涟漪的板书设计,心动不已。
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百合花开》与《丑小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主题整合来读,是否也很新呢?
《背影》中的解读能否借鉴朱老师的朗读技巧呢?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能否解读成社会的高度?
阅读教学的篇章写法教学与情感教学如何协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10
4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听课感受。因为今天的课都是初中语文课。有江苏省青年名师曹文彦老师讲授的《紫藤萝瀑布》、施玥老师《奖》,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讲授的《百合花开》、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背影》,此外还有一堂高中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浙江名师张悦讲授。
上午的课很精彩,我只能引用专家黄厚江老师的评点来阐述:第一节很“精致”,第二节很“舒展”、第三节很“本色”。
来自苏州的曾文彦老师,年轻有为,朗读配画,诗情画意,“花语”串堂,入情解读,整堂课很有诗意。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语言组织,相当精致。
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我以前在他的博客中读过,感觉很不错。后又在一次省级赛事上由一位女老师演示过。当时感觉课很精致,朗读很出色,以读带评,很圆满。但是今日亲自听朱老师讲一遍,顿觉口齿生香,妙不可言,风格迥乎不同。黄老师评价“进得去,出得来,放得开,收得拢”。我觉得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个性解读。百合战胜自然环境、战胜社会环境、战胜自我,终于“默默”盛开,开满山谷。在我眼中,百合的成功仅是信念的成功,却没有想到还有三个层次的挑战,真是耐人寻味。二是老师的解读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也就是“我要开花”段落的朗读处理。先根据句式内容读,这是初读;在结合语境的理解来读,更深更有味;后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遍。听着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的朗读,我终于明白了朱老师的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心中叹为观止。黄厚江老师称赞是“细针密缝”。朱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丰富朗读方式,已经让我很佩服,但今日的朗读方式,却是出乎意外的,不禁佩服朱老师的教学艺术。
施玥老师《奖》,真的很本色,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优质课。但最后的环节中“传递一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评价标准,真的很精彩,只能虔诚地记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体会、思考:
不是好课的标准:
⑴教师忙学生不忙,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也不是好课。
⑵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但与语文无关,不是好课。
⑶教师把学生当驴赶,不是好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驴,也不是好课。
⑷只有教师的问题,没有学生的问题,不是好课;只有学生的问题,没有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
⑴知道语文教什么、知道语文阅读是什么?知道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⑵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⑶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
⑷文本理解、正确、透彻,并有独特发现的是好课。
令我有“惊艳”感觉的还有李卫东老师的课。《背影》,我教授过好几次,但总觉得不能上出味道来。但今天李卫东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是啊,背影的描写并不出色,动人的是它的背景,再三的叮咛、祸不单行的家境、家庭琐屑父子失和、大去之期的信,在这种语境中,那青黑色的背影岂不令人心动?在阅读文章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可是李老师却完整深入地剖析出来,角度新颖,堪称经典。还有那层层涟漪的板书设计,心动不已。
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百合花开》与《丑小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主题整合来读,是否也很新呢?
《背影》中的解读能否借鉴朱老师的朗读技巧呢?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能否解读成社会的高度?
阅读教学的篇章写法教学与情感教学如何协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11
20xx年4 月13日,一个好日子。 我们鞍山市铁东区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一行30人,在教研员赫冬梅和陈佳的带领下,早上五点半就集合,六点出发,八点钟就赶到了沈阳空军招待所礼堂。观摩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 此次活动有于永正、支玉恒两位资深名师的课堂教学、讲座,现任教研员评课等。每一堂课都值得学习,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于永正老师执教《爱如茉莉》,70多岁了,依旧给学生范读,而且读得生动形象,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不只是他自己给学生范读,还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他抓住文本中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对爸爸妈妈之间的爱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拓展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于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支玉恒老师《草原上的花》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文丽老师在上《鱼游到了纸上》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青年“忘我”的语句,体会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忘我”原因;让学生声情并茂中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方法,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张龙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于永正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12
20xx年4 月13日,一个好日子。 我们鞍山市铁东区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一行30人,在教研员赫冬梅和陈佳的带领下,早上五点半就集合,六点出发,八点钟就赶到了沈阳空军招待所礼堂。观摩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 此次活动有于永正、支玉恒两位资深名师的课堂教学、讲座,现任教研员评课等。每一堂课都值得学习,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于永正老师执教《爱如茉莉》,70多岁了,依旧给学生范读,而且读得生动形象,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不只是他自己给学生范读,还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他抓住文本中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对爸爸妈妈之间的爱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拓展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于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支玉恒老师《草原上的花》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文丽老师在上《鱼游到了纸上》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青年“忘我”的语句,体会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忘我”原因;让学生声情并茂中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方法,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张龙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于永正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13
20xx年4 月13日,一个好日子。 我们鞍山市铁东区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一行30人,在教研员赫冬梅和陈佳的带领下,早上五点半就集合,六点出发,八点钟就赶到了沈阳空军招待所礼堂。观摩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 此次活动有于永正、支玉恒两位资深名师的课堂教学、讲座,现任教研员评课等。每一堂课都值得学习,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于永正老师执教《爱如茉莉》,70多岁了,依旧给学生范读,而且读得生动形象,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不只是他自己给学生范读,还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他抓住文本中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对爸爸妈妈之间的爱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拓展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于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支玉恒老师《草原上的花》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文丽老师在上《鱼游到了纸上》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青年“忘我”的语句,体会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忘我”原因;让学生声情并茂中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方法,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张龙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于永正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14
4月19日,我终于找到了熟悉的听课感受。因为今天的课都是初中语文课。有江苏省青年名师曹文彦老师讲授的《紫藤萝瀑布》、施玥老师《奖》,山东省青年名师朱则光老师讲授的《百合花开》、北京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的《背影》,此外还有一堂高中课《世间最美的坟墓》,由浙江名师张悦讲授。
上午的课很精彩,我只能引用专家黄厚江老师的评点来阐述:第一节很“精致”,第二节很“舒展”、第三节很“本色”。
来自苏州的曾文彦老师,年轻有为,朗读配画,诗情画意,“花语”串堂,入情解读,整堂课很有诗意。无论是环节设置还是语言组织,相当精致。
朱则光老师的《百合花开》教学设计,我以前在他的博客中读过,感觉很不错。后又在一次省级赛事上由一位女老师演示过。当时感觉课很精致,朗读很出色,以读带评,很圆满。但是今日亲自听朱老师讲一遍,顿觉口齿生香,妙不可言,风格迥乎不同。黄老师评价“进得去,出得来,放得开,收得拢”。我觉得这节课有两大亮点:一是个性解读。百合战胜自然环境、战胜社会环境、战胜自我,终于“默默”盛开,开满山谷。在我眼中,百合的成功仅是信念的成功,却没有想到还有三个层次的挑战,真是耐人寻味。二是老师的解读用文学化的方式来呈现,也就是“我要开花”段落的朗读处理。先根据句式内容读,这是初读;在结合语境的理解来读,更深更有味;后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齐读三遍。听着学生越读越有味道的朗读,我终于明白了朱老师的层层铺垫、层层渲染,心中叹为观止。黄厚江老师称赞是“细针密缝”。朱老师的《我用残损的手掌……》中丰富朗读方式,已经让我很佩服,但今日的朗读方式,却是出乎意外的,不禁佩服朱老师的教学艺术。
施玥老师《奖》,真的很本色,是我们经常见到的优质课。但最后的环节中“传递一句心声”,可谓画龙点睛,境界全出。
令我耳目一新的是黄厚江老师的课堂评价标准,真的很精彩,只能虔诚地记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慢慢体会、思考:
不是好课的标准:
⑴教师忙学生不忙,不是好课;教师不忙学生忙,也不是好课。
⑵教师精彩学生不精彩,不是好课;教师精彩学生精彩,但与语文无关,不是好课。
⑶教师把学生当驴赶,不是好课;老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驴,也不是好课。
⑷只有教师的问题,没有学生的问题,不是好课;只有学生的问题,没有教师的问题,也不是好课。
好课的标准:
⑴知道语文教什么、知道语文阅读是什么?知道教什么的课,是好课。
⑵教师教得精彩学生学得精彩,学生在教师点拨下学得精彩的`课,是好课。
⑶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只见语文不见法的课,是好课。
⑷文本理解、正确、透彻,并有独特发现的是好课。
令我有“惊艳”感觉的还有李卫东老师的课。《背影》,我教授过好几次,但总觉得不能上出味道来。但今天李卫东老师的解读让我眼前一亮。是啊,背影的描写并不出色,动人的是它的背景,再三的叮咛、祸不单行的家境、家庭琐屑父子失和、大去之期的信,在这种语境中,那青黑色的背影岂不令人心动?在阅读文章时,我也有类似的感受,可是李老师却完整深入地剖析出来,角度新颖,堪称经典。还有那层层涟漪的板书设计,心动不已。
记录下自己的一点思考:
《百合花开》与《丑小鸭》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用主题整合来读,是否也很新呢?
《背影》中的解读能否借鉴朱老师的朗读技巧呢?
“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能否解读成社会的高度?
阅读教学的篇章写法教学与情感教学如何协调?……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中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 篇15
20xx年4月13日,一个好日子。我们鞍山市铁东区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一行30人,在教研员赫冬梅和陈佳的带领下,早上五点半就集合,六点出发,八点钟就赶到了沈阳空军招待所礼堂。观摩了全国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新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专题研究会。此次活动有于永正、支玉恒两位资深名师的课堂教学、讲座,现任教研员评课等。每一堂课都值得学习,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几位老师的汇报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于永正老师执教《爱如茉莉》,70多岁了,依旧给学生范读,而且读得生动形象,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不只是他自己给学生范读,还抓住一切机会,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课中,他抓住文本中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引导学生对爸爸妈妈之间的爱进行细致的分析。最后,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对人物进行拓展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于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支玉恒老师《草原上的花》时,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王文丽老师在上《鱼游到了纸上》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找出描写青年“忘我”的语句,体会情感;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忘我”原因;让学生声情并茂中体会我对青年的感情升华。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方法,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张龙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于永正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