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老地方 > 百科 > 心得体会 > 正文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2024/06/08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精选18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

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2

一、主要内涵

1、自主学习。通过校本课程“高效学习技能”和其它有效途径及措施,使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充满学习激情,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并自主组织系列“主题班会”,自主参与组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特别是自主组织“班级自我管理竞赛”活动,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全面发展。

3、自觉发展。在学生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的系列活动(如成年仪式),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的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4、教学创新。通过实施“大课堂导学用合一”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大力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改进功能,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成功之路。同时,逐步打造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高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修文中学特色的“导学用合一”各学科教学范式。

二、核心理念

1、好奇与求知是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2、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语)。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是为了不教。

3、人的生理、心理个性差异,决定了其学习方式的差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发现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差异,探索适应每个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要求学适应教转变为教适应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教师应向学生充分展现所教学科的独特魅力,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亲其师,信其道。

5、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杜威)

6、赋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总是年复一年地大力精简教材,最后达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这才是真正的教师(第斯多惠)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集中展现。素质教育的重心应该并且只有落脚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才不是课外活动式的点缀。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学创新”为核心理念的“三自一新”改革就是真正的在课堂上落实的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能力。活动以来,大部分学生都切实感受到了小组合作正扎实推进,自我管理已蔚然成风,自主学习成效明显,班级呈现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检查反馈,点拨提升,记忆训练,当堂检测为框架的课堂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局面;改变了过去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再次甚至多次讲解而造成的课堂时间的浪费的情况;改变了过去学生解题不规范,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思维混乱的现象;改变了过去教师需要一边上课一边维持纪律的尴尬境地;改变了过去教师提问时学生低头不语和无人应答的问题;改变了过去把小组讨论只当做公开课时的点缀和花样的应付心里;总之,这一系列的改变,其实质就是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老师们的工作状态,既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老师。

任何改革都会带来阵痛和困惑。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有下列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1)学案多,作业量大。部分学生忙于应付老师对学案的检查,缺少独立思考,钻研探究。少数学生只停留在学案上的空填上了,检查时不会挨批,展示时能抄写到黑板上,仅此而已。根据学科和课时安排严格控制学案数量和学案上的题目数量,要确保学生学习数学和英语的时间,要确保学生查缺补漏的时间,尽量减少纯复制式的学案。

(2)检查反馈训练展示,有机械化和简单化倾向。个别课堂上把检查反馈和训练展示的环节变成了比着学案念、比着学案抄,成了另外一种时间的`浪费。一是要做好课件,新授课时重点检查原理和概念的来龙去脉,也就是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复习课时通过简单题目的形式进行梳理和检查;

二是要课堂不能等同于学案,学案只是一种载体,课堂是学案的整合和提升。学案相对课堂来说,只是个半成品,要把学案上冷冰冰的题目变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喜悦。课堂要有学案上没有的新意。

(3)新授知识的巩固训练不够到位。某些时候,某些学科如英语,前一天晚自习是预习,第二天课堂是学习,当天晚自习又要预习新学案,由于高中英语的知识难度相比初中大的多,没有巩固训练是不行的,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重点难点知识,要放慢进度,要让大部分学生跟得上,特别是新授课。

(4)点拨提升过于抽象,不够形象直观。某些时候,老师点拨的很精彩,但是学生听起来很迷茫。点拨过高了,学生听不明白,点拨过低了,学生没有兴趣。方法还是要从题目中来,到题目中去。

(5)完全忽略情景导入。其他学科个别知识的引入,在新授课上,应该还是要有一个情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把知识完整的呈现出来,不要简单的机械的变成高三式的复习课。编写学案时,要设计好学习活动,小步子,低台阶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对于新授课学案的编写,要突出导,而不仅仅是练。

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有各种困惑,但是,要知道这是改革的必然经历,三自一新的路是对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大家应该对改革有着充足的信心,而不是观望。要迎难而上,想尽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倒退修文中学永远没有出路。从来没有一种现成的经验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幻想一把钥匙能开所有的锁是不科学的。学科与学科不同,课型与课型不同,内容与内容不同,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生与学生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能简单化,机械化,三自一新课堂只提供基本的框架和方向,这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等待着每一位教师去开发、去实现,在三自一新的指导下实现我们的课堂理想,让学生得到快乐和成长。让学生得到认识的快乐和得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快乐,这是教师的天职。只要路是对的,就不要怕路有多难,路有多远,只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三自一新”指的的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学创新。

自主学习:通过实施《自主学习规程》和校本课程“高效学习技能”及其它有效途径及措施,使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充满学习激情,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并自主组织系列“主题班会”,自主参与组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成人仪式等校本活动课程,特别是自主组织“班级自我管理竞赛”活动,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

自觉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的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教学创新:通过实施“导学用合一”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大力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改进功能,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成功之路。同时,逐步打造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高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修文中学特色的“导学用合一”各学科教学范式。

自我校实施三自一新教改以来,学生的学情得到较大的转变,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释放了较多教师工作的时间,让教师感受到教学工作其实可以有另外的一种方式和态度情感的……为教学创新充电,改变自我、改变现状、改变学生、改变未来。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3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 ,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 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 “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4

教育改革不需要“坐而论道”,需要的是“起而行”,需要的是创造性的“行”。

创造性的“行”首先要“敏于行”。先进的东西是有有效期的,学了要马上用,不然再好东西也会“过期的”。我们经常看到许多教育界同行学习的机会不少,国内外到处跑,可实际工作改进不多,究其原因就是“行”比较迟钝的缘故。因此,学到的先进东西和思考到的好点子要马上付诸于行动,不要依赖“等、靠、要”。学校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但我们决不能坐等好的条件从天而降,不要等万事俱备才迈开脚步,创新的路是“等不来的”。“上路了,梦想才真正开始。”,先行一步,先做能做的改变,在路上不断完善才是我们应走的'正确之路。

创造性的“行”还要“勇于行”和“智于行”。创造性的“行”就意味着要走一条新路,一条难路,这需要勇气与智慧。许多教育者都纠结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不得解脱——教育的大环境并不是那么有利于教育改革时我们该怎么办?是抱怨不休?止步观望?还是逆水行舟,知难而上?我的答案是后者。任何的改革都不会有坦途,不怕承担风险,不怕失败,迎难而进,以改革家的气度领导学校工作,开拓发展,是校长成功的动力。悲观的人老是抱怨不利因素,积极的人勇于创造有利因素,摆脱不利因素,创造有利因素,学校办学品质就一定能得到提升。

解决了“勇于行”还要解决好“智于行”。行动智慧决定了行动质量,校长的办学智慧应体现在其“领”与“导”上。“领”首先要领对路,要科学地把学校引领到适合自己学校的发展之路上,这是一条实事求是的路,这是一条先进的路;这是一条坚守育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的教育绿道。“领”还要领得好,要领得有艺术,要做思想的引领者,要有感召力地、吸引力地把学校师生引领到一个人人都想为之奋斗的共同发展愿景中去。“领”还得领在前,率先垂范要体现在行动的领前上,要求师生们去做的自己先要做到。“导”首先要疏导学校困节,师生们们难以解决的困难就是需要校长站出来去帮助解决的事,它包括学校管理、后勤、社会资源以及教师思想、业务、家庭等不利学校和师生发展的一切问题。“导”重在疏导与疏通,“导”不是简单的高压和控制而是服务、支持、沟通与指导。“导”要“导心”,人文关怀和人性化管理是“导心”良方。

行路难,不等于无路可行。面对教育改革大潮的袭来,校长作为学校的领路人需要带来大家“敏于行”、“勇于行”和“智于行”,相信一定能行出一条教育绿道,一条生机盎然的教育发展之路。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5

跨世纪教师不但能教书,而且能写书;不但是教书匠,而且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发现题目,在研究中解决题目,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增进教学,科研能力是衡量跨世纪教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以教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教师不但要解释、组织和管理知识,而且要改编和具体说明课程;不但要针对每种环境选择最适当的教法和内容,而且要确定其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围绕这些需要组织教学;不但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追踪大众媒体信息并培养学生批评性地选择和使用公共信息。教师假如不把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对此进行深入的反思,其本身也会失去思考和发展的活力;教师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形,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题目,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新的题目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另外一 方面,以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呼吸新鲜空气,吸收丰富养料,检验发展理论,走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成为某一专业理论的专家,用最新成果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以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他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同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惟共振,感情共鸣,学生才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唤起创造的热情,开释巨大的学习潜能,取得最好的学业表现。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一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把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假如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反作为一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会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把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掌控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及我们的平常生活。作为学生很轻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请教师应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把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为一位教师应把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进程中形象、生动、出色。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进程中游刃有余。

4、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题目和解决题目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建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利用,再不断的应用进程中进步教师的信息素养。西南京大学学教授陈时见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化》的讲座中说: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者的’教师不同。”“教师从一种从业职员转变成教育者,实质上是教育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记得《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书中有那末一段话:“教室里有甚么样的教师,就有甚么样的教育,就有甚么样的国民。”因此,对当代教师素质进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教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聪明的人师。这就对现代教师的知识素质、职业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从事实践的教师与从事理论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者。

那末,在这样的一种理论支持之下,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环境呢?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的、人性的、同等的、互助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构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融会心育的核心题目。首先,从天天做起,从每堂课做起,逐渐减少知识的灌输,增加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点点地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师把学生管得太紧、太严,转型路上,教师要勇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放手不同等“放养”,要善于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掌控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以后,要在严抓与放手之间寻觅一个平衡点。

其次,技术要先行。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再把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终究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乃至可以说新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引爆点。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如果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背作为一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会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掌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把握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学生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为一名教师应掌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过程中形象、生动、精彩。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4、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开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再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西南大学教授陈时见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化》的讲座中说: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者的’教师不同。”“教师从一种从业人员转变为教育者,实质上是教育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记得《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书中有那么一段话:“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因此,对当代教师素质提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这就对现代教师的知识素质、职业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从事实践的教师与从事理论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者。

跨世纪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能写书;不仅是教书匠,而且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科研能力是衡量跨世纪教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以教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教师不仅要解释、组织和管理知识,而且要改编和详细说明课程;不仅要针对每一种环境选择最适当的教法和内容,而且要确定其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围绕这些需要组织教学;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追踪大众媒体信息并培养学生批判性地选择和使用公共信息。教师如果不把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也会失去思考和发展的活力;教师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新的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另一 方面,以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呼吸新鲜空气,吸收丰富养料,检验发展理论,走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成为某一专业理论的专家,用最新成果指导学生,启发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他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才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唤起创造的热情,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获得最佳的学业表现。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理论支持之下,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环境呢?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和谐的、人道的、平等的、互助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融合心育的核心问题。

首先,从每天做起,从每堂课做起,逐渐减少知识的灌输,增加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点点地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师把学生管得太紧、太严,转型路上,教师要敢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放手不等同“放养”,要善于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之后,要在严抓与放手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其次,技术要先行。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再把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说新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引爆点。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6

本周,我认真研读了学校组织学习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及保障措施四方面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我无法一一详述。在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想结合自身,简单谈谈关于高等教育这部分内容的感想。

首先,使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二页工作方针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个学生在纲要中被给予了很高的地位。

记得心理学教材里有个例子讲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教师期待效应”,是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注和成就期待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的例子。也就是说受到教师积极期待的学生,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取得教师期待的结果。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给与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个例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之后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更加时刻地注意给学生期望和鼓励,而且效果很好。这学期伊始,很多学生还没从假期的闲散中恢复过来,甚至有一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也变得散漫,上课不带书,不认真听讲,说话或睡觉。课后,我找了一些学生谈话,问其原因并表示出我对他们的期望及关心,他们当即表示认识到了错误,在第二周上课时都变得非常认真,很多学生在课前都主动举手背课文,使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加深深体会到了对学生关心所取得的效果。

其次,使我颇有感受的是第三十二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因材施教的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我认为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教师都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今年我带了八个大一的班,很快便感到各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都有几个基础不错的学生,有的班基础不好的学生不占少数。另外我还有幸有一个高级班,是整个年级英语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整体水平较普班而言要好很多。针对这个现象,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做出了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高级班,备课时就要多准备一些内容,因为高级班的学生基础好,吸收、掌握知识比较快,所以能多出时间来讲更多的内容。并且在讲单词时,会给他们进行扩展引申,使他们能够在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对于剩下的七个普班,各个班的情况也都不太一样,有的整体基础好一些,有的则差一些。有的班整体英语水平都不太高,讲多了讲难了都吸收不了。还有一些同学则是对英语不感兴趣或一窍不通,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因人而异。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我就积极引导他们说,多让他们说对话。虽然有的时候他们只能说不两句,但我认为能说出来就相当于往外迈了一步,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英语的信心,使学生们在英语学习方面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着力解决素质教育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意见》在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举措,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入贯彻落实《意见》要求,积极探索多种渠道,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五育”并举中健康成长。

见贤思齐,争做时代新人。实施“五育”,首先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树立新时代好少年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全体学生中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采取学生自荐、同学互荐,以及老师推荐的方式,选出一批优秀少先队员、美德少年,并上报上级参加评选。同时在全校开展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并通过开展“争做新时代好队员”的入队仪式,引导大家见贤思齐,人人争当时代新人。

铭记英烈,传承红色基因。利用清明、“八一”、重阳节、国庆等时间节点,在全体学生中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铭记革命历史、崇尚革命英雄、继承革命事业。清明节前后,可以组织青少年到烈士陵园祭扫献花,礼敬英烈先辈,感恩幸福生活;“八一”前后,可以组织学生到人武部参观军营,增强国防意识,提升爱国主义情怀;重阳节,可以走进光荣院,看望慰问革命老前辈,倾听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国庆节,可以开展升国旗唱国歌、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增强学生国家观念和爱国情感等。

弘扬传统,坚定文化自信。组织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教育活动,推动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组织中小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经典诵读和戏曲、书法进校园等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邀请传统文化名家和民间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走进学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深深植入学生心田。

广泛参与,弘扬志愿精神。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培育美好心灵、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围绕学校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等,组织学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围绕社区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亲情关爱、保护环境、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组织青少年到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以及光荣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知识讲解、秩序引导和敬老助老、关爱儿童等活动,提升志愿服务能力。

勤于锻炼,丰富体育活动。让学生在阳光体育活动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体验,不断丰富“阳光体育活动”计划。如,开展形式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开设多种体育项目,丰富“阳光体育”活动内容,为强健孩子们的'体魄打下坚实基础。还可以通过举行校园运动会,将趣味项目和竞技项目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组织学生及家长参加马拉松家庭欢乐跑活动等,弘扬体育竞技精神,引领健康美好生活方式。努力创建运动特色,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学生勤于锻炼的好习惯。

热爱劳动,劳动最光荣。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劳动体验,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树立“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思想,教育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热爱劳动习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精神,推动学校将“劳动光荣”的观念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卫生清洁、校外植树造林等集体劳动,选树“劳动小能手”典型,立志成为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和永恒主题。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要求,坚持“五育”并举,在学生心中播种下“五育”种子,每一位学生一定会舒展新叶,拥抱美好与阳光!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8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一个多月的实践,我有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搞好师生关系,是做好实验的良好开端

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培养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自主学习、研究学习。

如:教学声母、韵母,绝大部分孩子都能看到便发准音。课堂上就先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预习每课内容,然后再把每一项"搬"到黑板上,一一来考他们,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并能专心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是否比自己好。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当与孩子交往时,孩子回答问题表达不清楚、语句说不完整时,教师的一个点头、微笑、一句话的点拨、一个示范动作等都能给孩子以启示,使孩子受到感悟进而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

四、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有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能自由参与创新时,被鼓舞和被信任作重要的事情时,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所以抓好这些契机也便抓住了孩子。如:课堂上鼓励他们当小老师,不时的给他们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个小礼物,课间穿插游戏缓和气氛等效果极好。

五、教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座位的改变有利于孩子间的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孩子间的交往,学会了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教师的教也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

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

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

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

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1

一、主要内涵

1、自主学习。通过校本课程“高效学习技能”和其它有效途径及措施,使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充满学习激情,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并自主组织系列“主题班会”,自主参与组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特别是自主组织“班级自我管理竞赛”活动,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全面发展。

3、自觉发展。在学生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的系列活动(如成年仪式),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的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4、教学创新。通过实施“大课堂导学用合一”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大力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改进功能,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成功之路。同时,逐步打造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高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修文中学特色的“导学用合一”各学科教学范式。

二、核心理念

1、好奇与求知是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2、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语)。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是为了不教。

3、人的生理、心理个性差异,决定了其学习方式的差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发现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差异,探索适应每个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要求学适应教转变为教适应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教师应向学生充分展现所教学科的独特魅力,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亲其师,信其道。

5、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杜威)

6、赋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总是年复一年地大力精简教材,最后达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这才是真正的教师(第斯多惠)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集中展现。素质教育的重心应该并且只有落脚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才不是课外活动式的点缀。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学创新”为核心理念的“三自一新”改革就是真正的在课堂上落实的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能力。活动以来,大部分学生都切实感受到了小组合作正扎实推进,自我管理已蔚然成风,自主学习成效明显,班级呈现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检查反馈,点拨提升,记忆训练,当堂检测为框架的课堂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局面;改变了过去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再次甚至多次讲解而造成的课堂时间的浪费的情况;改变了过去学生解题不规范,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思维混乱的现象;改变了过去教师需要一边上课一边维持纪律的尴尬境地;改变了过去教师提问时学生低头不语和无人应答的问题;改变了过去把小组讨论只当做公开课时的点缀和花样的应付心里;总之,这一系列的改变,其实质就是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老师们的工作状态,既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老师。

任何改革都会带来阵痛和困惑。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有下列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1)学案多,作业量大。部分学生忙于应付老师对学案的检查,缺少独立思考,钻研探究。少数学生只停留在学案上的空填上了,检查时不会挨批,展示时能抄写到黑板上,仅此而已。根据学科和课时安排严格控制学案数量和学案上的题目数量,要确保学生学习数学和英语的时间,要确保学生查缺补漏的时间,尽量减少纯复制式的学案。

(2)检查反馈训练展示,有机械化和简单化倾向。个别课堂上把检查反馈和训练展示的环节变成了比着学案念、比着学案抄,成了另外一种时间的浪费。一是要做好课件,新授课时重点检查原理和概念的来龙去脉,也就是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复习课时通过简单题目的形式进行梳理和检查;

二是要课堂不能等同于学案,学案只是一种载体,课堂是学案的整合和提升。学案相对课堂来说,只是个半成品,要把学案上冷冰冰的题目变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喜悦。课堂要有学案上没有的新意。

(3)新授知识的巩固训练不够到位。某些时候,某些学科如英语,前一天晚自习是预习,第二天课堂是学习,当天晚自习又要预习新学案,由于高中英语的知识难度相比初中大的多,没有巩固训练是不行的,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重点难点知识,要放慢进度,要让大部分学生跟得上,特别是新授课。

(4)点拨提升过于抽象,不够形象直观。某些时候,老师点拨的很精彩,但是学生听起来很迷茫。点拨过高了,学生听不明白,点拨过低了,学生没有兴趣。方法还是要从题目中来,到题目中去。

(5)完全忽略情景导入。其他学科个别知识的引入,在新授课上,应该还是要有一个情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把知识完整的呈现出来,不要简单的机械的变成高三式的复习课。编写学案时,要设计好学习活动,小步子,低台阶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对于新授课学案的编写,要突出导,而不仅仅是练。

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有各种困惑,但是,要知道这是改革的必然经历,三自一新的路是对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大家应该对改革有着充足的信心,而不是观望。要迎难而上,想尽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倒退修文中学永远没有出路。从来没有一种现成的经验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幻想一把钥匙能开所有的锁是不科学的。学科与学科不同,课型与课型不同,内容与内容不同,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生与学生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能简单化,机械化,三自一新课堂只提供基本的框架和方向,这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等待着每一位教师去开发、去实现,在三自一新的指导下实现我们的课堂理想,让学生得到快乐和成长。让学生得到认识的快乐和得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快乐,这是教师的天职。只要路是对的,就不要怕路有多难,路有多远,只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三自一新”指的的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学创新。

自主学习:通过实施《自主学习规程》和校本课程“高效学习技能”及其它有效途径及措施,使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充满学习激情,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并自主组织系列“主题班会”,自主参与组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成人仪式等校本活动课程,特别是自主组织“班级自我管理竞赛”活动,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

自觉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的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教学创新:通过实施“导学用合一”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大力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改进功能,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成功之路。同时,逐步打造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高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修文中学特色的“导学用合一”各学科教学范式。

自我校实施三自一新教改以来,学生的学情得到较大的转变,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释放了较多教师工作的时间,让教师感受到教学工作其实可以有另外的一种方式和态度情感的……为教学创新充电,改变自我、改变现状、改变学生、改变未来。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2

从现实看,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还有明显差距。第一,虽然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5年,但与美国的13.3年、日本的11.6年、德国的12.2年、俄罗斯的11.7年的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第二,自20xx年以来,我国就业市场总体求人倍率一直在1左右,20xx年第一季度为1.12,表明劳动力供不应求;但每年700多万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却牵动各方。这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教育供给结构与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第三,技术技能型职业人才的需求全面增长但短缺严重。例如,制造业高级技工缺口每年高达400余万人。有企业家形容,“找100个大学生不难,找100个高级钳工却是难上加难”。这说明,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教育结构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一、创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质量不高、创新不足是教育发展面临着的突出矛盾。尽管我国教育总量不断扩张,但创新成果较少,创新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其结果是,我国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对外技术依存度在50%以上,而发达国家对外技术依存度平均在30%以下,美国和日本只有5%左右。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改革,面对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大趋势,特别是面对互联网+的时代,最重要的是培养有创新思维、批判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需要着力打破以应试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形成以创新为导向的教育新格局。

二、加大教育市场的开放力度

从现实看,我国教育市场的开放程度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过去36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放开的主要是工业领域,80%以上制造业高度市场化。而包括教育在内的服务业领域,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进入还面临着比较多的政策制约和繁琐的行政审批。例如,谁都知道职业教育是我国的教育短板,但发起设立一个职业教育学院,面临着行政许可、土地、资金、人事制度等一道道难关。为此,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民办教育与公办教育平等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成为第二次教育改革的重大任务。

三、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需要攻坚克难

目前的教育管理中,行政主导的特点仍然相当突出。各级学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下属机构,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专家治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上,行政主导的资源配置更多地向普通高等教育倾斜,对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不足。这就需要加快推进教育权力结构调整,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进一步明确中央地方教育职能分工,改革公共教育机构,形成与提高教育质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四、转变教育发展理念

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些问题,与教育理念的滞后直接相关。尽管强调素质教育多年,但实际上应试教育仍然占主流位置,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老师、评价学生的硬指标。开家长会,说的主要事情就是学生成绩,师生都成为成绩的“奴隶”。这不仅使学生苦不堪言,也加大了老师的负担。这种教育理念忽视文化传承、忽视学生的人文熏陶。为此,要把转变教育理念、解放思想作为第二次教育改革的关键,不仅要转变学校、教师“以分数”为指挥棒、以“灌输知识”为主要职能的教育理念,而且也要引导社会转变教育理念,为深化教育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

五、加快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大战略。“十三五”应当把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共同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

(2)加快普及学前义务教育与高中阶段教育。各方面高度关注,“十三五”能否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能否普及高中教育?建议“十三五”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加快普及12年制基础教育,允许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实行12年义务教育。

(3)调整高等教育结构。推进高等教育体系多元化,尽快把高等学校分成综合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技术大学,确立不同类型高等学院的发展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要以提高技术应用型高校占比为重点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十三五”加快推动一批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选择一批高等职业学校升级为应用技术型高校,不断提高技术应用型高校在校生的占比。

六、加快教育市场开放

(1)在坚持政府保基本的同时,推进教育市场全面开放。当前推进教育市场开放,是在各级政府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保障教育公平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和外来资本发展教育的重大举措。北京已经出台了包括教育在内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建议尽快出台教育市场全面开放的总体方案。

(2)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国际合作改革试验区。积极引进世界知名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允许并支持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知名大学、职业教育机构以控股在国内设立合资分校,在特定地区设立独资分校;鼓励外商投资设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支持外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方式投资设立教育培训机构及项目,优化配置内外教育资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3)降低社会资本办职业教育的准入门槛。实施民办学校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的分类管理;放宽办学市场准入;探索职业教育领域、高等教育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建立健全民办学校退出机制;鼓励上市公司和科技企业投资兴办技术技能型大学;进一步完善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加大社会力量举办教育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民办教育和公办教育一视同仁。

七、实现教育体制改革的实质性突破

(1)明确政府在教育管理中的职能。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教育发展格局,明确政府保障基本教育服务供给的责任;强化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决策中的主导地位及其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监督职能,减少和消除教育行政部门对各类学校的微观干预。

(2)以“公益性、专业性和独立性”为导向改革公共教育机构,形成专业、高效的教育执行系统。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加快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学校去行政化,取消学校行政级别,建立专业导向的学校治理结构,推进专家治校;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重点是全面扩大学校在招生规模、专业设置创新、教师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

(3)明确中央地方教育职责分工,扩大地方教育自主权。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在建设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责任,细化中央到地方每一级政府的职责分工。鼓励地方在教育改革上积极探索、先行先试。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钟长期规划纲要》所提出的改革目标和前景令人兴奋。

针对“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这点,提出本人拙劣的见解:本人认为在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至少需要10—20年,要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教育思维甚至更长的时间,中国教育迫切需要前行,但前行的道路充满荆棘。

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如下:

教育发展不平衡存在于城乡之间,在城市内部许多中学也存在教学软、硬件的'巨大差异,我觉得先要从城市内部改变和农村改变同时进行比较好。只有这样,才能从观念上去改变城市群体对择校和考取所谓“重点中学”的陈旧思维,同时消除农村教育所谓“跳出龙门”的误区。具体做法:

(1)学生(包括农民工子女)一律实行就近入学,保证生源的一致性,保证教育的公平性。每个学校升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应该针对该校学生人数进行分配(即有最低分数线,成绩合格的学生由高到低录取,若名额多,合格的学生少则让出名额),刺激教师的积极性;

但政府部门又要保留一部分进入重点高中的名额,刺激学校之间进行良性竞争。

(2)教师实施城市内部,城乡之间每三年一次的轮岗制,即教师每三年到一个学校进行教学,良性循环,具体安排由个人意见和上级指示的结合。这种做法可以保证每个学校都能享受到现有的优秀师资力量,并且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实行轮岗制,必须以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为前提,例如甲教师要到乡村执教,那么政府部分或学校应该补贴相应的差旅费和通讯费,同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师资力量的平均化。如有可能,可以考虑城乡之间的物价差别,教师工资整体部分可以无差异,但可适当地有物价补贴等。

(4)建议义务教育阶段不实行晚修制度,主要原因有:一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自理能力较差,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不能保证睡眠质量,从而影响发育和智力发展;

二是住校、晚修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弊端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调控大多数属于空白;三是晚修及住校使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筋疲力尽,不能给予教师多余的时间完善教学设计,反思教学的有效性,和个人发展的空间指数等。

(5)在我们未能实现高中教育列入义务教育阶段时,不能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牺牲高中教师的正当利益。由于本人属于这一群体,所以所提建议纯属发牢骚。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4

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线教师,一个多月的实践,我有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一、搞好师生关系,是做好实验的良好开端

教师与学生建构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上课将不再会是无所谓的牺牲和时光的耗费,而是生命运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以学生为发展中心

将知识、技能分解,并从部分到整体,有组织的加以呈现。学生通过倾听、练习和背诵培养能力,引导学生掌握真正的自主学习、研究学习。

如:教学声母、韵母,绝大部分孩子都能看到便发准音。课堂上就先给他们几分钟的时间预习每课内容,然后再把每一项"搬"到黑板上,一一来考他们,孩子们积极性特别高,并能专心听别人读得是否正确,是否比自己好。

三、教师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当与孩子交往时,孩子回答问题表达不清楚、语句说不完整时,教师的一个点头、微笑、一句话的点拨、一个示范动作等都能给孩子以启示,使孩子受到感悟进而明确自己的行动目标。

四、利用一切有利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当孩子有兴趣、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时,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能自由参与创新时,被鼓舞和被信任作重要的'事情时,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的最好。所以抓好这些契机也便抓住了孩子。如:课堂上鼓励他们当小老师,不时的给他们一句表扬的话和一个小礼物,课间穿插游戏缓和气氛等效果极好。

五、教学、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发展

座位的改变有利于孩子间的研究性学习,增加了孩子间的交往,学会了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教师的教也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5

本周,我认真研读了学校组织学习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从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及保障措施四方面详细、深入地探讨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问题。从学前教育到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内容之多,范围之广使我无法一一详述。在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想结合自身,简单谈谈关于高等教育这部分内容的感想。

首先,使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二页工作方针的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个学生在纲要中被给予了很高的地位。

记得心理学教材里有个例子讲的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教师期待效应”,是关于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关注和成就期待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的例子。也就是说受到教师积极期待的学生,会变得更加自信和自强,并激发出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向着教师期待的目标积极努力,取得教师期待的结果。皮格马利翁效应提示我们,教师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给与积极的期望和鼓励。这个例子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之后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更加时刻地注意给学生期望和鼓励,而且效果很好。这学期伊始,很多学生还没从假期的闲散中恢复过来,甚至有一些平时表现不错的学生也变得散漫,上课不带书,不认真听讲,说话或睡觉。课后,我找了一些学生谈话,问其原因并表示出我对他们的期望及关心,他们当即表示认识到了错误,在第二周上课时都变得非常认真,很多学生在课前都主动举手背课文,使我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加深深体会到了对学生关心所取得的效果。

其次,使我颇有感受的是第三十二条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关于因材施教的内容:“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我认为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教师都要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特点,发掘学生的潜能。对于不同的学生,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使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上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今年我带了八个大一的班,很快便感到各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都有几个基础不错的学生,有的班基础不好的学生不占少数。另外我还有幸有一个高级班,是整个年级英语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整体水平较普班而言要好很多。针对这个现象,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做出了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高级班,备课时就要多准备一些内容,因为高级班的学生基础好,吸收、掌握知识比较快,所以能多出时间来讲更多的内容。并且在讲单词时,会给他们进行扩展引申,使他们能够在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对于剩下的七个普班,各个班的情况也都不太一样,有的整体基础好一些,有的则差一些。有的班整体英语水平都不太高,讲多了讲难了都吸收不了。还有一些同学则是对英语不感兴趣或一窍不通,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因人而异。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我就积极引导他们说,多让他们说对话。虽然有的时候他们只能说不两句,但我认为能说出来就相当于往外迈了一步,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英语的信心,使学生们在英语学习方面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例如今年我带了八个大一的班,很快便感到各个班的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每个班都有几个基础不错的学生,有的班基础不好的学生不占少数。另外我还有幸有一个高级班,是整个年级英语比较好的同学组成的,整体水平较普班而言要好很多。针对这个现象,我在备课的时候就做出了一些适当的调整。例如高级班,备课时就要多准备一些内容,因为高级班的学生基础好,吸收、掌握知识比较快,所以能多出时间来讲更多的内容。并且在讲单词时,会给他们进行扩展引申,使他们能够在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而对于剩下的七个普班,各个班的情况也都不太一样,有的整体基础好一些,有的则差一些。有的班整体英语水平都不太高,讲多了讲难了都吸收不了。还有一些同学则是对英语不感兴趣或一窍不通,所以我认为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要因人而异。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同学,我就积极引导他们说,多让他们说对话。虽然有的时候他们只能说不两句,但我认为能说出来就相当于往外迈了一步,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他们学英语的信心,使学生们在英语学习方面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认为因材施教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管学生的差异性而一味的“一视同仁”,恐怕会使好学生水平停留甚至后退,而基础差的同学也不会有太大提高,从而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而采取因材施教后,则是双赢的效果。

最后,我想谈谈我对第五十三条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的感想。“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最关键的就是自身的业务水平问题。学习是持续性的,决不能因当上了教师而松懈下来,相反的,教师应更加注重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我感到作为一名好的教师必须有渊博的知识,所以教师要不断的积累、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备课时我找了很多跟教材内容有关的知识给学生扩展,好让学生能了解更多的知识。并且每次课前都会教学生们几个音乐词汇,课下我会认真的在网上搜集音乐方面的资料,包括所教音乐词汇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对于像我这样非音乐专业的人来说音乐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学习。自己在业余时间也经常看英语方面的书籍,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以上是我结合自身,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内容的一些感想与体会。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热爱我的职业,希望国家出台更多适合我国学生发展的教育政策,而我也将会更加努力的投身于教育事业中,努力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6

一、主要内涵

1、自主学习。通过校本课程“高效学习技能”和其它有效途径及措施,使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充满学习激情,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并自主组织系列“主题班会”,自主参与组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特别是自主组织“班级自我管理竞赛”活动,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全面发展。

3、自觉发展。在学生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的系列活动(如成年仪式),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的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4、教学创新。通过实施“大课堂导学用合一”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大力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改进功能,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成功之路。同时,逐步打造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高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修文中学特色的“导学用合一”各学科教学范式。

二、核心理念

1、好奇与求知是人的本能,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只要教学方法得当,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学业成功。没有学不好的学生,也没有不会教的老师。

2、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陶行知语)。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师永恒的追求。教是为了不教。

3、人的生理、心理个性差异,决定了其学习方式的差异。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发现和研究学生的学习潜能和个性差异,探索适应每个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要求学适应教转变为教适应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4、教师应向学生充分展现所教学科的独特魅力,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其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亲其师,信其道。

5、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杜威)

6、赋有良好素质的教师,总是年复一年地大力精简教材,最后达到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这才是真正的教师(第斯多惠)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集中展现。素质教育的重心应该并且只有落脚在课堂上才是持久的素质教育,才不是课外活动式的点缀。以“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学创新”为核心理念的“三自一新”改革就是真正的在课堂上落实的素质教育,目的就是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和展示交流能力。活动以来,大部分学生都切实感受到了小组合作正扎实推进,自我管理已蔚然成风,自主学习成效明显,班级呈现均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

以检查反馈,点拨提升,记忆训练,当堂检测为框架的课堂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包办代替,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的局面;改变了过去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再次甚至多次讲解而造成的课堂时间的浪费的情况;改变了过去学生解题不规范,语言表达缺乏逻辑思维混乱的现象;改变了过去教师需要一边上课一边维持纪律的尴尬境地;改变了过去教师提问时学生低头不语和无人应答的问题;改变了过去把小组讨论只当做公开课时的点缀和花样的应付心里;总之,这一系列的改变,其实质就是改变了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老师们的工作状态,既解放了学生更解放了老师。

任何改革都会带来阵痛和困惑。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有下列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1)学案多,作业量大。部分学生忙于应付老师对学案的检查,缺少独立思考,钻研探究。少数学生只停留在学案上的空填上了,检查时不会挨批,展示时能抄写到黑板上,仅此而已。根据学科和课时安排严格控制学案数量和学案上的题目数量,要确保学生学习数学和英语的时间,要确保学生查缺补漏的时间,尽量减少纯复制式的学案。

(2)检查反馈训练展示,有机械化和简单化倾向。个别课堂上把检查反馈和训练展示的环节变成了比着学案念、比着学案抄,成了另外一种时间的浪费。一是要做好课件,新授课时重点检查原理和概念的来龙去脉,也就是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复习课时通过简单题目的形式进行梳理和检查;二是要课堂不能等同于学案,学案只是一种载体,课堂是学案的整合和提升。学案相对课堂来说,只是个半成品,要把学案上冷冰冰的题目变成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和喜悦。课堂要有学案上没有的新意。

(3)新授知识的巩固训练不够到位。某些时候,某些学科如英语,前一天晚自习是预习,第二天课堂是学习,当天晚自习又要预习新学案,由于高中英语的知识难度相比初中大的多,没有巩固训练是不行的,特别是我们学校的学生。重点难点知识,要放慢进度,要让大部分学生跟得上,特别是新授课。

(4)点拨提升过于抽象,不够形象直观。某些时候,老师点拨的很精彩,但是学生听起来很迷茫。点拨过高了,学生听不明白,点拨过低了,学生没有兴趣。方法还是要从题目中来,到题目中去。

(5)完全忽略情景导入。其他学科个别知识的引入,在新授课上,应该还是要有一个情景,通过问题串的形式,把知识完整的呈现出来,不要简单的`机械的变成高三式的复习课。编写学案时,要设计好学习活动,小步子,低台阶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对于新授课学案的编写,要突出导,而不仅仅是练。

虽然,在实践过程中有各种困惑,但是,要知道这是改革的必然经历,三自一新的路是对的,这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大家应该对改革有着充足的信心,而不是观望。要迎难而上,想尽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倒退修文中学永远没有出路。从来没有一种现成的经验能够解决一切问题,幻想一把钥匙能开所有的锁是不科学的。学科与学科不同,课型与课型不同,内容与内容不同,教师与教师不同,学生与学生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不能简单化,机械化,三自一新课堂只提供基本的框架和方向,这是一片大有作为的天地,等待着每一位教师去开发、去实现,在三自一新的指导下实现我们的课堂理想,让学生得到快乐和成长。让学生得到认识的快乐和得到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克服困难的快乐,这是教师的天职。只要路是对的,就不要怕路有多难,路有多远,只希望我们越来越好。

“三自一新”指的的是自主学习、自我教育、自觉发展、教学创新。

自主学习:通过实施《自主学习规程》和校本课程“高效学习技能”及其它有效途径及措施,使全体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充满学习激情,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自我教育:通过学生参与设计并自主组织系列“主题班会”,自主参与组织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成人仪式等校本活动课程,特别是自主组织“班级自我管理竞赛”活动,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自我教育和主动发展。

自觉发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开展人生理想规划与追求、生涯设计与实践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走上人生自觉发展的道路。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级阶段。

教学创新:通过实施“导学用合一”学案导学的教学策略,大力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评价的矫正与改进功能,大幅度提高教与学的效率,为教学改革探索出一条真正实现增效减负的成功之路。同时,逐步打造出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高效课堂,总结形成具有修文中学特色的“导学用合一”各学科教学范式。

自我校实施三自一新教改以来,学生的学情得到较大的转变,教师的工作压力得到缓解,释放了较多教师工作的时间,让教师感受到教学工作其实可以有另外的一种方式和态度情感的……为教学创新充电,改变自我、改变现状、改变学生、改变未来。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7

20xx年7月19日至23日,我很荣幸参加了由下城区教育局团工委组织的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人力资源成长工程区际联动考察活动,赴北京、大连等地进行实地学习参观考察。走进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幢极其普通的建筑,让我感受到了教育的至上境界是在如此朴实的环境中力求充实。聆听了田慧生副所长的精彩讲座,让我对什么是“求真、笃行、弘道、创新”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在此谈谈自己的考察心得体会。

一、求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在他们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的制定过程中,他们收集各界人士的反馈和意见,并进行归纳整理,收集有价值的意见,到最后的汇总资料纲要的起草,这求真务实的态度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作为一线教师,在管理好整个班级的同时也要兼管好自己团这一块工作,因此自己必须牢记自身的职能和责任,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兢兢业业做工作,扎扎实实抓落实。做到活动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并有活动后的反馈,并及时做好活动过程图片以及文字的整理。求真,在工作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或者团支部的特点进行适合现状的活动,务实,在活动中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笃行—————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致力行动做有深度的教育工作者

作为一线教师,务必先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多看书,只有自己懂得多了才能教书育人,把自己书上学到的真真正正的传授给孩子,切实做到学以致用。

思考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极其重要的。没有思想的人,是很难走出自己的风格的。要真正活出自己怕道路来,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思想。必须要善于思考问题。缺少思考的人,对任何一件事情,无法形成自己的思维,永远只跟着别人的脚步走,缺少思考的人,其灵魂就很难被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对事情的理解也会十分局限与片面。

把书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那就要付诸行动,用自己的行动来做好每一件事情,那必将会让自己成为一名有深度的教育工作者。

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的做到了以上三点,那就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学有所得。

三、弘道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古往今来,对“道”的发扬光大贯穿中各阶段教书育人领域。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志道和弘道的志士与君子,因此教师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去认识巩固教育教学的方法,并且根据班级里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才是教师职业的最终目标。

四、创新————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

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更是一个民族前进的灵魂。把书本上理论的知识要转化到实际行动中,往往有很长一段路。在现实的幼儿教育中,还存在忽视幼儿主体地位、压制幼儿创新行为的现象,许多幼教工作者习惯于用循规蹈矩的教育目标去一直甚至放弃幼儿生气勃勃的发展目标。可以说,创新教育是必须的,也是任重而道远的,仍需要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不懈的探索和研究,把观念切切实实的转化为行动,而它的最大受益者应该是我们的孩子。因此,在原有的基础上,要敢于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实践,真真正正的为了下一代的考虑,而自己也要不断的努力进步。

考察北京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过程中,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涉毒案例和采用实物、图片、互动音像、光电模型、多媒体等高新技术手段制作的展品以及游戏实操,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毒品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的危害,是事关国家安危、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大连青少年宫通过一些载体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活动凸显出幼儿教育的多元化,让幼儿在游戏的'活动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着,通过一系列活动,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环保教育等等。只有孩子通过亲身实践了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意义,教师的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在活动中学习。这样的教育教学活动才有意义。大连开发区李铁安博士的讲座尤为精彩,让我感受到了他们那扎实,有序,有计划的进行各项活动,学校特色文化,校本开发丰富多彩。区团委书记以及各中小学的团支部负责人认真的介绍了自己学校团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着,虽然是针对中小学的,但是教育的理念都是相通的,不管是中小学还是幼儿园,只要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的一系列活动,那都将是最有意义的活动。

通过此次北京、大连参观学习,我们这一行团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有了更深一步的凝聚力,同时深刻感受到了国内发达城市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团支部书记,要不断的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工作学习中完善自我。短暂的北京、大连之旅虽然结束了,但将成功经验应用到自身教学或组织活动中中并加以发扬光大,开拓教育“新旅程”,才刚刚起步!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篇4

本人认真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根据纲要内容,我们应该将教育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从国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观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应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等都紧紧围绕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我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师始终要坚持党在新时期下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重视可持续发展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纲要》指出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使所有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发展,发展潜能得到激发,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优秀人才。

《纲要》同时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学生成长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引路人。因此,我认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要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

《纲要》指出,教育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每一位学生都是一个独有的生命个体,各有差异,也各有志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别,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让学生的发展潜能得到激发;不论学生的学业天赋和家庭背景等有何差异,我们都应该为他们提供最适合的平等、优质、多样的学习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成功的梦想、获得成功的机会。俗话说“行行出状元”,我们要坚信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关注他们成长的步伐。

《纲要》中还指出课堂教学应改进教学方法,把发展学生兴趣特长、创造思维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沟通能力,贯穿始终。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教学中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成功的标志之一。学生能乐学、爱学,最终得以全面的发展和提高,这才是教学的根本。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认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在实际行动上想千方设百计,在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学生推向前台,教师退居幕后,只充当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与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参与观察、操作、思考、发现、合作、交流,实现数学再创造。我想,这样做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我要认真贯彻学习纲要精神,不断的加强自身师德修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爱岗敬业,关心学生成长。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工作做实做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育的改革心得体会 篇18

近期,学校组织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全文。本纲要在全面分析了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前提下,提出了20xx至xx年发展教育的宏伟蓝图。全纲要由五部分构成:序言、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及实施。

《纲要》指出的战略目标是:到xx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发展任务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体制改革包括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试招生制度改革、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

保障措施包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保障经费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推进依法治教,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