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老地方整理的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精选17篇),经小编精挑细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
抱着试一试,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的心态下,我申请了一个课题《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很幸运申请获得了批准。在欣喜之余,却也不免产生了很多忧虑。因为之前自己从没独立负责过一个课题,对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完成课题报告等毫无头绪。但是,在区教院的重视之下,我们每个申请者都获得了专业的教师指导,而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们在开展工作时也变得有的放矢了,悬着的那颗心也逐渐地放了下来。而在这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好处。
一、有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
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我认为是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就采取简单指导之后便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真正实施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的必要指导,而这也正说明了我工作作风还欠缺严谨。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我开始逐步养成全面考虑各方因素,不再想当然的考虑问题,而是做好事先的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情况,更有效地、科学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学术素养的提高
经常听有些教师讲:教了初中自己就变成了初中的.水平,教了高中自己就变成了高中的水平。由于教学压力、生活压力等等原因,能够静下心来读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的一种奢侈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然将促使教师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而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一扫原先对理论书籍的偏见——枯燥与乏味,而是逐渐习惯阅读它们。
三、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原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总是凭借着经验,知道哪些知识该采取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哪些学生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教育?总停留在经验的套用上,而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最终目标靠近。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事实上,在教育学中有一个基本的看法,就是教育越是与生活相结合,就越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越能加深教育的深度,让教学的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就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探索,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社会经历比较少。他们渴望像大人一样,独立地去挑选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拥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探索,将学生的学习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及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引导学生独立生活,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运用数学的思维模式。
小学数学是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数学的基础,所以小学阶段,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最终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培养数学思维,是学习数学这门学科至关重要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运用数学思维的.好习惯。小学数学生活化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好办法,它将生活与理论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实施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教师要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只有教师树立起数学生活化的意识,才能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拥有饱满的热情。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多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测量课桌、学校花坛等设施的长度、宽度,并让学生估计花坛的实际面积。教师转变教学意识,带领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巩固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为小学生对于教师有着畏惧心理,所以当教师的情绪、态度不一样的时候,学生在不同的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舒展绷紧的神经,变得活跃起来。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积极探讨解决不同问题的方法。比如,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喜欢吃什么零食,价格是多少。引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提出问题:每个面包5元钱,花生米一袋2元钱,什锦糖果一袋3元钱,每个东西都买一份总共需要多少钱?在这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通过这种方式,赋予数学算式生命力。然后,教师可以变换题目:如果你有100元,你可以怎么购买东西?还有剩余吗?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整个教学气氛变得活跃起来。这种和谐的学习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的心理压力。
数学无处不在,它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所以,数学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安排家长周末带领学生去超市买东西,然后给学生一部分零花钱,让学生通过自己计算,花掉手里的零花钱,并且分开结账,留下收费的单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到学生返回课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自己的收费单,并且由每一个学生拿着自己的收费单据,提出新的数学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将生活融入教学中,这样能够让数学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得到极大的扩展,既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又可以切实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的同时,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小学数学不仅仅只是传授简单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尤其是培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比如,教师在教授物体的体积时,可以利用身边的实物,让学生知道体积是一个什么概念,然后通过对体积的认识,推导出物体的体积公式。教师利用教学模具,取出四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拼接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然后算出长方体的体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模具的同时,进行板书,通过这种探究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家做关于体积的实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提出对于体积的疑问,并且通过讨论得出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加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想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积极地将生活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3
我参加了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新课改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的工作主要有: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感受颇多,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科研理论水平、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科研活动零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负责人吴主任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中,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听习作指导课,参与评课,自己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
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立意,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并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勉励他们自悟自得,从中取得进步,体验写作的乐趣。例如,每周一学生上交周记后,我充分利用时间尽快批阅,在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布置内容,找出好的或是比上一次写的有进步的在班内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听后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是点评。这样的做法即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又激励写得有进步的同学下次写得更好。没有读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那么他自己再写这方面的文章是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通过这种形式,使好同学信心更足、使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总之,每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再次、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抒真情、发实感,用我手写我口。最后、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乡村风情中陶冶情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明白是非之道。
二、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有科研意识的队伍,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学事业而努力。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4
本学期,由我担任组长参与了我校英语组课题中的“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实践,我们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有效课堂展示有一些新的认识、方法和体会,以下是本次课题研究的小结:
合作学习小组在课堂上展示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课堂展示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也是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课堂内容的好方法。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都有布置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且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展示,可结果是学生缺乏主动性,虽然我们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展示效果不尽人意。本次课题研究,我们通过很大的努力试着转变这种局面,对英语课堂教学来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勇于展示,是培养英语口语和训练听力的重要手段,课堂展示的成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课题研究,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必须要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明确交代课堂任务,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合理的分好组,可以采用“好带差,一帮一、男女搭配”的形式进行。
其次,在课堂口语展示中,学生常常处于不好意思或难于开口的状态,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发现,教师必须创设情景,给予学生足够的信息,这信息主要是平时或课前要给学生输入,不断的操练,因为课堂英语口语展示,实际上是一种在一个特定的话题或情境之中产生的口语训练,要求学生以口头的方式对语言信息或语言现象进行描述的活动。而口语表达的顺利进行有赖于学生自身对该语言的表达方式掌握的程度,其中包括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基础知识。
因此,必须帮助学生打下一定的语言知识基础,即对学生进行一定量的语言知识信息输入是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单词记忆、积累、词法与句法的学习与运用、背诵文章、读书看报、网上下载纯正英语口音的听力等等就是语言知识信息输入的体现。进行英语课堂展示的方法多样,可以连词成句、单句汉译英、看图说话、个人故事会、演讲、朗诵、情景对话、值日报告、小品及话剧表演、调查报告、课文概述等等。只要能坚持,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肯定能逐步提高。
最后,在展示的过程中,也是检测学生听力的一个过程,通过这种声音刺激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对语音的听辨能力,达到听力效果检查,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之间相互进行评价,可以达到纠正语音错误、语法错误两方面的目的。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我们始终应以学生的优化学习为最终原则,显然,课堂展示是整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绝不能忽视,更应瑾慎待之,在本次微型课题的研究中,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每个人在理念上更新的需要,在模式上改进的必要,因为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更是一门艺术。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5
忙忙碌碌半年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段的时间里我们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课题组老师在成绩面前相互鼓励,在挫折面前从不气馁,半年的研究和实践,使我们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们坚持教学就是从实际出发,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学按知识系统进行,真正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的主题教学。是从更为宽泛、更为广阔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与定位教学。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真正的贯彻单元主题教学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在研究课标、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改变以往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从组织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整体设计,从而将某一节课的准备纳入教学的序列之中,从整体上构思学习主题的教与学,以主题为主线来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上我们大胆尝试,立足课堂。
其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依据新教材主题教学的特点及教育教学因素进行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既符合新课程的创新理念,又适应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既可以突出重点和主干知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又可以提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效率,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的新趋势。从教学实践上看,学生有一种全新的感觉,他们投入很大的兴趣和老师一起进入探讨,并且改变了以往教学中上课不用听看书则可以的不良学习品质,真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还惊奇的发现,学生对主题的整合兴趣非常大,他们主动进行总结,归类,将知识纵向联系,达到了时序性。同时也体现了新课改的理论。
通过这个活动,课题组的'老师教学态度和风貌也发生了改变,大家积极探索、学习研究,是教师的团队意识空前加强,听课、评课共同进步。对老师的个人教学能力、教师素养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学理念也开始渗透,开阔了眼界,。学生对历史课也表示出了重视了,教学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断。虽说以前的教学活动中也有类似的环节,可是没有做系统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没有这样强烈感悟。当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付出辛勤的汗水,收获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还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我们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后,我们要感谢研究室,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及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还要感谢指导老师的指点,谢谢!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6
这一段很忙碌,一直在为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做准备。通过做课题,知道了不容易。课题的过程:申报立项书 通过文件 中期报告 过程性材料 结题报告书。 首先确定立项申报的课题名称,我所研究的内容:教会七年级学生记住单词。大家知道虽然小学开设英语,但形同虚设,大部分时间上自习。进入中学后,英语仍然是家长烦恼、学生苦恼、老师困惑的一门“老大难”的课。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单词,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总结了一套让学生通过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上,看其形读其音,听其音写其形的.直拼法教学模式。困惑是:课题名称的确定,开始用《七年级语音教学的有效策略》,感觉题目太大,又用《直拼读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题目又太长,最后经过讨论采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直拼法教学探究》这个题目比较满意。
第二 关于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概况和趋势,上网查询大量资料及身边的书籍,也很有限,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多学习多积累素材。
第三 关于研究课题的方法,10月份的作业真是雪中送碳,活动中步骤二告诉了我们做课题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 学习后采纳使用,解决了燃眉之急。感谢国培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感谢辅导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第四 做课题最难的方面就是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往往为了某方面的东西,费心费力的眼熬红了头抬不起来了,可是还是徒劳无功。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资料非常重要。
总之通过做课题,体会到了难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终于完成了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 评审书。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7
小课题研究是我们学校最给力的活动之一,我非常喜欢它,因为它总是会让我有很多发现和收获。今年寒假,我又兴奋地开始了我的小课题研究之旅。
开展研究之前,选择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好奇”的感觉。今年,什么引起了我的研究兴趣呢?我们全家人都喜欢吃大蒜,特别是吃面条或饺子的时候有它做伴,那真是天下的美味。尽管大蒜的味道有些“粗鲁”,而它的好处却被科学家们屡屡发现。蒜苗是大蒜幼苗发育到一定时期的青苗,它具有蒜的香辣味,是爸爸的最爱。我想今年假期爸爸若是能吃上一次我自己亲手种的.蒜苗,那该是多么开心的一件事情啊!正当我准备在花园里培土种大蒜的时候,妈妈说,听说大蒜在没有土壤的环境下也可以长出又绿又嫩的蒜苗。我说,这怎么可能,任何植物都需要在土壤中吸取养料啊?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在妈妈的帮助下,我查阅有关大蒜生长过程的资料,了解到,蒜苗的生长周期比较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有合适的温度(10-15摄氏度)、光照、水分还有土壤的养分。
为了求证“蒜苗无土生长”这个有趣的问题,我选择“蒜苗的生长过程”作为我小课题研究题目,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发现蒜苗的生长规律;亲自验证大蒜是否在无土环境下也可以生长出嫩绿的蒜苗。
水栽大蒜时,我通过用牙签穿连的方法把大蒜固定下来,这样它们就不会东倒西歪了。种植过程中,我每天都换水,但水不能太多,没过大蒜即可,否则大蒜就会腐烂。每隔三天,我就仔细观察蒜苗的成长情况,记录下它的苗高和根长,并画出图表发现规律。我的实验进行了二十一天,蒜苗长出40厘米的绿苗,根长约3.5厘米,实验成功!爸爸开心地吃上了我的“爱心蒜苗”。
通过实验我发现:水可以给蒜苗营养,光照和温度对蒜苗的生长也很重要,因为蒜体本身就存有养料,所以只要温度适当,加上水分、空气、阳光,没有土蒜苗照样能生长。通过亲自实验与观察,这次小课题研究又给我带来很多惊喜与收获。它满足了我的好奇心,不仅让我验证了资料上获得的知识,也发现了新知识。我收获了蒜苗、收获了数据,收获了方法、收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态度……
与此同时,这次研究还我发现,只要有水,生命照样可以生长!那么,让我们珍爱生命,节约用水,关爱我们最美丽的地球吧!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8
通过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首先是解放了我们的思想,改变了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迷信权威的学习习惯:研究性学习鼓励我们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是学习的主导者,我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第二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学要理论意义的指导,这就给了我们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第三在运用理论指导中,使我们一次比一次的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还在不停地把知识转化到实际应用。通过对研究性学习,提高了我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我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了与人交往合作以及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辨认知识的真伪,实用性是在这过程中的一大收获。利用自己的所获所得,不抄袭,认真对待知识利用权。
研究性学习既重在学习的过程、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又要会学以致用,它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而不在于掌握知识的量。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知识基础,在合作学习中,我们通过与同伴的共同努力,提出问题、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信息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找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样有利于全体同学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获得了新知识,提高了研究、创新能力。
所以,对于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率的组织形式。更有利于培养我们的合作精神,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的机会。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9
抱着试一试,失败也是一种收获的心态下,我申请了一个课题《防震减灾校本探究课的探索与实践》,最终很幸运申请获得了批准。在欣喜之余,却也不免产生了很多忧虑。因为之前自己从没独立负责过一个课题,对于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如何完成课题报告等毫无头绪。但是,在区教院的重视之下,我们每个申请者都获得了专业的教师指导,而在导师的帮助下,我们在开展工作时也变得有的放矢了,悬着的那颗心也逐渐地放了下来。而在这一年的研究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开展课题研究的好处。
一、有利于严谨工作作风的养成
课题研究讲究科学性、严密性,而这种特性有利于教师养成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从而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原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一些我认为是很简单,学生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就采取简单指导之后便让学生开展活动,但是真正实施后却发现情况并非如此,学生的完成效果非常糟糕,当时便归责于学生的能力差。但是,现在想来实际责任在我,我没有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忽略了对学生的必要指导,而这也正说明了我工作作风还欠缺严谨。自从开展课题研究之后,我开始逐步养成全面考虑各方因素,不再想当然的考虑问题,而是做好事先的调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情况,更有效地、科学地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学术素养的提高
经常听有些教师讲:教了初中自己就变成了初中的水平,教了高中自己就变成了高中的水平。由于教学压力、生活压力等等原因,能够静下心来读本书,已经成为了很多教师的一种奢侈行为。但是我们都知道,做课题时查阅资料是免不了的事。这时出于课题研究的需求,你就会寻找时间阅读大量的相关教育、教学的书籍,学习他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更新及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这种主动的、理解基础上的理论学习,必然将促使教师在学术素养上的提高。而通过这一年的研究,我不仅学习了很多先进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一扫原先对理论书籍的偏见——枯燥与乏味,而是逐渐习惯阅读它们。
三、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
素质教育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再停留于过去的“经验型”,而是应该向“科研型”、“专家型”,直至“智慧型”教师转型,而开展课题研究无疑将有利于“智慧型”教师的塑造。原先在进行教育教学时,总是凭借着经验,知道哪些知识该采取哪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哪些学生该采取什么方式来进行教育?总停留在经验的'套用上,而没有思考过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在开展课题研究后,我便有意识地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习惯,对一些好的经验或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归纳,寻找其中的规律,自觉地去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手段,最终探寻出更好的解决方法。这些大大促进了我教学水平的提高,使我能够逐步向“智慧型”教师的最终目标靠近。
总之,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能够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开展教科研的实践,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重要渠道,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0
20xx年11月17日,听李斩棘老师讲了《小学教师专业成长从课题研究开始》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李老师从“为什么做课题研究?”“做课题研究需要什么?”“做课题研究基本程序是什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这四个方面展开了这次讲座。
我认为做课题研究是一线教师理解孩子、深入掌握教育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但是,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对于课题研究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何去有效的进行课题研究是十分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而李斩棘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来到了我们身边,给了我们最需要的课题研究方法指导,让我们对以后的课题研究不再迷茫,不再为研究什么而苦恼。
确实,以前选择课题研究总觉得新的就是好的,没有联系实际的研究都是泛泛的空谈,只有立足于教学工作,平时课堂,结合自己课堂上的活动风格,孩子们养成的游戏习惯,从小处着手,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那么研究的素材自然而然就多了,而且从实际出发,对于研究的各种现象都能仔细观察、记录,然后整理变成有用的理论依据。
李老师的讲座既广泛又细致,广泛之处引领我们寻找到了课题研究的方向,细致处让我们规范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研究程序中的各个环节,如如何表述题目等都一一举例为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说。
感谢李老师的此次讲座,让我们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实施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1
一、课题研究需要在实践中点点滴滴的积累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我认为参与课题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己的心态,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如果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课题研究是很难有所收获的,更难体会到精神方面的充实与情感上的满足。
二、课题的制定一定要服务于教学工作
我认为一个好的课题一定要能帮我们解决日常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并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还要“近”、“小”、“实”。“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贴近学科学习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研究,以小见大。“实”就是实在,课题实实在在,研究实实在在,结论实实在在。
我翻阅了大量书籍资料,调查访问了有关学生,最终我选择了《农村初中地理读图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实实在在的对它进行了多维化的设计研究。该课题以认知理论和终身教育理论为依据,以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农村初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如何根据地理课堂教学中遇到学生的读图问题为前提,研究出符合学生实际的读图方法,让学生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穿插读图方法的讲解,培养、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发展个性,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题符合以人为本、减负増效的教育理念,选题新颖、方法可行、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三、不断反思是提升课题研究质量的关键
“教育反思”是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识、监控和调节。在我的课题研究整个过程中,必须培植“反思”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使课题研究自始至终都保持活力,不偏离研究方向。
我常常进行反思、注重细节反思,抓住稍纵即逝的教育“杰作”,进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记忆”,形成智慧性积累,从而提升课题研究的洞察力。同时注重阶段反思,课题研究不是短暂的、断裂的,它是连续的,系统的。我们在反思的时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进度,按阶段进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
四、分析地理读图方法应该注意的事项
通过地理读图方法的训练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差异性,但在他们的心灵深处都有追求成功的渴望。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必须使全体学生都能投入其中,让更多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充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贴近于各层次学生的学习任务:教师可以针对同一图形设计不同的问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读图、析图。
2、要有足够的驱动力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
地理课堂中的读图题的难易程度的设计立足点是把教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并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作为检验教学的设计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因此读图的设计要难易适度。过多的读图会使学生长时间处于低水平思维状态,他们,尤其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过多的难度偏高的读图则对学生的思维带来压力,尤其易增加学困生的挫折感。因此,读图训练一定要充分考虑学情,设计难度适中的图形,这样有利于为各层次学生都提供足够的驱动力,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总之,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2
走上工作岗位也有几年的时间,在这几年的教学中,对于“如何进行课题研究”我也是似懂非懂的,自从上周参见了教研室郭老师主持的《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培训,才对这方面真正的有了一些了解。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
一、做课题研究有利于老师的专业成长,对教师是非常有用的。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可以使教学实践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学校教育的问题和学校管理模式的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步伐,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必须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二、知道了如何命题、选题。
以前不会对课题研究不理解,每次进行课题研究,都没有立上项,现在才知道原因是命题和选题都不恰当。
1、课题的选择应具体、实在,研究范围宜小一些,适合开展研究。
2、课题名称的表述准确,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要使用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课题选题要有创新意识,突出具体研究内容的特点。
3、加强选题对教育教学实践指导的针对性,选择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解决又力所能及的问题进行研究。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3
这一段很忙碌,一直在为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做准备。通过做课题,知道了不容易。课题的过程:申报立项书通过文件中期报告过程性材料结题报告书。首先确定立项申报的课题名称,我所研究的内容:教会七年级学生记住单词。大家知道虽然小学开设英语,但形同虚设,大部分时间上自习。进入中学后,英语仍然是家长烦恼、学生苦恼、老师困惑的一门“老大难”的课。为了帮助学生记住单词,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体会和经验,总结了一套让学生通过字母、音素、音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上,看其形读其音,听其音写其形的直拼法教学模式。困惑是:课题名称的`确定,开始用《七年级语音教学的有效策略》,感觉题目太大,又用《直拼读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单词教学中的应用》题目又太长,最后经过讨论采用《农村中学七年级英语直拼法教学探究》这个题目比较满意。
第二关于国内外本课题研究的概况和趋势,上网查询大量资料及身边的书籍,也很有限,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以后多学习多积累素材。
第三关于研究课题的方法,10月份的作业真是雪中送碳,活动中步骤二告诉了我们做课题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教育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比较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反思研究法和质的研究法等等学习后采纳使用,解决了燃眉之急。感谢国培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更感谢辅导老师们的辛勤劳动。
第四做课题最难的方面就是收集材料和整理资料。往往为了某方面的东西,费心费力的眼熬红了头抬不起来了,可是还是徒劳无功。学习学习再学习积累资料非常重要。
总之通过做课题,体会到了难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终于完成了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教育科研课题申报评审书。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4
20xx年7月,我作为一线教师,很荣幸参加了湖北美术学院——郑州市教育局第二期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培训。虽然此次培训只有短短的十天,但在湖美这个美丽的校园里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鲜而又充实的。湖美的校园处处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气息,让我置身于此,流连忘返;湖美的教授更是才华横溢,出类拨萃,让我钦佩不已。每一天的课程都像一处诱人的风景,让知识极为匮乏的我大饱眼福。每一位讲师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让我在紧张的培训中感受一次次思想火花的冲击,也让我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洗礼。此次培训可谓是收获满满,受益匪浅,不虚此行。下面就培训学习中的一些收获和感悟,谈谈我一些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一、多读书,让学习成为习惯。
在开班仪式上,郑州市教育局曾昭传副局长引用张大千的名言“人生在世,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对我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一希望我们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美术素养;二希望我们从美术教育走向美育教育;三希望我们成为有个性有魅力的美术教师。从曾局长的话中,我了解到美术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重视,更深知读书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因此,我决心在今后的教育征途中,多读书,读好书,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二、汲取名师精华,让学习有效。
教育部美术课程“国培”专家,中南地区美术师资培训专家,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美术教研员——向莉老师,结合美术课程标准,重点给我们讲授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课程资源开发的问题。向老师从文化的'含义、美术教育的根本任务讲到了美术发展的三个时期,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美术老师的内涵和外延,学校美术教育与校园视觉文化的关系等等。她还以生动的实例为我们展现了湖北美术教育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让我大开眼界。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开发校本课程的道路上,我还处于萌芽状态,与其相比相差甚远。这样精彩的讲座犹如雪中送炭,对我今后的教学起到了指点迷津的作用。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5
我参加了我校语文组开展的《新课改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研究》课题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的工作主要有:参与课题研究、教学实践等。在参与课题研究过程中感受颇多,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提高科研理论水平、教学能力
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填补了我科研活动零的空白。课题研究,不能只是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制定出来的,它需要科学理论做依据,有实践经验做支撑,这就迫使自己认真地去学习,研究。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负责人吴主任多次对我们进行了课题方面的培训与讲解,通过听讲座,了解模式的框架,在教研组活动中,学习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案例,听习作指导课,参与评课,自己查阅了专家的学术著作,这些都极大地丰富了我的知识量,提高了自身素质。
随着理论素养的提升,教学实践能力也不断增强。教学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导学生观察现象,指导立意,开拓学生的思路,指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一定的写作方法。并激起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和作文的热情,勉励他们自悟自得,从中取得进步,体验写作的乐趣。例如,每周一学生上交周记后,我充分利用时间尽快批阅,在下午最后一节课让学生进行交流。根据布置内容,找出好的或是比上一次写的有进步的在班内进行交流,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读,其他同学听后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或是点评。这样的做法即鼓励写得好的同学,又激励写得有进步的同学下次写得更好。没有读的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那么他自己再写这方面的文章是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通过这种形式,使好同学信心更足、使写作能力差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信心,激发兴趣。总之,每组织一次交流活动,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其次、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培养学生独立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口述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再次、引导学生说自己的话,抒真情、发实感,用我手写我口。 最后、让学生在朴实无华、绚烂多姿的农村生活中广泛吸取营养,在接触美丽的大自然及乡村风情中陶冶情操,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明白是非之道。
二、 团队合作、交流讨论
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从一开始便千头万绪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真实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在主持人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分工,但又互相配合,互相沟通与交流,在交流会上,组员的观点经常会被否定甚至是被推翻,一个交流会下来,工作还是原地踏步甚至倒退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我们经常觉得很受挫折,也很茫然,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这个团队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我们正是靠在这样的研究氛围中不断地修正观点与思路,不断地产生碰撞与求索,研究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有了这次课题研究的经验,已初步形成了一支有科研意识的队伍,我们一定会勇于接受更多的挑战,为我们共同的教学事业而努力。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6
在苏州市教研室的倡导下,各校都如火如荼的开展起课题研究,我校也加入这一探讨的行列。并轰轰烈烈开展起来。在此,将最近的学习心得与大家共同分享与探讨。
一、 要搞好课题研究,一定不能少了对小学音乐新课标的认识
从新标准提出的课程性质和课程基本理念中以及教学建议中,我们都可以感觉到,这次新颁发的标准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如新标准提出的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识谱教学是我们音乐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才能为学生的音乐实践行为保驾护航。
二、 根据学生心理年龄特点,分段研究
不同的的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接受能力也不一样。为此,我们的课题研究分成三个年级段实施,分别为一、二年级;三、四年级;五、六年级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岁研究的内容一样,都是识谱教学,但难易程度不同,教学形式也有异同,低年级以游戏形式为主,学习简单的单音唱名;中年级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一定量的歌谱;高年级学生在熟练演唱歌谱的同时,能根据中低年级知识量的累积,创作小型的歌曲旋律。
三、 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我们的课题研究才开始一个多月,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的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
课题研究的心得体会 篇17
1、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起重要作用。さ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特别是对七年级学生自主实验的指导,要从容易的实验开始,要确保实验基本能顺利进行,要避免实验难度过大、实验失败过多而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
2、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生物实验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学生的自主实验更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中出现混乱和无目的的实验、达不到要求是在所难免的,但经过交流、总结经验,学生会找到原因并迅速提高。而在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中,学生仅仅以重复、再现课本的实验步骤来验证生命现象,多不能理解为什么按这样的步骤试验,试验结束后,也忘了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原理,实验技能特别是自主探究和创造性实验的能力难以提高。当然,在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告诉学生观察、实验的目的和作一些提示,避免过多分散学生的精力,而且既要学生自主观察又不能让学生盲目的去观察,要让学生先思考怎样去观察、试验,准备解决什么问题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注意指导学生按一定的科学方法去观察、实验才有实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操作能力必须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教育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和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能力不断提高。
3、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
实验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会通过小组、班级交流或自主地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而且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会更强,因此更能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为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首先要强调学生多动脑、注意观察、多问为什么;其次实验后要交流成败优劣的原因和经验,使学生在自主实验和交流中不断分析判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分析、归纳、判断能力不断提高,不要仅仅追求实验达到成功的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启发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作出结论,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施肥过多的情况下都会萎蔫,让学生讨论其原因是什么?应怎样解决才合理等,这样让学生多分析、讨论常见的一些现象,养成爱动脑的良好习惯,才能使学生分析实验和解决实验的能力更快地提高。
4、通过研究性学习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除了得到教师的部分提示和指导外,主要靠自己或小组合作、讨论开动脑筋去设计实验方法、步骤,甚至自己找实验器材,并在实验过程中或结束后的交流中解决问题和错误。因此,自主实验有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出找出问题来开阔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过程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放开学生的手、脚,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自主地去模仿、去比较、去尝试、去创新,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再次实验直到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一定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经验并分析得出结论,从实验中体会出知识来,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如: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骨的成分”时,教师提示学生做实验前思考可用什么器具代替酒精灯、用什么替代稀盐酸、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及不当或错误之原因,然后再试一试。学生在家自主实验时有的用煤气火焰煅烧鱼骨头,有的用蜡烛或煤油灯煅烧骨头,有的将骨放在酒精灯上煅烧,有的用醋精脱钙,有的用米醋脱钙。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都有差异,但有的学生通过对比得出在家里可用煤气代替酒精灯煅烧鱼骨、可用酸醋代替盐酸的结论。显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探究科学的积极性、并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6、通过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应用知识的能力。
由于自主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有限指的导下进行探索性的实验,而不是由教师规定完整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后再由学生去做验证式的实验,因此学生在自主实验过程中,为了计划实验或解决实验过程所出现的问题,会通过看课本、找资料、交流、合作等各种方式寻找解决的办法,从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应用知识的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可前课后自主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教学质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实验的作用,教师要经常对学生强调自主实验的重要性,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培训,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活动后的检查、交流,避免流于形式。